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合集下载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汉语偏误分析》讲义(留学生)

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常见偏误分析一、什么是偏误外国人学习汉语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mistake)是指学习者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如他本来想这样说,实际说出的却不是这样。

这种错误没有什么规律,即使是使用本族语的人也会发生。

说话人一旦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可以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一般不会再次出现。

例如:1.某老师下课前问学生:“今天的课讲完了,大家还有明白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没有了!”2.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感谢阎惠演奏的独子笛奏!”——2011年7月20日《星光大道》产生失误的原因有临时改变主意、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偏误(error)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好目的语而出现的一种带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真实的语言能力和水平。

这种错误学习者自己难以察觉,也很难纠正,而且同样的错误往往会重复出现。

例如:1.他觉得一点儿累。

2.他打完篮球,一点儿累。

3.我的头一点儿疼。

二、偏误的分类根据偏误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语音偏误2.词汇偏误3.语法偏误4.语篇偏误5.语用偏误6.文字偏误例如:1.我今天没有穿眼镜。

2.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3.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4.你爸爸几岁了?三、造成偏误的原因(偏误的来源)(一)外因: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偏误1.母语负迁移大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期,学习者在尚不熟悉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的知识来表达,因此同一母语背景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偏误。

例如:(1)明天下午,我要见面他。

(明天下午,我要和他见面。

)(英语:I’ll meet him in my office.)“见面”在汉语中为不及物动词,但在英语中可以是及物动词。

(2)不要生气我。

(不要生我的气。

)(越南语:??ng tuc t?i .别生气我)越南语的“生气”可以带宾语。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

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第一篇:对外汉语比字句教案比字句教案一、教学对象: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

二、教学内容:本课型教学内容以讲解“比”字句的语法点为主,并辅以课文《今天冷还是昨天冷》加以理解。

1、掌握词语:习惯、凉、低、容易、油腻2、掌握语法:“比”字句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记叙文的写作方法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及语法,理解透彻。

2、能够掌握课文重点内容,并能够复述课文。

3、在给定素材的情况下,学生能够仿课文写作(二)重点目标充分理解并掌握语法点,完成课后练习题四、教学方法:主要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来进行。

归纳法:先举出课文中的一些例子,在总结语法规则。

化繁为简的解释法:比较句的格式用公式表述。

练习方法:机械性练习、交际性练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问答总结法】A:杰克:你今天几点起床的?答:8点杰克:你昨天几点起床的?答:7点那我们总结出:他今天比昨天起床晚。

B:迈克:你多高?答:180cm 迈克:他多高?答:185cm 那我们总结出:他比你矮。

C:马里:今天多少度?答:零下10度马里:昨天多少度?答:零下20度那我们总结出:昨天比今天冷。

大家注意我刚刚总结的这三句话,它们中都有一个“比”字,而且每句话都表明比较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一下“比”字句。

(二)课文学习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带有“比”字的句子:1、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多了。

2、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10℃。

3、现在觉得比昨天好点儿了。

(三)语法点讲解我们管这一类的句子叫“比”字句,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比”字句的基本句型:1、A比B+形容词2、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第一类比字句是可以和其他句子相互转换的,如: A比B+形容词←→A没有B+形容词/B没有A+形容词(四)练习语法点 I、连词成句1、苹果、好吃、桔子、比2、太阳、地球、的、大、体积、的、比、体积3、这本书、厚、比、书、那本4、洞庭湖、一点儿、小、面积、的、比、青海湖5、大多了、伊藤、李五轮、比6、金、五岁、歌博特、小、比 II、句型转换1、今天没有昨天冷。

“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162“比”字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文/袁晓蓉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喜欢上了中国文化,热爱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偏误分析也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对学习者学习汉语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偏误分析;“比”;字句一、绪论(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在和留学生交流或听语言班的课时,经常会听到留学生使用这样的句子:我比他很高。

我的成绩比马丁不好。

玛丽的围巾比我的不一样。

妹妹的衣服比我漂亮。

诸如这类句子有很多,但是这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可能会说出来的句子。

研究发现这是汉语学习者在“比”字句中出现的一些偏误。

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从小在汉语语言环境中成长,虽然不知道其中的语法规则,但却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而外国留学生并没有中国人的那种语感,对自己出现的错误也感到困惑。

“比”字句的分类、成分、句型等种类多样、复杂多变,而且受教材,教师以及母语的影响,所以“比”字句成为留学生学习时经常会出现的偏误之一。

“比”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它也是汉语比较句中最复杂、使用最普遍的一大类型。

(二)研究范围本文从“比”字句的本体研究入手,对留学生学习使用“比”字句产生的偏误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从偏误类型及产生偏误的原因两个方面着手,总结出“比”字句教学的方法,让学习者更轻松的掌握“比”字句。

(三)语料来源本论文参考HSK 语料库,以及使用在与渤海大学各国留学生交流、听课过程中积累收集的语料。

二、偏误分析理论(一)偏误分析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偏误分析产生,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偏误的来源,研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最终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英国语言学家Corder 把语言学习者所犯的错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

失误是紧张或疏忽造成的错误,是一种临时现象,不是语言能力的真实体现。

偏误是对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系统性的错误,它不符合目的语的规则,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和水平的一种体现。

外国学生比较句习得偏误原因及对策

外国学生比较句习得偏误原因及对策

外国学生比较句习得偏误原因及对策
外国学生习得偏误是指外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时,有些英语句法或语法知识学习偏
误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外国学生拼写错误、发音不准、使用不当的词汇或句型,以及造
成的意义的偏差是习得偏误的常见表现。

外国学生习得偏误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1、语言环境不佳。

外国学生学习英语大多处于非英语家庭、学校或工作场所,因此
他们鲜有机会接触正确纯正的语言环境,因而在习得英语时容易形成偏误。

2、缺乏足够量的语言知识。

很多外国学生习得偏误源于他们缺乏对于英语词汇、语
法和语用句型等基本知识的了解。

比如,当他们尝试使用定语从句表达相应的意思时,容
易把从句放在先行词前,从而形成不正确的语法句式。

还有,外国学生也容易在习得英语
时用错词汇、句式,从而形成含义不正确的表达。

为了解决外国学生习得偏误问题,老师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首先,教师应该创
造英语恰当的环境,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接触纯正的英语语言,并倾向于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活动;其次,老师应注重英语语法基础教学,多解决学生学习英语时可能遇到的词义、词
性和句法等方面的陌生概念;此外,老师还应该加大对学生的语言练习,以此增加学生应
用英语口流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体验正确的英语环境。

只有老师尽可能一个级别一个级别地教授正确英语句法,并加大学生英语练习和实践,才能有助于消除外国学生习得偏误现象,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

