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二章 一 第三节《句式和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第三讲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知能演练场大纲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第三讲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知能演练场大纲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第三讲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知能演练场大纲人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十第三讲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知能演练场大纲人教第二部分专题十第三讲断句与翻译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给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的文字断句: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答案: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的家里打了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

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

姓丁的回答说:“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

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通关练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十一 理解文言句式并翻译文中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通关练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十一 理解文言句式并翻译文中句子

考点十一理解文言句式并翻译文中句子题组1 文言句式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答案 D解析“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2.下列句子中与另外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答案 B解析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答案 A解析A项,主谓倒装。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D.微斯人,吾谁与归//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 D解析D项,“大阉之乱”和“四海之大”两句为定语后置,其余均为宾语前置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B.夫晋,何厌之有//子何恃而往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无情郎安在答案 A解析A项,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项,“夫”句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子”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C项,“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项,“子”句无前置宾语,“无”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答案 A解析A项,判断句,其余为被动句。

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答案:C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 项是判断句。

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被动句。

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A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任务突破练二十五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组教考衔接对点练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应落实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参考答案: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解析:重要实词:博学(古今异义词,广泛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检验)、省(省察)、知(通假字,同“智”,见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案:(晋国)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解析:重要实词: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第一个“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肆(延伸,扩张)、阙(侵损,削减)。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参考答案: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里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解析:关键虚词:乃(于是)、以(把)。

句式类型:介词结构后置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体会直译与意译的翻译原则。

(1)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参考答案:我们家读书很久没有人考取功名了,这孩子取得成就是指日可待的呀!解析:直译时须注意以下三个词语:①“不效”,也可意译为科举上没有成就。

②“儿之成”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③“乎”,语气助词,可译为“吧”“呀”。

(2)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苏武传》)参考答案: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威逼而致屈服,报告了单于。

单于更加想让他投降了。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解析:直译时须注意以下三个词语:①“愈益”,同义复词,只译出一个即可。

②“绝不”,要把“绝”落到实处。

③“饮食”,注意译的顺序:喝的、吃的,而不是吃的、喝的。

(3)纵一苇之所如。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文言断句和翻译 强化二 文言翻译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文言断句和翻译  强化二  文言翻译
.
【增分提示】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 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等。考生应积累一些 文言句式规律和特点。如介词结构后置句往往是介词短语放在 动词后面,形成倒装,“于”、“以”等要牢记;否定句中代词作 宾语,宾语前置等。
【正确答案】①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 ②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 疑她了。 ③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 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
【误答诊断】第一句中实词“贷”字古今异义,考生知识 掌握不牢固,易以今训古错译成“借给”,实应译为“宽恕、 饶恕”;第二句中实词“罢”是通假字,通“疲”,案例答案以 今训古错译为“停止”,实应译为“疲乏、疲惫”;第二句中 的虚词“以”是介词“凭借”,而不是副词“已经”;虚词“其 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们(的)”,易以今训古错译成“他们的”。
.
②(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 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 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3 分。“历”、 “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 1 分)
【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 “信” 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 落实直译出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 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即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 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即译文要尽量有文采,表现出原 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
.
【增分提示】文言文中有很多省略的现象,省略主语、谓 语、宾语、兼语、介词等,我们在翻译时,就应该采用“补” 的方法,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使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 习惯。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整合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整合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

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

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即文言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

例如:①巨是凡人……②问今是何世……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被动句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柳毅传》)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示被动。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一章 第七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一章 第七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一章第七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课时作业基础自测1.(2010年豫南九校联考)仿照画线句子造句,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像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2.(2010年南昌二校联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使句意连贯、句式对应的语句。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___________。

不是光,___________。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___________,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答案:(示例)我怕早已枯落山沟我怕早已灰暗苍白感谢光照日晒3.(2009年惠州调研)请仿照下面《灰》这首小诗的修辞,从“颜色”“钉子”“虹”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

灰诞生于火却没有火的性格答案:(示例)①颜色/形体美丽/但全凭光亮赋予;②钉子/虽有钻劲/但需他人敲打;③虹/样子像桥/却不能用于沟通。

4.(2009年焦作质检)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要求所写内容和所给材料相反相成。

有两句话对人生永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你不妨记住它们:荣誉躲避追求它的人,却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贫穷,就用你的美德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1 专题一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1 专题一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0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 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总会有可以用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译文: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1
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译文: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省略介词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省略兼语
以相如功大,拜(其)为上卿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10
(四)变式句
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总称为变式句,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掌握这些变式句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2
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译文: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 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 译文:民谚中说的“面颊与牙床骨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 概说的就是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2-3 译准特殊句式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1部分2-3 译准特殊句式

官 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 . 则鸣金叫呼,越关以 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 . 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 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 关适断,船不能 . 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 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 . 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 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 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 尽。 .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审题点拨 答案: 关键 实词 上流 募、泅、 答题点拨 罗提督招募善于游
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
),(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
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
关键 虚词

