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对韩初级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
汉语:主语+把+宾语+谓语 韩语:主语+宾语+谓语
2、有限的目的语规则干扰
四、教学思考与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 (二)深入分析学生经常出现的偏 误类型,找出原因。 (三)选择或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 (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四、教学思考与对策
讨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摆放家具 2、根据指令完成动作或根据动作说出 “把”字句 3、连词成句 4、创设情境进行对话练习 ……
1、表示“处置”。名词是后面及物动词 的受动者。 例:把衣服整理整理。 把房间收拾一下。 2、表示致使。后面的动词多为动结式。 例:把嗓子喊哑了。 把鞋都走破了。 把问题搞清楚。 谁把这块毛巾弄脏的?
一、“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3、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范围。 例:把东城西城都跑遍了。 把个北京城走了一多半。 你把里里外外再检查一遍。 4、表示发生不如意的事情,后面的名 词指当事者。 例:偏偏把老李给病了。 真没想到,把个大嫂死了。
2、不及物动词作谓语 例:他把我生气了。 我把作业完了,就去打球。 大风把新栽的小树倒了。
三、初级阶段韩国学生学习“把 ”字句的偏误情况分析
3、关系动词作谓语
例:每个人都把这些樱花树是中日 友好的象征。 我要把它成为自己成功的标志。 我打算把中国出版的《企业破 产法》成韩语。
三、初级阶段韩国学生学习“把 ”字句的偏误情况分析
一、“把”字句的语义分析
5、拿、对 例:他能把你怎么样? 我把他没办法。
二、汉语初级阶段的外国学生应 掌握的“把”字句
1、使某物发生位移或改变状态 例:我把旅行袋放在行李架上。 他他桌子搬到教室外面去了。
二、汉语初级阶段的外国学生应 掌握的“把”字句
汉语语法偏误教学设计
汉语语法偏误教学设计一、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在学习者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由于汉语语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语法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能导致交际误解。
因此,针对汉语语法偏误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二、汉语语法偏误的分类在进行语法偏误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汉语语法偏误的分类。
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母语背景和学习阶段,我们可以将汉语语法偏误分为以下几类:1. 词序偏误:学习者将句子中的词语顺序设置错误,导致句子的意思发生偏移或不明确。
2. 语序偏误:学习者在句子结构上存在错误,如主谓宾的顺序颠倒。
3. 时态偏误:学习者在使用汉语时态时产生错误,如过去时与现在时的混淆。
4. 虚词偏误:学习者对虚词的使用不准确,导致句子的意思发生歧义。
5. 成分偏误:学习者在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使用上存在错误,使句子的意思不明确。
三、汉语语法偏误教学设计原则1. 针对性原则:针对学习者具体存在的语法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根据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
2. 清晰度原则:教学设计应该清晰明了,避免给学习者带来混淆和困惑。
3. 综合性原则:将语法偏误的纠正与语言运用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交际中有效使用所学语法知识。
4. 反馈原则:通过及时的反馈和纠正,帮助学习者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语法偏误。
四、汉语语法偏误教学设计示例以词序偏误为例,我们设计一份针对学习者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步骤,帮助学习者纠正词序偏误。
教学材料:句子:我去了昨天图书馆。
教学步骤:1. 引导学习者观察句子中的词序错误,发现“昨天”和“去了”的位置颠倒。
2. 解释为什么这种词序是错误的,并引导学习者思考正确的词序应该是什么。
3. 给学习者提供正确的词序,“昨天我去了图书馆。
”,并进行反复朗读和操练,帮助学习者记忆正确的词序。
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靡页: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途笪睦垄日期:
论文使用和授权说明
·?
本人完全了解云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和论文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循此规定)
研究生签名:涂擞.逢导师签名:
本人及导师同意将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垡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进行电子和网络出版.并编入CNKI系列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研究生签名:谂.迦笛导师签名:;型基叠萎塑。
把字句偏误分析
谢 谢!
