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分析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与节能减排情况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与节能减排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02f7ff8771fe910ef12df8a0.png)
案例分析
• 杭州《都市快报》官方微博:在浙江,有 670万辆电动车,也就是说,平均每8个人 就有一辆电动车。但其中有350万辆是超标 (超速和超重)的。这几年,涉及电动车 的事故都在上升。2009年死亡人数为798人, 比2006年上升了86.45%,这意味着,去年 每天都有2个人死于电动车事故。 /1644492643/3J4eh6ed U4
• 1、2009年,浙江省涉及电动自行车死亡人 数为798人,比2006年上升了86.45%。全 国电动自行车涉及性死亡人数2006为1601 人,2007年为2469人,2008年为3107人, 08年比06年上升94%,全国平均的两年上 升率已经高于浙江省三年上升86.45%的水 平。可以肯定,全国平均的三年总上升率 会更高。所以,浙江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状 所以, 所以 况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况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制动状态差异
自行车骑行时需要消耗人体生物能量,其运动阻力 主要来源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系 数成正比,而摩擦系数又与轮胎的着地宽度正相关,因此, 自行车为了省力通常不宜采用较宽的轮胎。轮胎宽度减少 确实可以起到“省力”的作用,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 其副作用是影响了车辆运动的稳定性,例如沙粒路面转弯 时容易失去平衡;制动时,地面摩擦系数较小也会加长制 动距离等等; • 电动两轮车,无需过分考虑“省力”问题,因此,都 倾向于采用“抓地特性”良好的轮胎界面,增加轮胎宽度, 变换轮胎花纹,以确保转弯稳定性和控制制动距离,安全 性得到提高。
2002 年 伤 亡 人 员
2003 年 伤 亡 人 员
2004 年 伤 亡 人 员 ( ) 1
2004 年 伤 亡 人 员 ( ) 2
2005 年 伤 亡 人 员 ( ) 1
电动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电动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82e22fdd36a32d7375814e.png)
电动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张某某(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摘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的今天,电动自行车以节能、轻便、速度快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大、中城市中选择电动车出行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电动车数量的增加,电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
电动车出行的安全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文以电动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为研究中心,探讨交通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对策。
关键词:电动车;交通事故;对策0 引言随着社会进步,城市的扩张,人们的平均出行距离大大增加,甚至超过了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的优势出行范围。
然而,交通出行的机动化和小汽车大规模的家庭普及也带来了很多的城市交通问题,如交通拥堵、停车难、尾气污染和能源的短缺。
电动车自行车作为绿色出行的一种交通方式,承担着城市大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交通出行。
因此,有必要对电动自行车的行车环境进行规划、管理,解决电动车交通存在的问题,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电动车出行环境。
1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问题目前电动车在我国属于非机动车,在各大城市存在的数量巨大,由于电动车速度较快再加上骑车人的安全意识较低,致使电动自行车发生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
电动自行车存在的交通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1 电动自行车存在“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电动车机动灵活,加速度较大,在交叉口极易闯红灯、随意变道、走快车道、路口与机动车抢道。
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发生交通事故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很大。
1.2电动自行车非法载客营运电动车自行车非法载客主要集中在汽车站、公交站点、大型商场、超市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在上下班机动车交通高峰期,选择乘坐电动自行车的人较多。
在西安市,电动自行车非法载客营运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在小寨、东大街、南大街等商业圈。
经实际调查乘坐电动自行车的大部分是27以下青年,而且女性居多。
电动自行车非法载客营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道路交通拥挤,混合交通流状态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
![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ff88c9a1c7aa00b52acb82.png)
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Ξ马国忠 副教授 明士军 吴海涛(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成都610031)学科分类与代码:620.3030 中图分类号:X951 文献标识码:A【摘 要】 电动自行车作为自行车的升级产品,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笔者在详细分析其发展影响因素、管理问题、交通特性、安全特性等以及借鉴国外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特性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时速与单车质量是影响其安全特性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加大优先发展公交力度,合理调节城市交通结构,引导电动自行车发展和使用,对其要严格控制,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出行行为;强调要实现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和发展模式由事后治理型,逐渐向保障型、预防型交通方式转变,以促进电动自行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安全特性; 安全度On Safety Character of Electric BicycleMA G uo2zhong,Assoc.Prof. MING Shi2jun WU H ai2tao(C ollege of T raffic&T ransportation,S 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Abstract: As the upgraded product of bicycle,the electric bicycle will develop with bright future.A fter ana2 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s development,management problems,traffic characters,and safety characters and referring to foreign management policy,safety characters of electric bicycle are analyzed in detail.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designed speed and the weight of bicycle itself are tw o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character.F ol2 lowing points such as putting the public transit into priority development,rationalizing the com position of urban traffic,correctly leading th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bicycle,strictly controlling and regulating its traffic behavior,and gradually changing the management m ode of taking remedial measures afterwards into preventive m ode s o as to prom ote the electric bicycle to develop healthily are als o suggested.K ey w ords: electric bicycle; safety character; safety degree1 引 言作为一种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的新型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使用群体正急剧膨胀,据报导: 2004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超过60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接近了1000万辆[1]。