这种现象不仅在初学者中普遍存在,甚至在高级学习阶段也时有发生。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不仅影响他们的汉语能力表现,还可能导致交流误解和沟通障碍。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对于理解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因此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外国留学生常见的汉字偏误现象,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汉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及改进方法,对于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1.2 研究目的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交流能力。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以及改进方法和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他们,提高他们的汉字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的目的还在于为教育部门和汉语教学机构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交流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的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有助于深入了解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他们的汉语学习效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情况,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知识。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也有利于促进汉语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提高外国学生汉语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唐永宝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定义:“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背景介绍50年代末,Lado1957的跨文化的语言学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对比分析的经典着作;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他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学,解决第一语言转移First Language Transfer的问题;他提倡的方法是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音、语法等方面一步一步地进行比较;对比分析法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们最难学的方面就是与他们母语最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方面或类似的方面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方面;所以他认为第一语言转移对第二语言习得既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好的一面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人们甚至一度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研究,可以预测到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并推测学习者语言中可能发生负迁移的部分,从而将这些部分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达到避免或减少学习者错误的的目的;据统计,学生初级阶段的大多数语音错误、半数以上的语法都来自语际干扰,有些化石化错误也来自语际干扰;因此,利用对比分析往往能找出学生的错误根源,并发现学生学习目的语中的难点和重点;比如:visit一词相当于汉语的“访问、参观、看望”等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造出“我回老家参观我爷爷”这样的句子;显然是把visit仅仅和“访问”这一语义挂上了钩;再比如与汉语相比,泰语的语法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汉语的修饰语多在中心语之前,泰语的修饰语多在修饰语之后;即:汉语:修饰语 + 中心语泰语:中心语 + 修饰语汉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大到小,泰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小到大,如:汉语:今天是2010年1月28日;泰语:今天是1月28日2010年;汉语:我们在国教院门口见;泰语:我们见在门口国教院;教师如果把外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了对比的话,如果对这两种语言的差异十分清楚,就会清楚地了解什么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题,并为此做好充分准备;讲解汉语的某些难点时就能做到以少驭多,一语中的;对比分析主要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学,解决第一语言迁移First Language Transfer的问题;这种方法主要从“教”的角度把目的语和母语进行对比,预测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有意识的减少错误的发生;母语干扰并不是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唯一来源,对比分析也不可能准确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但对比分析不仅能够揭示出学生某些错误的根源,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我们能够揭示出汉语的某些特点;因此,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应用还是很广泛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都存在;对比分析法的作用和不足Lado的对比分析法以及他的外语学习理论对60年代的西方外语教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以早期行为主义的观点Bloomfield1933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语言学习理论,他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形成过程,要掌握一套语法结构,就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机械练习,形成一套完整的语言习惯;当学生处于某一语言情景时,就会出现条件反射,所形成的语言习惯会在不需要任何思维的情况下自动地产出;按照这一理论,语言的习得是一种语言习惯积累的过程:1十1=2+1=3十1=4;这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便是60年代风靡一时的句型替换练习PatternDrills;应该指出的是,句型替换练习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尚可接受,但是如果将其看作是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形成语言习惯,这在理论上是很难让人信服的;这一理论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人类头脑的创造力;人的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吸收不仅仅是积累的过程,而且是通过对其分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说大脑对语言信息处理的公式不是简单的1十1=2,而是1+1>2;对比分析法的不足对比分析法的严重缺陷是它不是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实际使用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难易,而是抛开学生,单纯从对两种语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易;语言习得涉及到学习的主体和客体的方方面面,而对比分析却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的对比,忽略了学习者这一主体以及作为学习客体的学习过程,不能解释除母语的负迁移以外的其它的偏误的原因,忽视了心理学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预测的不准确,有些真正的难点,对比分析并没有预测到;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人们发现,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不同之处并不总是给学生造成很大困难,而两种语言近似之处则有时却是学生掌握的难点;差异不明显的部分却往往是学习者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偏误分析的提出由于对比分析法对第二语言习得不论是在实际预测中,还是在理论上,都过于简单化,人们便开始探索新的理论;人们开始意识到,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不能只注重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异同;他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偏误分析的提出因此,这些学者便开始把学生自己产生的语言作为研究重点,而不是像对比分析法那样只注重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比较;在这一背景下,Pit Corder于1967年发表了“学习者偏误的意义”TheSignification of