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法概论课件 PPT

合集下载

色谱分析法概论PPT课件

色谱分析法概论PPT课件
分进行色谱定性的指标。
7.3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7.3.2等温线
➢ 等温线: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分配
达到平衡时,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值K为常数,由 此绘制出的cs与cm的关系曲线称为等温线。
c
cs
b
a
b前延峰
K=cs/cm
c
a正常峰
c拖尾峰
cm
俄国植物学家 茨维特
7.1概述>>
7.1.1色谱法的起源和发展
➢ Tswett植物色素分离 实验图示:
样 品:植物色素
固定相:CaCO3颗粒 流动相:石油醚
色谱柱
固定相 碳酸钙
流动相 石油醚
混合色素 叶绿素 叶黄素 胡萝卜素
分离组分
年代
1906 1931
1938
1941 1944 1949 1952 1956 1957 1958 1959 1964 1965
7.2色谱过程与术语>>
7.2.1色谱过程
色谱过程的实质
(1)色谱过程是吸附与 解析的过程;
(2)不同组分极性的差 异导致吸附与解析 的差异;
(3)不同组分向前移动 的过程是差异不断 累积过程,是在动 态中由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
B
A B
BA
B A
B
B
A
B
A
t
流动相 样品液 色谱柱 固定相 检测器 c
年代 1937 1938 1939 1950 1951 1955 1958 1961
1970
1972
表7-2 色谱法起过关键作用的诺贝尔奖研究工作
获奖学科
获奖研究工作
化学
胡萝卜素化学,维生素A和B

色谱分析总论PPT资料(正式版)

色谱分析总论PPT资料(正式版)
各种保留值预测理论
2、技术发展
1)超临界流体色谱
❖ 超临界流体:物质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既不是液 体也不是通常的气体,而是单一相态的流体。
❖ 使用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 特点:具有气体的低黏度和高扩散系数,又具有液体的强溶 解能力,参与溶质的分配作用,同时具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 谱的优点。
柱长 L u 死时间 t0
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 tr’ ):某组 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它是组份在 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即
由于保留时间为色谱定性依据。但同一组份的保留时 间与流速有关,因此有时需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值。
死体积V0:色谱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 路和连接头间空隙和检测器间隙的总和。忽略后两项 可得到:
液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液相色谱LC
气体 气体
固体 液体
气-固色谱 气相色谱GC 气-液色谱
2、按分离的原理分类
❖ 吸附色谱:吸附性能的差异
气固 液固
❖ 分配色谱:分配系数的不同
溶解度 液体
❖ 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组分与固定相离子进行可逆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
❖ 空间排阻色谱:分子筛
Vr' VrV0tr' •Fco
以上保留时间和保留体积又统称保留值。
色谱曲线的意义
✓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 ✓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 ✓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色谱法概论PPT课件

色谱法概论PPT课件

能。
色谱法与其他技术的联用
色谱-质谱联用(GC-MS, LC-MS)
通过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检测相结合,可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目标化合物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环境监测等领域。
色谱-光谱联用(GC-IR, LC-UV/Vis)
色谱与光谱技术的联用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化合物结构和组成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化合 物的性质和行为。
实验材料
确保色谱柱、试剂、溶 剂等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以满足实验要求。
实验设备
检查色谱仪、检测器、 注射器等设备的运行状 况,确保实验过程中设
备正常工作。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 设计合理的色谱条件和
实验方案。
实验安全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问题,如使用有毒有害
试剂时的防护措施。
实验操作步骤
色谱柱安装与条件设置
数据整理
整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包括 色谱图、峰面积等。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可 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03
02
结果判断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判断实验结 果是否符合预期。
结论总结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04
04 色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 用
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成分分析
色谱法用于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的营养 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确保食品质量 和安全。
食品添加剂分析
食品污染物分析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霉菌毒素等, 以防止食品污染和保障食品安全。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 色素、香料等成分,以控制食品添加 剂的使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色谱分析法概论经典PPT课件

