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集》形似致误例分析

合集下载

聊斋俚曲勘误举例

聊斋俚曲勘误举例

聊斋俚曲勘误举例作者:董绍克赵春阳来源:《浦松龄研究》2008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聊斋俚曲之《墙头记》《慈悲曲》《寒森曲》《蓬莱宴》《禳妒咒》《富贵神仙》《磨难曲》《幸云曲》八篇中当前几种重要版本普遍存在的衍夺错讹之处做了校正,主要用抄本或其他版本校路、盛、蒲三种版本。

关键词:聊斋俚曲;校勘;抄本;路本;盛本;蒲本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聊斋俚曲经过展转传抄和印刷,文本颇多,既有多种抄本,也有多种排印本。

抄本以单篇形式流传者为多,排印本以文集形式流传者为多。

对于篇数来说,文本情况也不一样,有的多些,有的少些。

当前流行较广的算是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均曾出版)、盛伟编《蒲松龄全集》(学林出版社出版)、蒲先明整理、邹宗良校注《聊斋俚曲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三种版本(三个版本以下分别称作路本、盛本、蒲本)。

三种版本在编辑过程中,对各篇中的衍夺错讹之处都做了一定的校勘。

另外近年来有些文章也指出了一些这方面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看到,聊斋俚曲涉及校勘方面的问题仍然不少,而且具有普遍性,所以很有必要指出加以讨论。

本文对讨论的问题一般先列抄本内容,后列路盛蒲三本内容,最后加按语说明正误。

下面分篇举出一些例子。

一、《墙头记》例(此篇用蒲松龄纪念馆藏《聊斋新编墙头记》校路盛蒲三本)1、身上疼时谁告诉?没人处自己声唤。

(墙一[耍孩儿]P2444) “声唤”路盛蒲三本均作“叫唤”。

按:“声唤”是呻吟的意思,是说张老汉因身体疼痛,于无人处低声呻吟。

《金瓶梅》:“原来与那边卧房止隔着一层板壁儿,忽昕妇人房里声唤起来。

”(《金瓶梅词话》61回817页)可征。

而“叫唤”则指大声呼喊。

这可用下面的一段话作证:(张老白:)我要地,只怕不肯也是有的。

……斗斗胆就要一要。

……不免叫他一声:“大汉子,大汉子。

”张大说:“吃的饱饱的,叫唤什么?”(墙一·P2450)显然,这里的“叫唤”是指张老对张大的呼喊。

《聊斋俚曲集》詈词使用探析

《聊斋俚曲集》詈词使用探析

·聊斋俚曲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0)03⁃0311⁃11《聊斋俚曲集》詈词使用探析张爱莲(淄博师专初等教育系,山东淄博255130)摘要:《聊斋俚曲集》中的詈词在塑造人物形象、记录淄川方言和民间生活百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聊斋俚曲集》詈词数量及使用频次进行考察,分析其詈词使用的主要特点:数量多、频次高、类型丰富;构词能力强,衍生的相关詈词数量多;詈词重复或连续使用较普遍;詈词的异形词较多。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詈词;使用中图分类号:H312文献标识码:A詈词的使用是各民族较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

据刘福根研究,汉语詈词的使用从先秦的滥觞、秦汉的发展、三国至南北朝的丰富、隋唐的繁衍和宋元的转型,到了明清詈词发展到了泛滥的程度[1]。

因此,明清时期文学作品的“詈词及其使用”成为不少研究者的关注点,尤其是对《红楼梦》《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的詈词研究较全面系统,而对明清时期的另一部通俗文学作品《聊斋俚曲集》的詈词研究较少。

笔者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的“高级检索”,在“检索条件”中,选择“篇名”后,输入“聊斋俚曲”并含“詈”词频,进行“模糊”检索,只检索到一篇论文,即:2009年张泰发表在《蒲松龄研究》的“聊斋俚曲詈词研究”。

在保持以上其他检索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把“詈”词频改为“骂”,再进行“模糊”检索,检索结果为“0”。

研究者张泰的论文对“诅咒死亡”“贬损等级”“将人物化”“性”和“骂人无能”五类詈词进行了举例分析。

除此之外,据以上检索条件未检索到其他对聊斋俚曲收稿日期:2020⁃05⁃23作者简介:张爱莲(1974-),女,山东淄博人。

硕士,淄博师专初等教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311詈词的研究成果。

俚曲作品是蒲松龄先生运用淄川方言土语创作的说唱故事,其詈词的数量、类型、使用频次都非常多,因此,研究詈词及其使用对全面认识《聊斋俚曲集》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十分必要。

《聊斋俚曲集》中的修辞格和修辞效果初探

《聊斋俚曲集》中的修辞格和修辞效果初探

《聊斋俚曲集》中的修辞格和修辞效果初探作者:沈小东来源:《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2期文章编号:1002-3712(2021)02-0107-09收稿日期:2020-12-10作者简介:沈小东(1997- ),女,山东淄博人。

延安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

沈小东(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摘要:《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使用淄川清代民间流行的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的下里巴人的代表作,此曲集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格,其中出现次数较多且有代表性的是反复、歇后语和比喻。

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一方面使得聊斋俚曲在叙事、讽刺和情感发泄中的艺术表现力进一步加强,达到了曲体精炼简洁、通俗易懂、讽刺入骨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了蒲松龄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对这极具代表性的三种修辞格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纳,可探究《聊斋俚曲集》的修辞格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修辞格;反复;歇后语;比喻中图分类号:H312 文献标志码:A“俚”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是粗俗的、民间的。

