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含解析)
2017-2019三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附答案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 2019-2017年全国Ⅰ卷化学2019-2017年全国Ⅱ卷化学2019-2017年全国Ⅲ卷化学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化学试题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噲?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
2017-2019三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题。下图为少量 HCl 气体分子在 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 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 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 HCl H++Cl−
8.关于化合物 2−苯基丙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 K B.实验中装置 b 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 c 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 H2+2MV2+
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 W、X、Y、Z 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
A.<0.25
B.0.25
C.0.25~0.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2 填“大于”或“小 于”)。
2019届高考化学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1.【2017新课标1卷】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答案】B【名师点睛】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017新课标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答案】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D 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 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 ,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
3.【2017新课标2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 .向2 mL 0.1 1mol L -⋅的3FeCl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2Fe>Fe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 2具有氧化性C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D .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sp sp (AgI)(AgCl)K K <【答案】C【解析】A 、加入过量的铁粉,黄色消失,加入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Fe 3+完全被消耗,即Fe +2Fe 3+=3Fe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Fe 化合价升高,Fe 为还原剂,Fe 2+既是还原产物又是氧化产物,因此有还原性Fe>Fe 2+,故A 说法正确;B 、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生成C ,发生反应是4Na +CO22Na 2O +C ,CO 2中C 的化合价降低,因此CO 2作氧化剂,被还原,故B 说法正确;C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 4HCO 3NH 3↑+CO 2↑+H 2O ,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缘故,故C 说法错误;D 、产生黄色沉淀,说明生成AgI ,AgI 和AgCl 形式相同,因此溶度积小的更易沉淀,即K sp (AgCl)>K sp (AgI),故D 说法正确。
2017年-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汇编(附全解全析):工艺流程题(大题)
3.[2019新课标Ⅲ] 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
矿(还含Fe、Al、Mg、Zn、Ni、Si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Mn2+
Fe2+
(2)“氧化”中添加适量的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除铁和铝,溶液的pH范围应调节为_______~6之间。 (4)“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5)“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淀除去Mg2+。若溶液酸度过高,Mg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__
2017 年-2019 年高考真题汇编:工艺流程题
1.[2019 新课标 Ⅰ]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艺。一种以 硼镁矿(含 Mg2B2O5·H2O、SiO2 及少量 Fe2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 95 ℃“溶浸”硼镁矿粉,产生的气体在“吸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滤渣 1”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为检验“过滤 1”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 Fe3+离子,可选用的
_______工序循环使用。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_________。 2.[2019新课标Ⅱ]立德粉ZnS· BaSO4(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焰色反应的原理既可制作五彩缤纷的节日烟花,亦可定性鉴别某些金属盐。灼烧立德粉样品 时,钡的焰色为__________(填标号)。 A.黄色 B.红色 C.紫色 D.绿色
2019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大题提分大题精做1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大题精做一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1.(2018衡水联考)氨基甲酸铵(H 2NCOONH 4)是一种白色晶体,是常见的实验药品,可由干燥的NH 3和干燥的CO 2在任何比例下反应得到每生成1.0g 氨基甲酸铵放出2.05J 的热量。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可选用下列装置(I~V)制备干燥的NH 3和CO 2。
①用装置I 、Ⅲ制备并纯化NH 3时,接口a 与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相连,装置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并纯化CO 2时,按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各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2)一种制备氨基甲酸铵的改进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①用仪器W 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干冰装置代替(1)中制备并纯化CO 2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薄膜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浓硫酸的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2点)。
③体系中若有水蒸气,还可能生成的铵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根据装置图中各仪器的构造和作用分析解答;由题干信息计算反应热,进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①为了使气体充分干燥,气体从大口通入,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故答案为:d ,2NH 4Cl+Ca(OH)2====△CaCl 2+2NH 3↑+2H 2O ;②制备并纯化CO 2时,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然后通入浓硫酸干燥,所以按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各接口连接顺序为bhgef ,故答案为:bhgef ;(2)①根据图中装置的构造可知,用仪器W 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平衡压强,可使浓氨水一直顺利滴入三颈烧瓶;用干冰装置代替(1)中制备并纯化CO 2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产生的CO 2不需净化和干燥,故答案为:平衡压强,可使浓氨水一直顺利滴入三颈烧瓶;装置简单,产生的CO 2不需净化和干燥;②生成1.0g 氨基甲酸铵放出 2.05J 的热量,则生成1mol 放出的热量为159.90J ,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NH 3(g)+CO 2(g)===H 2NCOOONH 4(s)ΔH =-159.90J ·mol −1;盛浓硫酸的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调节滴入氨水的速率等,故答案为:2NH 3(g)+CO 2(g)=== H 2NCOOONH 4(s)ΔH =-159.90J ·mol −1;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反应器、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调节滴入氨水的速率等;③体系中若有水蒸气,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盐,所以还可能生成的铵盐是(NH 4)2CO 3(或NH 4HCO 3),故答案为:(NH 4)2CO 3(或NH 4HCO 3)。
