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象似性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任意性: 指语言符号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是人类自己建立的一种关联。
例如汉字“树”和它所表示的“树”没有固定的相似性。
象似性: 指语言符号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例如英语单词“dog”和它所表示的“狗”有一定的相似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对的,在不同语言中,这两者的比例是不同的, 如汉字的任意性比较大,而某些拼音语言的符号则更具象似性。
这种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特点决定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学习难度,同时也对于翻译和机器翻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语言符号象似性和理据性的思考
语言学理论课程论文姓名:邓琴学号:65年级:2011级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字学关于语言符号理据性和象似性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对20世纪以来索绪尔提出的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进行了辩证的思考,其中象似性的研究以及上世纪中后期一直热议的有关语言符号理据性的探求再度成为研究语言符号的焦点。
然研究的热潮并未对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理据性做出系统合理的定义以及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象似性和理据性进行整合,望对其定义的明确和关系的清晰有所裨益。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象似性一引言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是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之一,自索绪尔以来,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对句法象似性的研究,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出来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这些讨论不但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而且可以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就目前语言学界关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理据性探求,一般是与任意性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在辩证统一的观点下,任意性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系统科学以及合理的存在依据,打破了自20世纪开始语言符号任意性一统天下的局面,进而得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绝对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的存在是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科学地解释语言现象开拓了新的路径。
但是,尽管学者们对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却并没有对“什么是理据性”、“什么是象似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界定”、“理据性与象似性的关系”给予系统科学合理的解释,大多数学者旨在为其研究的某个方面需要引用时,只是简单笼统概括“什么理据性”、“什么是象似性”,而没有给二者“正名”,同时,在关于二者界定的问题上,笔者通过浏览中国知网相关论文整理得出以下观点:1、象似性与理据性同属一个概念,只是说法不一。
2、理据性属于理论语言学畴,象似性属于认知语言学畴,二者不能进行对比。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论语言符号象似性,是一种英语语言学中的概念,指的是不同语言中的表达形式或语义在结构上的相似性。
它展示了语言形式和含义之间的联系,以及语言是如何交互作用并发展出系统性特征的。
要理解概念,就必须知道语言是如何具有相似的构造,即使表达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主要从形式和意义内容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在形式上,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特征有助于识别相似的表达形式,例如相同的词性、“动词双宾语”结构、句型、语调和词序等。
在意义上,类似的比喻、文化背景、叙述形式、观点或想法等展现概念的共性,使得不同的文本有着类似的含义。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是由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语言学家已经发现,人类语言在不同文化中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因此说明不同语言中可能存在相同或类似的模式。
此外,语言受到进化历史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得到趋势性和继承性的游离影响。
此外,每个人内在的语言能力也有助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因为人们有共同的语言习得和使用原则。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还可以由不同的角度解释,例如认知理论的角度,重点关注语言怎样借助于现有知识和认知原理,将轻重点和结构表示出来;或者选取文艺复兴时期,强调语言中表达概念的重要性。
这些角度都会强调人们如何利用语言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从而形成统一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系统。
对于论语言符号象似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构成的内在本质。
它也促进了语言学家和外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提高了语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生动地说明了语言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语言学习
3.在结构方面,语言结构有些方面会反映人们 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着人们的概 念结构,这是当前所讨论的语言句法象似 性的主要思想。迄今得出的句法象似性原 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
1.距离象似性,即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 (语符距离近,所表示的概念距离也就近, 语符距离远,所表示的概念距离也就远)。 如: a. Only I want two apples.“我要(不是别人)” b. I only want two apples.“仅要(不包含其他 想法)” c. I want only two apples. “仅要两个(不是更 多)”
(3)help 后的宾语与宾补之间的距离 Help接宾语再接宾语补足语时,作宾补的动词不定式带to 与 不带to所含意义的差别也可用来说明距离象似性原则: a. He helped me finish the meal.(没有直接参与完成) He helped me to finish the meal. .(直接参与完成) b.These tablets will help to sleep.(动词不定式带to的理由是···) ··· His advice helped me to plant trees. .(动词不定式带to的理由 是··) ·· e. I found the chair comfortable.(I 与comfortable距离近,指直 接体验) I found that the chair was comfortable.( I 与comfortable距离 相较远,多指间接获得的信息,可能是让别人去发现的)
2. 词形方面:书写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大量 象似性现象。汉语源于象形、会意,属表 意文字,常常以形直接表义。英语中也有 类似现象,例如:T-shirt(T恤衫),V-belt(三 角皮带),orbit(轨道),oral(口),mountain(山, 取M象山),wave(波浪,取W像水 波),Hedge(篱笆,H犹如两根树篱组成的形 状),等等。
语言的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 (iconic quantity)
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象似,与可测度成反比象似。 概念量越大,越复杂,所用语言符号的单位数量越多,信息的可测度越低,所用语言单 位也就越多。 (相对简单的概念普遍用相对简单的形式表达,而相对复杂的概念则普遍 用相对复杂的语言结构表达。) Ex: A. On the Brighten train from Victoria, I met her.
