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校科研腐败亟须制度堵漏_张玉胜

合集下载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备受关注。

许多学术领域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和论文造假等问题,这严重损害了科研诚信和学术声誉。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学术腐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以促进学术界的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1. 高压环境和利益驱动在当前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教师们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包括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和绩效评价等关键要素。

这种高压环境导致一些教师追逐名誉、地位以及更多的经济回报,而忽视了真正的科研质量和道德底线。

2. 宣传压力导致“量”而非“质”导向一些地方政府将高水平期刊论文数量作为评估指标,给大量教师施加了宣传压力。

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们更倾向于以追求数量为目标,而不是真正关注研究的质量和创新。

这种“量”导向助长了学术腐败问题的滋生。

3.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腐败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项目申报、使用与结算环节。

一些教师虚报项目经费、夸大实验成果等行为十分普遍。

同时,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不够,也导致了一些人员挪用和私分科研资金的问题。

4. 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当前学术评价机制主要关注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级别等指标,并未充分考虑科研质量、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

这样的机制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此外,学术评价中过于注重各种排名与指标,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激化,也使得一些教师选择不择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整改对策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高校应该将培养学术诚信意识作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师生的学术道德培养。

建立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以及应对措施,并营造开放透明的学术环境。

2. 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资金审批、使用和结算等程序。

加强科研项目监督与评估,完善相关法规法规定。

同时,加大对科研经费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3.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并完善当前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危害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学术腐败的成因。

主要包括缺乏监督机制、学术评价标准不完善、学术竞争压力过大以及学术成果奖励机制不健全等。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为提高高校学术水平和整体风气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术腐败、成因分析、监督机制、学术评价、竞争压力、奖励机制、学术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管理。

1. 引言1.1 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高校学术腐败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违背学术规范、伦理道德和学术诚信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造假、学术不端、学术侵权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高校学术腐败不仅涉及到个体学者或科研团队的行为,也会对整个学术界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学术腐败在高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篡改数据、领导干预研究成果、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等。

这些行为既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公信力和社会对高校的信任度。

高校学术腐败不仅存在于科研领域,也广泛渗透于教学、学术评价、学术竞争等方面,对高校整体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造成了严重危害。

加强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和认识,对于预防和遏制学术腐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准确把握高校学术腐败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措施,建立健全的学术道德体系,提升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1.2 高校学术腐败的危害高校学术腐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学术腐败会严重损害学术诚信,打击学术道德底线,破坏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

学术腐败还会导致学术成果水平下降,丧失应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影响整个学术领域的发展。

学术腐败还会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降低学术研究效率,影响科研项目的实质进展,浪费社会资源。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近年来,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术腐败指的是在高校教育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法行为和不端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教育环境的公正性和学术声誉的权威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高校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许多高校仍然过分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发表论文至上”的风气盛行。

这就给了一些学者有机可乘的机会,他们不惜造假、剽窃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追求更高的学术声誉和职位晋升。

其次,学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公正。

一些学校仍然过度注重SCI、EI等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忽略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这也造成了高校学者之间残酷竞争的恶性循环,促使了学术腐败问题的出现。

此外,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学术腐败问题加剧的原因之一。

针对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高校应改变人才评价机制,从单纯追求论文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学校可以建立一套权威的学术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标准,鼓励学者开展创新性研究,减少对数量文献的过度依赖。

同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引导学者树立正确的学术伦理观念,提高其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

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的学术道德委员会,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加强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惩治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校可以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追查和处罚力度,对于涉嫌学术腐败行为的学者进行严肃调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不能姑息养奸。

在惩处学术腐败行为的同时,也需要保护那些真正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者,为学术诚信竖立典范。

最后,提高学术研究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也是解决学术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主动公开学术成果和调查结果,增加学术研究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开放获取的平台,提倡多中心、开源的研究合作,减少学术造假和抄袭的可能性。

预防和治理学术腐败的对策

预防和治理学术腐败的对策
为规 范为广 大学术 界所 理解并 内化 为道德 自律 的真 实行 动 。
2 加 强 学术道德教 育 .
则应 当包 括严谨 治学 、 实 守信 , 对 弄 虚作 假 、 诚 反 反 对剽窃及 任何侵 犯 知识产权 的不道 德行 为等基本 内
容¨ 。当前, 应着重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1加 强 学术道 德 规 范建设 , 高 学界 对 学 术伦 . 提

