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中地理下册《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中地理下册《3.1 环境管理及其实施》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二地理下册《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基础学习交流】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1.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是按照________规律和________规律,运用________、法律、________、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_________与_________,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目的。
2.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按其范围:_________环境管理;_________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
(2)按其职能和性质:环境 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管理;环境_________管理;环境_________管理。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1)_______ 手段;(2)________手段;(3)_________ 手段;(4)技术手段;(5)宣传教育手段。
【重点难点探究】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2.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是什么?课堂检测今天,“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
据此回答下题:1.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吊白块”④利用农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害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达成可持续发展共识10年来,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迟缓,其根本原因是()A.发达国家没有承担起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B.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承担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世界资源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人口素质差异造成的3.在2007年以前,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50平方米。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提高林木覆盖和人均绿地的是()A.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馆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读“全球CO2浓度变化”图,回答8~9题:4.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5.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CO2排放量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10(20分)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
高二地理 课题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二地理课题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获得自然资源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人口增长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而加速资源的耗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破坏资源的再生功能,理解资源问题的产生和特点;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
(3)认识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了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
(4)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资源与资源问题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与地理学习过程。
(2)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与资源有关的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同学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资源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 关注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认识我国面临资源问题的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和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学习难点:自然资源类型的判别,水资源问题及其原因,土地资源问题及其原因,矿产资源问题及其原因。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导学案的导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四、知识链接与学习过程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①________与②________的总称。
2、类型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
(2)类型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资源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2、主要的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Ⅰ、表现:水资源⑨________Ⅱ、原因a、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⑩____________。
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中地理下册《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二地理下册《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基础学习交流】1.人类为何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及原因是什么?3.森林有哪些生态动能?森林被破坏后会造成什么后果?针对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湿地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湿地?5.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重点难点探究】1.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很高。
由于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加上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活动,使森林面积锐减。
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1)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水旱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图,把①土壤肥力下降,②暴雨增多,③进一步毁林开荒,④洪水灾害增多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空格,使之形成一个循环过程。
2.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自然资源,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培养环保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利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培养其全面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地图、图片等。
2. 准备教学资源:收集有关自然资源的案例和数据,以便在教学中应用。
3. 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确保教室活动的顺利进行。
高中地理课程《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自然环境,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的?”2. 展示一些常见的自然资源图片,如:水、石油、煤炭、土地等,引出本课主题。
二、自然资源概述1. 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可更生资源与不可更生资源),诠释其特点。
2. 讲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强调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三、可更生资源1. 介绍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形成、利用和珍爱。
2. 讨论森林资源的珍爱、开发和利用,强调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具体内容)1. 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利用状况,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搜集信息,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案例分析。
* 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讨论,教师总结。
2. 实践活动:开展“绿色校园”活动,推广节能、环保理念,加强资源勤俭和环境珍爱认识。
* 学生分组,卖力校园内不同领域的资源利用和珍爱工作,如:勤俭用水、垃圾分类等。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中地理下册《3
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二地理下册《3.2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选修6【基础学习交流】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2.为解决西北地区的农村能源问题,可以开发利用哪些新能源?为什么?3.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重点难点探究】1.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季。
其原因是什么?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
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课堂检测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 1— 3题。
环境问题类型甲乙丙丁程度省区广东++ ++ ++++四川+++ + +++新疆+ ++ ++++山西++++ +++ +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
据此回答4——6题。
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求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5、“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枯竭的现象。
据此回答7—8题。
6、华北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7、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是()A、潜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8. 结合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导学案 最新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能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属 性。 2、结合人们认识和利用煤炭资源的过程,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3、能够简要说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以煤炭为例,说明资源的利用过程。 2、自然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煤炭为例,说明资源的利用过程
⑤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优化能源结构
性能转变,发展煤炭化学工业
学 习 后 记
1.按属性分,自然资源可分为 资源、 生资源的是 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课 ⑥地热能 堂 练 对 习 降”或“上升” ) 右图是 2018 年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 构图,回答 4 .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 的能源消费结构更为合理,理由是 ⑦核能 ②水能 ③风能 资源和
资源、
资源、
资源等。其中属于非可再 。
④生物能
⑤潮汐能