点拨:①“募”译为“征求 、征集”;
②“泅”译为“游泳”;
(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审题点拨 关键实 词 历、洵 答案: 答题点拨 ( 罗提督 ) 还 ( 或:
并且)邀请 ( 或:延聘 ) 文人 (或: 读书人 ) 详( 做贼 ) 的事情, ( 这种胸襟
,)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 /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
审题点拨
答题点拨 点拨:①“历”译为“完全, 详细地”; 判 ②“洵”译为“实在,确实”
特殊
句式
断句
省 略句

③“其”,代词,“他的”; ④“……也”,表示判断; ⑤省略的主语“罗提督”要加 上。
参考译文: 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 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 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 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专题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专题21.翻译下列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

功皆未至,(1)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2)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 (1)子何贵于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巫马子对墨子说:“您(主张)爱天下一切人,谈不上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一切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害处。

(既然咱们的主张)都没有产生什么后果,您为什么单单地认为自己的对,而认为我的错呢?”墨子道:“比如有人在这里放了火,一个人端着水,准备扑灭它,另一人拿着燃烧的东西,准备助长火势。

(两人的行动)虽然都没成为现实,但您认为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巫马子说:“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火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 墨子又说:“(如此说来)我仍然认为自己的主张对,而认为你的观点是错误的。

”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公曰:(1)“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

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2)“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1)何以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章 1 第3节 句式和翻译精品课件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2章 1 第3节 句式和翻译精品课件
翻译的。文言文翻译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一般要翻 译的句子都有若干个关键点,须抓住这些关键点才能得高分。试
题的分值比较大,但是难度不是很大,而且也有回归课本的倾向。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考点整合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知识链接
文言文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把主语、谓语直 1.“者…… 2.句末用“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 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 家》)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高考总复习· 语文
文言文翻译考查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它既能考查文言 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 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项目。目前广东高考把断句和翻译一 起考查,设两题,分值一般为9~10分。翻译的句子一般为Ⅰ卷
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也有Ⅱ卷另出一文言片断划出句子
高考总复习· 语文
(二)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发出者,而是行为 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助词来表示被动,主要有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如:“而身死国灭,为
天 下笑”(《伶官传序》 (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3)用助词“见”表示被动。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六国论》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 卯 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5)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例如:“其印为予群从 所得”(《活板》
言文阅读

【学海导航】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同步训练(含解析)

【学海导航】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章 第3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同步训练(含解析)

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材梳理专场Ⅰ(句式)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1.秋以为期——————————————————————————2.为仲卿母所遣——————————————————————————3.但闻悲鸟号古木——————————————————————————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5.秦人不暇自哀——————————————————————————6.戍卒叫,函谷举——————————————————————————7.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8.而又何羡乎——————————————————————————9.客有吹洞箫者——————————————————————————10.其制稍异于前——————————————————————————11.之二虫又何知——————————————————————————12.而彼且奚适也—————————————————————————— 13.彼且恶乎待哉——————————————————————————14.非我也,岁也——————————————————————————15.未之有也——————————————————————————16.树之以桑——————————————————————————1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18.以为轮——————————————————————————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2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2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2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6.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7.不拘于时—————————————————————————— 2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9.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0.爱其子,择师而教之——————————————————————————3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3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34.沛公欲王关中—————————————————————————— 35.赐之彘肩——————————————————————————36.具告以事——————————————————————————3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8.籍何以至此——————————————————————————39.客何为者——————————————————————————40.何辞为——————————————————————————41.今日之事何如——————————————————————————42.大王来何操——————————————————————————43.沛公安在——————————————————————————44.吾属今为之虏矣——————————————————————————45.遂见用于小邑——————————————————————————46.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47.今臣亡国贱俘——————————————————————————48.而刘夙婴疾病——————————————————————————49.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50.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教材梳理专场Ⅱ(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语文高考导航一轮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2):专题3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语文高考导航一轮复习练习(人教版必修2):专题3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专题31.(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宽容是一股清纯的泉水,能荡涤积聚在人们心中的淤泥;宽容是一盏明亮的神灯,能驱除遗留在人们心中的黑暗;宽容是一片绿波荡漾的草原,能平息燃烧在人们心中的怒火。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两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

3.仿照下面加横线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不少于50字)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在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4.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前后内容连贯,形式匀称,表意自然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二章一第三节《句式和翻译》课时作业基础自测一、(2010年广东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

幼聪敏,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登进士第,拜校书郎。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

九龄既欣知己,亦依附焉。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今登封霈泽,千载一遇。

清流高品,不沐殊恩。

胥吏末班,先加章绂。

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

今进草之际,事犹可改,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说曰:“事已决矣,悠悠之.谈,何足虑也!”竟不从。

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暂刺史。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再迁中书侍郎。

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明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九龄奏劾曰:“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

”上特舍之。

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

”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

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故事..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

