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统计,截至1929年10月1日,苏联共收到267份承租申请,1921-1927年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
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A.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B.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萧条发展经济D.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2.(2019·上饶一模)下面是1929—1933年苏联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等情况表。
A.消弭了美苏间的意识形态分歧B.表明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C.有利于促进苏联的工业化建设D.反映了苏联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3.(2019·蓉城名校联考)下面为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表。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做出巨大贡献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4.(2019·淄博一模)下面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单位:%)。
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A.推动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得到不同程度发展C.实行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D.汲取西方经济危机的教训5.1918年,苏俄各地区黑麦的生产成本为每普特6~12卢布,而国家收购价格约为4卢布,与战前相比,工业制品价格的上涨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2~3倍。
这说明() A.固定粮食税稳定农产品价格B.余粮收集制牺牲农民利益C.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6.(2019·衡阳二模)孙中山在评价苏俄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
”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7.(2019·南充二模)苏俄在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及答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及答案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的初步尝试,它的形成,是一种历史选择,那么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政治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②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③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④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描述了红军战士保尔于国内战争期间在铁路工地与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当时,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这说明苏俄()A.对小企业实行监督?B.规定一切生活必须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D.由国家经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3.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不成功的。
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对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西方报刊曾有这样的评论:“五年计划的四年获得了真正卓越的成就,苏联像战时那样紧张地、创造性地建设新生活的基础,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主要有()①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②苏联人民建设祖国的爱国热情③苏联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④列宁的正确领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6.实施新经济政策,并未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属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关于它们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8.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章节测试(含解析)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2.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3.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4.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5.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排名表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居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二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专练: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1.《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
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该政策(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动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2.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列宁(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解析】列宁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不能受过“左”的思想误导和支配,必须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工商业,无产阶级能够控制并指导商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际上是否定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想法,转而主张由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允许自由贸易,故B项准确;A项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错误;C项为斯大林模式,错误;D项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模式,错误。
【答案】B3.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准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能够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
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退却”是指( )A.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C.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D.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解析】注意“既然退却是准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能够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列宁曾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该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
所以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准确道路。
高考历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练习(二十二)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 分)1.(2016 •湛江调研)1919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
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
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
这说明()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B .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C. “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D •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2.下表是1913~1928年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 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 •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3•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A •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D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4•“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
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
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 .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B .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C.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D .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5.“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所描述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是()A .余粮收集制 B .实行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 D .义务交售制6.“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测试题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出版了《新经济学》一书,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论,强调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是苏维埃经济中的基本规律,要求尽一切可能吸收国营经济之外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以“超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
这一理论(C)A.是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B.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相似C.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形成D.有利于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建立2.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说明赫鲁晓夫(A)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3.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
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
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
这一措施(A) 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成为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4.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
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
”这反映了(D)A.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B.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C.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D.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5.根据表格内容可以推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苏联(C) 苏联1965~1982年工业年均增长表A.国民经济发展停滞B.工农业产值差缩小C.经济改革出现困境D.综合国力水平下降6.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练含解析
第32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1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斯大林模式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4 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急躁冒进的现象 5 斯大林模式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6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7 1933年中国对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态度8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苏联农业问题阻碍发展9 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10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趋于停滞11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尊重规律12 综合13、14一、选择题1.“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
”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A.农奴制改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体制解析:B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可知处于苏俄政权建立初期。
农民实现了土地要求,但因“回报”问题与苏俄政权发生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的实行,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故B项正确。
