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近年来,常有老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厌学,上课没有积极性,老师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影响,产生厌教情绪,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甚至视课堂如战场,每次上课之前如临大敌,下课后如释重负。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非常不利。尤其像政治科,按照一般的思维定势,总认为思想政治课是枯燥的说教,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的学习得到的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它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不真实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许多政治教师发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怎样避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看来,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第一、青少年心理特点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阶段,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现行教材为兴趣教学法提供了依据。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第三、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当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方法
(一)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时时注意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技能,不断吸纳新知识,用以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师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崇拜,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学生也会自然而然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地听好每一堂课。对此,我认为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1、要勇于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人总有一种探求新事物的欲望,老生常谈,老调常唱会使人产生一种厌倦情绪。教学方法的不断翻新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一种意外乃至一种惊喜,同时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导入新课时可讲一个动听的故事,播放一曲优美的歌曲或做一个小小游戏,有时还会演一个小品乃至相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势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堂课下来不是一种负赘,而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哪能不浓厚呢。
2、要与时俱进,做到才思敏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就是知识的象征,为此作为一位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也是课堂效果好坏的前提。常听有些老师说:“我是教数学的,英语不要问我。”表面上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实际上抱有这样心态的人正体现他知识水平缺乏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门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
的,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把几门学科的知识融入进去,比如语文、数学、历史、物理等等。又如:在讲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时,我是这样举例:在夏天人们用手摸户外的铁板、木板、石头,感觉到铁板温度最高,其次是石头,再次是木板;冬天则是铁板温度最低,其次是石头,再次是木板,这是现象,本质则是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当我刚把这一例子讲完,学生就发出啧啧称赞的声音,这样也就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有利教学工作的开展。政治是一门时代感极强的学科,作为一位政治教师更需要关注时事变化,具备剖析时事热点的能力,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多看报纸、杂志等,不断向学生传递新信息。比如我在讲“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时,把“神舟五号”载人飞天成功作为例子,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要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精湛的专业水平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就政治科来说,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多,重点、难点比较难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毕竟,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比如在讲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为了区分“共性与个性”和“整体与部分”,我是这样举例:工厂作为一个整体,是由生产科、供销科、财务科、行政科、车间这些部分组成的;而工厂作为共性,是寓于钢铁厂、机床厂、纺织厂、食品厂等这些个性中。可见,整体与部分是一种包含关系,而共性是对个性共同点的概括,共性与个性反映的是共同本质与特殊本质的关系,共性不能把个性的全部内容概括进去,所以个性比共性要丰富。通过这一事例,学生就把这一容易混淆的知识区分开来了。假如说你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口才再好,也讲不出什么内容,就算你讲了一大堆却是离题万里,这样怎能把大纲要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呢?怎能把前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呢?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参与起来就不可能轻松,相反会很吃力,那么,学生又何来兴趣呢?
(二)以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政治常识中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时,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纷纷议论,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军消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其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社会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以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知识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如在讲授国家的出现过程时,先让学生思考:“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生产力的发展。”接着问学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私有制,后来又产生了哪两大对立阶级?”回答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然后问学生:“两者的关怎样?”学生答是“根本对立的。”最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结果怎样?”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知识——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种方法既符合认知规律,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接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