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交通的两种观念比较

合集下载

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点笔记

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点笔记

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点笔记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点笔记:1. 几何形状:自行车的轮子、车架、脚蹬等部分都是由几何形状构成的。

几何学中的概念如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自行车的结构。

2. 流体力学:当骑行时,自行车与空气之间产生了空气动力学的作用。

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骑行时需要尽量降低阻力,提高速度。

3. 力学:自行车的运动涉及到力的平衡与运动定律。

例如,骑行时需要平衡自身重量和重力,通过脚蹬施加力量来推动自行车前进。

4. 转动力学:自行车转向时涉及到转动力矩和转速的概念。

车把的转动力矩与转向的力成正比,而转速与力矩和转动惯量的比值成反比。

5. 轮胎力学: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之间存在着摩擦力。

通过控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骑行者可以实现加速、减速和转弯等动作。

摩擦系数和压力会影响到摩擦力的大小。

6. 运动学:自行车的运动可以通过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来描述。

例如,通过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得出自行车的运动状态,如加速、减速和匀速直线行驶等。

7. 常用公式:自行车骑行中常用的公式包括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加速度等于速度除以时间、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等。

借助这些公式可以进行运动参数之间的转换和计算。

8. 时间与距离:自行车骑行速度与所用时间和行驶距离有关。

通过计算这些参数,骑行者可以对自己的速度表现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规划骑行的时间和距离。

以上是自行车里涉及到的一些数学知识点。

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自行车的运动规律,并且能够提供一些计算方法和公式,以优化骑行体验。

自行车的科学原理

自行车的科学原理

自行车的科学原理
自行车的运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力学原理:自行车的前进动力来源于人的腿部肌肉的力量,骑行者通过踩踏脚踏板产生的力矩传递给曲柄,再经过链条传递给后轮。

后轮受到的力矩使自行车向前推进。

2. 质心平衡原理:自行车通过骑行者的自身平衡能力来保持稳定。

当自行车身体开始倾斜时,骑行者会通过转动把手来改变车轮的方向,使之与倾斜相反。

这样能够使自行车恢复平衡。

3. 空气阻力原理:自行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空气的阻力。

这种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需要骑行者消耗更多的力量来克服。

4. 滚动摩擦原理: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之间存在滚动摩擦,摩擦系数取决于地面的状况和轮胎的材质。

较小的滚动摩擦能够减小能量损耗,使骑行更加高效。

5. 转向原理:自行车的转向主要通过前轮的转动实现,骑行者通过转动把手来改变前轮的方向。

同时,自行车的转向也与重力和惯性有关,在转弯时需要骑行者借助身体的重心移动来保持平衡。

总之,自行车的科学原理是由力学、质心平衡、空气阻力、滚动摩擦以及转向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充分了解这
些原理,骑行者才能更好地掌握自行车的运动特性,做出正确的操作和调整,提高骑行效果。

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开展对策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开展对策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开展开展,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人轿车不断进入千家万户,开始逐步取代普通自行车成为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再加上我国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都是尽可能扩大机动车的通行空间,而不断压缩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无形之中导致我国城市居民在选择自行车交通出行时受到诸多限制。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利用自行车交通来改善和开展城市绿色交通系统,解决其现实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展对策,促进我国城市绿色交通的可持续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自行车交通;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交通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其以经济、实用、便利以及无污染等诸多优点而成为我国广阔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开展开展,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人轿车不断进入千家万户,开始逐步取代普通自行车成为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再加上我国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都是尽可能扩大机动车的通行空间,而不断压缩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无形之中导致我国城市居民在选择自行车交通出行时受到诸多限制。

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科学利用自行车交通来改善和开展城市绿色交通系统,解决其现实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开展对策,促进我国城市绿色交通的可持续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定义及其主要优势自行车在世界范围内保有量仍然远远多于私人汽车和公交车等城市交通工具,而在我国自行车仍然是一种使用率非常高的城市交通工具,在很多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比率中仍然高达20%-45%。

自行车交通依然是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城市内较短距离居民出行的较为有效的交通出行方法,不仅仅在大中城市而且在小城市,自行车交通出行对于开展城市绿色交通系统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自行车交通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一、与公共汽车相比,自行车有利于个人方便出行,可帮助出行者直接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二、自行车购置费用较少且保养维修费用不高,不需消耗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三、自行车使用过程不排放任何废气且不产生环境噪声,不仅奥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出行方便,而且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低本钱且方便的绿色出行方式,同时骑自行车还可以帮助使用者强身健体,从而有益其身心健康。

自行车的历史和文化

自行车的历史和文化

自行车的历史和文化自行车是一种经济、快捷、环保的交通工具,它代表了自由、冒险和活力的精神。

但是自行车并不是一夜之间发明出来的,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自行车的历史和文化。

一、自行车的发展历史1. 蒸汽动力自行车:最早的自行车出现在19世纪初,当时的自行车被称为骑行车,它由德国人卡尔·冯·德莱西发明,只能使用以脚踏方式驱动的设计,后来又有人在上面加装了蒸汽机并发明了蒸汽动力自行车。

2. 安全自行车:后来的自行车采用了一些安全措施,例如双轮或三轮设计,协助转向的方向盘和刹车等等,这些措施提高了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并更适合日常骑行。

3. 灵巧的竞赛自行车:在20世纪,随着竞赛自行车的出现,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在速度、灵敏度和可操纵性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自行车的文化1. 自行车在交通领域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自行车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变得非常重要。

短距离骑行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不仅环保而且有益健康。

2. 自行车的亚文化:乘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骑行文化”,骑行爱好者经常加入本地自行车俱乐部和参加比赛。

