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答案档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字典、积累本、课本、 导学案1.2、双色笔、 积极乐观的心态 、 饱满的激情 今天你微笑了吗
归有光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扎实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分析特殊 句式和翻译句子的方法。 3.反复诵读,感受本文典型细节中的真情, 充实心灵世界,获得精神成长。
合作探究
拓展提升(答案2)
(三)找出并解释古今异义词 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2.墙往往而是 3.凡再变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提升(答案3)
(四)分析一词多义 1.始 室始洞然 (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 (起初、先,副词) 2.以 以当南日 (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 (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 (用如“而”,介词) 3.置 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 4.过 日过午已昏 (动词,超过 ) 大母过余 ( 动词,到,来 )
智慧碰撞
一、内容
1.导学案中的疑难问题。 2.合作探究题。
二、要求
(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 (2)组长分配好讨论任务,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 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
拓展提升(答案1)
(一)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当”通“挡”) 2.而母立于兹 (“而 ”通“尔”) (二)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 2.每移案顾视,无可 置者 (案,桌子) 3.久不见若影 (若,你) 4.日过午已昏 (昏,暗) 5.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6.杂植兰 桂竹木于庭 (杂,交错) 7.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8.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9.始为篱,已为墙 ( 已,后来、不久) 10.三五之夜 (三五,即十五) 1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竟,整) 12.且何谓阁子 也 (且,那么)
《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
《项脊轩志》【复习目标】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 “置” “归”等的用法。
总结虚词“所”的用法课前案【知识积累】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墙往往而是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室始洞然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迨诸父异爨往往而是逾庖而宴已为墙凡再变妪每谓余曰而母立于兹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余扃牖而居殆有神护者吾妻来归吾妻归宁且何谓阁子也先大母婢也轩凡遭四火,得不焚顾视无可置者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5.垣墙周庭四、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鸡栖于厅课堂案一、翻译下列句子⑴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⑵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⑶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课外文段拓展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更始笑曰:“茧栗(兽角初生如茧如栗。
借指牛犊)犊,岂能负重致远乎?”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更始败,憙为赤眉兵所围,迫急,乃逾屋亡走,与所友善韩仲伯等数十人,携小弱,越山阻,径出武关。
仲伯以妇色美,虑有强暴者,而己受其害,欲弃之于道。
憙责怒不听,因以泥涂仲伯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每道逢贼,或欲逼略,憙辄言其病状,以此得免。
既入丹水,遇更始亲属,皆裸跣涂炭,饥困不能前。
憙见之悲感,所装缣帛资粮,悉以与之,将护归乡里。
时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完整版)《项脊轩志》导学案及答案
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班级:姓名:小组:项脊轩志【知识链接】1.归有光 (1506~1571年 ),明代散文家。
宇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在文学上,归有光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
《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
2.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学习过程】一、疏通文本,给加“”注音,解释加“·”的字,翻译“”的句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项脊轩志导学案及答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掌握文中第一段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过程和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段大意和层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在第一段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第一段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在了解第一段大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自主学习:1、题解与作家作品:《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取名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志,此处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明“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
自幼苦读,但命运多舛,8岁丧母,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考进士不第。
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曲写出,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其文风发扬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成就最高。
其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王锡爵称其作品“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表”。
姚鼐谓其“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2、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
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改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项脊轩志》导学案
《项脊轩志》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归、稍、置”等实词及“以、然、于、已、每”等虚词的用法,辨析“顾、去、归等多义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学习重点1.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品味平淡的生活琐事的深层意蕴,以及真挚感情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文题背景1.题目解说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归有光的远祖归隆到曾在太仓(现在的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有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接触的散文家。
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二)梳理基础知识( 1)注音渗漉()修葺()栏楯()偃仰()啄食()异爨()老妪()迨()呱呱而泣()象笏()长号()妣()扃牖()垣墙()栖息()阖门()(2)解释加横线的字1室仅方丈2顾视无可置者3室始洞然4亦遂增胜5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6迨诸父异爨7 已为墙8凡再变矣9先妣尝一至10先大母婢也11妪每谓余曰12而母立于兹13余自束发14大母过余曰15 久不见若影16. 何竟日默默在此17、大类女郎也18. 比去,以手阖门19. 吾家读书久不效20. 轩东故尝为厨21、余扃牖而居22、殆有神护者 23. 吾妻来归24. 或凭几学书25. 吾妻归宁26. 其制稍异于前27. 今已亭亭如盖矣(3)指出活用的词,并说明词类活用类型1.雨泽下注()2.使不上漏()3.前辟四窗()4.垣墙周庭()5.东犬西吠()6.乳二世()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8.客逾庖而宴()9.多可喜,亦多可悲()(4)解释古今异义的词1.室仅方丈2.墙往往而是(5)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导学案(二、三课时)