汉语“把”字句偏误 分析
教学内容:汉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 教学重点:“把”字句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把” 字句在实现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规 则,留学生运用“把”字句的偏误类别。 教学目的:通过对学生偏误类型的分析,在突出 应用性、趣味性的交际训练中使学生基本掌握汉 语特殊句式“把”字句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用、 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能用,使用时有什么语义限制 和形式特点。 教学难点:对不同类型病句的分析和用简明语言 指出错误原因。
(七)表示状态意的“起来”不能用在 “把”字句中 1.我把这本小说看起来。 2.工人们把那台机器修起来。 1.我拿着这本小说看起来。 2.工人们修起那台机器来。
(八)不能将“把”与 “给、用、对、 向、让、使”等混淆
1.我把他介绍了我们国家近来的情况。 2.他会把筷子吃饭。 3.我上学期把很多时间追一个女同学。 4.我把他大叫一声。 5.他的话把大家哄笑起来。 1.我给/向他介绍了我们国家近来的情况。 2.他会用筷子吃饭。 3.我上学期用了很多时间追一个女同学。 4.我向/对他大叫一声。 5.他的话使得大家哄笑起来。
(五)可能补语不能用于“把”字句 1.我一小时把这些练习做得完。 2.我把母亲的话永远忘不了。 1.我一小时能把这些练习做完。 2.我永远忘不了母亲的话。
(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在意义上应 指向“把”的宾语1.孩子们把故事听高兴了。 2.我把汉语学得很努力。 1.孩子们听故事听高兴了。 2.我学汉语学得很努力。
老张 把 绳子 割
断 了。
施事+把+受事+动词+补语(了)
(一)光杆动词不能做“把”字句的谓 语 1.请你把这封信寄。 2.我们应该把野生动物保护。 1‘.你把这封信寄出去。 2‘.我们应该把野生动物保护好 。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 键词 ] 留学生; 汉语写作; 偏误分析 ; 教学建议 关 中图分 类号 : 393 H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2—8 1 (00)2—04 0 17 60 2 1 0 13— 3
( 句末应 该用句号 , 而用 了点号 )
对 于将汉语作 为第 二语 言学 习的外 国留学生而 言 , 在学 习汉语 “ 读 、 、 ”四项言 语技能 中 , 困难 、 听、 说 写 最 掌握 最差
c 音同音近且 形近的字出现偏误的频率更高。 .
、
语料偏误分析
¥( ) 的妈妈很 [ ] 害。( 厉” 5我 历 1 把“ 写成“ ) 历”
d留学生经常少写或多写字的偏旁 部首 、 . 把合体字分 开
写, 造成偏误 。
笔 者在新 疆师范 大学 国际文化交 流学 院担任 教学工作 期 间, 收集了初级 阶段 中亚 留学 生 8 4篇作 文语 料 。下 文 主
留学生经常把形 近字 、 同音 或近音字误用 、 写错 , 常少 经 写或多写字的偏旁部 首 、 把合 体字分 开写 , 字笔 画的多写 汉
或少 写造成 偏误等。 a 留学生经常写别字 , 甲” 写成 “ 字 。 . 把“ 字 乙”
() 3 传说 中国人 非常谦[ ] 把“ 写成 “ ) 虑 。( 虚” 虑”
作 文进行统 计、 分析和 归类 , 发现在 中亚留学生的写作 中存在一些 问题和偏误 , 例如 在标 点符 号、 字、 汉 词语 、 句子 、
篇章等方 面的偏误 。文章通过研 究和分析找 出留学生产生偏误 的 内在和外在原 因, 进而提 出 实可行 的汉语写作 切
教 学建议 , 而在 写作教 学 中采取 有效的教 学策略。 从
因是 由于 留学生接触汉字时 间短 , 不重视 , 认字不 细心 , 枝 粗 大叶草率从 事 、 造成 了偏 误 : 客观原 因是 汉字本身很 复杂 , 难
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把”字句偏误研究及相应教学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把”字句偏误研究及相应教学对策-精选教育文档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把”字句偏误研究及相应教学对策1、引言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所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研究,把学习者的语言偏误作为观察学生二语习得状况的一个窗口,从而了解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水平。
本文的理论出发点有以下两点:一是以句法结构为基础,来揭示语义规则和语用规则,从而进一步讲明句法的用法。
二是注重汉语和英语语法规则的对比,通过语言的双向影响研究,阐明两种语言的异同,并进一步凸显母语和目的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负迁移影响,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2、“把”字句偏误总结与归类“把”字句是用来强调动词对宾语的影响,强调对宾语的处置,“把”字句的主要句法形式为“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把”字句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在学习“把”字句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多偏误,这里指针对五类主要偏误进行分析。
2.1回避“把”字的偏误“把”字句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陌生的语法结构,英语中并没有与“把”字句类似的句型。
因为学生刚刚学完“把”字句,短时间内对“把”字句的掌握程度不是很好,加之学生本身汉语水平不是很高,所以学生在运用“把”字句的时候会自觉不自觉的对“把”字句采取回避态度。
①留下了帽子在我的车里面②钱存在银行(图片是有关于投资,应该把钱存在银行还是买股票)③请你关灯在这3个偏误例子中,学生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都对“把”字句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在课堂上,有板书提示,学生的偏误就会降低,而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板书提示,学生偏误就会普遍增高,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把”字句的语法系统。
2.2“把”字宾语无定的偏误“把”字句的宾语应该是有定的、确指的,即“把”的宾语是谈话双方都知道的。
③我把一本书看完了④我把一瓶饮料喝了在例子③④中,“一本书”和“一瓶饮料”都是不定指。
例④在一定的语境中成立,但是当除去语境,“一瓶饮料”是泛指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偏误的例子。
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字形结构的教学
字形结构的分析
汉字的字形结构可以分为左右结构、上 下结构、包围结构等。在教学中,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他们 理解汉字的空间分布和比例。
VS
比例尺度的把握
在汉字书写中,比例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如何把握汉字各部分的 比例尺度,使字形美观。
案例一
笔画顺序错误
案例三
笔画缺失或多余
案例二
字形结构不规范
案例四
形近字混淆
中学汉字书写教学案例
案例一
简化字与繁体字混淆
案例三
多音字读音错误
案例二
异体字与正体字不分
案例四
语义不明导致书写错误
针对特殊群体的汉字书写教学案例(如残障人士、外国人 等)
针对残障人士
1. 手语辅助教学
2. 盲文书写训练
针对特殊群体的汉字书写教学案例(如残障人士、外国人等)
要点一
发音要领的掌握
汉字的发音与拼音的拼读方式密切相关。教师需要教 授学生正确的拼音拼读方法,并让他们掌握发音要领 。
要点二
方言影响的消除
不同地区的学生可能受到方言的影响,导致发音不准 确。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发 音训练,帮助他们消除方言影响,提高发音准确性。
