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精品63页】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优秀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案的撰写切忌抄袭和照搬,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辨认平面示意图,并根据平面示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厂办子弟小学,班上的47名学生中大部分是本厂子弟。
班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遇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解决,思维比较活跃。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室里(一)折一折(设计意图通过折方向板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 折方向板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折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
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
2.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
教室的南面在哪?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请你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二)认一认(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给方向起名字,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0
第一课了解数字0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0;
2. 熟悉数字0的书写;
3. 理解0在数学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和书写数字0。
教学难点
理解0在数学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0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重复声音或跳绳次数等方式引入数字0);
2. 出示0卡片,让学生默读、认读数字;
3. 在纸板上出示数字0,让学生模仿教师的书写;
4. 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让学生理解0的含义,比如计算中0的作用;
5. 练:让学生利用卡片或黑板上的0书写,理解0在数学中的作用;
6. 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身边出现的0。
巩固练
完成课本练题。
课后作业
背诵数字0的写法。
第二课数字0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研究认识0在数字中的使用方法;
2. 理解0的作用,能够熟练使用0。
教学重点
研究认识0在数字中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0在数字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黑板、粉笔、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以0出现在数字中的多种情况做引入;
2. 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阅读;
3. 利用黑板上数字的书写,让学生理解0在数字中的作用;
4. 练:让学生通过计算0在数字中的值;
5. 拓展:让学生自己选用数字卡片制作一个多种数字的计算表,并计算表中每个数字的值。
巩固练
完成课本练题。
课后作业
复习数字0在数中的作用及使用。
【推荐】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板书设计: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观察物体:位置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
第2课时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倍的认识。
2、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学具:小三角形纸片、小圆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二(1)班小朋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请看屏幕:(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图)教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一小组和二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教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能)真行!学生:学生:第二小组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几倍。
教师:说得真棒!谁能解答吗。
学生:用14÷7=2。
教师: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屏幕出示:第三个小组植了多少棵树。
教师:你能解答吗、请小朋友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时可以借助你的学具,代替树苗。
学生活动,教师在教室巡回检查、指导。
学生可能用学具来摆:先摆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为1份,摆3份来表示第三个小组植树棵树。
也可以用画竖线的方式来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凭借前面对“倍”的理解直接说出“第三组植树棵数是3个7棵那么多。
”教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办法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理解了这幅图的意思,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向同学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先在一个圈里画7根竖线代表7棵树苗,再在右边一个更大的圆圈画3个7根竖线,因为3个7是21,所以第三小组植了21棵。
教师:你们小组能用画图的方法帮助理解题意,真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学生2:我们小组用小棒代替树苗,第一排先摆7根,第二排摆7根、7根、7根,数一数,3个7根一共是21根。
教师:太棒了!你们小组同学很善于动手操作,值得大家学习。
学生3:因为第一小组植了7棵树,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组植的棵数是第一小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个7。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二)口答,只列式不计算.1.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2.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3.甲数是48,乙数是64,甲数比乙数少多少甲数比乙数少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三)应用题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四)引入新课如果把、问题改为: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应用题.二、新授教学(一)教学例题例.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1.读题,理解题意.2.比较: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异同3.讨论:“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什么意思(画图理解) 教师板书:多出来的部分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4.列式计算(50-45)÷45 =5÷45 ≈0.111 =11、1%5.思考: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50÷45-1 ≈111、1-1 =11、1%提问:为什么要减去1(二)反馈1.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水比冰体积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思考: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少百分之几三、巩固练习(一)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二)只列式不计算.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三)思考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后作业1.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面积约35760平方千米,第二大岛海南岛面积约是32200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大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2.工程队原计划一周修路24千米,实际修了28千米.实际修的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修百分之几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板书设计: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观察物体:位置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
第2课时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看物体第1课时观看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依照具体事物和图片判定观看角度的进程。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依照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识别从不同角度观看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依照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识别从不同角度观看到的简单物体。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师:你们以前有无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伙儿讲一讲生:……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什么缘故他们对摸到的部份感受不一样呢?师:教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窗站在不同方位上观看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看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观看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看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窗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看那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别离是谁看到的?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别离在什么位置给小屋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屋子的什么部份。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定两幅照片别离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看统称为侧面观看。
作业设计:练一练1、3板书设计:观看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观看物体:位置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
第2课时观看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看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进程。
2.能够识别之前面、侧面和上面观看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课题、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课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题: 认识分米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
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3、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课题、量一量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页。
教学目标:1.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或物体长度的过程。
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3.使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第二单元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9页。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2、会正确地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测量单元,数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1—3页第二课时:4—5页,第三课时:6页,第4课时:7页“量一量实践活动”。
测量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测量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在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激发参加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知道1米=10 分米 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第二单元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育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推荐】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板书设计: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观察物体:位置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
第2课时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推荐】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板书设计: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观察物体:位置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
第2课时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
