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1)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也不理想……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和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等,认识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体会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认识杰出人物的品德、才智体现和实现了时代任务和要求时,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重点:⒈对孝文帝改革具体内容的理解。

⒉孝文帝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从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来看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3.1《北魏孝文帝改革》优秀教学案例(两课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教案:3.1《北魏孝文帝改革》优秀教学案例(两课时)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3.通过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功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4.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场景,如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制度改革、文化教育改革等。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感受历史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改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2.问题导向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类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事件吗?它们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

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2)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①社会发展水平比汉族落后;②实行宗主督护制,导致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③吏治混乱,官员贪污现象严重,赋税制度混乱,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农民负担加重,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尖锐;④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3)改革的可能性: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改革目的: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均田制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影响:①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③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

④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莫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三长制――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内容: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设邻长、里长和党长,三长直属于州郡。

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其意义。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改革前后的变化,从而认识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历史意义。
3.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树立唯物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3.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变革、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历史故事、图片等素材,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的历史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及其意义。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孝文帝要进行改革?”“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改革对北魏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倡史料实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教材整理1 农业生产的发展1.原因(1)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农民负担的调整,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2)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派遣工匠指导修建水利工程。

(3)犁和牛耕已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也得到推广。

2.表现(1)北魏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

(2)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深度点拨] 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教材整理2 繁盛的洛阳1.原因孝文帝迁都洛阳,重修洛阳城和宫殿。

2.表现(1)洛阳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

(2)洛阳城规模很大,“宫厥壮丽,列树成行”。

(3)工商业兴盛,市场繁荣,市内商品种类繁多。

(4)是一个国际性商业城市,设四通市方便外商经商。

教材整理3 北方民族大融合1.原因(1)鲜卑等少数民族迁居中原,通婚杂居。

(2)孝文帝改革的推动。

2.表现(1)汉语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

(2)南迁的北方游牧部落也把他们的优秀文明成果带到中原,并与中原文化融合。

3.影响(1)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

(2)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35“学习思考”,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史学家们对孝文帝褒贬不一:颂扬此举者称他“睿圣天成,才能非凡”;贬抑此事者则说他是“夷狄僭伪,沐猴而冠”。

请你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

【提示】孝文帝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但有人认为他在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民族发展史的关键时刻,不自觉地站在腐朽势力的一边,对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教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教案设计

北魏孝文帝改革——先进文明冲击下统治者的两难抉择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其改革的主要内容。

2.精读史料,帮助学生分析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政权面临的危机,体会在先进汉文明冲击下北魏统治者面临的两难抉择,从而理解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措施,并从中感悟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及孝文帝坚定的改革信念、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和深谋远虑的政治眼光。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史料研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历史图片和史料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是高二的文科班,该班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对历史课兴趣也较为浓厚,故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基础史实的梳理与点拨外,更加关注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历史学习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研读史料等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与方法,本课属人民版选修改革的内容,趣味性较强,在进一步培养历史学科能力的同时,要以情感渲染的手段来帮助学生体悟历史,理解在客观历史环境下历史人物的选择,从而树立看待历史问题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北魏祭祖所刻祝文拓片》、《拓跋鲜卑发祥地嘎仙洞》展示史料: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北魏祭祖所刻祝文拓片》、《拓跋鲜卑发祥地嘎仙洞》和《魏书·序记》的相关史料帮助学生了解鲜卑民族早年的生活特点,这是一个文明水平较低下的游牧民族,今天这个民族已经消失在历史洪流中,然而在中国历史上的某段时期,鲜卑民族曾经叱咤一时,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进程。

展示图片《西晋末年形势图》、《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北魏、南齐并立形势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填空,对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

]设计意图[环节二:史料研读,感悟历史1.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激烈碰撞史料一: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死,减关中贼。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与中国古代改革相关的故事作为新课导入。我将讲述北魏孝文帝在推行改革过程中的一则小故事,如他如何力排众议,坚持实行均田制,从而引发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这个故事,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实行改革?他的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1.部分学生对历史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可能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
2.学生在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思维定势,难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3.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某些环节过于紧凑或拖延。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各环节顺利进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学会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2.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北魏孝文帝、大臣、百姓等角色,模拟当时的改革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改革的艰难与挑战。
3.撰写小论文:让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小论文,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一些历史时期的改革运动。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说课稿一、课程概述《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中的一节课,主要讲述了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改革,了解其对北魏政权的影响和对历史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主要措施;–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主要措施;–学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历史的意义;–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动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2.教学方法:–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法:通过PPT呈现相关历史图文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学情分析学生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

