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子君的悲剧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与对汉语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浅析子君的悲剧形象
专业对外汉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讲师
分数
浅析子君的悲剧形象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伤逝》作为鲁迅先生唯一一部爱情小说,在其所有作品中独特耀眼,意义深远。

其中子君的结局最为引人深思,本文就潜含着的子君形象,出走失败的原因,悲剧形象所有的典型意义展开讨论。

首先,作品一开始就为子君之后的悲剧打好伏笔,她的出走注定失败,无论是恋爱之前还是同居之后,子君就注定是一个悲剧。

而造成子君悲剧的原因便是:第一,由其自身思想的解放不彻底造成的,对于涓生的不爱,大可置之不顾,独善其身,择取良木另寻高枝。

第二,爱情火焰的渐弱渐熄亦是她走向死亡的催化剂,涓生的爱是她出走并存活下来的唯一支撑,而今却分崩离析,渐行渐远。

第三,作为思想导师和精神恋人的涓生无法克制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不能指引子君从梦境走向现实,认识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越过思想的隘口,好好生活。

最后,在他们所居住的特殊环境下无法获得充裕的物质条件,满足生活所需,子君别无选择的死在了众人的讥笑和猥亵之中。

然而,无论子君是处于恋爱之时的鲜活还是同居之后的守旧,她这一典型悲剧形象皆拥有着深刻的意义内涵。

关键词:子君;悲剧;形象;原因;意义
An Analysis of Tragic Image of Zijun
Undergraduate: Xu Hong
Supervisor: He Wenshan
Abstract:The sad past as Lu Hsün’s only love novel was the most unique,outstanding and meaningful one among all his works. In the novel, the ending of ZiJun quite calls people’s thought. This novel mainly discusses in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ZiJun,the reason for the failing elopement and the typical meaning of the tragical ch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the author paved the way for the tragedy of ZiJun at the very beginning. Her elopement or even herself was destined to be a failure no matter before their loving or after their cohabiting. The couses of zijun’s tragedy were firstl y the liberation of her thought was not thoroughly. She could just ignore the love of Juansheng and get herself out of the troubles or even found a better man. Secondly, the wane of their passion for love quicken the death of ZiJun. The only support of her elopement and the reason for living on was the love of Juansheng which had already disappeared and collapsed. Thirdly, as the ideological tutor and spiritual lover, juansheng couldn’t restain his own character defects. He was unable to guide zijun from he r dream to reality. He also couldn’t realize the special conditions they were experiencing. All these things could just help them surpass their spiritual obstacles and bring them a happy lives but he failed to gaspe one of them. Finally, they were unable to get enough material conditions to meet their basic living expenses in their special living circumstance. Zijun had no other choice but kill herself under people’s mock and scorn. However, no matter ZiJun was active in her love processing or conservative in her cohabiting days,her tragedy life story was making people think deeply.
Key words: Zijun; Tragedy; I mage; Reason; Significance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目录 (3)
前言 (4)
一、子君形象中潜伏着的悲剧之处 (4)
(一)鲜活的新青年形象 (4)
(二)传统守旧的老妈子形象 (5)
二、子君悲剧之由 (5)
(一)个人因素——思想的局限性与情感的淡退 (5)
(二)遇人不淑——亲密恋人的性格缺陷与启蒙导师的错误指导 (7)
(三)物质需求——艰难的生活境遇与不可满足的爱情附丽 (8)
(四)社会因素——时代背景的解放程度与吃人的封建制度 (8)
三、子君悲剧形象的深刻意义 (9)
(一)叛离家庭专制,追求恋爱自由昭示女性觉醒 (9)
(二)与涓生的爱情悲剧折射知识分子思想解放 (9)
(三)回归家庭郁结致死的悲剧形象,揭露反思封建社会的罪恶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前言
《伤逝》写于1925年,而早在1923年的《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便可窥探出鲁迅先生对于子君命运的安排,子君的死去被归并于封建专制的毒害。

子君如同娜拉一样,“出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与涓生的爱情终结,子君选择回归家庭,但却不愿成为囚笼之鸟,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走向死亡。

