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某地产公司外地分公司人事管理的案例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但是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房地产公司——某地产公司,却是一家异地作战经营的房地产公司。
凡是跨地域经营的公司都会遇到同一个矛盾——如何处理集团总部与各分公司之间的关系问题。
跨地区经营的公司有太多失败的案例,同没能处理好这种矛盾有直接的关系。
怎么办?有人认为,跨地区经营矛盾的问题实质上是“谁的声音大,谁就说了算”的问题,因此解决矛盾的最终手段表现在人事任免权上。
但是,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即使掌握了最终人权,也并不能消除这种矛盾,更不能保证一定可以达到经营目的。
作为跨地域经营的房地产公司某地产公司(如图1所示),更难以回避这种矛盾:如何能在分公司内有效地贯彻某地产公司的整体战略,形成具有某地产公司特色的文化,但同时又能顾及到分公司的地域特色?相对而言,总部更了解世界与国内同行的情况,分公司则更了解分公司所在地的特点,当面对同一个项目,总部的设计意见与地方分公司的设计方案相左时,专业化与本地化的矛盾便更不可回避了。
在“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如何了解、处理和反馈分公司的管理问题呢?总部与分公司如何调配资源?如何决定分公司的人事任命?当分公司的业务比重增大,谈判实力增强时,如何防止拥兵自重、尾大难调?如何避免条块分割、各自为营的局面?在地域性色彩十分浓厚、人员流动率比较大的地产行业,这些问题尤为显得突出。
图一 某地产公司公司地域分布某地产公司公司认为“专业化、制度和人”是某地产公司异地经营成功的三大法宝,而其中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用某地产公司董事长李玉的话说:“再好的合作伙伴,再好的条件,自己说了不算,不做!再好的机会,人力资源没准备好,不做!”跨地区经营无疑给某地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使某地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独具鲜明的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某地产公司关于分公司人事决策程序和人事任免政策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往往令我们为之挣扎,特别是当要面对与自己的愿望或信仰相反的事情时,更让人犹豫不决。
然而,有时我们需要有勇气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即便要承受和面对外界不理解和质疑的压力。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这些信仰和价值观往往来自于我们的教育、家庭、文化等方面。
这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普遍的现象。
但是,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外界的声音和期望有时会扭曲我们的判断,令我们变得迷茫和不知所措。
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清醒头脑,回归自己的内心,才能做出更符合我们心意的决定。
其次,外界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我们需要学会放弃别人对我们的批判和质疑,同时努力追求自己的成就和梦想。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内心,以便在逆境中披荆斩棘。
最后,信仰和坚定的追求需要付出代价。
有时这个代价或许是孤独,或是失去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
但是,有什么比执着追求
和坚信更重要呢?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个价值是不是值得我们去付出,如果是,那么我们需要全力以赴,即便要承受代价和后果。
总之,无论外界的压力有多少,我们都必须坚持追求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这或许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是这也是一条最真实的路。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略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略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由“华夏政管资治学习者”首发于新浪博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是:为保证作战的大局不受影响,于关键紧急时刻,为了抓住战机,远征在外的将领于可以临时相机灵活作战,而不必事先向君主征求作战指示或等待指令再战(因为于关键紧急时刻若临时请命等待指令容易贻误战机)。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策略,然也是一种保证作战的大局不受影响而灵活作战的原则。
但凡是头脑清醒的英明领导,对于远征在外的将领只要能把握作战大局及适宜的遥相节制,由此赋予将领适当充分的灵活作战自主权,而并非“事无巨细”地过于频繁干预前线的具体作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应急策略,为保证作战的大局不受影响,其作战是有前提条件作为准则的:(1)由于顾及大局的主体作战方案于战前时由君主作出,对于奉命远征在外的将领来说,相机灵活作战是关键时刻的应急措施,但要保证作战的大局不受影响为前提;(2)君主对征战在外的将帅要有把握作战大局及适宜遥相节制的能力。
比如对不对某国开战,是必须先由君主来作决定的,而在外驻防的将领不能擅自作主而危及大局(例如1974年1月的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进行武装反击战的决定及相关的战略部署调动是由中央军委和国务院下达的,而具体的相机灵活作战则由前线指挥部决定)。
若离开以上所述的的两条作战准则,则不顾及大局而脱离主体作战方案的行为是严重的违纪或判党或判国行为。
比如楚汉时期曹咎的成皋失陷与三国时期马谡的街亭失守及唐朝末期的安史之乱等就是最好的说明。
由此即便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于历史上也曾有张国焘拥兵欲另立中央和高岗利用“陕北红军救党”向中央伸手要权力要地位的教训。
是以鉴于历史的教训,为防止各将领于某个地区的长期拥兵而至自傲另立山头,毛泽东于历史上曾适时调换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以此保证各地区的军队服从中央的领导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以习总书记提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最高指示.......。
浅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浅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在这篇里着重表达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线的将领是最熟悉军队和作战的人,要有当机立断的气魄。
