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地教材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一长度单位教材分析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但因为每个人身体部分的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时, 结果不相同而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使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 形成鲜明的表象,进而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也为今后研究直线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求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2.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

先通过用图形表示来初步认识线段,再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时,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确实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分析(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分析(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分析(人教版)教材概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运算等基础数学知识。

- 教材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多个知识点和相关练题。

-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包括数字的读写、数的排列等。

- 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的加减运算,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

- 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及其排列规律。

- 数的比较:通过示例和练,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 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实物和图形表示,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

- 问题解决: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等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研究能力。

-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和竞赛等活动,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 操作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和图表等教具,帮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 根据学生的研究反馈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创设多种情境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 配备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如实物模型、数字卡片等,以便于学生的操作和理解。

-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提高他们的协作和交流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剖析《责任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以《数学课程尺度》的根本理念和所划定的教授教养内容为根据,在总结现行九年责任教导小学数学教材研讨和应用经验的基本上编写的.一.教授教养内容这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熟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熟习角,从不合的角度不雅察物体,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运动等. (一)盘算教授教养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往安插在六年制责任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杂在第三册).2.表内乘法.(1)表内除法没有联合表内乘法在本册消失,重要目标是疏散难点.(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演习时光.(二)空间与图形1.长度单位(更强调常识的形成进程)内容和义教雷同,但留意让学生阅历同一的长度单位的进程.2.角的初步熟习3.不雅察物体(从不合地位不雅察物体)(三)熟习时光熟习分,熟习即使几分,解决问题(四)数学广角(简略物体的搭配)是新的教授教养内容,本套教材开端体系地.有步调地介绍一些简略的数学思惟,以学生可以懂得的.浅易的方法呈现高级数学思惟办法的内容.这里主如果简略的组合思惟和简略的逻辑推理.(五)实践运动实践运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端阶段,对实践运动的熟习也各不雷同,毕竟什么样的运动才叫实践运动,应当如何进行实践运动,实践运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当怎么呈现,这确切是有许多问题须要去研讨的.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进修的数学常识和生涯经验,实践运动“ 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常识,这些运动有的在日常生涯中经常会做的,由此领会数学与现实生涯的接洽,感触感染用数学的愉悦,造就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才能.二.教授教养目标这一册的教授教养目标是,使学生: 1.控制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盘算办法,可以或许准确地进行盘算.初步控制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办法,领会估算办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寄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闇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熟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树立1米.l厘米的长度不雅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熟习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习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断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合地位不雅察到的简略物体的外形;6.借助钟面熟习时光单位“分”指点1时=60分.初步熟习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会应用时光的有关常识解决一些简略的现实问题.7.经由过程不雅察.猜测.试验等运动,找出最简略的事物的分列数和组合数,造就学生初步的不雅察.剖析及推理才能,初步形成有次序地.周全地思虑问题的意识.8.领会进修数学的乐趣,进步进修数学的兴致,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9.养成卖力功课.书写整洁的优越习惯.10.经由过程实践运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涯的亲密接洽.四.教授教养措施看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这册教材,总体感到是:教材构造相符学生进修数学的认知特色和成长纪律;有利于学生智力开辟和才能造就;有利于学生情绪成长,使学生在进修中体验到进修数学的乐趣.教材内容的呈现留意表现学生己有经验和兴致的特色;并供给丰硕的与学生生涯布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不雅察.操纵.试验及自力思虑的机遇;内容的睁开具有摸索性和凋谢性,表现新的教授教养不雅念和教授教养办法.我们应用教材有如下几点领会:一.有用地萌发和造就学生的不雅察意识和才能教材例题.习题以学生熟习的情景图为依托,所拔取的素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具有凋谢性.可选择性.学生要学会从插图中提出数学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从而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须的数学常识.是以造就学生的不雅察才能和不雅察意识是教授教养的重要责任之一. 二.辨证地懂得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计谋多样化的一种重要表现,是指群体中的解法多样化,而不是指每一个别的解法要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勉励学生自力思虑.测验测验创新的行动,是让学生测验测验用本身的办法来算,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虑,控制各自的办法,如许才是算法多样化的本质. 三.科学地掌控教授教养请求从应用这套教材开端至今,越往前走越觉得教材为教师供给的空间之大.如何应用新的教授教养理念,用好教材的资本,驾御好教室;如何将旧教材原有的内容以新的不雅点.新的请求去实行;如何适度掌控新.旧教授教养内容,这些都是重点思虑的问题,也是我们的寻求. 四.灵巧地应用和整合教授教养资本教科书的编排及内容设计很有弹性,存眷了不合学生的数学进修需求,为全部学生都能得到响应的成长供给了空间,付与学生自由思虑的权利.同时,还促使教师思虑教材内容面前的课程价值地点.学生的接收程度等等,灵巧应用教授教养资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剖析熊晓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剖析一、教材剖析(一 )、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观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要点是使学生初步成立长度的观点 ,认识 1 厘米和 1 米的实质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的特点。

