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指导意见书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指导书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指导书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居家隔离指导书
一、基本情况:家长,您的孩子,于
20 年月日被医院
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预防控制措施: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建议您认真落
实以下预防控制措施:
1、患儿要在医院规范治疗直至痊愈,住院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出院2周后再带其外出或上学。

2、常规消毒方法:(1)用有效氯为5%的84消毒液100倍稀释后对家庭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消毒,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2)用1:20份的漂白粉或1:1份的生石灰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

(3)饮用水采用饮水消毒片按1(片):12.5公斤(水)进行消毒,消毒30分钟后方可使用。

(4)儿童食具、用具、玩具采用100倍稀释后有效氯为5%的84消毒,用浸泡、喷洒或擦拭等方法进行定时清洁消毒。

3、认真学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卫生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儿童监护人(签字):调查人:
费县卫生防疫站年月日。

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指导

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指导
9d痊愈 , 1 无 例发生并发症 。
3 讨 论
手足 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 , 具有肠道病毒感染 的共 同特 征。其感染部位是包括 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 , 毒 病 通过 污染 的食物 、 饮料 、 水果等经 口进人体 内, 并在肠道 增 殖 。病毒 可以通过唾液 飞沫或带有 病毒之 苍蝇 叮爬过 的 食物 , 经鼻腔 、 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 , 也可 因直接接触 而传 染。我 院门诊就诊 的患儿病情都 比较轻微( 危重患儿转诊
H bi C D cmbr 0 1 V l 3 N .2 ee JT M, ee e 1 , o 3 , o 1 2
患者分泌物 、 排泄物及其 污染物 经由消化 道传播 , 可通 也
热惊厥 , 注意避免着凉 , 时换下潮 湿的 内衣。患儿 因发 及
过空气 、 飞沫经 由呼吸道 传播 。人类 普遍 易感 , 以下 3岁 儿童发病率高 , 感染后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绝大多数手足
节, 少让1 J l 拥挤 的公共场所 , l Ll , l 居室要保持开 窗通 风 , 整
洁 , 成 良好 的卫生 习惯 , 养 尤其要 注意手 卫生 。指 导家长

口病一般症状较轻 , 认为是一 种 自限性疾病 , 被 只要治疗
及时 , 多可治愈 , 但也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 发症 , 病死率高 。家长应密切观察 病情 变化 , 出现高热 、 如 剧热 头痛 、 呕吐 、 肌痉挛 、 面色苍 白 、 闹不安或 嗜睡等 应警惕 哭 并发症 的发生 , 及时住 院治疗 , 应 以降低患儿病 死率 。
月1 , 例 3月 1 , 2例 , 7例 , 6例 , 例 4月 5月 7月 8月 2例 , 9月 3例 ,O月 2例 ,1月 1 , 1 1 例 1 2月 1 。社 区发病聚集 例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以和指导意见书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以和指导意见书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青少年儿童是传染病的好发人群,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

因此,学校、卫生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1、出疹性疾病:★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

好发于冬春两季。

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

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

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 日至出疹后5 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 日传染性最强。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 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

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 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

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

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

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

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 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

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 C以上。

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 C以上,一般无抽搐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 3 天止,自发病起不少于 2 周时间。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22年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22年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22年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ea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常出现暴发或流行,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报告与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监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重点场所及公众预防控制工作。

二、疾病概述(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某ackieviruA,CVA)的2、4、5、7、9、10、16型等,B组(Co某ackieviruB,CVB)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HumanEnteroviru71,EV71);埃可病毒(Echoviru,ECHO)等。