“俚曲”就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而富有意义的小曲。

而聊斋俚曲则是戏与曲、曲与诗融于一体的独特的艺术作品,是蒲松龄将流行于市井乡间的小曲与自身主观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他利用淄川清代民间流行的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了十几篇反映平民日常生活和伦理观念的俚曲作品集,例如《富贵神仙》《增补幸云曲》等,这十几篇文章组成的“曲与戏”结合的产物就是《聊斋俚曲集》,它与《聊斋志异》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代表。

蒲松龄通过俚曲对他所处的那个封建时代的制度风气进行了不留情面的揭露[1]9,文章中或用反复、或用歇后语、或用比喻等修辞格表达了自身对官府贪污腐败、对封建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辛辣讽刺,达到了对俚曲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效果,也反映出蒲松龄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等。

从语言艺术来看,《聊斋俚曲集》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可以说丰富的修辞格是《聊斋俚曲集》的一大特色。

蒲邹本《蒲松龄集·聊斋俚曲》注释辨误

蒲邹本《蒲松龄集·聊斋俚曲》注释辨误

聊 斋 俚 曲研 究 ・
文章 编 号 :0 23 1 ( 0 ) 10 0 .7 1 0 ,7释辨误
蒲 先 和
( 淄川 区教 学研 究室 , 山东 淄 博 25 0 ) 5 10 摘 要 : 于 蒲松 龄《 斋俚 曲》 对 聊 中的淄 川方 言词语 , 有许 多专家 学者
头, 即使 “ 干粮 ” 也不仅是 馒头 , 面 , 还有 面饼 、 饼等 。 锅
2落 了草 《 、 墙头 记》 一 回注 14 第 0 原注 : 这里是 落到地 上 、 去 了地 土家产 等依 靠 的意思 。 失
辨 误 : 了草 , 落 指小 孩 刚 出生 。原 文 “ 了草 怎不 把 头砸 烂 ” 落 , 意思是 对这样 不孝顺 的儿 子 , 倒不 如一 生下来 就把 他弄死 。
收 稿 日期 :000 .0 2 1,81
作 者 简 介 : 先 和 (9 2 )男 , 东 淄 川 人 , 川 区 教 学 研 究 室 物 理 教 研 员 , 蒲 14 一 , 山 淄 中学 高 级 教 师 。
17 0
例 如说 “ 喝饭 ”指 的是 喝 “ 饭 ”与 吃饭 的 “ ” , 稀 , 饭 意义 不 同 ) 含水 等 分 较 多 的食 物 而言 , 括 煎饼 、 头 、 饼及 窝 头 等 , 非单 指 馒 包 馒 单 并
工 艺 的改进 , 现在制作 金银 首饰 已经不用 热槽 了。
20 0 9年 4月 1日,淄 博 日报 》 登刘 培 国先 生 的《 寻 淄博 《 刊 探 老手 艺 之三 ・ 最后 的博 山银 匠》 文 , 一 文章 写到 当年博 山庆 祥银 楼 总经理 , 十八 岁 的刘 衍升 “ 只有 在工 作之 余 的闲暇 , 八 也 看着 那些

《聊斋俚曲》格律和校勘注释(续)

《聊斋俚曲》格律和校勘注释(续)