2.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道:“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判断,当时苏联正在()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据此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解析:D抓住材料中信息“小工厂租给私人”,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和租让的形式转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湖南长沙模拟)1924年前,苏俄(联)政府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 3.(2017·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
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1.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要想透彻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则需要全面理解其实施的背景和积极影响。
(1)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国内外敌对势力非常强大;从苏俄的力量看,苏俄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再加上一战的破坏,这个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非常薄弱。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适合国内战争的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它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站住了脚。
2.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构想:新经济政策(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经济模式,而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政策。
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工农联盟,对小农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小商品生产纳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之中。
(2)新经济政策是受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规定、指导和调节的。
列宁是把新经济政策中的商品经济因素作为资本主义来看待的,其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就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
即使列宁最终并没有完全突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大思路,但是新经济政策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3.斯大林模式下的国家投资和罗斯福新政中国家投资的比较(1)流向不同: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国家资金流向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领域。
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国家资金流向惠及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工程。
(2)影响不同:斯大林模式下,一方面,国家投资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和产品单调;经济粗放型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
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扩大了生产资料市场,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增加就业机会,稳定了社会秩序,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训练(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这则材料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解析: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主义实验室”“社会主义的化合物”等,可以判断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材料并没有否定其政策,也未提及学习十月革命的问题,只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排除C、D,选A。
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实施的,排除B。
答案:A2.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强行征收农民粮食,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正确答案是A。
答案:A3.“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试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试验”的内容(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根据题干中“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A属于新经济政策,C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二十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时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粮食征收制’一般译作‘余粮收集制’,不过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
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
”据此,郑异凡认为() 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解析:选B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严重超出农民承受范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后来被固定粮食税取代,故C项错误;“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说明政府没有考虑农民的基本生活,故D项错误。
2.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
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一定限度内恢复了资本主义,有些人不能理解,说明新经济政策推行时遇到阻力,故C项正确。
3.(2018·海门一模)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该政策()A.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B.利用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C.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D.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析:选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而不是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工业化建设属于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开创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故C项错误;据材料“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0_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 新人教版
10.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 )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开垦荒地2.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
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
”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人们对二月革命的强烈不满B.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批判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D.新经济政策遇到阻力和困难3.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在苏联恢复资本主义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4.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学者评价的是(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西方的“混合经济”D.美国的“新经济”5.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
布哈林这种认识( )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政策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6.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村产生了很多富农,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了。
要搞大农业,必须消灭富农的庄园,而且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各方面、各个地区都集体化。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洛阳期中)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
这一规定 ( )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俄国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为苏俄赢得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所有制变革的信息,排除A项;该政策的实施符合当时的国情,排除B项;该政策带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D 项。
]2.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粮食产量出现低谷的主要原因是( )A.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B.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共同作用C.企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D.完全放弃市场和商品经济C[粮食产量出现低谷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俄国企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项正确;俄国是一战的战胜国而非战败国,排除A项;自然灾害和农民暴动是其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 3.(2019·江淮十校联考)1923年5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
此规定( )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A[根据材料“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济政策实施,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A项正确。
]4.(2018·豫西南示范性高中联考)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训练(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课时训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这则材料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解析: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主义实验室”“社会主义的化合物”等,可以判断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材料并没有否定其政策,也未提及学习十月革命的问题,只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排除C、D,选A。
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实施的,排除B。
答案:A2.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强行征收农民粮食,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正确答案是A。
答案:A3.“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试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试验”的内容 (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根据题干中“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A属于新经济政策,C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1.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
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A.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2.1920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答案:A3.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
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
这反映了()A.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C.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D.斯大林模式完全确立答案:B4.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列宁()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答案:B5.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
但是发展中的经济不可抗拒地要求扩大经济流转的范围。
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打开”的本质含义是()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通过租让制吸纳外国资本C.允许农民进行农产品交换D.承认和运用市场经济关系答案:D6.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高考历史一轮达标检测【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答案)
课后达标检测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2018·四川成都模拟)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2.(2018·来宾模拟)“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3.(2018·江苏盐城调研)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4.(2018·安徽黄山模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5.(2018·广东惠州调研)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
