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认知(ppt)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
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 反映,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是相互依存、 互相转化的。
你看到了一对情侣或是一個骷顱头?
(2)、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 不同的属性组成,但我们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
时尚 性感
憨厚 老实
自然特征 社会特征
心理特征
非语言线索
• 面部表情 • 目光
接 触-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诚实直率; 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 长时间的目光接触--敌意、爱慕的信号 • 姿势
面部表情--什么样的情绪 ?
a) 快乐, d) 悲伤,
b) 惊讶, e) 生气,
c) 害怕 f) 厌恶
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考考你的观察力
考 考 你 的 观 察 力
三、错 觉(illusion)
---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 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
---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错 觉。
触觉
绝对阈限
夜晚晴朗时可以看见50公里处的一只烛光 安静环境中可以于6米外听见手表秒针走 动声 可尝出7.5升水中加入的1 茶匙糖的甜味
可闻到在三居室中洒一滴香水的气味
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出落在面颊上即有感 觉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在美 国麦吉利大学募集 了大学生志愿者作 为参加实验的人。
观察窗
志愿者每天躺 在床上睡觉,并有 每天20美元的酬劳。 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何时退出实验。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5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认知的表征方式:范畴化和图式
(一)范畴化(categorize) 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总是自动地将之归到 某一类社会群体当中,可以有效的节省认知资源。
(二)图式(Schema) 基于个体的过去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的一种心理结构。包括 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以及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 一些特殊的事例。
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 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 心状况,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
根据原因的性质,又可将原因归纳到因素来源、稳定性、能控制性 这三个向度之中。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 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 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 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 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 稳定者。 3.能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 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 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
2.内隐自尊、内隐社会态度的研究;
3.人际交往中的内隐性别刻板效应的研究; 4.跨文化交流中的内隐种族刻板效应的研究。
9
9/25/2012
社会心理学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VS 间接测量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无意识、自动化的特征,使之很难通 过传统的,自陈式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而只有通过 间接的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测量。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从勒温的场论到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群体动力理论不断发展和 完善。
群体动力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动力可以影响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使个体更加符合群 体要、可衡量的团队目标, 使团队成员能够明确方向并为之 努力。
有效沟通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团 队协作效果。
服从现象
在权威面前,个体往往更容易放弃自己的判断而 服从权威的指示或要求。
影响因素
权威的合法性、专业性、信任度等因素影响个体 的服从程度。
04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人际关系建立与维护
人际关系定义
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建立
通过主动交往、真诚相待、寻找共同点等方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02
社会认知过程
感知与注意
01
02
03
感知的定义
感知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 行选择和解释的过程,包 括感觉和知觉两个阶段。
注意的作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 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保证 了我们对重要信息的加工 和处理。
感知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和注意密切相关,注 意影响着感知的选择性和 准确性,同时感知也影响 着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社会心理学概述 • 社会认知过程 • 社会影响因素及效应 •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 群体动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 社会心理现象解读与应对策略
01
社会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 科学。
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第四章+社会认知
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对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
