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5篇)
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5篇)第一篇: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实施历史新课改的总结与反思一、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转变教学理念是顺应新课改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性被扼杀,从长远看学生还谈何发展。
新课改下提倡的教学观念如下: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人文性课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注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性评价等等。
由此可见新课改下师生观、学习观发生巨大变化。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从学什么到知道怎样学,课堂的教学鲜活了起来。
夸美纽斯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只在学校中,通过学校而且将在一生里洋溢和传播着教育。
”这句话是对新课改理念最好的理解和阐述。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课改新理念,取得一定效果。
1、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根据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活动,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师生对实现生命价值的共同追求。
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关照生命。
①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命的光辉闪耀历史课堂。
譬如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课的设计上我采用了情景式导入、问题探究、讨论法、以史观今等多种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首先通过播放美国国歌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伴随着教师的娓娓道来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这一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学科网站上的大量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层层剥析。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程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展开反思和探讨,旨在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工作。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可能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缺乏针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将历史知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反思,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结合具体时代背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应当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能力。
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何更好地将历史知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
辅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参加相关教学培训和学习交流,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对历史教学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也是关键。
学生需要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主动获取历史知识,主动思考历史问题。
学生也要注重历史知识的整合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同时积极进行教师培训和学生引导,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认知能力。
这也将有利于学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公民,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理念融入历史教学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
新课标理念融入历史教学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新课标理念融入历史教学的思考新课标理念融入历史教学的思考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
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读经典的历史专著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
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理解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
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地位,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指导教学,全面构建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分为三个必修部分和六个选修部分模块。
新课程教材的几个模块涉及领域广,知识深邃,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应该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融入新史观,把握新课标,优化教材结构。
我们以往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
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
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融入新史观。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的方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历史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更新,使得历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等。
本文将结合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界和广大历史教师的重视和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在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更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只关注于传授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2. 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缺乏历史思维能力,只是记住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无法深入理解和分析历史。
二、对策建议3. 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教师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可以引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也是关乎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变革。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只要教育界和广大历史教师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历史人才。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新课改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但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背后,透露出很多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是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点思考。
一、教学中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场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来说,这是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课堂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
教学时,我们除了要重视知识技能和理论方面,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智力的培养,从培养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真正将初中历史课程的新课改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去。
首先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创造了深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要教育学生对祖国忠诚和热爱,让学生了解本国的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让他们对我们灿烂的文化有崇敬之情。
我们要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让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陶冶情操,清楚地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使他们真正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历史,让他们牢牢记住,不忘国耻。
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丰功伟绩,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艰辛。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但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省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们要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要热爱党、热爱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中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首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让历史知识与学生认知思维同步。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
上好第一堂课 ,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四、 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利
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 。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 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 , 而对 学生特 别是初中生来说, 他们对现 实了 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 不够 广泛和深远 ,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 和人物就更不用说 了。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 以拉近历史与现实 的距离, 为学 生营造历史环境 , 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 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 的兴趣 , 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 l I 缶的尴尬局 面, 而且也可以提 高课堂教学效 率, 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 时间, 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 的学科 , 利用 多媒 体技术 , 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 外每个 历史时期留下 的实 物、 图片 、 史遗址等通 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 , 历 可 以大大开阔教师和 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 史的积极性, 学生 使
放式的大课 堂。先进 的教学手段, 可以增加信 息量, 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 、
济、 还是文化 , 有什么特 点, 通过读 目录这些问题就可 以解决。 中国历史》 趣味性, 以《 培养、 引导、 发展 、 固学 生对历 史课 的学习兴趣 。 巩 在学习 《 中国人 民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为例, 课 内容 分别讲 了列强发动 的四次战 站起来 了 时 , 前准备 了: 5 》 课 国旗 、 国徽 、 国歌、 民英雄纪念碑 、 人 中华人 民共