04 汉字书写偏误纠 正方法
发音相近混淆
音节相似
一些汉字发音音节相似,学生容易混淆,如“bo”和“po”,“ti”和“di”等 。
声调不同
一些汉字声调不同,学生容易忽略,如“ma”和“na”,“ping”和“ping” 等。
02 汉字书写偏误原 因探讨
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维普资讯
20 年 3 06 月
第4 卷第 2 期
云 南 师范 大学 学报 ( 对外 汉语 教 学 与研 究版 )
M a .。2 0 r 0 6
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第二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是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也叫中介语,又称中继语。
学生使用这种新语言既有正确成分,也有错误成分。
随着学习的进展,中介语逐渐向目的语的标准形式靠拢,当学生的交际需求一旦满足,或其他原因停止学习的时候,他的中介语就停下来。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发现的各种骗吴,自然发生在低年级,低水平的学生群里。
一、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偏误问题(一)现状新疆,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讲授非母语课程。
事实上,真正的双语教学应该是教师用流利的汉语讲述非汉语课程。
这就是要求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既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
目前,双语教学应该如何开设和评价双语课程等问题都尚无定论; 双语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都处于实验与探索阶段。
首先,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掌握很多语言知识,如果初次接触并掌握的语法,句法或发言是错误的,那么需要表达时,他们往往说出的则不标准的汉语,这个各阶段的学生自然会出现更多偏误问题。
其次,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汉语教学活动,只靠老师在课堂上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没有配备各种学习辅助工具,如:收音机,录音机,复读机,电子词典,电脑,磁带,等。
将会影响学生偏误。
另外,有些非汉语专业课教师教汉语需要备课时,要查阅汉语词典、注意发音、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面、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是受到语言能力的局限,很难回答学生的提问或应付突发事件。
这种现象在小学或中学都非常普遍,有些非汉语专业教师为了省事和省时,过度自信,平时毫无准备就上课,只把一些专业术语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下来,并让学生跟读几遍,就完事了。
受这样老师影响的学生更有偏误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母语干扰学生的母语对汉语发音的干扰是很典型的。
词汇方面来讲“他懂维语”说成“他知道维语”,语法方面的错误句。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成语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成语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
中文作为一种语言具有文化底蕴,随着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增加,掌握中国诗词文化及成语学习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由于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汉语言文化缺乏全面认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偏误。
以成语学习为例,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通常会遇到由于音义模糊的问题,他们可能会误把数量级的大小当作表示不同的程度,或者把字面理解得与原意相反,或把多成语混淆在一起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从提高学习者对汉语第二语言文化的熟知程度,从而准确识别与成语使用所具有的文化含义入手。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避免出现偏误,例如,引入教学案例,让学生研究解决成语的正确运用,通过反复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比如布置课堂作业,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熟悉成语,减少偏误地发生。
总之,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成语时可能会因知识不足而出现偏误现象,包括误解成语的字义、结构和所传递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分析学习者的偏误,并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习者健全学习成语的能力。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偏误分析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常常犯以下几种偏误:
1.汉字写错:
初学者往往对汉字的结构和笔画不熟悉,容易写错。
比如,“的”字易写成“得”,“是”字易写成“士”,“玩”字易写成“宛”等。
2.词义混淆:
初学者对一些近义词的区别不清楚,容易混淆。
比如,“高兴”和“快乐”,“会”和“能”,“看”和“看见”等。
3.词语搭配错误:
初学者对词语的搭配不熟悉,容易用错。
比如,“喝饭”应为“吃饭”,“穿上”应为“穿衣服”等。
4.词序错误:
初学者对汉语的语序不熟悉,容易将句子的词序颠倒。
比如,“我喜欢看电影”写成“喜欢我看电影”。
5.读音错误:
初学者对一些汉字的读音不熟悉,容易发音错误。
比如,“是”字的音读为“shì”而不是“shī”,“学”字的音读为“xué”而不是“xuè”等。
为了避免以上偏误,初级留学生应重视汉字的学习,多做练习题来熟悉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加强对近义词的学习,尤其是区分词义相近但用法不同的词语;多积累词语的搭配用法,通过阅读和听说来加深记忆;多练
习句子的构造和语序,注意语法规则的应用;并在听说训练中特别注意读音准确性,多听多模仿。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一、本文概述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本节将回顾国内外关于汉字偏误分析和汉字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梳理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实证分析与策略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结合当前全球汉语教学的现实背景,阐述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类型与特征:通过对大量实际教学案例和留学生习作的深入剖析,本文将归纳出初级阶段留学生在汉字书写、识别、理解和应用等方面常见的偏误类型,如笔画错误、部件混淆、字形相似误写、同音字混用等,并详细描述这些偏误的特征及表现形式,为后续的偏误成因探究和教学干预提供具体的对象。