同时,人们还在自行车上发现了“自由”和“冒险”的精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探寻未知的地方,并寻找自己的世界观。

3. 自行车在艺术领域的表现:自行车在艺术领域也有很多作品,包括摄影、绘画、音乐和文学等。

许多描写自行车的电影和小说也成为了时代的经典之作。

在一些城市,政府也会在城市中建立自行车雕塑以表现自行车的文化地位。

自行车是一个出色的发明,它的历史和文化较为丰富。

从城市发展、亚文化及艺术领域来看,自行车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更是人们对“自由”、“冒险”以及对生活本身的一种态度。

随着城市强调绿色和健康的发展方向,相信自行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

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常识大全

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常识大全

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常识大全
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是提高人们在道路上骑车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关于自行车交通安全的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行车交通安全知识。

1. 佩戴安全头盔
- 骑车前务必佩戴安全头盔,以保护头部免受碰撞和伤害。

2. 了解交通规则
- 熟悉并遵守交通规则是骑车安全的基本要求,包括遵守红绿灯、停车标志和人行横道等。

3. 注意交通信号
- 在路口和人行横道等交通信号处,应该停车等待信号指示,确保安全穿行。

4. 使用车灯和反光装备
- 夜间或能见度较低的条件下骑车时,应该开启前后车灯,并佩戴明亮的反光装备,以提高可见性。

5. 骑行路线选择
- 尽量选择安全的骑行路线,避免繁忙的车辆道路和危险路段。

6. 骑行技巧
- 研究一些基本的骑行技巧,如转弯、刹车和避让等,以提高
骑车的安全性。

7. 维护自行车
- 定期检查自行车的制动系统、车灯和轮胎等部件,保持自行
车的良好状态。

8. 注意观察和预防
- 骑车时要保持警惕,观察周围环境,预防潜在的危险。

9. 遵守规定速度
- 骑车时应适应道路条件,并按照规定速度骑行,不超速。

10. 不骑行酒驾
- 饮酒后不骑车,避免酒后驾驶自行车带来的安全隐患。

以上是一些关于自行车交通安全的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骑车时要时刻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对待自行车交通的两种不同观念

对待自行车交通的两种不同观念
摘 要 : 就我们与发达 国家对待 自行车交通的不同观念进行分析与比较。
关键 词 : 市 交通 ; 城 自行 车 交通 ; 念 观 中图分类 号 : 58 .9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 号 :08 17 20 )2 05 —0 ' 94 11 1 7 C 10 —39 (06 S — 25 3
种 自豪和荣耀 。潮 水般 的 自行 车是 大 都 市产 业 工人 上下班流动 的音 符 , 在马 路上 弹奏着 中 国北
方重镇工商 业 昂扬 前 进 的交 响 曲。正 如 烟 囱林
《 自行 车 , 占路 太 多 了》 文指 出 : 目前 , 你 一 “ 自 行车是市 民最 主要 的交 通 工具 。据有 关 部 门 调查 , 在市区 10 主要路 E中, 3个 l 自行车每小 时高 峰流 量在 1 0 辆 以上 的交叉 口就 有 8 000 0多个 。
生 。无论 住 多 远 , 只要 选 择 了骑 车 出行 , 绝 对 那
是一鼓作 气 , 直来 直 往 , 会 中途 改变 出行 方 式 不
的。因为 , 于他们来说 , 间太 宝贵了 , 对 时 坐公 交 车心里没底 , 只有 自己辛苦地蹬车了。
私人转 化 , 接导 致公 共交 通 客运 量 逐 年下 降 , 直 中心城 区 的市 民选择 公交 出行 只 占 5 ” 在交 %。 “ 通各个 环节 中大 量存 在 的 自行 车 降低 了城市 整
1 自行车交通 对城 市交通造成 的危 害和
影 响
报 刊登 载 内容 具有 新 闻和 舆 论 导 向作 用 。 天津某报仅在 20 年 中 , 02 就刊载 了多篇关 于 自行
的节 奏 。更 重 要 的在 于 , 个 现 代 化 国 际大 都 一 市 , 给人 的 , 展现 不应 是尘 封 土埋 的 自行 车 和 风 尘仆仆的骑车人 。更不 用说 在通衢 大道 、 陌头 巷

自行车的设计原理

自行车的设计原理

自行车的设计原理自行车的设计原理涵盖了许多方面,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原理:1. 平衡原理:自行车的设计考虑到了平衡问题。

通过将重心放在自行车的中心线上,使得自行车在行驶时能够保持平衡并减少倾覆的风险。

2. 前轮转向原理:自行车的前轮可以通过转向来改变行驶方向。

这一原理是通过前轮与车架相连,并通过转向器与把手相连来实现的。

3. 转动力的转换原理:自行车的踏板通过链条和齿轮与后轮相连,当骑手踩踏板时,由于转动力的转换,后轮便会转动,推动自行车前行。

4. 制动原理:自行车的制动系统通过摩擦来减慢自行车的速度或停止自行车的运动。

常见的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片与轮辐间的摩擦,以及摩擦刹车和碟刹车系统。

5. 减震原理: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地面起伏和不平的影响,为了减少骑手的颠簸感和提供更舒适的骑行体验,自行车通常配备有前叉和后避震器来吸收震动。

6. 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原理: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使得自行车能够行驶的关键。

通过选择合适的轮胎材质、胎面纹路和胎压,可以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增加或减少自行车的牵引力和阻力。

7. 结构稳定原理:自行车需要具备足够的结构稳定性,以承受骑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和压力。