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尔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病毒在4℃可存活1年,-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病原体对常见消毒因子的抗力
芽胞 | 分枝杆菌 | 亲水病毒或小病毒 | 真菌 | 繁殖体 | 亲脂病毒或中等大小的病毒
• 常用的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高效消毒剂。 常用的消毒方法,如煮沸、紫外线、高效消毒剂。 • 大多数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脊灰较 大多数病毒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 强,湿热75度,30分钟. 湿热75度 30分钟. 75 分钟 • 病毒对紫外线的抗性比非芽孢菌大,脊灰病毒对UV 病毒对紫外线的抗性比非芽孢菌大,脊灰病毒对UV 敏感. 敏感. • 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或含氯消毒剂等。 常用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或含氯消毒剂等。
•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 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月份。这种疾病的爆发在一些托幼机构、 4-9月份。这种疾病的爆发在一些托幼机构、集体 人群里比较容易出现,一旦有人出现了感染, 人群里比较容易出现,一旦有人出现了感染,很可能 在这个群体里造成群体内的传播。 在这个群体里造成群体内的传播。 •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应该说相对来说比较强,可以通过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应该说相对来说比较强, 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 空气及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
• 6、生活污水:用50毫克 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生活污水: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毫克 120分钟。 分钟。 分钟 • 7、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1000毫克 升有效氯含氯 、盛放排泄物的容器: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 毫克 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分钟。 消毒剂作用 分钟 • 8、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1000毫克 升有效 、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 毫克/升有效 毫克 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200毫升 平方米;旱厕也可 毫升/平方米 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 毫升 平方米; 用生石灰覆盖。 用生石灰覆盖。

手足口病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与建议

手足口病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与建议

手足口病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与建议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和幼儿园群体。

该疾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尤其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为主。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针对手足口病制定了相关的指南与建议,旨在加强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与症状特征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和咽喉内出现溃疡和斑丘疹,以及手脚上出现皮疹。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咳嗽、喉咙痛和纳差等症状。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

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尿液和粪便等体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的物体间接传播给他人。

因此,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措施对于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三、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指南与建议1. 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各国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及时报告HFMD病例,以便及早采取控制措施。

2. 提高公众意识:倡导社会大众关注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如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等。

3. 加强早期发现与筛查:及时发现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和病情严重的高风险人群,并进行迅速隔离和医治。

4. 强化医疗措施:对于手足口病的患者,应提供适当的医疗照顾,包括卧床休息、补充水分、控制发热、缓解疼痛等,并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5. 消除感染源:加强患者和潜在感染者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儿童和幼儿园群体应进行集体卫生教育,避免病毒的传播。

6. 工作场所卫生:幼儿园、学校和托儿所等集体场所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做好空气流通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教育工作。

7.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预防和控制HFMD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该病的威胁。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治疗的社区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治疗的社区护理
浙江l 临床医学2 1 年4 0 2 月第 l卷第4 4 期

45・ 7
手 口病患儿居家隔离治疗的社区护理
侯 秀丽 宋 关芳
手足 口病是 由肠道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 ,
多发 生 于 学龄 前 儿 童 ,尤 以 3岁 以下 年 龄段 发 病
况 ,询 问患 儿 的饮 食 、精 神 状 态 ,并 观察 患 儿 的 生 活 居住 环 境 ,发 放 手 足 口病 宣传 资 料 。填 写杭
2 饮食及休 息 . 6
1 内患儿应卧床休息 ,多饮 周
般病情较轻 ,只有少数病例 ( 尤其是小于 3 岁者 )
病情 进展 迅速 ,l5 ~d左右 出现 并发症 ,如脑 膜炎 、
州市手 足 口病居家 隔离病人管理登记表 ,做好家
庭 消毒及 护理 指导 。
2 社 区护理
21 隔离 治疗 . 告 知 家长 在解 除 隔离 前不 要送 患
儿 上学 或 去 幼托 机 构 ,不 要 与健 康 儿 童接 触 ,真 正做 到居 家 隔离至 痊愈 ,一般 需 7 1d ~4 。 22 家 庭 环 境 由 于 本 卫 生 服 务 中心 辖 区 地 处 .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 1 2 1 年 11 月 由杭州市二级 以 01 ~1
城 乡结 合 部 ,发 病 患儿 以租住 在农 村 出租 房 的流 动儿 童 居 多 ,居 住 环境 较 差 ,活 动 空 间狭 小 。根
上 医 院 门诊 确诊 或 经 住 院 治疗 病 情 好转 出 院 ,在 本社 区卫 生 服务 中心辖 区 内居 家 隔 离治 疗 的手 足
7 例 ,3周岁 以上 3 例 。12例 患儿 中 ,小 学 生 7 1 3 3 ,幼托 园儿 童 2 例 8例 ,散 居 儿童 1 1 。本 地 0例