汉字偏误成因探究:基于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及二语习得理论,本部分将对上述偏误现象进行深度剖析,探讨影响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母语负迁移、汉字特有认知负荷、教学方法与资源、个体差异(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力求揭示偏误产生的深层次机制,为针对性的教学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汉字偏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揭示各类汉字偏误在实际语言交际情境中的具体表现及其可能导致的交际障碍,强调对汉字偏误进行有效干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凸显本文所提教学策略的实际价值。
汉字教学策略与方法:基于前文的偏误分析与成因探究,本部分将提出一套针对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策略体系,包括优化教学内容与顺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反思等。
每项策略都将详细阐述其实施原则、操作步骤以及预期效果,力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结论与展望:本文将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重申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对改善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学习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与实践探索提出建议,期待在理论深化与教学实践两方面推动汉字教学研究的进步。
《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汉字教学策略》一文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剖析留学生汉字学习的现状与问题,旨在构建一套立足于实证分析、理论支撑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汉字教学策略体系,为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教师、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二、汉字特点与学习难点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由基本的笔画和部首组合成形态各异的字符,每个字形往往代表一个完整的词义或语素意义。
初级阶段巴基斯坦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偏误分析
初级阶段巴基斯坦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偏误分析
在巴基斯坦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语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由于巴基斯坦的母
语并不是汉语,所以在学习汉语语音的过程中,学生们容易出现各种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
影响他们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对他们的汉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困扰。
我们有必要对初
级阶段巴基斯坦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偏误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汉语语音,
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
巴基斯坦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往往出现音素的替换或混淆。
“zh”和“j”这两
个音在汉语中是有区别的,但是巴基斯坦学生常常会混淆这两个音,导致他们在发音时无
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巴基斯坦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往往会用他们的母语语音体
系来替代汉语语音的发音,这也会导致他们在发音时出现偏误。
巴基斯坦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往往会出现声调的错误。
汉语是一个声调语言,而
巴基斯坦的母语并不是声调语言,因此巴基斯坦学生学习汉语时,很容易出现声调的错误。
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地分辨不同的声调,导致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偏误。
为了帮助巴基斯坦学生克服这些语音学习偏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音模式,使他们能够准确
地分辨和发音汉语中的各个音素。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巴基斯坦学生母语和汉语语音的差异,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音的特点。
我们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克
服声调和语音节奏的偏误,提高他们的发音准确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多进行汉语口
语表达练习,提高他们语音表达的流利程度。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成语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
偏误分析
1、文化背景差异
由于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韩国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成语时常常受 到母语文化的影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误用。例如,在韩语中,“Manjak” 的意思相当于汉语中的“人山人海”,但在特定语境下,汉语的“人山人海” 有时带有贬义,这与韩语中的“Manjak”存在差异。
2、语言能力不足
一、成语学习偏误分析
1、对成语的理解错误
成语往往由多个字组成,有些字的意思可能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学习者在理 解成语时可能会出现偏差。例如,“三人成虎”意思是指“众口铄金,积毁销 骨”,但由于“成”和“城”读音相同,一些学习者可能会理解为“三个城市 的老虎”,从而导致理解错误。
2、对成语的运用不当
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对其使用成语的能力有很大影响。一些留学生对于汉语 的语法和词汇尚未完全掌握,导致在写作或口语中出现的成语往往不准确或不 得体。例如,有的留学生知道“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但在实际运用时,却说 成“画龙点睛”,这与成语的本意大相径庭。
1、教材编写
针对韩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教材编写应突出跨文化交际意识,强调 中韩文化差异,以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语成语。同时,教材应以留学 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适当增加实践性的练习,帮助他们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 成语。
案例二:在讲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该成语的出处和含 义,即形容做事过头,多此一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 中遇到的类似行为或现象,并引导学生用成语“画蛇添足”描述这些行为或现 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四、结论
