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期末重点
财政学 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财政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财政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 税收B. 国债C. 国有企业利润D. 政府收费答案:A2.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A. 合法性原则B. 公开性原则C. 灵活性原则D. 完整性原则答案:C3. 政府支出中用于社会福利的部分被称为()A. 转移性支出B. 投资性支出C. 消费性支出D. 债务性支出答案:A4. 财政赤字是指()A. 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B. 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C. 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D.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相等答案:B5. 财政政策的三大目标是()A.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B.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C.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D.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答案:B6.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属于()A. 政府投资支出B. 政府消费支出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债务支出答案:B7. 财政政策中,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被称为()A. 紧缩性财政政策B. 扩张性财政政策C. 中性财政政策D. 稳健性财政政策答案:B8. 财政收入的自动稳定器不包括()A. 累进所得税B. 失业保险C. 政府债务D. 社会保障支出答案:C9.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A. 弥补财政赤字B. 偿还旧债C. 增加政府收入D. 减少政府支出答案:A10. 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包括()A. 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B. 决策时滞、执行时滞、效果时滞和反馈时滞C. 认识时滞、执行时滞、效果时滞和反馈时滞D. 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反馈时滞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财政收入的形式包括()A. 税收B. 国有企业利润C. 政府收费D. 国债E. 转移性收入答案:A|B|C|D2.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包括()A. 合法性原则B. 公开性原则C. 灵活性原则D. 完整性原则E. 效率性原则答案:A|B|D|E3. 财政支出的类型包括()A. 转移性支出B. 投资性支出C. 消费性支出D. 债务性支出E. 补偿性支出答案:A|B|C|D4. 财政政策的三大目标不包括()A. 经济增长B. 物价稳定C. 充分就业D. 国际收支平衡E. 社会公平答案:C|E5.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包括()A. 累进所得税B. 失业保险C. 政府债务D. 社会保障支出E. 政府投资支出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财政收入的增加一定会导致财政支出的增加。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失灵: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而上述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
表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公众的偏好不合理。
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失”。
3、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和非竞争性。
4、财政: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主体:国家;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
5、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6、财政职能(三大职能):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
7、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一国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平衡、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
8、发展和增长的关系。
增长:指一个国家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
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
简而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1.财政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特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分配关系.2.财政的产生条件:①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②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3.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⑵强制性与非直接性偿还;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简答)4.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⑴平均成本定价法⑵二部定价法⑶负荷定价法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的区别:①经济市场的个人选择与最终结果确定,而政治市场是不确定的;②经济市场的竞争是连续的,且允许多个卖主存在,政治市场的竞争是间断的, 且只能有一个胜者;③经济市场的选择规则是自愿性,政治市场为少数服从多数;④经济市场的参与者职责和损失关联度大,政治市场相反.(选择,判断或简答)5.财政监督的方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个案检查.(选择)6.财政支出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选择)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①作用: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间接的影响;转移性支出则相反。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在安排转移支出时,政府并没有一以贯之的原则,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③微观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关系时,也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在同政府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产生,对其预算约束是软的。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①政局是否稳定②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③政府干预政策);社会性因素。
(选择)财政支持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多,简答)①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的关系②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③财政支持和社会坚持的关系④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11.国防支出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2012年度财政学一、学科定位:应用经济学二、财政学的主要线条财政学的逻辑起点以及财政学的职能等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客观调控-----涉外部分三、财政学的几大知识板块及关注重点:基础理论部分: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帕累托最优无法实现,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
表现:1.资源配置领域市场失灵: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问题竞争失效和规模收益递增问题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偏好不合理-优劣值品问题2.经济稳定领域市场失灵:表现为失业和通货膨胀3.收入分配领域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问题贫富悬殊加剧公共产品:于私人产品相对,具有联合消费和共同获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
它在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外部效应:是指某人或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什么是财政?(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价值)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选择某种消费品对其提供资金的职责和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固有职能,即聚财和公平分配收入。
3.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解释自己写。
什么是公共财政?:国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他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其内涵包括:财政起因于市场失灵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中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财政选择是公共选择的过程。