Learner Errors一文,在认知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偏误分析”理论,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与“对比分析”不同的是,“偏误分析”不是母语和目的语的简单比较,而是以学习者使用的语言为研究材料,把目的语作为基准,对语言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更为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偏误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学生的语言偏误反映了学生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是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规则进行判断与整理的结果,它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科德还给出了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1、选择、收集、分析语料;2、鉴别、确认其中的偏误;3、对偏误进行分类;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5、评价偏误的严重程度;早期的偏误分析中,由于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归纳出的偏误类型也各不相同;Richards1974认为偏误有:1 “语际偏误”母语干扰2 “语内偏误”过度概括、忽略规则限制、不完全应用规则3 “发展性偏误”不正确的假设,不能正确理解目标语的区别Corder1971根据偏误出现的系统性把偏误分为以下三种:1、形成系统前的偏误pre-systematic errors,出现在学习者并不知道在目标语中存在着相应的规则的情况下;不知不改2、系统性偏误systematic errors,出现在学习者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则,只是它是一个错误的规则的情况下;知而不改3、形成系统后的偏误post-systematic errors,出现在学习者知道正确的目标语规则,但不能总是正确使用如差错的产生;知而且改Dulay、Burt和Kraashen1982从评价的角度,根据偏误对交际产生的影响把偏误划分为全局性偏误影响交际和局部性偏误不影响交际;中介语理论Selinker的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是Selinker在1969年提出的;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语言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介于第一语言向目标语言之间的一个发展“连续体”continuum,该理论着眼于对语言学习者心理语言过程的描述,对中介语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偏误是语言学习者语言发展状况的标志;中介语理论认为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语言迁移,学习者使用了其母语的语言特征语音、词汇、语法、或语用的,而不是目标语的语言特征;2、过度概括化、扩大化,学习者把适合于其他目标语结构的某项规则不恰当地扩大到某个结构所致;3、简化规则,学习者不恰当地使用省略,另外还有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和第二语言交际策略等原因;此外,中介语理论还认为,偏误的出现表明学习者在建立其中介语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假设——验证,不断修正那些偏离目标语语言规则的语言现象,使之接近目标语系统,直到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与此相近的概念还有Corder1967的“过渡语言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和Nemser1971的语言学习者的“近似语言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他们虽然提法不同,但观点相似,他们认为,只有把研究重点放在学习者自己产生的语言上,才能真正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汉语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严格意义上的对外国学生汉语偏误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1984年鲁健骥先生发表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文,带动和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界同仁对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研究;鲁先生在该文中首次引进“偏误”和“中介语”两个概念,并给“偏误”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他说:“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篇章的、语用的;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偏误’;‘偏误’与通常所说的‘错误’不同;错误是偶发的、无规律的,例如口误;人们说自己的母语的时候,也会发生错误;而偏误则是学习外语的人才会有的,是多发的、有规律的;学习外语的人只有经过反复纠正偏,他所使用的外语才能逐步实现该语言的标准形式;”鲁健骥先生关于语音、语法、词语、语用的一系列研究文章1984,1987,1993,1994开启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偏误分析之先河,建立了一定的分析框架;以后的偏误研究多受其影响;鲁文之后相继出现了一大批研究着作和文章,论述的范围涉及到语音、语法、词汇、汉字、语用、篇章、标点符号、学习策略等各方面;鲁健骥的偏误归类鲁健骥1994从形式语法的角度将汉语语法偏误归结为遗漏omission、误加addition、误代overrepresentation、和错序misordering四种;具体如下:1、遗漏少成分,遗漏不是省略,而是句子成分的残缺,如:“他打球得很好”,在助词“得”前面遗漏了动词“打”;再如:打球打了三个钟头;/你不要做那件事;他有照相机,也有收音机;2、误加多成分,误加是不该加而加,如:“他常常去了商店”,动态助词“了”误加;再如:他非常很高兴;从前我每个星期都看了一个电影;房间已经被打扫干净了;3、误代所用不当,误代是从几个形式中选择了不适合的形式,如:“明天还是后天,我去看你”;陈述句中应该用“或者”表示选择,用了“还是”就是误代;还有语法的误代,如:太晚来应用补语“来得太晚”而误用为状语句式的误代,如:请你带这本词典给小李;应用“把” 字句;4、错序词序有误也即句子成分放错了位置,如:“我学习在中山大学”,应该说“我在中山大学学习”;再如:常常我们去旅行;一个我的朋友另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如田善继1995从认知的角度将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的语法偏误概括为替代、类推、回避、简化和诱发五种,称之为“非对比性偏误”,即与母语迁移无关的“有问题的句子”;王绍新1997则将视角放在超单句偏误上,主要从交际目的、事理逻辑、语用偏误、时间系统、民族文化背景与语言交际策略五个方面阐述了超越了语言形式之上的语义语用偏误问题;徐子亮2000把汉语的各个方面同认知结合起来,从环境、教学、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者主体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认为这些方面也是造成学习者偏误的原因;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对偏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传统的分类方法是按语音、词汇、语法等不同的方面的偏误来分类;这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最习惯的方法;”显性偏误指那些明显的带有结构形式错误的句子,隐性偏误指语法虽然正确,但在一定的语境或交际情境中显得不恰当的句子;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一显性偏误出现的领域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显性方面的偏误,表现明显的是词汇和语法方面;1.词汇方面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言是用一个个词按照有关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造出种种句子进行交际的;留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词汇的时候经常出现各种错误;尤其是在运用多义词、惯用语、成语和熟语的时候,经常由于理解的错误而产生偏误;例如在运用多义词的时候,一个词有很多的义项,经常出现搭配错误;林杏光写过一则语言趣谈,说是有一位外国朋友问一位刚外出回来的中国同志:“您到哪儿去了”中国同志回答“:我打酱油去了;”外国朋友惊奇地问:“你为什么打酱油它有什么罪你为什么打它”中国同志解释说:“这‘打’是买的意思,打酱油就是买酱油;”这位外国朋友知道“打”就是“买”,“买”就是“打”;后来,有一天,他去买豆腐,张口就说“:我要打豆腐;”卖主顿时慌了手脚,说:“你可别打,一打就成豆腐渣了;”旁边一位中国同志对这位外国朋友说“:你只能说捡豆腐;”后来,这位外国朋友回国前想送给一位中国朋友戒指、项链和耳环,中国朋友觉得受之有愧就婉言谢绝了;外国朋友便说“:你收下吧,这些都是我捡来的;”这样一说,中国朋友更不敢接受礼物了;虽然这只是趣谈,却由此可以说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词语搭配非常困难,原因在于多义词由于义项的不同,搭配也就不同;成语是汉语的一个亮点,留学生对中国的成语有浓厚的兴趣,但成语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有些有很多的典故,要是不了解成语的典故容易闹笑话,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要把成语中的隐含义说清楚,以便于留学生进行理解与记忆,避免偏误;2.