4 ・ 0
刘 守义 : 防和治理 学术腐败 的对策 预 理 。德 国要 求对 青 年 科 学 人 员讲 授 科 学 道 德 课 , 各 大学 均开设 科 学道德 课 。这 都值 得我 们借 鉴 。加 强 学术 道德 教育 , 形成 良好 的学 术 道德 环境 , 是一个 系 统工 程 。一方 面 , 重 加 强 对 学 术 工 作 者 的科 学 精 着 神 和学术 道德 的教 育 , 养求 实 创 新 的 品格 和诚 实 培 1 改革 学术 管理机 制 . 建立 学 术 评价 体 系 , 目的就是 创 建 合理 的规 则 和程 序来评 估 和维 护 学 术 研 究质 量 , 学 术 活 动 纳 把 入 一 种科学 管 理机 制 之 中 , 效 地 预 防学 术 越轨 行 有 为 的发生 。 因此 , 制学 术腐 败 , 规 首先 必须改 革学 术
近年来 , 术 腐 败 在 我 国学 术 界 呈 蔓 延 之 势 。 学 为规 范学术 道德 , 绝学 术 不 端行 为 , 育部 、 技 杜 教 科 部 、 国科学 院和 中 国科 协先后 下发 了一系列 文件 , 中
国哈佛大 学 明 确 规定 : 美 国高 等 教 育 体 系 以 最 严 “ 肃 的态度反 对把 他人 的著作或 者观点 化为 己有—— 即所 谓剽 窃 。每一个 这样做 的学生都 将受 到严厉 的 惩罚 , 至被 从 大 学 驱 逐 出去 。 直 ” 哈佛 大 学 的做 法值 得我们 借 鉴 。近年 来 , 国相 关 部 门也 积 极 行 我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高校学术腐败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领域内的不正当行为或违规操作。

它不仅破坏了学术道德和规范,也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公信力。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一、成因:1、缺乏规范管理:高校存在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某些学术不端行为因规定模糊而难以处理,一些教师不光明磊落,甚至无法明确放在教育系统里的选民。

2、经费短缺:高校教师升级空间小、收入不高,只有依靠科研项目等外部奖金才能扭转经济困境。

经费短缺也导致专家团队,科研设施等方面存在各种姓质量的问题,使诈骗行为有恰到好处的环境。

3、学术压力大:高校教师是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的,这就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都要有所成就。

但是,国内某些高校追求学术造假、个人利益、功名心理等。

这些因素形成了一种学术生态,使得一些学者为了争夺科研经费和与同行竞争而不择手段。

4、诱惑存在:高校教师虽然工作比较稳定,但毕竟没有单位一定工作责任之类的拘束关系。

再加之学术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高,一些教师被诱惑利用职务或行为优势谋取私利,甚至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治理:1、强化管理制度:完善学术机构的管理制度,强化检查、监管和问责。

同时做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对于教师的考核、奖惩等方面也应该更为细致,减少利益矛盾和实际的歧视行为。

2、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讲述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和教师认识科研和学术的意义。

多方面地激发学习的热情、兴趣以及创造的动能。

3、提高集体荣誉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习优秀的科研团队,树立诚信和踏实、勤奋的志向,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保证科研的扎实与真实性。

4、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科研项目识别的标准化体系,落实科研诚信倡导书等。

同时,提高对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标准化验收质量。

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师从科研的诚信和规范教育上站在更加牢固、桥梁而体面的位置上,进而持之以恒地促进行业水平的提高。

关于我国高校学术腐败现象复合治理机制的思考——以权力制衡、机构监管、司法介入和诚信的法治化建设为

关于我国高校学术腐败现象复合治理机制的思考——以权力制衡、机构监管、司法介入和诚信的法治化建设为
诚信 的法治化建 设等 方面 , 高校 学术腐败 的复合 治理机 制进行探 讨和 思考。 对 关 键词 : 学术腐败 司法介入 学术诚信
中 图分类 号 : 3 G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4 0 3 (0 10 — 0 8 0 1 0 — 7 0 2 1 )6 0 9 — 7
内高校呈现蔓延之势。 国内学者对学术腐败产生的原 因进行 了大量

、Leabharlann 弱化 行 政权 力 。 成 学术 权 力对 行 政 权 力 促
的研 究 , 成 了不 同的解 释 。有 的学者 认 为 , 所 的合理 制衡 形 之
以发生学术腐败是 由于学者 自 律性不强、诚信意
识淡薄 ; 有的学者则认 为 , 由于期刊和 出版社 、 是
大学。[ 1 】 另一方面 , 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新 的摇 由政府任免 , 并具有副部级或厅局级的行政级别 ,
篮 , 种社 会 功 能在 不 断 地发 展 , 之 学术 权 力 的 这就决定 了他们必须对上一级政府负责。高校 内 各 加 自身局 限性 ,学 术 权 力必 然 要受 到政 府行 政 权 力 部 的运行机制 与政府机构 的运作模式极其相似 , 的影 响和 干 预 ; 除此 之 外 , 校 内部 行 政权 力 的行 高
或缺 的作 用 。一 方 面 , 大学 是 一个 独 特 的共 同体 。 学交 易 。这 些不仅 是 学术 和学 者 的腐 败 , 而且 是权