将,即掌握战场一线情报德指挥员;在外,即处在各种情况瞬息万变的第一线;君,即远离战场第一线的战略决策方,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组织。
于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为部队的指挥官,不能死板地执行战前既定的战略战术部署,和后方的指挥者发出的指令。
因为情报传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误差和延迟,“君”在下达作战指令之际,很有可能没有掌握到完整、甚至是正确的情报。
这无疑会对其指令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这就要求前线部队的指挥官要根据战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自主地对战术行为作出调整,充分利用战场上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指挥作出相应的反映,将战局导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
古人早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是说将领在外地作战,皇帝老子的命令也可以不予接受,应当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命题。
因为在过去的封建统治下,君臣关系非常严格,常有“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铁律,怎么能够允许不听受君命呢?显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是对当时君臣关系一定程度的否定。
当然,这种否定是有限度的,并且是事先(或事后)得到皇帝老子认同了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给在外之将的一种放权。
还应当说明,这种放权,其主旨在于赋予在外指挥之将以依据实情临机处事的权力,而不是对君权的一种削弱。
不论其原委如何,只就其不唯上而唯实这一点说,它当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命题。
不为君命所缚,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今天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才开始了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全面拨乱反正,从而得出了正确的历史结论,开辟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否则,如果全照“君命”、坚持“两个凡是”,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就没有朝气蓬勃的今天!但是,另一方面,这句话被很多人给歪曲了,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抱着“天高皇帝远”的心理,打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借口,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很多对人民不利的事情,比如强拆,很多时候是地方政府无视中央的文件,为了圈地搞所谓的开发搞出来的。
天高皇帝远现象
天高皇帝远现象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中国独有的军事原则与军事思想,历来被兵家和现代的商家津津乐道。
然而,此话是真的让在外之将独断独行吗?我认为其意并不是让在外之将去独断独行,而是仅仅指针对现场情况作一些灵活处理而已,对此理解有误,不仅在外之将会性命难保,就是君也会损兵折将,损失重大。
举两个有意思的案例:一是三株口服液,二是巨人集团。
“三株”创始人吴炳新熟读《毛泽东选集》,将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运用到产品营销中,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也是用军队的组织方式在管理他们的企业,为何这两家企业最终都迅速跨台,看看下面的数据:1994年,三株口服液上市。
在随后的短短三五年内,便开创了资产达40多亿元的三株基业。
在最鼎盛时,三株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各级行销人员总数超过了15万。
1996年,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一支庞大的营销铁流,吴炳新发动了夏季、秋季、冬季三大战役,一举实现年销售额近80亿元的神话。
1997年,三株在乡镇一级的工作站膨胀到了13500个。
巨人集团也是拚命扩大在全国的布局。
这两家企业的倒闭、出问题已经有人总结出各种原因,但是我认为与他们不能有效地控制分支机构不无关联,三株因为在湖南常德出事,巨人出问题是多数分支机构卷款走人。
天高皇帝远的现象我有着深刻的理解,我是创办公司以后再去美国学习考察的,当时我在国内有常州金和新技术有限公司与金坛金和计算机公司二家企业,这二地相距仅40公里,但就是这40公里,已经使我疲于奔命了,1996年,我又只身去了美国,这下更是茶饭不香。
但是当我看到美国企业不很多,但是公司不多,一家公司会在很多城市设企业,在当地生产与服务,我想我们国家以后一定也是如此,象我这样管两个小企业就有问题,那管理更多的企业怎么办,难道就是一个“放权”能解决的,这时我才知道了解多点企业的管理十分重要(多点企业是我在九十年代提出的名词,意思是一个企业在多个地区有分支机构,我当时提出的是多点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实质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实质
王丹誉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2022()3
【摘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句大家都熟悉的古训,出现在公元前258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过程中。
侯生给信陵君分析用窃得的兵符去调动军队时可能出现意外时,就说了这句话。
【总页数】1页(P62-62)
【作者】王丹誉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试析“将听吾计”一句的含义及与“君命有所不受”的辩证关系
2.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3.境外国企咋成了“独立王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4.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5.“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QQ自动回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君命有所不受”与当代领导决策
