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2.1

合集下载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是不同的。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1、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2、难点:声音的传播的有关计算三、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学生阅读P24,观察活动1:观察振动发声,从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

2、学生预习P25,声波是:______________。

声音以_____形式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且可以“看见”。

比较(a)(b)两图,观察波形有什么不同?4、学生预习P26,活动2:传声试验,完成下列问题A、图2-6,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空气,铃声会变______。

当抽去到一定程度还能听到铃声吗?如果瓶内是真空呢?本实验表明:。

B、图2-7,把耳朵贴在水槽外面,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说明:_________。

C、图2-8,室内的同学能否听见敲击声?再将耳朵离开墙,还能听到声音吗?说明:____能够传声,而且____传声效果更好。

总结:声音需要___、___、___等作为传播的___来传声,在真空中,声音____传播。

5、图2-10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__。

一般地,固体传声速度__,气体传声速度__。

声音在150C 空气的传播速度约为:__;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

6、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7、观察图2-11,外界的声音顺着____传至____,引起振动。

通过___传到___,再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二)合作讨论1、你还能日常生活中举出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子吗?2、你听到过回声吗?任何时候都能听到回声吗?3、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运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4、“打雷”时,看到闪电的同时就听到雷声吗?为什么?(三)课堂学习过程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声也。

2.1 认识自己(导学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2.1 认识自己(导学案)-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高效课堂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2.1 认识自己课题2.1认识自己课型 新授课 课时:1学习目标1.政治认同:懂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认识自己是不断深化的过程;2.道德修养: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3.健全人格: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知道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4.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

重点 人贵自知,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 人贵自知课前案自主预习参照《知识清单》,(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一)基础知识点背诵过关填空(10分钟) 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人贵自知。

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1)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

我们可以从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从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从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社会关系中来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3)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生活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证明自己、检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自我形象也更加清晰。

班级: 姓名: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逐步深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长)20分钟组内交流,达到共识;【学习任务一】每个人拿一张白纸,用文字获图画等形式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每个人从中抽出一张折叠的自画像,猜一猜这是谁的自画像并说明理由。

谈谈你对这位同学的印象和看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为什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任务二】我身材、身高、长相()我的性格()我在班级是个()我在家里表现得()我…思考一:完成句子,越多越好哦!思考二:同学们都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的?【学习任务三】如何认识“我”要求:1.参照示例:名字一:王辉①身高中等、②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流,善于辩论、③班里同学非常喜欢跟我玩2.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3.注意保密,先不要给别人发现对他的评价要求:4.把你完成的内容撕成三份,“名字一”的那份留给自己。

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上2.1 网络改变世界导学案一、【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知道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践行明礼遵规,明大德、守公德、眼私德,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2.法制观念:了解网络的积极影响,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使用网络。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能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责任意识:能正确认识互联网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培养开放与包容的胸怀。

有序参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尤其是绿色上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二、知识梳理1.网络的积极影响。

(八上P10~13)⑴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⑵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网络的消极影响。

(P15~16)⑴网络上存在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会误导大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⑵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⑶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常见的网络骗术①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②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③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④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⑤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⑥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⑦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应对方法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③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④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⑤发现网络诈骗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三、合作探究活动一:“云端"诊疗跨越山水(多媒体展示材料)“多亏有了远程会诊,老人在家门口就把骨折治好了。

“家住贵州武陵山区腹地的石阡县村民蔡林讲起前段时间父亲的治病经历时说。

当地医院将病历、影像资料等上传到远程医疗系统,与来自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骨科专家视频会诊,成功进行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学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人民的主体地位,从而理解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依据、内涵和要求。

3.运用:结合课本知识,归纳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难点:党的执政理念依据、内涵和要求。

【知识梳理】一、党的性质和宗旨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的先锋队。

2.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3.根本宗旨:全心全意。

4.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和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在任何时候,党都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坚持、情为民所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更不允许任何党员凌驾于群众之上。