要点是在教课中注意表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领会一致长度单位的必需性,再让学生亲身看一看,比一比 ,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 ,认识 1 厘米、 1 米的实质长度。

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 )、100 之内的加法和减法 < 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要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增强估量思路的学习 ,着重培育学生优秀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要点是让学生从熟习的生活情形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添学习兴趣,指引学生利用旧知识迁徙学习新知识,经过着手操作增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 )、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要点是在让学生经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着手操作活动中,增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 < 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此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要点是让学生领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 6 的乘法口诀。

难点是“ 4 ”、“ 6”乘法口诀的学习。

要点是增强直观教课,让学生在着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成立乘法的含义。

采纳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 )、察看物体本单元包含从不一样地点察看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需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而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口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II诀,熟练地II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L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完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doc

(完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全册课标分析: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4、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5、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常见的量: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图形与几何:1、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

3、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4、在实践生活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综合与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初步认识角,表内乘法,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几时几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

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雷玉玲)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雷玉玲)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雷玉玲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圭白路小学的雷玉玲,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由于我是第一次教二年级,也是第一次接触这一册教材,分析教材很多时候只能依靠读课标和教参,讲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老师们给予建议和理解。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那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教学内容的变化;教材的编排特点;课时安排;各单元内容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建议。

首先来说教学内容的变化,修订教材共包括九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以下一些变化:1.从一年级下册移来“认识时间” 单元。

2.原“统计”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第一学段只在每个年级下册安排。

3.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4.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比一比,量一量”的主题活动。

5.原“倍的认识”移到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乘除法以后集中编排。

6.“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数与代数1.第2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表内乘法。

第4单元:2~6的乘法口诀;第6单元:7~9的乘法口诀二.空间与图形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5单元:观察物体三.第7单元:认识时间四.实践与综合应用‘量一量,比一比’;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问题)课时安排如下,本册约为60个课时,具体分配如下,老师们看屏幕,分析本册教材,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六个教材编排特点,思考还不是很成熟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目标与定位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注重与一年级数学的衔接,在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注重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知识点分布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统计和数学广角。

其中,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其他知识点如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等,旨在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的内容深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广度方面,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包括数的认识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量的计量、乘法口诀和数学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策略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练习与活动设计本册教材的练习与活动设计形式多样,旨在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其数学技能。

练习题目设计有层次性,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活动设计注重趣味性,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德育与思维培养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和思维能力。

在知识点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分析
一、教材的主要变化
实验教材
一 二 实践活动 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我长高了 一 二 三
修订教材
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角的初步认识