[1]而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早有预谋,早在作品首节便有着交代。

一、子君形象中潜伏着的悲剧之处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了出来的话,给人以振奋,那么新鲜,活跃,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女性。

不敢说后有来者,在前无古人这个空间时段中却敢称第一人,把刘兰芝,白娘子,祝英台,崔莺莺,杜十娘之类踩在脚下。

“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是这样地粗糙起来。

”生白炉子,煮大米饭,蒸馒头这就是生活,可悲的是这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女人的忙碌,成了三纲五常的奴役,身体里流淌着的依旧是封建的血液,骨子里还是没有忘掉我们所尊崇的老祖宗。

如果说前者形象是代表“社会发展的不断向上”,那么后者子君的形象便可视为“人性向下的自裁”。

[2]前者代表社会的解放,却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并未是全然彻底的解放;后者是这个大熔炉给子君落的色儿,即使等来了新时代,也不能完完全全的洗净不染。

(一)鲜活的新青年形象
“子君带着笑涡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胳膊,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缓缓走来”。

即使涓生面前是半枯的槐树的新叶,他依旧会看见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

她为他带来了欣喜。

[3]
执子之手,生死契阔的向往都只是等待一个人的出现,执着的以为到牙齿掉光,两鬓斑白,步履蹒跚的时候还是可以牵着所等之人的手共看夕阳,相依相偎。

带着这目成心许,终身相依的畅想,子君毫无犹疑的答应与涓生同居。

同居之后的子君依旧会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神色越加柔和,笑涡也深下去,自修爱情甜蜜的旧课,当爱情受阻时毅然和她的叔子闹翻,以致她的叔子气愤到不认她做侄女。

这就是新知识女性的决绝,爱情自由的气息弥漫了整个肺部,至于糜烂还是由内愈发清香全由我们自取其路。

子君逐日活波起来,养了四只小油鸡,一只花白的叭儿狗起了一个名,叫作阿随。

这爱的芬芳,四溢生活的角落,这生活的畅快让她不知自己早已危机四伏,如果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不可能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

这样的纯真和热烈却只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凝固的只是在一个时间段,跨过这么一段刻度便是惧怕的未来。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愈是鲜艳的蘑菇越是有毒,越是生活的灿烂也愈将走向黑暗,越是舒心的生活愈是托衬黑暗的恐怖,对于子君所痴迷的二人世界这就是暴风雨来前的宁静,只是,过于天真了。

(二)传统守旧的老妈子形象
在爱情里玫瑰是玫瑰,百合是百合,但是在婚姻里玫瑰变成了胸口的蚊子血,百合化作了粘在嘴角的白饭粒。

虽然日子过的不是很富裕,但子君竟日益胖了起来,脸色红活,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更何况之前的谈伊勃生,谈泰戈尔,谈雪莱,谈家庭专制,谈男女平等。

文学和理想一起被生活奴役,最终都将成为奢侈品。

做菜虽然不是子君的专长,却倾注全力,日夜的操心,还要饲阿随,养油鸡,这些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

一个新知识青年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回到了她最初的生存境况,努力的想要逃出却人事依旧。

我们都生活在这十天九网之中,纵使冲破一个重围却依旧杀到了另一个重围,没有人是生活在囚笼之外,我们全是这社会抓牢的俘虏,想要逃脱就会被无辜戗杀。

“从创世纪始,便是男耕女织,男人主外,女人主内。

”女人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洗衣做饭,生白炉子,蒸馒头,饲养家禽,打扫卫生整理一切内务。