语法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语法学习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很难的;一提起“把”字句和“被”字句,留学生都会说很难;有的学生可能学了很长时间的汉语,但仍然不会使用这两个句型,还有“着、了、过”的用法也给留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不少困惑;下面举例说明留学生在语法方面经常出现的偏误:1他学汉语两年;正确的表达法是他学汉语学习了两年而在英语中这句话是这样表达的He has studied Chinese for two years.2我上个月来了中国;学生把“了”理解为英语的过去时态,也可能是混淆“了” 与“过”的区别二隐性偏误出现的领域隐性偏误主要表现在语用知识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上面,这两方面需要留学生认真揣摩;1.语用知识语用知识在学习汉语时尤为重要,如果语用上失误,就会造成表达的误区;王德春先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一个意大利学生曾经写信打听她喜爱的一个文学家是不是“死”了;这里的“死”就用得不得体应该用“健在”或者用“近世”、“去世”之类的委婉词语,这不是说学生不知道在提到“死”时应使用委婉词语;因为在外语中也避免直接说“死”;可是这个学生是个初学汉语者,她只知道“死”这祥一个表示“大概念”的词,而那些委婉词语还没有学到,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失误;2.文化之间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语言和交际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大量的文化因素,这些往往成为理解和使用汉语的障碍;对留学生来讲,掌握广博、深厚的汉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保证;中国人历来把传说中的动物“龙”视为权利、地位、力量的象征,而在英国人眼里却是一种恐怖的怪物,其英语释义为“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dragon”在英语中有“悍妇”的意思;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与英美人心目中的龙有着天壤之别;中国十二生肖里有龙,皇宫里有龙;“龙”在中国遍及各个角落,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刘殉先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教过了“拍马屁”这个词语后,没讲清其文化内涵;一次,这位教师夸奖一个留学生汉语发音好时,学生竟然说“:哪里,哪里,老师您在拍我的马屁”这些例子说明,文化差异会影响语言交际的质量,汉语学习决不能脱离文化的学习;汉语学习和汉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学好汉语的捷径;因此留学生除了学习好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外,还要花很大的功夫学习汉语文化,这样会使他们学习的汉语更地道,更好的进行文化交流;“偏误生成学”的提出朱其智偏误生成学的范围和方法 2009借鉴Carl James等人的研究体系,吸收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偏误生成学”这一名称,并对其范围和方法进行探讨,将偏误分析这种操作层面的方法上升为一种系统的知识;试图初步建立起偏误生成学的系统框架;他的“偏误生成学”包括偏误类型、偏误成因和偏误严重度三个主要方面;一、偏误类型types of errors偏误类型types of errors有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和杂糅五种;多了杂糅杂糅blends杂糅又叫结构纠缠、结构混乱;周小兵在他的专着第二语言教学论中,首次将“杂糅”归纳为一种对外汉语偏误类型;他确定了杂糅的两种亚类型:叠加和拼接;杂糅blendsA、叠加;它是指将两种结构简单相加;如:“我们要买书包,但是价钱有点儿贵,所以我们商量商量一下”;动词的重叠形式表示“短暂”义,它与表短暂的词汇形式“一下”不兼容,即不能同现,二者只应选其一;作为一种杂糅次类型的叠加,与误加偏误有什么不同呢误加偏误只需要将误加的成分删除就可以了,而叠加偏误的改正方法则有两种;例如:①他常常地看电影;②他非常很高兴;例①中“地”误加,删去且只能删去“地”;例②中“非常”和“很”叠加,可以删除“非常”,得到正确句子“他很高兴”;也可以删除“很”,得到正确句子“他非常高兴”;“叠加”也可分很多种,例如:1词语叠加;例如:④那天是十一多年以前,不过我和那个女孩现在是很好的朋友;⑤他往到一个小湖走;例④为有确切个位数的数词与概数“多”叠加,表概数的“多”不能跟在个位数后面,只能跟在十位数以上的整数后面;此例当改为“十一年”或“十多年”;例⑤为介词“往”与“到”叠加,当我们选择介词“到”时,动词“走”必须移位至“到”前,即此例在杂糅偏误中还有错序;2句法结构叠加;例如:13我对语言也很感兴趣,特别是汉语和英语;这个也是为什么我要来到中国留学的原因; 14但对我来说,觉得它们指防盗网太不顺眼了,住在这样的房子人像是被关在监狱似的; 15逛大概十五分钟他们找到一个眼镜店,看起来他们觉得好;例13是“为什么”与“原因”叠加,而“为什么”与“原因理由”不能同现,应改为“为什么要来到中国留学”、“我要来到中国留学的原因”;例14和例15分别是插入语与感觉动词叠加;这一类插入语表示说话者的主观看法,用了此类插入语如“对我来说”、“看起来”等,就没有必要再用“觉得”,也可以删除插入语只保留“觉得”;B、拼接;拼接不是两种结构的简单相加,而是两种结构在杂糅过程中有所取舍;1 、词语拼接;例如:16好一会儿他看到旁边的妻子,大吃惊一跳;17BANDUNG是一个很难以忘的地方;上面例16的偏误点“大吃惊一跳”是“大吃一惊”和“吓了一跳”两种结构有所取舍拼接而成的;例17是“很难忘记”、“难以忘记”和“难忘”拼接而成的;2、句法结构拼接,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类型1平行拼接;平行拼接是两个结构交错在一起而形成的杂糅偏误;例如:21 开始学习的时我觉得很难过;22 有一次他当小张的面前露出一脸骄傲的神色;例21将“……时”与“……的时候”拼接为“……的时”;例22将“当……的面”与“在……的面前”拼接为“当……的面前”;2前后拼接;藕断丝连如:第一弟弟是二十九岁;他住在韩国工作;“他住在韩国”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是没有就此断句,而又接上了动词“工作”,从而造成前后拼接;此句应该改为“他住在韩国,也在那儿工作;”汉字偏误举例误代,如:“欢”字写成“人+欠”,是“又”被“人”误代,而“部件形似”也应该属于这一类,不过是因为部件形似而误代;误加,如:“苹果”的“苹”写成“萍”,“国”顶上加一横一竖,象“上”的上边两笔;错序/错位, 如:“欢”写成“欠+又”;遗漏:“缺部件”当然是“部件的遗漏”,如:“色”字写成“巴”字;杂糅如:“该”写成“讠+应丢了一点”,明显是“应”和“该”的杂糅;二、偏误成因的分析偏误成因causes of errors有: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误导inducement 四种;一母语负迁移是母语对于目的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如:“这是我住在的房间”;相应的英语句子为“This is the room which I live in.”这是英语背景的留学生受英语语法影响,造成的偏误;再如:“他遇到很多苦难,虽然,他还不放弃”;此例是“虽然”用错了,应该用“然而/但是/可是”等表转折的连词;越南学生误用为“虽然”,是因为在越南语里“tuy nhiên”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它是一个汉越词,“tuy”对应于汉字“虽”,“nhiên”对应于汉字“然”;而汉语中“虽然”并不表示转折,而是表示姑且承认某个事实;二学习策略从认知角度cognitive view来研究偏误成因,主要是要研究学习者使用的策略,探讨他们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某个阶段出现的一种心理上或行为上的活动;采取不恰当的学习策略可能导致偏误,一般可以分为下列七种学习策略;错误类推false analogy错误分析misanalysis规则的不完整应用incomplete rule application利用羡余exploiting redundancy忽略同现限制overlooking cooccurrence restrictions矫枉过正hypercorrection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七种学习策略;下面分别介绍:1 错误类推错误类推是根据已有的形式类推出不存在的形式,如:汉语单音节动词有“V了V”和“V了一下”两种形式:如“看了看”和“看了一下”等,而双音节动词只有“Vv了一下”一种形式:如“研究了一下”等;留学生错误类推出“Vv了Vv”的形式:“研究了研究”,究其原因,是因为双音节动词的规则化程度不如单音节动词;邓守信、周小兵认为规则化程度不高,则容易出现错误类推;形容词也是这样,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不如单音节规则,容易出现错误类推,留学生根据“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就会类推出“幸幸福福”这样的形式;2 错误分析错误分析是指留学生对汉语形成了错误的假设、错误的概念因而产生偏误;如:高级班的学生,有形成这样错误的假设,认为汉语中“爱”是动词做谓语,而“爱情”是其相应的名词做主、宾语;因此说出“父母对孩子的爱情”这样的偏误;其实汉语中“爱”也可以当主、宾语,而且是用在更加宽泛的意义上,所以原句应该改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的留学生将这个短语理解为“发展中国的家庭经济”;主观上由于留学生还没有学到“中”作为继续体的标志,客观上由于汉语没有按词连写,而且“中国”又是高频组合,因而使留学生发生理解上的偏误;3 规则的不完整应用规则的不完整应用,是指对于一个语法点,只应用了其中某一规则,而另一些规则没有落实;如:将“进行”这个形式动词运用到像“认真地研究历史”这短语中,必须遵守两个规则,1将状语改变为定语,即“认真的研究”;2用“对于”将原句中的宾语“历史”前置,从而转换成“对于历史进行认真的研究”;而当有的留学生只部分习得了这个转换过程,只应用了第一个规则,因而造成偏误“进行认真的研究历史”;4 利用羡余利用羡余;所谓的羡余,是指语言中有时既用词汇形式,同时也用语法形式来表达某一个范畴;如英语,既用数词,也用词尾“s”来表示复数;研究表明,学习英语的人,单用一个名词时,“s”不会遗漏:books;如果前面有数词,则往往遗漏了“s”:three book;这是学习者利用语言的羡余现象,将语言系统简化;汉字羡余度redundancy比拼音文字要大,留学生利用汉字的羡余现象,从而造成汉字偏误;如:“鲤鱼”、“鲨鱼”等词中,因为有类名“鱼”存在,专名“鲤”和“鲨”字中的形旁“鱼”就是羡余的,留学生因而就写成“里鱼”、“沙鱼”,写了别字;而在“锦鲤”和“大白鲨”等词语中,没有类名“鱼”存在,“鲤”和“鲨”字形旁就没有遗漏;5 忽略同现限制忽略同现限制;汉语中量词和名词组合没有问题,但是,哪些量词和哪些名词能够同现,是有限制的;如:“一条衣服”,量词“条”不能与“衣服”同现,应该用“件”;量词是汉语特有的词类,留学生往往会忽略其同现的限制而造成偏误;。