“君命有所不受”与当代领导决策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君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军队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暴力工具,能否对其进行绝对控制,对历代王朝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观历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条治军的例外原则却始终得以保留和延续。
标签:“君命有所不受”;君王;将帅;领导决策中国历代王朝均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君王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巨大权力。
军队作为维护专制统治的暴力工具,关系着政权的安危与存亡,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因此,历代封建君王在军队治理、将帅统御、战争指导等方面均有一套与其专制政体相适应的制度和原则,如军权高度集中,御将于战场之上等等。
封建军队作为王者之师,由君王亲自掌控并发号施令。
然而,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君主专制之下的军队,其指导原则却始终保留和延续着一个例外,那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本文先试对其存在的原因作以探讨,并以期从中得出对当代领导决策的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君命有所不受”的来源“君命有所不受”是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兵圣”的孙武的一句名言,语出其兵学著作《孙子兵法·九变篇》:“孙子日: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衙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可以看出,孙子最初提出的“君命有所不受”原则,应该是指在自“圮地无舍”至“地有所不争”的九种战场情况下(即“九变”),将帅可以自行机断处置军队事务,即使君王命令军队“舍、交、留、攻、争”,也可以不接受。
参见我国其它的古代典籍,也有类似的记录,如《六韬·立将》中记载:“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日:‘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
’……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
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怎样理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现在有个别公务员在外执行公务的时候,喜欢自作主张,还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这句活,你是怎么理解的?
【参考答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古代由于信息交通不发达,现实突变无法与君王命令相符合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交通、信息都十分发达,当有突然情况发生时,必须要向领导请示的。
领导公务在身,日理万机,不可能每件事都亲临现场进行解决,所以更要求执行任务的公务员随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随时针对现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情况危急,但又联系不上领导的情况下,执行公务的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自行作出一些决策也是可以允许的,但处理完事情后一定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得到领导的指正。
如果我是一名公务员,那么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多向领导请示,以便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
“军令”岂能“不受”
龙源期刊网 “军令”岂能“不受”作者:来源:《新作文·高中版》2018年第02期某报刊有一长篇通讯,介绍歌词大家乔羽先生。
在谈到“乔老爷”为《上甘岭》配词时,文中有这样几句:“终于,乔羽的激情像喷薄的火山,他躲到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排除一切外界因素,一挥而就,一喷万丈”。
“将在外”的后面,往往紧跟的是“军令有所不受”。
其实只要稍微多个心眼,是不难发觉其中的漏洞的。
将者,身负重任之军人也。
服从命令乃军人之天职。
军队的战斗力,来之于军人对军令的执行力。
身既为将,无论是镇守边关,还是驰骋沙场,都应身先士卒,令行禁止,“军令”岂能“不受”?违抗军令者,当以“军法从事”,旧戏舞台上常用的一句台词是:“提头来见!”何况,将可能是直接的发令者。
乔羽先生说的,应该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是“君命”,不是“军令”!续说:“君命有所不受”,典出《孙子·九变》。
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
”君君,臣臣,关系颠倒不得。
然而“君”在皇城之内,“将”在千里之外,军情瞬息万变,急如星火,“安有千里而求战者乎?”所以,孙子接着又说:“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这就是说,大将在外,一定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有临场的处置权,只要实战需要,正常的路可以不走,能打的敌人可以不打,攻得下的城池可以不攻,争得到的地盘可以不争,甚至,君王的命令也可擱在一边不予理会。
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军事思想,正是《孙子》的价值所在。
“军令”和“君命”,在读音上有点相似,也许这正是一错再错的原因吧。
孙子兵法的现代运用案例
孙子兵法的现代运用案例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古典兵书,不仅有着对古代战争的理论总结和实战经验,也对现代商业、管理中的领导和策略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现代运用案例:1. 领导力: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观点,强调将领必须拥有自主的领导能力和策略判断力。
如今的企业管理者,在组建团队和管理人员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让员工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和权利。
2. 市场营销: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认为了解对手的能力是成功的关键。
这一观点也适用于市场营销中的竞争分析,公司在进入市场前,需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品牌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和行动计划。