电动自行车行驶阻力分析及模拟应用分析
![电动自行车行驶阻力分析及模拟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7188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3.png)
电动自行车行驶阻力分析及模拟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7T04:23:02.22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1期作者:李靖[导读] 并总结论证了电动智能自行车的系统动力学物理模型。
在测试平台上。
在真实道路上行驶的能力,天津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静海区 301600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智能自行车道路运动特性阻力的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及其阻力测试方法,详细阐述讨论了其在电动智能自行车道路特性阻力测定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并总结论证了电动智能自行车的系统动力学物理模型。
在测试平台上。
在真实道路上行驶的能力,关键词:行驶阻力;电动自行车;动力学模型引言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零环境污染、使用方便等多大特点已经得到了快速经济发展。
为了不断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制造商我们迫切需要积极开发新的电动车辆行驶性能质量验证测试系统,以彻底取代目前现有的传统道路交通检测测试方法。
如何实现模拟车辆道路交通的各种动态行驶性能呢这是道路检测测试系统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
通过模拟在高速公路上模拟驾驶电动自行车,它也是研究分析电动自行车系统动力学的重要基础。
模拟驾驶电动自行车时,驱动力和重量运动力与阻力的共同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驾驶车辆的各种动态行驶性能。
其中运动力和阻力共同决定了车辆能耗、速度和路径长度,因此它是影响电动自行车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
一、行驶阻力分析及测量(一)行驶阻力数学模型运动相应阻力通常可以包括轮胎滚动相应阻力、空气阻力、坡度运动阻力和轴向加速运动阻力(或称为惯性运动阻力)。
轮胎滚动相应阻力轮胎也是电动四辆自行车的主要轴向运动阻力部件。
例如当一个车轮进行滚动时,轮胎和参考道路之间的轴向接触滚动面积可能会增大产生轮胎法向和道路切向相互摩擦作用力以及导致轮胎和道路参考面与道路的轴向相应阻力变形。
电动自行车在坚硬的参考路面(例如水泥路、柏油路)上进行滚动时,轮胎的相应变形阻力是主要的相应变形,而由于轮胎内部的轴向弹性阻力滞后造成损失,表现形式为车轮滚动时的阻力。
关于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高伤亡率的原因分析
![关于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高伤亡率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76c7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a.png)
关于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高伤亡率的原因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6T16:05:27.83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作者:何成斌[导读] 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以其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停车方便、维修简便、充电便宜等众多优点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在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交通事故的大幅度上升,每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
安徽天正司法鉴定中心何成斌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摘要: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以其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停车方便、维修简便、充电便宜等众多优点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在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导致交通事故的大幅度上升,每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
关键词:交通事故、违法行为、安全防护、救护时效1.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的基本特征和交通特点1.1基本特性(1)稳定性二轮电动车前轮为转向从动轮,后轮为驱动轮,在静止状态下直立不稳,必须是通过支撑架和人为支撑不然无法站稳,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驾驶人的操纵因素和外界干扰因素导致车辆失稳。
三轮电动车前轮为转向从动轮,后轴上装有与前轮对称分布的两个后轮,在静止状态和在路面上行驶相对二轮电动车稳定性稍高。
(2)动力性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主要以电力驱动的,动力相对而言比较小,电量随着时间和距离的延长消耗严重,最终出现电力枯竭导致车辆无法行驶,因此二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适合短距离出行的需要。
(3)制动性二轮电动车前后轮主要是通过手握制动手柄进行制动,制动器以液压盘式制动器和机械鼓式制动器为主;三轮电动车前轮主要通过手握制动手柄进行制动、后轮采用脚踩制动踏板进行制动,制动器以机械鼓式制动器为主、但是大多三轮电动车前轮未配置制动器或制动器失效;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制动,它的刹车力相对比较小,而且在制动时,驾驶人的反应时间和制动时间也会严重影响制动效果和制动距离。
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共用道路设计研究
![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共用道路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4e5c9edaef5ef7ba0d3ccf.png)
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共用道路设计研究作者:朱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电动自行车已成为许多城市中非机动化交通的主导方式,通过对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和交通特性的分析,提出建设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共用道路,并对道路断面设置形式、交叉口过街设施设计要点进行优化,保障电动自行车路权,引导电动自行车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道;共用道路;过街设施;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尽管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各种争议不绝于耳,但由于电动自行车具有低成本、高机动性、高可达性、高自主性、占用空间小等优势,其保有量快速上升,电动自行车出行方式逐渐成为许多城市非机动化交通的主导方式。
以宁波市为例,调查显示,2011年市六区电动自行车出行比例为26.1%,而自行车出行比例仅为9.1%。
[1]宁波市2011年出行方式结构分布图据保守估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1.4亿辆,浙江省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2][3]。