全国通用2020_2022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含答案)
全国通用2020_2022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2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2022年高考真题1.(2022·全国乙卷)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解析】A.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KI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D错误;答案选C。
2.(2022·全国甲卷)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项A比较3CH COO -和3HCO -的水解常数分别测浓度均为10.1mol L -⋅的34CH COONH 和3NaHCO 溶液的pH ,后者大于前者 ()()--h 33h K CH COO <K HCOB检验铁锈中是否含有二价铁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滴入4KMnO 溶液,紫色褪去铁锈中含有二价铁C探究氢离子浓度对2-4CrO 、2-27Cr O 相互转化的影响 向24K CrO 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黄色变为橙红色增大氢离子浓度,转化平衡向生成2-27Cr O 的方向移动D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醇中含有水【答案】C【解析】A .CH 3COONH 4中+4NH 水解,+4232NH +H ONH H O+H +⋅,会消耗CH 3COO -水解生成的OH -,测定相同浓度的CH 3COONH 4和NaHCO 3溶液的pH ,后者大于前者,不能说明K h (CH 3COO -)<K h (-3HCO ),A 错误;B .浓盐酸也能与KMnO 4发生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B 错误;C .K 2CrO 4中存在平衡22-4CrO (黄色)+2H+2-27Cr O (橙红色)+H 2O ,缓慢滴加硫酸,H +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黄色变成橙红色,C 正确;D .乙醇和水均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不能说明乙醇中含有水,D 错误; 答案选C 。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解析版)
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1. [2019新课标I ]实验室制备澳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澳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澳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澳苯【答案】D【解析】【分析】在澳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澳反应生成无色的澳苯和澳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澳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澳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详解】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澳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
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澳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澳蒸汽,浪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澳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澳苯,向粗澳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浪,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澳苯, 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澳苯,故D错误。
故选Do【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2. [2019新课标n ]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答案】A【解析】A.乙烯被酸性高镒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 A项错误;B.将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皇L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J +SOT +H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 C项正确;D.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答案选Ao3. [2019新课标出]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 MnO 2 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D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1可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答案】A【解析】A 、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 到实验目的,A 选;B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镒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 不选;C 、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 C 不选;D 、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 不选; 答案选Ao【解析】A .该操作是分液,A 不合题意;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C.该操作是过滤,C 符合题意;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B不合题意;D 不合题意。
2017-2019年高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_专题12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1.[2019新课标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D【解析】【分析】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详解】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
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2.[2019新课标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答案】A【解析】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 项错误;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 2+2Mg 2MgO+C ,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 项正确;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 2O 32-+2H +=S↓+SO 2↑+H 2O ,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 项正确;D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 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 项正确;答案选A 。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化学分项汇编附解析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B .0.25C .0.25~0.50D .0.50E .>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___kPa·min −1。
467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9 ℃时2H p 和CO p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2 模块6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之高考真题与各地优秀试题汇总(含解