发展进步的经验史 , 政治、 经济 、 军事 、 交、 外 科技、 思想无所不包 。历 史教科 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秉承“因时而变、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力求使历史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些学校在历史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科的实用性以及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会出现将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的情况。
教师可能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会刻意减少历史事件的细节,甚至有些教师将历史课的内容简化为一些故事性的情节,导致学生对历史的整体了解过于肤浅,缺乏深度的认识。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随着社会信息的爆炸,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许多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多媒体、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对历史课程失去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质量下降。
3. 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一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过于着重史实,而忽略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对策针对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拓宽历史教学内容,注重教授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深层意义。
同时要注重历史知识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影视剧、动画、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并结合实地考察等形式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感。
3. 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参与思考,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主观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4. 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教师在历史教学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也是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初中历史学习新课改的篇1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第一:语言关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
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本文旨在探讨最新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分析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为未来的历史教育提供参考。
历史是人类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录和反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因此,历史教育在培养社会公民的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学生领悟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然而,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使学生难以体验历史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教学的内容单一,重复和死记硬背,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但只是线性地连贯关于农业、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历史。
其三,历史教学缺乏跨学科的涉及,没有涵盖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们缺乏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为此,提出了应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推动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的改进意见。
历史教育必须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反思工具,鼓励他们参加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
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历史教育中,例如案例教学法、课堂演讲、故事和教学游戏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需要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答学习等,具体指导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学习,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其三,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和深度挖掘,将历史教学的内容扩展至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向学生们展示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这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本身和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教育可以吸引学生,教师和社会的认可,使历史教育获得更多的支持,促进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
历史教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的重要手段。
走进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走进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改以来,历史教学也随之得到极大影响,历史课堂的模式有了
显著的变化。
走进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新课改间接地促进了材料的多样性,历史课
堂中增加了图片文字地理知识等,让历史教学不再是以书本为主的教
学模式,而是多种手段和视角的综合运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全
面的比例,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二是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上同学们采取各种形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团队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从
而更好地让历史融入生活中。
三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
强调思考分析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形成正
确的判断。
历史课堂上师生们都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形成社会文明
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未来的文明人士。
走进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大家都应当站在正确的历史观点上去思考、分析,客观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好历史教学资源,深入
挖掘发掘历史知识,积极参与新课改的实施,并合理利用好新的教学
手段,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历史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历史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一、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不贴近学生生活在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更新,但是仍然存在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的问题。
传统历史教学内容通常是以各种历史事件、名人为主体,而忽视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内容,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新课改下,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书本讲授、板书笔记的阶段,忽视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3.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都较低,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策建议针对历史教学内容不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建议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多地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历史内容,例如通过一些与当代社会相关的历史案例、人物等,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针对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推广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展示和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历史故事、历史名人以及历史事件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并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通过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历史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身心积极性。
4. 整合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下,可以通过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例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产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学习中,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关于新课改历史教学回顾与反思
关于新课改历史教学回顾与反思前言新课程改革颁布以来,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历史教学进行了深刻的改革。
在新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历史知识,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历史的研究和探究中去。
本文将回顾和反思新课改后历史教学的变化,探讨新课程给历史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影响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强调开放性教育,推崇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
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被颠覆,教学开始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现和思考。
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在鼓励学生积极群体合作、分享和表达的氛围下进行的。
这样的课堂显得更加生动、即刻和充满活力。
多元化教材传统的历史教材属于传统学科教材,注重历史事实的正确性和客观性。
但新课程的历史教学重视历史情感、价值信仰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锤炼,教材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历史教材从选择题的“功利性”知识向描述复杂人类现象的思维模式转变,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如解释性、分析性、评价性、应用性、创造性等。
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传统的听讲课和背诵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需要,而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
历史课程往往采用项目制教学和研究型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历史知识的内涵和实际意义。
对整体课程的学习安排方面,新课程提倡跨学科的整合式学习。
发展历程西方的历史教学西方的历史教学有一个名词叫“启示式教育”,这种教育方法要求青少年思考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主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西方的历史教育还着重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例如增加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和展览等活动。
我国的历史教育发展我国的历史教育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进程。