特点是什么?:1.他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2.他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3.他是非营利性的财政 4.他是法制化的财政财政支出部分: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财政学期末整理
财政学期末整理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 财政基本含义:是一种国家或者政府的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4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的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分标准:(1)非排他性和排他性(2)非竞争性。
(1)非排他性: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使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2)排他性: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带来的利益。
(3)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4)竞争性:消费这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6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7准公共物品:兼具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8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总和,而是公共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9公共需要的特征:(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简单的个别需要的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为了维持社会在身缠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要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和付费),但是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不能说多付多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10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题组成的。
是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
11市场失灵:市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
1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
市场效率是由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比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是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者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库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A.经济建立支出B.购置性支出C.社会文教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A.行政支出B.公安支出C.司法检察支出D.军队正规化划建立支出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的是〔〕A.全额累进税率B.比例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防止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A.扣除法B.免税法C.抵免法D.税收饶让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B.政府即债权人负担C.纳税人的负担D.负税人的负担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8.根据“中华人民国预算法“规定〔〕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D.中央预算列赤字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A.财政性B.专用性C.分散性D.非财政性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1994年1月1日B.1994年3月1日C.1996年1月1日D.1996年3月1日11.各种公共支出工程的满足程度首先受〔〕的制约A.国民收入总量B.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长情况C.财政支出总量D.社会产品总量12.财政对国家政府机关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出,属于〔〕A.财政对社会事业开展的支出B.财政对社会管理部门的支出C.财政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支出D.财政对社会效劳部门的支出13.受益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应该同人们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状况相联系。
A.购置B.分配C.消费D.占有14.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能力相适应。
A.消费B.生产C.交换D.支付15.国有经济是指〔〕领域中那些资产归国家所有,并由政府按经济原则经营或管理的经济组织。
财政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财政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 税收B. 罚款C. 捐赠D. 贷款答案:A2. 国家预算的编制原则不包括:A. 合法性原则B. 公开性原则C. 随意性原则D. 效率性原则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财政支出的分类?A. 经济建设支出B. 社会福利支出C. 国防支出D. 个人消费支出答案:D4. 财政赤字是指:A. 财政收入大于支出B. 财政收入等于支出C. 财政支出大于收入D. 财政收入和支出无关答案:C5.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不包括:A. 经济增长B. 充分就业C. 物价稳定D. 社会公平E. 环境保护答案:E6. 以下哪项不是财政政策的工具?A. 税收政策B. 国债政策C. 利率政策D. 转移支付政策答案:C7. 财政分权是指:A. 财政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B. 财政权力分散在各级政府C. 财政权力集中在地方政府D. 财政权力由企业控制答案:B8. 财政监督的主要目的是:A. 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B.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C. 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D. 保障社会公平答案:A9. 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功能是:A. 调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B.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 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D. 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答案:A10.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不包括:A. 成本效益分析B. 投资回报率分析C. 社会影响分析D. 财政支出的规模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对)2.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
(对)3.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只关注成本。
(错)4. 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经济周期。
(对)5. 财政分权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6. 财政监督的目的是确保财政资金的公平分配。
(错)7. 财政转移支付可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对)8.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独立的。
(错)9.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是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练习题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练习题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源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
2、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指的是供给固定的耐用品价格的下降额等于未来税收支付额的现值,即税收合并到资产价格中的过程。
3、反弹性法则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应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成反比。
4、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
5、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指的是在技术上无法将不愿意付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虽然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但因排他成本太高而不可能被采纳。
6、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7、财政幻觉财政幻觉指的是现有财政税收制度使纳税人在做出财政选择时产生幻觉,或使他们认为所要缴纳的税收低于他们的负担,或使公共产品的受益者认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
8、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将课税对象按照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规定高低不同的税率,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
9、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10、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11、明补与暗补明补等于给予补贴领受人的一笔收入,针对个人;暗补使消费者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得到某种商品,针对商品。