直 以来 ,为人类创造知识 , “ 传授知识 , 传承人类 力腐败在学术领域 的延 伸 ,造成 了对学术活动的
文明, 推动社会进步” 是高等教育所秉执 的基本理 严重侵蚀 。有学者指出 , 这虽然不是大多数 , 但也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工作的思考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工作的思考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工作的思考作者:朱立政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4期朱立政(安徽科技学院监察审计处,安徽凤阳 233100)摘要: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是廉政建设的创新实践,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趋势,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尚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信息不对称、技术水平不高等不足和挑战,必须加大“制度+科技”预防腐败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推进“制度+科技”手段创新,努力构建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权力制衡为关键具有高校特色的“制度+科技”预防腐败体系.关键词:“制度+科技”;高校;预防腐败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7-0265-03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提出“制度+科技”预防腐败,这是综合运用创新手段治理腐败的新举措,是廉政建设的创新实践,体现了党中央坚定的反腐决心和敏感的时代意识.过去以思想教育等为主要手段预防腐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力度不够、操作性不强,而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将预防腐败工作公开化、刚性化,更利于预防腐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指出,运用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和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可以极大地节省时间、人力等成本.[1]高校应积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制度+科技”创新,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监督效能,构建一套具有高校特色的“制度+科技”预防腐败体系.1 “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理论界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贿赂本国公职人员、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公职人员贪污挪用或者以其他类似方法侵犯财产、影响交易、滥用职权、资产非法增加”等视为腐败行为.[2]2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意义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运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对高校管理工作实施全程监控和实时监督,增强反腐败的前瞻性、时效性,降低反腐败成本,把腐败行为遏制于萌芽状态.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其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正确应对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形势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费投入迅速增长,新形势下高校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高校已经成为“新的腐败高发区”.这就要求我们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解决产生腐败的深层问题,以建设阳光、廉洁高校为目标,运用“制度+科技”手段加强监督,促进高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2.2 深入推进高校惩防体系建设的有力举措高校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构建拒腐防变教育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源头治理预防机制、从严治腐惩戒机制,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运用“制度+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可以增强体系的有效性,实现制度防腐与科技防腐的有机统一,实现制度设计科学性与制度执行刚性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3]同时,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反腐倡廉对策与措施,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提高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2.3 合理规避高校廉政风险的必然要求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制度+科技”手段不仅能够遏制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蔓延,而且能够从源头上促进廉政建设.因此,有必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制度+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在线评估、及时预警的功能,加强对人财物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来防范廉政风险、化解廉政风险,提高预防腐败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2.4 不断提高高校制度执行力的现实需要过去高校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但对于制度执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对制度执行的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乏有力的惩戒措施.运用“制度+科技”手段能较好地弥补这一问题.科技手段具有标准严密、客观公正等方面特性,能较好地保证业务操作和制度执行的刚性,缩小制度设计与执行之间的差距,能够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特别是把各种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统内部,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杜绝制度执行不力现象发生.3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面临的挑战当前一些高校以科技、信息、网络为依托,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制度+科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在实践中探索的时间还不长,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以下方面.3.1 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科技”作为一种预防腐败的新手段,是对权力运行监督的一次“革命”,特别是对高校单位部门“一把手”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消解和制约.因此,这项工作要有所进展和突破,需要“一把手”进行“自我革命”.当前高校领导干部尚存在思想认识不够、改革创新决心不足等现象.3.2 监督机制不完善高校权力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而传统的监督只是一种静态的事后监督形式,这使得权力运行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和异常行为很难被及时发现,即使被发现也往往是事后发现,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制度+科技”手段能够突破时空界限,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实现制度和科技无缝对接,延伸监控的内容、范围和领域,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3.3 管理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公权私用,极易滋生腐败.