早期的教育政策更多地受到了政治倾向的影响,忽略了教育应该对人类思想历史和文化传承有所贡献的基本原则。
1995年以前,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和形式传统,教材单一,只注重教师讲授知识和考试成绩,缺乏创新和交互性。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历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
一、内容设置问题新课标强调历史教学应以“时代性、观念性、方法性”为主线,强调教学内容中要重视历史概念、历史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教学。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关注一些流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忽视了对重要历史概念、思想、文化的深入解读。
这样,学生将被局限在对某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中,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问题新课标强调历史教学应以探究性、体验性、启发性为特点,要求教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准备和思维训练。
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模拟历史场景、研讨会等,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
三、课程评价问题新课标以“能力评价”为核心,要求评价过程体现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过于重视传统的书面考试,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考察。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和评价方式,如口头答辩、小组研究、历史建模等,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
新课标从历史文化要素方面强化了历史教学,要求我们注重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和传播。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然存在弊端。
我们缺乏历史文化素养,难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难以真正达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掘。
我们应加强历史文化素养的培养,发挥历史文化元素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总之,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应更加注重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注重历史文化元素的传播和挖掘。
我们需要适时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使历史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更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性特点。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历史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在历史教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反思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标下开展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批判精神。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进行反思。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更加突出历史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引导他们学会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事件、进行史料搜集和整理等方式,了解历史的真相和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研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思维和方法,提升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研究水平。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的培养。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要了解历史就要了解自己,因此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更加注重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信。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注重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影响,引导他们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自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文化、组织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自觉,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性教学。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改革。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进行反思和探讨。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困难。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而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历史文献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历史问题的探讨。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和实践。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还需要更加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对历史价值的认同和尊重。
目前不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对历史的认识片面、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深、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不够等问题。
这就需要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思考历史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
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进行认知和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的积极态度和正确观念。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历史教师和学生对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理解不够,缺乏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
这就需要历史教学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素养。
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跨学科融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和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能够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之一是缺乏思辨性和探究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记忆和理解,学生只需背诵史实和时间点,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现代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价值,从而培养出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传统的历史教学偏重于知识灌输,忽略了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历史方法和历史素养。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史实和时间的记忆,忽略了历史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
现代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涵义,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在历史中找到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尊严。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历史的联系。
传统的历史教学更注重历史事件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学生很难将历史事件与自身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对历史缺乏现实感和价值感。
现代历史教学应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的解释和建构中,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找到自身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实践,使历史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过于强调中国历史的学习,忽略了世界历史和不同文化的了解。
现代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改革。
新课标的推出,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进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
历史学科的内容极为广泛,历史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教学带来了挑战。
在新课标下,对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变得更加重要,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依然囿于传统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历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和应用。
新课标提倡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依然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对新课标下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历史教学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素质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是否能够落实新课标。
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角色,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注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改进,使历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
关于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反思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历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需要对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以期能够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
本文将就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解决历史知识的脱节问题。
在新课标中,历史教学强调了跨学科的整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历史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和跨学科的视野,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意义和历史事件的背后的深层次内涵。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我们不能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要通过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讨论、研究、分析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们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动脑筋思考、分析、研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们还需要通过多媒体和现代技术手段,使得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还面临着如何处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多元性问题。
在新课标中,历史教学强调了多元文化的视野和历史事件的多元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多元性,不再简单地进行宣讲和灌输,而是通过多角度、多视角的方式让学生去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他们形成全面的历史认识。