《基于语料库留学生“胜”“赢”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基于语料库留学生“胜”“赢”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基于语料库留学生“胜”“赢”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一、引言在汉语学习中,留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词汇的用法和含义上的偏误。

其中,“胜”和“赢”是两个常见的词汇,其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

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词汇,本文基于语料库对留学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语料库中“胜”“赢”的偏误分析(一)偏误类型1. 误用:留学生在使用“胜”和“赢”时,常常将它们混淆使用或误用。

例如,在表示赢得比赛时,可能会误用“胜利”为“赢了比赛”,或反之。

2. 语义理解不准确:部分留学生对于“胜”和“赢”的语义理解不够准确,无法准确把握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3. 语法错误:部分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汇时,会因为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而出现错误。

例如,在使用这两个词汇时出现主谓搭配不当、时态错误等问题。

(二)偏误原因1. 母语干扰:留学生的母语中可能没有与“胜”“赢”完全对应的词汇,导致他们在理解和使用时出现困难。

2. 教材和教师的影响:部分教材在解释这两个词汇时可能不够详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可能不够科学,导致留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用法。

3. 语言环境:留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可能缺乏足够的汉语实践机会,导致他们无法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这两个词汇。

三、教学策略(一)强化词汇基础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解“胜”和“赢”的语义和用法,让留学生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句和语境进行讲解,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汇的用法。

(二)采用对比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将“胜”和“赢”进行对比教学,让留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教学,留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

(三)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应为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胜”和“赢”。

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练习,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汇的用法。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背景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英语背景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偏误。

本文将分析英语背景留学生在汉语比字句使用方面常见的偏误。

由于汉语的比字句结构与英语的比较句结构不同,英语背景留学生容易在使用比字句时出现偏误。

他们经常会翻译成“比A更B”这样的结构,而忽略了汉语的“比A B”结构。

一个英语背景的留学生可能会说:“我比他更高。

”而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我比他高。

”英语背景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容易忽略数量词的位置。

在英语中,数量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而在汉语中,数量词应放在名词之后。

英语背景留学生可能会说:“我有两个苹果。

”而正确的表达方式是:“我有苹果两个。

”英语背景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有时会混淆“比”和“比较”的用法。

在汉语中,“比”用于表示两者之间的对比,而“比较”用于表示程度或数量的比较。

英语背景留学生应该使用正确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们可能会说:“这个苹果比较好吃。

”而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这个苹果比较好。

”英语背景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还容易忽略“要”字的使用。

在汉语中,“要”通常用于表示一个行为的要求或一个动作的预期结果。

他们可能会说:“我比较晚到。

”而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我要晚到。

”英语背景留学生在汉语比字句使用方面常常会出现偏误。

这些偏误主要包括翻译结构的错误、数量词位置的错误、误用“比”和“比较”、“要”的错误以及忽略虚词的使用等。

为了提高汉语的准确性和流利度,英语背景留学生应该深入学习汉语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多加练习。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
来中国学习。

特别是英语背景的留学生,由于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所以在学习汉语的过
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偏误。

本文将从英语背景留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在
使用汉语时可能出现的比字句偏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对于英语背景的留学生来说,在使用汉语时可能会出现语序的混淆。

英语中的语序是
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的语序是主谓宾。

当英语背景的留学生使用汉语时,他们可能会
按照英语的语序来构造句子,造成语序的偏误。

英语背景的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可能会犯词性混淆的偏误。

在英语中,词性的变化较少,而在汉语中,词性的变化很多。

英语背景的留学生可能会将词性强行套用到汉语中,
造成词性的偏误。

针对这些偏误,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针对语序的混淆,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
和听力训练来提高对汉语语序的敏感度,同时也可以通过语法书籍和教师的指导来纠正语
序偏误。

针对词性混淆的偏误,可以通过大量的词汇积累和语境训练来提高对词性的把握,同时也可以通过写作和口语练习来加深对词性的理解。

针对虚词误用的偏误,可以通过大
量的阅读和听力训练来提高对虚词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语法书籍和教师的指导来掌握
虚词的用法。

作为英语背景的留学生,要想在使用汉语时避免比字句偏误,就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
和日常的积累来不断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英语背景的留
学生一定可以克服比字句偏误,流利地使用汉语。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一、本文概述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本节将回顾国内外关于汉字偏误分析和汉字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梳理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实证分析与策略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结合当前全球汉语教学的现实背景,阐述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类型与特征:通过对大量实际教学案例和留学生习作的深入剖析,本文将归纳出初级阶段留学生在汉字书写、识别、理解和应用等方面常见的偏误类型,如笔画错误、部件混淆、字形相似误写、同音字混用等,并详细描述这些偏误的特征及表现形式,为后续的偏误成因探究和教学干预提供具体的对象。

汉字偏误成因探究:基于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及二语习得理论,本部分将对上述偏误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探讨影响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母语负迁移、汉字特有认知负荷、教学方法与资源、个体差异(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力求揭示偏误产生的深层次机制,为针对性的教学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汉字偏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揭示各类汉字偏误在实际语言交际情境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可能导致的交际障碍,强调对汉字偏误进行有效干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凸显本文所提教学策略的实际价值。

汉字教学策略与方法:基于前文的偏误分析与成因探究,本部分将提出一套针对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策略体系,包括优化教学内容与顺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反思等。