然而,由于缺乏实践和经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提出教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知识讲解(25分钟):–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措施;–引导学生关注改革的目标和效果。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历史文献:《北魏史》、《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详细记录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历史资料。
(2)学术论文:近年来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研究论文,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孝文帝改革与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等,为学生提供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原因、内容和影响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措施,如均田制、汉化政策等,进行详细剖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impact和意义,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历史纪录片: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纪录片》,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程,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网络资源:可引导学宽视野。
2.拓展建议:
(1)阅读历史文献,深入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难点:
(1)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孝文帝改革涉及多个领域,具体措施繁多,学生难以全面掌握。需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改革措施及其实施过程。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

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

第1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 1.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背景。

(难点) 2.理解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措施。

(难点)一、智者的选择(改革背景)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2.北魏统治的危机(1)阶级矛盾激化:北魏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的贪污和搜刮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起义不断发生。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任意杀戮,从而激起各族民众的暴动。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拓跋贵族与汉族地主之间常常发生矛盾。

[思维点拨]北魏前期的经济、政治改革,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北魏统治者不得不正视的现实,迫使他们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

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1.制度改革[重点精讲]1.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

政府分配的是大量无主荒地。

2.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着大量无主土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但是,均田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孝文帝前期改革创建的各种新制度都以均田制为中心,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后来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2.迁都洛阳(1)原因①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推行的改革遭遇了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

②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③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迁都: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迁都洛阳。

(3)影响:迁都洛阳是孝文帝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定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革除旧俗的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 人民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条件难点: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自主探究一、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必然性)1、北魏统一北方,并开始向汉族先进文化学习公元386年鲜卑族建立北魏并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这为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的落后和汉族制度、文化的先进,从而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

2、北魏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在北魏政权的统治下,政治黑暗,赋税徭役极为繁重,导致阶级矛盾比较尖锐;北魏统治者还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从而导致民族矛盾也很尖锐。

3、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掌握政权的拓拔贵族和汉族地主间常常发生矛盾。

总之,在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稳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改革势在必行。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的内容)1、推行均田制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

(桑田、露天)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整顿吏治目的:巩固北魏统治内容:给百官颁行俸禄;严厉惩罚贪赃枉法。

作用: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

3、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作用: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4、移风易俗内容: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作用: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1、使北方经济得以复苏和繁荣表现: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提高。

手工业:手工艺品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

商业:商品贸易活跃,对外贸易兴盛(四通市)2、加速了政权封建化的进程表现:统治者尊儒崇经,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3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3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教案3人民版选修1一、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基础)⑴建立:386年鲜卑建,定都,史称。

成为实力最强的政权。

⑵统一:①经过:年统一北方,结束100多年国分裂割据局面。

②意义:A.初步结束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B.创造了北方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的发展。

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

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①原因:A.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没有靠贪污搜刮维持奢侈生活;B.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对他们任意杀戮;②表现:北魏建立后以为主民众暴动达七八十次。

⑵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①原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的悬殊。

②表现:拓拔贵族对存有戒心;官僚与矛盾时常发生。

⑶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北魏政权的稳定,需要统治者作出抉择。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冯太后改革:实行。

为改革创造条件。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思考:古代有哪些土地所有制?)⑴背景:①北魏将各族人民迁到附近定居,实行,“劝科农桑”,这是雏形。

②由于战争和人口迁移,使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土地。

(前提)⑵时间:年⑶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

⑷性质:均田制是土地所有制。

⑸内容:①农民:领露田(即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和桑田(即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

②官吏和地主:官吏可分到,地主不变。

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

⑹作用:①抑制了,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定居。

②使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保证和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考:北魏官员收入在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 )⑴原因:北魏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手段;贪污成风,影响,也激化。

⑵措施:①官吏任期不再固定年,改由官吏政绩的好坏决定;对贪污及枉法者处死。

②实行,按官吏发放,不许官吏。

⑶影响:①对贪赃枉法严惩不怠,相对缓和矛盾和矛盾。

②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解析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解析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材整理1 智者的选择(改革的背景1.客观(1统一:北魏崛起,于439年统一北方。