《禳妒咒》第九回“骂了姐又骂娘,好眉好眼不贤良,我也没气合你强。

”备本同。

此处“强”应注“读去声jiang,义为争吵、争辩。

”此种“强”,《聊斋俚曲》多作“罾”。

第十一回“千伶俐百样娇,怎么性儿那样娇,这般凶恶谁能招。

”各本同。

“招”是方言词,义为“对付”,已见上文。

第十三回“庆儿郎聪明媳妇美,和顺=jf=闻吵骂声,还有什么忧心病?”路本、盛本标点误,作“庆儿郎聪明,媳妇美和顺,不闻吵骂声”,二旬断作了句,不合律。

第十五回“李婆子真似贼,瓜搭着嘴儿搬是I#,原该问个凌迟罪。

好人说的上了他道,节妇也说的解了裙,不走草叫他螫了对。

”各本同。

“裙”字失韵,疑儿化押韵(押小辙)。

第十儿回“不知他能起不能起?又不知头儿消不消?天没明把我叫起,叫我起来没吃饭,打发着立刻开交。

”各本大同。

今按,当于“把我叫”后断句,句有衍字有脱字。

后三句疑当作“天还没明把我叫。

我起来没曾吃饭,打发着立刻开交。

”“张大哥无日生。

纵着老婆养满村,石庵吃醋心不忿。

”各本同。

“无日生”旬,意义不明,又不协韵,当有误,待考。

第二十六回“从此没有下三等,顺口谈文尽着俺烹.见人说嘴又墩腔。

”各本同。

“腔”字失韵,“又墩腔”疑当作“把腔墩”,待考。

第二十九回“他一去交了银,合兰芳就赶来,晌午只怕就有信。

”各本同。

“来”字失韵,“就赶来”疑当作“就来人”,待考。

第三十回“蒙奶奶费钱财,从火坑提出来,这个恩德如天大。

”各本同。

应是当时“大”音如“代”,成语有“无其代数”,《聊斋俚曲》写作“无其大数”,可作旁证。

第三十二回“而且今日又生子,公姑两个甚欢喜,未必不还得了济。

…‘得济”义为“得到亲属晚辈的好处”,“济”读去声,已见上文。

“直待凌霄殿上对玉帝,诉诉这奇冤。

”各本句读同。

今依律112按之,知此处曲末为“3+4”节奏,应点断为“直待【到]凌霄殿上.对玉帝诉诉这奇冤”。

[到]字夺,“这”为衬字或衍字。

第三十三回“叫一声我的兰芳,你不只人物在行,才能人就跟不卜。

对《聊斋俚曲集》整理校注的补充和考证

对《聊斋俚曲集》整理校注的补充和考证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4—2 2
基金项 目:铜仁 学院2 0 0 8年院级人文社 会抖 学项目“ 聊斋俚 曲集》 《 词汇 研究” T 1 ) ( R 6 作者简介 :李登桥 (9 2一) 男, 17 , 山东冠县人 , 讲师 , 博士研 究生 . 主要 从事 汉语 史研 究。
宁》 “ :那人 回嗔作 喜 , 收拾 了刀杖 , 将老 王尸首 撺人 涧 中。 元 ・ ” 李文蔚《 燕青博 鱼》 第一折 :我一 只手揪 “
住那厮黄头发 , 只手把腰 脚牢掐 , 一 我可敢滴 溜扑活 撺那厮在 马直下 。 《 国演义》 四 回: 儒 大怒 , ”三 第 “ 双 手扯住太后 , 撺 下楼 。 《 女英 雄 传》 十 一 回: 直 ”儿 第 “ 如今把井面石撬起来 , 把这些个无 用 的死和 尚都撺 下去 。 《 ” 汉语大词典》 以下 简称《 ( 大词典 》 :撺 , ) “ 抛 掷 ” 【6 。宋金元 明清 曲辞通释》 “ ,集韵》 韵 。2 《 J :撺 《 《
李登桥 : 聊斋俚 曲集》 对《 整理校 注的补充和考证
6l
会》 正韵》 并取 乱切 , 《 : 音爨 , 也 。北方 俗语 , 掷 叫做 抛或 丢。 J 近 代 汉 语 大 词 典 》 “ , 着 掷 ” 2 ∞《 :撺 直 下。 J 是也。如今 山东方 言中的“ 作 “ ” ” 3 攒” 扔 义一 般不用于人 、 而多用于物 , 并专指扔棍 棒等长条 儿形 的物体 , :把这根棍子从窗户里攒 出去 。 又 “ 如 “ ” 把这 根劈柴攒进 炉子 。 ( 县 ) 中说 把撒 帐先生 “ ” ”冠 曲 攒 出去 , 因他 酒 醉 , 之 被 新娘 的美 貌 所 吸 引而 走 是 加 神, 在撒帐过程中走嘴说 了出轨 的话 、 引起人们 的不 满, 而想把他像 扔木桩一样头 冲前扔 出去。 ( ) 溜 子 喇 , 哩 子 溜 , 万 雄 兵 一 旦 休 , 旦 3哩 喇 百 一 休 !那里投?教 人伤 恸 泪 交流 !才 自江 东逃 出命 , 又遇赵云耍 老头。 ¨ ( 快曲》 《 第二 联 ) 耍老头 , 各版 本 皆 同。邹 注 : 戏 耍我 老 头子 的 “ 意 思 。 【 从 文 意 看 , 操 赤 壁 兵 败 仓 皇 逃命 , 中 ”l 曹 途 遭遇赵云截杀 , 沙场作战 , 非儿戏 , 并 释为“ 戏耍 ” 不 , 合逻辑 。耍 , 为“ ” 形 近而 讹 。“ 应 要 , 又遇赵 云要 老 头” 即指赵云要取曹操的性命 , , 如此则文从字顺 。 () 役欺心, 役欺心 , 4衙 衙 该把 乜狗 脚 打 断 筋 ! 拴起 来着棍 , 多答 少不要 论。吩咐手 下人 , 咐手 操 吩 下人 , 各人要 带绳一根 , 万万休 叫他 , 了溜子 阵。 摆 … ( 富贵神仙》 《 第四回) 张泰认为 “ 答 ’ 为 ‘ ’ ‘ ‘ 应 打 , 操多 答少 不要 论 ’ 就是 打 多 打 少 不 要 论 , 就 是 随 便 打 。 非 是 。 也 ” “ 拴起来着 棍 , 多答 少 不要 论 。 为路 大 荒 断 句错 操 ” 误, 致使“ 拴起来 着棍” 语句不通 , 不足 为凭 。邹 注本 为“ 拴起来着棍操 , 多答少 不要论 。 …唧这 种断句 法 ” 是正确 的。其 中 “ ” 引 介 工 具 的 介 词 , 当 于 着 为 相 “ “ ” 俚 曲 中多有 用 例 , 《 魇殃 》 九 回: 以” 用 , 如 翻 第 “ 看看床上灰埋 , 还有 一双 旧绣 鞋 , 了打 就着 那床 打 角盖。 《 ” 富贵神仙》 第八 回: 错错 眼睛又一 年 , 阴 “ 光 不 能着千金换 。少不 努力 , 老大堪 怜 , 时懊 悔 , 那 难 把 白头变。 “ ” 动词 “ 打” ”操 为 击 之义 。元 ・ 郑德 辉 《 三战 吕布》 第一折 : [ “ 鲍信 云 ] 匹夫好无 理也 , 这 怎 敢开如此大 言 , 鼓 起 来 。 佚 名 《 陵道 》 三折 : 操 ” 马 第 声喊将征尘荡起 , 急飚飚 搠旌旗 , 扑墓 墓操 画鼓 , 磕擦擦驱征骑 。 许 少峰 : 操 , 、 。 [1 即为此种 ” “ 捶 击 ”47 16 用法 。“ 多答少 ” 即为 “ 或多 或少 ” “ ” 中缀 , ,答 为 俚 曲中亦作 “ 打” 如 平 打平 : 翻魇 殃》 , 《 第一 回: 止 有 “ 女婿人一个 , 或者他俩平 打平 , 谁打过谁来谁得胜 。 ” 净打净 : 翻魇殃》 《 第八 回:仇福 子净 打净 , “ 都说他 太 无成 , 如今倒弄的有凭证 。邻 保都说实情话 , 甘结具 的甚分明 , 八十亩地全没 动。 净打光 :穷汉词 》 “ ” 《 : 把 叉了一年来 , 弄的是净 打光的 。当铺里强 人 , 倒好 似 剥皮厅的鬼判 ! ” () 5 江城 云 : 你 看 这 个 丫头 !扎 挂 了扎 挂 , 乍 “ 就