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

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

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

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干:求B.但.恐制出之后,四方失望但:但是C.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贻:留下D.故事..皆搢笏于带故事:旧例,成法解析:但:只是。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叙为昭穆,尤亲重之.A.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B.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时张说为.中书令C.常荐九龄堪为.学士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D.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解析: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代张九龄,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B项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的意思;后一个“以”是连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两个“为”都是动词,可译为“担任”;D项第一个“因”是连词,表顺接,“于是”“就”的意思;后一个“因”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答案:C3.下列句子每三句编为一组,全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的一组是( )①此子必能致远②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③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④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⑤笏囊之设,自九龄始也⑥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A.①③④B.②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①②③④都能表现张九龄有见识;⑤表现了张九龄受皇帝恩宠;⑥表现张九龄举人失察。

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年幼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高度赞赏,王方庆预言他今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B.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有权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于是借机提拔了自己亲信的官员,张九龄给他提出建议,结果未被采纳。

C.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的时候,常常推荐张九龄,认为他才能卓著,可以担任集贤院学士,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当时就同意任命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D.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妒忌张九龄的才能,所以用牛仙客的事情设计陷害他,结果张九龄上当,被罢免了知政事的职务。

解析:A项,“因为文章写得好”错,原文是“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C项,“当时就同意”错,应该是“张说死后”,而不是“当时”;D项,是误用因果。

答案:B5.断句和翻译。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2)①(李林甫)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

②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附译文: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是韶州曲江人。

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

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后来张九龄)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

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

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

张九龄很高兴(张说)了解自己,所以也(愿意)依傍跟从他。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

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

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

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

现在登山封禅,广施恩泽,这是千年一遇的大事。

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泽,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末流却先被加官进爵,(我)只是担心制度出台之后,天下各地的人会感到失望。

现在制订草表的时候,事情还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

”张说说:“事情已经定下来,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最终没有听从。

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

当时,御史中丞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

没过多久,张说果真被宇文融弹劾,罢掉了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也改为太常少卿,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

张说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话,召请张九龄让他担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

两次升任他为中书侍郎。

张九龄常常有秘密的陈奏,经常被皇帝采用。

第二年,升任中书令,兼任编纂国史。

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

张九龄奏明皇上说:“张守珪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

”皇上特别赦免了他。

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

”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

”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

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

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

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

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旧例,(士大夫)都要把笏板插在腰带上,然后乘马,张九龄体弱,常派人拿着笏板,(朝廷)于是设立了笏囊。

笏囊的设立,从张九龄开始。

当初,张九龄担任宰相,举荐长安尉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

到了这个时候,周子谅因为胡乱讲吉凶,皇上亲自加以质问,命令在朝堂上判决杀掉他。

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不久,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为遇到疾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二、(2010年韶关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

父初,官至毗陵太守。

善会大业中为.鄃令,以清正闻。

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捷。

其后贼帅张金称众数万,屯于县界,屠城剽邑,郡县莫能御。

善会率励所.领,与贼搏战,或日有数合,每挫其锋。

炀帝遣将军段达来讨金称,善会进计达,达不能用,军竟败焉。

达深谢善会。

后复与贼战,进止一以谋之,于是大克。

金称复引渤海贼孙宣雅、高士达等众数十万,破黎阳而.还,军锋甚盛。

善会以劲兵千人邀击,破之,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

金称稍更屯聚,以轻兵掠冠氏。

善会与平原通守杨元弘步骑数万众,袭其本营。

武贲郎将王辩军亦至,金称释冠氏来援,因与辩战,不利,善会选精锐五百赴之,所.当皆靡,辩军复振。

贼退守本营,诸军各还。

于时山东思乱,从盗如市,郡县微弱,陷没相继。

能抗贼者,唯善会而已。

前后七百余阵,未尝负败,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会太仆杨义臣讨金称,复为.贼所败,退保临清。

取善会之策,频与决战,贼乃退走。

乘胜遂破其.营,尽俘其众。

金称将数百人遁逃,后归漳南,招集余党。

善会追捕斩之,传首行在所。

帝赐以尚方甲槊弓剑,进拜清河通守。

其.年,从杨义臣斩漳南贼帅高士达,传首江都宫,帝下诏褒扬之。

士达所部将窦建德,自号长乐王,来攻信都。

临清贼王安拥兵数千,与建德相影响。

善会袭安斩之。

建德既下信都,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反为所败,婴.城固守。

贼围之四旬,城陷,为贼所执。

建德释而.礼之,用为贝州刺史。

善会骂曰老贼何敢拟议国士恨吾力劣不能擒汝等我岂是汝屠酤儿辈敢欲更相吏邪临之以兵辞气不挠凛然有节。

建德犹欲活之,为其部下所请,又知终不为己用,于是害之。

清河士庶莫不伤痛焉。

——选自《隋史》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遗憾B.擢.拜朝请大夫、清河郡丞提升,提拔C.复扰清河,善会逆.拒之抵触,不顺从D.反为所败,婴.城固守绕,围绕解析:逆:迎击,迎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