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压力、父母介入与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

合集下载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适应的关系父母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支持者和指导者,他们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产生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因此,父母需要了解不同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以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1. 权威型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是一种以积极、温暖、理解和高度关注为特点的教养方式。

父母在此方式下对孩子进行限制和引导,同时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人需求和意见。

这种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交环境。

2. 溺爱型教养方式溺爱型教养方式是指父母过度宠爱和保护孩子,不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规范。

这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独立性,对挫折和失败难以应对,影响其心理适应能力。

3. 管教型教养方式管教型教养方式注重规则和纪律的执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指导。

然而,过度严厉的管教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沮丧和消极情绪的增加,对其心理适应造成负面影响。

4. 忽视型教养方式忽视型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缺乏关注、照顾和指导,对其需求无视。

这种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孤独感和自尊心的缺失,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从以上几种主要的教养方式来看,权威型教养方式被普遍认为对儿童的心理适应有着最积极的影响。

这种教养方式有效地平衡了父母的指导和自主性的培养,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下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素。

儿童心理适应还受到来自其他环境的影响,如学校、社交圈子以及社会因素等。

因此,父母应该与其他照顾者和教育者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适应有着深远的影响。

权威型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和适应的方式。

父母应该通过理解不同的教养方式和其对儿童心理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这样的努力将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并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家长情绪指导的介入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系

浅谈家长情绪指导的介入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系

61神州教育浅谈家长情绪指导的介入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关系1.胡建林2.孙玉红1.吉林省靖宇县第七中学2.吉林省靖宇县第一中学摘要:家庭是孩子诞生与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命运的重要依托。

家长常常以某种方式决定着孩子的前途和命运,给予他们幸福或痛苦。

家庭治疗的基本目标是介入家长的情绪指导、家教指导去打破那种使孩子的问题或症状持续存在的趋势,从根本上消除症状或解决问题,促进整个家庭的全员成长,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铺路搭桥。

关键词:家庭教育;情绪介入;心理发展一、心理问题的呈现在工作过程中,我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天上午,一个大哭不止的高一女生在班主任和孩子母亲的搀扶下,还在左踢右撞地来到咨询室。

当时这个女学生小迪(化名)左臂在一直流血,我下意思地看了她母亲一眼,她母亲却情绪激动地说:“别说孩子了,我都不想活了”,我顿感问题的严重性,校医发现孩子在胳膊的最上部的肌肉处横割六刀,手腕割一刀,但没有伤到血管,包扎后孩子留在了心理咨询室。

二、案例分析通过询问和观察了解到,孩子出现此极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之间夫妻关系不和,长期处于冷战状态,对小迪的教育也是过于严厉和简单粗暴,情绪忽高忽低,但多以冷漠疏离为主。

对于正处在青春期性格又比较内向的小迪来说,这种长期冷酷的家庭气氛和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已经超出了她心理承受能力的底线,在她的内心达到极度崩溃的临界点时,她采用了自残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三、辅导策略我首先采用的是催眠疗法,通过我的催眠诱导语,调动她的潜意识,使她平静下来,通过柔性疏导消除她的抑郁情绪,增强信心,然后使她不合理的下意思被改造,让她在催眠状态中加强自我意识化,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了解,自我分析的能力,从而加强个性素质,从而加强个性素质,从根本上战胜抑郁。

随后我对小迪同学采用认知领悟、悟践、合理情绪、积极心理治疗等各种适合她的方法做了跟踪治疗,使孩子暂时情绪平稳下来。

最根本的还是家长的改变,于是我做了家长情绪指导的如下介入。

父母教养压力与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

父母教养压力与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

子互动,因此,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养育智力障碍的孩子会
有更大的压力。已往研究大多以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智
二、结果与分析
障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与其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
很少。本研究拟探讨智障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智障儿童 (一)比较智障儿童的父母教养压力差异。对父亲和母
的问题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缓解 亲的教养压力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如下(见表 1)。
智障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和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提供切
表 1 智障儿童父母教养压力的差异比较
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育儿压力 亲子互动失调
困难儿童
父亲(n=66)
M
SD
29.45 8.47
30.39 7.69
31.74 6.94
母亲(n=201) M SD
32.06 8.04 31.24 6.99 33.39 6.85
到的困难。父母们或多或少都承受着一定程度的教养压力, 会规范的非适应性行为。研究发现,儿童的问题行为,尤其
有些压力是积极的,有些压力是消极,消极的教养压力会使 是外化问题行为,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父母表现出对自己孩子的明显的厌恶和消极情绪。有研究 和持续性[3]。4 岁儿童的内化行为问题对于外化行为问题具
41
的问题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得分越高,表示儿童的问题行为越严重。在本研究中,量表
智障儿童因其智力落后和适应行为缺陷,更易产生各种 的 α 系数为 0.69。
问题行为。这些儿童的行为表现通常难以达到父母的预 (三)统计方法。采用 SPSS22.0 进行显著性 t 检验、相关
期,有些儿童甚至无法与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正常的亲 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父母教养观念与自闭症儿童适应行为的相关研究