每项策略都将详细阐述其实施原则、操作步骤以及预期效果,力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结论与展望:本文将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重申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对改善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与实践探索提出建议,期待在理论深化与教学实践两方面推动汉字教学研究的进步。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一文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剖析留学生汉字学习的现状与问题,旨在构建一套立足于实证分析、理论支撑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汉字教学策略体系,为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师、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二、汉字特点与学习难点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由基本的笔画和部首组合成形态各异的字符,每个字形往往代表一个完整的词义或语素意义。

外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研究

外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研究

外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研究比较句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字句是比较句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又很典型的句型,目前“比”字句省略用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分析外国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的习得情况,旨在丰富相关研究,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这一用法,为对外汉语课堂相关教学提供参考。

根据“比”字句本体研究成果,本文对“比”字句的省略用法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编制测试问卷,对中高级水平、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使用“比”字句省略用法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出留学生“比”字句省略用法的常见偏误,并对“比”字句省略用法习得及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采用了偏误分析法、测试法和文献研究法。

经过对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根据留学生的偏误率等数据,得出留学生习得不同“比”字句省略用法认知和输出的难度等级,认为在认知层面上,省略比较后项的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省略比较后项的动宾短语的宾语中心语及省略比较后项的动词性短语的中心语这三种省略用法的平均偏误率最高,难度最高;在输出层面上,省略比较前项这一省略用法的平均偏误率最高,所以难度最高。

最后总结出被试者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包括结构助词“的”的省略、句法成分的省略、比较前项还是比较后项的省略等,为“比”字句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参考,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并在教材的编写与选择、教师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课堂教学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浅谈“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解决对策
较 结 果 的后 面 。因 此 , 例旬 ( 4 ) 应该将“ 一 点儿 ” 放 在 比较 结 果
“ 开朗” 的后 面 。
1 . 5否定 副 词 “ 不” 在“ 比” 字 句 中偏 误
对于 “ 比” 字句 的否定形式仍然会有很多争议, 可是不能
在例句 ( 5 ) 中, 是 由于 母 语 的 负迁 移 引 起 的 比较 项 和 比较 将“ 不 比” 句单纯的定义为 “ 比” 字句 的否定形式 。所 以, 留学
字句 中不需要 用“ 了” 来表示结果 , 所 以例句 ( 9 ) 中, 应将“ 了”
字删除。
例句 ( 4 ) : 他 的 衣 服 比我 的一 点儿 漂 亮 。 例句 ( 5 ) : 他 跑 得 快 比我 。 例句 ( 6 ) : 以前 比现 在你 更 开 朗 。
在例句 ( 1 0 ) 中, 由于 留学生没有分清“ 在” 字在 “ 比” 字句
浅谈 “ 比” 字句 的偏误 分析 及解 决对策

( 辽 宁师 范大 学

1 1 6 0 2 9 )
辽宁 ・ 大连
摘 要 比较句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语言点, 既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 也是学习者习得的难点。 分析, 指出出现偏误的原因以 及解决的对策。
例句( 1 ) : 她 的年龄 比我很大。 例句( 2 ) : 大连 的气温 比沈阳的非 常高 。
例句 ( 3 ) : 她 唱歌 比你 唱 的太 好 听 。
前者指 的是物 , 后者指 的是人 , 所 以, 比较主体和 比较客体之 间不对称 。因此, 例句 ( 7 ) 中, 应该在“ 他” 字后面加 “ 的屋子” 或者加“ 的” 字, 使得 比较主体和 比较客体都是事物 , 句子才能 具有对称性 。 在例旬( 8 ) 中, 出现 的问题是比较值 的缺失 。 在 比较句 中,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常常会出现一些句子使用偏误的情况。

这些偏误可能是因为母语与中文的差异,也可能是因为对中文语法规则的不熟悉。

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文,本文将从常见的句子使用偏误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句式偏误分析1. 主语缺失偏误句子:来中国留学是好机会。

分析:句子中缺少主语,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来中国留学是好机会。

”2. 助动词错误偏误句子:我在家长时间学习。

分析:句子中缺少助动词,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在家长时间在学习。

”3. 数量词误用偏误句子:我有三件好朋友。

分析:在中文中,数量词和量词是搭配使用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有三个好朋友。

”4. 虚词使用不当偏误句子:我不懂为何他不去上课。

分析:不懂为何符合英文习惯,但在中文中,应该使用“我不懂他为什么不去上课。

”5. 时态错误偏误句子:昨天我去逛了街。

分析:中文中应该使用“昨天我去逛街了。

”二、原因分析1. 母语干扰外国留学生在学习中文时,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一些句式结构、词汇搭配等方面容易出现偏误。

比如英语中的主语可以省略,而中文中不可以。

2. 语法规则不熟悉外国留学生对中文的语法规则不够熟悉,导致在句子使用上出现偏误。

比如数量词和量词的搭配、虚词的使用等方面容易出现错误。

三、改进建议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配备专业老师学校和培训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中文教师,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母语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

2. 提供语言环境学校和社区可以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鼓励外国留学生多和中国同学交流,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加强语法训练针对外国留学生常见的句子使用偏误,可以加强语法训练,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文的语法规则。

4. 鼓励多读多写阅读和写作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鼓励外国留学生多读一些中文书籍,多写一些中文作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比较句论文:留学生比较句的习得与偏误分析

比较句论文:留学生比较句的习得与偏误分析

比较句论文:留学生比较句的习得与偏误分析【中文摘要】比较句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留学生日常交际中常用句式之一。

在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中,留学生对比较句掌握得不是特别好,其主要表现在留学生在比较句习得过程和使用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误,所以本文试对留学生比较句的习得与产生的偏误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比较句的教学有所建议和帮助,将研究的结论更好的应用于比较句教学。

本文主要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借鉴中介语理论、认知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对教材和语料库中相关句式及平时教学中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得出留学生习得常用比较句式的一般规律和顺序,同时总结偏误,将偏误进行分类,从而对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回顾了比较在本体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分别从比较范畴、比较句的句法结构、语义限制等方面对“比”字句及常用比较句式的研究理论进行了探讨。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总结比较句的研究成果,从中找出可以用来指导比较句教学的相关理论。

第一章结合前文的理论基础,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中所列举的常用比较句式为研究对象,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口语教材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了解口语教材中比较句式的编排特点,找出学生习得比较句的顺序,并对教材中介绍的比较句式和不同类型的“比”字句进行了研究,分析各句式的特点。

由于口语教材所具有的特殊性,文章对比较句式的省略形式和条件限制也做了简单的说明。

第二章在对各比较句式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句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学生在使用比较句式时出现的偏误句,从比较值的限制及句法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一类型的偏误进行分析。

第三章结合中介语、偏误分析理论等相关理论,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究其产生的原因,从学生的学习策略、语泛化及母语负迁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总结全文的分析结果,找到比较句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学生在习得比较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教学建议。