自行车的车架通常采用三角形结构,通过合理的连接和支撑设计来确保整车的稳定性和强度。

8. 转弯原理:当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转弯时,通过转向把手控制前轮的角度,使得前轮与车架之间产生一个倾斜的角度,进而改变自行车的行进方向。

9. 空气阻力原理:当自行车以较高速度行驶时,空气阻力对骑行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自行车的设计会考虑减小空气阻力,例如采用较窄的车架和合适的骑行姿势等。

以上原理只是自行车设计中的一部分,整个设计过程还涉及到诸多工程学原理、材料科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原理和因素,才能设计出安全、稳定且高效的自行车。

自行车的力学知识

自行车的力学知识

自行车的力学知识自行车是一种受欢迎的运动工具和交通工具,它本身具有很多的力学知识,因此对自行车的了解,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它,更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一、自行车的力学结构自行车是由框架、前叉、车轮、轮胎、刹车、链条等组成的,这些部件的协同作用使得自行车具有前进的能力。

框架起着自行车主体的作用,是支撑其他部件的基础。

前叉支撑前车轮与车架相连,让前车轮能够左右移动。

车轮是自行车的动力输出部件,旋转起来驱动自行车前进。

轮胎是承载自行车重量的部件,同时为自行车提供减震作用。

刹车是保证自行车安全行驶的关键部件,通过施加力来减慢或停止自行车前进。

链条是自行车的动力传输部件,将骑手的脚力转化为车轮的动力。

二、自行车的运动力学自行车在遵守牛顿运动定律的前提下,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运动方式。

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踩踏产生力量,将其传给链条,使得车轮旋转,进而带动自行车前行。

同时,自行车必须克服许多阻力,例如风阻、摩擦阻力等等。

为了减少这些阻力,在设计自行车结构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气动原理和材料科学等相关知识。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与其骑手的动力和重量、路面的摩擦系数、风阻、坡度等相关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较大的骑手和装备较多的自行车行驶速度更慢,而路面比较平整、无风、坡度适中的情况下,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会更快。

三、自行车的动力学自行车的动力学主要涉及到力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任何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除了自身的重力和阻力之外,需要通过踏车来产生外力,才能保持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在自行车中,骑手通过踏车施加力量,将其传给链条和车轮,使得自行车加速或减速。

同时,物理学中还有一个“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总是与另一个物体受到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自行车中,例如一个人骑车时,重力将拉回骑手,相应地骑手向前踩压在脚踏板上,产生的力将驱动自行车前进。

自行车运动的原理

自行车运动的原理

自行车运动的原理自行车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交通工具,它的运动原理是基于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自行车的运动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动力传递、平衡保持、空气阻力等。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自行车运动的原理。

首先,自行车的运动原理与动力传递密不可分。

自行车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骑手的脚踏,骑手通过踩踏踏板向链条传递力量,链条再将力量传递给后轮,推动自行车前进。

这种力量传递的原理涉及到杠杆和齿轮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搭配,可以使得骑手用较小的力量就能够产生较大的动力,从而实现自行车的高效运动。

其次,自行车的平衡保持也是其运动原理中的重要部分。

骑手骑行自行车时,需要保持平衡才能够稳定行驶。

自行车的前轮转向,后轮保持直线行驶,这就需要骑手通过身体的微调来保持平衡。

同时,自行车设计中的重心、车轮的轴距、悬挂系统等也对平衡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自行车平衡保持的原理。

另外,空气阻力也是影响自行车运动的重要因素。

当自行车行驶时,车身与空气之间会产生阻力,这种阻力会使得自行车速度减慢。

为了减小空气阻力,自行车设计中考虑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如减小车身的阻力系数、设计空气动力学外形等,以减小空气阻力,提高自行车的行驶效率。

最后,自行车的制动原理也是其运动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当自行车需要停止或减速时,制动器会对车轮施加制动力,使得车轮转速减小,从而使得自行车停止或减速。

制动器的设计和制动力的传递原理对自行车的安全性和制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自行车的运动原理涉及到力学、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它的设计和运动原理的合理搭配决定了自行车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通过深入了解自行车的运动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行车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使用和维护自行车。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
自行车是一种简单而又经济的交通工具,也是许多人生活中最重
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在自行车的运动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物理原理。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

1.牵引力和摩擦力
自行车的运动需要创造出足够的牵引力和克服摩擦力。

自行车中
的齿轮系统能够使齿轮之间的力量转换得以自如实现。

当骑手踏动脚踏板时,其施加的力量被传到链轮上,链轮就会使
链条运动,将力量传递给后轮上的链轮,因此使自行车产生牵引力。

此时,齿轮就能将踏动的力量得到转换,适当的选择齿轮会使自行车
改变前进的速度而不必改变踏动的力量。

2.平衡原理
一个人骑车时,需要同时保持身体和自行车的平衡。

平衡原理是
自行车运动的重要物理原理之一。

平衡原理指的是,在自行车往前运动的过程中(即自行车向前运动),相对于前轮的垂直方向,自行车向左或向右倾斜的倾角与重力
的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使得自行车保持平衡。

3.滑行力
在自行车运动中,滑行力也是不可忽视的物理原理。

在骑行时,
往往出现摆臂、扭动身体等转向情况,而滑行力的出现则是为了保证
平稳性和稳定性。

其中,滑行力指的是刚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负重和空气阻力,以及重心和运动轨迹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自行车骑行时,踩脚踏板时
给自行车一个加速度,减速时刹车板会产生反作用力,在自行车运动
过程中,则会出现滑行力。