父母教养观念与自闭症儿童适应行为的相关研究

父母教养观念与自闭症儿童适应行为的相关研究一、概述在当今社会,自闭症儿童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闭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不仅影响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还可能导致其行为表现异常。

如何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适应行为,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父母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和教育者,其教养观念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养观念是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孩子过程中所持有的信念和态度,这些观念直接影响着父母的教养行为,进而对孩子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产生作用。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适应行为和预后效果。

随着对自闭症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家庭环境因素,特别是父母的教养观念对自闭症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父母教养观念与自闭症儿童适应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相对较少,且结论不尽一致。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父母教养观念与自闭症儿童适应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建议。

1. 自闭症儿童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自闭症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儿童的社交互动、沟通以及行为表现,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从数量上看,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数量已经突破百万,且仍有上升趋势。

这一趋势的背后,既反映了医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公众对自闭症认识的逐渐提高。

与此我国自闭症儿童在医疗、教育和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却严重不足,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自闭症儿童面临着多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挑战。

他们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如难以与他人进行眼神对视、言语交流等。

自闭症儿童还存在语言发育障碍,如语言单调平淡、吐字不清等,这使得他们在与他人沟通时更加困难。

自闭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及其心理需求的关系研究

自闭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及其心理需求的关系研究

2、人格利益的专属性
人格利益只能由自然人享有,法人不能享有。虽然法人的名称、名誉等可以 成为法人的无形财产,但是这些利益不能被自然人享有。
3、受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在法律上,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保护自己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名誉等 权利。
11、鼓励与参与:鼓励家长参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这不仅可以 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能力,还可以提高家庭的整体福祉。此外,为家长提供参与社 区和其他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
12、长期规划与支持:为家长提供长期规划和支持,包括职业发展、家庭规 划等。同时,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源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并获得相应的社 会福利和支持。
四、建议和策略
1、提供情感支持:相关机构和社区应提供情感支持服务,帮助家长应对自 闭症儿童带来的挑战。
2、提供教育支持:开展教育和培训项目,帮助家长了解自闭症的相关知识 和技能。
3、提供社交支持:建立家长互助团体和社区支持网络,让家长有机会分享 经验和感受,减轻社交压力。
4、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经济援助和支持,以减轻家庭的 经济压力。
三、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需求
1、情感支持:家长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以应对自闭症儿童带来的挑战。
2、教育支持:家长需要了解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照顾和 支持孩子。
3、社交支持:家长需要与他人建立,分享经验和感受,以减轻社交压力。 4、经济支持:家庭需要经济上的支持和援助,以减轻经济压力。
9、定期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家长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及时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为家长提供定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 应对亲职压力和满足心理需求。
10、自我关怀与休息:鼓励家长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也自己的需求和休息。 可以参加一些自我关怀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以释放压力和焦虑。同时,确 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保持身心健康。

父母卷入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

父母卷入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

父母卷入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自闭症是一种影响儿童社交关系和自我沟通的神经发展障碍。

它会影响儿童对社交互动的理解和展示,包括语言交流、情感表达和行为反应。

自闭症患者周围的人往往会被卷入其中,因此,他们的社交关系和情感适应也会受到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卷入自闭症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问题,并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

首先需要认识到,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发展与一般儿童不同。

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注,以帮助他们发展出正确的社交技能。

同时,由于在社交行为和情感表达方面的障碍,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立和无助。

父母卷入其中,可以扮演起关键的角色,但是卷入的方式也需要谨慎考虑。

父母介入的方式可能会对社交情感发展产生积极或负面的影响。

一些父母会过于关注自闭症儿童,不断给予帮助和指导,却未能帮助孩子建立独立的社交技能。

这样反而会导致孩子对社交技能的依赖,并影响他们的情感自我调节能力。

然而,其他父母可能会忽视自闭症儿童的情感需要和社交技能建设,这会导致自闭症儿童感到失落、无助和孤立,进而影响他们的情感适应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举出5个例子来深入探讨父母卷入自闭症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问题。

例子1:华林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得到社交训练,常常帮助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然而,母亲总是在旁边指导,告诉他该说什么该不说什么,怎么去体验情感。

这样做反而让华林对自己的判断和行为产生依赖,对待未来的社交交际事情也十分无助。

例子2:陈杰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他的父亲认为陈杰需要独立面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因此他从来不干预他的情感或社交。