韩国高年级留学生比较句中比较标记的偏误研究

韩国高年级留学生比较句中比较标记的偏误研究
关键 词 :偏误 韩 国高年 级 留 学生 误代 误 加
比较 旬 是 存 在 于 所 有 语 言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句 型 ,也 是 人
鲁健骥把外国人 习得汉语语法的偏误做形式上的归类 ,
类 认 知 的 一 个 重 要 阶 段 。在 对 外 汉 语 教 学 中 , 由于 汉 语 比 并按 形 式上 的偏 误 分 为 :遗漏 、误 加 、误 代 、错 序 四大类 。[ 1 ]
句 型 相 似 的 结 构 , 但 可 在 形 容 词 前 加 入 程 度 副 词 。 所 以 受 误 。 误 代 的 原 因极 其 复 杂 ; 误 加 主 要 集 中 于 “ 么 ” 的误 那
到 母语的 负迁 移 ,在 学 习汉 语的各个 阶段 ,都会发现 这种 加 ; 遗 漏 较 为 少 见 , 且 大 多 是 由于 学 生 粗 心 所 致 ; 错 序 更
A 的偏 误从 表 面 上 看 是 比较 标 记 的 错 序 ,将 本 应 放 在 组
“ ”前 的 “ ” ,放 在 了 形 容 词 之 前 。韩 语 中 的 语 序 的 比 不
确是将否 定词置于形容词之前 。所 以例 ( )在韩语中的语 8
序是 :
芒丑 2 雹斗 3 吾 钏 烈o 斟丑电 0 碧 { 1日 苛
符 合 汉 语 习 惯 的 。 “ LY …得 多 ” 是 一 个 固 定 的 句 型 , iE …
不 能被 随 意 改动 。
c 的偏 误 在 于 混 淆 了 各 类 比 较 标 记 ,高 年 级 留 学 生 组 已经 学 习 过 很 多 比较 句 ,对 各 类 比较 标 记 的 记 忆 容 易 出 现
( 1 0)在北 师大有很 多外国学生 ,几年 前本科生比语
言 生 并不 多 。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

英语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比字句使用偏误分析在中国,有许多英语背景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

由于他们的母语是英语,他们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犯一些偏误。

下面将分析一些常见的错误。

1. 词汇错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差异很大,留学生经常会使用错误的词汇。

他们可能会用“电话”(telephone)来指代手机,而不是正确的词汇“手机”(手机)。

他们还可能会将一些英语词汇的意思直译成汉语,从而导致误解。

2. 语法错误: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

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经常会犯一些语法错误。

他们可能会将英语的语法结构直接翻译成汉语,从而造成汉语表达的不准确和不自然。

他们还可能会忽略一些汉语的语法规则,比如汉语的动词的时态和语气。

3. 词序错误:词序在英语和汉语中也存在差异。

留学生经常会将英语的词序直接应用到汉语中,从而导致句子的意思不清楚。

他们可能会将英语的主语放在句子的末尾,而忽略了汉语的主谓宾的基本词序结构。

4. 声调错误:汉语中的声调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英语中没有声调,所以留学生经常会在使用汉语时忽略了声调的正确使用。

这导致他们的汉语发音不准确,而且听起来不自然。

5. 习惯用语错误:习惯用语是一个语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由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上有很大差异,留学生经常会犯一些习惯用语的误用。

他们可能会用错误的习惯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导致误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留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汉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以通过多听多读多写来积累词汇,并通过和中国学生交流来提高口语。

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语也非常重要。

通过参加汉语课程和交流活动,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比”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摘要:本文查阅并分析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统计的“比”字句偏误例句,并将其进行分类,进而分析学生的偏误原因,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用法。

关键词:“比”字句;偏误分析;建议“比”字句主要由A(比较主体)+比较词+B(比较客体)+W的句式和成分构成,其表达式可总结为“A比B+W”。

A与B可以称比较项,W称结论项。

因而,本文将从比较项、比较词和结论项这三个构成成分出发,分析这三个成分在表达时的偏误情况。

要申明的是本文只对“比”字句进行偏误分析,暂时忽略句中存在的其他偏误类型。

一、偏误类型笔者在HSK语料库中检索到143条“比”字句偏误例句,选出比较有研究意义的124条。

统计分析如下:表1“比”字句偏误类型统计(一)比较项的偏误比较项的偏误分为遗漏、错序和不匹配三类,我们列举出偏误率较高的错序和不匹配中的部分例句。

1.比较项错序(1)*因为比以前现在的发展速度还快。

(2)*我们需很长时间练习比日本人。

例(1)比较项“现在的发展速度”应挪到“比”之前,句式顺序应为“A比BW”,而不是“比B,A W”。

例(2)误把结论项插入到两个比较项之间,可能受到英语“more…than…”结构的影响。

2.比较项不匹配(3)*随着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消费者比价格重视质量、安全性。

(4)*那么我为什么比古典音乐更喜欢流行歌曲呢?例(3)学生想表达“价格”与“质量、安全性”相比,“消费者”更重视“质量和安全性”,而在表达时误将“消费者”与“价格”进行比较。

例(4)同理,想表达“古典音乐”与“流行歌曲”相比,更喜欢“流行歌曲”,而误将“我”与“古典音乐”进行比较。

(二)比较词的偏误比较词的偏误分为比较词的误用、误加、遗漏三类,我们列举出偏误率较高的误用和遗漏中的部分例句。

1.比较词的误用(5)*虽然在金钱上我是富于她。

(6)*因为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比亚洲人经过的不一样。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发表时间:2017-07-27T11:14:56.38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4月作者:杨孟丹[导读] 根据对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比”字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研究杨孟丹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本文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有的“比”字句偏误句进行分析,归纳出留学生“比”字句使用时的偏误类型包括遗漏、泛化、结构杂糅和内部偏误四种类型。

根据对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比”字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一、引言“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差比范畴中一种典型的句式。

根据吕叔湘(1980)的解释,“比”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用作介词。

留学生习得“比”字用法时,首先掌握的是“比”作介词的用法,对“比”作动词的用法使用较少,因此本文只讨论“比”作介词的用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受母语或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在目的语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

分析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留学生“比”字句偏误情况(一)调查材料来源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是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主持建设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ver 1.1)。

该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

HSK作文是参加HSK 考试的汉语学习者在考场中所写的作文,最真实地反映了考生实际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调查数据统计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本人一共检索到“比”字句使用出现偏误的句子145例。

根据调查发现,韩国籍的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最多,其次是日本的留学生。

其中一个原因是参加HSK考试的多为日、韩两个国家的留学生,但这也同样可以反映出韩国、日本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比较容易产生偏误。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母语和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对外国留学生在汉字使用上的常见偏误进行分析。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容易将字的形状错误地理解。