[4]涓生曾忠告子君,不吃也罢,却不可这样地操劳,没料想子君只是看了他一眼,不开口说话,神色凄然。

此时的子君哪里听得进这样的话,她专注于她的功业里,对于她来说照顾好这个男人的起居便是完成了此生功德,可惜的是忽略了恋人的想法,涓生的态度。

家的鲜活是来源于人之间的关怀的,有了嘘寒问暖才会有家的温存,人即快抓不住了,家便空置下来,变得几许冷漠。

“在以后的日子,子君与涓生都空虚了下来,舔舐由熟悉变为陌生的伤,痛在各自心底。

当油鸡死去后,子君变得颓唐,似乎也凄苦无聊,更不愿意开口。

以致最后为阿随悲愤,做饭出神,行尸走肉般飘离生活现实,与涓生渐行渐远。

”然而,奇怪的是倒也并不瘦损,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在了。

[5]
“我已经不再爱你了!”面对自己的痴恋说出这样的话语,子君竟然选择沉默。

却不去为自己的日夜操劳从此处讨捞回一两个巴掌出出恶气,亦忘却了自己曾今的勇敢决绝,还有失去的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这爱的赌注下的太大,以致输的倾家。

唯有思想麻木之人,遇此情形,脸色才会陡然灰黄,如死般寂静。

不管是鲜活的新青年还是守旧的老妈子,在灰暗的时空里,注定不会闪闪发光,子君在那样的时空隧道里就只是天空中的一颗四等星,流于大众之色。

子君本身的形象塑造早已是潜伏着的悲剧所在了。

二.子君悲剧之由
任何的历史事件都不是单一,线性的发展,任何一个局部的偶然的因素都可能改变历史。

造成子君出走失败的缘由亦是同理,其中不免涵括自身不足,亦有被历史绑架做了帮凶身不由己之人,身置社会这个大熔炉之中,难免不被它染色泼墨成为时代的牺牲者。

(一)个人因素——思想的局限性与情感的淡退
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与涓生同居,却未曾料及做了爱情的奴隶。

以照顾涓生起居生活,做好家务为一切行动准则,做了个传统守旧的“好女人”。

以遵从三纲五常为荣,洗
衣做饭为荣,之前“我是我自己的”口号变的一文不值,窝在家中做了个缠脚的小女人,这亦是解放最不彻底之处,一头瓮中,不觉封建的毒害,生活在这个年代,怎不放开胆,闯出一片属于今日女子自己的天空。

哪怕自古没有此景,亦要生拉硬扯从男人那夺过半边天明。

到了此处,子君没有了先前的豪气,形象变得十足的卑微起来。

若是今日的女子是要精明能干一些的。

其一,不会遇人不淑,被爱情蒙蔽了双眼,丧失对人的基本判断能力,孰可结婚,孰仅止于朋友之交,孰非孰歹分得尚是清楚,界限也划得较为明朗。

子君反了家庭专制,却受困于自己的狭小思维里,对一个自己只是盲目崇拜的人交以终身,这是不智的表现。

与其说子君是被涓生的思想所吸引,倒不如说是为涓生的高谈阔论所痴迷。

“子君没有见过世面,对当时的社会并无了解,而涓生受到过五四运动浪潮的洗礼,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子君畅谈家庭专制,男女平等,雪莱,泰戈尔等,触发了子君的好奇。

”[6]往往无知者会仰望见多识广之人,一切的新鲜为二人的爱情提供了温床。

涓生找到了人生的自信,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亦会因自己的学识而变得腰缠万贯,富可敌国。

故而在子君面前一条腿跪了下去,得到了子君与之同居的应允。

子君骗了自己,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与涓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灵魂达到契合。

就如一个乞丐是不能与教授探讨学术性的问题的,二者的知识构成显然不同,当然这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讨论此事的。

