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7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视力与视野
8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2)反应特性
反应是外界因素的 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 为过程;
知觉--反应时间 (Perception and Reaction Time)是控制 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 的因素,如图2-2。
9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最大爬坡能力
用汽车满载时I档在良好的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max(%) 表示。
3.制动性能
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上。
19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二)自行车基本特性
1. 基本特性: 短程 行进稳定性 动态平衡 动力递减 爬坡性能 制动性能
2. 自行车流交通特性 群体性 压缩与膨胀性 离散性 压缩与膨胀性 并排行驶 运行轨迹不易控制
43
2.2 交通量特性
六、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应用(续)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 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00个小时交通量, 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K :设计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之比,研究表明,30位的K30值十分稳定 ,,一般在12 %~18%之间。
44
2.2 交通量特性
六、设计小时交通量及其应用(续)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计算(不考虑方向不均衡性) D H AV A k/1 D0 T n 0 D C 单HW V W 1 n
➢ 式中:DHV — 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
➢
K —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
N — 车道数;
➢
C单 — 每一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辆/h);
2-3交通特性分析
vs 1
1
n
1
n i1 vi
vs
1 n
l
n
i 1
ti
l —行驶路段的长度 ti —第i辆车行驶 l 距离所用的时间
2
3.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关系
由时间平均车速推算空间平均车速
vs
vt
t2
vt
t ——时间平均车速观测值的均方差
t
(vi vt )2 n
由空间平均车速推算时间平均车速
1.驾驶员对车速的影响 2.车辆对车速的影响 3.道路对车速的影响
(1)街道类型及等级 (2)平面线型 (3)纵断面 (4)车道数及车道位置 (5)视距 (6)侧向净空 (7)路面
4.交通条件对车速的影响 (1)交通量 (2)交通组成 (3)超车条件 (4)交通管理 (5)交通环境
13
第二章 交通流特性
几个特征量 自由流速度 (Free-flow Speed)vf 阻塞密度 (Jam Density) Kj 临界密度 (Critical Density)Km 临界速度 (Critical Speed)vm 最大流量Qm 0流量
二、速度-密度关系
1、格林希尔茨(Greenshields)模型—线性模型 在通常的交通流密度条件下
图 2-15 京哈路速度分布概率曲线
10
高速公路交通流分布特性
三、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常用: 1.中位车速
也称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 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50%位车速等于平均车速。 2.85%位车速
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 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 车速。 3.15%位车速与速率波动幅度
交通工程学2交通特性分析(精)
知觉-反应;判断;操作;制动器产生作用;
2.1.1 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员基本特征——个性 驾驶员的个性:驾驶人的心理特征。
情绪,个性特征;
驾驶员个性分类: 谨慎 稳健型 冲动型 进攻型
2.1.1 人的交通特性
疲劳影响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驾 驶 员 疲 劳 特 征
疲劳后的表现:生理方面,反应迟钝、动作不准确, 动作灵敏度低;心理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 缓、反应慢、情绪急噪等(任何疲劳皆同)
3)时变性
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
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5min 6min 10min 15min
PHF<1 越接近1,说明变化越平缓;越小,说明峰值越明显
2.2.3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空间分布特性
城乡分布: 城市内交通量大,郊区和农村交通量小 路段上的分布: 与路段的功能、等级及区位有关(路网交通量分布图) 交通量方向分布: 方向不平衡性 方向分布系数 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应特性与选择特性加以表现。另 外驾驶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响交通安 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 1、职责与要求(道德、素质、技术) 2、反应操作过程 3、生理、心理特性(视觉、听觉、反应、个性) 4、驾驶疲劳