顺序象似性 (iconic sequencing)
句法成分的排列顺序映照它们所表达的实际状态或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 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概念事件顺序应与语言描述的线性顺序相对应。在其他条 件相同的情况下,叙述的顺序应对应所描述的事件的顺序。 Ex: (1) A. He opened the bottle and poured himself a glass of wine. B. *He poured himself a glass of wine and opened the bottle. (2) A. He jumped onto his horse and rode out into the sunset. B. *He rode out into the sunset and jumped onto his horse. 判断依据: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
➢ 举例 tw-: two, twelve, twenty, twice, twins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总第120期)山东财政学院教 授 王 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一、对象似性定义的解释 自1988年许国璋先生将iconicity 首次在国内译为象似性后,引起了国内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沈家煊先生(1993),杜文礼先生(1996),张敏先生(1997),严辰松先生(1997)等分别发表论文对之加以论述。
笔者在《象似性与语言世界观》一文中,对iconicity 的译名为什么取“象似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其下了定义,文中把语言符号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
本定义从三个方面对当前语言学家在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象似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1.在语音方面,发音与其所指之间存在很多自然的相似的关系,如:世界各语言中的拟声词等。
参见笔者(1996)所编《英语词汇速记教程》的第六章“从音说义”,文中第5节列出了英语中8种音义之间的自然关系。
2.在词形方面,书写形式与意义之间有象似性现象。
汉语源于象形,会意,属表意文字。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其中心思想就是找出汉字与其字义之间的理据关系,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英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参见《英语词汇速记教程》第五章“从形说义”王寅:1996)。
3.在结构上,语言结构有某些方面会反映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着人们的概念结构。
这里主要讨论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象似性,Haiman 在1985年先后出版了两本书N atur al Sy ntax 和I conicity in Sy ntax ,对句法结构象似性进行了专题论述。
国外诸如G ivon,Bybee,Jaco bson,Chafe,Bo linger ,L i &T hompson ,Slobin ,V er haar 等学者对语言结构的象似性都有专著论述。
浅析语言符号象似性
浅析语言符号象似性论文导读:相比而言,Haiman对语言符号象似性所作的研究最为系统、详尽。
许国璋在国内最早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了语言符号与其所指意义之间存在iconicity,并首次在国内将之译为“象似性”。
关键词:语言符号象似性,任意性一、语言符号象似性概念象似性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现代符号学之父”的皮尔斯(C.S.Piece)于19 世纪末提出来的。
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
皮尔斯将符号分为三种类型:象似符(icon),引得符(index) 和代码符(symbo1)。
象似性的研究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符号的本质以及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于象似性的定义, 目前还没有定论, 国内几位学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一文中这样描述到:“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种的联系, 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 是有理有据的。
论文格式。
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体现概念结构。
”王寅将象似性定义为“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相似的现象。
”张敏对其做了如下描述: 语言的象似性指的是感知到的现实的形式与语言成分及结构之间的相似性。
换言之, 它是指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或者说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有着非任意性,有理据性,可以论证的一面。
王铭玉对各家观点进行了几点补充,并下定义为:映照在语言符号系统单位和关系之间以及语言运用过程中的, 被人感知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相似性特征。
总而言之,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存在于语言各个层面上的一种形式与内容上的相似特征。
二、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美国实用主义者、符号学创始人之一C.S. Peirce指出“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
他又把象征符分为意象符和拟象符。
相比而言, Haiman对语言符号象似性所作的研究最为系统、详尽。