手足口病患儿的居家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的居家护理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4月第 2 6卷第 4期( 下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 A p t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2 . 6建立支持性氛围 人性化管理及 良好 的医院氛 围可为护理工作提供有力 支持, 并能激发护士的成就动机, 形成 良好团队精神 和医院文化 。 人际关系和 谐的组织氛 围本身就是一种 良好的社会 支持 资源 , 它对缓解个体的工作 压力 , 预防倦怠 , 维护其 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食, 如牛奶 、 蒸蛋 、 菜粥 、 果汁 、 米汤、 瘦 肉汤 、 鱼 汤等 , 食物 宜温凉 、 不宜温度过 高, 禁食酸 、 辣、 硬等刺激性强 的食物 。 3 . 8 病情观察 家长应严密观察患儿 的病 情变化 ,主要观察 指标 是精神状态 、 体温、 心率 、 呼吸 以及神经 系统受累的情况 , 如发现患 儿有 高热 、 抽搐、 剧 烈头 痛、 肢体抖动 、 呕吐 、 面色苍 白、 哭闹不安或 嗜睡时应立即到 医院就 诊 , 以免贻 误病情 。
2 传 播 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途 径
手足 I Z l 病患者及健康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 , 以婴幼儿最易感 , 尤其是 3  ̄ 5 岁儿 童。主要 经粪一 口途 径、 呼吸道飞沫 、 接触患者疱疹液或污染 的物品而感 染。 一
3居 家 护理
3 . 4 发热护理 一般 4 h 监 测体 温一 次并 记录。对于体温在 3 7 . 5 3 8 . 5  ̄ C 之间 的 患儿给予温水擦浴 、 冰袋冷敷等物理 降温 。 如超过 3 8 . 5 c C , 可 口服退 热药, 如对 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如患儿体温持续超过 3 9 . 0 ℃, 必须及 时到医院就诊。 3 . 5 1 2 1 腔护理 保 持患儿 1 2 1 腔清洁 , 饭前饭后 用生理盐水 漱 1 2 1 , 对不会漱 E l 的 患儿 , 可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 V I 腔 。拒食 、 流涎 、 张E l 困难 、 哭闹不眠等 多因口腔内疱疹破 溃1 : 3 腔疼痛所致 , 可遵 医嘱给予 V I 腔 内用药 , 如利巴韦林喷 雾剂 喷V I 腔, 2  ̄ 3 次, d , 可起到消炎 、 抗病 毒和清洁 口腔 的作用[ 3 1 。还 可将 维生 素 E或鱼肝油直 接涂于 口腔糜烂 部位 以止痛 ,使糜 烂早 日愈合 。生理盐 水 l O m ] 配以思密达 1 . 5 g 调成糊状 , 涂抹于患儿 口腔溃疡处 , 2次 3 次, d , 并且 在 E l 腔护理完 3 0 a r i n内患儿禁饮水及进食 ,以保证药物 的吸收及药效 的充分 发 挥。 思 密达局 部用药 , 可使药物直接覆盖在疮面上 , 有利于黏膜水肿消退 , 促 进 受损的细胞再生 , 从 而加快 口腔溃疡 愈合。 3 . 6 皮疹 的护理 剪短患儿指 甲 , 必要 时包裹 患儿双手 , 防止抓破皮疹 . 以免 引 起继发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 , 尤要保持 臀部 的清洁干燥, 及时清理患儿 的 大小便 , 防止感染 。皮疹如有破损可涂 O . 5 %碘伏 , 防止皮肤感染 。 3 . 7 饮食 与休息 尽量让 患儿安静并 卧床休息 , 患儿 因发热 、 V I 腔溃疡 而食欲 降低 , 故宜进食可 口、 易消化的高蛋 白、 高维生素 、 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