由于母语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将汉字的笔画顺序颠倒,造成字形错误。

“楽”和“曰”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完全相反,但在外国留学生的视角下很容易混淆。

外国留学生也容易将类似的字形混淆,例如“六”和“卜”,“用”和“田”,造成类似字形的错误。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发音时也经常出现偏误。

由于没有接触过汉语的语音系统,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发出汉字所对应的音节。

很多外国留学生往往将汉字“q”读成了“k”,将“x”读成了“s”,将“zh”读成了“j”等等。

这种偏误通常是因为他们将母语的发音规则应用到了汉语中,而忽略了汉语的特殊音节。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语义理解上也容易出现偏误。

由于语义的差异,他们可能会将汉字的意义理解错误。

很多外国留学生往往将“面”理解成了“表面”,而忽略了它还有“面条”、“面子”等不同的意义。

一些汉字的含义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例如“心”、“道”等字,他们可能很难准确地理解其含义。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应用时也容易出现偏误。

由于缺乏实际的语言环境,他们往往只能通过教材和课堂来学习汉字,而无法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将汉字的应用场景理解错误,导致在真实情境下的错误使用。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偏误主要集中在字形、发音、语义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偏误,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加强听说训练,增加实际应用的机会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汉字能力。

也需要加强对外国留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的了解,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促进他们汉字学习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有的“比”字句偏误句进行分析,归纳出留学生“比”字句使用时的偏误类型包括遗漏、泛化、结构杂糅和内部偏误四种
类型。

根据对留学生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本文还对对外汉语教
学过程中“比”字句的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
一、引言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差比范畴中一种典型的句式。

根据吕叔湘(1980)的解释,“比”既
可以用作动词,也可用作介词。

留学生习得“比”字用法时,首先掌握的是“比”作介词的用法,对“比”作动词的用法使用较少,因此本文只讨论“比”作介词的用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受母语或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在目的语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
偏误。

分析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进而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留学生“比”字句偏误情况
(一)调查材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是均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主持建设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ver 1.1)。

该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

HSK作文是参加HSK 考试的汉语学习者在考场中所写的作文,最真实地反映了考生实际
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调查数据统计
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本人一共检索到“比”字句使用出现偏误的句子145例。

根据调查发现,韩国籍的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出现的偏误最多,其次是日本的留学生。

其中一个原因是参加HSK考试的多为日、韩两个国家的留学生,但这也同样可以反映出
韩国、日本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在使用“比”字句时比较容易产生偏误。

此外,学生所持的证书水平等级水平越低,使用“比”字句使所出现的偏误也就越高。


其是无证书等级的留学生,出现的偏误率高达68.97%;而证书等级为A的留学生,没有统计
到出现偏误;证书等级为B的留学生,也仅仅只有出现了8个偏误句子。

可见,留学生的汉
语水平越高,“比”字句的使用偏误就越少,高级的学生甚至可以避免出现使用偏误。

(三)偏误分析
鲁健骥(1984)提出中介语的偏误类型有四种:遗漏、误加、误代、错序。

留学生“比”
字句的使用偏误也基本上属于这几种类型,根据检索到的“比”字句偏误分析,本文将留学生“比”字句偏误类型分为:遗漏偏误、杂糅偏误、泛化偏误和内部偏误四类。

1.遗漏偏误
在对语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人发现,有些句子遗漏了“比”这个字,只有加上“比”字,整个句子就是正确的。

这类偏误的句子有19句,占整个偏误数量的13.1%。

如:
*例1:后来如果再遇到困难时,这时,你以前更容易克服。

2.结构杂糅
结构杂糅偏误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混杂在一起使用而产生的偏误,我们在修改
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句式而不会改变原意。

语料中“比”字句的结构杂糅偏误句
一共8句,占总数量的5.5%。

如:
*例2:后来,在日本的外公把我们一家拉到隔海邻国的日本,生活比以前好起来了。

3.泛化偏误
泛化偏误是指在不该使用“比”字句的情况下误用了“比”字句。

这类偏误一共出现了29句,占偏误总数的20%。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字多余
*例3:虽然农村的生活没有比城市的生活那么方便。

句中没有相互比较的项,没有体现出比较关心,因此应该删去“比”字句子才是正确的。

(2)该用“是”字句而误用了“比”字句
*例4:据说,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得癌症的几率两倍。

我们在表述倍数时,一般采用的是“是”字句,如“明年以后,烟的价格是现在的二倍。

”而不是用“比”字句。

(3)该用动词“比”的比较句误用了“比”字句
*例5:这个爱不能比全世界任何珍贵的宝物。

4.内部偏误
“比”字句的内部偏误是指该用“比”字句,句子中也用了“比”字句,但是句子存在偏误。


部偏误是所以偏误类型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类,一共出现了89句,占偏误总数的61.4%。

“比”字句内部偏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结论项的偏误
结论项是“比”字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字句的结构通过结论项表达出来,因此句子对结论项的要求非常严格。

只有体现程度差异的词语才能充当结论项的成分。

*例6:不过现在的代购问题比以前很严重。

例句结论项中误加了程度副词。

像“很”“有点儿”“十分”这样表示绝对的程度副词,是不可
以出现在比较句中的,也是不可以出现在“比”字句中的。

(2)语序偏误
*例7:反过来说,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作物,虽然它的生产比相对使用化肥和农药的作
物低,但它不仅对人类无害还有利。

(3)否定偏误
*例8:比如说,我们的父母小时候的经济情况比现在特别不好。

(四)偏误情况小结
根据以上所分析的偏误类型,可以发现内部偏误是留学生“比”字句使用偏误中的主要偏
误类型,而且出现偏误的情况比较复杂,其次是泛化偏误、遗漏偏误、结构杂糅偏误。

不同
的偏误类型出现的偏误情况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具有代表
性的偏误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本文所总结的留学生“比”字句的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本文认为,在对外汉语“比”字句的教学中,可以做如下改进。

(一)循序渐进。

在讲解“比”字句的时候,先将“比”字句的基本句式,让学生对“比”字句
有一定的认识。

在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基本句式的情况下,再进行否定形式和复杂句式的讲解。

(二)教师在讲解语法点时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这一句式的解释,还应该与相关句式进行
对比,避免出现“比”字句泛化的偏误。

因此,在进行语法解释的时候应该注意这点,并且避
免使用语法术语,尽量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句式之间的区别。

(三)精讲多练,课后增加对“比”字句的专门练习,通过练习,尤其是扩展形式的练习,来提高“比”字句在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复现率,以此来加强学生对离合词的印象,强化记忆。

(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字句的教学。


解学生容易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于调查中出现的偏误率较高的国家的留学生,教师应
该重点关注并且对其进行强化。

作者简介:杨孟丹,女,汉族,云南通海人,云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