总之,自行车运动时涉及许多物理原理,包括牵引力和摩擦力、
平衡原理、滑行力等等。

了解这些物理原理,对于掌握自行车运动的
技巧、提高自行车骑行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交通心理学》第3章 自行车骑行者心理(新2)

《交通心理学》第3章  自行车骑行者心理(新2)

3.1 自行车发展简史


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为自行车装 上了前叉和车闸,前后轮的大小相同,以保持 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 了橡胶的车轮,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 胀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橡皮充气轮胎,减少震 动,提高速度,是自行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 发明。
中国自行车历史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 来几辆自行车,是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 走的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国人米拉从日本运来人力车输 入上海,这种车称为“东洋车”,因其色黄又 叫“黄包车”,成为代步工具。随后沪上兴起 了人力车的修、租、贩制业。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英商怡和、德商禅 臣、法商礼康等洋行将自行车及零件列为“五 金杂货类”输入上海,到19世纪末在上海已有 广泛市场。
心理带来影响。
33
3.5 自行车交通安全
1)自行车交通事故类型
① 正常行驶中的碰撞; 自行车的蛇行运动轨迹使其即便是在正常行驶状态 下也有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其与机动车同方向 行驶,容易发生尾随性碰撞或侧面刮碰;当自行车逆行 进人快车道时,容易与机动车迎头对撞。这两种碰撞, 在城区大多数是自行车拥挤时,发生在自行车与机动车 混行的道路上,或是骑车人冒险进人机动车道,在郊区, 多发生在路面较窄,机动车会车时,驾驶人未注意避让 引起的,这类事故夜晚较多。
自行车交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

中国是世界自行车王国。2012年全国自行车产 量为8278万辆,占世界总产销量的约70%,居 世界第一位。
14
自行车交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

近几年自行车产量回落,未来低增长将会成为常态。 自行车交通优点和缺点并存,决定了它是我国大城市公 共交通的辅助和补充,它具有明确的使用范围。 宏观上,自行车交通仍有继续存在的需求;但客观上却又 存在管理真空,缺少对自行车交通的合理组织和管理。

自行车科学的原理是什么

自行车科学的原理是什么

自行车科学的原理是什么自行车是一种人力驱动的交通工具,它的运动原理主要涉及力学、动力学和能源转换等科学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行车科学的原理。

一、力学原理:自行车的运动主要涉及牛顿三大定律的力学原理。

1.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在自行车中,骑手给予脚踏板一定的力,产生了向前的推力,这使得自行车开始运动。

2. 第二定律:也称为牛顿定律,描述物体所受的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自行车的加速度与骑手施加在脚踏板上的力成正比,与自行车的质量成反比。

通过改变施加在脚踏板上的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加速或减速自行车。

3. 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力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自行车中,当脚踏板向下施加力时,地面同样向上施加与脚踏板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这使得自行车能够获得推动力。

二、动力学原理:自行车的动力学原理主要涉及摩擦力、阻力、惯性和转动力矩等。

1. 摩擦力:在自行车中,摩擦力主要存在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上。

摩擦力不仅提供了自行车与地面的接触力,使自行车能够保持平衡和前进,还提供了转向力,使自行车能够改变方向。

2. 阻力: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阻力,包括空气阻力、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阻力等。

这些阻力会减少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的距离。

3. 惯性:自行车的运动具有惯性,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其状态。

在自行车行驶时,骑手停止踩脚踏板,自行车会因惯性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4. 转动力矩:自行车的转动力矩主要来自于骑手通过转动脚踏板产生的力矩。

这个力矩会使后轮产生转动,从而产生动力,推动自行车前进。

三、能源转换原理:自行车的能源转换主要涉及肌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1. 肌肉能转换为机械能:当骑手踩动脚踏板时,通过肌肉的收缩和伸展产生动力。

这种肌肉能随着骑手的运动被转化为机械能,驱使自行车前进。

2. 机械能的转化:自行车通过链条和齿轮的机械结构,将骑手施加在脚踏板上的动力转化为后轮的转动力,从而使自行车前进。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

收稿日期:2004211201作者简介:符晖(19712),女,上海人,工程师,从事工程结构设计工作。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符 晖(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092)摘 要: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物按其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和荷载如何合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剩余湿陷量;地基处理;换填法;挤密法中图分类号:T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716(2005)01200972031 引言湿陷性黄土大多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

黄土的孔隙比一般在1.0左右或更大,由于在颗粒间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故在天然干燥的状况下可承受一定的荷重,承载力较高,变形量也较小。

黄土受水浸湿后,在自重或一定荷载作用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以致其上的建筑物受损,这即是湿陷性黄土的特殊工程特性。

在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就产生附加下沉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一定荷载作用下才产生附加下沉的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为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采取地基处理。

一般地基处理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8%左右,甚至高达20~30%,工期占总工期的1/4左右,因此,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包括具体方法、处理宽度、厚度等,必须高度谨慎,力求做到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

本文以西安某工程为例,介绍地基处理的设计,对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作了探讨。

2 工程概述该工程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的附属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及生活垃圾焚烧站(新建工程)。

2.1 地质概况工程位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净化站内的预留发展地。

场地土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黄土、古土壤等。

其特性及分布规律如表1。

2.2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湿陷性黄土的评定,可按室内压缩实验在一定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δs 值判定,δs ≥0.015时,即定为湿陷性黄土;当场地自重湿陷量Δzs >7cm 时,则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自行车分析报告[五篇]

自行车分析报告[五篇]

自行车分析报告[五篇]第一篇:自行车分析报告自行车分析报告一、自行车简介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英文bicycle或bike的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