3. 创新能力: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观点,指出战争应该采取巧妙的策略和方法。
在现代经济竞争中,创新是企业获得优势和成功的一种重要手段。
公司需要在不断创新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处理冲突: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以和为贵”的观点,强调在战争中尽量避免冲突,寻求和解之道。
在企业管理中也有很多冲突需要处理,例如员工之间的矛盾、合作伙伴之间的分歧等等。
企业需要采用合理的沟通和谈判方式,化解冲突,达成合作共赢的目标。
5. 团队合作: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观点,强调战争的决胜关键在于士气和团队合作。
在现代企业中,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团队合作也是企业获得优势和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公司需要注重团队建设,建立信任和共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它的主要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语,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战争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孙子强调要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认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实力,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从而避免失败。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三、兵者,诡道也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在战争中,要用诡计和欺骗的手段来迷惑敌人,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取得胜利。
因此,孙子强调要善于使用计谋和策略,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行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
因此,要根据敌情和战场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制定战略和战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又一个核心思想。
五、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孙子认为,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
因此,他主张要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来战胜敌人。
通过心理战和其他手段来影响敌人的情绪和士气,使敌人失去斗志和信心,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认为,将领在战争中要有独立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如果一切都要听从君主的命令,那么就会束缚将领的手脚,使得将领无法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将领应该在遵循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七、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斗力的论述。
孙子认为,战斗力是由士气、勇气、决心和训练等因素组成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培养,才能使军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同时,孙子也强调了战斗力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指挥体系和战术配合。
八、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术的论述。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谁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说出这句话的人是谁本文导读:古时大将统兵在外,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身为一国之主的国君们,如何能放心?谁能保证这些手握兵权的大将们不造反?所以,大将统兵在外,往往都会有监军随行,以便随时向国君报告军队情况。
既然手握兵权的将军们如此令人不放心,居然还敢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不明摆着让国君觉得这是要违抗君命,要造反吗?据史记载,第一个说出这句话,并且做出相应决策的人,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司马司马穰苴,也是著名的兵法大家,著有《司马穰苴兵法》。
司马穰苴本是齐国田氏家族的人,这个田氏家族也就是后来灭了姜太公后裔,夺取齐国社稷的那个。
齐景公时期,相邻的晋国和燕国,总是侵扰,几场仗下来,齐国总是败绩。
齐景公非常忧虑,名相晏子就推荐了司马穰苴,说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齐景公和他说兵事,司马穰苴一番对答,让齐景公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将军,带兵抗击晋国和燕国的入侵。
这个时候,司马穰苴说:“我出身低微,大王把我选拔出来,放在大夫之上,一我不能让士兵服我,二来百姓们也不能对我信任,人卑微,权力也就会受到轻视。
希望能有大王您所宠信的大臣并且受到国家所尊重的人物,担任监军的职务,这样才好。
”齐景公答应了司马穰苴的要求,派宠臣庄贾担当监军。
司马穰苴向齐景公告辞之后,便到庄府拜会了庄贾,并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在营门集合出发。
第二天,司马穰苴很早就来到军中等候,而庄贾呢,这第一次做了监军,亲朋好友都来摆酒相送,一直到太阳下山,他才慢悠悠得来到营中。
司马穰苴问他为什么来这么晚,庄贾却不以为然地说道:因为朋友相聚,所以来晚了。
司马穰苴正色道: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则忘其身,何况现在敌国入侵,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你还在搞迎来送往。
于是问军正,迟到安军法怎么处置?军正说:当斩。
庄贾怕了,找人赶紧报齐景公求救,但还没等到就被军法从事了。
士兵看着司马穰苴这么公正严明,于是都感到震惊。
孙子兵法小故事-严格治军-司马穰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执法如山,不畏权贵