2.1.1 人的交通特性
驾驶人基本特征——视觉特性
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
临界车速 交通流率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
设计车速 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 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的标准。
2.3.2 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行车速度统计特征
50%车速(中位车速,中值车速) 85%车速 15%车速
21交通特性分析
车辆 行驶
车辆
10
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
• 2) 分析判断阶段(The phrase of analysis and judgement) 信息被感知以后,驾驶员把感知到的情况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进
行对照、分析,然后判断出道路、前后车、行人等等情况,并根 据自驾车辆的技术状况、本人的健康状况及心理机能等,决定采 取相应的措施。
•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并处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 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 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0元罚款。
•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 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 车。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之规 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3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并处200~500元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 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6 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2000元罚款。
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
信息 输入
环境
反馈
知
感受器
觉
器
感
传
觉
入
器
神
官
经
记忆 判 意志 思考 断 决定
器
兴趣、情绪
中枢神经
执行操作 反应器
反应 输出
车辆 行驶
传
动
出
作
神
器
经
官
车辆
12
3、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disposal)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第2章 交通特性
N N t = Q K = = L V L t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 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 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 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 平均车头时距: h t 平均车头时距:
流量(辆/h) Qm 不拥挤区 θ 拥挤区
Qm、Km、Vm是划分交通 拥挤得重要特征值: 当Q≤Qm,K>Km,V<Vm, 交通拥挤; 当Q≤Qm,K≤Km,V≥Vm,
不拥挤区
o
tgθ=Qm/Km=Vm
Vf 速度(km/h)
交通不拥挤; 当 Q≻Qm ,?
Vm 拥挤区
o
Kj Km 密度(辆/km)
o
2.4.5.1 交通流三参数基本关系
将三维空间曲线投影到二维空间
流量(辆/h) Qm 不拥挤区 θ 拥挤区
五个基本特征变量: 最大流量Qm 临界速度Vm
不拥挤区
o
tgθ=Qm/Km=Vm
Vf 速度(km/h)
畅行车速Vf 最佳密度Km 阻塞密度Kj
Vm 拥挤区
o
Kj Km 密度(辆/km)
o
Qm 流量(辆/h)
800
设计小时 交通量
20
K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 均日交通量之比,一般在 12%~18%之间。
600
15
400
10
交通量(辆)
200
比值K(%)
5
0
50
100
150
200
250
0
50
100
第二章 交通特性
3.时变化
(1)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占该 天全天交通之比称为高峰小时流量比(以%表示)。它反映高峰小时 交通量的集中程度,并可供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日交通量之间作相互 换算之用。(表2-14 南京宁六公路16小时高峰小时交通量变化表)
(2)高峰小时系数PHF
1. 行人交通流特性(表2-4)
2.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图2-4、表2-5)
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因素 行人速度
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 为1.0~1.3m/s之间,儿童 的步行速度随机性较大, 老年人较慢 男性比女生快
个人空间
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为 0.9~2.5m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 求比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 男性大、女性小