论《聊斋俚曲》语言风格的俚俗之美-精品文档

论《聊斋俚曲》语言风格的俚俗之美-精品文档

论《聊斋俚曲》语言风格的俚俗之美蒲松龄(1640—1715),山东淄川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除在诗、词、赋、文言小说等方面有卓越成就外,蒲松龄还擅长通俗文学的写作,他利用当地流行的时调俗曲,以曲牌连缀的形式,采用白话口语和淄川方言创作了很多俚曲,突出表现了其擅长用贴近民众生活的语言来表现民众生活的优点以及他对通俗文学的重视,对通俗文学的长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记载,蒲松龄共写作俚曲十五种,分别是:《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这些俚曲皆因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活泼生动的人物对白及脍炙人口的唱词引起民众的喜爱,从清代至今这些俚曲一直流传在蒲松龄的家乡淄川一带,并活跃在各种舞台上。

同时,这些具有乡土气息的作品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青睐,成为文学、语言、艺术等各个领域研究的重要蓝本。

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蒲松龄驾驭俗语言的功力及其语言所折射出的俚俗之美,下面就从方言土语的淄川味、口语化成分的鲜活味、时调俗曲的通俗味三个方面解读《聊斋俚曲》语言所特有的俚俗美。

①一、方言土语的淄川味《聊斋俚曲》是一部通俗戏曲集,为适应民间演唱的需要,蒲松龄采用淄川方言写作而成,语言俚俗直白,口语性极强。

蒲松龄的生活经历也决定了他受其他方言的影响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淄川方言的原汁原味。

今天读来,依然具有置身于淄川的田间地头、市井街坊、庄户人家的感受。

从根本上看,这一感受直接来源于蒲松龄对淄川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成分的娴熟运用。

1. 语音方面明代官话的声母已有了平翘舌音的区分,但淄川方言依然还保持着平翘不分的特点,这一点可从很多《聊斋俚曲》中的用例看出来,如:[1] 珊瑚搽着泪,和他两姨嫂子拜了两拜,才一五一十的细说。

(聊·姑·2·870)[2] 争奈光阴已有限,若许从新改过,再着我侍奉十年。

《聊斋俚曲集》词语再考释

《聊斋俚曲集》词语再考释

《聊斋俚曲集》词语再考释作者:董淑慧来源:《蒲松龄研究》2015年第02期摘要:《聊斋俚曲集》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多年来学者们关注最多的是《聊斋俚曲集》所用方俗词语。

对照普通话和河北、山东等地活的方言材料,不难发现现有考释文章在部分词语的解释上存在瑕疵,因而有必要进行再考释。

对“白黑”等10则方言词进行重新考释,旨在纠正现有文章中存在的解释错误;并且在纠错的基础上归纳词语考释中存在的几种常见的失误类型:确立义项臆测生造、义项外延过窄或过宽、解释所用词语与被释词相去较远、错误解读词语,等等。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方俗词语;再考释;失误类型;白黑中图分类号:I207.37 ; ;文献标识码:A《聊斋俚曲集》是蒲松龄先生按照当时流行的民间曲调、用当地方言土语创作而成的一部说唱与戏剧作品集,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关于《聊斋俚曲集》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包括专著论文在内的研究成果有近千篇(部)之多,尤其是90年代初随着“聊斋学”的诞生,对于《聊斋俚曲集》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对《聊斋俚曲集》的研究涉及音乐、文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各个方面,其中成果最多的是对其中方俗词语的考释。

除了路大荒先生校编《俚曲集》所加附注(近三百条)、蒲先明整理、邹宗良校注《聊斋俚曲集》所加附注(千余条)外,还有几十篇词语考释类文章,如姜宝珠(1993)、张金霞(2000)、张泰、王文晖、隋长虹(2004)、雷汉卿(2006)、季宗燕、刘长锋(2008)等。

这些文章对《聊斋俚曲集》里的一些词语,特别是土语词进行了勘误和注解,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该书的思想意蕴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梳理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

然而白璧微瑕,现有的考释文章在部分词语的解释上存在瑕疵:确立义项臆测生造、义项外延过窄或过宽、解释所用词语与被释词相去较远、错误解读词语,等等。

一、确立义项臆测生造义项的确立是建立在分析归纳大量书证基础上的,不能依据一、两条孤例,否则一个词语的义项会无限制“扩大”;甚至造成“虚假义项”。

关于《聊斋俚曲》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聊斋俚曲》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聊斋俚曲》保护的现状与思考近年来,关于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备受关注,并颇有争议,基本存在两种声音:一是,传统戏剧已跟不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可将其放入市场自生自灭;二是,传统戏剧是文化遗产、地方标志,应由政府“包养”起来。

聊斋俚曲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我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对于它的保护,以上两种做法皆不适合,可尝试采取“施与式保护”与“开发式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大力保护,又要使其集聚发展动力。