其二,当今的女子不会失去爱情的主动权,不会受制于人,对于涓生说出的“我不再爱你了!”诸如此类的话毫无损伤。

的确,子君忙于家务,忽略了涓生的感受,对涓生缺少思想上的关怀,甚至于爱情的逝去亦无从察觉无能为力,但如若没有了爱,何不再造一个。

古人云:天涯何处无芳草。

众人说:何必单恋一枝花。

是脑子进水,脑子夹门才会为一个毫无责任感的人郁结而死。

更何况一婚再婚的人是并不少见的。

在此处,子君是输了潘金莲的豁达,女人是应该有权追逐幸福的权利的。

或则,你是真正很爱他,陷下去了,那何不再次追逐于他,再努力一次赢回自己的爱情呢?其三,取得经济独立。

是什么使涓生变得如此空虚惧怕?是社会,是生活,是无法寻求满足生活缺口的附丽。

子君若是舍得下涓生,大可凭自己一双手独立存活下来,不必回归家中。

若是舍不得涓生,亦可同涓生一起撑起这个家,涓生亦不必如此愁苦,爱情亦可得到再一次的更新,生长,一切若人生初见,二人结局若童话收尾,过着幸福美满生活。

这满怀希望的小小家庭,因了爱情的火把才把这晦暗的二人世界照得透亮。

子君出走当时的勇敢和无畏便是因了这爱。

掀翻文页,满眼是涓生的悔恨,满眼是涓生诉的衷情,“子君不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却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只是耳朵分外地灵,听到大门外的履声,从中辨别是否有子君的”。

这应该就是相思了,记得有歌者云“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只要他不在,你的整个时空都会抽离,只剩下你一个人存在荒芜之中,只身难以存活。

但凡热恋的人都是离不得对方的,十指紧扣,只身相依。

当涓生含泪握着子君的手单腿下跪的时候,鲁迅先生给了子君这样一个特写:子君的脸色变成青白,后又转作绯红,是从没有见过的,也没有再见的绯红,如孩子的眼里射出悲喜。

子君痴爱涓生,这样地热烈,这样地纯真。

在这个时候他们二人达到了对等,如若把两颗真心放上天枰,不会倾斜于任何一方的重量,虽然这在现实生活是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测重的。

美好的希冀是没办法如愿以偿的,美好的时光也没办法亘古不变
的,当涓生渐渐地读遍了子君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个星期。

爱情不只在时间上有着刻度,在空间上也是有限度的。

我们所追求的天长地久,海角天涯毕竟只是存活在我们的心间,脑际,如果真有这样的相伴相依,那也只是自欺欺人,爱始终无力与时空对抗。

人一旦失去青春就在爱情前变得懦弱,卑怯。

当我们的至亲离去,我们需要有那么一个人与自己共同承担生活的鞭打,使自己变得不再的那么疼痛与害怕恐惧。

如若没有了涓生的陪伴,子君便无力负担。

当涓生发现与子君存有隔膜后发出这样的呼唤: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和子君说起这,她也领会地点点头。

“此时的涓生是空虚的,灵魂似乎也得到了抽离,曾经在会馆的冲突误会,在此时也弥显珍贵。

”[2]当一人在台上演讲总是需求台下的掌声的,即使不是也希望有人向自己提问,彰显自己的渊博,烘托自己的见闻。

子君涓生在灯下的对坐怀旧,相对默然,并不是《见或者不见》里的“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显而早已没有了美感,充斥的是形同陌路的悲伤。

他们二人的世界里是对等的,相爱时,我深爱你如你对我各般美好,不爱时,我忽略了你,你也同样对我不担责任。

如此他们二人算是走到尽头了,涓生绝情一把撇开子君: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

所以:“我不再爱你了!”
男人和女人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男人没有了爱情还有事业,女人没有了爱情便是一无所有,更何况离家出走与人同居的女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爱人,还剩下什么呢?在那个四周全是吃人的狂人的环境下,必将被这些人的仰人鼻息的臭味熏洗至亡。

爱情对于子君本已是救命稻草,这草已不能成舟,便不能成功渡河。

这也就成了子君致死的直接原因。

(二)遇人不淑——亲密恋人的性格缺陷与启蒙导师的错误指导
子君之前的出走以及思想上的启蒙都是涓生作的“恶果”,涓生在子君面前是分饰两角的,一面是子君的最爱,一面又是子君的启蒙导师。

而这两种身份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担当重任,对其影响至深。

涓生的不足执行了宣判子君死亡的法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判决,却是执行的最为到位。