平行的几条干线分别联系着一系列城镇,而处于两条 线上的城镇之间缺少便捷道路连接,是一种不完善的 路网布局 树叉形的路网一般是公路网中的最后一级,是从干线 公路上分叉出去的支线公路,将乡镇,自然村寨与市、 县政府联接起来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图式 特点和性能
布局严整、简洁,有利于建筑布置,方向性好, 网上交通分布均匀,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但非 直线系数大,通达性差,过境交通不易分流,对 大城市进一步扩展不利
一、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 职责:安全、迅速、顺利、准时、舒适地完成运送 要求:良好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熟练技术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1)视觉特性 ①视力(图2-2) ②视野 ③色感 ④其它 (2)反应特性(取决于素质个性年龄情绪环境工作经验等) (3)驾驶员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4.驾驶疲劳(身心,测定方法:生化测定、生理机能、神经机 能测定、自觉症状申述等)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第二次课)
主 要 行 车 方 向 交 通 量 KD 双 向 交 通 量 100% 车道——里车道、中间车道、外车道
宁波市公路网
交通条件——交通量、交通组成、超车条件、交通 管理、交通环境
交通流基本特性及其 相互关系
交通流概述
交通流的基本概念:行人流、自行车流、机动
车流;
交通流特性:
约束(控制与管理)与自由(交通参与者选择 行为)的双重性、
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
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
各车辆的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
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公式
互算
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
驾驶员——性格、性别、情绪、年龄、婚姻等 车辆——车型、车龄 道路
街道类型与等级——等级高、车速高 平面线型——平曲线(大半径、小半径)、直线 纵断面线类型——上坡、下坡、平坡 车道数与车道位置——车道数多、有分隔带 视距——视距大则车速大 侧向净空——侧向净空受限,车速下降 路面——高等级路面车速高
公路交通量构成特性:与地域、道路等级、经济发 展、地区特征密切关系。
高等级公路:大中小客车、大中小货车、集装箱车。 普通公路:混合交通,大中小货车、大中小货车,大小
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助力车、自行车、畜力车。
城市出入口道路交通量构成基本特性:兼有城市道 路和公路的特性。
城市道路交通量构成基本特性:混合交通严重,受 交通管制、道路等级和功能、城市分区。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第二章 交通特性——车辆、道路
T Rw δ dV D= =ψ + 其中(ψ = f + i ) G g dt
最终:D = ψ +
δ dV
g dt
汽车动力特性图
汽车的动力性能
最高车速: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 的最高行驶速度。
D= f
最快的车:福特SSCUltimateAero 437km/h
汽车的动力性能
加速时间:常用0-100km用的秒数来衡量。
dV δ = (D f ) dt g
新宝马M5 起动加速时间只需不到4.5秒
汽车的动力性能
爬坡性能:汽车满载时一档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 坡度.
i = D f
兰博基尼SUV
汽车的制动性能
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指标 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的稳定性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汽车的制动性
制动效能 汽车在行驶中能强制地降低行驶速度以至停车 汽车在行驶中能强制地降低行驶速度以至停车 或者下坡时维持一定速度的能力。其评价指标是制动距离 或者下坡时维持一定速度的能力。其评价指标是制动距离 制动减速度。 和制动减速度。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 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 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高速时制动或长时间下坡连 续制动要求制动效能保持良好, 续制动要求制动效能保持良好,否则制动器发热使制动失 效,易发生交通事故 制动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时不产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 制动时不产生跑偏、 能力的性能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从静止到开始运动,或是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都不 汽车从静止到开始运动,或是在正常行驶的过程中, 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的各种阻力,这些阻力有滚动阻力、坡度 滚动阻力、 可避免地要受到外界的各种阻力,这些阻力有滚动阻力 阻力、空气阻力和加速阻力。欲使汽车运动, 阻力、空气阻力和加速阻力。欲使汽车运动,必须有外界对汽 车施加驱动力,以克服汽车运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车施加驱动力,以克服汽车运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定