二、党的执政理念1.人民的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

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地位,坚持以人民为。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3.内涵(1)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2)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期盼民主、、公平、、安全、环境等达到更高水平。

人民对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4.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是要坚持人民和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2.1上、下、前、后(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2.1上、下、前、后(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2.1 上、下、前、后(导学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同步备课,主要内容是2.1节:上、下、前、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2章第1节,即上、下、前、后的概念及其应用。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并能够运用这些方位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词汇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区分上、下、前、后的不同,并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卡片、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尝试用上、下、前、后来说明它们的位置。

2.讲解:接着,我会用卡片和小玩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

3.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运用上、下、前、后的词汇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4.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如何运用上、下、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上、下、前、后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上、下、前、后来说明下面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我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用上、下、前、后来玩捉迷藏游戏,以增强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教室作为学生们熟悉的场景,让他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尝试用上、下、前、后来说明它们的位置。

人教版物理导学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物理导学案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预习案【基础感知】(1)自主阅读课本P27-P31(2)自学指导要求(用彩笔画出以下问题的答案)①画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②画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

③画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大小关系④画出回声的概念【新知突破】一、声音的产生<一>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二>声源:一切正在________的物体称之为声源。

★拓展—动物声音的产生①蝉的叫声:雄蝉才会叫,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

②蝗虫:蝗虫不会叫但可以发声,蝗虫的发音器分别称为音锉和刮器,两者磨擦时,还引起前翅的振动发出嚓嚓的声音二、声音的传播<一>声音是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三>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相同/不同),一般情况下,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____中传播最慢。

<四>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三、回声<一>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

<二>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声音更。

必修一导学案系列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二)导学案

必修一导学案系列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二)导学案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2.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3.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知识探究:探究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 地理意义:如何利用地质构造及规律,指导生产中找水、找矿和工程建设呢?4.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关系三、重要图表解读图2-1-11、图2-1-12、图2-1-13、[解读]图2-1-11反映的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的初始状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褶曲形态与地貌形态一致。

图2-1-1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图2-1-13反映的是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图2-1-15、图2-1-16[解读]图2-1-15反映的是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岩性疏松,地表植被多遭破坏,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图2-1-16反映的是冲积扇的形成。

山地河流流出山谷到达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谷口为顶点的扇形倾斜面,向外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制约,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图2-1-17、图2-1-18[解读]图2-1-17风蚀蘑菇位于干旱地区,其形成与岩石不同部位风力侵蚀的强度不同有关:风力吹起沙石,吹蚀地表岩石,近地面的侵蚀作用强度大,故而形成风蚀蘑菇。

图2-1-18沙丘是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属于风力沉积地貌。

主要是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

四、巩固练习:1.右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列其中的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