与子君相比,这个男人更为老成,显得更是这个社会的人,凡是天真之人,这社会是容不得的,如此李白是早死了的。

涓生记不住自己的表白,岂但现在,早只剩下一些片段,同居后,连片段都无迹可寻。

子君却是什么都记得,涓生的言辞,能够滔滔背诵,涓生的举动,竟也叙述得尤为生动。

在爱情上涓生像一个丁等的学生,是不合格的,这就让人不得不认为是他冲动过后的薄情寡义了。

当子君自修旧课回想他表白的情境,他认为是可笑而可鄙的。

是谁对谁不够用心,是谁不够在乎谁的感受,是谁不对谁刻骨铭心难忘至今。

“在路上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他的全身瑟缩,而子君却是大无畏的,镇静前行,如入无人之境。

”这便是他的怯懦了。

当丢掉工作后,埋怨自己无力置办一间书房,这难道不是自卑吗?甚至当冬天来临,撇下子君一人在家享受冰冷,一人躲到图书馆寻了暖和安逸去,这不是自私又是什么呢?“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人交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走,生路宽广。

”[6]有谁的丈夫会在此时只想着自己的生路,全然不顾自己妻子的死活?对于此时的涓生早已是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失去理智的了,甚至是完全连道德品尚亦不顾的了。

子君是他的负累,使其不上前行,在携手同行与奋身孤往之中选择了最为悲壮却是最为人鄙
视的方法,令人如此看不起。

子君回去之后,涓生开始访问已旧不相闻的熟人,他对这社会的功利性与求生本能是远远超过子君的,他遵从的是达尔文先生的丛林法则,却是最没有人性的举动。

给了我希望的是你,毁灭希望的也是你,如是这般,我们便永不相见。

这也难怪时光隧道的死角,不见光亮,有了那么多殉情之人。

(三)物质需求——艰难的生活境遇与不可满足的爱情附丽
文章一开始就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设在一个偏僻的破屋里。

涓生重来时,依旧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

这就是他与子君的住所,不知怎么会让子君欢欣起来。

当然拿到现今的物质社会来论,恐怕是会吓走许多青年女子的,有谁会与你谈婚论嫁呢?最多善良之人把你当朋友罢了。

有车有房有钱成了很多丈母娘嫁女的必备条件。

这也难怪涓生会遭到子君家人的反对。

寻个住所实为不易,家具也极其简单,但已经用却了涓生筹来的款子的一半。

甚至子君在一旁还有所帮助,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

人总该有一个独立的家庭的,家是人灵魂的所在,当一颗心在外漂泊久了总是想寻一个落脚点的,但是子君与涓生是没有一个独立家庭的,总是处在寄人篱下的境遇,与官太太的暗斗自然成了子君的心头之恨,无法安身立命也情有可原。

有什么会令人惧怕,是这不易的生活。

子君之前的勇敢就是在涓生失去职务后瓦解的,那么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变得那么怯弱。

使她担心的不只房子,还有两人生活材料的全副--柴米油盐,更别提那饲养的几只小油鸡,还有那只吃肉的叭儿狗。

纵使舍去后两者,前者便是在所难免的了。

基本的起居住行在这个家庭里看起来和那破旧的家具一样暗淡无望,冬天的火炉问题涓生倒是可以自我解决的,但是不知子君是怎么度过来的呢?一个人窝在家里的被窝里就不冷了吗?这样的生活境遇恐怕被子是不怎么保暖的了。

是涓生的爱让她挺了过来,可又怎样呢?涓生最终被这贫穷的生活逼疯了,他的新的出路就是要舍去子君,他所寻求的突破口错了,他要逃避的不是子君的终日愁眉不展,是这该死的生活境况。

是涓生的爱让子君生,是涓生的不爱让子君死,而这涓生的不爱却是来自这生活的无所附丽。

当子君被父亲接回去后,他们的小窝只剩下盐,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几十枚铜元。

两人生活材料的全副。

这一切都了无生气,如死沉寂。

(四)社会因素——时代背景的解放程度与吃人的封建制度
愈是内心温暖的人,愈是能感受到外界的寒冷。

“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涓生是这样丢掉工作的。

当他去拜访自己伯父的幼年同窗,却因为其衣服的破旧,一登门便遭到了门房的白眼,好不容易相见,却还相识,但是态度却是很为冷落。

鲁迅先生的作品里不如萧红充满爱,他所塑造的世界里冷漠,无爱,令人苦闷,绝望。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从一开始出生便跳进了这社会的大染缸里,五颜六色不由我们自己取舍。