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基于对高校反腐倡廉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比如高校及所属各单位和部门的业务信息通过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从制度上规定管理信息公开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同时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信息公开和共享程度.3.4 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制度+科技”是在流程再造和管理优化的基础上,把管理流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权力模块化、制度刚性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动态化、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因此,“制度+科技”业务性强、涉及面广、实施难度较高,需要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目前,安徽高校纪检监察队伍普遍才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封闭、粗放和低效等现象.4 高校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的对策高校在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方面占有较好的软硬件基础.但运用“制度+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探索新方法,构筑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覆盖全面、监督有效的预防腐败体系.4.1 不断加大“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宣传教育力度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融合廉政教育特点和“制度+科技”特征,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传播媒介,充分发挥廉政主题网页联系群众的“纽带”,理论学习的“园地”,信访举报的“窗口”,廉政教育的“阵地”和校务公开的“橱窗”等重要作用,通过播放警示教育录像片、网上信访举报和效能投诉、组织廉政知识网上测试、举办反腐倡廉征文和图片展、征集廉政格言、发送廉政提醒短信、开辟廉政论坛博客、建立廉政书架、定期公布反腐倡廉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筑牢高校干部职工思想防线,营造良好的富有特色的廉政文化氛围.4.2 努力推进“制度+科技”手段创新廉政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保障权力的规范运行,核心是建设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失去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当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将导致经济管理制度和规则不科学.[4]在科技手段的介入和运用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加以固化,而制度需要科技手段加以实现,以期形成“制度+科技”的良性运行机制.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治本之举.要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高校要加强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科研经费、招生录取等制度.例如安徽科技学院2010年修订了《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和《建筑(维修)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工程管理,节约了办学经费;制定了《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填补了经济合同管理领域的制度空白,促进了学校对外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印发了《科研经费审计办法(试行)》,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校党政班子严格执行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和《关于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政班子决策制度和机制的实施意见》,规范行政审批权,对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了组织监督制度,认真执行《处级干部年度考核暂行办法》、《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收入申报制度》、《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实施办法》等,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问责制、岗位轮换制和干部选聘制度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工作通报分析联席会制度,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工会等职能部门参加,形成“问题通报-原因分析-提出对策-促进整改”的良性工作机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高校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手段加强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逐步推行电子监督.同时,将科技监督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权力监督更科学、更严密,筑牢高校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拒腐防变的防线,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高校纪委可与财务、网络宣传等部门加强合作,围绕资金安全运行和“小金库”专项治理等工作,利用程序性制度建设成果和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控手段,将学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内控机制工作流程进行相应软件固化,构建高校相关业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逐步实现同步工作、同步监督、同步预警,逐步实现由单纯的人为控制向复合的制度控制和技术控制的转变,使高校反腐倡廉工作迈入信息化轨道.4.3 着力构建“制度+科技”预防腐败体系新时期的制度反腐,必须是主体以新的权力结构为载体而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权力结构的科学化必须坚持“合理分解、相互牵制、动态平衡”三个原则.[5]高校要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整体推反腐倡廉各项任务,建立健全纵向互通、横向联动的全覆盖综合“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系统.“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系统是通过互联网链接来自教育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和地方司法部门及政府部门的数据,存储、分析、识别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关信息,就腐败相关问题发出预警,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最终达到辅助决策和预防腐败的效果.高校反腐倡廉要以提高执政能力、履行监督职能为目标,以改革管理体制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实现业务网络化、办公信息化.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科技”预防腐败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发挥纪检监察牵头推动、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能作用,把法规制度、业务操作加以固定化、流程化,将业务工作融入管理监督之中,在实践中将优化管理与预防腐败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强化网络系统的自觉约束、自动监测、自我预警功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高校要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通过廉政风险的深入排查、剖析,形成“自查—协查—检查”廉政风险排查梳理模式,按照“风险评估-建章立制-实时监控-查处问责”的工作步骤,不断防控廉政风险,有效规避和化解廉政风险.参考文献:〔1〕中共借助现代科技反腐败网络监督日益便捷畅通,人民网,/BIG5/1026/13716889.html.〔2〕宋为,佘廉.新时期我国腐败现象与网络反腐探讨[J].政治学研究,2011(2).〔3〕刘纪舟.上海: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加科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J].理论视野,2010(07).〔4〕张希贤.从实施《廉政准则》透视廉政建设[J].探索,2010(3).〔5〕杨芳.论反腐倡廉建设中权力制衡机制的科学化[J].广州大学学报,2010(1).。