不过,陈杰觉得自己被父亲所忽视,感到与周围的人很难建立有效的社交互动。

他觉得自己很孤独,情感上也难以进行自我调节。

例子3:刘宇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他的母亲为了让他在社交中感到自信,总是给他夸赞和支持。

这样做虽然可以提高刘宇的社交能力,并让他变得更加自信,但是也会让他对于自我价值产生过度依赖,并影响他的情感自我调节能力。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沟通和社交困难,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

许多研究表明,ASD患者的母亲面临着巨大的亲职压力,这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者指出,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她们的亲职压力。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并分析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一、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抚养比一般儿童更具挑战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困难: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的能力,这给与他们亲近的家庭成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 行为问题:自闭症儿童常常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这不仅增加了母亲的照顾负担,也使她们感到无能为力。

3. 教育困难:自闭症儿童需要接受特殊的教育和训练,这对母亲的时间和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种种困难和挑战,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母亲常常承受巨大的亲职压力,这会对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亲职压力的影响教养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养育子女方面能力的信念和观念。

一些研究表明,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可能会对其亲职压力产生影响:1. 增强母亲的自信心:当母亲对自己的养育能力充满信心时,她们更能够应对自闭症儿童带来的挑战,从而减轻亲职压力。

2. 缓解焦虑和抑郁:教养效能感的增强可以减少母亲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 提高生活质量:教养效能感强的母亲更能够享受育儿的过程,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她们的亲职压力,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亲职压力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来实现的。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从家庭中获取足够的支持与指导,以便于自我认知、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能力得以健康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作为幼儿最为亲近的关系系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虽然父母的支持与指导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发展,但是,如果父母采取了一些负面的行为方式,如心理控制,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一、父母的心理控制心理控制是指一种对子女行为与情绪的支配,包括指责、批评、调整、抱怨、愤怒、威胁、贬低等成分。

心理控制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幼儿对他人和自己的情感认知以及对规范的接受程度。

父母的心理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1. 无条件的爱。

一些父母可能会在表达爱的时候,给孩子一种无条件的信号,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完全不受孩子是否遵从父母的控制方案的影响。

这样的做法会使孩子变得过于依赖父母,并不会真正理解到自己的可爱、独特之处。

2. 惩罚或指责错误行为。

父母的心理控制往往伴随着惩罚或指责错误行为的行为方式。

这些惩罚和指责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导致孩子变得消极、抗拒和情绪脆弱。

3. 没有或过度监督与过多控制。

父母可能会以“保护”孩子为借口,过度投入幼儿的生活,包括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如衣着、休息等方面。

这种方式会影响到幼儿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和个性。

1. 情绪表达父母的心理控制可能导致孩子情绪表达不够灵活和明确,无法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例如,孩子会把烦恼和困惑私藏在自己心里,而不是向父母求助、倾诉。

这个情感内化的过程,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的能力。

2. 自我认知和主观幸福感父母的心理控制可能导致孩子丧失或难以发展自我认知和主观幸福感。

例如,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期望、压力和心理控制,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和志愿,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内心体验和目标认知不足,难以形成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自闭症的亲子关系和亲职教育家长如何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关系

自闭症的亲子关系和亲职教育家长如何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关系

自闭症的亲子关系和亲职教育家长如何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关系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异常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沟通和社交能力的缺陷,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帮助亲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亲职教育家长需要采取特定的方法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和互动。

本文将介绍自闭症的亲子关系、亲职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家长与自闭症儿童建立亲密而健康的关系。

一、自闭症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与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常常受到限制。

由于其社交和沟通技巧的缺陷,自闭症儿童通常难以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儿童的社交能力,也给亲子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亲子关系中,理解和接受是关键。

家长需要理解自闭症儿童与其他儿童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上的差异,从而建立一个宽容和支持的环境。

此外,亲子活动和良好的沟通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

通过与自闭症儿童进行互动游戏和共同参与有益的活动,家长可以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并增进相互间的理解。

二、亲职教育的重要性亲职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培训,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照顾自闭症儿童。

亲职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家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挑战,并建立有效的亲子关系。

通过接受亲职教育,家长能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巧,以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亲职教育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和症状,并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行为和情绪问题。

此外,亲职教育还可以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互动策略,以促进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良好关系。

通过参加亲职教育课程或与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家长可以获得实用和个性化的建议,以更好地支持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三、与自闭症儿童建立良好关系的策略1. 学习和理解自闭症:家长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自闭症的知识,理解其特点和表现。

只有充分了解自闭症,才能更好地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和互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出现,表现为社交困难、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

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母亲。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母亲通常面临着巨大的亲职压力。

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处理孩子的特殊需求,以及应对社会上对自闭症儿童的误解和歧视。