取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Snyder,1974) • 高:常根据当前所处的情境及观众的需要而采取 相应的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形象。 • 低:常根据自己内心的态度及自己的性格而行动。 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在面对不同的观众时, 都表现出一致的行为。
Snyder自我监控力量表个人反应问卷 Snyder自我监控力量表个人反应问卷
(二)社会知觉的含义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是个体通过
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穿戴、长
相、语言、姿势、行为等),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
性(情绪、态度、品质、能力、性格等)的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介入社会心理学后,出现了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一词,其含义 与“社会知觉”相当,但有时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自我知觉的基本成分:①自我概念;②自尊。
•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
征的认识集合。又称“自我认识”(self–knowledge)
或“自我图式”(self schema)。
• 自尊(self-esteem):是个体对自己品质、性格、能
• 从以上各个渠道获得的对自我的认识片段
•
加工整合
•
自我概念
(三)自我概念的作用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并影 响个人的想法、情绪与行为。
1 . 自我表达 (self-expression) :通过自己的
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 对自己认为的真我的反映 使他人对我形成准确的印象 使他们按我的意愿来对待我。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目录
• 社会心理学概述 • 社会认知 • 社会影响 • 社会行为 •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 社会心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势
01
社会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如何 受他人存在影响的科学。
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 究方法,探讨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和行为。
形成机制
社会规范的形成受到文化、历史、宗教、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社会成员共同协商和 建构的结果。
改变方式
社会规范的改变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但可以通过教育、宣传、舆论 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规范的改变。
04
社会行为
亲密关系与友谊
亲密关系的定义与类 型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 如亲子关系、情侣关系、友谊等 ,并阐述这些关系的形成、发展 与维护。
权威影响
定义
01
权威影响是指个体对权威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接受权威的意见
或行为。
影响因素
02
权威影响受到个体对权威的认知、权威的可靠性、个体对权威
的认同感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03
米尔格拉姆实验发现,即使在权威命令下,个体也会对权威产
生服从,从而做出违反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形成与改变
定义
社会规范是指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
社会运动的心理机制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运动的发起、发展和结束的 心理机制,以及社会运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异同
比较群体行为与社会运动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以深 化对这两种社会现象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概论》课件
在这个《社会心理学概论》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心理学的定义和意 义,了解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探讨社会认知与社会感知,探究社会影 响力和人际关系,并研究群体行为和合作。我们还将介绍社会心理学实验研 究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
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人类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模式和心理过程。它是一门 综合性的学科,为我们解开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社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学,旨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 境中的思维、感知和行为。从那时起,社会心理学不断发展,并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领域。
社会认知与社会感知
社会认知是指我们对社会世界的理解和感知的过程。通过研究社会认知,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形成 观点和判断他人的。而社会感知则研究了我们是如何察觉、解释和评估社会情境中的信息与刺激。
社会影响力和人际关系
社会影响力是指他人和社会环境对我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社 会影响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以及人际关 系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
群体行为和合作
群体行为是指在群体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过程。通过研究群体行为和合作,我们可以了解人们在集 体活动中是如何互动、合作和影响会心理学实验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实 验,我们可以控制变量并观察不同条件下人们的反应,从而得出对社会心理 学问题的有力结论。
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
社会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和社会政策等领域。未来,我们可以 期待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持续贡献。
社会心理学 社会认知
活泼
有魅力
+5*3=15
+5*3=15
友好
兴趣广泛
+5*3=15
+5*3=15
吸毒
加总结果
-3*5= -15
15
不整洁
加总结果
-3*2= -6
24
加权平均值 15/3=5
结果: B总体印象分高于A
加权平均值
24/3=8
A.聪明,勤奋,有技能的,热情,有决心, 实际,好奇
90
93
100
88
62
94
90
68
66
日本人(N=29) 100
情绪识别
• “蒙娜丽莎的脸有四
种表情” 这样的发
现可信吗?