在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同时,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数量死亡人数不断攀升,这也是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2009-2012年,浙江省交通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而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2012年,全省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总量由5434起上升为6204起,涉及电动自行车事故的死亡人数由798人上升为1019人[4]。
浙江省2009-2012年交通事故统计一、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与事故原因电动自行车与传统的脚踏自行车相比,具有速度快、空间要求大等特点。
根据调查,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形态以侧面碰撞和正面碰撞为主[5],事故多发生在交叉路口或车辆转弯时,发生在机动车道和机非混合道内的交通事故比例较高(50.30%、27.25%)[6]。
与机动车相比,电动自行车机动性、制动性、安全性均处于劣势。
自行车交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自行车交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97667b8e9951e79b8927f4.png)
3 自行 车交通 系统的规划对策
3 . 1 推行 “ 自 行车 + 公共交通( B + R ) ” 出行发展模 式 自行车停 车换乘模式可 以用来弥补公交线网密度不足 的问题 . 能
够很好地解决 “ 公 交最后一公里 问题 ’ , 同时也为公 共交通提供 客源 ,
有效地遏制小汽车快速增长 的趋势 为 了能支持这种模式 的发展 . 应 在公共交通车站、 公 共交通 枢纽等 大型交通吸 引点处都设 置足够的 自 行车停车设施。 3 . 2 规划 自行车专用道系统 建立 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 .实行机动车 与非机 动车的交通分流 。 提供安全 、 舒适 、 高效 的自行车通行环境。建 设 自行车专用道 . 必须考 虑其建设条件与周边土地利用的关系 对于老城区开辟 自 行车专用道 分 析不同类型城市 ,界定 自 行 车交通在城市 交通系统 中的功能和作 路, 要考虑 与商业设施 的连接关系 , 充分利用发达的支路系统 。 同时需 用, 合 理定位 自 行 车交通 。 通常 , 在大城市 , 自行车是公共交通的补充, 要注意到大量 的 自 行 车交通将会对街 巷或胡 同的居 民造成一定 的影 而不是 主导交通方式 。 在 中小城市, 由于建成 区面积较小, 公共交通规 响。对于新城 区, 开辟 自行车专用道路 , 要考虑到引导 自行车交通发 模 有限, 适合 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应成为客运 交通的 主导方 式 以重 展。 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 确定 自行 车专 用道路的规模 . 提出 自行 车道 庆市主城区 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为例 .由于结合了城市实际情况 . 发 路分级规划 体系 挥山地城市特 色 .合理定位 了 自行车交 通并提 出发 展模 式及规划措 3 . 3 编制 自 行 车交 通系统专项规划 施, 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为 同类山地城 市的 自行 车交 通系统发展提供 根据城市总体 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确定 的城 市路 网体系 . 了借鉴 编制 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 规划 。 合理规划 自 行 车道路 网和停车场 同 时, 要结合城市绿化系统规划 , 形成 市区、 社 区等 多层 次的 自行车交通 2 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 体系 , 编制 自 行 车交通专项规划 时应与城市景观 设计 、 道路交通 设计 2 . 1 自行车道宽度不足 等互相 协调 , 并 最终将 自行 车交 通专项规划 落实到城 市控制性 详细 目前我 国 自行车宽度 不足的情况 主要有两种 : 一是 . 非机动 车道 规划 中, 指导 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 本身宽 度不够造成骑行不便 ; 二是 , 非 动车道本身宽 度够 , 但机 动车 、 非机动 车及行人共用造成骑行不便 。 一些城市在非机动车道上施画路 4 自行车交通系统管理 和政策法规对策 侧停 车位 , 使得可供 自行车行驶 的空间很少 . 这 样进 出车位 的机 动车 4 . 1 改善 自 行车的通行环境 严重影 响了 自行 车骑车安全 在城市道路两侧和所有交叉 口都设 置路名牌 . 在各交叉 口附近设 2 . 2 受 到右转机 动车的干扰 置自 行 车行车路线 图, 改善 交通管制 以避 免机动车 、 行人 等对 自行 车 在城市道路交叉 口, 绿灯放行时直行 自 行 车受 到右转机动车的干 造成 干扰 。在交叉 口对 自行车交通要进行 专门处理 . 通过设置 自 行 车 扰, 存在 冲突点 。 为了避免 直行 自 行 车妨碍右转机动车 一些城市将原 右转 弯专用 车道 、 左弯候车 区、 专门停车线和信号灯等措施 . 提高 自行 本在右转机动 车道 外侧 的 自 行 车道移到 右转 机动车道 的内侧 实 际 车通行效率 。 上, 这样 方法 并没有消除冲突点 , 只是将原 本交叉 E l的冲突点提前移 4 . 2 限制 电动车 自 行车 的行驶速度 到了路段 . 严重影响了 自行车交通安全 虽然国内专家学者对 电动 自行车的路权持有不 同的看法 . 但 目前 2 . 3 自行 车停车位不足 绝大多数电动 自 行 车仍然在非机动 车上行驶 。 电动 自行车与 自行车车 目前我 国自行车停车设施的主要问题是停车位不足 . 尤其是在公 速相差悬殊 , 容易发生�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18becdaa00b52acfc7cae4.png)
电动 自行 车是一种新 兴 的交 通工具 ,它 以速 度 快 、方 便快 捷 、污 染 小 、能 耗 低 受 到 出行 者 的青 睐 。 目前 在 国内很多地 方电动 自行 车 的数 量 已经 超 过 自行车 的数 量 。电动 自行 车增 长 速度 如 此迅 猛 , 对城市 的交通结 构 、交通设 施 、交 通管理 都产生 了 较大 的影 响 。而 目前 ,国内外针对 电动 自行 车 的交 通管理 与控制 、交 通规划理 论等还 比较缺乏 ,对适 合电动 自行 车行驶 的道路 设 施设 计 依据 还 不成 熟 。
因此 ,研 究 电动 自行 车 的 交通 特性 有 切 实 的 必要
摘
要 :针对电动 自行车这一新兴 的交通工具 ,以 交通调 查为基本手段 ,深入研 究电动 自行车 的有 关交通
特性 ( 包括 电动 自行车的车辆特性、速度特性 、流量与密度 关系等) ,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 ,找 出相关的基本规 律。针 对电动车的折算系数 ,提 出以摄影 法为基础的时空结合 法计算 出电动 车与 自行车之 间的折 算 系数 ,并进 行检验 。结果表明 ,新 的研 究方法具有操作 简单、数据准确 的特 点 ,研 究结果对非机 动车交通分析 有较 好的技
20 年 1 月 08 1
森
林
工
程
V0 . 4 12 No. 6 NO , 2 0 V. 0 8
F RE T E GI ER N 0 S N NE I G
电动 自行 车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特 性研 究
韩 宝睿 ,马 健 霄 ,仲 小 飞
( 京林 业 大 学 ,南京 南 203 ) 107
c fce t ew e eee t cbc cea d te bc cea d t t w r o d ce e i o f in t e n t l r iy l n 1 i l n s e c n u t b h ci l y es e d.T ers l h w dt a te n w rs ac to h e ut so e t e e r hme d s h h e h h d te c a a tr t so i p e e sa da c r c d te rs ac e ut h d b t rtc n lg a n e rt a s p r o rf a h rce s c fs l s c u a y a ee r h rs s a e e h oo il a d t o i l u p t nt - h i i m n n n h l t e c h e c o a
杭州市非机动车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杭州市非机动车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a71bd2a58da0116c174995.png)
收稿 日期 :2 1 — 3 2 010—8
『1吴 友 梅 ,张 秀媛 . 市 轨 道 交 通 的公 交 换乘 问 4 城 题 与 对 策 分 析 Ⅲ .铁 道 运 输 与 经 济 ,2 0 0 5,( ) 8:
me to r n ta s o ts se n fu ba r n p r y tm.
Ke r s r a a c n n moo ie a s o t c re t i a in a d t n ; l c r e il ; u l iy l y wo d :u b nt f ; o - t r d t n p r u r n t t n e d e e t c v h ce p b i b c c e ri z r ; su o r i c
\\ 分 类 自行 车 在 非 机
单 位 :辆
电动 车 在 非 机
\ 自 \ 行车 动车总 所 电动车 动车总量中所 合计 量中
\
2 0 0 6 2 24 7 .
占 比例 ( %)
8 . 40 518 .