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
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1引言自从索绪尔本世纪初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后,关于语言本质的研究几乎是任意说的一统天下,它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足够重视。
尽管几乎就在同时符号相似性学说(iconicity)已经提出,但由于当时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结构主义语言学统治者语言界,,相似性理论没有受到学界重视。
但随着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认知科学的发展及他与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科学领域_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任意性的统治地位产生怀疑。
常常有人从语言结构相似性的角度来否认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把相似性看成是任意性的对立面,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
任意性与相似性关系究竟如何?笔者通过对任意性与相似性及其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具体内容的阐释,来分析两者的辩证关系。
2.符号的任意性2.1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索绪尔反对唯名论的观点。
在索绪尔看,不仅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且概念本身是由语言所创造的,因而不可能有先于语言或先于符号的客观存在。
而要真正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上。
这表明索绪尔承认语言符号对现实世界有建构作用。
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这一理解对于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可以说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的语言相对论思想正是对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不同的语言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切割所指连续体的。
在共同的思维机制前提下,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范畴和概念,反映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分析。
更为有力的佐证来自于符号学的翻译观。
其理论基础是把翻译看作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活动的对象是社会文化信息,而社会信息是有各种各样的符号体系所承载的。
语言符号是最重要的符号,它使得其他其他各种符号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得以展现。
2.2索绪尔的符号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原则索绪尔高度强调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明确地把这项原则上升到支配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地位。
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定义及内涵
语言符号象似性是指两个或多个语言符号之间的相似程度。
通常情况下,语言符号象似性是指两个或多个语言符号的外观、形状、含义或功能之间的相似程度。
例如,在英文语言中,“A”和“a”是两个语言符号,它们的外观形状相似,但含义不同。
在汉语中,“人”和“口”是两个语言符号,它们的形状和含义相似,但外观不同。
语言符号象似性可以用于帮助人们记忆语言符号,例如通过形状或外观相似的语言符号来帮助人们记忆汉字。
另外,语言符号象似性也可以用于帮助人们理解语言符号的含义,例如通过功能相似的语言符号来帮助人们理解运算符号的意义。
语言符号象似性也可以用于帮助人们表达思想,例如通过含义相似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抽象概念。
总之,语言符号象似性是指两个或多个语言符号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用于帮助人们记忆、理解和表达语言符号。
浅析语言符号象似性
模 仿 , 即 所 发 出 的 声 音 与 自然 界 中 的 事 物 是 直 接 的 映 射 关 系 。 例 如 英 语 词 汇 ,la( 叫 声 叫 )gu t猪 嗡 嗡 叫 )bn bet 羊 ,rn ( ,ag ( 、 炸 声 ) 某 些 英 语 词 的 字 母 组 合 发 音 和 意 义 之 间 也 存 砰 爆 , 在 着 某 种 联 系 , 如g一 头 的 词 常 表 示 沉 闷 而令 人 不 快 的声 例 r开 音 , gon 呻 吟 )g d e 怨 恨 )gu be 抱 怨 )s一 头 的 像 ra ( ,r g ( u ,rm l( ; 开 n 词 常 用 来 表示 呼 吸 声 、 蔑 , soe so , er 日语 词 汇 , 轻 像 nr , r s e。 nt n / 7’ 狗 、 T / ( 汪 汪 声 ) 加 南加 南 ( 鸦 哇 哇声 ) 南 南 ( , 乌 , 雨 哗 啦 声 ) 汉 语 词 里 ,北 风 呼 呼地 吹 ” “ 哗 啦 地 下 ” “ 水 。 “ 、雨 、河
瑞 士 语 言 学 家 索 绪 尔 提 出 语 言 符 号 任 意 性 原 则 以来 , 所 谓任意性 , 就是 指 语 言 符 号 的 能 指 (i ie) 所 指 (i ie ) s nf r和 g i s nf d g i 之 间 的联 系是 任 意 的 换 句 话 说 , 言 符 号 的形 式 、 音 和语 语 声 义之 间没 有 任 何 自然 的 、 在 的 或 逻辑 上 的 必然 联 系 。 意 性 内 任 直 被 认 为 知语 言 学 认
35 思 想 、 概 念 的 产 生 。 .新 新