2、动力性能 汽车动力性能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 力。影响道路的几何设计与通行能力。 启动性能;加速性能;爬坡性能;排队车流物理特性。
交通工程学( Traffic Engineering )
西南科技大学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特性
3.制动性能 (1)制动距离公式:
V2 L 254( i)
制 动 要 求
脚上 从开 油始 门运 踏动 板 知觉-反应时间
紧 急 制 动 开 始 踏下 制动 抬脚时间 时间 时间 脚动 移踏 动板 到上 制 制 动 生 效
t(时间)
加速 时间
走过的固定时间 取决于人 的反应速度 由人的操作能力和 汽车制动性能决定 由汽车性能和路面状况决定
图2-3 反映时间和制动操作示意图 驾驶人开始制动前最少需要0.4秒知觉-反应时间,产生制动效果需 0.3s时间,共计0.7s。判断时间为1.0s,作用时间为1s,从感知、判断、 开始制动,到制动发生效力全部时间为2.5—3.0s
交通工程学( Traffic Engineering )
西南科技大学
2-1 道路交通三要素(人、车、路)特性
三、行人交通特性
1、行人交通流特性: 步行速度、步行速度与密度基本关系等; 2、行人交通特性及相关因素: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空间的 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这些与行人的年龄、 性别、教养、心境、体质及出行目的的等因素有关, 也与行人所处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 等有关。 交通特征: 行人速度(1.0-1.3/s); 行人空间(0.9-2.5m2 /人) ; 步行距离:可接受距离(一般越短越好)
关于交通系统中人的特性及其影响的小结
人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是交通需求之源;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之关键; 人是改善交通系统之主; 交通系统应以人为本。
第二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
第⼆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第⼆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道路使⽤者的特性分析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3.驾驶员⽣理、⼼理特征1)视觉特性在⾏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感知各种交通信息。
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例分布如下:视觉占80%,听觉占14%,触觉占2%,味觉占2%,嗅觉占2%。
可见,视觉是最重要的。
因此,对视觉机能的考核和研究是驾驶员交通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1)视觉⼈的眼睛注视⽬标时,由⽬标反射出来的光进⼊眼内,经过眼中间物质的屈折,投射于眼睛黄斑中⼼窝,结成物像,再由视神经经过视路传⾄⼤脑的枕叶视中枢,激起⼼理反应,形成视觉。
也就是说,所谓视觉,就是外界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脑中所引起的⽣理反应。
视觉在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形状等待性以及对物体空间属性加⼤⼩、远近等的区分上起着重要作⽤。
(2)视⼒视⼒是⼈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的能⼒。
视觉敏锐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辨别两物点之间距离的⼤⼩。
视⼒有静视⼒、动现⼒和夜视⼒之分。
①静视⼒是待检⼈员站在视⼒图表前⾯,距视⼒表5m,依次辨认视标测定的视⼒。
②动视⼒汽车⾏驶时,驾驶员同车体⼀起按⼀定的速度前进,也就是说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的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称为动视⼒。
动视⼒与汽车⾏驶速度有关,随着车速的提⾼,视⼒明显下降。
此外,动视⼒随驾驶员年龄的不同⽽有所差异,年龄越⾼,动视⼒低落的幅度越⼤。
车辆以60km/h的速度⾏驶时,车内驾驶员能看清车前20m的标志,⽽以80km/h 的速度⾏驶时,则在接近10m处才能看清。
为保证驾驶员在发现前⽅有障碍物时,能有⾜够的时间辨认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车速提⾼时,视认距离能相应增加,可是由于⽣理条件的限制,结果恰恰相反。
③夜视⼒在⿊暗环境中的视⼒称为夜视⼒。
据研究,照度与视⼒成线性关系,即照度减⼩,视⼒下降。
第二章城市交通特性
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状况。
4、行程车速: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
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行程车速是 一项综合性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 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必须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城市交通特性
第一节 城市道路交通三要素特征(自学)
一、人的交通特性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征 (二)乘客交通特性 (三)行人的交通特征 二、车辆的交通特性 (一)汽车的交通特性 (二)自行车的交通特征
三、道路交通特征
第二节 交通量的基本特征
一、交通量的内涵 1、定义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 通过道路某一地点、 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类型分 ,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 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 车辆数。