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板书设计: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观察物体:位置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
第2课时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习目标: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
2.能够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中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 大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利用数字卡片和小黑板,引导学生回顾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 让学生自由组合数字卡片,互相读出数字并写在小黑板上。
Step 2: 学习大小关系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数量的物品,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表示不同数量的物品,并进行大小比较。
3. 引导学生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并在小黑板上用符号表示。
Step 3: 练习与巩固1. 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数字读写和大小关系的学习。
2. 师生互动,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Step 4: 拓展应用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以小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所学内容。
Step 5: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小结。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问题:“我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超市或者商场,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购物和比较价格。
2. 制作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读写和大小关系的学习。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数字读写和大小关系的掌握情况。
2. 教师收集学生在练习册上的答案,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量测量单元,数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1—3页第二课时:4—5页,第三课时:6页,第4课时:7页“量一量实践活动”。
测量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习惯,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测量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
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
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
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
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
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说一说你发现什么?(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
用手比一比,再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是1厘米的物品。
2厘米3厘米……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
掌握测量的方法。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2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
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
三、观察直尺1、观察自己的直尺,在观察、交流中认识厘米。
介绍厘米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以及如何用字母表示。
2、认识厘米和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四、测量橡皮的长学生试着测量橡皮的长在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指导学生会正确使用直尺测量。
五、测量铅笔的长1、向估计一下,再测量。
2、交流:估测和测量结果。
六、练一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1复习:1厘米有多长2、测量课桌面的长3、同桌合作,用不同工具测量课桌面的长。
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交流的基础上,认识“米”以及“米”用字母如何表示。
二、认识米1、观察米尺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米有多长。
体会1米的实际长度。
2、继续观察米尺讨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1米=100厘米或1m=100cm3、联系自己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在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激发参加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知道1米=10 分米 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回忆、展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通过观察,引出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体验探究1、认识分米:认识分米以及用字母dm表示;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接着说明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长度是1分米的物品。
2、小组合作探索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1)观察直尺得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2)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10分米最后得出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1米=10分米=100厘米(3)小练习。
三、实践应用1、巩固练习。
2、本课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单元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育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两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会进行100以内加、减法估算。
3、能运用100以内加减的技能解决简单问题,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思考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广泛应用。
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加减混合的计算,以及百以内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的复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安排了四课时。
第1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先呈现了付有数学信息的情境图,要求学生列式并自己试着算一算,介绍了笔算加法;第2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设计了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先呈现的是竖式,然后才呈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第3课时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及复习,结合加收旧电池,进行估算的练习,在验证估算结果的过程中复习计算方法;第4课时为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安排了设计乘车方案的内容,情境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图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信息,设计不同的乘车方案,并能分辨出哪一种乘车方案最合理。
两位数减两位数也安排了四课时。
第1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呈现了北京申奥的情境,计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列式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并呈现了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第2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材是以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呈现了竖式,然后才讨论算法的多样化;第3课时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估算及复习,以小明还有多少张邮票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在检验枯算结果准确性时复习了计算方法;第4课时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猜猜看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加减混合安排了三课时。
第1课时为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教材设计了小红和小玲进行拍球比赛,每人拍了三次,计算每个人拍球的总数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过程,并体验算法多样化;第2课时三个数连减的计算,设计了一百元买两件物品还剩多少元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连减的计算方法;第3课时为三个数的加减混合计算,设计了松鼠采松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计算方法。
单元最后安排了复习,对学过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进行整理和综合练习。
“套圈游戏”是一节玩中学数学的实践活动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做套圈游戏,每人投三次,分别记录每人套中的分数。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和用数表示事物的合理性,能够根据实验活动中得到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2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4在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口算53+20= 36+40= 28+30= 57+20=76+3= 43+2= 65+4= 31+6=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28 35 72 63/\/\/\/\□□□□□□□□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少年合唱团(1)、观察情境图,估计有多少人。
在学生交流估计结果的基础上,以老师的身份告诉男女生人数,并提出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的问题。
鼓励学生利用以前的计算技能自主解答。
(2)、列出算式 23+22=(3)、讨论算法。
(4)、集体交流算法,逐一演示如下:①、23+20=43 43+2=45②、3+2=5 20+20=40 5+40=45③、23+2=25 25+20=45④、20+22=42 3+42=45……对学生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肯定2、(1)师适时重点说明竖式计算,强调计算时相同数位上得数要对齐。
板书: 23+22=4523+ 22 ̄45 ̄(2)、尝试练习(选择你认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4+32= 53+26= 62+35=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说计算步骤(3)、小结三、反馈练习1、练一练第1题2、练一练第2题3、练一练第3题口算4、身边的数学四、全班小结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怎样计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息。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摆一摆,数一数1、学生先在桌面上摆出36根小棒成一排,再摆出18根小棒成两排。
2、学生说自己的摆法,并根据以上信息提问题。
3、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如何列式?36+18=4、请学生摆小棒的出结果,交流。
二、算一算,说一说师: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学的竖式计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1、请几位同学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2、交流:列竖式注意什么?如何笔算加法?3、开展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三、体验算法多样化36+18= 还可以怎样算?以小组讨论多种算法。
四、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34+47= 27+63= 51+48=五、练一练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检查学生进位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进行简单加法估计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能发现加法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培养估算的意识,初步体验估算在生活和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口算13+9= 17+8= 32+5= 15+7=2、计算51 57 40+18 +39 +46─────────3、提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二、新授1、教师介绍知识窗“电池的危害”引出组织回收旧电池的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出示情境图,请同学观察,从中知道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提出什么问题?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回收了多少节呢?列式: 25+48=(1)、估算现在请同学估计一下,大约回收了多少节旧电池?学生交流,并说明自己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