12、流转税流转税是指在生产、流通或服务过程中,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13、税制要素构成税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起征点或免征额、减免税、加征及违章处理等内容,其中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是三大基本要素。
判断题1、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获得产品和劳务面向企业或个人的支付。
公共财政学考试复习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1.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2.公共资源主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而不具备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现象。
4.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非一致性。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理论分析1.政府活动扩张理论,又称纳格纳法则。
他认为随着工业比经济的发展,政府活动规模必然不断扩张。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财政支出增长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呈现出阶梯性增长的特点。
1置换效应是指在不同财政支出水平下,政府对以前财政支出水平的置换和对私人部门支出的置换。
2审视效应是在不同财政支出水平下,公众对于财政支出和税收的心理预期发生变化的现象。
3集中效应:在公共财政中,集中效应是指将经济单位的财权、财力与事权、事力相对等,根据“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财力”的原则,对政府职能和机构进行定位,并按照职能和机构行使财权、财力。
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财政支出数量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
4.非平衡增长理论。
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财政支出的经济效应1.财政支出的收入效应是指财政支出会增加企业或者个人的收入水平。
2.财政支出的替代效应是指财政支出会相对降低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消费者就可以花更少的钱用于该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进而增加对其他产品或者服务的购买。
3.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指财政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经济成倍的增长。
4.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是指财政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5.财政支出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政府的财政支出可能会导致效益转移的现象从而使财政支出带来的利益产生再分配。
中国公债负担的现状1.公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公债累计余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2.债务低存度,通常是指当年国债发行数与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也可间接表示偿还能力。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公共物品定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判定: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外部效应和效用不可分割。
财政支出的分类1财政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它支出。
2支出用途分类: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3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4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公共定价定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一般定价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方法:基本费,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按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也相应随之提高替代效应:在危机时期,公共支出会代替私人支出,支出比重增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因素:政局的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公共物品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我国行政管理费的构成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外交支出财政投资融资概念:政府为实现一定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头像急需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金融融通活动。
意义:1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填补了财政无偿投资和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填补了准公共品投资的空白3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诱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基本特征1是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有很强的目的性,限制地限制在那些需要政府给予扶持或保护的产品或直接由政府控制定价的基础性产业融资3计划性以市场机制想结合4由国家专门设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颗避免有偿性投资于一般性投资相混淆,提高政府投资运作的总体效率5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特点:1业务职能政策性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养老型保险的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式2基金式:分为完全基金式和部分基金式完全基金式指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部分式基金是当期的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养老储蓄基金我国保障制度新中国建立之初,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劳动保险制度,主要分两大块:一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其资金来源集体经营提留,采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形式,只保障集体的成员;二是国有制单位,形式上来自国有制单位,实质与上者无区别。
财政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汇总
指的是现有财政税收制度使纳税人在做出财政选择时产生幻觉,或使他们认为所要缴纳的税收低于他们的负担,或使公共产品的受益者认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
9. 中间投票人定理
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则简单多数投票规则会反映中间投票人的偏好。如果投票人的选择是单维的,并且所有投票人都具有单峰偏好,按照简单多数规则必定能得到一个惟一的结果,该结果恰恰是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
10. 财政补贴
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名词解释
1. 财政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其本质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2. 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也称外部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或者更广泛地说,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
7. 购买性支出
指的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的共同特点是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政府一手付出货币,一手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两大类别。
8. 公共产品
指的是那些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私人市场提供的产品,就是与私人产品相比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3. 一致同意规则
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放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
4. 互赞成票
某一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有损害而对另一投票者至关重要的议案,以换取该投票者对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支持。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这种投票交易过程被称为“互投赞成票”。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
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财政学(详细版)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十八周周末之前2.财政学选题论文于1月3号之前交齐(纸质+电子版)3.试卷题型:一、不定项选择题 15*2′二、辨析题 3*6′先判断对错在做解释。