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同时也需要更专业的照护和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往往成为家庭中的主要照顾者和支持者。

她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如何与自闭症儿童进行有效沟通和教养,同时还要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其他事务。

这种压力和负担很容易让母亲感到沮丧、焦虑和无助,甚至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教养效能感对母亲的影响教养效能感是指母亲对自己作为教养者的能力和信心。

在面对自闭症儿童时,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往往受到挑战。

她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正确,是否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不安。

研究表明,教养效能感与母亲的亲职压力密切相关。

当母亲对自己的教养能力充满信心和自信时,她们往往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更积极地处理与孩子相关的问题。

相反,缺乏教养效能感的母亲更容易感到无助和沮丧,难以有效地应对亲职压力,甚至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母亲参与教养是指母亲在孩子的教养和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家庭中,母亲通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她们需要引导和支持孩子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与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母亲参与教养在缓解亲职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当母亲积极参与孩子的教养和治疗时,她们往往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养效能感,更好地适应和处理与自闭症儿童相关的挑战。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受损,以及狭窄的兴趣和重复行为。

对于ASD儿童的家庭来说,教养压力是一个常见而且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这些孩子的母亲来说。

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她们的亲职压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本文旨在探讨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并且考察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一、自闭症谱系障碍对母亲的亲职压力的影响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通常表现出很高的行为和学习障碍,这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研究表明,ASD儿童的照顾者通常面临着更高的压力和焦虑,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对孩子的特殊需求和与其行为和情绪问题相关的挑战。

而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照顾者,母亲往往承担着更多的护理责任和心理压力。

她们需要面对孩子的行为挑战、学习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这些都会增加她们的亲职压力。

亲职压力会对母亲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疲劳等问题的出现。

亲职压力还可能影响到母亲的教养行为和教养效能感,进而影响到她们与孩子的互动关系和家庭氛围。

了解和缓解母亲的亲职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养效能感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在育儿方面的能力和信心。

在教养自闭症儿童的母亲中,教养效能感通常受到挑战,因为孩子的行为和学习问题往往超出了她们的能力范围。

研究表明,母亲的教养效能感与她们的亲职压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一方面,教养效能感强的母亲更有可能应对孩子的挑战和困难,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从而减轻亲职压力。

这些母亲更倾向于寻求积极的教养资源和支持,培养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挑战。

教养效能感弱的母亲往往感到无力和沮丧,很难应对孩子的挑战,这会增加她们的亲职压力。

她们可能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和情绪困境中,进而影响到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她们的亲职压力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关联需要得到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照顾者,还会对孩子的行为和思维产生重要影响。

父母的心理控制是指他们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和情绪进行指导和控制的过程。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就这一关系展开讨论。

父母的心理控制对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包括情绪控制、行为控制、思想控制等。

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分严厉的情绪控制,孩子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导致心理社会功能下降。

而适度的情绪控制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在社交场合更加自信和开朗,对他人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在行为控制方面,父母的过度干预和限制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发展。

反之,适度的行为指导和启发,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我控制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想控制方面,父母的意见和要求会对孩子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形成。

父母的心理控制对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与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作用。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同时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也会反过来影响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

研究发现,家长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氛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发展,而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也会影响家长的心理控制方式。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与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作用。

儿童自闭症的家庭教育与家长参与

儿童自闭症的家庭教育与家长参与

儿童自闭症的家庭教育与家长参与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常常面临语言交流、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困难。

在儿童自闭症的治疗过程中,家庭教育及家长的积极参与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家庭教育策略以及家长参与治疗的重要性。

一、儿童自闭症的家庭教育策略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

1. 创造有结构和规律的家庭环境:儿童自闭症患者对于结构和规律具有特别的需求,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建立清晰的日常规定和计划来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

此外,充分利用可视化辅助工具,如时间表、画板和电子日历等,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并遵循家庭规则。

2. 推动社交互动:自闭症患者通常有困难与他人建立有效的社交联系,因此,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儿童的社交互动。

例如,通过与孩子进行目光接触、肢体语言和共同的游戏,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技能。

此外,还可以组织孩子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如参加公园游戏活动或社交技能训练班。

3. 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由于儿童自闭症患者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家长可以通过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来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例如,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减少外界干扰。

此外,使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视觉图表、手势示范和音频工具等,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家长参与儿童自闭症治疗的重要性家长的积极参与对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理由。

1. 加强疗效:家长是儿童的主要照顾者和教育者,他们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家长的参与,治疗可以延伸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进步。

家长在与专业治疗师的密切合作中,能够学习和掌握专业的疗法技巧,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