必修2第二章2.1导学案

必修2第二章2.1导学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平面一、目标解读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的画法;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性质的作用;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自学导引问题1: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问题2:你能描述一下平面的含义吗?问题3:平面的画法问题4:平面的表示问题5:如果直线l与平面α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是否在平面α内?如果直线l与平面α有两个公共点呢?公理1:符号表示为:图形表示为:公理1的作用是什么?问题6:在平面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请大家想一想,在空间中,过三个点可以有几个平面?公理2:公理2的作用是什么?问题7: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两个平面相交呢?公理3:符号表示:图形表示:公理3的作用是什么?三、典例精析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 ( )(2)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3)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4)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5)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1)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平面;(2)任何一个平面图形都是一个平面;(3)平静的太平洋面就是一个平面;(4)圆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表示平面.变式训练2:西瓜人人都喜欢吃,给你一个西瓜,只许切三刀,最多能切几块?请说出你的切法.例2 已知ABC ∆在平面α外,P AB =α ,R AC =α ,Q BC =α ,如下图所示.求证:P 、Q 、R 三点共线.例3 如下图所示,在四面体上,在的中点,、分别为中,CD F AB BC G E ABCD ,H 在32:::上,且==HA DH FC DF AD 求证:交于一点、、BD GH EF变式训练3三个平面c =βαγβα 即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b a ==αγγβ ,,若直线.不平行和b a 求证:.,,三条直线必过同一点c b a反馈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1) 若一个平面长3m ,宽4m ,则面积等于122m ;(2) 若ABC ∆的两边,AB AC 在平面α内,则第三边BC 也在平面α内; (3) 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 梯形ABCD 中的两条边在平面α内,那么它的另外两条边也在平面α内. 2. 若,l P αββ=∈,则_______P l .3. 3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_______ 个部分.4. (1)3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确定_______ 个平面;(2)3条直线两两平行可以确定_______ 个平面.5. A B C ,,表示不同的点,, a l 表示不同的直线,, αβ表示不同的平面,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A l A B l B l ααα∈∈∈∈⇒⊆B. ,,,A A B B AB αβαβαβ∈∈∈∈⇒=C. ,l A l A αα⊄∈⇒∉D. ,,,,,,,A B C A B C A B C αβαβ∈∈⇒且不共线与重合 6. 对于空间3条直线,有下列4个条件: ① 3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共点; ② 3条直线两两平行; ③ 3条直线共点;④ 有两条直线平行,第3条直线和这两条直线都相交. 其中,使3条直线共面的条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7. 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P Q R 分别是11,,AB AD B C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

2.1导学案

2.1导学案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撰写人:陈晓东审定人:卢华香编号 03 2009-09-1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能识别细胞中的原子构成分子时的化学键;举例说出细胞中水分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说出不同存在形式的水在细胞中的作用;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2.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论证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认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观点,确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对立统一的观点;形成化合物的。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时的化学键;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生理作用。

学习难点:识别细胞中的原子构成分子时的化学键三、学习过程课件展示地壳和生物体内各种元素的成分比例提出问题:1.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哪些元素的质量总量占全部元素的98%?其中基本元素有哪些?.最基本元素又有哪些?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有什么异同?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的质量占全部元素的98%。

其中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含量低于万分之一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最基本元素是_____。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

但同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含量又有所不同,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_。

学生观察P12图2-1,P13知识海洋及图2-2总结:2.原子的结构组成是怎样的?核外电子是如何分布的?哪一部分称为价电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原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荷)3.分子的组成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究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和交流中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程的思路是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引导他们发现声音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掌握声音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叉、气球、玻璃杯、水、乐谱架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气球和一杯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然后分享他们听到的声音。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孩子们用手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将气球放在孩子们的耳边,让他们用手指轻轻地戳气球,感受声音的传播。

4. 声音的强弱:让孩子们用乐谱架上的乐谱,用自己的声音唱出不同的音高和音量,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5. 声音的音调:用玻璃杯装上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玻璃杯,让孩子们听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影响因素。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影响因素。

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后,可以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究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因素,例如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声音是否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的声音,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位置(一)-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位置(一)-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1 位置(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 培养学生运用坐标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重难点:如何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实际操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2. 探究新知(1)介绍数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

(2)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学会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坐标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并能根据数对推算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 学生能运用坐标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意识强。

4. 学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数对概念的引入和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1导学案

2.1导学案

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案重点难点:不同的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课前自主预习】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竞选的优点及局限性(1)从选民角度看: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直接选举。

(选民→被选举人)间接选举。

(选民→代表→被选举人)(2)从被选举者角度看: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应选名额)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制约选举方式的选择的因素3、我国当前采用的选举方式(1)是什么?(2)为什么?【课堂合作探究】农民工张本山的烦心事农民工张本山家住牡丹区吕陵镇,为了贴补家用常年在外打工,有急事回家处理,正赶上村委班子换届选举。