当他们出入公园,在路上总会遇到讥笑,猥亵,轻蔑,即使当时子君能够镇静前行,当涓生不再爱她后,她还能顶住这大众的耻笑吗?显然不能,当时一个为男人出走家庭的女子,现今却被嫌弃,被冷漠,被抛置一旁,还有何种力量支持她,使其如入无人之境。

回到家后的子君是面临
怎样的处境?亲人的数落,朋友的排斥,周边过往人群的指指点点,此时的子君不再是两个人的骄傲,只剩下一个人的落寞。

“被掏空的虚妄,大众的唾弃,在这世间寻找不到爱,便只有到别处去寻找。

全文中除了欢欣的爱充满明亮的色彩,就只剩下大背景大帷幕的灰暗”。

(2)不管是涓生还是子君都不能承受住这样的社会压力,涓生失去理智,子君失去生命,这样的代价还不足以唤醒这样沉睡的群众。

前往的勇士是奋身孤往的,却大多以死作结,要不坟上怎么会平添一圈白色的小花,聊表慰藉之情。

社会的解放才是个人解放,婚姻自由的前提所在。

在狂人的世界里,倘有苏醒的人便是第一个被吃之人。

这社会的冷暖定要为人走上一遭后才有所认识察觉。

内心强大的人亦会因这时代的发展几凡损伤。

三.子君悲剧形象的深刻意义
子君的弃家出走无疑拉开了女性解放的帷幕,树立了个性解放的标竿旗帜,“子君出走的失败也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当时众多女性探索解放觉醒道路的失败。

”[7]从子君出走的悲剧也可以窥视出当时新青年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不彻底,自身思想的局限性,虽然对于当时的社会给出了无力回击,但也揭露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深入人心。

处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思想解放萌芽还十分脆弱。

鲁迅先生在此给予了冷静的思考,更是带给后人以更多遐思和启示。

(一)叛离家庭专制,追求恋爱自由昭示女性觉醒
“妇女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发展,妇女的解放程度更是一个时代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象征。

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妇女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封建社会里,地位低下,遭受不公平待遇,在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下,遭到社会的压迫,男人的压迫,在旧社会里沦为奴隶的奴隶,成为了最弱势的群体”[8]不得以见天日的窝在家中,终日劳作。

在《伤逝》里鲁迅先生借子君之口高呼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对传统包办婚姻的大胆反抗,也是对追求爱情自由的高度赞美,更是对女性解放的热情歌颂。

子君从涓生那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的新思想,思想得到启蒙,意识觉醒开始变得明显,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敢于反抗家庭专制,反抗封建礼教。

子君拥有自己的个性,敢于出逃家庭的管束,敢于攀越封建的樊篱不受束缚,成为了一个五四运动新时期带有新思想的独立自主的新女性。

“鲁迅先生把它置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思想文化强烈冲突,她勇敢坚决的出走把以往纯粹“为爱奔走”的女性踩在了脚下,蔑视旧势力的傲骨把那些压在传统女性身上的枷锁砸得粉碎。

”[9]她在一切死寂中变得鲜活闪亮,刺瞎了众人怒视的双眼。

作为那个时代觉醒的典型代表站了起来,不管是以怎样的缘由或者怎样魄落的形象,此时的她都特别伟大传奇。

虽然强大的恶势力也摧残了她争取独立的梦想,打击了她对新思想的美好追求,但作为妇女解放的旗帜,震撼了无数传统守旧妇女的心,使其愚昧麻木受压迫的女性在争取解放道路上不畏前行。

毕竟,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可走了。

(二)与涓生的爱情悲剧折射知识分子思想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