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唯物史观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原卷版)
【高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精练】专题三 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史料实证(解析版)
概念释疑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对历史的叙述、理解、解释、评判等都要建立在史料证据的基础上。
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
史料包括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各种实物。
文献记载出于人们的口传笔录,反映一定社会观念的“思想的痕迹”,实物史料是前人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和社会交际工具的遗存,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时空范围内的“行为的痕迹”。
历史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应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课标要求(1)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三层要求:一是要认识史料的重要性,并知道什么是史料。
二是能收集并辨析史料。
三是能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I卷,29)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而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道路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改变反封建斗争目标答案:C2.(2018·全国II卷,30)美国记者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精品]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
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172
学习资料汇编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新课标)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关注高考核心素养.提升历史解题能力概述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
基本特征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综合品质和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这就要聚焦学生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历史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构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
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唯物史观——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解释——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一)—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专题04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历史解释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Word版含解析
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
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
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高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精练】专题一 五大核心素养专项精练—唯物史观(原卷版)
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5家国情怀专项精练
专题05 家国情怀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B正确。
2019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4历史解释专项精练20181117115
专题04 历史解释概念释疑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课标要求(1)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4)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归结起来,实质是两点:一是如何认识历史与历史解释;二是学会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历史具有二重性。
它既是客观的,也有主观性。
什么是历史解释?一般地说,一切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
我们要认识到:第一,所有的历史叙述都包含史实和解释两部分;第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叙述会有不同的解释。
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有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
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I,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体现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普通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答案:C2.(2018·全国卷I,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1唯物史观专项精练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专题01 唯物史观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三)—史料实证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
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三)—史料实证概念释疑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
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对历史的叙述、理解、解释、评判等都要建立在史料证据的基础上。
具有实证意识并学会运用证据,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核心问题。
史料包括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各种实物。
文献记载出于人们的口传笔录,反映一定社会观念的“思想的痕迹”,实物史料是前人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和社会交际工具的遗存,是人们在具体的历史时空范围内的“行为的痕迹”。
历史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学科。
对历史的探究应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课标要求(1)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三层要求:一是要认识史料的重要性,并知道什么是史料。
二是能收集并辨析史料。
三是能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高考印证]1.(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新唐书·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材料反映当时李世民是“秦王”,事件发生在唐高祖武德元年,A项不正确。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2时空观念专项精练
教学资料范本【2019-2020】年高考历史新趋势解读之五大核心素养专题02时空观念专项精练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专题02 时空观念概念释疑: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课标要求:(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4))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
前两点是认识层面要求,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
一是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
高考真题1.(20xx·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本题须结合唐朝“安史之乱”后这一时间点做出回答。
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别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
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判断出,D选项正确。
A、B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
C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四_历史解释新人教版23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 心素养解读精练四_历史解释
新人教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专题01 核心素养专项攻略——唯物史观(解析版)
专题01核心素养专项攻略——唯物史观(理论指导+典例分析+模拟演练)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基本原理:①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⑥阶级分析方法;⑦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实验(指自然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初中课程目标: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应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中考命题之中。
要注意以下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
(2)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释疑: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课标要求:(1)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2)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解读:一是认识层面上的要求,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对历史学科的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两方面:(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论和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高考真题1.(2018·全国I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2.(2018·全国I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3.(2018·全国II卷,31)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4. (2018·全国II卷,35)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5.(2018·全国Ⅲ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6.(2018·全国Ⅲ卷,31) 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7.(2017·全国Ⅱ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8.(2017·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9.(2017·全国1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10.(2017·全国Ⅱ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11.(2017·全国III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12.(2017·全国III卷,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图5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13.(2018·全国Ⅰ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
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
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高考模拟1.“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
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
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 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2.十九大报告指出:“一面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而不强;一面是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消费流向国外。
”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全球化浪潮影响 B.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C.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 D.创新驱动力观念滞后3.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B.“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1958年工农业开始比例失调主要是由“大跃进”运动造成4.罗马史专家罗斯托夫采夫指出:“罗马社会的分化,一方面罗马世家大族与一般百姓之间的隔绝;另一方面由于罗马世界的都市文化,有城乡之间的对立。
终于,以城市文化为基础的罗马,被底层文化拉垮了。
”作者认为西罗马衰亡的原因在于()A.世家大族垄断一切官职 B.城乡文化的隔绝分裂C.落后的外来文化的入侵 D.社会与经济发展失衡5.下图是英国下议院布局图,室内以绿色为主,寓意来自“草根”的平民代表,室内局促狭窄,主席台居下位,外围逐步抬高的议席对其构成很大压迫感,以保证议事按规则公正进行。
双方议席前面有一条鲜明的红线,相距2.5米,保证两军对垒拔剑动粗时,刚好够不着。
这种议席布局反映了()A.英国议员独特的吃苦精神 B.英国两党斗争历来残酷性C.英国议员特有的战斗精神 D.英国议会的民主自由精神6.“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7.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 )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8.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
材料现象表明( )A.耕织结合模式完全解体B.自然经济加速了瓦解C.西方国家棉纱倾销加剧D.民族工业出现了转型9.汤普森在《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一书中写道:据统计,1886—1914年,265个新头衔获得批准,200名是首次进入贵族圈子者。
其中,70名是工业新财富的代表,占总数的1/3;另外1/3是职业者的代表,包括律师、外交人员、殖民官员、军人;另外有1/4是旧土地家族的家长。
这种变化的实现主要是通过( ) A.颁布《权利法案》B.建立内阁机构C.改革议会制度D.健全工会制度10.1973年11月,尼克松说:“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它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
”而勃兰特(时任联邦德国总统)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