张本山前脚刚到家,村办人员就把选票送到了家,让张本山第二天去参加三位候选人的演讲答辩。

张本山心想:我一定要选一个能带领大家致富的人当村委主任,这样我就不用出去打工了。

晚上本家张二贵掂着两瓶酒来了,进门就说:“本山,咱是一家人,你可要投俺一票。

”这下,张本山犯难了,这个张二贵要说办实事可不如另外两个人。

张本山刚上初中的儿子说:“爸,爷爷说他年轻时当村主任的时候就他一个候选人,大家要投都投他一个人的票,计票也好计,您能给我介绍一下这两种选举方式吗?”张本山一下傻眼了,自己初中都没毕业,这哪知道哇!同学们,你们能帮张本山的忙吗?给他的儿子解释一下故事中涉及到哪两种选举方集买礼物。

远远地就看见镇政府门口聚集了好多人,张本山一打听才知道,大家都在那看公示的新当选的镇长名单呢。

儿子在旁不解地问:“爸爸,我们村都让你直接投票,为什么选镇长没让你投票呢?”张本山略一思索:“可能我们镇管的村太多,人也太多了吧。

”办来人通知说张二贵在当选为村主任的过程中存在贿选行为被人举报,上级责令重新选举。

张本山说:“我急着出去挣钱,我就不选了,多我一票少我一票无所谓。

”儿子也在旁说:“就是就是,让我爸赶紧出去给我挣钱要紧。

我爸的选票我随便填一个就行了。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毫米分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毫米分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毫米分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知识讲解1. 认识毫米和分米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毫米、分米等单位进行长度的度量。

那么毫米和分米是什么,又有什么区别呢?•毫米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测量小物品的尺寸和长度,如针眼、手机厚度等。

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

•分米是长度单位,用于表示值较小的长度,如房间的长度、宽度等。

1分米等于十分之一米。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在数学中,毫米和分米是两种不同的长度单位,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

•1 毫米 = 0.1 分米•1 分米 = 10 毫米也就是说,1毫米等于0.1分米,1分米等于10毫米。

通过这些简单的换算,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两个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二、练习题1.小明测量自己的课桌长度为60厘米,请将其转换为毫米和分米。

答:60厘米=600毫米=6分米2.一条小鱼的长度为2.5分米,将其转换为毫米。

答:2.5分米=25毫米3.一支笔长为9.4厘米,请将其转换为毫米。

答:9.4厘米=94毫米4.立方体每条边长为2.5厘米,求其体积。

将结果以分米表示。

答:体积为(2.5×10 ÷ 100)³ = 0.0015625立方分米三、拓展练习1.某校教学楼的一层楼房高度为3.2米,一共五层,求该教学楼高度的总和并将结果以分米表示。

答:总楼高为:3.2×5=16米=160分米2.甲同学拿了一张长为4.8分米,宽为3.4分米的画纸,他在上面画了一个正方形,边长为2.5厘米,求画纸剩余的面积,将结果以平方分米表示。

答:原画纸面积为(4.8×3.4)=16.32平方分米,减去正方形面积(0.025×0.025=0.000625), 剩余面积为16.319375平方分米。

四、思考题你认为除了毫米和分米之外,还有哪些长度单位比较常用?这些单位有什么特点和使用场景?。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和传播介质。

学习难点:理解声波的传播形式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5-38回答下列问题)(一)声音的产生1、用两根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2、拨动伸出桌面少许的直尺让其发声。

观察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发声物体叫什么?(二)声音的传播4、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刮擦桌面,看能否听到声音,说明什么可以传声?5、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什么可以传声?6、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什么可以传声?7、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8、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为什么?(三)声速9、声音传播的快慢用什么来描述?10、声速与什么因素有关?11、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是。

12、为什么会产生回声?(四)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3、人们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什么?预习检测1.在听歌唱家韦唯和谭晶演唱时,人们听到的歌声是由于他们声带而产生的。

