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2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
1. 速率方程
H = A + B/u + C· u
H:理论塔板高度,
u:载气的线速度(cm/s) 减小A、B、C三项可提高柱效; 存在着最佳流速;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A─涡流扩散项
A = 2λ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色谱过程
• 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微小差异
相作用差异
与固定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不

差速迁移
色谱分离。
1. 气相色谱分离过程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 谱柱与固定相接触时,被固定 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 溶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定相 中挥发或脱附; 挥发或脱附下的组分随着 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 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流动,溶解、 挥发,或吸附、脱附的过程反 复地进行。
tR=t0(1+ k)
t0 ' R tR
V tR=t0(1+K ) V
s m
t t t k t t
R 0 0
'
R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三)色谱分离的前提
• KA≠KB 或kA≠kB 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推导过程:
V tR = t0(1+KA V )
s
A
m
t R B= t0(1+KB
Vs ) Vm
色谱法
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混合试样→分离→单组分 →检测→定性、定量分析
色 谱 法 的 由 来
色谱法的创始人 -俄国植物学家 茨维特(M.Tswett)
色谱法的由来
在茨维特的实中: 装有CaCO3的玻璃管 ——色谱柱 CaCO3 ——固定相 纯石油醚 —— 流动相
色谱法的由来
在该实验中,碳酸钙 上混合色素被分成不同色 带的现象,像一束光线通 过棱镜时被分成不同色带 的光谱现象一样,因此茨 维特把这种现象称为色谱, 相应的分离方法称为色谱 法(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色谱峰
在一定色谱条件下, 组分通过检测器时,响应 信号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称为色谱峰。 色谱过程按近理想条件 和分配系数恒定时的流出 曲线为对称的高斯分布曲 线,对应的高斯分布函数 为: 2 ( t i tR ) A ht exp 2 2 2
k为容量因子; Dg 、DL为扩散系数。 减小担体粒度,选择小分子量的气体作载气,可降低传质 阻力。
2 df
2
2 dp
2.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 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 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载气流速低时: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 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 H - u曲线与最佳流速: 由于流速对这两项完全相反的作用,流速对柱效的总影 响使得存在着一个最佳流速值,即速率方程式中塔板高度对 流速的一阶导数有一极小值。 以塔板高度H对应载气流速u作图,曲线最低点的流速即 为最佳流速。
• 保留值的定义 2.死时间
t
M
不被固
定相保留的组分,从 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 大值出现时所需的时 间 。(空气、甲烷或乙
醚峰的保留时间)。
实际上为流动相流
经色谱柱所需要的时
间: t
M
L ——柱长(cm) u ——流动相平均
线速度(cm/s)
保留值的定义
3.调整保留时间 t 组分的保留时间与 死时间之差
固定相颗粒越小 dp↓,填充的越均匀, A↓, H↓ ,柱效 n↑ 。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 峰较窄。
B/u —分子扩散项
B = 2 νDg
ν
: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ν <1。
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 s-1)
(1) 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2) 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tR 2 tR 2 n 5.54( ) 16( ) Y1/ 2 Wb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2.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m k m
s
m
CV Vs K CV Vm
s s m m
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二)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v R u
'
v=L/tR u=L/t0
t0 R tR
'
tm Nm CmVm R t m t s N m N S C mVm CsVs
'
1 ' R 1 k
色 谱 法 分 类
按分离过程机制分 色 谱 法 分 类
吸附色谱法—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
组分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
分配色谱法—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
不同
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
排阻色谱法—利用多孔性物质对不
同大小分子的排阻作用
等等
色谱法分类
• 按固定相的固定形式分
柱色谱
色谱法
纸色谱 薄层色谱 (平板色谱)
F
c
5.死体积
在GC中为校正到柱稳住压下 的平均流速
V
M
6.调整保留体积
V R F c t R V R V M
' '
• 相对保留值
某一组分与基准物质的调整 保留值之比:
t V K r t V K
is i ' i ' s s
'
'
i s
t R tR t
i
tM
M
is
s
R '
t
' R
tR tM
色 表明色谱峰在色谱图中的位置 谱 常 (可用时间t、体积V、距离d表 用 示)。它是由色谱分离过程中 术 的热力学因素所决定的。 语
色谱保留值
保留值的定义
4.保留体积 V
R
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
在LC中为实测值(mL/min)
最大值出现时所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