在日本称为“自耘车”;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

二、自行车原理自行车的踏脚用到了杠杆原理。

以飞轮的轮轴为支点,用较长的铁杆来转动链条上的飞轮,可以省力。

踏脚飞轮上用到了齿轮,以防止链条打滑。

自行车上的链条与车子的后轮之间也采用了齿轮传动。

并且应用了比踏脚飞轮更小的齿轮,可以节省踏脚所用的力,同时,还提高了自行车后车轮运转时的速度。

自行车的刹车系统也用到了杠杆原理。

以车把上的刹车柄的转折关节为支点,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想停住自行车,一个人拉都有点困难,但这么一捏,马上能停住。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

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

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

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1)车架车架整车的灵魂,什么影响车子的操纵性,又是什么决定车子的耐用性,又是决定车子的骑乘舒适感?现在自行车的零配件生产技术提高,但是要使这些零件发挥它们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车架。

自行车与电动车比较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自行车与电动车比较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

自行车和电动车都是常见的出行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

以下是对比它们的优缺点,以帮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自行车的优点:1. 低成本:自行车不需要燃料或电力,只需一次性购买和维护费用,相对来说较为经济。

2. 环保:骑自行车不会产生尾气或噪音污染,对环境友好。

3. 锻炼身体:骑自行车是一种健康的有氧运动,能够锻炼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对身体健康有益。

4. 灵活性:自行车可以通过窄小的道路和人行道,避免交通拥堵,更容易找到停车位。

自行车的缺点:1. 力所限:骑行自行车需要人力,对于长距离或坡度较大的路段可能会感到辛苦。

2. 受天气影响:骑自行车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恶劣的天气(如雨雪)可能会影响骑行安全和舒适性。

3. 速度较慢: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自行车的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到达目的地。

电动车的优点:1. 增强力量:电动车配备了电动助力系统,可以在骑行时提供电动助力,减轻骑行的负担。

2. 较快的速度:相对于自行车,电动车的速度更快,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3. 适用于长距离和坡度较大的路段:电动助力系统可以帮助应对长距离或坡度较大的路段,减少体力消耗。

4. 环保节能:电动车使用电能驱动,相比汽车更环保,减少了尾气排放。

电动车的缺点:1. 需要充电:电动车需要定期充电,充电设施的覆盖程度和充电时间可能会限制出行灵活性。

2. 成本较高:相对于自行车,电动车的购买和维护成本较高。

3. 依赖电池寿命: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受到电池容量的限制,长时间使用后可能需要充电或更换电池。

最适合你的出行方式将取决于个人需求和偏好。

如果你注重体力锻炼、环保并且通勤距离不远,自行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而如果你需要在长距离或坡度较大的路段上通勤,并且更追求速度和便利性,可以考虑电动车。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安全驾驶,并遵守交通规则。

自行车的平衡原理

自行车的平衡原理

自行车的平衡原理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代步工具,其平衡原理是骑行过程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要理解自行车的平衡原理,首先需要了解自行车的结构。

自行车主要由车架、前后轮、踏板、转向系统等部件组成。

在骑行过程中,自行车的平衡是由骑行者通过一系列动作和力量来维持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自行车的平衡原理。

首先,自行车的平衡原理与重心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骑行者骑在自行车上时,整个系统的重心会发生变化。

骑行者的重心会影响到整个自行车的平衡。

通常情况下,骑行者会通过调整身体的重心来保持自行车的平衡。

当自行车处于运动状态时,骑行者需要通过调整身体的位置来保持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平衡。

其次,自行车的转向系统也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因素。

自行车通过转向系统来改变方向,同时也通过转向系统来保持平衡。

当自行车向一侧倾斜时,骑行者可以通过转向系统来调整车轮的角度,从而使自行车保持平衡。

这种通过转向系统来调整平衡的方式被称为动态转向平衡。

此外,自行车的速度也会影响到平衡的维持。

在低速骑行时,骑行者需要更多地依靠转向系统和身体的重心来保持平衡;而在高速骑行时,自行车的角动量和前进动量会起到更大的作用,骑行者只需进行微小的调整就能保持平衡。

最后,自行车的稳定性也与平衡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行车的稳定性取决于车轮的尺寸、重心位置、车架结构等因素。

在设计自行车时,工程师们会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从而更容易地维持平衡。

总之,自行车的平衡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重心、转向系统、速度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当这些因素协调配合,自行车才能在骑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平衡。

对于骑行者来说,理解自行车的平衡原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骑行技巧,提高骑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自行车的平衡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公路骑车入门知识点总结

公路骑车入门知识点总结

公路骑车入门知识点总结1. 自行车与装备的选择首先,选择合适的自行车和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一辆合适的公路自行车将帮助你更好的享受骑行的乐趣。

在选择自行车时,你需要考虑自己的身高,体重以及骑行习惯等因素。

另外,还要考虑自己的预算,一般来说,好的公路自行车价格会稍贵一些,但是对于长时间骑行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除了自行车外,骑行装备也非常重要。

比如头盔、手套、骑行服、眼镜等都是可以提高骑行安全和舒适度的装备。

另外,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一个小型的修车工具箱也是必不可少的。

2. 安全意识在公路骑行中,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确保自行车的各项零部件工作正常,尤其是制动器和轮胎。

另外,要记得佩戴头盔,这是保护自己头部的第一道防线。

另外,骑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在马路上骑行时,要留意周围的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姿势和骑行技巧正确的骑行姿势和技巧可以提高骑行的效率和舒适度。