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2 模块6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之高考真题与各地优秀试题汇总(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2 模块6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之高考真题与各地优秀试题汇总(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2 模块6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之高考真题与各地优秀试题汇总(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12 模块6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之高考真题与各地优秀试题汇总1.【广东省广雅中学、江西省南昌二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测试理综—化学试题】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 往含有等浓度MgSO4溶液与CuSO4溶液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入NaOH溶夜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先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后有白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答案】D2.【河北省邯郸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25℃,两片相同的Al片分别和等体积稀HNO3和浓HNO3反应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产生红棕色气体,且后者反应更加剧烈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 将无水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物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乙烯具有还原性CSO2通入BaCl2溶液,然后滴入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所得沉淀为BaSO3,后转化为BaSO4向盛有AgCl固体试管中加入一定D固体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色K sp(AgCl)>K sp(AgI)量的0.01mol•L—1 KI溶液【答案】D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序号操作及现象结论将0.1mol/L氨水稀释成0。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1化学实验基础含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1.[2019新课标Ⅲ]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A、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选;B、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选;C、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 不选;答案选A。
2.[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A.B.C.D.【答案】C【解析】A.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C.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C。
3.[2019浙江4月选考]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答案】A【解析】A.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C.双氧水将SO 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 项正确;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化学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G
2、实验用品:仪器:天平、分液漏斗、
D
锥形瓶、硬质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 B
E
洗气瓶等,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
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 石灰、浓硫酸等。
3、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在G中加入样品粉末Wg,D中 装入药品后并称量为m1g,连 接好仪器后,检查气密性
打开A的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9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回顾已学习的知识规律 二、化学实验方案的基本内容 三、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四个基本要求 四、实验设计的主要着手点:
1、根据实验目的,阐明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
2021/8/11
10
例2、工业上制纯碱时,第一步是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
碳酸氢钠结晶,它的反应原理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
和冰,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包括反应时容器中的物质),并在图中玻璃容器
旁自左至右分别用A、B、C……符号标明(见题后说明)。
说明:①本题装置示意图中仪器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表示。
敞口玻璃容器 有塞玻璃容器
玻璃漏斗
分液漏斗
玻璃导管
(但应标示在液面上或液面下)
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玻璃导管之间的连接胶管等,在下方,标以“ ”表示。
2021/8/11
11
(2)请写出在图上A、B、C……各玻璃容器中盛放物质的化学式 或名称。
(3)利用本题所提供的实验用品,如何判断得到的产品是碳酸氢 钠的结晶,而不是碳酸氢铵或食盐的结晶
2021/8/11
12
A:CaCO3和6mol·L-1的盐酸 B:蒸馏水 C:冰水 D:被氯化钠饱和的浓氨水 E: 6mol·L-1硫酸
高三化学 三轮复习专题12 实验设计.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2015届高三化学 三轮复习专题12 实验设计1.(2015广州一模)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用苯与溴在FeBr 3催化作 用下制备溴苯:反应剧烈进行,烧瓶中有大量红棕色蒸气,锥形瓶中 导管口有白雾出现,蒸馏水逐渐变成黄色。
反应停止后按 如下流程分离产品:已知:溴苯难溶于水,与有机溶剂互溶;溴、苯、溴苯的沸点依次为59℃、80℃、156℃。
(1)操作Ⅰ为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
(2)“水洗”、“NaOH 溶液洗”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烧杯。
(3)向“水洗”后所得水相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
推测水洗的主要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
(4)锥形瓶中蒸馏水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
(5)已知苯与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推测反应后锥形瓶中液体含有的两种大量离子,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推测。
(限选试剂:镁条、四氯化碳、氯水、溴水、蒸馏水) 序号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12 锥形瓶中液体含大量______ 3锥形瓶中液体含大量______反应混合物 操作Ⅰ 液体 固体残留物水洗水相 有机相 NaOH 溶液洗 水相 有机相 操作Ⅱ 溴苯 苯 + Br 2FeBr 3+ HBr ↑ —Br 22mL 苯10mL 液溴 少量铁粉 蒸馏水02040608010012001234560 1 2 3 4 5 6 t /min 盐酸 醋酸2040 60 80 100 H 2的体积/m L参考答案:(1)过滤 (2分) 蒸馏 (2分) (2)分液漏斗 (2分) (3)FeBr 3 (2分)(4)溶解了从烧瓶中挥发出的溴 (2分) (5)(序号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1将锥形瓶中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加入适量四氯化碳,振荡后分液。
分别取少量上层无色溶液于试管A 、B 中2 向试管A 中加入少量氯水 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Br —3向试管B 中加入镁条有大量气泡生成H +2.(2015广州二模)某小组以醋酸为例探究弱酸的性质. (1)实验一:探究酸的强弱对酸与镁条反应速率的影响.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c =________ mol ·L -1. 编号 酸的种类 酸的浓度/mol ·L -1酸的体积/mL 镁条质量/g1 醋酸 1.010 2.0 2盐酸c102.0②实验步骤:a )检查装置(左图)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 b )反应开始后,________;c )将所记录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图(右图).③写出0~5min 醋酸、盐酸与镁条反应的反应速率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现有一瓶醋酸溶液,常温下测定其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待测物理量测定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取25.00ml 醋酸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0.1000 mol ·L -1NaOH 标准溶液装入___________________,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 1.0 (2分)② 每隔1min 记录一次生成H 2的体积 (2分)③ 醋酸与镁条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不明显(2分)盐酸与镁条反应开始阶段反应速率很快,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减小(2分)(2自从2012广东高考考察有机化学实验之后,2013、2014年高考都未考察有机化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1.[2019新课标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答案】D【解析】【分析】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详解】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