V
R
F ctR
(3)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4) 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 M载气↑,B值↓。
C· u —传质阻力项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即:
C =(Cg + CL)
0.01k Cg 2 (1 k ) Dg
2 k CL 2 3 (1 k ) DL
b
区域宽度 2.半峰宽
w1 2
峰高一半处的宽 度GH
w
1
2
2.354
3.标准偏差 σ 两个拐点E和F之间的距离 的 一半 4.峰面积 A 色谱峰与基 线延长线所包围的面积, 精确计算时
A 1.065 h w1
2
• 保留值的定义 1.保留时间
t
R
从进样开始到色
谱峰最大值出现
时所需的时间
Cs K = Cm
分配系数仅与组分、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 及温度(和压力)有关。是组分的特征常数。
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 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
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 动相中的质量(m)之比。(摩尔数?) • 又称为质量分配系数或分配比。 还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有关。 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关系

• 基线
在色谱操作条件 下仅有流动相通过 检测器时,反映检 测器噪声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 稳定的基线是 一条直线。
• 峰高
从色谱峰顶点到基 线的距离
h AB'
区域宽度 1.峰底宽度 w 在色谱峰两边的转 折点(也叫拐点即E F)所画的切线与基 线相交的截距。 两个拐点E和F之间 的距离为 EF= 2 , 分别位于 0.607 h 处。
色谱法的特点:
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
分析速度快、
应用范围广
色谱学的重要作用
• 诺贝尔化学奖:1948年,瑞典提塞留斯 (Tiselius), 电 泳和吸附分析;1952年,英国马丁 (Martin) 和辛格(Synge),分配色谱。 • 应用的科学领域: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 境科 学等。(科学的科学) • 药学(药物分析):各国药典收载了许多色 谱分 析方法。中国药典二部,700多,纯 度 检 查 、 定性鉴别或含量测定,一部, 600 多 鉴 别 或 含 量测定。 • 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测检和中药配伍中的应用
3. 速率理论的要点
(1)组分分子在柱内运行的多路径与涡流扩散、浓度梯度所 造成的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使气液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能瞬 间达到等因素是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主要原因。 (2)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 气流速可提高柱效。 (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
色 谱 法 实 质 是 分 离
色谱分离的基本条件:
1.互不相溶的两相(流 动相、固定相);
2.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之
间作相对运动
色 • 分离依据: 谱 各组分在两相之间作用力 法 不同 (吸附能力 分配系 实 数 离子交换能力大小排阻 质 能力 其他亲合作用) — 分 • 各组分差速异行→分离 离
按两相状态分
当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相接触 时,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或吸附的组分又从固 定相中挥发或脱附;
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色谱图
被分析试样从进样开 始,经 色谱柱分离,到 各组分全部流过检测器 在此期间所记录下 来的响应信号随时间而 变化的曲线(分布的图 像),称为色谱流出曲 线或色谱图。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 组分在tM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 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tR 2 tR 2 n理 5.54( ) 16( ) Y1 / 2 Wb
' ' tR t n有效 5.54( ) 2 16( R ) 2 Y1 / 2 Wb
H 有效
L n有效
Vs tR= t0 (KA-KB) Vm
tR≠0
KA≠KB
kA≠kB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
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 与分离度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 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两种色谱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10-2-1 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1.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半经验理论; 将色谱分离过程比拟作蒸馏过程,将连续 的色谱分离过程分割成多次的平衡过程的重复 (类似于蒸馏塔塔板上的平衡过程); 塔板理论的假设: (1) 在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 速达到; (2) 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 (3)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 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
R<1, 峰重叠,未分开 R = 1, 认为基本分开,4σ分 离 R = 1.5, 两峰完全分离,6σ分 离
三、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一) 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
• 分配系数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K) 是在 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 在固定相 (s) 与流动相 (m) 中的浓度 (C) 之比。
• 总分离效能指标
• 分离度(resolution;R):又称分辨率。是相邻两色 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R=
t R 2 t R1 (W1 W2 ) / 2

2(t R 2 t R1 ) W1 W2
• 设正常峰,W1≈W2= 4σ , • 则R=1.5时,99.7%面积(tR ±3σ)被分开, ∆ tR =6 σ ,称 6 σ分离 。
3.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 (1)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 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 得色谱峰越窄。 (2)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 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 物质。 (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 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 离。 (4)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 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 的途径。
色 谱 法 分 类
附:根据所使用的技术不同分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化学键合相色谱
衍生气相(液相)色谱
裂解色谱
顶空气相色谱
色谱制备 色谱分析
第二节 色谱过程
一、色谱过程
实现色谱操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相对
运动的两相,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和流
动相(mobile phase)。 色谱过程是组分的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 间多次“分配”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