通量有明显差别。
2.城乡分布 一般是城市道路交通量高于郊区道路,
近郊又高于远郊,乡村道路交通量最低。 3.方向分布 一条道路往返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在较 长时间内大体上是相近的。但是在某段时间内,两 个方向的交通量会有很大差别。 4.车道分布 当同向车行道有两条以上车道时,处于 不同位臵的车道,其交通量分布也不一样。
15%位车速:意义与前亦同。
车速分布的标准偏差S与85%位车速和15%车速之差存在着 下列近似关系:
S (85% 位车速 - 15% 位车速)/2.07
三、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
1、时间平均车速
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
第二章 道路交通特性分析
第二章道路交通特性分析§2-1 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一、道路使用者的特性分析1.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3.驾驶员生理、心理特征1)视觉特性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及时感知各种交通信息。
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分布如下:视觉占80%,听觉占14%,触觉占2%,味觉占2%,嗅觉占2%。
可见,视觉是最重要的。
因此,对视觉机能的考核和研究是驾驶员交通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1)视觉人的眼睛注视目标时,由目标反射出来的光进入眼内,经过眼中间物质的屈折,投射于眼睛黄斑中心窝,结成物像,再由视神经经过视路传至大脑的枕叶视中枢,激起心理反应,形成视觉。
也就是说,所谓视觉,就是外界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视觉在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形状等待性以及对物体空间属性加大小、远近等的区分上起着重要作用。
(2)视力视力是人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
视觉敏锐度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辨别两物点之间距离的大小。
视力有静视力、动现力和夜视力之分。
①静视力是待检人员站在视力图表前面,距视力表5m,依次辨认视标测定的视力。
②动视力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同车体一起按一定的速度前进,也就是说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中的物体是相对运动的。
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力,称为动视力。
动视力与汽车行驶速度有关,随着车速的提高,视力明显下降。
此外,动视力随驾驶员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年龄越高,动视力低落的幅度越大。
车辆以60km/h的速度行驶时,车内驾驶员能看清车前20m的标志,而以80km/h 的速度行驶时,则在接近10m处才能看清。
为保证驾驶员在发现前方有障碍物时,能有足够的时间辨认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车速提高时,视认距离能相应增加,可是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结果恰恰相反。
③夜视力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称为夜视力。
据研究,照度与视力成线性关系,即照度减小,视力下降。
交通工程学 第二章 交通特性
课程作业
(1)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定义?
(2)行人的基本参数?常用的取值? (4)汽车的动力性指标包括哪几个?汽车的制动性主要指 哪几个方面? (5)道路网密度的概念? (6)典型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的布局模式分别有哪些?
年龄(岁) 疲劳前的反应时间(S) 疲劳后的反应时间(S) 18~22 0.48~0.56 0.60~0.63
22~45
45~60
0.58~0.75
0.78~0.80
0.53~0.82
0.64~0.89
2.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六、饮酒与醉驾
2009年全国查处酒后驾驶案件31.3万起,其中醉酒驾 驶4.2万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 年,每年有3500余人因酒后驾驶肇事死亡,9000余人受 伤。
(1)饮酒对人的影响 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为0.03%-0.09%时,其事故的发 生率比不饮酒者增加7倍,当酒精浓度为0.1%-0.14%是, 事故率为不饮酒的32倍,当酒精浓度为0.15%时,事故率 增加128倍。(捷克斯洛伐克的莫斯试验)
2.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六、饮酒与醉驾
(2)饮酒对驾驶机能的影响
2.3 车辆的交通特性
一、汽车的分类
汽车 分类 客车 微型客车
L ≤3.5m
具体类型 轻型客车
3.5m<L≤7m
中型客车
7m<L≤10m
大型客车
L>10m
特大型客车 高级轿车
V>4L
轿车
半挂车
微型轿车
V≤1L
普通级轿车
1L<V≤1.6L
中级轿车
1.6L<V≤2.5L
中高级轿车