本次演示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成语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通过重视成语讲解、对比教学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活 动等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教学 对策进行了阐述。通过本次演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汉语第 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对于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 要意义。
怎么纠正把字句的偏误
怎么纠正把字句的偏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如何纠正字句的偏误在书写文章或者进行日常交流时,我们经常会犯一些字句的偏误,比如错别字、语法错误、词语搭配错误等。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我们表达思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也会给读者带来混乱和误解。
纠正字句的偏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纠正这些常见的偏误。
1.反复校对在写完一篇文章或者完成一篇作文后,不要着急提交或者发表,而是应该反复校对。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遗漏的错误,比如错别字、语法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
在反复校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拼写检查工具、语法纠错工具等,来帮助我们发现错误并进行及时修改。
2.多读多写只有通过多读多写,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审美水平。
在阅读他人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风格,从而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错误,逐步改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请教他人当我们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或者不确定的地方时,可以多请教他人。
可以找老师、同学、朋友甚至专业人士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偏误,得到正确的纠正,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4.注重细节在纠正字句的偏误时,我们要注重细节。
比如在检查错别字时,不要只看单词的拼写,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是否正确。
在检查语法错误时,要注意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等问题。
在检查标点符号错误时,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逻辑是否通顺。
只有注重细节,才能够做到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纠正偏误。
纠正字句的偏误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复校对、多读多写、请教他人和注重细节,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审美水平,减少错误,提高写作质量。
希望以上几点对大家有所启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纠正字句的偏误。
第二篇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些简单的语法错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把字句的偏误。
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形近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汉字形体结构多样,书写繁复,而且存在大量的形近字,所以,初 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在阅读和书写汉语书面语时常常会产生偏误 现象。为了使汉语学习者准确辨识形近字,教师更从容地讲授相 关知识,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汉字等级大纲》中2905 个汉字进行分类整理,共总结出379组现代汉字系统中存在初级阶段泰国汉语学习 者的8次汉字任务中所出现的形近字偏误情况进行汇总,以此分 析总结出初级阶段泰国汉语学习者产生形近字偏误的原因,进而 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对泰国对外汉语 形近字教学提供理论及现实的参考依据。
“把”字句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分析
“把”字句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分析对“把”字句习得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归纳了学习者习得“把”字句偏误的类型主要有残缺偏误、宾语偏误、句式选用偏误、语序偏误等,并探求了其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浪,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就对我们的汉语作为第二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而语法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
通过对“把”字句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把”字句是汉语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一个很大的难点,也是习得者深感头痛的一个问题。
残缺偏误残缺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一个或几个成分而导致的偏误。
通过对“把”字句偏误进行分析,残缺偏误主要是残缺谓语动词后的成分和残缺谓语中心动词。
1 残缺谓语动词后的成分(1)残缺谓语动词重叠成分:“你应该把房间里的东西收拾。
”“大家把昨天没有解决的问题再讨论吧。
”这两个例子均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为母语的人很容易读出问题所在。
这些句子虽然符合“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却不符合“把”字句的语义要求。
在“把”字句中,除了“把”及其宾语外,谓语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必须有其他成分。
(2)残缺谓语动词后动态助词“了”:“我把衣服弄脏。
”“小明把风筝弄坏。
”显然,这两个例子所表达的语义不完整,没有掌握动态助词“了”做句尾补语时的用法,致使“把”字结构使用偏误。
(3)残缺谓语动词后其它补语成分:“哥哥把照片寄。
”“他把这道题回答。
”这两个例子中的谓语都是光杆动词,“光杆动词往往表示无界行为,无变化性可言;动词后面带上表示事件所带来的状态变化,才能表达强影响性的意义。
”“把”字句要表示处置或影响时,不仅要有表示处置或影响的动作的词语,还要说明处置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成分,使句法意义更加完整。