标签:聊斋俚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一、聊斋俚曲保护现状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聊斋俚曲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工作。

在淄川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聊斋俚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成立了蒲松龄研究会、般阳文化研究中心等专门机构,召开了四届大规模的聊斋俚曲理论研讨会,在《蒲松龄研究》、《般阳文化》等期刊上辟“聊斋俚曲研究”专栏,对聊斋俚曲理论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与论证,为聊斋俚曲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

编辑了《聊斋俚曲集》,将迄今搜集到的已濒临失传的十二个曲牌、十九首乐曲整理成册,并免费发放,供群众学习、传唱。

自2002年,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聊斋俚曲大赛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影响较广。

2006年,经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深入挖掘整理,精心组织申报,聊斋俚曲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扩大聊斋俚曲的社会影响力,又积极整合聊斋俚曲有关文字、音像等材料,参加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向社会大众传播俚曲知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了聊斋俚曲的知名度。

2008年7月,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成立了区聊斋俚曲艺术团,并连续三年授予该团“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突出贡献奖”,重奖15万元,奖励扶持艺术团发展。

艺术团成立以来,为聊斋俚曲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先后创作演出了聊斋俚曲戏《求骂》、《带着奶奶做新娘》、《渔翁与城隍》、《学究自嘲》和《钟妹庆寿》,整理了俚曲曲牌10余段,深入到农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巡回演出百余场。

《聊斋俚曲集》方言词拾证

《聊斋俚曲集》方言词拾证

《聊斋俚曲集》方言词拾证作者:侯玉贵任杰杰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2期摘; 要:《聊斋俚曲集》是清代淄川人蒲松龄用鲁中地区方言写成的白话讲唱文学集,对于其中的方言俗语,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考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部分方言词的解释仍不确切、充分。

“形容”即“比照胜过”之义。

“煨温”本指“小火慢炖或加热食物,使之保持一定时间的温度来炖熟食物”,后引申有“维持,保持”义。

“血真脉子”是“血汁脉”的方言变音,其义实指“血脉”,即“人体内血液运行的脉络”。

“将将着”即“骑坐在脖子上(双腿跨在被骑人的胸前)”。

“巴结”,是动词,应释作“劳碌奔波”。

“抅”本字当作“构”,当指“伸手触摸或拿取远处的东西”。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方言词;注释;补证清代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山东方言资料,同时也是近代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诸多专家学者对其中方俗词语进行了考释注解。

路大荒先生校编《聊斋俚曲集》土语注解部分,附注方俗词语近三百条;蒲先明整理、邹宗良校注《聊斋俚曲集》,充分结合山东各地方言对书中数千余条方俗词语作了详尽严谨的注释。

此外,还有姜宝珠、张金霞、张泰、吴进珍、雷汉卿、都兴宙、董淑慧等学者,均对《聊斋俚曲集》中的方言词语进行了考释。

但书中还有部分方言词的注解仍不确切、充分,有待补证考源。

在参考以上各家论著的基础上,结合同时代文献及现代汉语方言继续进行探讨,同时也对已有的解释,补充必要的论证。

违失之处,望方家指正。

1.形容《聊斋俚曲集·墙头记》第三回:张大大怒,说:“你当面来形容我,咱只裂了。

”[1](P31)按:蒲先明整理、邹宗良校注《聊斋俚曲集》(以下简称邹注)注为“这里指通过比照以显示对老人的态度”[1](P35),文意近是,但未释其理据。

关德栋《聊斋俚曲选》注为“这里是挖苦的意思”[2](P78),不确。

张泰《〈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选释》释“形容”为“羞辱”[3](P320),亦不确。

天山阁本《琴瑟乐曲》伪托蒲松龄俚曲考——《琴瑟乐》作者考辨之一

天山阁本《琴瑟乐曲》伪托蒲松龄俚曲考——《琴瑟乐》作者考辨之一

•聊斋俚曲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1)01-0102-21天山阁本《琴瑟乐曲》伪托蒲松龄俚曲考―《琴瑟乐》作者考辨之一邹宗良(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题署“蒲松龄遗作”的天山阁本《琴瑟乐曲》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传,但1923年天津《大公报》连载的《闺艳秦声》题作“古高阳西山樵子谱,齐长城外饼伧氏批”,与其内容大致相同。

本文考辨天山阁本《琴瑟乐曲》后附的“高念东跋”为改窜《闺艳秦声》后附《评》而成,《琴瑟乐曲》文本亦出自后人伪托,作伪者即天山阁本《琴瑟乐曲》的钞录者王丰之其人。

关键词:闺艳秦声;琴瑟乐曲;天山阁本;高念东跋;后人伪托;王丰之中图分类号:1207.36文献标识码:A—、问题的由来清雍正三年(1725、二月二十三日为清明佳节,奉祀子孙蒲箬等人齐集蒲家庄东原的蒲氏墓地,为十年前去世的其父、祖、曾祖蒲松龄立碑。

碑的阳面镌刻同邑后学张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镌刻的是蒲松龄与其妻刘氏的生卒年月日时、蒲松龄著述与奉祀子孙的名衔。

《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镌刻的蒲松龄著述有“通俗俚曲”一项:通俗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收稿日期:2020-08-04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大学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聊斋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RWZD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占邹宗良(1958-),男,山东淄博人。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聊斋学会(筹)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与聊斋学研究。

102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各一册;《禳妒咒》《富贵神仙曲》后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各二册。