2.5L<V≤4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 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30%~40%。例如,以 60km/h的速度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可看清前 方240m处的交通标志;可是当车速提高到 80km/h时,则连160m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 楚。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静视力好是动视力 好的前提,但是静视力好的人不一定就会 有好的动视力。
自动传感器
自动控制器
显示
驾驶员能力、态度、经验、暂时损伤
道路 行人 自行车 其它车
驾驶员 感觉系 统
驾驶员感 知、注意 能力
驾驶员决 策、反应 选择
驾驶员反 应能力
车辆状态 控制
图1 驾驶员功能反馈图
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驾驶员视觉特性
驾驶员反应特性
驾驶员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 1)视觉特性 眼睛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最重要的生 理器官。因此,驾驶员的视觉机能直接影响 到信息获取,行车安全。
二、乘客交通特性
•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 2.乘车反应
• 3.社会影响
•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
人们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 公务、社交、娱乐等)才去乘车的,为乘车而乘车的 旅客几乎是没有的。乘车过程本身意味着时间、体 力、金钱的消耗。因此,人们在乘车过程中总是希望 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希望安全、方便、舒适。道 路设计、车辆制造、汽车驾驶、交通管理等都应考 虑到乘客的这些交通心理要求。
本部分从以下两个部分讲解:
•
• 1.行人交通流特性 • 2.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
• 1.行人交通流特性
• 相对于汽车交通来说,对行人交通特征的研究是很少的。不 过前人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
美国学者弗洛因在其博士论文《行人规划与设计》中,详 细研究了行人速度、流量、密度、行人占有空间等特征要素及 其相互关系,提出了人行道服务水平划分建议值。见表1。 1979年,以色列学者普鲁士等人对行人交通作了实地观测和 理论分析。他们发现,步行道行人的步行速度平均值在 1.03~1.28m/s之间。男性的步行速度比女性要快。步行速度随 行人流密度增大而下降。他们在平均步行速度、平均行人密度、 人行道服务水平之间建立了一元回归模型。
另外,由于体力、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原因,城 市居民对日常出行时间的容忍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他 们的居住地离市中心的距离超出了可容忍的最大出行时间, 则他们对自己居住地的位置以及交通系统服务是不会满意 的。
见下表:不同出行目的出行容忍时间表(min)。
出行目的 就业 购物 游憩
理想的出行时间 10 10 10
返回
2)反应特性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 觉——行为过程。它包括驾驶员从视觉产 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 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手脚发出命令,开 始动作。知觉——反应时间是控制汽车行 驶性能量最重要的要的因素。
驾驶员在实际的操作中,开始制动前最 少需要0.4s知觉——反应时间,产生制动效 果(?)需0.3s时间,共计0.7s。
第二章
• 2、乘客交通特性 • 3、行人交通特性 • 4、车辆交通特性
交通特性分析
• 1、驾驶员交通特性
• 5、道路交通特性
•
交通特性分析是交通工程的一个基本部分, 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 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交通特性分析既要研究交 通系统各要素自身的特性。如驾驶员的交通特 性、行人交通特性、乘客交通特性、车辆交通 特性、道路交通特性等;又要研究交通流的特 性;以及交通要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特性。
• 1.设计车辆尺寸
• 车辆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1997)》 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中都 规定了机动车辆外廓尺寸界限 。
项目 车辆类型 总长 总宽 总高 前悬 轴距 后悬
尺寸(m)
小客车 载重汽车 鞍式车
6 12 16
• 四、车辆交通特性
•
公路和城市道路所服务的各种车辆有小汽车、公共 汽车、卡车、摩托车、自行车等。道路设计标准必须满足 这些车辆的行驶要求。小汽车的交通特征,如驾驶员的视 线高度,小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特征等规定了道路设计的 一些指标,如竖曲线会车视距的保证,平曲线最小转弯半径、 超高值的确定等。公共汽车、货车的尺寸、重量以及其他 一些特性决定了车道宽度、竖向净空、路面桥梁荷载等。 各种车辆的技术指标在有关手册中可以找到,这里只简单 介绍几个要点。
•
服务水平
行人流量 (人/min) ≤30 30~55
行人占有空间 (m2/人) >2.3
行人交通情况
A B
自由流
行人步行速度和超越行动受到限制; 在有行人反向和横穿时严重地感到不方 便. 步行速度受到限制,经常需要调整步 伐有时只好跟着走;很难绕过前面慢 行的人;想要反方向走或横穿特别困 难 不稳定流动,偶尔向前移动;无法避免与 行人相挤;反向和横穿行动不可能
2.3~0.9
C
55~70
0.9~0.5
D
≥70
<0.5
表1 人行道流量、行人占有空间与服务水平表