•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美国伊 利诺伊州大学的科学家利用他 们开发的“情绪识别软件”对 《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了解
读,其分析结果是:其中包含
83%的喜悦,9%的厌烦,6%
的恐惧,2%的愤怒。
情绪稳定
客观性强
谙于事理
临危不惧
往往以领导者自居
能够区分理智与情感 抱负宏大 不因相貌而自负
感情不易受打击 竞争心强 逻辑性强 无依赖感
不易受外界影响 冒险精神强
女性特征
喜欢聊天 做事得体、分寸感强 雅淑温柔 敏感 虔诚笃信 陶醉于自己的容貌 起居洁净 文静 有强烈的安全需要 欣赏艺术和文学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有人运用这一手段虚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
真实身份,利用相应的技巧为自己谋利。
(三)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
• 鲁迅:《说“面子”》
• 林语堂:《中国人》(即《吾国吾民》)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PPT课件第四章 社会认知
案例:香味:正在消失的非语言线索?——香水的销量虽 然没有爆跌,但是正在稳步下降。
华尔街日报,1998年12月27日——Ari Kopelman 的总经理在拜访朋友时 经常设法看一看主人的卧室。在一个又一个的化妆台上,他看到一大堆 用了半瓶的香水堆积着。“每个女人一定都积压了能用157年的香水。 Kopelman先生说。
慎
让被试判断此人是 否慷慨、幽默,结 果如下
慷慨 第一组 90%
幽默 77%
第二组 10% 75%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
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这就是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事先提醒被试避免作出草率判断,并告知他们要考
虑到全部有用信息,首因效应就可以减弱。 近因效应就会发生,我们就可能注意对方的“现在”表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任何社会知觉都由自我知觉开始, 都有自我知觉的参与过程。
所谓的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自我知觉的内容 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 征的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 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人们称它为嗅觉器官的转变。如今,女人们走在走廊上,上班和外出吃 饭,香水的香味少多了。亚特兰大一位31岁的叫Mary Collins的市场主 管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香水和在它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了。”
香水工业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那时作战回来的Ggs为他的情人带来 了经典的Chanel 5。随后昂贵的香水成了梳妆台上必备之物。香水工业 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60亿(美元)的盛况。但它的发展在90年代初慢 了下来。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以每年2%到4%的速度下降。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 生活中,面对高大歹徒, ……;看望重症病人,……
• 形成完形:把有关信息、特征组合起来,形成完整印象,带有主观色
彩
■
3,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1)对人的社会行为、人际互动的影响
二,社会认知的范围
【他人情感;他人性格;人际关系;第一印象】
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 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对他人 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 表情有三类: • 面部表情(视线联系)
身段表情(舞蹈语汇、四肢、躯体); 言语表情(歌唱家、演说家)。
其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
• 面部表情判断: 眼部肌肉、口部肌肉何者重要? 发展特点,对若干表情判断达一定正确程度与年龄有关。(见表) ■
• 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对自身健康有重要影响。乐 观态度、面对疾病时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 Seligman,Peterson:哈佛大学1946年的一次面谈记录,这些人在1980年 的健康状况,两者比较,……
• 负性情绪——导致:紧张应对: —— 心脏功能受影响;免疫系统受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受损。 ■
(2)对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 社会认知与寂寞。——社会认知中只注意生活中消极方面,会体验到更多 的寂寞,长期寂寞者会以消极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责备自己没有良好社 会关系或他人难以相处、把事物看成自己无法控制。
• 社会认知与焦虑。——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 Philip Zimbardo有项研究:害羞女生,大噪音,与英俊男士交谈……
《社会心理学概论》课件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0息,包括社会知觉、刻板 印象、归因理论等。
社会影响
研究个体如何受到他人的 影响,包括从众、服从、 群体压力等。
社会行为
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 行为反应,包括人际互动 、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 等。
详细描述
心理咨询中,社会心理学原理如人际关系理论、自我概念理 论等被用来分析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同时,咨询 师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技巧和方法,如角色扮演、行为疗法等 ,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行为和思维模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社会认知过程
探讨个体如何加工、解释 和理解社会信息,以及如 何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 断。
社会影响过程
研究个体如何受到他人的 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他人 ,包括从众、服从、权威 等。
社会行为反应
探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 行为反应,包括人际互动 、群体行为、传播行为等 。
CHAPTER 02
个人特质
个体性格、价值观和自我认知 等因素也会影响社会情感的表
达和体验。
社会情感的作用机制
心理调适
社会情感能够调节个体的心理 状态,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情
绪波动。
社会互动
社会情感是促进个体间互动和 交流的重要纽带,有助于建立 和维护人际关系。
行为驱动
社会情感能够激发个体的行为 动机,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实 现目标。
归属感
指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 ,表现为对集体、组织 或团体的认同和忠诚。
社会情感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04
文化背景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认知•社会动机与情感目录•社会态度与行为•社会影响与从众行为•社会群体与互动•社会心理学应用与展望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定义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任务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心理与行为,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
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宏观层面的问题,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关注个体和群体在微观层面的心理和行为。
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文化人类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关注同一文化背景下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差异。