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

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

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其对科研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整体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科研管理领域的腐败问题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如研究经费的不透明、研究成果的篡改、数据造假、抄袭、科研人员的利益输送等等。

下面就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腐败的影响1. 影响学术和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在科研管理领域腐败的情况下,一些研究人员可能会为了获得一份好成果或者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采取不了真实的研究方法,篡改研究成果或者对数据进行造假等,这样就会导致该研究的真实性遭到破坏。

其结果是该研究的成果可能来自于欺骗,其结果不可靠,非常危险,会导致科学界对一个领域的错误理解,甚至是无法切实地解决问题。

2. 晦涩研究方向及招生牟利由于科研事业的“高大上”,大家都希望能够在科学界进行研究,使自己发挥才能,得到发展,然而一些研究费用极高的领域,如基因研究、医学研究等,当公司对科研成果或者科研人员之间的判断依据升格至高度的经济利益卷起时,就可能扭曲有质量的研究方向为了能够招揽更多的学生,在进行宣传时,会夸大研究方向的意义和科研成果的价值,以吸引学生加入该领域,为自己的发展谋求更多的利润。

这样就会导致研究方向的扭曲,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科研资源,还浪费了学生的青春年华。

3. 不公平、不透明以及不合法的研究经费的使用科研需要资金和经费的支持,一些研究人员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可能会利用官员之间的利益输送等不合法的手段,使得研究经费的分配结果不公平,这样就会导致“弱肉强食”的局面,不利于科研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同时,研究经费的不透明也会让研究过程的透明度大幅降低,研究人员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人利益,会尽可能的隐藏很多事情,无形中也降低了该领域的透明度,使得整个领域无法得到更多的观察学习和互相借鉴的机会。

二、延续腐败事实的原因1. 制度的不完善科研管理领域的腐败问题一直未能高效地得到治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制度的不完善。

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

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

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它不仅影响了科研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和信任基础。

要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需要在制度建设、监管机制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加强。

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核和资金管理。

建立科研项目审批机构和专家组,对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避免虚假项目的立项和资金的浪费。

同时,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和使用,确保科研经费真正用于科研目的,防止腐败分子操纵科研经费进行个人获利。

其次,在监管机制方面,需要建立科研成果评价的公正、透明和权威机构。

科研成果的评价应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利益驱动和人情关系对科研评价的影响,促进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的举报和惩罚机制,对科研造假和其他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儆效尤。

此外,个人诚信意识在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研人员应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坚守科研的伦理和道德底线,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科研腐败行为。

同时,科研机构和导师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教育和引导,培养良好的科研风气和团队合作精神,减少个人名誉和待遇对科研行为的不良影响。

总之,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和提高个人诚信意识,才能有效防止科研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科研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提升科研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普遍存在的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不仅损害了科研的规范性和自身的发展,更严重地瓦解了科研活动的社会合法性和广泛认可度。

因此,深入纠治科研管理领域腐败问题必须坚持制度治理和全面整治相结合的原则,以构建规范、透明、公正、有效的科研管理体系为目标。

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完善科研项目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科研项目的立项、评审、执行、验收等环节,并建立监督、评估与问责相结合的科研项目跟踪制度。

高等教育行业中的学术腐败防控对策

高等教育行业中的学术腐败防控对策

高等教育行业中的学术腐败防控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竞争的加剧,学术腐败问题日益突出。

学术腐败不仅严重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公信力和声誉,也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制度建设、道德教育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高等教育行业中的学术腐败防控对策。

二、加强制度建设1. 完善学术诚信框架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完善的学术诚信框架是解决学术腐败问题的关键。

各大学应制定明确的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并加强宣传与推广。

同时,需要建立科研项目评审、论文审核等严格的制度机制,确保学术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 提升科研管理水平要有效地预防学术腐败行为,必须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项目审查、中期评估和结果检验等环节的监督,可以有效降低学术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监督,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

三、加强道德教育1. 强化学术诚信教育高校应将学术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体系,并注重早期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通过开设学术道德课程、组织学术讨论会以及向学生提供相关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2. 增加科研伦理知识普及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加强对科研伦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为了提高师生对科研伦理规范的认知水平,可以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在全员范围内普及科研伦理相关知识。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1. 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共同制定行业准则和标准。

这些组织可以定期发布学术诚信报告和案例分析,公开违规行为,并进行严肃处理,以此引起全员对学术腐败问题的重视。

2. 建立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为了鼓励人们反映学术腐败问题,必须建立便捷的举报渠道,并提供举报者的保护措施。

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受理机构,接收并调查有关学术腐败的举报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机构应加强对高等教育领域各类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涉及科研经费使用、论文发表等方面的违规行为。

高校科研腐败台账和问题清单

高校科研腐败台账和问题清单

高校科研腐败台账和问题清单高校科研腐败台账和问题清单【引言】科研腐败在高校的某些领域已成为一大顽疾。

以此为背景,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高校科研腐败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并提供一份问题清单,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思路和行动方向。

1. 科研环境的压力与变异(1) 简述科研环境中的压力和变异情况(2) 阐述科研环境对腐败问题的促成作用2. 科研经费与资源的利益关系(1) 分析科研经费与资源的利益关系(2) 探究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腐败现象3. 学术评价与职称晋升的系统性问题(1) 论述学术评价与职称晋升中的问题(2) 研究学术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腐败现象4. 学术不端行为与研究成果(1) 论述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和影响(2) 探讨学术不端行为背后的腐败问题5. 学术交流和合作中的腐败问题(1) 分析学术交流和合作中的腐败现象(2) 探讨学术交流和合作中的道德风险6. 高校科研腐败的影响及对策(1) 总结高校科研腐败对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的影响(2) 提出解决高校科研腐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正文】1. 科研环境的压力与变异1.1 简述科研环境中的压力和变异情况高校科研环境中的竞争日益激烈,科研项目的评估与经费的获取成为衡量科研成果和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

在这种环境下,科研人员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

科研工作的变异性也加剧了科研腐败问题的存在,例如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和科研方向的不确定性。