高考历史总复习 活页作业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人教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致使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2.(2013·合肥模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3.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这表明苏俄将( )A.征收所有余粮B.废除各种农业税C.允许商品买卖D.取消自由贸易解析: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允许商品买卖,所以C项正确。
答案:C4.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D.允许自由贸易解析: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这符合题干中列宁的主张,C项正确。
答案:C5.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巧与基督教复活节同日。
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当晚写道:“今天在我们这里吃过节饭……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
”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 A.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B.允许私人兴办中小企业,发展贸易C.实行了按劳动分配日用生活品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允许产品交换6.(2013·泰安模拟)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哈尔滨九中模拟)有学者认为:“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办法是完全错误的,由于党的一些领导人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动,试图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该学者提到的这一政策() A.针对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国情B.使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地位确立C.确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地位D.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题干中“试图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推知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涉及,排除;确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地位的应该是十月革命后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B2.(2019·濮阳模拟)下图为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
下图说明苏联()A.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B.农业集体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C.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D.经济体制改革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解析: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到30年代经济增长是因为新经济政策,30到50年代经济下降是因为斯大林模式,故C项正确;根据题目中柱形图的变化得出:从20年代到30年代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上升,从30年代到5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下降,A、B、D三项表述不全面,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C3.(2019·珠海质检)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
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解析:根据材料“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表明这种思路,能够推动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向近代化,故B项正确;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而不是所有落后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突出其对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的意义,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时双基练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饿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这则材料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解析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主义实验室”“社会主义的化合物”等,可以判断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材料并没有否定其政策,也未提及学习十月革命的问题,只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排除C、D,选A。
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实施的,排除B。
答案 A2.(2015·山西模拟)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A.余粮收集制B.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据题干材料,说明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强行征收农民粮食,忽视商品货币关系,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故正确答案是A。
答案 A3.“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们必须根据试验作出判断。
”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试验”的内容 (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根据题干中“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A属于新经济政策,C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B4.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
这是为了 ( )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B.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中体现了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的过渡,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可以看出,余粮收集制实行的后期,使社会矛盾加剧,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综合分析选D。
答案 D5.(2015·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质检)《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
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由“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和“私人商店”并存可知,当时苏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而“社会主义商店”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说明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但并不涉及削弱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
答案为B。
答案 B6.(2015·江西联考)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曾说:“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
”这一思想 ( )A.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B.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说明列宁对资本主义完全认同D.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阐释解析本题解题关键为理解列宁所说的“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
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这是对资本主义大工厂的认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A、B中战时共产主义和斯大林模式为单一的公有制,无资本主义经济成分。
C混淆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故选D。
答案 D7.(2015·衡水中学模拟)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
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到乡下谋生,无产阶级队伍涣散。
为解决这些困难,苏维埃政府的政策( )A.由空想到现实B.由公有到私有C.由干预到自由D.由市场到计划解析面对空前严重的困难局面,苏维埃政府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新经济政策,符合这一转变的是A项。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实行了私有制经济,而是允许部分中小私有企业的发展,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也并不是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而是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市场经济,新经济政策也不是计划经济,D项错误。
答案 A8.(2015·衡水中学模拟)俄罗斯著名学者布坚科认为:“根据现在的全部情况,是否应当这样说才是正确的:由于30年代末我国历史性建设新社会的特点,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
”据此,布坚科强调( ) A.斯大林模式严重违背了苏联国情B.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解体的历史因素C.高度集权是苏联社会主义的特点D.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严重扭曲解析由“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可知,布坚科强调苏联社会主义也即斯大林模式并非科学社会主义,也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严重变形和扭曲,故D项为正确答案。
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模式与当时苏联的国情基本相适应,故A项错误;题干并没有涉及苏联解体问题,B项错误;C项是对材料的部分解释,不是材料的主旨。
答案 D9.(2015·石家庄质检二)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后,成员参加集体农庄的同时还可以有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是集体经济下的个人经济。
读下表《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B.战争年代威胁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经济增长C.个人经济增长有利于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D.个人经济是不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民经营的个体经济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苏联集体农庄中个人经济种植面积的比例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A项与史实不符,当时苏联领导人并未认识到个人经济是集体农庄的有益补充,只是在战争年代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调整。
B、D项与史实不符。
应选C。
答案 C10.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模式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能力。
材料有效信息“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想要扩大农庄生产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可知选A。
答案 A1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可知,苏联着重于研究军事等重工业,造成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失调。
答案 B12.(2015·扬州高三期中)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
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
……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当时的时代,苏联面临帝国主义威胁,经济文化落后B.付出的代价包括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面临冷战威胁,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解析从背景来看,当时苏联受到帝国主义包围,面临战争威胁,并非冷战威胁,并且斯大林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形成,A正确,C错误。
斯大林模式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戈尔巴乔夫主持的民主化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毁灭了超级大国,B、D观点正确。
故此最佳答案为C。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
(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
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12分)(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
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
(8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上述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
(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年至1920年实行的,“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从农业方面征收粮食税等回答。
第二问,从材料一中逐条归纳,第一段从实行的“迂回”策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