首先,要保持身体放松,尤其是肩膀和脖子。

另外,双手要握住把手,背部要保持直立,踏板要踩稳。

另外,要学会改变齿比,以应对不同的路况和坡度。

在长时间的骑行中,要适时的站起来放松一下腿部肌肉。

另外,要学会使用变速器,合理的调节齿比,以减少自己的体力消耗。

4. 训练和营养为了更好的享受骑行的乐趣,提高骑行的水平,适当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骑行训练可以提高体力和耐力,同时也可以预防运动伤害和疲劳。

另外,要注意饮食和补充能量,在长时间骑行中,要适时的补充水分和能量,以保持体力和注意力的集中。

5. 维护和保养最后,维护和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的检查自行车的各项零部件,保持自行车的清洁,及时的更换磨损的部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要学会简单的维修技巧,比如更换内胎、调整刹车、涂抹链条等,这些简单的维修技巧可以帮你在骑行中遇到故障时快速的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的入门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享受公路骑行的乐趣。

公路骑行是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方式,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欣赏风景,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骑行的乐趣。

自行车运动原理

自行车运动原理

自行车运动原理
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受欢迎的运动方式。

它的运动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则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自行车的运动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骑行和制动。

骑行
当骑手踩踏自行车踏板时,踏板会转动,通过链条传递给后轮。

后轮的转动会带动整个自行车向前运动。

这个过程中,骑手的力量被转化为机械能,即动能。

自行车的速度取决于骑手的力量大小和频率,以及自行车的重量和阻力。

自行车的前轮是转向轮,它通过前叉与车架相连。

当骑手转动车把时,前叉会转动,从而改变前轮的方向。

这个过程中,前轮的转动会带动整个车身转向。

制动
自行车的制动原理是基于摩擦力的。

当骑手按下制动器时,制动器会夹住车轮,使车轮停止转动。

这个过程中,制动器施加的力量会产生摩擦力,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自行车停下来。

总结
自行车的运动原理是基于牛顿定律的。

骑行时,骑手的力量被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自行车向前运动。

制动时,制动器施加的力量产生摩擦力,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使自行车停下来。

了解自行车的运动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骑行技巧,提高骑行效率和安全性。

自行车的平衡原理

自行车的平衡原理

自行车的平衡原理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的平衡原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自行车的平衡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它涉及到了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自行车的平衡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自行车的平衡是如何产生的。

自行车的平衡主要依靠了两个重要因素,惯性和重心。

当骑行者骑在自行车上时,自行车和骑行者的重心会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运动。

在骑行的过程中,骑行者会通过对自行车的操控来调整重心的位置,从而保持平衡。

当自行车的重心和外力的作用线重合时,自行车就会保持平衡。

其次,我们要了解自行车的惯性是如何影响平衡的。

惯性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性,也就是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会保持原来的状态。

在骑行过程中,自行车和骑行者的重心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倾斜,但是由于惯性的存在,自行车和骑行者的重心会有一定的保持倾斜的趋势。

骑行者可以通过转动方向盘或者调整自己的身体位置来对抗这种倾斜,从而保持平衡。

最后,我们要了解自行车的轮子是如何帮助保持平衡的。

自行车的轮子是平衡的关键,它们通过旋转产生了一种稳定性,使得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更容易保持平衡。

当自行车出现倾斜时,轮子会产生一个向倾斜方向的力,这个力会使自行车产生一个向相反方向的转动,从而帮助自行车恢复平衡。

综上所述,自行车的平衡原理主要涉及到了重心、惯性和轮子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合理操控,骑行者可以在骑行过程中保持自行车的平衡。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能够轻松地骑行自行车而不会摔倒的原因。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析,读者们能够对自行车的平衡原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六年级自行车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自行车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自行车问题知识点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它不仅方便快捷,还有助于锻炼身体。

在六年级阶段,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与自行车相关的知识点,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正确地骑行自行车。

下面将介绍一些六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自行车问题知识点。

一、自行车构造与部件1.车架:自行车的主体部分,由上管、下管、前叉等组成,具有承载和支撑作用。

2.车轮:自行车的轮子,通常由轮毂、轮辐和轮胎组成。

3.自行车刹车:包括前刹车和后刹车,用于控制自行车的速度和停车。

4.自行车变速器:有多速和单速两种,控制自行车在不同路面和坡度上的行驶速度。

5.自行车链条与链轮:链条将踏板与后轮连接起来,链轮通过链条带动轮胎。

6.自行车坐垫:提供乘坐时的舒适性及支撑。

二、安全骑行规则1.佩戴安全头盔:乘坐自行车时,戴着合适的头盔,能够保护头部免受碰撞伤害。

2.保持稳定:骑行时保持自行车的平稳与稳定,不做危险动作。

3.观察路况:注意观察前方交通信号、行人和车辆,合理规划行驶路线。

4.遵守交通规则:按照交通信号灯,遵守交通规则,避免闯红灯和逆行。

5.手信号:在转弯、刹车或变道时,通过手势信号告知其他车辆的意图。

6.注意行人:尊重并注意行人的安全,避免与行人发生碰撞。

三、日常保养与维护1.保持自行车清洁:定期清洗自行车的车架、车轮和链条以去除灰尘和污垢。

2.检查刹车系统:确保刹车灵敏可靠,调整刹车松紧度。

3.检查轮胎气压:保持轮胎充足的气压,避免因气压过低导致骑行不稳。

4.润滑链条:定期给链条喷洒适量润滑剂,保持链条的灵活性和使用寿命。

5.检查车灯与铃铛:确保车灯正常工作,晚上行驶时提供亮度,铃铛则用于警示其他车辆或行人。

四、紧急情况下的处理1.摔倒急停: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迅速控制自行车刹车,尽量避免撞击和摔倒。