社会认知的概念与过程社会认知的定义01社会认知的过程02社会认知与个体认知的差异031 2 3社会认知偏差的定义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社会认知的偏差与影响因素印象形成的定义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的定义印象管理的策略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社会动机的概念与分类社会动机的定义亲和动机成就动机利他动机权力动机侵犯动机情感的概念与功能动机功能适应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表达和交流,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并建立良情感的定义组织功能和行为,使个体的心理活动更加有序和高效。
信号功能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情感对认知的影响情感可以影响个体的判断和决策,使个体在决策时更加倾向于选择符合自认知可以影响个体的情感调节能力,使个体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反应并适应不同的环境要求。
认知对情感的影响社会态度的概念与结构社会态度的定义社会态度的结构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影响行为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态度。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态度改变的理论态度改变的方法社会影响的概念与分类社会影响的概念社会影响的分类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或态度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含义1,感觉和直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或者体验。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应2,社会知觉的含义•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群体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他影响主题的心理活动。
调节主题的社会行为•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社会知觉的独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二,自我知觉以及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分为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是自我图式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特征的认识结合。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1,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测•社会比较:与自己相似的人比较。
2,自我概念的作用•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还影响个体的想法,情绪,行为。
•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及自我概念。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是指个体对于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的相应行动的敏感性及灵活性。
3,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2,自我描述问卷1,2,3三,自尊及其测量1,自尊的构建•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的内部标准: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正确。
2,自尊心的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表四,自我认同1,认同的含义•认同理论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取向,社会取向•认同在心理学上只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性,经过认同,帮助形成人的自我概念。
•认同在社会学上泛指个人与其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为他人的情感和经验所同化,或者自己的爱情和经验足以童话他人,彼此间产生内在默契。
社会心理学4章-社会知觉
彩之处;使得别人不会对你印象恶劣,却也不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魅力,首先必须在心理重视。 分数为16~24:第一印象好。
你的适度、温和、合作给第一次见到你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对方是你的工作范围还是在私人生活中的接触者,他们都有与 你进一步接触的愿望。
7/6/2020
另一项实验发现“对比作用”是否有效,还要视两人的关 系而定。如果是陌生人,没有什么感情因素在里面,很容 易有“对比作用”。但如果两人是好朋友,则会出现爱乌 及屋的“辐射效应”。也就是说,即便是相貌普通的人, 会受其漂亮的朋友“辐射”,显得比较可人。就象我们总 想,他是老总身边的人,即便水平再差,也差不到那儿去。
眼睛 12、你选择的交谈话题是? A自己所热衷的 B两人都喜欢的 C对方所感兴趣的
7/6/2020
评分标准和分数:
A为0分,B为1分,C为2分,累加为你的总分。
分数为0~8:第一印象差。 很可能你只是依着自己的习惯行事,你本心是很愿意给别人一个美好 印象的,可是你的不经心或缺乏体贴、言语无趣,无形中让别人做 出了关于你的错误的勾勒。
(一)分类(认知路径之一)
人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会立即且自动化地把接触到的人 或事归到(已有认知的)某一类别中的过程。 分类的作用:
分类依据已有的认知使认识过程简化;也使概念教条化。 如,人们把人群按照性别、职业、地区等把人群简单分类,
对新近接触的人有了群体特征的共性认知后,忽略其个性 特征,即不客观也易形成偏见。“外群体同质效应”“内 群体偏好”。如,生意人都比较奸诈,“东北人都是活雷 锋”。
第三章 社会认知
周 靖 2014-10
第4讲 社会认知
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Weiner认
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 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 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X轴与Y轴一样。
39
Weiner1972年的归因模型
23
2 、 整体印象的三个理论模型: 平均模型(The Averaging Model)
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 约翰的个别特质 清 洁 聪 明 体 贴 苏珊的评定 +10 +10 +4
矮 小
衣着随便 整体印象
-5
-9 +10/5=2.00
24
累加模型(The Additive Model) 对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而不是平均,正性信息加到已经
气、自信、百折不挠等。
自我图式(Self-schema):
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与自我概念有着紧
密的联系。比如你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
乐于助人,都是自我图式的内容。
团体图式:
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叫团体刻
板印象( Stereotype)。团体图式使得我们将某
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体的成员所共有。比如常
了普遍偏高的现象。与这种偏差相反的是负晕轮效应,也
叫扫帚星效应(forked tail)。
Hale Waihona Puke 27晕轮效应的证据(Dion 、Berscheid 、Walster 1972)
特质描述 人格的社会融洽性 职业地位 称职的丈夫(妻子) 称职的父母 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 总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漂亮的 65.39 2.25 1.70 3.54 6.37 11.60 2.17 普通人 62.42 2.02 0.71 4.55 6.34 11.60 1.82 丑的人 56.31 1.70 0.39 3.91 5.28 8.83 1.5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对社会世界的感知、认知、理解和解释。
社会认知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和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意愿,因此对自我概念的认知和建立是必要的。
社会心理学认为,自我概念由自我知觉、自我评价和自我印象组成。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特征和行为的感知。