3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 , 而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 。 (填 “下
。 5.山西是中国的煤炭生产大省,若要达到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承诺 图 4-7 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下列做法较为适合山西省的是( )
①增加煤炭的出口量,减少本省 CO2 排放量 ②建坑口电站,出售 电力 工业 ③发展煤气化、液化产业 ④大力发展核能,发展低耗能 ⑥加大煤炭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导学案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措施。
二、学习重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学习难点1、如何平衡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分类(1)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资源等,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前提下,可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2)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在人类历史时期内基本不会再生。
(二)自然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大多数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其储量会逐渐减少。
2、分布不均衡性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导致了不同地区资源的贫富差异。
3、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资源短缺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自然资源面临短缺的危机,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2、资源浪费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例如粗放式的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中的低效率利用等。
3、环境污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如煤炭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矿产开采导致的土壤和水污染等。
4、生态破坏过度采伐森林、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四)自然资源利用问题的原因1、人口增长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加大了资源的压力。
2、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高,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
3、技术水平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废弃物排放量大。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习目标】1.自然资源的主要属性是什么?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并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3.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综合思维)【自主预习】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①。
2.自然资源类型按是否可再生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按种类分:②、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3.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1)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
(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③。
4.自然资源属性(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④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人文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特征:数量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
2.原因(1)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2)受⑤条件限制,人类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利用要求: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1.总体特征:⑥有优劣高低之分。
2.衡量标准: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3.利用表现(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有差别。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1.表现:分布是⑦的,但⑧可循。
(1)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明显的⑨特征。
(2)非可再生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2.影响(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地理】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导学案
1.2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通过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自然资源及其属性2、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特征3、说明自然资源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 概念:指在一定 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 的物质和能量。
2. 分类 {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3. 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1)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 。
(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 。
4. 自然资源的属性(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 、质量和 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 的影响。
【特别提醒】我们平时所说的能源资源,既包括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也包括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 特征:数量是有限的,具有 。
2. 原因(1)在一定的 自然环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2)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 利用要求: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 。
【特别提醒】许多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使其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1. 总体特征: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
2.衡量标准{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人类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3.利用表现(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来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有差别。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1.表现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非可再生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2.影响(1)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课件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一页,共48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迁移应用2 下表为四个国家2011年能源消费情况。读下表, 回答(1)~(3)题。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第三十二页,共48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1)上表数据表明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 )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B线;这种变化趋势主要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造成的。
结合材料三
本
课 我国“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和“人均耕地
栏
目 开
低于警戒线”的面积最大,结合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分析
关 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
结合b、c、d的位置及自然特征
三地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非农
目
开 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促节约、守红线、惠民生”。
关
第十页,共48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材料一 我国不同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千公顷)
年份
全国耕地 面积
A
年内减少面积
B
灾毁 农业结构调整
本
1999 129 205.5 394.6 205.3 134.7
107.1
课 栏
2001 127 615.8 590.7 163.7 30.6
(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
本 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课 栏
(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目
开 (4)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
关
由。
(5)为保护耕地,我国制定了
高二地理《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导学案
高二地理《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导学案高二地理《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导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用约2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并能够建构基本知识体系。
2、完成本节的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用红笔标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
3、预习中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并注意联系实际。
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类别。
2、知道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3、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4、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
教材助读: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和的总称。
2、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3、的迅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
水资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4、、和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5、土地资源问题突出表现在和两方面。
、、和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及等,使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