占比 例 ( ) %
1 . 6O 3 4. 2 1
杭 州市公 共 自行 车交 通系统 是 杭州 市委 、市 政 府 为缓 解 城 市交 通 “ 难 ” 两 ,解 决 公交 出行 “ 最后 一 公里” 问题而 出 台的 一项 重 大 工 程 。 自2 0 年 5 1 08 月
23 -
图 3 现 状 非 机 动 车 出 行 目 的 分 布 图
03 见 表 1 。 由此 也 导致 白行 车 与 电动 车 数 量之 . %( )
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
![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8c49c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0.png)
第21卷第6期2021年12月交 通 工 程Vol.21No.6Dec.2021DOI:10.13986/ki.jote.2021.06.009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黄启乐,周志华(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东省可持续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030)摘 要:为提升我国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水平,减少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以广州为例,开展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基于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访谈以及对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发展历程㊁出行特征㊁设施供给等方面分析了广州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管理措施不完善㊁交通事故频发㊁交通效率降低等问题,并从管理政策㊁非机动车路权㊁道路网密度㊁公共交通供给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交通管理;慢行交通中图分类号:U 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432(2021)06⁃57⁃06收稿日期:2020⁃12⁃31.作者简介:黄启乐(1988 ),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规划.E⁃mail:qilehuang@.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Electric Bicycle in GuangzhouHUANG Qile,ZHOU Zhihua(Guangzhou T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Guangzhou 510030,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E⁃bike,reduce traffic crashes and improve traffic efficiency,this paper takes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E⁃bike 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Based on the interview of E⁃bike drivers and th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sident trip survey dat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bike in Guangzhou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history,travel characteristics and facilities supply,and identifies several issues,such as imperfect management measures,frequent traffic crashes,reduced traffic efficiency.Then i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policy,non⁃motorvehicle right of way,road network density and public transport supply.Key words :electric bicycle;travel characteristics;traffic management;non⁃motorized traffic0 引言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和出行量均迅猛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具有快捷㊁环保㊁经济等优点,另一方面是其他竞争交通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点:自行车费力㊁速度慢;摩托车安全性差㊁在很多城市被禁行;小汽车价格高㊁使用成本高;公交拥挤㊁速度慢.具备了如此的经济技术特征和比较优势,电动自行车十分适合城市的中低收入人群以及乡村地区的人民使用,在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诸多问题,包括道路空间资源有限引起的机非混行㊁道路通行效率下降,电动车不规范行驶引起的交通秩序混乱㊁交通事故频发等.本文以广州为例,研究我国大城市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及出行特征,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交通规划管理对策建议.交 通 工 程2021年1 全国电动自行车发展趋势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工信部数据,2011 2018年我国电动车产量均超过3000万辆,平均年产量3339万辆,其中2018年出口数量为188万辆,高于此前所有年份,平均每年超过3000万辆电动自行车在国内销售,推动国内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实现了高速增长.根据电动自行车协会数据,2016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2.5亿辆,2012 2016年平均年增长率10.0%,按此增长率估算,2020年我国电动车保有量估计达3.66亿辆.根据公安部统计数据, 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含汽车㊁摩托车等)保有量3.65亿辆,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的保有量基本相当.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8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动自行车拥有量为57.5辆,年平均增长率6.2%;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动自行车拥有量为74.8辆,年平均增长率10.5%.农村地区电动自行车户均拥有量高于城镇地区,而且增长速度更高.2 广州电动自行车发展情况2.1 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为解决机非混行带来的交通秩序混乱拥堵问题,广州对自行车采取了 给出路,不给方便”的政策,不重视非机动车道系统设计,自行车出行比例因此逐渐下降[1].与此同时,摩托车快速发展,保有量在2001年超过100万辆,出 图1 近年中国居民家庭平均百户拥有电动自行车行占比在2005年达到10.9%,交通拥挤和治安问题日渐突出,为此广州逐步采取了 禁摩”措施,摩托车退出中心区,出行分担率也在2017年下降到4.8%[2-3].禁摩以后,电动自行车凭借相近的行驶特性成为了最佳的替代出行方式,其保有量和出行量在近年来迅猛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运作和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2.2 出行特征1)出行结构占比电动自行车出行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根据2017年全市交通综合调查结果,电动自行车日均出行量达到376万人次,高于2005年的摩托车出行量;出行占比达到8.9%,高于自行车(7.7%),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2018年道路上晚高峰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比2017年增长33%,远高于小汽车的13%,增长十分明显.如三元里大道,晚高峰单向电动车流量超过500辆/h,相当于150辆标准小汽车/h,比2017年增长超过1倍.表1 2005年、2017年广州市交通模式对比%方式慢行交通个体机动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轮渡其他2005比例37.89.10.010.910.4243.31.90.22.446.921.329.42017比例26.57.78.94.821.814.13.910.701.643.126.628.7 2)出行距离及时耗电动自行车出行距离短㊁时耗最短.根据2017年全市交通综合调查,电动自行车平均出行距离为2.9km,略高于步行和自行车,远低于其他机动化出行方式;平均出行时耗为9.6min,明显低于平均出行时耗34.3min,为所有出行方式中最低.这个距离对于步行和自行车而言偏长,需要付出更多体力,对于常规公交等机动化出行方式而言,出行两端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比交通工具行驶时间更长,电动自行车很好地满足了2~5km出行距离对交通工具的便捷性需求,出行时耗更低,更快速㊁直接,吸引了步行㊁自行车㊁常规公交等交通方式出行者的转移,因85 第6期黄启乐,等: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图2 广州市各交通方式平均出行距离图3 广州市各交通方式平均出行时耗此实现了快速发展.3)空间分布出行占比由中心区向外围递增,出行密度由中心区向外围递减.中心四区电动自行车在出行结构图4 各区电动车出行比例中的比例为6.5%,低于城郊三区(9.4%)和外围四区(12.3%),外围区居民使用电动车出行的比例更高,电动自行车在外围区居民日常出行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但由于中心四区建成区面积小㊁出行总量大,其电动车出行密度达到4500次/km 2,明显高于城郊95交 通 工 程2021年三区(3400次/km2)和外围四区(2700次/km2),中心四区电动自行车出行更加密集,加上中心区交通运作水平相对较差,电动自行车对中心区交通的影响也更大.2.3 设施供给水平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而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均属于非机动车,除速度差异外,行驶特性较为相近,因此利用共享单车大数据对中心区非机动车的轨迹进行刻画,得出共享单车1d的叠加轨迹如图5.广州市中心区非机动车的主要行驶通道集中在主干道上,与机动车高度重叠,没有形成与干道网络相对分离的非机动车道网络,也是造成机非混行的直接原因.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仅1/4道路设非机动车道,长约700km,其中仅20%的非机动车道评价为优良.老城区非机动车道宽度多数在1m以下,以机非划线为主,部分路段未设非机动车道;新城区非机动车道覆盖程度相对高,与人行道共面设置为主;外围区非机动车道严重缺乏.非机动车道发展水平较低,电动自行车行驶环境差.图5 广州市中心区共享单车运行轨迹3 存在问题3.1 管理政策不完善针对电动自行车,广州采取一刀切的禁止行驶管理措施.2006年首次明确对电动自行车不予登记㊁不准在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上道路行驶.2010年发布‘关于整治五类车的通告“,将电动自行车纳入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隐患㊁影响道路交通正常秩序的 五类车”,各个管理部门不定期开展整治活动.2017年实施‘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规定“再次明确禁止电动自行车上道行驶,禁止销售不符合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在 全面禁行”政策的前提下,广州市无法再出台针对电动自行车的专项管理政策,如销售㊁登记㊁行驶等,而市民对电动自行车出行的需求十分强烈,加上缺乏有效的实施㊁监管措施,使得禁行政策几乎处于架空状态,对电动自行车禁不了也管不好,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依法管理陷入困境.