《项脊轩志》导学案(二、三课时)《项脊轩志》导学案(二、三课时)《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2、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2.对第一段段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从狭小、破漏、昏暗几个方面写老屋的特点B.写老屋经修葺后居室及四周环境优美宁静及心情的愉悦恬适。
C.描写中巧妙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D.本段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3.《项脊轩志》选自______代后期著名散文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项脊轩是____名,“志”是___________人物?8、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9、第二段文字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10、第二段最后一句,作者的感情似汹涌的潮水奔泻而出。
请结合作者的生平思考,为何祖母平平常常一句话,会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和全文的风格是否一致?【课后检测】11.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
“已”字是关键。
D.最后一段,重点写了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并通过交待此树的由来,进而睹物伤怀,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
最新整理《项脊轩志》导学案及答案培训资料
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班级:姓名:小组:项脊轩志【知识链接】1.归有光 (1506~1571年 ),明代散文家。
宇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在文学上,归有光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归有光散文继承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有较大成就,且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
《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
2.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学习过程】一、疏通文本,给加“”注音,解释加“·”的字,翻译“”的句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项脊轩志2
《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初稿)【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的一般规律。
2.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课前自主学习】课外拓展:1、年龄特称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二三岁始龀:儿童换牙如:始龀跳往助之黄口:十岁以下垂髫、总角:泛指儿童时代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总角之恋,言笑晏晏”束发:男子十五岁弱冠:男二十岁行冠礼结发:男子二十岁,可以结婚了,女子十五岁。
如:结发同枕席而立:三十而立不惑:四十不惑知命:五十知天命耳顺:六十耳顺,六十也叫花甲,下寿从心所欲:七十岁,也叫古稀,中寿耄耋:八九十岁,也叫上寿期颐:百岁,期望后代赡养,颐享天年女子年龄特称:金钗之年:十二岁豆蔻年华:十三四岁及笄之年:十五岁头发插笄标梅之年:出嫁之年碧玉年华:十六岁桃李年华:二十岁花信年华:二十四岁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并注意划线句的句式特点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课上探究案】1、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 .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3、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 . .4、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 .二、回答下列问题1、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课文以《项脊轩志》为题,却不在写轩而在写人,文章对亲情的表达,为何真切感人? .. .《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快班使用)【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的一般规律。
《项脊轩志》导学案答案
明·归有光
朗读课文
(一)读准字音
项脊轩: xuān 渗漉: lù 修葺: qì 垣墙: yuán 栏楯: shǔn 偃仰: yǎn
万籁: lài
迨: dài 异爨: cuàn
老妪: yù
婢: bì 先妣: bǐ
呱呱: gū gū 阖门: hé 象笏: hù
扃牖:jiōng yǒu长号: háo 枇杷: pípá
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树,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 如今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巨伞一样了。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 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 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 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 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昏暗了下来。我稍微 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 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 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 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 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 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 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 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 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 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 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
项脊轩志导学案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高二语文《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导航】:1、了解作者其人其事、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3、积累文言字词、4、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重点难点】: 1、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2 、文言虚词的积累。
【知识链接】1、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幼年丧母,仁途坎坷。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2、解题: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课堂导学】一、初读课文,断句正音尘泥渗漉 ()修葺 ()垣墙周庭()旧时栏楯()偃 () 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无声象笏 ()迨 () 诸父异爨 ()逾()庖而宴家有老妪()先大母婢也()呱呱而泣()以手阖 ()门令人长号 ()不自禁 ()余扃牖而居()先妣 ()二、咬文嚼字,语篇疏通1、疏通文本,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导学案