2 残缺谓语中心动词成分:“妹妹把衣服脏了。
”“我把作业完了。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唐永宝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定义:“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背景介绍50年代末,Lado(1957)的《跨文化的语言学》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对比分析的经典着作。
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
他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学,解决第一语言转移(First Language Transfer)的问题。
他提倡的方法是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音、语法等方面一步一步地进行比较。
对比分析法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们最难学的方面就是与他们母语最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方面或类似的方面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方面。
所以他认为第一语言转移对第二语言习得既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好的一面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人们甚至一度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研究,可以预测到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并推测学习者语言中可能发生负迁移的部分,从而将这些部分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达到避免或减少学习者错误的的目的。
据统计,学生初级阶段的大多数语音错误、半数以上的语法都来自语际干扰,有些化石化错误也来自语际干扰。
因此,利用对比分析往往能找出学生的错误根源,并发现学生学习目的语中的难点和重点。
比如:visit一词相当于汉语的“访问、参观、看望”等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造出“我回老家参观我爷爷”这样的句子。
显然是把visit仅仅和“访问”这一语义挂上了钩。
再比如与汉语相比,泰语的语法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汉语的修饰语多在中心语之前,泰语的修饰语多在修饰语之后;即:汉语:修饰语+ 中心语泰语:中心语+ 修饰语汉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大到小,泰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小到大,如:(汉语):今天是2010年1月28日。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
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偏误分析和教学建议唐永宝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定义:“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背景介绍50年代末,Lado(1957)的《跨文化的语言学》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对比分析的经典著作。
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
他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学,解决第一语言转移(First Language Transfer)的问题。
他提倡的方法是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音、语法等方面一步一步地进行比较。
对比分析法Lado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们最难学的方面就是与他们母语最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方面或类似的方面则是学生容易掌握的方面。
所以他认为第一语言转移对第二语言习得既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好的一面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人们甚至一度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研究,可以预测到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并推测学习者语言中可能发生负迁移的部分,从而将这些部分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达到避免或减少学习者错误的的目的。
据统计,学生初级阶段的大多数语音错误、半数以上的语法都来自语际干扰,有些化石化错误也来自语际干扰。
因此,利用对比分析往往能找出学生的错误根源,并发现学生学习目的语中的难点和重点。
比如:visit一词相当于汉语的“访问、参观、看望”等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造出“我回老家参观我爷爷”这样的句子。
显然是把visit仅仅和“访问”这一语义挂上了钩。
再比如与汉语相比,泰语的语法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汉语的修饰语多在中心语之前,泰语的修饰语多在修饰语之后;即:汉语:修饰语 + 中心语泰语:中心语 + 修饰语汉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大到小,泰语的表达习惯是从小到大,如:(汉语):今天是2010年1月28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把”字句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历来被视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即便如此,外国人习得“把”字句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偏误率较高。
“把”字句的习得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障碍,我们该如何解决潜在的障碍,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把”字句的习得效果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内在大纲与习得顺序理论等为理论支撑,通过对搜集到的偏误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七大类“把”字句偏误类型:泛化偏误、回避偏误、动词使用偏误、宾语使用偏误、状语使用偏误、补语使用偏误以及“了”的使用偏误。
进而以这些偏误类型为基本框架,进行归因分析,认为造成“把”字句偏误的原因有:句式的特殊性、教学上的过度诱导、相关规则掌握不完全以及教材编写的不科学等。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在对偏误类型、偏误产生原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字句教学的相关建议。
在“把”字句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加强相关句式的对比教学;其次,应当适度淡化“把”字句教学,以免引起“把”字句的使用泛化;另外,还要加强相关规则的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方面,要强化语义解释、分散重难点、科学化教学顺序、合理化练习设置,希望能对以后的“把”字句教学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