我们不能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一刀切的评价,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不同解读和评价,发展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对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对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误区一:教学目标片面化历史教学目标是指历史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
它是历史教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自我在教学中的经验等因素,在课前所预设的教学中应达到的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并且把历史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许多历史教师在头脑中都有这个概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教学目标落实片面化。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重知识轻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
大部分教师在讲课时总是聚焦在是什么的层面上。
如这个事件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如何等,内容繁多,面面俱到。
他们没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原因之间、原因与过程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典型的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做法,与目标的能力主线背道而驰。
第二,重结果轻过程。
历史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结论。
于是有些历史教师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标准答案的获得而不是寻找答案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的牵引下,机械地、一步步地被教师带进其预先设定的答案中。
教师认为答案知道了,目标就完成了。
可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没有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认识活动,其结论也就难以被学生真正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形成。
第三,过分强调人文性。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在历史教学中,重视人文性教育,原本无可厚非,但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误认为人文性是历史教学的主旨,于是打着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等旗号,将历史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幌子下,将历史课上成时政讲析课。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心得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心得历史课程改革已走进课堂,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作为历史老师的我面对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学生观的转变通过新课改,我强烈的感受到自己就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因而努力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新课改教学的实施提供先决条件,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
本人在思想上已把学生看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可以教育引导的人。
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健康成长的具有创造能力的。
在历史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锻炼学生的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
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训练和展示自己的独特的才能,让他们能实实在在的体验到成功和被其他人欣赏的滋味。
在学习“侵略与反抗”一课时,让同学们总结本单元近代民族英雄,如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黄泥制作出来。
然后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评奖。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加强,同时更加浓厚了他们学历史的兴趣。
再如小游戏:用几句话叙述民族英雄的事迹,先用各地不同的方言说一遍,再用普通话重复一遍,这既让学生真实感受了近代民族英雄的优秀品质,又锻炼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新课改要求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主角地位让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这就要求历史老师采取许多方法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像讲历史故事、表演历史剧、编历史小论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借助地图、图片、电视、多媒体等。
这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经过近一年的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教学和反思,我体验到一节好的历史课,不在于教师个人的滔滔不绝的讲述,眉飞色舞的表演,而在于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是否和老师一起走进特定的历史情景,同喜、同悲、同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吴春桃池州市第八中学
【论文摘要】新课改下教学实践中,遇到了挫折和失败。
痛定思痛,认真反省,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解决办法。
作为新教师,提出一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活动学生
【正文】
2008年在我省全面实行新课改的大潮中,我校也从2008年秋季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使用的是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
高中历史不再象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和改革史等,分必修和选修。
虽然有助于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但是它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初中历史知识基础之上的,所以当年作为新老师的我们拿到新教材以后,第一反应是不好教也不好学。
我就几年来在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与大家共勉。
一、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问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
之上,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式结构基于初中的编年史。
但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这些学生在初中接触历史时,由于部分学校师资配置的不合理,中考指挥棒的导向性等因素,让他们觉得历史是门不足挂齿的小科,平时考试都是开卷考试。
致使他们上课如听说书,只要历史老师上课讲故事他们就认真听。
导致升入高中后,他们对历史这门学科大多是只闻其名不详其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即使有部分学生相比较之下差强人意,但也只是凤毛麟角、一知半解罢了。
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已成为现如今高中历史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再加上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改加重了师生的负担,这可能是新课程编制者始料未及的。
当然,新课改的初衷是进步和极具创新意义的,我们很理解。
2、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
初中教育是义务性教育,学生依赖性和惰性较强,大多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满堂灌,而且初中历史知识比较简单。
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
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且理解性东西多,课时紧,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可是同学们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入手”,还有的同学没有
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盲点,这使得学生反应学习高中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不知道怎么学好历史。
3、“时尚”的教学方式问题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以为这样就等于遵照新课改旨意了。
实际上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基本历史知识,只是高高兴兴参与其中,走马观花而已。
也就是说,多姿多彩的教学炫技使得历史教育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
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允许课堂教学过于“花哨”。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把握学情,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上。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胸有成竹挥洒自如地组织教学。
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一
味求全求多,脱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的求学兴趣便会受到打击。
而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以,客观及时地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研究教材体系,明确课标要求,指定能“跳起摘桃”的教学目标,是鼓励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措施。
从整体设计来看,鉴于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头绪细多、时空交错的特点,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即备学生。
不片面追求速度,宁愿先慢后快,形慢实快,尊重现实,循序渐进。
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授课有章可循,重难点突出,学生学有所得,也更乐学、愿学。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
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根据课
标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悄悄转变。
我曾尝试让学生上课,我在下面听。
我发现底下学生很配合,课堂互动很自如,因为他们仿佛都是主人,一起来辩论和交流。
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我作课堂总结,点一下不足指出即可。
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鼓舞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以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
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为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
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熟悉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
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认为恰到好处即可,课件展示也不能满堂灌,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另外板书不能忽视,摈弃放电影式课堂教学。
板书的设计也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记忆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网状知识结构。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
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四的第四课“辛亥革命”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习和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适时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学生以往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如何教,新课程标准的课
堂教学如何设计,将一直是课改省区新老教师孜孜探究的课题。
希望我的一些感悟可以和同行们交流、分享。
【参考资料】《高中历史必修1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