例如,我有一个高鼻梁,我能够感知出来这一特征。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价值和性格的评价,这些评价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还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自我印象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特征和行为对自己的总体评价,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稳定的自我概念。
二、他人概念他人概念指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以便更好地与他们交往。
社会心理学认为,他人概念包括对他人的态度、印象和情感。
态度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好恶、赞成和反对等方面的评价。
例如,某人可能会觉得某个人非常令人讨厌,或者非常慷慨大方。
印象是指个体对他人总体特征的认知和理解,这些特征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主观上对他人的感受。
例如,某个人可能会觉得某个人非常有礼貌、温和、好相处,但这些特征并不一定是被其他人所认可的。
情感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体验,这包括爱、恨、喜、悲等情感。
三、群体概念群体概念指个体对群体的认知和了解。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群体的文化、习惯和信仰,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概念包括对群体的刻板印象、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
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对某个群体的固定和片面的印象。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黑人是暴力和犯罪的代表,而亚洲人则是勤奋、善良和聪明的代表。
归属感是指个体对某个群体的归属意识和情感认同,这种认同常常是基于身份、文化和价值观的相似性。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心理学》一、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人们对社会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它包括人们对自己、他人和周围事物的认知态度、价值观、信念和偏见等。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验都会对其认知进行影响。
如在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身份容易被贬低,即使女性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表现得十分出色也许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
所以,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二、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的行为会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观点和行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例如,一个新员工加入了一个由老员工组成的小组,他本来是一个外向、开朗的人,但是在和老员工相处一段时间后,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内向、沉默。
这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老员工对他的期待和观念,为了融入群体,他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这个小组。
因此,社会影响是群体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三、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群体在心理上产生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等的学科。
在人员众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往往会被群体所纳入,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群体。
群体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包括群体形成、群体互动、群体满意度和群体效率等方面。
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个体会为了求得工作上的成功而走向竞争。
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之后,个体会形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竞争群体,群体内的成员会根据群体规则和行为影响逐渐发生改变。
在群体心理学中,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它对于解释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它主要涉及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群体心理学三个方面。
在解释和预测社会中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面,社会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理论体系。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中个体及其互动关系,还可以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4章 社会认知-归因
在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业管 理及临床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30/2019 6
1、朴素心理学家理论(海德内外归因理论)
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1958) 海德将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高区别性 区别性
汤姆并不是老踩其他舞伴的脚
低区别性
汤姆也踩其他舞伴的脚
高一贯性
一贯性 汤姆几乎总是踩琼的 脚
低一贯性
过去汤姆从不踩琼的 脚
高一贯性
汤姆几乎总是踩琼 的脚 高一致 性 琼的舞 伴常踩 她的脚
低一贯性
过去汤姆从不踩琼的 脚
高一致性 低一致性
一致性 琼的舞伴 琼的舞伴 常踩她的 很少踩她 脚 的脚
3、凯利的三维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H.H.Kelley,1971)对上述理
论进行了补充。 凯利指出,经验总是反复产生的,每次的经验总是有 着相似之处。假如我们拥有关于事件的多重信息,我 们就会利用协变原则来进行归因。 协变是指观察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中所共同出现的 东西。 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 畴去着手。 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刺激物(存在);(2)行动人 (人);(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
得不到一贯性、一致性、区别性的全部信息,也 不会进行如此科学、复杂的分析。
3/30/2019
13
(五)对归因理论的评价
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2、有助于推断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 差异; 3、有助于预测个体可能的学习行为; 4、仅仅归因难以完全符合实际。
3/30/2019
(五)社会常模
社会常模被人们视为归因的线索,是成人最常用的来推论能力水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板印象也可以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 大众媒体习得而来。
二、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
(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相 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
(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用 刻板印象来知觉他们,从而忽略个人的特 征。
(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做出判断时,
(1)认同成功(2)认同延缓 (3)认同封闭(4)认同混淆
第二节 对人知觉——
(一) 1 2、非言语线索 3 (二)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 式
1 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