色谱分析法概论经典PPT课件

t t t'
tR=t0(1+ k)
V
tR=t0(1+K
s
V
k
)
R
t 0
0
R
t
0
m
色谱过程方程
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三)色谱分离的前提
KA≠KB 或kA≠kB或r2 ,1 ≠1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推导过程:
tV
RA
=
t0(1+KA
s
Vm
)
tRB
=
t0(1+KB
Vs Vm
)
tR=
t0
(KA-KB)
Vs Vm
分配系数(容量因子)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三) 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 (height equivalent to a theoretical plate或plate height, H) (plate number, n)
是色谱柱效参数。
理论塔板高度
H =L/n
注意: 1、计算n时使标准差(峰宽或半峰宽) 和保留时间单位一致 2、n的单位
tR≠0
KA≠KB kA≠kB
第二节 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
一、色谱法的分类
按流动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 GC、LC、SFC 等
按固定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 GSC、GLC、LSC、LLC等
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法、平面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类: 分配色谱法、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流 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而实现分离。
K= Cs X s Vs Cm X m Vm
•溶质分子在固定相中溶解度越大,或在流动相 中溶解度越小,则K越大。在LLC中K主要与流 动相的性质 (种类与极性) 有关;在GLC中K与 固定相极性和柱温有关。

色谱分析法概述分析化学课件

色谱分析法概述分析化学课件
自动化与智能化
未来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减 少人工操作,提高分析效率,降低误差。
3
联用技术
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用,如质谱、核磁共振等, 将进一步提高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定 性能力。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趋势
微型化与便携化
01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发展,气相色谱法的仪器体积将
进一步缩小,便于携带和移动。
食品成分分析
色谱分析法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脂肪、 蛋白质、糖类等。
食品添加剂检测
通过色谱分析法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
色谱分析法用于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保障消费 者的健康权益。
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药物分离纯化
色谱分析法在药物研发和பைடு நூலகம்产过程中用于分离和纯化活性成分。
快速分析
02
提高气相色谱法的分离速度和分析时间,减少样品处理时间,
提高分析效率。
多维分析与多模式联用
03
通过与其他色谱技术(如液相色谱、质谱等)的联用,实现多
维分析与多模式联用,提高复杂样品的分析能力。
毛细管电泳等其他色谱技术
广泛应用
毛细管电泳等其他色谱技术将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固定相和流动相
固定相
固定相是色谱柱中的填料,是实现物 质分离的关键部分。根据不同分离原 理,固定相可分为吸附剂、涂层固定 相、化学键合固定相等。
流动相
流动相是携带待测组分通过色谱柱的 流体,一般为液体或气体。流动相的 选择对分离效果和分离时间有很大影 响。
色谱图和色谱峰
色谱图
色谱图是记录色谱柱出口流出物浓度的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通过色谱图 可以观察各组分的流出时间和浓度。

第16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共82张PPT)

第16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共82张PPT)

KAVs Vm
)
tR B
t0
(1
KBVs Vm
)
tR
tR A
tR B
t0(KA
KB
)
Vs Vm
t0(kA kB)
色谱别离的前提
——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 K 不同或分配
第三节 色谱别离机制
一、吸附色谱法 二、分配色谱法
三、 离子交换色谱法 四、空间排阻色谱法
一、吸附色谱法
✓ 别离机制: ✓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差异实现别离
诺贝尔化学奖: 1948年,瑞典Tiselins,电泳和吸附分析 1952年,英国Martin和Synge,分配色谱。
展望:
新型固定相和检测器 联用仪器:GC-MS,HPLC-MS 智能化开展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色谱法(chromatography): 对于液相色谱,因Dm 较小,B 项可勿略。
三、色谱法的特点
✓ 缺点:
对未知物分析的定性专属性差
需要与其他分析方法联用(GC-MS,LC-MS)
第二节 色谱法的根本原理
实现色谱分析的根本条件
相对运动的两相——流动相、固定相
各组分与固定相的作用存在差异
一、色谱过程
色谱过程是物质分子在相对运动的两相分配 “平衡〞的过程。
两个组分被流动相携带移动的速度不同
物质对别离的两种情况
C
C
t
t
提高别离度R
增加tR
பைடு நூலகம்
减小w
第四节 色谱理论根底
组分保存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色谱分析课件

色谱分析课件
用GF254板 -------显色剂显色,破坏性检出方法
通用显色剂
定性分析
1. 与标准对照品在三种不同的展开剂中展开 (加熔点);
2. 制备TLC,将待定性化合物分离后,刮下、 洗脱,再波谱分析;
3. TLC与其它技术联用
定量分析
1. 间接定量(洗脱测定法); 2. 直接定量(薄层扫描法)
薄层扫描法:以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展开后 的薄层色谱板上被分离组分的斑点,测定 斑点对光的吸收强度或所发出的荧光强度, 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薄层吸收扫描法 薄层荧光扫描法
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GC的特点
1. 分离效率高(填充柱上千块塔板;开管柱 106块塔板)
2. 分析速度快 3. 样品用量少(检测限低,高灵敏检测器) 4. 缺点:(约20%样品适用) A. 样品须能气化(350度下有一定的挥发性) B. 热稳定性要好 C. 定性困难
第二节 气相色谱术语、理论
1. 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2.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 3. 塔板理论 4. 速率理论 5. 分离度 6. 基本分离方程
• 添加剂
荧光指示剂
硝酸银溶液
制板、活化
点样
1.溶剂对样品的溶解度适中; 2.溶剂沸点适中; 3.样品浓度适中; 4.原点位置应在展开剂液面上; 5.定性分析:内径0.5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