2. 培养适应能力:随着儿童自闭症患者成长,他们将逐渐独立面对社会和生活的挑战。

家长的参与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好准备。

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家长可以为孩子打下成功的基础。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文章通过对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特点、母亲教养效能感、亲职压力以及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母亲教养效能感对亲职压力的重要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在减轻亲职压力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表明,提高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可以有效减轻其亲职压力,而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影响因素,以及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提升母亲的教养效能感,从而改善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自闭谱系障碍、母亲、教养效能感、亲职压力、中介作用、特点、影响因素、参与教养、机制、重要性、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闭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就会显现出来。

这种障碍会对儿童的社交交往、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造成困扰,给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

在这一过程中,母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需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同时还要应对孩子的特殊需求。

母亲的教养效能感是指她们对自己作为家庭教育者的信心和能力感觉,而这种感觉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亲职压力则是母亲在育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孩子的特殊需求、社会期望、家庭支持等方面。

研究发现,母亲的教养效能感会对亲职压力产生影响,而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机制则是连接这两者之间的桥梁。

探究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亲职压力的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机制对于帮助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更好地应对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自闭谱系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患有这种障碍往往表现出社交障碍、沟通困难和刻板行为等特点。

在教养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过程中,母亲通常是其主要照顾者和教育者,面临着巨大的亲职压力和挑战。

研究母亲教养效能感对亲职压力的影响以及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机制对于帮助母亲更好地应对教养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其心理控制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幼儿时期正是孩子心理社会功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与孩子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着重探讨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对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

父母的心理控制是指父母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理压力的一种行为。

在父母心理控制的方式上,主要包括监控、惩罚、干涉等多种形式。

而幼儿心理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情绪调节、自我概念的建立、社交能力等方面。

那么,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又会对幼儿心理社会功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首先是情绪调节。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对幼儿的情绪调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父母的过度监控和惩罚会使得孩子变得焦虑、沮丧,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而父母的过度干涉会使得孩子丧失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相反,父母温和的心理控制方式会促进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情绪成长。

再次是社交能力的培养。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

父母的过度监控和惩罚会使得孩子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社交能力的退化。

而父母的过度干涉则会使得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能力,从而无法有效的与他人进行互动。

相反,父母的温和心理控制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展,有利于孩子积极的与他人进行良好的社交互动。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对幼儿心理社会功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过度监控和惩罚会使得孩子情绪失控、自我概念不健全、社交能力退化、缺乏自立自强的意识。

而父母的过度干涉也会使得孩子丧失自主权,无法有效的与他人进行互动。

相反,父母的温和心理控制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健康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发展,使得孩子能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的意识。

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心理控制方式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度监控和惩罚,过度干涉,而要采取温和的心理控制方式,促进孩子健康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发展。

孤独症儿童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探讨

孤独症儿童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探讨

孤独症儿童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探讨家庭对孤独症孩子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孤独症儿童家庭而言主要是训练他们对外界信息的传递的敏感性,并在这个信息传出时做出一定程度的反应,由于孤独症患者本身对于交流的恐惧性,很多患者都是乐于处在自己的世界中做他们认为的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又很难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一个地方,这就需要专门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首先,在面临孤独症患者语言障碍的困难下可以训练与家人的对视能力,家人是孤独症儿童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通过眼睛对视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沟通交流的效果,对视时从家人温和,亲切,鼓励的眼神中孤独症儿童可以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从内心深处渴望回应对方的殷切期盼,他们懂得。

但是,由于孤独症患者多为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儿童,他们的身高与自己的父母有明显的差距,因此,要想做到与孩子的目光对视就必须在之前调整好自己的方位,在对视正式开始时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定的指令性要求,比如:“妈妈很爱你宝贝,你最近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要和我分享啊?”起初的时候孩子并不怎么在意这样的做法,也有可能会显得有些冷漠和不安,家长可以用手遮住孩子的眼睛,然后慢慢的往外打开把视线一点一点的扩大,如果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家长应及时的对其加以提醒。

还有就是在与孤独症儿童进行交流时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陌生人都应该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孤独症患者情绪焦虑时。

孤独症人群需要在对特定的人或环境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在即使不说话的情况下也能更坦然。

所以,如果有机会可以跟孤独症儿童建立这样的特殊性,最好可以离他更近一点,如果实在不耐烦这样的情况时,可以给他们平常喜欢玩的东西来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接着就可以很快地使其进入到互动交流的状态。

一、家庭教育与孤独症儿童的联系因素1、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家庭在孤独症孩子的发展中起到的语言能力强化是帮助孤独症孩子增强自我意识和加强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是指父母在教育和管教幼儿过程中,运用心理控制策略来影响和引导幼儿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而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则是指幼儿在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度控制,主要表现为父母限制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过于干涉幼儿的思考和情感表达,以及对幼儿过度的监控和约束。