〔1〕3437按墓表碑阴的排名顺序,所载通俗俚曲第六种为“《琴瑟乐》”。

碑阴镌刻的文字表明,蒲松龄创作的《琴瑟乐》,与《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十种俚曲装订形式相同,它们都是以“一册”的样式存传于世的。

最新-蒲松龄俚曲的创作特点剖析 精品

最新-蒲松龄俚曲的创作特点剖析 精品

蒲松龄俚曲的创作特点剖析摘要正如陈玉琛先生在《聊斋俚曲》一书中说聊斋俚曲乃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而又独树一帜,它不拘一格而又自成体,成就了用俗曲讲唱大型故事的崭新事业,成为集我国历代说唱、戏剧之大成者。

俚曲是曲与诗相结合的文体,又是曲与戏剧融合一体的结晶,也是集歌、舞、乐于一身的妙笔华章。

它在我国文学史、戏剧曲艺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珍品,它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与不断研究。

关键词聊斋俚曲蒲松龄风格聊斋俚曲是文人思维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文人思维与地方特色集于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品种。

在三百多年的流传、发展过程中,它吸取了各种音乐文体的因素,又经过许多民间艺人的加工、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书兼二体,即兼说唱与戏剧的风格特点。

一、俚曲语言方面的风格特点蒲松龄的15部俚曲作品全部都是运用白话及其家乡山东淄川的方言土语写成的,语言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

在那个年代,文艺创作都是以文言创作的,像聊斋俚曲用方言俚语写成的极其少见。

聊斋俚曲音乐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其语言的大众化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使俚曲成为深受普通百姓喜爱的艺术文体。

正如其子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说的使街衢里巷之中,见者歌,而闻者亦泣,说明俚曲为人民接受的普遍性。

时至今日,在每年的春节等节日,蒲氏家乡淄川还有唱俚曲的传统节目。

俚曲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1.通俗性俚曲广泛吸取和运用普通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口语白话、方言土语、谚语俗语以及歇后语等,使得俚曲的语言淳朴自然、通俗易懂。

这些方言土语的使用,使俚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泥土芳香,使当地群众倍感亲切,也推动了它的流传与发展。

俚曲中民间语言的生动描写比比皆是,如《俊夜叉》中张三姐痛斥丈夫因赌博而造成自己的苦难生活时说俺一日吃了~碗菜汁子,拾了一把烂辣子,着咱家里小妮子,借把盐来炒虱子,章丘的话头好日子。

2.形象性俚曲善于通过语言表现人物形象,使口语呈现性格化特点。

具体针对各种人物的性格,运用与其形象贴切的语言,使欣赏者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一目了然。

《聊斋俚曲集》点校札记

《聊斋俚曲集》点校札记

《聊斋俚曲集》点校札记许睿张泰(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不仅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聊斋志异》,而且还创作了具有普世价值的聊斋俚曲。

三百年来,俚曲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版本目录学家路大荒先生整理出版的《聊斋俚曲集》成为研究聊斋俚曲的珍贵资料。

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该俚曲集中还存在着增字致误、谐音致误、断句失误、笔下误等问题,对这些失误进行系统地梳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校勘;近代汉语;蒲松龄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因《聊斋志异》而蜚声海内外,实则除了文言小说之外,他还创作了诗、词、文、赋、杂著、俚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显示出非凡的创作才华,其中聊斋俚曲更是影响深远。

自上个世纪以来,专家学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聊斋俚曲进行全面研究,路大荒先生更是历尽辛苦整理出版了《聊斋俚曲集》。

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尤其在词汇学、语法学、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由于书写、排版、传播等方面的原因,路大荒先生整理出版的《聊斋俚曲集》在文字、词汇、标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对这些不足或者失误进行梳理、校勘、订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作品的原貌,对读者和收稿日期:2019⁃09⁃07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聊斋俚曲集》校注”(15YJA740064)作者简介:许睿(1999-),女,山东青岛人。

临沂大学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和传统文化学习与研究;张泰(1964-),男,山东兰陵人。

文学硕士,临沂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和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聊斋俚曲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0)01⁃0092⁃0992. All Rights Reserved.研究者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聊斋俚曲集》语言学研究综述

《聊斋俚曲集》语言学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5⁃02⁃25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框式结构研究及其教学”(项目编号:14YJA740007)作者简介:林晓爽(1990-),女,山东淄博人。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2014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聊斋俚曲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15)03⁃0100⁃11《聊斋俚曲集》语言学研究综述林晓爽(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071)摘要:近年来,方言研究逐渐兴盛,作为淄博方言代表著作的《聊斋俚曲集》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对象。

文章首先依据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80余篇(部)《聊斋俚曲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考察,将1980年—2014年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1)为起步阶段:语言学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内容分散,不系统;第二阶段(1991—2000)为发展阶段:研究逐渐丰富,释词勘误研究增多,语法研究起步;第三阶段(2000—2014)为繁荣阶段:研究成果明显增多,词汇研究、语法研究系统性增强,开始出现跨学科研究。

而后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等方面对三十五年来的俚曲研究进行整理归纳。

关键词:聊斋俚曲;淄博方言;语言学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聊斋俚曲集》(以下简称《俚曲》)是蒲松龄按照当时当地流行的民间曲调用方言土语创作而成的一部“说唱与戏剧作品集”,是研究山东方言(尤其是淄博方言)的词汇语法体系及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

《俚曲》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包括专著论文在内研究成果有千余篇(部)。

而有关《俚曲》研究成果的综述数量有限,迄今只有3篇。

邵吉志对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俚曲研究成果,从“俚曲文献整理”、“诞生与流传”、“体制和曲牌”、“音乐艺术”、“思想与文学艺术”、“语言. All Rights Reserved.学”等6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梳理[1]。