秦凤云语文工作室《项脊轩志》导学案编者齐香梅一、初读课文,断句正音尘泥渗漉( ) 修葺 ( ) 垣墙周庭()旧时栏楯()偃( )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无声象笏( ) 迨( )诸父异爨( ) 逾( )庖而宴家有老妪()先大母婢也()呱呱而泣()以手阖( )门令人长号( )不一、文言知识点积累(一)写出通假字,并释义而母立于兹()(二)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再古义:今义:洞古义:今义:方丈古义:今义:往往古义:今义:归古义:今义:(三)写出下列的词的词类活用字的意义、用法1.客逾庖而宴(宴,)2.执此以朝(朝,)3.吾家读书久不效(效,)4.垣墙周庭(垣墙,)5.雨泽下注(雨,)6.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下,上,)7.又北向(北,)8.东犬西吠(西,)9.前辟四窗(前,)10.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11.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四)指出以下句子为哪一种文言特殊句式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妪,先大母婢也()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4.借书满架()5.吾儿,久不见若影()6.使不上漏()7. 明月半墙()8.余自束发读书轩中()9.垣墙周庭()10.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11.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12. 室西连于中闺()13.鸡栖于厅()14.其制稍异于前()(五)一词多义,请写出以下多义字的意义、用法始室始洞然()始为篱,已为墙()过日过午已昏()大母过余曰()置顾视无可置者()内外多置小门()而余扃牖而居()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为始为篱,已为墙()轩东故尝为厨()庭中通南北为一()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以以当南日()以手阖门()能以足音辨人()执此以朝()谓且何谓阁子也()妪每谓余曰()(六)写出以下虚词的意义、用法而余扃牖而居()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墙往往而是()某所,而母立于兹()以以当南日()能以足音辨人()执此以朝()之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他日汝当用之()儿之成()已日过午已昏()已为墙()然室始洞然()然余居于此()四、巩固训练1.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人教版语文选修6.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项脊轩志 第二课时.2 版含答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为.何/为.欢几何禀.赋/秉.烛夜游假.日/久假.不归B.俊.秀/崇山峻.岭天伦./沦.肌浃髓羽觞./无服之殇.C.乐.章/赏心乐.事盘桓./横亘.连绵追溯./横槊.赋诗D.娟秀/狷.介耿直奢靡./风靡.一时饮.马/饮.水思源项,wèi/wéi,bǐng,jià/jiǎ;B项,jùn,lún,shāng;C项,yuè/lè,huán/gèn,sù/shuò;D项,juān/juàn,mí/mǐ,yìn/yǐn。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大自然。
B.序天伦..之乐事天伦:伦理、道德。
C.开琼筵..以坐花琼筵:美玉。
D.飞羽觞而醉月羽觞:如羽毛般的酒器。
项,“天伦”意为“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C项,“琼筵”意为“美好的筵席”;D项,“羽觞”意为“酒器,形如雀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项,动词,迎/动词,违背、不顺从。
B项,动词,如同、好像/动词,比得上。
C项,动词,陈述、表白/动词,舒展,伸展。
D项,均为动词,表判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C.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何伸雅怀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C项,“诗”,名词用作动词,作诗。
D项,“咏”,动词用作名词,诗歌。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B.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C.大块假我以文章,皆为惠连项,介词结构后置。
A、B、D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唐]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苏教版语文高二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学案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自主预习〗归纳词类活用。
归纳特殊句式。
〖预习反馈〗〖学习导航〗1.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当堂测试〗一、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2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本段从、、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
2.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
突出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衬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领悟〗〖拓展延伸〗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
《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科)导学案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年级班级高二()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总课时总2课时备课时间2010-9-10 上课时间2010-9-13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学法指导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前预习: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词:室仅方丈..往往..而是先.大母婢也凡再.变矣瞻顾遗迹..2、词类活用乳.二世客逾庖而宴.执此以朝.吾家读书久不效.垣.墙周庭或凭几学书.雨泽下.注。
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又北.向东犬西.吠室西.连于中闺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多可喜,亦多.可悲庭中通南北为一.3、特殊句式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2)轩东故尝为厨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4)妪,先大母婢也5)杂植兰桂竹木于庭6)家有老妪,尝居于此7)室西连于中闺8)鸡栖于厅9)其制稍异于前10)得不焚备注二、课中探索:1、“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文中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2、小屋与作者内心感情有怎样的联系?三、当堂达标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②桂影班驳(错杂)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④妪每(每次)谓余曰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B.②⑤⑥⑦⑧⑩C.③④⑤⑧⑨D.①③⑥⑦⑨⑩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四、学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熟读全文,了解作家作品、文体知识,掌握一些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
归有光 (1506~1571年 ),明代散文家。
字,号。
江苏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是,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到60岁他才中了进士,授县令职,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文集》40卷。
时人称其“今之欧阳修”,其散文“明文第一”,其风格“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通常借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
他的散文特点是:记事抒情,真切感人;注重细节,刻画生动;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等。
二、解题
项脊轩: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
志: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还有着明显的区别。
“记”通常用以,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志”则大都以,如墓志、人物志等。
本文是《项脊轩志》删节了一小段以后剩下的部分,而且最后一段是后记,是作者在妻子去世后补叙的,第一次写是18岁,第二次,最后一次写已经31岁了!
三、基础积累:1、注音:
渗漉.()修葺.()栏楯.()迨.()诸父异爨.()狗吠.()
逾庖.而宴()先妣.()呱.呱而泣()象笏.()长号.()不自禁.()扃牖
..()()
2、找出词类活用词:
(1)、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3、判断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2)杂植兰桂竹木于庭(3)使不上漏
四、研读第一段,说一说项脊轩修葺前后有什么变化?用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情。
《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翻译课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学习过程:
一、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词:
室仅方丈
..往往
..而是
先.大母婢也凡再.变矣
瞻顾遗迹
..
2、词类活用
乳.二世客逾庖而宴.
执此以朝.吾家读书久不效.
东犬西.吠室西.连于中闺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特殊句式
1)妪,先大母婢也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3)鸡栖于厅 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5)得不焚 6)其制稍异于前
二、探究课文内容:
1、“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文中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
2、为什么文末还要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