四 五 六 实践活动 七 八
角的初步认识
表内乘法(一) 观察物体 表内乘法(二) 看一看,摆一摆 统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搭配、逻辑推理)
结合生活实例 实际操作活动 • 判定直角的方法 • 画直角
认识直角、 锐角和钝角
新增 借助直角比较 • 判定方法 • 进一步认识三角尺
解决问题
实际操作 推理
解决问题
最后教材为“从 两副三角尺中选 两个 … ”
锐角 2个
30+30 30+45
直角
30+60 45+45
钝角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内容与结构 二、具体内容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内容及结构
长度单位
厘米、米的认识
解决问题
线段的认识
具体内容分析
内容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认识的米 认识的米 米与厘米的关系 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画线段 解决问题 教材例题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五 六 综合与实践 七 八
表内乘法(一)
观察物体(一) 表内乘法(二)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时间 数学广角(搭配1)
一、教材的主要变化
增加内容 从一年级下册移来“认识时间” 单元。 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 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减少的内容 原“统计”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第一学段只 在每个年级下册安排。 原“倍的认识”移到三年级上册,学习完乘除法以后集 中编排。 原来两个实践活动改为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调整的内容 “数学广角”等单元教学内容发生变化。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推理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四能〞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 平角 ◇除“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外,其他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二、各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选择适宜的测量单位,测量长度 反思和评价〔轮廓,整理,线索,整体。 直观演示和操作〔重视操作播表或动态演示〕 各局部名称〔因数改为乘数,排除学习整除中约数倍数干扰〕
➢ 画图理解〔突出 几个几,用意义理 解〕 ➢ 培养四能
解决问题
❖ 方法和策略
➢ 理解图意〔理 解示意图画图方 法不做太多要求 〕〕 ➢ 方法多样〔列 算式理由
❖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 记忆口诀。〔学生整 理〕
➢ 找规律、〔意义理解动态变化 〕对口令做手势 ➢ 突破难点 ➢ 口诀之间关系 〔口诀间联系记
渗透数学思想,不列入考试。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 操作:列表或图示的形式 ❖ 交流:全面、有序地思考 ❖ 〔不重不漏〕
➢ 方法多样:固定十位、个位、交换位置 ➢ 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
➢ 组合〔无序〕 ➢ 列表或图示
➢ 探究过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不要求 学生抽象完成〕 ➢ 策略:摆卡片、列表或图示
(少了估算多了括号计算)
我长高了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一)10少了运木头和4的加

观察物体3(调整内容) 表内乘法(二)6 看一看,摆一摆 统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逻辑推理)3


三 四 五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1
角的初步认识6 表内乘法(一)9 观察物体(一)3 表内乘法(二)5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时间3 数学广角(搭配1)2
❖ 统一长度单位。 ❖渗透数学文化
厘米的认识
❖ 建立1厘米的表象 ❖〔直接表述后用物体 比〕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100以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容,也是要求学生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

以往的教学重点一般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

此次教材的单元,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

这里的单元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

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

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100以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

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所熟悉问题情境中。

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

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

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

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同时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材的分析全册教材分析的内容是由若干大单元组成的,而各个大单元又分别属于数与代数、图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模块。

各大单元既有知识块内部的纵向联系,又有知识块之间的横向联系,全册教材的分析,要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统揽全套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大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渗透的思想方法、蕴含的教育功能,进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全册教材的分析,一般只分析到各个大单元,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析如下。

(一)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1. 组成单元。

本册教材由以下九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第九单元总复习2.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首先,设计“古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和“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这么两个情景,通过这种具体生活的情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量一量”是什么,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到“长度单位”,其中又通过这两个人测量同样大小的桌子结果却不一样,引出了量一量时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其次,引出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cm)、“米”(m)就是两个统一的长度单位,生活中测量较短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最后,从拉紧的一段线,引出“线段”的定义。

从“量一量”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再到“线段”这整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具体生活物体长度的估算能力。

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进行学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表内除法、总复习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比较。

3.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4.掌握表内乘法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6.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7.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材结构与特点本册教材结构清晰,知识点安排合理,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

同时,教材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游戏,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肯定其优点和进步,指出其不足之处,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除了教材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发多种课程资源来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教学视频、教具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xx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少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

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

故在新学期里,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分析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一册教材与前两册教材相同,都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教材中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那下面我们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说:一、教学容的编排。

二、各单元容的教学建议。

首先来说教学容的编排,这册教材共包括九个单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容。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100以的加法和减法。

2.表乘法。

第四单元:2~6的乘法口诀第六单元:7~9的乘法口诀表除法没有结合表乘法在本册出现,而是放到二年级下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二)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这里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统计(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继续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排列组合、逻辑推理)这是新的教学容,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

“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第一学段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学段的“综合应用”重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