另一种是不足的控制,表现为父母对幼儿的管教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界限,不加以引导和干预,以及缺乏对幼儿行为的正向引导和批评。

过度控制会对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控制会抑制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发展,使其习惯于依赖他人的指导和决策,削弱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度控制会影响幼儿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使其难以自如地体验和表达各种情感。

过度控制会限制幼儿的认知发展,阻碍其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的提升。

不足的控制同样会对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明确的规范和界限会使幼儿对社会行为的要求和禁止产生混淆,容易出现冲动和无法控制的行为。

缺乏引导和批评也会使幼儿容易放任自我,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缺乏自我反省和成长的动力。

相反,适度的心理控制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发展。

适度的心理控制表现为父母在教育和管教中既能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又能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适度的心理控制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它可以提供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使幼儿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关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适度的心理控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帮助幼儿学会处理挫折和困难。

父母的心理控制方式与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密切相关。

过度控制和不足的控制都会对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度的心理控制有助于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发展。

父母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控制方式,以促进幼儿良好的心理社会发展。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

对于ASD儿童的父母来说,他们通常会面临着较大的亲职压力,因为要照顾这些儿童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资源。

而母亲作为主要的抚养者,她们的教养效能感对亲职压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亲职压力的影响,并且深入研究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一、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ASD儿童通常会表现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重复行为等特点,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作为主要的抚养者,母亲通常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和行为训练等。

这些都需要母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将给母亲带来较大的亲职压力。

社会上对ASD儿童和他们家庭的认知不足,很多时候母亲还需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歧视,这也加重了她们的亲职压力。

二、教养效能感对母亲亲职压力的影响教养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的能力和信心的主观评价,它通常可以反映出个体在养育孩子方面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有显著的影响。

具有较高教养效能感的母亲更倾向于积极应对育儿中的各种挑战,她们对自己的教养能力更有信心,更能够应对亲职压力,减少情绪上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反,教养效能感较低的母亲更容易陷入亲职压力的恶性循环中,她们更容易感到无力和沮丧,加重了亲职压力的程度。

三、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母亲的参与教养是指母亲在孩子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日常的照顾、陪伴和教育等。

研究表明,母亲的参与教养可以在教养效能感和亲职压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一方面,母亲的参与教养能够提高她们的教养效能感,通过亲自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成长,母亲更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育儿技能和成就感,从而提升了教养效能感。

母亲的参与教养也能够缓解亲职压力,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母亲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从而减少了亲职压力的产生。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

自闭谱系障碍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自闭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性行为和兴趣,以及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困难。

ASD儿童的家庭生活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母亲在照顾ASD儿童的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ASD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的影响,并重点分析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1. 教养效能感对母亲亲职压力的影响教养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父母在教养子女方面能力的主观评价。

教养效能感高的母亲更有可能积极应对ASD儿童的行为问题,展现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减少负面情绪和亲职冲突,从而降低亲职压力的程度。

相反,教养效能感低的母亲可能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感到无助和沮丧,增加了亲职压力的负担。

2. 母亲参与教养的中介作用母亲参与教养是指母亲在ASD儿童的教育和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和投入。

研究发现,母亲参与教养在教养效能感与亲职压力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母亲在教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她们的教养效能感,同时也可以减轻亲职压力。

母亲参与教养可以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ASD儿童的需求,增强对自己育儿技能的信心,从而有效缓解亲职压力。

3. 提高教养效能感和促进母亲参与教养的途径为了提高ASD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和促进其积极参与教养,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支持:为ASD儿童母亲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她们的育儿技能,同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引导她们更好地应对亲职压力;(2)建立支持系统:鼓励ASD儿童母亲与其他家庭成员、朋友以及专业团体建立支持系统,分享经验和情感,相互支持,减轻亲职压力;(3)倡导积极的育儿观念:社会和媒体应当倡导积极、科学的育儿观念,减少对ASD 儿童母亲的负面评价和指责,为她们营造更多理解和支持的环境,提高她们的教养效能感。

4. 结语ASD儿童母亲的教养效能感对其亲职压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母亲参与教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

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关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

父母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功能。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可能会过度控制幼儿的行为和思想,导致幼儿缺乏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这种现象引发了研究者对父母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之间关系的关注和探讨。

父母的心理控制是指父母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的行为、思想和情感进行干预和控制,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期望。

而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是指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和表现。

父母的心理控制会对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影响幼儿的自信心、社交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

了解父母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父母正确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父母心理控制的表现形式、对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具体影响以及有效的培养策略,将有助于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2 问题提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心理控制常常会起到重要作用。

父母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许多不明确的地方。

父母在教育幼儿时,可能会过度地干预幼儿的行为和思维,导致幼儿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