1.2 阐述科研环境对腐败问题的促成作用科研环境中的压力和变异导致了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争取资源、提升声誉和获取成果等目标,采取了各种不正当手段和行为,进而促成了科研腐败问题的发生。

一些科研人员可能通过篡改数据、伪造实验结果和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等方式获取不当的科研成果和荣誉。

2. 科研经费与资源的利益关系2.1 分析科研经费与资源的利益关系科研经费和资源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也是科研人员追求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

科研经费的多寡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质量,而科研资源的获取与合理利用对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审和声誉评价有着密切关系。

遏制学术腐败势在必行

遏制学术腐败势在必行

遏制学术腐败势在必行
郭秀红
【期刊名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0)004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从科技腐败的现象和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我们遏制科技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总页数】2页(P142,145)
【作者】郭秀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遏制高校学术腐败的政策设计 [J], 王待遂;杨清明
2.论学术腐败及其遏制措施 [J], 王培华
3.期刊编辑遏制学术腐败的审稿实用方法 [J], 刘芳;易冰源
4.完善学术委员会制度遏制高校学术腐败行为 [J], 林双泉
5.期刊编辑遏制学术腐败的审稿实用方法 [J], 刘芳;易冰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遏制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遏制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遏制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孙夏耘
【期刊名称】《大连干部学刊》
【年(卷),期】2001(017)002
【摘要】腐败难除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目前在制度上、体制上和秩序上存在着漏洞和缺欠.严惩和重典的威力是很有限的.只有实现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孙夏耘
【作者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93.69
【相关文献】
1.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遏制腐败 [J], 马丽平
2.遏制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J], 孙夏耘;杨林
3.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键在于体制和制度创新 [J], 陈立媛
4.从源头上治理和防止腐败关键在于制度创新--遏制党内腐败的几点思考 [J], 廖显辉
5.遏制腐败关键在于制约权力 [J], 尼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遏制科研腐败亟需制度堵漏_张玉胜

遏制科研腐败亟需制度堵漏_张玉胜

光华时报/2013年/12月/13日/第003版建言立论遏制科研腐败亟需制度堵漏张玉胜接连发生的科研腐败案,让原本追求科学精神的圣洁之所,异化为业内“蛀虫”攫取不义之财的贪腐之地。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不久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连用两个“愤怒”以表达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的“痛心”与“错愕”。

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科研腐败,主要表现在申领项目经费“留有余地”,多报少用以自肥;经费报销时开具虚假发票、编制虚假账目等方面。

在指责相关人员私欲膨胀和自律缺失的同时,其实更应反思跑冒滴漏背后的制度管理漏洞。

正是由于对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管理粗放和监督缺位,才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

遏制科研腐败的频发势头,必须完善科研项目运作和经费使用的制度设计和全程监管。

打破潜规则,斩断利益链。

首先,坚持科研课题的审查把关。

坚持对项目申领的论证评估和公开透明,从立项到拨款再到验收与审核等各个环节,除确实属国家机密外,一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不搞人情项目和暗箱操作。

其次,对科研经费实施全程监控。

科研经费涉及业务费、差旅费、人员工资和津贴、办公费用等外围因素较多。

防止“吃经费”就需要对科研经费实行明细列支,将项目之外的资金剥离出去,改变大包大揽的无底线状况,实行专款专用,防止巧立名目以鱼目混珠。

必要时实行先行垫付后追加或以奖代补的办法,确保科研经费的物尽其用。

第三,将科研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我国已经完成了对于促进科技进步的立法工作,但对科研活动中的项目管理立法却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部关于包括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等在内的系统法律。

立法缺位直接导致了科研项目的管理粗放和经费混乱。

只有依法界定科研活动中的责任与程序,才能唤起科技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感。

中央财政科技保持年均20%的投入增长幅度,呼唤相应管理措施的跟进与完善。

科研经费腐败不仅造成资金流失,更腐蚀学术肌体,败坏科学精神,阻碍科技创新。

期待科技部门在表达对科研腐败的“痛心”与“愤怒”之余,多些痛定思痛的紧迫与务实,为防止科研经费的跑冒滴漏,筑起“防火墙”,织就“铁笼子”。

“制度加科技”:源头防腐新路径

“制度加科技”:源头防腐新路径

“制度加科技”:源头防腐新路径
张毅强
【期刊名称】《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5)001
【摘要】制度和科技的综合运用与合理搭配已成为各国在源头防腐的通行做法,我国同样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在廉洁建设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各地“制度加科技”源头防腐的措施主要有:电子监察型、内控管理型、专项监督型、资源服务型、管理辅助型.“制度加科技”源头防腐要与健全市场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重构廉洁生态环境等根本性举措结合起来.同时要避免制度层面的固步自村和科技层面的好高骛远.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张毅强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上海2001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9
【相关文献】
1.打造“源头防腐”的新利剑——关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的 [J], 刘继友
2.源头防腐应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和案例警示”并重的原则 [J], 赵学文
3.深化制度改革加强源头防腐——财政部与国家预防腐败局联合开展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调研 [J],
4.电子招投标:源头防腐新路径 [J], 黄轩辕
5.运用“制度加科技”提高银行业预防腐败效能 [J], 罗少峰;丁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遏制学术造假需多管齐下