2.小明在家吹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产生的。

3.15℃时,声速约为。

4.古代士兵为了及时发现敌人的骑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时,地面发声较轻B.马蹄声不能沿地面传播C.马蹄声不能沿空气传播D.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5.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小组合作1、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裁判员要看发令枪冒出的白烟计时,不能听到枪声计时,为什么?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一位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下敲击声,为什么?如果水管里还有水又能听到几下敲击声?3、小明在大山前呼喊,经过两秒听到回声,求小明与大山之间的距离?三、点拨提升1、研究问题的方法:①转换法:用水花四溅和乒乓球的弹跳来反映音叉的振动②理想实验法(科学推理法):真空铃实验反映真空不能传声③类比法:用水波类比声波2、回声测距要注意×1/2四、当堂检测1.小宇在观看龙舟赛时,他听到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而产生的,并经过_____传入他的耳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1描述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1描述位置

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2.1 描述位置【教学内容】描述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自主预习】(1)自学教材第19页例1。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识?你是怎样理解的?(3)如果只有这一个条件,你你能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新知探究】1.(1)从这幅图上,你又可以看到一些什么?启发学生认识到:灯塔1在轮船北偏东30°方向;灯塔2在轮船北偏西55°方向等等。

(2)追问:这样来描述物体的方向有什么好处?为了更加精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

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还需要什么?(物体之间的距离)(3)追问:灯塔1到轮船的实际距离你能算出来吗?说说你打算怎样计算?独立计算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计算结果。

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灯塔1在轮船北偏东30°方向的6千米处。

思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觉得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2、书写格式:引导学生归纳:知道了方向和距离,就能更加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说你亲身体验到的确定位置的例子。

1.完成“练习五第1、2、3、4题”第1题可以让学生口答。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测量计算,再组织交流。

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灯塔2在轮船北偏西55°方向的8千米处。

”。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

姓名班级课题: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课堂学习: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2、观察演示,思考问题:a:将细线拴着的乒乓球轻触未发声的音叉,乒乓球没有太大的反应;将音叉敲响,再用乒乓球轻触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很大幅度。

这个实验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

b:敲响音叉,听,声音持续很长时间;再敲响音叉,稍后用手捏住音叉,就不会再产生声音了。

再对比体验一次。

这个实验说明了。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叫做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三、把声音显示出来观看视频:“显示声音的波形”,体验各种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是不同的。

将声音信号通过转化成,同通过计算机或,就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

四、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传递到了你的耳朵里。

2、汇报预家庭实验结果:你能听到在水中敲击石块的声音吗?你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课堂活动)用手指甲轻刮课桌,人耳在空气中听此声音;在将耳朵贴着桌面听此声音,你感觉有什么不同?同样的声音从空气中传到人耳,与从桌子传到人耳想比较,从传到人耳的声音更响,这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

(填“好”或“不好”)4、观察视频: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能通过、和气体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效果是(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声音在中传播的效果比较好。

声音在中不能传播五、声音传播速度1、什么是声速?在不同物质中,声速相等吗?在同一种物质中,声速相等吗?2、有一根很长的注水钢管,在它的一端敲击一下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这几次敲击声分别是沿哪种物质传来的?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什么传来的?为什么?3、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枪响后才开始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已知光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108米,你认为应该怎样计时才更准确?五、我们怎样听见声音?(阅读课文、观看视频“人耳是怎样听见声音的?”)1、外界的声音从外耳道传至,引起的振动。

人教版必修一2.1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一2.1导学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用准确科学的学科语言独立、认真完成问题导学和合作探究部分。

3.独立完成【自主检测】题目。

【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能正确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因;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图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大气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难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 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原因3. 大气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预习案【导学提纲】【教材助读】(自主预习课本P28-32的相关内容。

要求:①规范标注出下列知识,划出关键词;②写出思考题的要点;③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怎样暖大地?3.大地怎样暖大气?4.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5.大气怎样对大地保温的?二 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什么?及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 的形式?3.画图并简要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画出等压面的凹凸)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叙述风是怎么形成的?2.大气水平运动受到的作用力(画图表示)3. 不同状态下风的受力和风向【重难点突破】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意义(结合课本p30图 2.1 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三种现象)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强弱取决于云层厚薄,尘埃多少、大气稀薄程度,夜晚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大气中水汽、二氧化碳含量多少。