司马穰苴执法如山,不畏权贵
齐景公时,晋国进攻齐国的阿邑、鄄邑;同时,燕军侵略齐国的河上地方;齐国军队大败。
景公对此很担忧。
晏子就向他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然是田氏门中偏房所生,但是他这个人文能使众人亲近服从,武能威慑敌人,希望君王试试他。
”齐景公召见穰苴跟他谈论军事,十分赞赏他,就任命他做将军,领兵抵抗燕国和晋国的军队。
穰苴对景公说:“我一向地位低下,君王把我从平民提拔起来,放在大夫之上,但是士兵还没有归心,百姓对我缺乏信任,我资历浅而权威不足,希望得到君王的宠臣、国人所尊重的大臣,来提任监军,这样才行。
”于是景公派庄贾前往。
穰苴跟贾约定说:“明天中午在营门会合。
”
第二天,穰苴先赶到军队,等待庄贾。
太阳当顶而庄贾不到,穰苴进入营中,检阅军队,指挥士兵,宣布纪律条令。
军纪宣布完毕,已是黄昏时分,庄贾才到。
穰苴问道:“为什么迟到?”庄贾说:"我不才,有劳大夫和亲戚们送别,所以耽搁了。
穰苴说:“如今敌国深入侵略,我们国内很不安定,士兵们在边境上日晒夜露,百姓的性命都在您手上,还有什么相送呢!”召军正来问道:“按照军法,约定时间却迟到的,怎么说?”回答说:“应当斩首。
”庄贾害怕了,派人飞报景公求救。
那人去了,还没来得及回来,这时穰苴就斩
了庄贾并号令三军。
三军将士全都震惊。
景公派使者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穰苴说:“将领在军中,对于国君的有些命令是可以不接受的。
”。
曹公公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
曹公公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曹公公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曹公公的名言有哪些摘要:曹公公,即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留下了许多深具智慧和哲理的名言,这些名言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世人们。
本文将介绍曹公公不低于10句著名的名言,其中包括他的思考方式、军事智慧以及个人态度等方面。
正文:1.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句名言表达了曹操对时局的判断,意味着曹公公要推翻当前的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
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新的天子,重整天下格局。
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坚决不愿受人摆布,他宁愿自己背负全天下的责任,也不愿让别人剥夺他的权力和尊严。
这句名言体现了他对权力的追求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3. 能者多劳,其余何患无识:曹操注重发挥每个人的才能,他认为聪明有才能的人应该承担更多的工作。
对于那些没能力的人,他也不抱怨,因为他认为只要有人会做,就没什么问题。
4.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表达了曹操对自己的宣言。
他希望在军队中,自己可以自由行动,不受君主的困扰。
这表明他具备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5. 人皆有恒,我独无恒:曹操坚信只有变化才是常态,他不断地变化自己的策略和计划,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这句名言彰显了他善于应变和灵活机智的特点。
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曹公公希望在他的统治下,天下人民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他希望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保护,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和快乐。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名言反映出曹操对于历史地位的追求。
他坚信只有留下真正重要的行动和贡献,才能在后世得到记忆和关注。
8. 观其所行,察其所止:曹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动和停止来了解他的本质。
这句名言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和聪明智慧。
9.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名言表达了曹操必须成功的决心和胜任的决心。
他表示只有攻下了敌人的根据地,才能完全消除威胁。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个兵法内容是什么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个兵法内容是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作者孙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个兵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作者孙武。
这句话简单意思就是说,古代的交通和信息传播不方便,就说在几千里外的边境如果发生战争,本来只需要派五千士兵就可以平定战乱,如果等到将军写信去请示皇帝,等皇帝和大臣开完会,回完信过来,边境的战争可能就需要五万人去平定战乱了。
而《孙子兵法》中说的君命有所不受,是因为等不到君命,也有一重意思是君上根本就不了解情况,发的乱命,当然可以不受,不然会累死三军的,打仗吗,兵贵神速!《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长篇《孙子兵法》解读——君命有所不受,不是说给将军听的,是说给君主听的,将军千万别当真
长篇《孙⼦兵法》解读——君命有所不受,不是说给将军听的,是说给君主听的,将军千万别当真原⽂君命有所不受。
详解国君的命令,有时是不应接受的,⽐如不符合前线实际情况的,可以不接受。
“君命有所不受”,这也算是《孙⼦兵法》⾥最有名的名句之⼀。
曹操注解说:“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
”只要有利于战事,不必拘泥于国君的命令。
《尉缭⼦》说:“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
⽆天于上,⽆地于下,⽆敌于前,⽆主于后。
”意思说这⼈在⽣死之间,为了⽣存,什么都可以⼲,没有道德标准,⽆法⽆天,也不存在什么主君了。
真是这样吗?真这样,就没法指挥了。
因为⼤将对国君是君命有所不受,⼩将对⼤将也君命有所不受。
每个⼈都⾃⼰判断,不接受上级的判断,那还怎么指挥呢?所以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要理解:第⼀,这句兵法主要是说给国君听的,就是说您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作决策,尽量控制⾃⼰遥控指挥的冲动。
第⼆,这是九变之⼀,是讲变通。
所谓变通,就是说这不是⼀般情况,是很特殊的情况。