• 2.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 • 行人交通特征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 人空间的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 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教养、心境、 体质及出行目的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所处 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等 有关。
• 2.乘车反应 • 不同的道路等级、线形、路面质量、汽 车行驶平稳性、车箱内气氛、载客量、车 外景观、地形等对旅客乘车的生理、心理 反应都有一定的影响。
• 研究表明,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当横向力系数大于0.2时,乘客 有不稳定之感;当横向力系数大于0.4时,乘客感到站立不住, 有倾倒的危险。汽车如果由直线直接转入圆曲线,并且车 速较快,乘客就感到不舒服。因此,在公路线形设计中对于 平曲线的最小半径和缓和曲线的长度均有明确规定的标准。 (注:路面摩擦系数又可以分为纵向摩擦系数和横向摩擦 系数,在我国是横向力系数。) • 道路路面开裂、不平整,引起行车振动强烈,乘客受颠簸之 苦,厉害时使人感到头晕、恶心、欲呕吐。 • 在山区道路上或陡边坡或高填土道路上行车,乘客看不到 坡脚,易产生恐惧心理。如果在这种路段的路肩上设置护 栏或放缓边坡,就可消除乘客的不安全心理。 • 乘车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烦躁情绪。为此,路线的布设应考 虑到美学要求,尽量将附近的自然景物、名胜古迹引人驾 驶员和乘客的视野,使乘客在旅途中能观赏风光、放松精 神、减轻疲劳感。
不计较的出行时间 25 30 30
能忍受的出行时间 45 35 85
• 3.社会影响
• 乘车安全性、舒适性、满意性不仅对乘客个人的生理、心理有 影响,同时可能对社会也产生预想不到的影响。上下班时间过长, 多次换乘,过分的拥挤给职工造成旅途疲劳、心理压力、情绪烦 躁,从而产生下列情况: • ①容易引起乘客纠纷,发生过激行为; • ②使职工过分疲劳,劳动效率降低; • ③影响家庭和睦; • ④引起居民对公交服务系统的不满;
许多研究分析都认为,驾驶员的动视力 与交通事故有更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视力 检查时,不仅要检查形视力,还应重视对 动视力的检查。
•
•
视力还与亮度、色彩等因素有关,视力从 暗到亮或从亮到暗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由 暗处到亮处,瞳孔收缩时间约3s;而由亮处 到暗处,瞳孔放大约需6s或更长。
• ② 视野 • 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速 度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视野受到视力、 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影响。静视 野范围最大。随着车速增大,驾驶员的视野 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对于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主要从以下几 方面来考察:
① 视力
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称为视力。视 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 顾名思义,静视力即人体静止时的视力。 我国驾驶员体检时要求视力两眼各为0.7以 上,或两眼裸视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必 须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
动视力是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 动视力随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同时,动视 力还与驾驶员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 越差。
• (3)注意力:沿路的非交通活动、同伙伴讲话、自身烦恼,都可能 分散驾驶员和行人的注意力。
• (4)智力:由于先天和自身体质的原因,各个驾驶员对行车速度、 视距以及行驶中产生的其他信息的反应准确性和判断能力是不一 样的。
• (5)情绪:急躁和愤怒,往往导致以超过允许的安全速度行车, 形成不必要的或危险的交织和超车、闯红灯或闯停驶标志、 跟驰距离不足、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道路等。 • (6)成熟性:不成熟的驾驶员,主要是青年人,希望炫耀、侥幸、 冒险、求剌激,往往造成事故。 • (7)知识性:是指根据过去的经验、培养的技术、习惯和对交 通环境正确地做出反应的能力。 • (8)条件反应:习惯产生条件反应,如保持速度,遵循车道线等。 条件反应有时对安全行车有利,有时则不利。如在某个交叉 口,过去得到过某种通行权,现在这种通行权已被取消,而驾驶 员却不注意交通标志显示,仍然认为有相同的通行权。这时, 就会造成违章,也可能造成事故。
•
因此,要求驾驶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熟 练的驾驶技术。充分认识和掌握驾驶员的 交通特性,对于保证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 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首先通过自己 的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环境接受信息, 产生感觉(视觉和听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 的综合反应产生知觉。知觉是对事物的综 合认识。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 知觉”,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和时间等。 最后,驾驶员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 断,从而指挥操作。 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