遏制学术造假需多管齐下

遏制学术造假需多管齐下
韩宝生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14(000)016
【摘要】近年来,学术造假、学风不正、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现象,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学术造假成功获得的巨大名利与可能受到的处罚相比,风险小、成本低,目前国内对学术造假的主要做法大多是道德谴责,我国法律在打击学术造假方面明显滞后。

道德自律不是万能的,只有依靠制度约束,发挥社会监督和法治力量,才能使学者不愿、不敢也不能够违背学术道德,学术造假的坏风气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

【总页数】1页(P3)
【作者】韩宝生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遏制统计造假需强化问责
2.遏制高校学术造假行为之思考
3.遏制学术造假关键要明确科研目标
4.遏制学术不端需改革人才评价
5.遏制高校学术造假行为之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权力监督“三不”有效机制的生成逻辑与构建方略

高校权力监督“三不”有效机制的生成逻辑与构建方略

高校权力监督“三不”有效机制的生成逻辑与构建方略
谢石生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高校版)》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新一届党中央提出要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权力监督
有效机制,是对反腐倡廉规律的深刻把握。

“三不”有效机制互为一体、相辅相成,是一个立体防线,是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关键之方。

当前,腐败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构建权力监督“三不”有效机制是高校防止权力腐败、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治本之策。

构建高校“三不”有效机制必须注重总体把握,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实施“三个一”的基本策略。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谢石生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校构建“三不腐”有效机制研究
2.构建“三不腐”有效机制的路径探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廉政价值观的视角3.构建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伦理路径选
择4.油气企业构建"三不腐"有效机制的思考5.油气企业构建“三不腐”有效机制
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对高校腐败现象的预防和查处——以程序正当的视角

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对高校腐败现象的预防和查处——以程序正当的视角

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对高校腐败现象的预防和查处——以程
序正当的视角
张晓茹
【期刊名称】《求实》
【年(卷),期】2012(000)0z1
【摘要】一、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对高校腐败现象的预防、查处与rn程序正当理念的贯彻rn随着我国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项目建设、物资采购、干部聘任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法律赋予高校上述自主权时却对高校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由于法律不完善,制度和权力制约措施没有及时有效跟进,实际上形成了自主权的膨胀,高度的特权形成了"权力异化",并借此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在预防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方面的作为,应该是协助制定高校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正当程序,督促和监督高校职能部门按照正当程序履行职责.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张晓茹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的非经济动因及其道德预防机制
2.对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
3.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对高校腐败现象的预防和查处——以程序正当的视角
4.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5.多视角下高校腐败现象的理论透视与治理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bservation
观察・聚焦
大学章程需破解三个现实纠结◎文・叶雷
教育部于2012年初出台《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首批制定章程的高校,于2013年8月拿出了初稿,在经过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后,教育部于2013年11月28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核准了这6所高校的章程。

(据《人民网》报道)
大学章程,在国外往往被视为大学“宪章”,其本质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规和法令,由政府、社会、学生、家长、教职员工和学校缔结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多方协议,故又称为“学校责任状”。

它一方面为高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核心依据,另一方面又为学校进行自我检查与接受外界评估提供了依据。

我国《教育法》把“有组织机构和章程”列为设立学校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同时赋予了学校行使“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

我国高校章程的制定与核准,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本身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必将拉开我国高校自主办学新的篇章。

对于我国高校制定和颁布章程,人们长期纠结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大学章程本身的合理性,即大学章程究竟是大
学自说自话,还是社会共治的结果。

二是
大学章程本身的合法性,也就是大学章程
的法律效力问题。

三是大学章程的可实现
性,就是在我国教育行政化的传统里,政
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节制自身的
权力,以保障学校法定自主权的落实。


果这三个问题解决不好,大学章程制定和
颁布的实际价值就会有限,可能沦为新的
“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大学章程本身的合理性是
存在瑕疵的。

在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问题
上,大学章程实质上只是一种自治规程,
连严格意义上的行政规章都算不上,所以
不要指望大学章程一颁布就具有强制的
法律效力。

具体来说,大学章程是否具有
法律效力,主要取决于两种情况,一种是
我国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只要大学章程
不与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相抵触就具有合
法性,高校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制
定的自主性规章应该得到尊重;另一种情
况是已经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高校的章
程只要不超出法律法规规定就具有合法
性,如果有法律法规规定但不够“细化”
的,高校的章程则不能在基本事项超出法
律法规规定,否则就不具有合法性。