为 . 言 的 形 式 和 内容 之 间有 某 种 必 然 的 联 系 , 者 之 间 的 关 语 两 系是 有 理 据 的 、 能 够论 证 的 ,这 就 是 通 常 所 说 的语 言 的 象 似 性 王 寅 教 授 发 表 了 一 系 列 关 于 象 似性 的 文 章 , 象 似 性 定 义 把 为一 语 言 符 号 在 音 、形 或 结 构 上 与 其 所 指 之 间存 在 映 照 性 相 似 的 现 象 . 从 语 音 、 形 和 结 构 三 个 方 面对 语 言 中 所 存 在 的 并 语 各种 象 似性 现 象作 了 较 为 详 细 的分 析 。他 认 为语 音 方 面 的 象 似性 即 发 音 与 其 所 指 之 间 存 在 很 多 自然 的相 似 的 关 系 。分 析 的 。 由于 英 语 是 世 界 通 用 语 , 用 范 围很 广 , 使 因此 由英 语 改 编 出 汉 语 中新 词 新 语 的 方 式 也 有 很 多 种 。 英 语 字 母 组 合 M V, 如 T 便 是 汉 语 中“ 乐 电 视 ” 代 名 词 , 音 的 而且 在 日常 生 活 中 , V的 MT 使用率要远远大于“ 音乐 电视 ” C , 反 对 物 欲 享 受 、 求 。C 族 指 追 心 灵 健 康 、 望 以 自身 价 值 创 造 新 的 文 化 生 活 方 式 的人 。C 希 C 即英 语 c l rcet e ut era v 的缩 写 。英 语 字 母 和 中文 汉 字 的 结 合 体 u i 也是时下新词新语的组成方式 ,JA 0  ̄ A ¥ 。除 此 之 外 , 有 单 纯 还 地 从 英 语 词 汇 的 发 音 翻 译 过 来 的 新 词 语 , 托 业 , [ O I— 如  ̄T E C J T so E g s r ne a oa C m nct n ( 际 交 流 英 语 et f n lhf t n t nl o mu i i i oI r i ao 国 测 评 ) 是 由美 国 教 育 考 试 服 务 ( d c inl et gSrie 举 , E u  ̄ oa T sn evc ) i 办 的 为 申请 去美 国或 加 拿 大 等 国家 上 大 学 或 入 研 究 生 院学 习 的 非英 语 国 家学 生 提 供 的 一 种 英 语 水 平 考 试 。辣 奢 族 ,英 语 lx r  ̄音 译 , 狂热 追 求 名 牌 的人 。 u uy 指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
语言任意性的意思是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自然的、本质的联系,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決系。
x所指:概念X能指:音响形象“父亲”的观念(所指)与“father”这个音响形象(能指)之间是任意的,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研究者们认为,语言符号除了任意性以外还具有高度的象似性。
所谓象似性(或理据性),通常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29世纪末美国语言学家皮尔斯提出象似性这一概念,映象符(image)< 拟象符(diagram)4 隐喻符(metaphor)象似性的体现:1 •语音的象似2词形的象似3•句法结构的象似2•语音象似性,又叫音义象似性,指语音与它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存在理擴性。
象声词:flop(重物落地声)、jingle(叮当声)流水的哗哗声、乒乓语音象似: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中字母词的语音象征和音义联觉现象。
男性:masculine、man、mal女”生:feminine、woman、female2词形的象似*在词形方面,书写形式与意义之间有象似性现象。
汉语源于象形、会意,属表意文字。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其中心思想就是找出汉字与其字义之间的例句关系。
英语起源于象形文字,虽然现在发展并完善为表音文字,但它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象形文字的痕迹。
字母W: water wave字母H: house harbor inhabit3•句法结构的象似(1) 距离象似性: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2) 数量象似性:单复数.比较级和最高级(3) 顺序象似性:then, after, therefore国夕卜语言象似4生与任意4生争论经历的三个时期亠口古希腊至29世纪末(两种观点并存)索绪尔时期:20世纪初至60年代(任意说占上风)后索绪尔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重新相持)X任意说2•任意性是人类语言的根本属性。
没有任意性就没有人类语言;任意性与其他语言特征相结合(design features),成就了表达力超强的人类语言;任意性是普遍的,存在于所有语言中。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是一种把言语和象征结合起来的思想。
这种思想源于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他发现“已知的事物有着一种内在的“相似性” 。
也就是说,由物质和
精神组成的两种事物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强调一种“共通的象征系统”,认为一切文化中的“語言”、“音乐”、“色彩”、“数量”等都是一种象征系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在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中,语言不仅是为了表达意思,也可以作为象征,用来表达异曲同工之妙。
语言的象征功能源于人们的精神体验,例如形容某种事物的状态时,可以使用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给人联想出一种情绪,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另一种重要特征是以文化类型为单位注重对古代文化的研究。
其中包括某种文化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和习俗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古代文化的象征性,因为它们本身也拥有象征性。
总之,论语言符号象似性的主旨在于,语言是一种象征,它可以用来给人以更为深刻的理解。
从古典哲学观点看,语言既拥有确定性,又具有象征性,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