三、计算题 2*10′四、论述题 3题 10′+ 10′+ 12′4.财政学作业是达到良的硬性指标。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复习范围(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潘邦贵版教材页码)导论1、财政的产生p6 选择/辨析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财政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产生以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
(原始社会初期,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和国家,也没有财政。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的产生、发展,在原始公社内部出现了财产的私人占有。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分配关系发生变化→国家产生→财政分配。
)财政的本质财政是国家主导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行为,国家主导企业,商家,百姓的利益分配的关系,国家把握重大的问题财政的属性1)公共性;2)利益集团性;3)协调性(平衡性)。
财政的构成要素1)2)3)4)2、西方学者财政学说p8-111)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1776年-20世纪30年代)亚当·斯密2)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凯恩斯,萨缪尔森3)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①货币学派弗里德曼;②供给学派阿瑟·拉弗;③公共选择学派詹姆斯·布坎南 & 戈登·图洛克4)新凯恩斯主义(1993年克林顿入住白宫后)马克思主义学说陈共p49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是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学说、再生产理论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继承与发展。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汇总名词解释:规费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由政府有关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登记、注册、颁发证书时所收取的证书费、执照费、登记费等。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的特定分配关系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为满足实现职能的资金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所形成的由国家集中掌握的货币资金。
国有资产广义—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
狭义—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国有资产收入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利分流制度国家将企业利润中凭借政治权力应征收的所得税和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应获得的利润分渠道征收,并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的利润分配制度。
公债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按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负转嫁指经济主体将其承受的税收负担通过各种途径转移个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归宿指处于转嫁过程中的税收负担的最终着点或最后落脚点。
税制结构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而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
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增值税以商品流转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销项税额按销售额和税率计算并向购货方收取的税额。
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消费税以特定的消费品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
政府采购指各级政府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购买行为。
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
财政期末复习
一、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社会公共需要: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二、市场失灵:经济调节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本身固有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上称之为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与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相对应,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的经济职能中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的分配目标。
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整个社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实现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等政策目标。
免费搭车(补!!):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他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体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就不会自愿掏钱去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免费搭车现象。
三、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和用于国家投资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获得相应的物质和服务。
如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
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
最低消费选择法:对于不能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财政支出项目,可以运用最低消费选择法进行分析,此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区别,是不用货币单位计算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财政学期末重点
1.财政学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穷的欲望的学科。
财政学只是其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私人欲望是指个人希望独自拥有、独自享用的欲望。
一般经由市场机制达成公共欲望是指能够与别人共同享用而不是独自享用的欲望。
如道路与公园的使用、警力与国防的保护等。
一般由政府机制私人部门经济学着重研究私人欲望如何借助市场途径达成;公共部门经济学着重研究公共欲望如何借助预算和投票过程达成。
政府是实现公共欲望的当然“人选”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主要指政府的经济活动;政府从事经济活动,衍生出收入和支出问题;财政, 指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财政学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也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
它把经济社会划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并以此为分析视角考察现实中的各种财政问题。
现代经济一般是混合经济,财政在混合经济的运行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2帕累托最优改善名词解释帕累托效率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改善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帕累托效率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
实现帕累托效率的三大条件1、生产效率问题: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约束下,使产出最大的不同资源组合。
任意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如果将埃奇沃斯框图中的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就形成一条生产契约曲线,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点。
2\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的产品组合..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3、交换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被最合理地为各个人所利用。
任意两个人消费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当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该经济是有效率的。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第一章财政学对象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2.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1)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2)公共需要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2、特征:(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
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
预备费:是指考虑建设期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而导致的建设费用增加的这部分内容。
公共财政: (Public 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