2.意外情况:遇到突发状况时,保持冷静并及时反应,采取应对措施。

3.紧急避让:学会紧急避让,如转向、刹车等,以防止碰撞。

以上是六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自行车问题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我们可以更加安全地骑行自行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车交通的两种观念比较郝学华,邹南昌;杨海英(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天津 300050)摘 要:面对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如何对待自行车交通?不同的观念产生不同的做法。

该文就我们与发达国家对待自行车交通的不同观念进行比较。

关键词:城市;城市交通;自行车交通中图分类号:U491.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7716(2005)0120099203力小于土的自重应力,故剩余湿陷量仅为土的自重湿陷量。

经计算,Δzs=12cm,满足要求。

(3)管理楼:二层砌体结构房屋,基础为墙下条基,埋深1.5m,采用灰土和素土垫层法处理4m,下部尚余②号自重湿陷性黄土4.5m,Δzs=29.6~19.98cm,均满足要求。

(4)分拣车间及打包间厂房:钢结构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埋深1.5m;由于厂房地坪需考虑车辆行驶,且厂房平面体量较大,综合考虑费用和工期,决定采用5.5m长灰土挤密桩,下部尚余②号自重湿陷性黄土3.5~4m,Δzs=20.2~10.6cm,均满足要求。

(5)脱水机房及鼓风机房:钢筋混凝土框架单层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埋深1.5m,由于厂房内有较多设备基础,采用垫层法施工土方量偏大,故采用灰土挤密桩,桩长5m,下部尚余②号自重湿陷性黄土4 m,经计算,Δzs=18.6cm,满足要求。

(6)焚烧车间:钢筋混凝土框架单层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埋深1.5m,采用垫层法处理3m。

(7)门卫:单层砌体结构房屋,基础为墙下条基,埋深1.5m,采用垫层法处理3m,下部尚余②号自重湿陷性黄土6m,经计算,Δzs=30.4m,满足要求。

换填法采用素土与灰土垫层换填,先填素土1.5 m,再填3∶7灰土1.5~2.5m。

地基处理范围为建筑物基础外沿以外1.5~2m。

回填土料的要求及分层夯实要求、密实度要求严格按规范执行,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挤密法采用桩孔直径为40cm的2∶8灰土桩,整片采用三角形布桩,桩心间距为90cm。

地基处理的宽度超出建筑物基础外沿75cm。

成孔挤密后桩间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5 地基处理效果该工程的地基处理原则是以控制基础底部湿陷性黄土的剩余湿陷量为主,根据建筑物的体量、结构形式及使用要求,同时结合当地习惯做法区别采用地基处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应,保证了工期。

工程自完工投入使用至今已三年,经沉降观测及使用情况分析,地基处理效果较好。

1 前言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大城市普遍面对的问题。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识。

在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进程中,如何对待自行车交通?是历数其对交通的影响,并加以指责和限制,还是通过加快公交发展的步伐,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引导、吸引部分市民主动放弃自行车,从而改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本收稿日期:2004203222作者简介:郝学华(19652),男,天津人,高级工程师,处长,从事城市道路管理和研究工作。

文特从报刊的载文中引出两种不同观念予以比较,从中得到启迪。

2 自行车交通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危害和影响 报刊登载内容具有新闻和舆论导向作用。

天津某报在2002年中,刊载了多篇关于自行车交通的文章,指出自行车交通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危害,对城市形象造成了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自行车王国”的思考》一文对自行车交通的思考是:“天津被誉为‘自行车王国’,那曾是一种自豪和荣耀。

潮水般的自行车是大都市产业工人上下班992005年1月第1期城市道桥与防洪流动的音符,在马路上弹奏着中国北方重镇工商业昂扬前进的交响曲。

正如烟囱林立已不是现代工业的象征一样,自行车的转动已不是国际大都市繁华时尚的主旋律了。

固然自行车方便、灵活、无噪声、无污染,但作为大都市,随着工业区的外移,城市的迅速扩张,自行车的活动半径被大大限制了,已不适应现代工作生活的节奏。

更重要的在于,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展现给人的,不应是尘封土埋的自行车和风尘仆仆的骑车人,更不用说在通衢大道、陌头巷尾到处乱放的自行车。

”“思考”的结语指出:“目前,天津的天蓝了、水清了、地绿了、路宽了,最近卡口也打开了,但愿飞驶的汽车成为我们城市通行的主旋律,对充天盈地的‘自行车潮’不是‘涨潮’而是逐渐地‘退潮’。

”“思考”对自行车的定位是“影响国际大都市形象”。

《自行车,你占路太多了》一文指出:“目前,自行车是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市区130个主要路口中,自行车每小时高峰流量在10000辆以上的交叉口就有80多个,自行车泛滥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环节。

”该文对自行车交通的评语是“浪费资源”和“城市交通的主要公害”。

《自行车城的乐与愁》一文认为“在交通各个环节中大量存在的自行车降低了城市整体交通效率。

”“自行车给城市市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该文对自行车交通的“愁”是指自行车交通“降低了城市整体交通效率”。

《建设现代化城市通衢》一文在指出自行车交通“存在车速低、出行行程短、浪费土地特别是交通资源等缺点,并且已经制约了城市交通,特别是公共交通的发展”等问题后,提出“必须将目前在城市中自行车与公交车6∶4的比例调整为4∶6,并且重要干道(如中环线)限制自行车行驶”。