市面上超标电动自行车销售渠道依然畅通,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3.2 交通违法和安全事故频发据调查,目前在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最高速度基本都在40km/h以上,远超国家标准规定的25km/h.加上驾驶员无需经过培训,车辆无需登记,超速㊁载客㊁闯红灯㊁逆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普遍存在,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据广州市交警部门统计,2020年1月 11月,查处的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达41万宗.安全方面,2018年广州市电动车(含四轮电动车㊁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363宗,同比增加25宗,占全部交通事故14%;死亡人数06 第6期黄启乐,等: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及管理对策研究69人,同比减少14人,占全部死亡人数8.9%;受伤人数389人,同比增加46人,占全部受伤人数15.8%[4].电动自行车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增长呈上升趋势.3.3 交通运作效率降低在当前广州市专有非机动车道较少的情况下,大部分电动车为保证行驶速度,选择侵入机动车道行驶,加剧了混合交通矛盾,车速不同的机动车㊁电动自行车㊁自行车相互干扰.尤其是在以单幅路为主要形式㊁机动车限速较高的生活性主干道上,电动自行车不规范的驾驶行为大大降低了最右侧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受信号灯的控制,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组成的混合交通流呈现 脉冲式”的运行特点,往往有多辆非机动车并排而行,侵占几乎一整条机动车道.以江南西路为例,该路段在路面上通过划线设置了0.5m宽的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约500辆/h,而电动自行车高峰小时单向流量达到1100辆/h,50%以上的电动自行车 借道”机动车道行驶,对机动车行驶造成严重干扰,两者的行驶效率均明显下降. 4 对策建议通过与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的访谈调研发现,与小汽车㊁自行车㊁公共交通相比,电动自行车具有低门槛㊁低成本㊁快速㊁便捷灵活㊁低碳环保等优点,十分契合中低收入人群㊁快递配送从业人员以及公交服务覆盖较弱地区市民的中短距离需求.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发展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不应一禁了之,应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4.1 管理政策4.1.1 以管代限,调整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框架广州市长期以来对电动自行车采取 全面禁行”的政策,使得更加精细的管理措施缺乏政策支撑.上海㊁北京㊁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先后于2013年㊁2018年出台了非机动车管理的相关政策,对电动自行车采取上牌登记管理,并对其通行㊁安全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政策体系完整,依据充分. 2020年9月,广东省公安厅发布关于‘广东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 电动自行车实行登记制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广州应藉此契机调整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框架,对符合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实行上牌登记管理,并制定配套的系列管理措施,为相关部门执法和管理提供基础,同时加强对电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法规教育,确保规范驾驶.4.1.2 分类施策,划分采取不同通行管理措施的区域根据区域的交通特性和道路通行条件划分电动自行车通行的禁行区㊁限行区和准行区,特定行业如快递邮政等电动自行车不受此分区影响,由行业严格监管.禁行区全面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如花城广场城市客厅等重要区域设为禁行区;限行区部分道路禁止电动自行车通行,主要为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覆盖率高㊁对交通秩序要求较高区域,对部分重要的交通干路实施电动自行车禁行;准行区允许电动自行车通行,主要为中心城区以外㊁公交覆盖率相对较低区域,电动自行车可作为良好的出行补充.在有条件的地区小范围实施分类管理措施,总结经验后进一步推广,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4.2 设施保障4.2.1 提升次支路网密度,建立完善的非机动车道网络系统推进落实 小街区,密路网”建设理念,以片区为单位尽快开展次支路网梳理和优化工作,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的密度,打通断头路㊁减少错位路.建立完善的次支路网系统,为非机动车提供更多路径选择,在低等级道路建立完善的非机动车道网络,从路网层面引导 机非分离”,使各等级道路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化交叉口处非机动车道的渠化设计,确保非机动车路权的连续.4.2.2 保障电动自行车路权,提升出行环境品质开展路权规划研究工作,全面梳理城市道路的路权分配,根据不同道路的特点,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避免不同车速的车流混合带来的安全和运作效率问题.在机动车道较宽的主次干道优先采用与机动车道共面设置㊁物理隔离的形式,保障非机动车的专有路权;在机动车道较窄的支路和社区街道采取宁静化的设计方法,降低机动车流量和车速,全路段机非混行,改善街道上非机动车辆使用者环境. 4.2.3 提高公共交通供给水平,为电动自行车出行者提供更多选择坚定发展公交都市,明确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梳理常规公交线网结构和运力配置,提高城郊和外围地区的常规公交覆盖率,提升常规公交的运营效率和车内舒适度.当前37%电动自行车出行距离在4km以上,吸引这部分中长距离的电动自行车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将有效降16交 通 工 程2021年低道路交通压力.5 结束语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和出行量大幅增长,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秩序混乱㊁效率降低㊁事故频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广州对例,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政策㊁出行特征㊁设施水平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关键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管理政策㊁非机动车路权㊁道路网密度㊁公共交通供给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对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政策和改善方案,对具体工作指导不足,建议下一步可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政策㊁道路的非机动车路权规划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消解其负面影响,推动电动自行车更好地融入城市交通体系,更好地为人民出行服务.参考文献:[1]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交通发展简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2005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R].广州: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2006.[3]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等.广州市新一轮交通综合调查总报告[R].广州: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2017.[4]景国胜,周志华,黄启乐,等.广州交通发展年度报告[R].广州: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1997⁃2019.[5]邵丹,李薇.上海电动自行车发展新特征和管理对策[J].交通与港航,2020,7(2):16⁃20.[6]王云,马国忠,唐国利.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5(Z1):27⁃29.[7]贾海亮.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8]柏璐.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与安全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9]闫星臣.混合非机动车交通运行特性及自行车道优化设计方法[D].南京:东南大学,2017.(上接第56页) 3)加快了施工速度,缩短工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设备使用费用及人员㊁电力消耗等费用.5 结束语1)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用水压爆破增加了爆破效果,节约了爆破材料,减少了围岩的扰动影响,提高保留岩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孔痕率㊁半孔率高,开挖轮廓平整,超欠挖控制良好,支护喷砼成本降低,节省电力资源,降低施工成本.2)加快了施工进度,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作业环境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在长期的隧道爆破施工中,采用水压光面爆破,不仅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同时更加符合国家绿色环保施工的要求,在今后的隧道爆破施工中应大力的推广,积极的应用.参考文献:[1]王海伟,徐建明.铁山庙露天矿提高掘沟效率的穿孔爆破技术[J].露天采矿技术,2012(3):38⁃39.[2]TRIVEDI R,SINGH T N,RAINA A K.Prediction ofblastinduced flyrock in Indian limestone mines using neural network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4,6(5):447⁃454.[3]徐世祥,王汪洋,韦汉,等.隧道聚能水压控制爆破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6):1⁃4,8.[4]刘赶平.大断面隧道光面爆破设计[J].爆破,2019,36(2):65⁃71.[5]汪旭光.爆破设计与施工[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353⁃354.[6]纪真.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5,44(S1):203⁃205.[7]王永丽.光面爆破在茶坡里隧道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4(2):37⁃39,51.[8]何广沂,段昌炎,荆山,等.节能环保工程水压爆破研究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9):43⁃48.[9]杨年华,张志毅.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0(1):82⁃86.26。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分析与安全控制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分析与安全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6bff39351e79b89680226d6.png)
( 不按 交通 信号 灯指 示 行 3)
1 2 群体 不安全 的交通行 为分析 .