试论《蒲松龄聊斋俚曲》的艺术特点

试论《蒲松龄聊斋俚曲》的艺术特点
“一书兼二体”。
事实上聊斋俚曲不光是一书二体,甚至还出现了一书多体。 比如其代表作《禳妒咒》《磨难曲》《墙头记》等,是在有曲、 有白的基础上,还有“科”、“介”等。 《磨难曲》第三十一回中,大段的场面均以“科”“白” 来表现,是一场以武打为主的回头。《禳妒咒》中不仅有
“科”“介”,还有不同行当角色的分工,如“小生扮长命
射出耀眼的光芒。
一、蒲松龄聊斋俚曲的概述 蒲松龄一生总共创作了15部深受当时老百姓的喜爱的俚曲作 品,俚曲的词全部都是运用白话与蒲松龄的家乡山东方言而写成
的,通俗易懂,带有明显的大众化和地方特色。
拖腔,就是歌唱时字句后的延长音调。当然在传统戏曲中, 拖腔主要指在句后的无词加腔,一般是用来加强唱腔中对唱词所 要表达的思想情绪的不足。在聊斋俚曲中的唱腔主要是以说唱形 式为主要表现,所以不论是在唱中还是在拖中就不完全是对思想 情绪表达的不足,而突出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蒲松龄的代表作《富贵神仙》第五回“闻唱思家”中的 【房四娘】1曲牌,在第三旬用了三小节的短拖腔而且带有明显的 曲折委婉的短拖腔,一唱三叹,这是一般传统戏曲没有的。
清初我国戏曲、曲艺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可泯灭和替代的一 页。
『21李锋落魄的举子与无奈的小职员——蒲松龄与莫泊桑之比较,西南
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剥-崩t)[J1.2006. [3】刘晓静.《聊斋俚曲》套曲的结构形式在民族音乐发展中的贡献
Ⅱ】蒲松龄研究,2002,(02). [4WI晓静.《蒲松龄俚曲》曲调风格形成的语言因素U].音乐艺术一上
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104).
2.散韵交织,有说有唱 在蒲松龄的聊斋俚曲中每一部代表作都存在着散文或韵文的 白话讲说和一段唱词交替,这种有说有唱,散韵交织的音乐特色 (上接第146页)

《俊夜叉》校释

《俊夜叉》校释

《俊夜叉》校释都兴宙【摘要】文章综合多种近代汉语及现代方言等语料,对蒲松龄短篇俚曲《俊夜叉》中“疔疮”(当作“疥疮”)、“得空”“创创”“一窝落”等文字校勘问题及疑难词语解释问题进行辨正分析,为《聊斋俚曲集》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材料。

%By analysing the data of Modern Chinese and contemporary dialects, the paper explains some difficult terms such as“dingchuang”or“jiechuang”,“dekong”,“chuangchuang”,“yiwoluo” in PU Song-ling’s short folkPretty Yaksha, providing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nLiaozhailiquji and Modern Chinese.【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6-9,12)【关键词】《俊夜叉》;校正;解释【作者】都兴宙【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9《俊夜叉》校释都兴宙(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摘要:文章综合多种近代汉语及现代方言等语料,对蒲松龄短篇俚曲《俊夜叉》中“疔疮”(当作“疥疮”)、“得空”“创创”“一窝落”等文字校勘问题及疑难词语解释问题进行辨正分析,为《聊斋俚曲集》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材料。

关键词:《俊夜叉》;校正;解释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5)04 - 0006 - 04收稿日期:2015 - 01 - 30作者简介:都兴宙(1957-),男,青海西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Email:***************《俊夜叉》作为蒲松龄俚曲作品中的一篇短篇杰作,其戒赌劝进的主题至今仍有十分突出的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借音字 。 “ 夹棒” 在 俚 曲中多用 , 《 翻魇 殃》 第4 回: “ 赌钱卖老
婆. 未 必 不 捱 夹 棒 ”
《 ( 聊 斋俚 曲集 ) 方言 俗语汇释 》 将“ 热糟” 释为 “ 热槽 。制 作首 饰 的模具 。 ‘ 糟’ 为‘ 槽’ 之误 ” [ 3 ] , 是。 2 . 《 墙头记 》 第1 回8 3 5 页: “ 我要地 , 只怕 不肯 , 也 是有 的 。 每哩不要 罢 , 性命要 紧 , 斗斗胆就要 一要 。一个 儿家十五 天 ,
谁 想惹的神灵 怪。” 今按 : “ 了” 当为“ 才” 。“ 不成 了” 应是“ 不成 才” 。 1 0 . 《 慈 悲 曲》 第1 段8 9 3 页: “ 孝子 王祥 自古 传 , 后娘 待 他 甚 难堪 : 夏 天跑在毒 日里 , 隆冬差着下深湾 。” 今按 : “ 跑” 当为 “ 跪” 。 夏天跑在毒 日里与理不通 , 王祥 由 于经常 受后母虐待 . 被罚跪 在毒 日里在 情理之 中。 1 1 . 《 慈悲 曲》 第锻 9 1 3 页: “ 到了晚上 , 张诚来家问他娘 : ‘ 俺 哥哥呢?’ 他娘说 : ‘ 甚 么也好哥哩! 谁知道他那里死的了!” ’ 今按 : “ 也” 当为 “ 乜” 。口语 中“ 乜” 有指代 作用 , 相 当 于
令堂 口难 开。 ” 又第4 回: “ 仇大 郎你好 儡 , 没钱 使难住人 , 难住
了不 是 真 光 棍 。” Nhomakorabea6 . 《 墙 头 记》 第4 回8 5 8 页: “ 官说你 起 出, 与你无 干 。给我 把 两个不孝 的奴才 . 每人打三 十六 板” 今按 : “ 六” 当为 “ 大” 。 古代杖 刑没有三十六板 之说 。 北 魏 开始实行 杖刑 。以后各 朝代沿 袭魏 制 , 北 齐杖 刑分 三等 : 三
方面 出现 了一 系列研 究成果。相对 于 目前 的研 究成果 , 校勘学方面的研 究还 不够深入细致 , 路 大荒先生整理 出版的《 聊斋俚 曲集》 存在 脱文、 衍文、 断 句失误、 形似 致误 等问题 , 对这些问题进行研 究整理有助 于提 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 给研究者提供有益 的借鉴。
9 . 《 姑 妇 曲》 第 3 段8 8 9 页: “ 自是 我 不 成 了 ,怨 爷 娘 甚 不 该, 一言 把我终 身坏 , 他说 婆婆 不宜量 好 , 我就 听着胡揣 歪 ,
“ 待要 地” 之误 。 3 . 《 墙头记 》 第4 回8 5 1 页: “ 你看又 晕起来 了! 正 说着 , 倒 在 地下 。张大大 叫瓦瓿子 , 快来!李 氏出床忙 问怎么来 ?”