这种过度的心理控制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消极影响,阻碍其正常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父母的心理控制对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成为当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重要性、父母心理控制的表现形式、具体影响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提供合理的指导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通过对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幼儿心理社会功能关系的探讨,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指导他们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本研究还可以为幼儿心理社会功能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0期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Modern Special Education(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0th Issue2019父母教养压力、父母介入与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许有云**陶静(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科学学院南京210038)[摘要]心理理论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在认识基础上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为。

自闭症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上可能存在欠缺。

为了探明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是否与家庭教养有关,采用“思想泡”技术对35名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及其与父母教养压力和父母介入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父母认知介入在父母养育困扰和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之间以及父母的困难儿童感知与儿童心理理论水平之间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该研究结果为从构建积极家庭环境层面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自闭症;心理理论;教养压力;父母介入[中图分类号]G760一、问题提出心理理论是个体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Frith等学者提出的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缺损理论是早期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此观点认为,心理理论能力的缺损是自闭症儿童核心症状的重要成因[1],其中自发性心理理论的影响更为直接[2]。

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早期的心理理论测试都是通过言语材料向个体呈现,对个体的语言能力要求较高,而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障碍,可能导致其无法通过心理理论测试[3]。

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的研究结果会受到研究方法的制约,而采用“思想泡”技术[4]等非语言的测试方式可能会排除因语言缺陷而带来的干扰,该方法是通过动画人物,用不同颜色的“泡泡”把故事中角色的目的、想法和愿望等直观形象地外化出来,为自闭症儿童理解某一特定情境中的行动和想法等提供辅助支持。

普通儿童心理理论水平发展的关键期是3—5岁,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养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水平。

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年龄与普通儿童不同,但作为社会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介入体现了父母在教养孩子过程中的投入程度。

父母介入可以分为认知介入和情绪介入两个方面。

认知介入主要涉及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注重孩子认知方面的发展,例如教孩子数数、说出事物的名字等。

情绪介入指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情绪社会方面的发展,如多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玩等。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养育过程中父母介入越多,丰富有效的亲子互动越频繁,孩子的成长机会就越多。

按照双向整合理论[5],父母的养育和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双向关系,面对已经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父母可能面临更大的教养压力,这种持久的压力往往使自闭症父母容易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甚至是逃避的应对方式,导致在养育活动中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降低,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自闭症儿童*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理论和执行控制的关系研究”(2015SJB3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个体特质对处境不利青少年学生心理适应性的调节机制研究”(19YJCZH207)、江苏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特殊儿童障碍与干预技术”阶段性成果。

**许有云,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E-mail:youyunxu@126.com。

与普通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父母的教养压力作为一种可能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它对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晰,它是否会受到父母教养中介入程度的中介作用的影响,仍需进一步验证。

目前尚没有研究在一个完整的框架内对父母教养压力、父母介入和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在征得江苏省南京市区2所自闭症康复机构和1所幼儿园同意后,招募自闭症儿童44名,排除伴有多重障碍和智力严重低下儿童9名,最终获得35名自闭症儿童作为有效被试。

有效被试年龄范围为4—10岁,均由专业医院进行医学诊断。

本研究均获得被试父母的知情同意。

(二)研究材料1.父母教养压力问卷该问卷由Abidin在1995年编制,共有36项,分为3个维度,即养育困扰(例如,“我烦恼我生活里的好几件事”)、亲子关系失调(例如,“我的孩子很难做让我高兴的事”)和困难儿童感知(例如,“我觉得我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

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得分越高,表明父母的教养压力越大。

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

本研究中养育困扰、亲子关系失调、困难儿童感知3个分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91、0.86和0.81。

2.父母介入问卷该问卷由美国纽约大学Niobe等人编制,主要用于测量父母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参与程度,涉及父母与儿童互动的内容和次数。

该问卷共有21道题,包含认知介入和社会情绪介入两个方面,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父母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的参与程度越高。

该问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良好的信、效度[7]。

本研究中认知介入和情绪介入分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7和0.73。

3.心理理论情境故事首先,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编制了包含心理理论任务的5个情境故事,用“泡泡”把故事角色的语言、想法和愿望等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并用卡通图片形式通过电脑绘制打印。

图片中故事角色的头顶上绘制“泡泡”,“泡泡”里用图形表现角色的想法。

然后,请10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评定这些图片是否与原故事相符,进行逐一打分,采用5级评分法,即“不符合”计-2分、“较不符合”计-1分、“不确定”计0分、“较为符合”计1分、“符合”计2分。