其实,现在最大的疑虑还是大学章程
的可实现性问题,一方面,如果高校没有
切实依据章程进行治理,除了发生问题之
后的行政仲裁或者司法诉讼之外,如何监
督落实并给予适当制裁?另一方面,如果
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干涉高校依据章程
的自主权,高校如何通过救济渠道进行维
权?更重要的是,怎样划清政府或教育行
政部门对高校章程落实的监督、惩戒与干
涉高校依据章程自主权的界限?因此,在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自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大学章程
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实际上还需要现代化
的相关配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近期,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系主任——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顶尖科研人员,接连传出因贪腐被调查的新闻,暴露出科研经费分配、使用与监管中的诸多薄弱环节。

由于国家在科研经费上大量投入,一定程度上使高校、科研院所成为个“愤怒”以表达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的不满,并为此深感“痛心”与“错愕”。

尽管科研腐败发生在高校和科研部门,但他们的贪腐手段并无多少“科技”含量,也不过是一些寻常无奇的雕虫小技。

比如,申领项目经费“留有余地”,多报少用以
遏制高校科研腐败亟须制度堵漏◎文・张玉胜
巨大经济实体,而腐败就在昔日的一方净
土滋生蔓延。

(据《广州日报》报道)
接连发生的科研腐败案,让原本追求
科学精神的圣洁之所异化为业内蛀虫攫
取不义之财的贪腐之地。

科技部部长万钢
在不久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连用两
86 2014.03.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难解大学生之困◎文・路迪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

这意味着,继去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今年将再增2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据了解,从今年起,高校要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据《光明日报》报道)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要求高校要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以此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可谓是必要的务实之举。

但效果如何,很难定论,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事实上,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而非毕业生或高校之力所能解决的。

以往的就业率统计,便已让高校费劲脑汁,“被就业”成了难以回避的污点。

教育部是为了敦促各高校下大气力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维护好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经济形势未明显好转,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高校就业工
作局面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要求各
个高校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质
量年度报告,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高
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
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
业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大学生就业
工作提供了方向。

其实,解决大学生就业
难题,需要国家、高校和毕业生的协同配
合与共同努力,需要相关利益方在各自
的权责范围内各负其责,扎实地推进工
作,达到双赢、多赢乃至共赢。

据了解,国外除了“普适性”的就业
政策之外,还专门出台了针对大学生的
特殊政策,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均出台
了相当完整的劳动就业法律体系。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尽完
善,保障程度还有待加强,下一步应尽快
将大学生就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高
大学生的自救水平和发展能力。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过于集中在某些
热门地区和热点行业,政府应逐步完善
大学生就业的补偿和激励政策,在户籍
迁移、学费代偿、公务员考录、研究生录
取等事关学生利益的方面提供更多优
惠,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
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去干事创业,并通过建立政策分析评价
系统、完善公共服务网络等举措,让毕业
生下得去、待得住、留得下,在全社会营
造重视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良好氛围。

自肥;经费报销时开具虚假发票、编制虚假账目等等。

对此,我们可以指责相关人员的私欲膨胀和自律缺失,但更应反思“跑、冒、滴、漏”背后的制度管理缺陷。

正是由于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的管理粗放和监督缺位,才给那些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

对于一项科研任务,到底需要多少科研经费合适,并无认真缜密的论证与核算,全凭项目申报者说辞;科研管理部门把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一拨了之,如何使用?效益几何?过程监督无人问津;经费项目评审上的诸多潜规则,更让科研成果的审核验收轻松过关。

遏制科研腐败的频发势头,必须完善
对科研项目运作和经费使用的制度设计
和全程监管,打破潜规则,斩断利益链。


先,坚持科研课题的审查把关。

坚持对项
目申领的论证评估和公开透明,从立项到
拨款到验收与审核等各个环节,除确实属
国家机密外,一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
督,不搞人情项目和暗箱操作。

其次,对科研经费实施全程监控。


研经费涉及业务费、差旅费、人员工资和
津贴、办公费用等外围因素较多。

防止“吃
经费”就需要对科研经费实行明细列支,
将项目之外的资金剥离出去,改变大包大
揽的无底线状况,实行专款专用,防止巧
立名目地鱼目混珠。

必要时实行先行垫付
后追加或以奖代补的办法,确保科研经费
的物尽其用。

再次,将科研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国已经完成了对于促进科技进步的立法
工作,但对科研活动中的项目管理立法却
相对滞后。

目前尚没有一部包括科研项目
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等在内的
系统法律。

立法缺位直接导致了科研项目
的管理粗放和经费混乱。

只有依法界定科
研活动中的责任与程序,才能唤起科技人
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感。

2014.03. 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