交通 群体 中存 在 3种 交通 行
驶 。在 日常生 活 中 电动 自行 车驾
种 干预和控 制。
驶 者 有 高强 度 的 连 续性 需要 时 ,
在 时间上会 出现 闯红 灯行 为 ,在 空 间 上 会 出现 违 法 横 穿 道 路 行 为 :通 常在 大 的交叉 路 口常表 现
定相识 ,人与 人 之间 的联 系只
有 法规 、 习惯 、道 德 等。 而 交通
群体 的行 为 导 向 ,主 要是看 群体
行 为主流 。若 遵法 行 为的影 响大 于违 法行 为 的影响 ,从 众行 为 则
应需 像机 动车 驾驶 员一样 进 行严 格 的培训 与考试 ,骑行 者操作 技
管理 和 宣传 管理 ,靠 法 律 约 束 ,
靠 各种 教育 ,达 到规 范行 为 、保 证 安全 、 自我 控制 的 目的。 目前 我 国 的 电动 自行 车 属 非 机 动 车 ,
车属 于非 机动车 辆 ,闯红 灯按 照 《 路交通 安全 法 》第 8 道 9条规定 ,
罚款 5 0元 ,相 对来 说处 罚力 ~2
1 1 个体 不安全 的 .
交通行 为分析
从 个 体 交 通 行 为 的 需 要 来 看 ,人 的 交 通 需 要 有 经 济
种预 定 的 交通 目标 ,交通 参 与者
表达 交 通 心理 活 动 的 行 为 方 式 。
交通 行 为从 表 现 方式上 分 为 守法 行 为和 违法 行 为 ,从研 究 对 象上
分 为 个 体 行 为 和 群 体 行 为 。 由 人 、车 、路 、环 境 构成 的整 个交 通 活 动 系 统 中 ,人 是 交 通 的 主
学习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出行指南材料
![学习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出行指南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a6d544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c.png)
学习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出行指南材料
一、电动自行车简介
电动自行车是指在人工驾驶或控制下,使用电力或其他非人力作为动力辅助机构的自行车。
与普通自行车相比,电动自行车具有速度快、不需大力等优点,日益被广大消费者采用。
但是,由于电动特征,其操作难度也相对增加,需要掌握一定的安全操作技巧。
二、行车许可和装备要求
1. 根据法律规定,行驶电动自行车需持有有效的驾驶证。
2. 电动自行车必须按规格装备前照灯、后照灯、反光带等交通装备。
3. 必须配备车牌,遵守交通规则。
三、交通规则须知
1. 行驶在自行车道,如果没有则需靠右行驶在正规道路上。
2. 遵守交通信号灯和标志的指示。
3. 行车时要小心交通,与行人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4. 不可以超车和故意阻挡他人。
5. 不可以在路及人行道上行驶。
四、安全驾驶知识点
1. 准备工作:检测电池电量、灯光是否完好等。
2. 起步加速要平稳,不要急速。
3. 刹车要提前并使用前后车轮同时刹车。
4. 转弯要提前速减后慢转,不要突兀改变车道。
5. 行驶中遇事故要及时下车就乱避险,主动报警处理。
以上内容旨在为广大用户指导学习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出行知识,同时也希望各位在实践中牢固掌握,共同营造文明友好的出行秩序。
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消费趋势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9e90c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e.png)
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消费趋势研究报告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城市交通拥堵的加剧,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
本报告将对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消费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市场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概况1.1 市场规模电动自行车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近五年中,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5%以上。
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2 主要消费群体电动自行车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代步群体:随着城市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以及居民生活圈的缩小,人们对于代步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
电动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具有灵活、高效的特性,因此成为了城市代步群体的首选。
(2)绿色环保意识群体: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关注环境友好型产品。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零排放、低能耗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关注。
(3)中老年群体:对于年纪较大的消费者而言,步行或普通自行车已经不再适合他们的出行需求。
而电动自行车的助力功能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用力和疲劳感,因此受到了中老年群体的欢迎。
二、消费趋势2.1 产品升级与智能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电动自行车市场正在向着产品升级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产品外观、性能、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厂商不断研发新材料和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
另一方面,智能化功能的应用也成为了市场的新趋势,比如智能手机APP控制、导航等功能的加入,使得电动自行车更加智能便捷。
2.2 差异化服务与个性化定制电动自行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纷纷寻求差异化竞争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
在服务方面,提供售后保障、上门维修等便利服务成为了厂商之间的竞争亮点。
同时,个性化定制也逐渐兴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车型、颜色、配件等,实现个性化定制。
2.3 绿色出行理念的推进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发展。
当今非机动车交通特点及管理措施研究
![当今非机动车交通特点及管理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d5f57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c.png)
当今非机动车交通特点及管理措施研究郑杰【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道路上行驶的非机动车出现了新特点.该文对非机动车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现今非机动车在路段和交叉口所面临的冲突,提出了在现有的道路设施条件下,主要利用标线和信号灯等管理手段,改善非机动车安全问题和提高通行能力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对现今非机动车的交通管理有重要的价值.【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非机动车;路段;交叉口;冲突;对策【作者】郑杰【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道路桥梁设计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25;U4910 引言我国是非机动车大国,居民非机动车拥有量极大。
非机动车出行比率极高。
据统计,至2009年,仅上海市非机动车保有量就达1000万辆,其中,逾600万辆处于高利用率状态。
且因为道路资源的短缺,绿色交通理念的普及,非机动车在将来人民出行方式中仍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畜力车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助动车在非机动车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
而我国的相关设计和交通管理措施仍以机动车为主,对非机动车的交通管理措施基本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已不能满足现今城市中非机动车管理的要求。
本文将对现今的非机动车特性予以研究,并提出一些管理措施,解决非机动车交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1 现今非机动车的特点“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为驱动,在道路上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本文中的非机动车主要是指城市中行驶的非机动车主体——助动车和自行车(下文中的非机动车如未特别说明,一般指助动车和自行车)。
自行车(助动车)的一般外廓尺寸为:车长1.5 m~1.95 m,车宽不大于0.6 m,车高不大于1.2 m。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分析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bf74f8ba0d4a7302763a5a.png)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分析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自行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近年来,我国的电动车生产企业不断增多,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数量和类型也很多,这就导致了电动自行车的质量、技术和安全性参差不齐,很多电动自行车普遍缺乏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存在这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电动自行车的定位也不明确,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也不到位,缺乏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的相关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的性能特性,提高电动自行车性能质量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性能质量1.前言电动自行车是我国的一种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方便快捷、速度较快等特点,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甚至一些地区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经超过自行车的数量。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对城市的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结构以及交通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交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电动自行车的有效管理,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其结构设计标准、性能参数确定、质量标准等,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较少,缺乏深入的研究。