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说不听国君的命令是死罪,但是遇到极特殊的情况,听了肯定得死,不听却可以为国家建功,这时候可以变通,不听。
“君命有所不受”,为将者千万不能当真。
这句话本来就是带兵的⼈写在兵书⾥给国君看的,别国君没当真,⾃⼰当真了,以为⾃⼰有了⾄⾼⽆上的决策权⼒。
我们看看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不是“君命有所不受”呢?不是!【安史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哥舒翰守潼关,坚壁不出,唐⽞宗却催他出战。
他知道出战必败,想不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他想。
但是,君命有所不受的下场就是被处死,前⾯⾼仙芝、封常清这样的名将,国家柱⽯,都被⽞宗斩了。
所以哥舒翰“恸哭出关”,率军出战。
唐军⼤败,潼关失守,哥舒翰被俘,唐⽞宗也丢弃长安逃往四川。
还有著名的岳飞,北伐功亏⼀篑,被宋⾼宗召还,他能不能“君命有所不受”呢?不受就是死,派⼀个监军带圣旨来,在军营中就斩了。
再复习⼀个我们之前学过的战例,讲⼩将对⼤将,“君命”受不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在这篇里着重表达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线的将领是最熟悉军队和作战的人,要有当机立断的气魄。
将,即掌握战场一线情报德指挥员;
在外,即处在各种情况瞬息万变的第一线;
君,即远离战场第一线的战略决策方,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组织。
于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为部队的指挥官,不能死板地执行战前既定的战略战术部署,和后方的指挥者发出的指令。
因为情报传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误差和延迟,“君”在下达作战指令之际,很有可能没有掌握到完整、甚至是正确的情报。
这无疑会对其指令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这就要求前线部队的指挥官要根据战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自主地对战术行为作出调整,充分利用战场上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指挥作出相应的反映,将战局导向有利于我方的方向。
古人早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是说将领在外地作战,皇帝老子的命令也可以不予接受,应当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命题。
因为在过去的封建统治下,君臣关系非常严格,常有“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铁律,怎么能够允许不听受君命呢?显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是对当时君臣关系一定程度的否定。
当然,这种否定是有限度的,并且是事先(或事后)得到皇帝老子认同了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给在外之将的一种放权。
还应当说明,这种放权,其主旨在于赋予在外指挥之将以依据实情临机处事的权力,而不是对君权的一种削弱。
不论其原委如何,只就其不唯上而唯实这一点说,它当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命题。
不为君命所缚,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今天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才开始了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全面拨乱反正,从而得出了正确的历史结论,开辟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否则,如果全照“君命”、坚持“两个凡是”,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就没有朝气蓬勃的今天!
但是,另一方面,这句话被很多人给歪曲了,比如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抱着“天高皇帝远”的心理,打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借口,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很多对人民不利的事情,比如强拆,很多时候是地方政府无视中央的文件,为了圈地搞所谓的开发搞出来的。
对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命题必须把握其实事求是的真谛,而不能以其作为任意抗上、不
执行上级命令的借口。
我不敢揣测,现今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伺机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绕着红灯穿行等思想和行为是否与上面命题影响有关,但确实是好经让歪嘴和尚念走了板,是对上述命题原意的肆意歪曲。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将领,经常会遇到一个“君命”和“现实”、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问题。
当君命不合现实时,为了胜利,只可取不受“君命”而坚持事实的做法。
当然也会有在局部看来不可行而全局看来应予行动的情况,此时应欣然受命、牺牲局部而顾全大局。
对此,江泽民同志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指出:“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无论负责哪一级、哪一个部门的领导工作,都要时刻胸怀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坚持以大局为重。
”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应当认真执行之。
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就其本意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命题,但执行中万不可走歪路线。
另外,以其君简单地比作上级、中央也有许多不妥。
但若从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上级指示精神这一角度去理解,当属无可非议的。
这里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唯上不唯实的教条主义,看似是服从、听从指挥了,实际上是一种惟命是从不负责任的表现;二是以将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为借口,阳奉阴违、各行其是,实际上这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小团体主义的表现,这两种现象都是应当认真防止和坚决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