若有评分者评分低于1分,则对图片进行修改,直至最后所有评分者对每张图片的评分均为1分或1分以上。

最终确定10张图片为正式研究材料。

情境故事共包含5个故事。

第一,意外地点故事。

小强把彩笔放在桌子上,然后出去玩了,这时小花把彩笔从桌子上拿到了椅子上,过了一会儿小强回来了。

随后提出以下问题,记忆控制问题:“在出去玩之前,小强把彩笔放在什么地方?”事实检测问题:“彩笔现在在什么地方?”错误信念问题:“小强以为彩笔在什么地方?”行为预测问题:“小强回来了想找他的彩笔,他会先去什么地方找?”评分标准:行为预测问题和错误信念问题答对一题计1分。

第二,意外内容故事。

给研究对象看一个牙膏盒,并询问里面装的是什么,然后再将牙膏盒打开,让其看看里面放的是什么。

研究对象在打开牙膏盒之后发现,里面放的不是牙膏而是棒棒糖。

提出以下问题,表征转换问题:“在未打开牙膏盒之前,你觉得里面放的是什么?”错误信念问题:“如果其他小朋友未打开这个牙膏盒之前,会以为里面放的是什么?”任务检测问题:“现在牙膏盒里面放的是什么?”评分标准:表征转换问题、错误信念问题答对一题计1分。

第三,外表真实区分任务故事。

展示一个由泡沫做的仿真苹果,并让研究对象触摸仿真苹果,提出以下问题,外表问题:“这个看起来像什么?”真实问题:“它实际是什么?”评分标准:两个问题都回答对计1分。

第四,简单愿望理解故事。

展示两张画有苹果和香蕉的图片,并问研究对象喜欢这两个中的哪一个。

将没有被挑选的水果作为故事主人公喜欢的水果,然后向被试讲述:动物园小熊饿了,但是它特别喜欢吃苹果(香蕉)。

再提出以下问题,记忆控制问题:“你还记得小熊最喜欢吃什么吗?”愿望测试问题:“我们给小熊吃苹果还是香蕉呢?”控制问题:“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评分标准:三个问题都回答正确计1分。

第五,冲突愿望理解故事。

利用几张图片,如小孩、操场、房子前的大狗,介绍“荡秋千”故事情节:小宝想去操场上荡秋千,但是他知道要去操场必须经过王叔叔家的房子,那里有个凶巴巴的大狗,每次小宝经过那儿时大狗都会跳起来对小宝大叫,小宝吓坏了。

因为那只可怕大狗,小宝不喜欢经过王叔叔家门口。

但是小宝现在很想去操场荡秋千。

这时,小宝妈妈问:“你想去操场吗?”小宝说:“不!”向研究对象提以下问题,问题1:“小宝说的是真的吗?”问题2:“他这么想去荡秋千,为什么他又不愿意去了呢?”评分标准:如果问题2回答的答案属于物理状态则计0分,如果回答的答案属于部分心理状态则计1分,如果回答的答案属于心理状态则计2分。

最后将5个心理理论任务的总分作为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指标。

(三)研究程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主试在课余时间个别施测,每次测试大约需要30分钟。

为了减少研究对象的不适,研究对象的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陪同。

在情境故事测试时,主试向研究对象呈现相应的故事图片,并辅以言语讲解,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故事。

每个故事讲完后,主试会向研究对象提出问题,并要求其回答。

情境故事测试结束后,由研究对象父母完成调查问卷。

测验环境安静,所有测试在两周内完成。

三、研究结果(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在描述性统计基础上,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考察了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父母情绪介入、父母认知介入和父母教养压力的3个维度之间的两两相关。

结果发现,除了父母情绪介入与父母认知介入、父母教养压力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心理理论水平与教养压力3个维度之间、父母认知介入与教养压力中的困难儿童感知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1。

表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M+SD123451父母情绪介入13.001+4.7212父母认知介入13.343+4.4060.608***3养育困扰39.086+9.500-0.138-0.1554关系失调34.429+7.886-0.170-0.3270.526**5困难儿童36.771+7.320-0.118-0.403*0.588***0.606***6心理理论水平2.914+2.8420.1920.367*-0.400**-0.319*-0.345*注:*p<0.05,**p<0.01,***p<0.001,下同。

(二)父母介入在父母教养压力与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Baron和Kenny认为,研究中是否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首先应满足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8]。

从表1可知,只有父母认知介入与教养压力和儿童心理理论水平均存在显著关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知介入在教养压力与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

因为自闭症儿童群体取样较为困难,本研究样本量无法满足结构方程的检验要求,所以本次中介效应检验使用分层回归方式进行。

本研究以心理理论水平为因变量,依次以教养压力的养育困扰、亲子关系失调、困难儿童感知3个维度为自变量,认知介入维度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检验。

结果发现:认知介入在亲子关系失调与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水平之间不起中介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