(2矛盾⎩⎪⎨⎪⎧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复杂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3落后:鲜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深度点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教材整理2 改革的内容[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P 29“学习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提示】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

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原因: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阅读教材P 30“学习思考”,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提示】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

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阅读教材P 31“学习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了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并摆脱旧势力的阻碍。

旧都经济、军事环境都不尽如人意,也是孝文帝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探究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史料史料一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自北魏建国后的一个世纪以来,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解读根据史料一中“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经济剥削”“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来分析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及表现。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纲]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智者的选择1.社会矛盾尖锐(1)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深重危机。

2.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3)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日渐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二)内容1.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从而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不许官吏自筹经费,严惩贪赃枉法,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3.迁都洛阳:为减轻改革的阻力,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493年孝文帝迁都至洛阳,为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4.革除旧俗(1)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

(2)讲汉话。

(3)改汉姓: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

(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二、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1.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政府收入大大增加,农业水利工程得以兴建,新的耕作技术也得到推广,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

使其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还因南北互市与中外贸易不绝,使洛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城市。

3.北方民族大融合(1)内迁各民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胡汉差别逐渐消除;原来的民族布局完全被打破,中原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南迁北方游牧部落的优秀文明也成了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整合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整合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整合人民版选修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整合人民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全面认识北魏均田制1.原因。

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为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2.实施。

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3.内容。

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4.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5.影响。

(1)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也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3)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向封建制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

(4)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

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6.与其他新制之间的关系(1)北魏推行的新制主要有俸禄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等,其中,俸禄制使北魏吏治好转,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赋税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

二、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1.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点(1)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2)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跟踪练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方面的内容;简要探讨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改革社会习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充分认识文化的“征服”力量。

2、能力目标:
将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并概括两个阶段不同的侧重点;运用制表的形式引导学生从项目、措施、成效等方面归纳改革的内容;并依时间顺序排列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培养学生横向与纵向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学习,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难点:从政治、经济、民族融合的角度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思、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创设问题情境
回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激趣导思导学
假设你是北魏政权统治者,面对种种危机,你将作何抉择?
(大家的答案一致是“改革”,改革的呼声高涨!改革就是局部调整或者根本性的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北魏早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严重阻碍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只有改革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下面我们来看北魏政权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二、质疑讨论
1、启发质疑讨论:
预习课本,总结:从冯太后到孝文帝,北魏政权先后颁布了哪些措施,以缓和社会矛盾。

2、引导合作探究:
(一)均田制
学生思考:通过阅读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总结:前提、目的、内容、性质、作用。

(二)整顿吏治
探究:整顿吏治的措施?这项措施能解决北魏政权哪些社会矛盾?
总结:内容、作用。

思考:这一时期,改革的侧重点在什么方面?
(三)迁都洛阳
探究:阅读材料(看图),分析平城、洛阳的优劣势;孝文帝采取了什么办法最终达到目的?迁都洛阳可以解决北魏政权哪些社会矛盾?
总结:
1、原因:
2、目的:设问“这多目的当中,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分别是?”
3、影响:
(四)革除旧俗
探究:措施、目的、影响。

思考:这一时期,孝文帝改革的侦重点。

三、反馈矫正
1、典题拓展分析: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即孝文ḝ)未改其姓。

——《魏书》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囝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䚌十亄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蚮粺悍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糛存在什么问题?业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斝?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
2、知识规律※结: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地区后,怫是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

落后民族只有主动适应先进民族的文化才能巩固统治。

四、巩固迁移
1、达标迁移训练:
2、䕴体巩固提高:
材料一:史书记载뼌北魏孝文帝上心腹大臣讠论迁都洛阳的问题时表示:“日之行,࿝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垎,ٽ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xiao
大臣回答:“依洛中区,均天ซ所椐,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䭠,应当大庆。


材料二: SHAPE \* MERGEFORMAT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嬶学说昭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嬝悌、诚信、仁义、贞囉、非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材料四:下图反映孝文帝改革时的措施。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孝文帝提出迁都的瀆由。

你认为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䛛分别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中的ᓪ一措施?有何意三?
(3)啄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推进改革举措方面给吆人哪些共䐌的启示。

五、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