古典哲学家注重文化差异,但也认为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似性。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总第120期)山东财政学院教 授 王 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一、对象似性定义的解释 自1988年许国璋先生将iconicity 首次在国内译为象似性后,引起了国内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沈家煊先生(1993),杜文礼先生(1996),张敏先生(1997),严辰松先生(1997)等分别发表论文对之加以论述。
笔者在《象似性与语言世界观》一文中,对iconicity 的译名为什么取“象似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其下了定义,文中把语言符号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
本定义从三个方面对当前语言学家在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象似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1.在语音方面,发音与其所指之间存在很多自然的相似的关系,如:世界各语言中的拟声词等。
参见笔者(1996)所编《英语词汇速记教程》的第六章“从音说义”,文中第5节列出了英语中8种音义之间的自然关系。
2.在词形方面,书写形式与意义之间有象似性现象。
汉语源于象形,会意,属表意文字。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其中心思想就是找出汉字与其字义之间的理据关系,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英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参见《英语词汇速记教程》第五章“从形说义”王寅:1996)。
3.在结构上,语言结构有某些方面会反映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直接映照着人们的概念结构。
这里主要讨论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象似性,Haiman 在1985年先后出版了两本书N atur al Sy ntax 和I conicity in Sy ntax ,对句法结构象似性进行了专题论述。
语词音义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语词音义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本文首先从分析语言符号理据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入手,提出了语词音义联系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表现之一的观点。
然后列举大量语言事实,论证了语词音义联系的必然性,说明这种必然性和语词音义联系的机制一样,都体现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原理。
标签:音义联系象似性生成机制认知语言学一、语词音义联系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表现形式之一现在,“理据”一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一个专门术语。
我国的许多语言学家,如张永言、石安石、徐通锵、伍铁平、李葆嘉、索振羽、许国璋、张志毅、沈家煊、严辰松、朱永生、王艾录、司富珍等人都曾撰文研究有关理据的问题。
他们谈到理据问题时,有的借用国外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这一术语,那么“理据”和“象似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理据性”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理据性”是与“任意性”相对的概念,阐述的是语言内部音与义之间的必然的、内在的关系。
广义的“理据性”,按王艾录、司富珍的说法是:“最为广义的理据指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其涉及范围可以包括语言各级单位以及篇章、文字等各个层面。
”“所谓语词理据,是指语言自组织过程中语词发生、发展的动因。
”[1]“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们关于语言与现实、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思考,它解释的是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
语言符号在语音、词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这就是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象似性”原理。
语言学家就是用“语言象似性”原理来解释语言与现实、认知之间的理据性关系的。
我们认为,广义的“理据性”是和“象似性”同义的,而狭义的“理据性”论述的是语言内部音义之间的必然联系,是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认知语言学“象似性”原理的进一步解释,是语言学家在“象似性”原理指导之下对语言符号本质属性的进一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符号象似性
作者:范煜
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02期
摘要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讨论句法时的热门话题,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象似性的定义,介绍了关系象似性中的三个重要原则,最后总结了语言形式与社会因素的象似性。
关键词语言符号象似性社会因素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1-330-01
一、引言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讨论句法时的热门话题,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界开始对语言象似性的研究。
本文将集中探讨象似性的定义,其主要原则以及语言形式与社会因素的象似关系。
二、象似性的概念
象似性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现代符号学之父”的皮尔斯(C.S.Piece)于19世纪末提出来的。