2 0 1 7  ̄1 4 期 ( 总 第 7 5 4 其 习 ) 夫教货 封
四 凹均亚
《 聊 斋 俚 曲 集 》形 似 致 误 例 分 析
张 泰
( 临沂大学 文 学院 , 山 东 临 沂 2 7 6 0 0 0 )
摘 要 :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 聊 斋俚 曲集》 的研 究热情 不减 , 并在语 言学、 文献学、 音韵 学、 音 乐学、 宗教 学、 文化 学、 民俗 学等
关 键词 : 《 聊斋俚 曲集》 校勘 蒲松龄
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其文言小说《 聊 斋志异》 自成书以 来就 蜚声海外 , 另一部 白话作 品《 聊斋俚 曲集》 却 没有引 起重
视, 近年来 专家学者对《 聊斋俚 曲集》 投入 了极大 的热 情 , 并取 得 了一 系列重 要的研究成果 , 特别是冯春 田的《 ( 聊斋俚 曲) 语

7 . 《 姑妇 曲》 第3 段8 8 6 页: “ 有刀 枪 , 有 刀枪 , 你使 的发 了 才遭殃 , 不止说 瞎 了钱 , 还着你捱 来榜 。” 今按 : “ 来” 当为 “ 夹” 。 “ 来榜 ” 就 是“ 夹棒 ” , “ 榜” 当是 “ 棒”
把铁钳 . 热糟 长放在炉 边 。” 今按 : “ 糟” 当为 “ 槽” , 二字读音 不同 , 系形近而误 。张泰
十、 二十 、 十; 北 周杖刑分 五等 : 十、 二十 、 三十 、 四十 、 五十 。 隋 代杖 刑分 五等 : 六十、 七十 、 八十、 九十、 一百 : 唐律 规定 : “ 杖
法研究》 、 张泰 的《 < 聊斋俚 曲集 ) 方言俗语汇释》 回 专著的出现 , 实现 了语法 、 词汇研究的新 突破 。但是 。 由于年代久远 , 加之书
十一月初一在那边 , 十六才把主来换 。那里常在 刀山上 , 这里 又来上磨研 , 受罪几时满 了限?待要他不敢开 口 。 不要他冻饿
难堪 。” 今按 : “ 他” 当为 “ 地” 。 根 据 上 下 文来 看 , “ 待要他 ” 显 然 是
8 . 《 姑妇 曲》 第3 段8 8 8 页: “ 二 娘子太拨 争 , 全 凭吵 骂过平
十 六 板 一 说 “ 六” 实为 “ 大” 之 误
研究 、 比对 、 校勘 , 对读者和研究 者都有一定 的借鉴 意义 。本文 主要对形似致误 的例句进行分析 , 所依据的版本是 1 9 8 6 年上海 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蒲松龄集》 , 所列页码 为文集 中的页码 。 1 . 《 墙头记 》 第2 回8 4 0 页: “ 王银 匠上生着 一炉火 炭 , 手拿
生 。旺跳 的胜儿一旦 死 , 指望 女儿来送终 。” 今按 : “ 胜” 当为“ 娇” 。“ 胜” 的任何义项都无法 修饰“ 儿” ,
“ 娇” 与“ 儿” 为正常搭配, 在俚 曲中也有许多用例 。《 慈悲曲》 第2
段: “ 那里不知道怎么娇儿肝心的调唆他哩。” 又第5 段: “ 哭一声 我 的娇 . 骂一声死囚牢 , 哄着我娇儿上你的套 。 ” 《 翻魇殃》 第3 回: “ 秋 桂 越发 作 弄 着笑 . 娇 儿 心肝 不住 口 。 把 乜孩 子 吃 了大 敲 。”
写、 排版等 方面的原因 , 《 聊斋俚 曲集 》 在文字 、 词语、 断句 等方 面依然存 在诸多 问题 , 由于技术 的原 因 . 加 上当时作 者 、 整 理
者 个 人 因素 导 致 形 似 而 误 的现 象 尤 为 突 出 .对 这 些 问题 进 行
长短 粗细 , 不依令者 笞 十 。” 清代 杖刑沿袭 明制 , 亦 没有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