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 正确;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操作要点,结合物质的性质综合考虑分析是解答关键。
2.[2019新课标Ⅱ]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答案】A【解析】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 项错误;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 2+2Mg2MgO+C ,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 项正确;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 2O 32-+2H +=S↓+SO 2↑+H 2O ,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 项正确;D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 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 项正确;答案选A 。
3.[2019新课标Ⅲ]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A【解析】A 、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不能制备次氯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 选;B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双氧水的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B 不选;C 、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与乙酸乙酯不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 不选;D、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达到实验目的,D 不选;答案选A。
4.[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图示表示过滤的是A.B.C.D.【答案】C【解析】A.该操作是分液,A不合题意;B.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定容步骤,B不合题意;C.该操作是过滤,C符合题意;D.该操作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转移溶液步骤,D不合题意。
故答案选C。
5.[2019浙江4月选考]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80 mL氯气、20 mL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答案】A【解析】A.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氯气,因而20mL水大约能溶解40mL氯气,气体大约剩余40mL未溶解,A项错误;B.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变为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项正确;C.双氧水将S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 =SO42-+2H+,氯化钡溶液中Ba2+与SO42-生成BaSO4白色沉淀,C 项正确;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为白色固体,C是黑色固体,D项正确。
故答案选A。
6.[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根据溶液pH的测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除杂的原则作答。
【详解】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B.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洗涤、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B项错误;C.在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由于HCl 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AlCl3固体,C项错误;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2,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盐溶液蒸干后能否得到原溶质与溶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溶质为挥发性酸形成的强酸弱碱盐、不稳定性的盐、具有强还原性的盐,加热蒸干不能得到原溶质。
7.[2019江苏]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 .先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加入KSCN 溶液前溶液中存在Fe 3+,而此时的Fe 3+是否由Fe 2+氧化而来是不能确定的,所以结论中一定含有Fe 2+是错误的,故A 错误;B . 黄色沉淀为AgI ,说明加入AgNO 3溶液优先形成AgI 沉淀,AgI 比AgCl 更难溶,AgI 与AgCl 属于同种类型,则说明K sp (AgI)<K sp (AgCl),故B 错误;C .溶液变蓝说明有单质碘生成,说明溴置换出KI 中的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得出结论:Br 2的氧化性比I 2的强,故C 正确;D .CH 3COONa 和NaNO 2溶液浓度未知,所以无法根据pH 的大小,比较出两种盐的水解程度,也就无法比较HNO 2和CH 3COOH 电离出H +的难易程度,故D 错误;故选C 。
8.[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答案】B【解析】 【分析】A 、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B 、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C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D 、乙炔中的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
【详解】A 、乙醇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乙醇中,边倒边搅拌,若顺序相反则容易引起液体飞溅,故A 不能达到目的;B 、容量瓶上的刻度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胶头滴管垂直位于容量瓶的正上方,故B 能达到目的;C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故C 不能达到目的;D 、乙炔中的H 2S 等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应先通过一个盛碱液的洗气瓶将杂质除去,故D 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装置和基本操作,易错点D ,学生易忽略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中的H 2S 等还原性杂质也能使溴水褪色。
9.[2019北京] 探究草酸(H 2C 2O 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室温下,0.1 mol·L −1H 2C 2O 4的pH=1.3)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H 2C 2O 4有酸性,Ca(OH)2+ H 2C 2O 4CaC 2O 4↓+2H 2OB .酸性:H 2C 2O 4> H 2CO 3,NaHCO 3+ H 2C 2O 4NaHC 2O 4+CO 2↑+H 2OC .H 2C 2O 4具有还原性,24MnO -+5224C O -+16H +2Mn 2++10CO 2↑+ 8H 2OD .H 2C 2O 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 2H 5OH浓硫酸△C 2H 5OOCCOOC 2H 5+2H 2O【答案】C【解析】 【分析】草酸(又称乙二酸)为一种二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因此能发生中和反应,具有还原性,因为乙二酸中含有羧基因此能发生酯化反应,据此解题;【详解】A .H 2C 2O 4为二元弱酸,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钙和水,因此含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红色退去,故A 正确;B .产生气泡证明有CO 2 产生,因此可证明酸性H 2C 2O 4>H 2CO 3,反应方程式为:H 2C 2O 4+2NaHCO 3=Na 2C 2O 4+2CO 2 +2H 2O 或H 2C 2O 4+NaHCO 3=NaHC 2O 4+2CO 2 +2H 2O ,故B 正确;C.0.1 mol·L−1 H2C2O4的pH=1.3,说明草酸为弱酸,故在其参与的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其化学式,不能用草酸根表示,故C不正确;D.草酸(又称乙二酸),其中含有羧基,因此其能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正确,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草酸的性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10.[2018新课标Ⅱ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答案】D【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
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选D。
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11.[2018新课标Ⅲ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仔细读题,理解实验基本操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