轻症手足口病社区居家治疗护理论文

轻症手足口病社区居家治疗护理论文

轻症手足口病社区居家治疗护理的体会【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09-01【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指导在居家治疗护理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提高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能力和居家护理能力,总结轻症手足口病居家护理管理经验。

方法:我们对辖区轻症居家隔离治疗的患儿及家长采取健康讲座和上门指导等措施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包括病情观察护理、消毒隔离指导,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护理,,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果:随访手足口病居家治疗45例患儿,1周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康复痊愈。

结论:社区居家护理指导让家长认识到了患儿居家隔离护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学到的消毒隔离知识及预防措施等居家护理知识,积极参与患儿护理管理,对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居家患儿护理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常见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且多数患儿可以自愈[1]。

根据卫生部“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传染”的指示精神,手足口病轻症者以居家治疗和居家护理为主,这样家长成为主要护理者。

如何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居家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2009~2010年手足口病在我市流行时,我中心承担了辖区轻症手足口病居家治疗护理指导工作,现将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们选择辖区已确诊和来中心咨询的家长及社区居民为宣教对象,2010年9月随访我辖区内45例手足口病居家治疗患儿(其中1~2岁15例,3~4岁23例,5~13岁7例),1周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康复痊愈。

1.2 健康教育指导方式:①门诊宣教。

在中心手足口病诊室,由资深医生、护士耐心细致地解答家长的疑问,进行相关知识宣教。

②上门访视。

上门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对居家治疗包括疾病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情的自我观察判断、皮肤口腔疱疹的护理、消毒隔离方法等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疾病,消除恐惧心理。

学校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书

学校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书

学校与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书儿童与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学校与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单位。

一、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根据学校与托幼机构的自身特点,指导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家长、学生(托幼)和校医防护意识,减少和降低该病发生。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注意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宣传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并养成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等良好习惯。

5.学校和家长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家长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学校和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二、晨检与缺勤监测为及早发现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内发生的手足口病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手足口病晨检与缺勤监测工作。

(一)晨检要求学校与托幼机构进一步完善学生晨检、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和相关报告制度;落实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校医、卫生保健老师具体负责本单位手足口病晨检、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全面掌握学校学生健康状况。

(二)晨检时间由学校与托幼机构的班主任老师在每天第一节课课前5—10分钟对学生进行晨检,或指定专门人员每天入学前在校门口组织晨检。

(三)晨检内容学校与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工作的内容应包括:①发热;②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散在疱疹等手足口病症状;③因病缺勤情况。

手足口病防治资料简编(共享)

手足口病防治资料简编(共享)

手足口病防治资料简编一、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指引

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指引

4.学校和托幼机构由专人负责与离校或离园
的学生联系,了解每日健康状况。
5.确定暴发疫情后,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掌握手足 口病学生每日增减情况;配合做好暴发疫 情的处置工作。
6.如发生暴发疫情,应对校园进行彻底消毒。
(二)临时停课后的措施:
1.如出现暴发疫情,在卫生计生部门科学评
(七)校内、园内进行午睡的学生和幼儿应
有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
(八)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
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 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衣物、被褥 等阳光暴晒。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增 加消毒频次。
(九)如配备校车,应保持校车卫生清洁;
(二)每学年开学后应组织全校或全园教职
工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通过广播、液晶 屏幕播放和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学生与幼儿健 康知识教育。
(三)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
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 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学生 和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 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 方可复课。
三、在院内公共区域设置充足的感应式流
动水洗手设施,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使用。
四、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
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 卫生。
五、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
用的非一次性器械、器具、物品(如体温 计等)应及时消毒。
六、加强厕所通风,每天对厕所墙壁、地
广东省手足口病防控相关指引
--2015版
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家庭篇

手足口病防治措施督导意见书.