我认为本册教材主要体现以下六方面的特点: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表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四、结合有关教学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从各个单元来具体解读教材,也就是了解各单元容的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首先我们得了解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掌握的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一、教学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教材是这么安排的,先通过例1让学生自己实践,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明白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例2是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会用厘米来量长度。

例3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用不同的工具量1米长的绳子,让学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线段。

我记得以前是先讲直线,再引出线段:“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

”而现在的教材是用三个直观图直接形象描述出线段的两个特征:直、有两个端点,象这样的就是线段。

我想是因为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接下来,教材说明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并让学生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纸条长度的能力,测量线段的长度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学生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鼓励学生采用多种量法。

最后让学生画线段。

二、教学目标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下面谈谈本单元我自己认为的一些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而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例如厘米这部分,教材上是这么安排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组织学生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第一方面,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也就是教材的左上图,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测量标准(如:硬币、别针、三角形、体等等,来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二方面,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也就是教材右上图,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度和文具盒的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

这又让学生产生疑问,难道他们一样长吗?让学生在这样疑问和矛盾相碰撞下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体,一是学生的学具里都有1厘米见方的体,二是为了后面引出1厘米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测量、比较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不同的国家选用的测量标准也经常是不同的。

我们再看看教材接着出现“做一做”的三道题,这三个题目都是让学生估计或测量每种物品大约有多少个长度单位,由直观逐步到抽象。

第1题,方格是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直观地估计出来。

第2题,学生不再使用多个测量标准与被量物体进行比较,而是使用一个测量标准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学生量完一次后,从前一次量的终点开始测量。

第3题,逐渐过渡到用1厘米的单位长度进行度量,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做准备。

估计时,比第1题难度加深,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完成用体测量的过程。

2、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例如:教材上厘米的教学时,先用接受的方式教学厘米,也就是直接把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由小精灵说:“这是1厘米。

”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接着再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建立1厘米的表象。

如:指一指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大约是1厘米,想象一下我们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量一量食指的宽度,剪一剪1厘米长的纸条。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在教材中例2、例3、例4都给学生提供了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测量,让学生在量中体验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和掌握测量的方法。

(3)培养估测意识。

教材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容。

例如,在“长度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长、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长度等的练习。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估测既可以巩固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材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量感与估测策略。

例如练习六中的第6、8题。

其实在教学中,我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事物长度的估测总是比实际长度差得太远。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老师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你们是如何解决的?(这里可以让老师们发表意见)其实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的表象不清楚,因此无法确定估测物体大约含几个这样的长度单位,由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弄清各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

第二单元100以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l 主题图教材是这么安排的,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显然学生就会仔细观察图,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如车上写着每辆车准乘70人,每个班的人数都是已知的。

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哪两个班的人数相加,和不超过70?”让学生列出每两个班人数相加的算式,自然就引出例题所需要的计算题。

不进位加u 例1首先是例1:36+30=(1)这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这儿的重点是通过口算引出笔算。

(2)体现算法多样化:小女孩用口算解决问题。

小精灵提出还可以用笔算。

(3)列竖式时,借助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竖式中的对位。

(4)计算时,把分步演算的过程放在虚框里,展示整个动态的计算过程。

(5)最后通过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u 例2接着是例2:35+34=(1)这是一般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2)编排与例1一致。

(3)最后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就是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计算策略。

进位加u 例3最后是例3:36+35=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整个编排方式与前面一致。

但教学时重点要结合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位,以及十位如何相加。

让学生理解6根单根的和5根单根的合起来是11根,可以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只剩1根单根的,3捆加3捆再加1捆就是7捆。

再从图过渡到算式,也就是个位上6加5得11,向十位进1,个位写1,所以36+35=7。

同时使学生体会在进位加法中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l 笔算加法法则的总结在学生经过了例1、例2、例3的学习后,教材不是直接给出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正确计算,建议在学生自主探索后,给出计算法则,以便学困生能依样画葫芦。

2.两位数减两位数l 主题图(1)教材结合申奥成功的情境,用统计表的方式给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素材。

(2)接着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说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不退位减u 例1老师再从中选出例1、例2所需的问题,先是选出例1的问题,让学生从统计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

接着让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口算、笔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