[1-2]这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的财政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
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共财政学,实际上就是市场财政学。
“公共财政”的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
企业亏损补贴:又称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主要是指国家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按照国家计划生产、经营一些社会需要,但由于客观原因使生产经营出现亏损的产品,而向这些企业拨付的财政补贴。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
在我国传统的预算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下,该资金也称为经费,收到的该笔资金称为拨入经费。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社会安全网:一般泛指政府主导形成的社会安全保障系统。
由于涵盖内容非常广泛,没有特定和严密的法律概念,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中极少使用,较多提到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它是社会安全网的一个部分。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部门预算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产物,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客观趋势。
从2000年开始,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决定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各部门统一实行新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独立完整的部门预算。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初次尝试。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国库集中收付:国库集中收付中资金清算采取国库单一账户通过银行的零余额账户,与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清算方式进行。
它的实施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采取竞争、择优、公正、公平、公开的形式使用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等财政性资金,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的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
收支两条线:是指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财政非税收入的一种管理方式,即有关部门取得的非税收入与发生的支出脱钩,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标准核定的资金管理模式。
部门预算:是指公司或集团里的某一部门根据自己实际的运作和人员制订出的对于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的计划.自由裁量权:是指税务机关或其他其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事实要件确定的情况下,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力,其实质是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制度标准和价值取向进行行为选择的一个过程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市场竞争要求财力相对分散,而宏观调控又要求财力相对集中。
这种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反映到财政管理体制上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问题。
分税制较好的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1994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坐支:是指单位用自己业务收入的现金直接支付业务支出的行为。
根据现金管理条例,未经银行同意,不得有坐支行为。
减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鼓励或照顾措施。
减税是减征部分应纳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应纳税款。
减税免税规定是为了解决按税制规定的税率征税时所不能解决的具体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同时也是税收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三奖一补:对财政困难的县乡政府增加县乡税收收入,以及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奖励,以调动地方政府解决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促进县乡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以确保粮食安全,调动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以体现公平的原则。
如何破解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一.导致部分地区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一).省以下财政体制各异,均等化力度不一。
尽管东部地区县级人均支出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省内人均支出水平差异明显。
(二).是基层财政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等政策,对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落实这些政策,尽管中央及省市级财政给予了比例较高的补助,但自有收入有限、财政依赖程度较高的中西部基层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很大。
(三).是地方财政供养人员偏多。
近年来,各地在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总人数仍在逐步增加。
特别是地方财政供养人员中约74%集中在县级,造成县级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四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不够发达。
由于自然、历史、市场等多方面原因,部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造血功能偏弱。
二、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对策分析(一)统筹规划,加快县域经济发展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逐步实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和壮大财源,做大财政蛋糕,从根本上缓解县级财政困难。
要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鼓励民营企业家创业,促进县及县以下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立足县域比较优势,支持各地发展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2、合理确定乡镇一级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我们认为受人才、管理、资金、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制约,大多数乡镇政府已不具备条件承担发展经济的职能。
一哄而上办乡镇企业、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已经给我们惨痛的教训。
现在有的地方招商引资搞得很红火,但税收形成不了地方财力,财政投入很多,收入增长却很慢,前期投入再加上环境污染,政府得不偿失。
大部分乡镇今后职能应逐步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服务三农、政权运转方面转变。
(二)理顺财权事权关系,创新财政体制改革。
1、减少乡镇政府层次和财政级次,优化设计政府体制。
考虑减少政府的层次,根据不同类型把乡镇一级政府变成县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把政府职能到位、效率提高、精简机构和转变作风结合起来,做到系统合理化,避免出现县域范围内财力向上集中,支出缺口下移等问题,实现乡镇公共服务的均衡,这也是符合前文谈到的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统筹规划的设想。
2、建立“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的县级财政。
“一级事权”,就是要解决政府职能的合理设置。
作为基层政府应该坚决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其投资应收缩在公共工程、基础设施、公益性投资项目上。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困难地区补助力度。
由于基层财政缺口巨大,公共产品提供极不均等,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就应建立一种以财力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以有条件转移支付和特殊转移支付作为中央与省调控县乡经济发展,解决特殊情况的工具为补充的复合形态的转移支付模式。
4、建议全省地税部门下放市县管理,实现财税机构合一,理顺市县财政收入组织中管理体制造成的协调难,扯皮多等问题。
(三)重视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力度减债减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目前存在的县乡财政困难问题,财政部专门制定了以“三奖一补”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综合政策措施,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县乡财政困难状况有较为明显的缓解。
我们认为,解决人和债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地方政府“无心”,而是根本没有财力和税源保障解决这些问题,“省管县”、“乡财县管”,只能从管理上、制度上为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而无法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积极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各项改革,切实安排足够的资金支持帮助县乡政府解决人和债的问题,而不仅限于“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