手足口病防治措施督导意见书.

手足口病防治措施督导意见书1. 本病流行季节,卧室等房间要保持良好通风;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4、让孩子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锻练身体,以增强抵抗力;5、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6.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7.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8.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及时隔离治疗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9、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10、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11、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12、严格消毒措施,直至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继发病例为止。

13.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14.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15.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16.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注意:所用消毒液,如“84”必须到卫生院等处购买,以确保其含“氯”量,达到消毒目的,坚决不能应付。

督导人签字:被督导人签字:督导时间:。

《陕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法(2017 版)

《陕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法(2017 版)

陕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版)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科学、规范、有效落实,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和我省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要求,结合我省当前疫情与防控工作现状,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一)总体目标: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确保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抢救重症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以托幼机构和小学为重点场所;强化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建立约谈和通报制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二、防控措施(一)病例的发现和报告1.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发明电〔2010〕38号)的有关规定,早期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提高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

各级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按照《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28932-2012)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早期发现病例。

2.按照传染病报告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报告。

(1)重症病例的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以下诊断程序,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重症病例进行网络直报:①县级医疗机构必须经本院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会诊;②市级医疗机构必须经本院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的2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诊断;③省级医疗机构必须由本院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诊断;④疑难重症病例可在本院专家组的基础上邀请省或市级专家组专家会诊。

(2)死亡病例的报告:在市级及以上手足口病防控专家组指导下,由接诊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具有病毒核酸检测(PCR)的实验室确诊依据的按实验室确诊病例报告,由于特殊原因未能及时采样的死亡病例,经专家组认定后按临床诊断病例报告。

手足口病的出院指导

手足口病的出院指导

手足口病的出院指导
1、手足口病者应住隔离病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本病的传染源可能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粪-口途径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2、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或拒食,应给患儿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酸等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患儿禁食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疱疹及溃疡面而引起疼痛。

3、发病高峰期间,家长少带小儿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做好小儿的卫生保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4、手足口病可反复感染,避免患儿于正常孩子接触,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传染期从发热或出疹开始,为10左右,注意患儿的卫生,衣服勤换洗,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提高肌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工作指南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工作指南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工作指南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精神,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导到位,做好宣教。

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与辖区医疗机构的信息互通机制,第一时间掌握居家治疗儿童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及时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上门服务。

要向患儿家庭成员宣传防病知识,提供必要的消毒药品,指导患儿看护人做好居家消毒隔离工作。

二、就地隔离,避免接触。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患儿症状轻再送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平时尽量让患儿呆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

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三、细心护理,促进康复。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