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
皮尔斯将符号分为三种类型:象似符(icon),引得符(index)和代码符(symbo1)。
象似性的研究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语言符号的本质以及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关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象似性的基本原则
沈家煊先生所总结的关系象似性的研究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语音层面、形态层面、句法层面。
到目前为止,认知语言学家对象似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两个方面,尤其是句法层面,学者们在该方面的研究颇丰,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原则为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
(一)顺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指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与思维的顺序象似。
凯撒的名言“Vedi,Vidi,vivi”(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就是一例。
这句话所表现的次序和事件发生典型的时间顺序象似的顺序是一致的。
在大量的主从复合句里,表示原因的子句经常出现在表示结果或蕴含的子句的前面,这一语序安排也是符合自然的和感知的时间顺序的。
(二)距离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指语言符号距离象似概念距离。
概念上的距离相近,在思维时就容易将它们在一起思考,共现的可能性就较大,在语言表达是符号间的距离也靠得较近。
英语中的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靠得近,是因为他们在概念意义上相近。
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用逗号分开,这就是因为二者在意义上关系不很紧密。
例如:I wish to write an article that will attract public attention to this urgent situation.其中that引导的是限定性定语从句,是限定先行词an article本质特征所必不可少的部分,从句与先行词概念之间关系较紧密,距离较近。
相应地,在语言表达式上,先行词和that之间无逗号分隔。
(三)数量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是指语言单位的数量与所表示概念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与可预测度成反比。
例如英语中的复数形式大多是在单数形式的基础上加复数标记s或其他形式形成的,它一般都比单数形式要长,所表达的概念量也就大。
再看以下句子:
He is tal1.
He is very tal1.
He is very very tal1.
以上三句话都用来说明同一个人的身高情况,但随着长度的增加,所表达的信息量逐渐增多,说话者的情感也依次变得丰富和明确。
第一句只是表明他的一种判断,而第三句中,说话者惊叹、羡慕的感受已经表露无遗。
语言表达式较长,语言成分数量较大,则映照概念结构中信息量较大,处理信息所需的认知资源和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增加。
四、语言形式与社会因素的象似性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社会环境和各种社会因素、现象都会在语言中得到体现。
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第一,远近关系象似于距离差异人们在交谈时。
语言的使用规则有一条是:“客气意味着距离。
”说话者越客气,则使用的语言单位越多,信息越多。
以称呼为例,如赵海艳,不熟悉的人不仅要用全称,后边还要加上一个头衔,如:小姐、老师、教授,实际上就用了五个字符来称呼。
如果是在熟人之间,往往可以直呼其名。
再熟悉一点,就只称呼名即可,“海艳”或在姓前加“老”、“小”一类的字,如“老赵”、“小赵”。
如果关系再紧密,如恋人、夫妻关系,就会只称呼一个字,如以“艳”相称。
第二,亲属关系象似于词汇化 Trudgill曾经提出:关系紧密的亲属就用具体的单词来表达,关系疏远的、不重要的就用词组来表达。
王寅教授对此做了解释:英语中的
son,daughter,father,mother等表示紧密的关系,而关系相对远一点的就用词组来表示。
如daughter-in-law,the wife of my husband’s wife(妯娌),在汉文化中,妯娌们是可能在一起居住的,而在西方文化中,孩子结婚后一般都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就不会出现象汉文化中同住在一起的妯娌这样亲密的关系。
汉语中称呼语分类十分精确。
爷爷和姥爷、奶奶和姥姥、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都有各自对应的词语,而英语中则分别用grandpa,grandma,brother和sister对应汉语中的两个词。
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家庭是兄弟姐妹居住在一起的大家(extended family),关系复杂,所以必须详细说明;而西方家庭是一家三口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亲属关系非常明确,无须细分。
五、结论
综上所述,象似性是语言符号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象似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规则,与语言的经济性不是一个对立的,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对语言象似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语言与现实认知的关系;同时对语言象似性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学习一种语言,使得语言的分析、应用变得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