预习自测: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非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天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结合课本P20页文字,完成课本P21页活动第1题。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思考课本P22页活动1—2题。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保护土地资源?4、预计到2010年,,我国20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一旦这些资源枯竭,将影响到你生活的哪些方面?当堂检测: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湿润地区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我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二地理下册《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基础学习交流】1.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有何联系与区别?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去理解。
自然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须具备经济属性,前者是指来自自然界,后者是指具有使用价值。
2.为什么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3.读教材图2-1-1 “中国近50年人口变化”和图2-1-2“中国近50年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近50年来人口变化趋势如何?中国近50年来人口逐渐增加。
(2)中国近50年来人均耕地变化趋势如何?中国近50年来人均耕地迅速减少,20世纪末减少趋势变缓。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中国人均耕地减少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和工矿道路的建设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重点难点探究】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式,必须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保护耕地?1、坚决制止耕地闲置、抛荒2、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3、严格巡查,加大执法力度4、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5、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6、着眼于现有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作物种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7、我国耕地中低产田数量较多,要注重改良中低产田,改善耕地质量等。
2.近年来闹“油荒”,“石油危机”日益严重,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说明石油资源短缺.原因是世界石油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石油又是非可再生资源,同时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和生活消费石油增加.2.石油危机日益严重,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应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水电、核电等。
课堂检测1.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1)~(2)题.(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所占比重是A.19%B.20%C.21% D.22%(2)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 )A.改良土壤,扩大粮食种植面积B.退耕还牧,发展乳畜业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D.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
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下表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地区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有机质大气悬浮质大气水分M 23.5% 16.7% 3.2% 3.4% 34.5%N 6.3% 25.5% 0.7% 14.6% 18.6%(1)“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
(2)材料3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和,使大气中减少,增加。
(3)图示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1)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2分)(2)水分有机质悬浮质水分(4分)(3)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问题等(3分)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率等(4分)。
3.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0分)(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等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1)过度放牧(1分) 城市交通建设(1分)(2)干旱(2分)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2分)(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7.共16分(1)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塞外江南(3分)(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2分)(3)水分有机质悬浮质水分(4分)(4)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问题等(3分)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率等(4分)。
8、(1)过度放牧(1分) 城市交通建设(1分)(2)干旱(2分)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2分)(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地面以上生长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耕地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发生了什么明显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或使现有农业生产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将怎样变化?(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应采取什么措施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3.读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我国在能源利用中的什么问题?(2)进入新千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已经从38美元一桶涨到145美元一桶,随着原油价格的飙升,能源市场正在提醒我们要尽早为能源供应的前途着想。
试分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3)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在石油进口中要避免进口的单一化,注意多元化进口,为此我国都采取哪些举措?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读下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要明确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它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其他部分,它是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
2.非可再生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是指( )①数量有限②再生周期远远长于人类历史③永远不可再生④再生速度慢于人类对它的消耗速度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选D。
非可再生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发利用后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
(2012·梅州质检)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3~4题。
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4.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垦草原②围湖造田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改善耕地质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由题图可知我国人均耕地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加上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被占用耕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
为保证粮食自给,在现有耕地的情况下要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答案:3.D 4.B5.下列关于能源消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低B.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人均耗能量都很低C.目前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但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D.从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看,发展中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解析:选A。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
发达国家耗能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耗能普遍较低,因此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所以A项正确,D项错误。
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很大,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耗能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所以B项错误。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所以C项错误。
(2011·高考安徽文综卷)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6~7题。
6.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C.c、a、b D.b、c、a7.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解析:第6题,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方迁到南方。
第7题,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与能源消费重心的间距。
答案:6.B 7.D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图,回答8~10题。
8.从生态角度分析,发展风电( )A.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可以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C.能够减轻大气污染D.能够实现能源的多样化9.为了获得相同风速的风能发电,风塔装置高度( )A.海洋上高于陆地B.陆地上高于海洋C.海洋上和陆地上相同D.据图无法判断10.将风电场建在海上,可以( )A.缓解温室效应B.降低建设成本C.实行规模化开发D.缓解人地矛盾解析:第8题,风能是清洁能源,所以从生态角度分析,发展风电能够减轻大气污染。
第9题,读图可知,相同高度陆地上比海洋上风速小,所以要得相同风速的风能发电,风塔装置高度陆地上高于海洋上。
第10题,将风电站建在海上,不占陆地空间,可以缓解人地矛盾。
答案:8.C 9.B 10.D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1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11题,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
第12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选项,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B选项,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C选项,该地人口压力大,若全面封山育林,尽管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会降低经济效益。
答案:11.A 12.D13.下图是我国城市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有关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消费比重:煤>油>电>其他B.煤消费比重南方大,北方小C.电消费比重南方大,北方小D.油消费比重西北大,东南小解析:选C。
由图可知,能源消费比重总体来说煤最大,油最小;煤消费比重南方小,北方大;电消费比重南方大,北方小;油消费比重西北小,东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