床铺应平整干燥。

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手足口病居家治疗护理指导的方法与体会

手足口病居家治疗护理指导的方法与体会
效率。
[] 张 1
涛. 静脉 留置针在临床使用 的护理 体会 [ ] J .护理
实践 与研 究 ,0 96 1 )9 . 20 ,(4 :8
做 好 心 理 护 理 , 得 患 者 的 配 合 。 由于 逆 行 穿刺 静 脉 留 取
置针 技 术 在 临床 上 应 用 并 不 广 泛 , 者 不 了 解 其 操 作 特 点 和 患 优势 , 此顾虑重重 , 予配合 , 我们耐心讲解其操作特点、 因 不 经
消毒剂消毒 2h后倾 倒。②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 的性格特 点,
做好 心 理 护 理 , 用 温 和 的态 度 , 护 体 贴 患 儿 , 除 患 儿 的 要 爱 消
恐惧感 , 保持情绪稳 定 , 避免哭 闹, 争取 配合治疗 , 日康 复。 早
③ 保 持室 内空 气 流 通 患 儿 居 室 内应 空 气 新 鲜 , 度 适 宜 , 温 定 期 开 窗通 风 , 日可 用 乳 酸 加 热 熏 蒸 进 行 空 气 消 毒 。居 室 内 每 应 避 免人 员 过 多 , 止 吸 烟 , 止 空 气 污 浊 , 免 继 发 感 染 。 禁 防 避
病 知 识 。 包 括 疾 病 的 病 因 . 染 源 、 播 途 径 、 情 的 自我 观 传 传 病
3 1例手足 口病 居 家治 疗 患儿 ( 中 l一2岁 1 其 0洌, 3—4岁
1 6例 , 5~1 3岁 5例 ) l 内体 温 下 降 , 疹 消退 , 复痊 愈 。 ,周 皮 康 12 健 康教 育 指 导 方 式 : 现 场 答 疑 。 在 门诊 手 足 口病 咨 询 . ① 处, 由资 深 医 生 耐 心 细致 地 解 答 家 长 的 疑 问 。② 讲 解 相 关 疾

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4篇)

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4篇)

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和交往日益频繁,传染病的防控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在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手足口病疫情,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制定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手足口病疫情的动态,为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疫情的传播和危害。

2. 原则: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疫情报告应基于科学依据,客观真实地反映疫情的发展情况。

(2)及时性原则:疫情报告应及时上报,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3)准确性原则:疫情报告应真实、准确,确保疫情的信息不失真。

(4)保密性原则:疫情报告应保护个人隐私,确保疫情信息的保密性。

(5)综合性原则:疫情报告应充分考虑各相关因素,科学综合地评估和报告疫情。

三、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内容1. 疫情报告程序:(1)疫情报告的发现: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学校等单位应及时发现和报告手足口病疫情,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疾控部门报告。

(2)疫情报告的登记:疾控部门收到疫情报告后,需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情况、治疗及隔离情况等。

(3)疫情报告的汇总:疾控部门应定期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形成综合报告和疫情趋势分析。

2. 疫情报告内容:(1)报告时间:报告中需明确疫情的发生时间和报告时间,以便进行时序性分析。

(2)病例概况:报告中需提供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

(3)病情等级:报告中需要明确每个病例的病情等级,以便判断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蔓延速度。

(4)传染途径: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5)治疗情况:报告中需要记录每个病例的治疗情况,包括使用的药物和疗效评估等。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

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二、手足口病可以吃什么水果*三、手足口病的护理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1、手足口病居家隔离多久对于普通型的手足口病,给予广谱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居家隔离两周左右,按照普通的家庭护理方法即可痊愈。

同时,感染同种病毒后,患儿体内产生了抗体,短期内重复感染的几率不大。

但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

如果确诊了是手足口病的话,经治疗痊愈之后,需要隔离观察至少1-2周。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染性极强和病毒的多样化,一般需要隔离观察至少15天,多观察一段时间,没什么症状的话到时候可以去幼儿园,避免感染给其他小孩。

2、手足口病的原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

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3.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病毒的水源也可以经水传播。

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3.2、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

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

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指导意见书
同志:你的孩子_于月日被确诊为手足口病,现居家隔离治疗,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一旦发现患儿的病情加重,如有烦躁不安或嗜睡等异常行为,应及时送定点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区人民医院)救治。

二、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

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隔离期为2周。

家长不应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

患儿在完全痊愈之前,不应该上学或去托儿所。

三、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护理,正确的洗手,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破碎后引起细菌感染。

四、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

五、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不要吃生冷食物(包括凉菜)。

六、居家隔离治疗儿童的父母要勤洗勤晒孩子的衣服,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接触到的地方应擦拭消毒。

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等)浸泡或煮沸消毒。

患儿家长:联系电话:
指导单位:指导时间:
指导人员:家长签字:
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
咨询电话:0634-6213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