所以,必须重视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科学合理的规范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促进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健康发展。
2.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存在的问题2.1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界限划分模糊自电动自行车开始广泛使用以来,关于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争论一直存在,所以关于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秩序成为了困扰我国交通管理的重要问题,也关乎于相关法律的制定。
虽然我国在1999年就制定《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就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其他相关的交通法规也对电动车的交通属性做了详细的分类,但是在实际交通环境中,电动自行车生产制造不按照规定导致电动自行车超出标准,很难区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
电动车行业分析
![电动车行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56231552d380eb62946d46.png)
• 2、曾经的高利润吸引了众多厂家和经销商进入,竞 争激烈导致销售价格下降、利润下跌。行业利润摊薄。 市场整体容量扩大,单个经营者销售有增有减。高档 车利润大,但中低档车销量大。部分批品牌产品维持 高利润率经营,但叫好不叫座;小部分电动自行车车 商在市场上快进快出,低劣的售后服务影响了电动自 行车的整体形象,被淘汰的速度加快。电动自行车在 部分地区执行政策上不一致对行业发展有负面影响。 行业竞争的热点是价格、质量、款式、品牌、服务、 渠道。
•
•
七、政策分析
电动自行车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被 业内人士称为“朝阳产业”。但由于我国对电动自行 车发展的产业政策迟迟没有出台,导致各城市相关政 策不一,市场壁垒严重,使这一新兴产 业出现“有 光明,没前途”的尴尬局面。对此,业内人士分析, 制约我国电动自 行车发展有以下问题: • (一) 是身份难定,命运不同。由于国家对电动自 行车究竟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 车尚未定论,导致各 地电动自行车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命运:一种以上海、 天津等 市为代表,当地方法规的形式,承认其合法 性,把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 范畴,发放牌 照;一种以南宁、武汉等城市为代表,一旦发现其上 路,即责令骑 车人拆除动力装置并接受处罚;第三 种以北京、兰州等城市为代表,准卖也准骑,但不给 上牌照。
•
• • • • • • • • • • •
四、行业发展状况
十大品牌电动车榜中榜(2009) 绿源 (电动车领导品牌,中国十大品牌电动车,浙江名牌) 新日 (电单车领导品牌,十大电动车品牌,电动车行业骨干企业) 捷安特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一线品牌/牌子,电动车十大品牌) 雅迪 (十大电动车品牌,大型电动车企业,江苏名牌,江苏著名商标) 阿米尼 (中国十大品牌电动车,中华自行车集团出品,大型企业) 洪都 (一线品牌/牌子,中国十大品牌电动车,特大型骨干企业) 雅马哈 (1955年日本,世界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电动车十大品牌) 爱玛 (大型日本独资电动车企业,美林娜(天津)自行车有限公司) 小鸟 (天津市著名商标,天津泰丰小鸟电动车有限公司) 邦德.富士达 (中国驰名商标,电动车十大品牌,天津富士达集团)
浅析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浅析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142e0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f.png)
浅析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摘要:因电动自行车具有经济、环保、便捷等特点功效,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日益增长多后,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也与日俱增,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为亟待解决。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在分析中发现,事故发生与管理息息相关,基于此并以此,提出电动自行车管理对策,以望借鉴。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事故致因引言:人、车、环境等要素都是道路安全的重要组成,在道路安全动态系统中,若某构成要素机能受到损坏,势必会为交通事故诱发提供可能。
因交通事故不可预测,且自带随机性,因此,合理探究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对预防交通事故有重大意义。
1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交通事故极具随机性且很难预防,如若出现,轻则会造成人员受伤,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人员伤亡状况,电动自行车事故亦是如此。
只有充分探究交通事故发生及分布规律,这样才能够有效预防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数据挖掘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凭借交通流量以及交通事故等相关数据落实挖掘分析,愈发受到人们欢迎[1]。
据有效统计,在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之中,人为因素以及物的不安全因素都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将借助负回归分析手段,建立多变量分析模型,并依据具体的系数,对于各个变量展开解释,从而有效揭示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在此因素范畴之内,驾驶员的安全态度、风险感知等相关参数都会对驾驶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指道路条件、行车环境以及车辆自身等相关的外界因素。
针对道路条件这一参数来讲,因此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例占据四成,道路的平整度以及几何设计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通运行;针对行车环境这一因素来讲,在电动自行车行驶期间,如若遭遇大风、大雪、大雨等恶劣天气,那么驾驶人员的驾驶稳定性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针对车辆自身这一参数来讲,如若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年久失修,或者被相关人员擅自改装,那么极易会提高升驾驶隐患,使得车辆的可靠性能急速下降。
电动单车调研报告范文模板
![电动单车调研报告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2d28e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c.png)
电动单车调研报告范文模板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电动单车代替传统的交通工具。
电动单车因其绿色环保、便捷快速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电动单车安全、管理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动单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本次调查。
调研对象我们采访了100名使用电动单车的市民。
调研内容电动单车的使用情况据调查,使用电动单车的市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便捷快速:电动单车可以避免交通拥堵,节省时间。
2.节能环保:相对于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交通工具,电动单车不会产生废气,降低环境污染。
3.经济实惠:购买和使用电动单车成本相对比较低,符合居民日常生活的经济压力。
电动单车存在的问题使用电动单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调查,以下是使用电动单车存在的问题:1.电动单车安全问题:大部分市民认为电动单车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容易发生事故。
2.垃圾问题:电动单车随处可见,很多市民丢弃电动单车时不负责任,严重影响市容。
3.管理混乱:因为电动单车不需要领取车牌和驾照等,管理相对混乱,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惩罚。
市民对电动单车管理的期待在了解了电动单车存在的问题后,我们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100名市民中有60人希望加强电动单车的管理,以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和城市的整洁和美观。
市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电动单车的管理:1.建立完善的电动单车管理制度;2.加强对电动单车的监管,禁止乱停乱放的现象;3.对于违规行为要进行有效的处罚和惩戒;4.推广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结语综上所述,电动单车的使用有其优点,但也需要加强管理。
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电动单车管理政策,让电动单车成为便民工具和环保交通的代表。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问题探讨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88dfef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0.png)
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问题探讨摘要:相较于只具有脚踏骑行功能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灵活性更强、速度更快,不过车辆也存在整车安全问题、机械安全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电动自行车安全要求入手,讨论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并分析如何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希望对相关研究具有帮助。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对出行的便捷性要求越来越高,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其具有轻便、速度快、价格低、污染小、能耗少等优势,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使得电动自行车数量逐年增加,但是驾驶人普遍为了追求行驶速度忽视安全问题,为交通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动自行车安全要求电动自行车就是具有脚踏骑行能力,并且满足电助动或电驱动功能的自行车。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20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在数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安全问题开始受到人们关注。
从安全要求来说,一方面是整车安全。