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气体受热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地面低压;气体冷却下沉,地面高压,高空低压。

高低压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注意:①理清温度高低与空气运动、气压高低的关系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高低状况 ③同一地点,垂直方向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④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 的面,凸起的地方为高气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⑤同一水平面,空气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A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To remember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learn “should and could”
【重点难点】
1. To remember the key vocabularies.
2. To practice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to the tape.
3.To grasp “the uses of Should and Could”
【学法指导】比较should与could
【知识链接】委婉语气
【学习过程】Step1.【预习指导与检测】
(一) .预习指导语法: “should and could”
should是________的过去式,用作情态动词时,并不表示_______的动作,只是语气显得更加________“should+________原形”表示“__________做某事”。

翻译:你应该戒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uld+_________原形”表示“可以做某事”。

翻译:我们可以给校长写一封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研讨:should和could都可用来提出_________,表示轻微的批评或遗憾, 但______语气更委婉,客气。

should意为“应该,应当”;could意为“可以,可能,不妨”。

翻译:你不应该和父母争吵。

______________. 你可以再仔细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测在语境中理解记忆词汇
1. Don’t play your CDs too l______. Jack is reading.
2. You can’t see her now. She is on the p________.
3 What’s w______ with your mother? She has a headache.
4 She is over 80? You want to s_______ me.
5. I don’t eat fish and Jake doesn’t eat fish, e_________.
6. Mrs Green is not friendly. She often a________ with her neighbors.
7. Li Lei is poor at math .His parents decide to ask a t________-.
8. I don't have e_______ money to buy the car.
9. I need to get some money to p_____ for summer camp.
10. You could b_______ some money from your brother.
Step2.【课堂互动探究】
A.Let students talk about problems.
1.My paren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呆在家里)every night.
2.My brot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放唱片机)too loud.
3.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足够的钱)
4.I ________________(和谁争吵)my best friend.
5.My clothes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过时)
6. I ne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一些支付夏令营的钱)
7. I need some money to _________________.(给我的家人买礼物
B. Let students give their advice:
1.You __________________.(你可以给他写封信)
2.You _________________.(你应该给他打个电话)
3.You c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他买一张球赛的票).
4.I don’t ____________________.(让他吃惊)
5. I don’t want to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电话中和他谈论这件事)
6. You c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你哥哥借一些钱)
7.I think you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向你妈妈要一些钱)
C. 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of 1b. 2a and 2b.
【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单词及should与could的用法
【当堂小结】
【当堂测评】
1. –I argued with my mother this morning. --________
A. That’s nothing!
B. Great!
C. You should say sorry to her.
D. L et’s play soccer.
2. I can’t speak English well, and Li Lei can’t, ________.
A. too
B. also
C. as well
D. either
3. I think you ________ talk about your problem with your parents and ask for their advice.
A. need
B. needn’t
C. should
D. shouldn’t
4. You look really cool in the new dress, dear. How much did you ______ it?
A. ask for
B. think about
C. find out
D. pay for
5. My friend is angry with me. What ________ I ________ to him?
A. should; say
B. could; talk
C. may; speak
D. need; tell
6. –Your spoken English is much better.
--Thank you. My teacher often asks us ____English as ____ as possible.
A. to speak; many
B. not to speak; much
C. to speak; much
D. not to speak; more
7. I lost my friend’s bike, and I really don’t know ________.
A. what should I do
B. what to do
C. how shall I do
D. how to do
9. –Mom, my shoes are ________. Could you buy me a new pair? --Sure.
A. out of style
B. the same
C. in style
D. very popular
10. –Why not tell her the good news right now?
--Oh, no. I want to ________ her.
A. surprise
B. call
C. find
D. help
11. Now many students ________ go to bed until eleven o’clock every night.
A. don’t
B. not
C. didn’t
D.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