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该文作者开出了治理自行车交通的良方———“城市对自行车总的政策是‘仅给出路,不给方便’”。

天津自行车交通发展到现在规模,经过了30多年的历程,也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

今天如果让自行车族放弃自行车交通的出行方式,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整合。

2002年底,天津某报记者载文《扔掉自行车好难》,围绕自行车交通问题做了调查,分析了以下原因:(1)经济承受力是制约人们放弃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因素。

该文认为,如今的公交线网布局越来越稠密。

无论是线路条数、车辆配比,还是承载能力、选择范围,与十几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另外,相对国内许多城市来说,天津公交车的单程行驶里程是属于长距离设置的,一元钱可以从起点乘到终点,有15公里至20多公里。

从公交的成本支出等诸多方面投入计算,明摆着是负效益。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舍不得把自行车扔下走上公交车呢?答案之一是大多数市民仍不能承受二次或三次倒乘的经济负担。

譬如如果二次倒乘每天就得支付4元钱的车费,每个月就要支出近100元的车费,这对于众多的工薪阶层来说,承受力是有限的。

另外,公交车行车速度也存在一定差距,等车车能来,来车也能走,可走起来就往往不如愿了。

当人们觉得乘车时间过长,耽误时间难以控制的时候,更舍不得把自己全部出行交给公交车了。

(2)学生是自行车交通的重要群体。

据观察,每天早晚高峰时段街头巷尾簇拥不断的自行车流中,中小学生至少要占20%至25%,其中最多的就是高中生。

无论住多远,只要选择了骑车出行,那绝对是一鼓作气,直来直往,不会中途改变出行方式的。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太宝贵了,公交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吗?心里没底,只有自己辛苦地蹬车了。

(3)关键在于减少高峰时段的自行车交通。

随着公交车的方便,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自行车的依赖程度逐步减退。

因此,只要稍加注意,就可发现,错过早晚高峰时段,街头巷尾的骑车人较前几年明显减少。

但人们的出行习惯与生活水平、消费观念以及身体素质等诸多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在尽可能贴近百姓需求的前提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像出租车一样达到“门到门”服务,步行距离长,骑车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能一次到达的换乘也是必然的。

关键在于减少那些单纯作为代步工具的早晚高峰自行车交通流。

在此提出一些建议:开辟高峰联运线,也就是为了合理解决乘客倒乘,把不同线路的公交车连接起来跑;开辟大车快车线,以解决运速慢的问题。

3 西方发达国家对待自行车交通的观念和做法 2003年的《经济日报》记者载文《中国自行车能否“骑”遍欧洲》获悉,2003年9月26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巴黎国际两轮车展(即摩托车与自行车)展厅内,一幅“大家都来001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1月第1期骑自行车”的标语格外醒目。

这是法国自行车促进委员会的展台。

展会有专人听取意见和回答问题,向参观者提供的免费材料上大都谈骑车的好处:减少城市污染和噪音,缓解城市道路拥挤,强健体魄。

也有些材料介绍自行车的挑选和防盗基本知识。

为了鼓动巴黎人使用自行车,市政府也设了一个展台,向观众提供市区自行车专用道地图。

市政府提出的口号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让市民呼吸到新鲜空气,“推出你的自行车吧!”市政府的目标是让自行车成为时尚的代表工具。

2003年,巴黎自行车专用道长131km,为了鼓励市民多骑车,市政府2004及2005年计划再分别增加40km。

到2010年计划自行车专用道将增加30km,形成一个网络,让骑车人出门更加方便。

从该文还获悉,法国大部分城市都参加了让“大家都来骑自行车”的行动。

除巴黎外,里昂、图卢兹、波尔多等其它大城市都在兴建自行车网,斯特拉斯堡、洛里昂、格勒诺布尔等城市也制定了推广使用自行车的计划。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交通日益拥挤的情况下,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欧盟各国也把提倡骑自行车作为代表的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将其列入环保项目,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开展“未来的城市是拥有自行车车道的城市”的运动。

欧盟各成员国还相继制定了本国的自行车政策。

德国:联邦政府已通过一项2002年至2012年的全国计划,主要目标是增加自行车在交通工具中的比例,加强自行车的道路安全,把推动民众使用自行车作为政府运输的重要内容。

同时财政每年拨出1亿欧元用于自行车道的兴建和维修。

英国:为实现在2012年使骑自行车的人数比1986年增加3倍,将在几年内兴建1万km自行车专用道,并对骑自行车上班采取补贴政策,每英里补贴20便士。

还建立了自行车论坛。

此外,意大利政府三年内将从财政预算中拨款1.8亿欧元,用于各地推广骑车。

荷兰也投资巨额欧元,用于兴建自行车停车场,开展反窃车活动,并对骑车族和相关企业减征税收。

丹麦自2001年以来也兴建了自行车道基础设施,并对骑车人给予减税优惠。

如今丹麦的哥本哈根已成为欧盟有名的自行车城,大街上有专用自行车车道,骑车的人们络绎不绝。

更令人吃惊的是,政府的部长们也是骑自行车上下班。

以至丹麦的国会大厦、最高法院和中央政府的门外,都停放着一大片自行车,不怎么像森严的国家机关,倒像我们国内的一所中学。

“大家都来骑自行车”已在欧盟各国日益深入人心。

以自行车作为代表工具将逐渐成为欧盟各国社会的新时尚。

它既可节约开支、免受堵车之苦,又可减少城市污染,起到强身健体作用。

4 对自行车产生不同观念的原因2003年《经济日报》载文《在另一座“自行车之都”看到了什么?》获悉,中国与荷兰都被誉为“自行车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