对他人的总体评价。
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
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 加工操作:一种是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 一种是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
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一些独 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主体 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 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 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2、自我描述问卷Ⅰ、Ⅱ和Ⅲ
(一)自尊的构建 1 2 3、自己的内部标准
(二)自尊的测量 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2
四、自我认同
(一)认同的含义 认同理论主要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
理取向和社会取向。 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
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 而维系人格的统一性和一贯性。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含义
(一)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
一种最简单的反应(包括视、味、听、嗅、 触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体 验。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 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二)社会知觉的含义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 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 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 (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 与判断的过程。
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1、人们在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
(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 (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来。 (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
2、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1)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 于特殊的环境与时间,要使不一致的信息 不断重复
(2)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 于群体中的亚群体成员,要与有刻板印象 的群体成员广泛交往。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 我概念与自尊。
(一)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1 2、反射性的评价 3 4、社会比较
(二)自我概念的作用
人们有一种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 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
(三)自我概念的测量
2、马西亚对自我认同的研究 认同发展中有两个心理社会指标:
一是“危机” 二是“承诺”
(五)自我认同的形成确立
埃里克森提出了认同确立的三因素模式,认为 认同形成和确立从理论上可以区分为个人的、 集体的、相互的三大因素,每个因素中又包含 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四个方面。
马西亚 在自我认同的成熟度上,基本上 可以分成四大类:
(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
(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如勃然 大怒时。
(6)当人们意识到对个体的判断重要,人 们也许会进一步收集有关个体的信息, 而不是只用有关个陌生或不太熟 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
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 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 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 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 些规律
(一)
1 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
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近因效应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 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 这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 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 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 现的预言。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1、个人的经验
当人们第一次与一个群体接触时,他们与一两 个成员的互动就构成了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
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 对他人做正性评价
(1)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
(2)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更
(3)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 与仁慈。
(二)印象的作用 1、所形成的印象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
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左右我们对后获得的信息的 解释,从而保持原有印象的不变。
(3)为了避免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归于群体中非典型的成员,要与群体中 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
(4)人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 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这才是 改变刻板印象的根本与前提。
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对人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 是指通过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 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2)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
(3)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 行为的知觉。
(4)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对社会事件因果 关系的知觉,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 对其因果关系的知觉。
(二)自我认同 (1)心理动力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 (4)社会基模理论。
(三)
李孟潮认为,个人的性别认同大约在18个 月至3岁之间建立,然而这并不表示小孩已 完全了解男性及女性的意义。
(四)自我认同的研究
1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各有独特 发展课题的不同发展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 “循序渐进的发展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