《成都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规定》对车速限值提出了具体要求,使用电驱动功能行驶期间最高车速不得高于20千米/小时;另一方面,电动机控制系统需要具有防速度转改功能。
此外,从制动性能方面来看,电动自行车处于干态下试验速度达到25千米/小时时同时使用前后车闸制动距离不得超过7米,湿态下试验速度达到16千米/小时,同时使用前后车闸要求制动距离不得超过9米。
二、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一)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不健全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针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登记上牌、驾驶人管理、车速管理、行驶规则,体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电动自行车为非机动车,并且对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登记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再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当中明确指出电动自行车载人载物的相关规定。
在很多地方交通法规当中还进行了补充性规定,比如四川省要求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必须年满16周岁、搭载一名儿童要谨慎行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自行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近年来,我国的电动车生产企业不断增多,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数量和类型也很多,这就导致了电动自行车的质量、技术和安全性参差不齐,很多电动自行车普遍缺乏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存在这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电动自行车的定位也不明确,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也不到位,缺乏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的相关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的性能特性,提高电动自行车性能质量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性能质量
1.前言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的一种新兴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方便快捷、速度较快等特点,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甚至一些地区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已经超过自行车的数量。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对城市的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结构以及交通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交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电动自行车的有效管理,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缺乏科学合理的规范其结构设计标准、性能参数确定、质量标准等,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研究较少,缺乏深入的研究。
所以,必须重视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科学合理的规范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行为,促进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健康发展。
2.电动自行车交通特性存在的问题
2.1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界限划分模糊
自电动自行车开始广泛使用以来,关于电动自行车属于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争论一直存在,所以关于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秩序成为了困扰我国交通管理的重要问题,也关乎于相关法律的制定。
虽然我国在1999年就制定《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就明确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其他相关的交通法规也对电动车的交通属性做了详细的分类,但是在实际交通环境中,电动自行车生产制造不按照规定导致电动自行车超出标准,很难区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属性。
2.2对电动自行车的性能参数、交通特性缺乏研究
目前,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多城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自行车。
但是,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时间仅仅20年,在近几年才在我国各个地区普及使用。
所以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征和功能特性的研究比较缺乏,我国电动自行
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动自行车的结构、驱动装置以及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控制欲管理等。
2.3缺乏交通特征基础数据,无法展开深入研究
自行车、电动车作为传统的交通工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特征,但是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兴的一种交通方式,并没有根据其发展重视它的研究,所以电动自行车的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设计工作只是套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进行规范。
研究人员不重视系统的研究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缺乏交通特征基础数据,所以对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和功能特征缺少宏观上的研究。
3.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性能分析
3.1电动自行车车辆尺寸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品牌众多,电动自行车生产的尺寸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个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通过对商场、超市等密集型的场所以及路边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进行随机调查抽样,然后对调查抽样出来的电动自行车的长度、宽度以及高度进行测量,因为自行车的长度和高度对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影响交通车道问题较小,所以按照电动自行车的宽度统计归纳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80%的电动自行车宽度在68cm左右,从调查的整体来看,电动自行车的宽度在60cm至70cm之间,需要对电动自行车的尺寸做出统一的管理标准,控制电动自行车的宽度范围。
3.2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特性
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也对道路交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电动车最大行驶速度过快,由于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刹车失灵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必须重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控制研究。
自由行驶状态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来研究电动自行车的速度特性。
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选择路段开阔平直、行人机动车较少的路段进行电动自行车速度特性研究,通过对多组数据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的平均行驶速度为19.93km/h,对结果进行检验,误差范围在±0.732,之间,可信度为95%调查的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位于(19.2,20.6)的范围之间。
在电动自行车的研究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电动自行车的最大行车速度,保证电动自行车的行车速度满足自身结构参数、性能特征的要求,从而提高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和寿命。
3.3电动自行车加速度特性
电动自行车的加速特性是影响电动自行车运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不同,在行驶中会出现加速过程产生速度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动自行车的加速性能主要体现在交叉口车辆由静止转变到行驶状态的能力,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性能对交
叉口车辆的分级分类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电动自行车加速度调查方法是:将人行横道线作为电动自行车加速性能试验的起点A,通过对多种类多品牌的电动车进行加速度特性的研究观察,在距离终点不远处设立两点B,C,保证电动自行车在经过B,C两点的时候可以达到自由行驶的速度。
然后经过对B 点经过多次调整,确定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加速度过程需要的距离,从而计算出电动自行车的加速度。
3.4电动自行车的密度—流量关系
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流特性主要体现在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量、车辆密度以及行车速度。
电动自行车不同于机动车能够在车道上有序的进行排列。
为了方便研究和数据统计,将单位长度和宽度的道路中,电动自行车的车辆数量作为电动自行车流的密度,密度可以直接反映出道路交通的密集程度。
同时,只有在相同的长度和宽度的道路上,电动自行车的密度才可以进行比较。
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的密度随着车道宽度的增大而减少的线性关系。
所以,在进行道路交通管理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非机动车的车道的宽度,有助于电动自行车的正常运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持道路交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国忠,明士军等.电动自行车安全特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4):48—52
[2]王云,马国忠等.电动自行车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