色谱分析法概论(讲义)

色谱分析法概论(讲义)

=
Xa / Sa X m / Vm
吸附系数与吸附剂的 活性、组分的性质和 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X a + nYm
32
2、固定相 多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硅胶表面硅醇基为吸附中心。
• 经典液相柱色谱和薄层色谱:一般硅胶 • 高效液相色谱:球型或无定型全多孔硅
胶和堆积硅珠。 • 气相色谱:高分子多孔微球等
tR=t0(1+K
Vs Vm
)
k
=
t R
−t 0
=
t' R
tt
0
0
色谱过程方程
23
(三)色谱分离的前提
• KA≠KB 或kA≠kB 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推导过程:
tV
=
RA
t0(1+KA
s
Vm
)
t R B=
t0(1+KB
Vs ) Vm
ΔtR=
t0
(KA-KB)
Vs Vm
ΔtR≠0
KA≠KB kA≠kB
18
(四)色谱峰区域宽度(柱效参数)
1、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σ):是正态色谱流出 曲线上两拐点间距离之半,即0.607倍峰高处的峰
宽之半。σ的大小表示组分被洗脱出色谱柱的分散 程度。σ越大,组分越分散;反之越集中。
2、半峰宽 (W1/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1/2=2.355σ
30
三、吸附色谱法
1、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 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吸附过程是试样中组分的分子(X)与流动相分子(Y) 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即为竞争吸附过 程。
31

色谱分析法-理论部分96页PPT

色谱分析法-理论部分96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色谱分析法-理论部分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谢谢!
9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16( tR )2 W
n 5.54( tR )2 W1 2
在tR一定时,色谱峰越窄,即W或W l/2越小,则理论塔板数 n越大、理论塔板高度H越小,柱的分离效率也就越高。因 此,一般把理论塔板数n和理论塔板高度H称为柱效指标。
若扣除死时间的影响,用tR`代替tR计算出的理论塔板 数称为有效塔板数(n有效),所得的理论塔板高度 称为有效塔板高度(H有效)。
色谱图( chromatogram)就是组分在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强度 对时间t所作的图,由于它记录了各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情况所 以又叫色谱流出曲线。
1)基线 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仅有流动相通过检测器 系统时所产生的信号的曲线,称为基线(base line)。基线反映仪器(主要是检测器)的噪 声随时间的变化。 2)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峰高 (peak height),以h表示。其大小可以用纸 的高度(mm),电信号的大小(mV或mA)表示。 3)峰宽 色谱峰的宽度直接和分离效率有关。描述色谱峰峰宽的方法有三种方法。
7.54
KC

tR C to
Vm Vs

3.94 10.5 0.24 14.1
12.2
r K2 K1
rAB

KB KA

7.54 3.63

2.08, rBC

KC KB

12.2 7.54
1.62
9.3.2谱带扩张与柱效
组分谱带在色谱柱内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逐步 扩张,对相邻组分的分离带来不利影响。组分谱带的 宽度反映了色谱柱作为一个分离器件的效能,即柱效 (column efficiency)。如何定量地描述柱效,柱效又 与哪些因素有关,需要从色谱理论上解释。
9.1 色谱法分类
流动相是气体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GC) ——常用的气相色谱流动相有N2,H2,He等气体
按两相状态
流动相是液体的色谱法称为液相色谱(LC) ——常用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有H2O,CH3OH等
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色谱流动相的,这一类色谱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CO2、NH3、CH3 CH2OH、CH3OH等。
Vm
Vs
β称为两相的相比。不能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如GC中的空气、甲烷等,ns=0, 所以k`=0,它们实际测得的保留时间即为柱子的死时间to。k`值相当于组分被 固定相滞留的时间和流动相通过系统所需时间的比值,即
k tR tR t0 或k VR VR V0
t0
t0
K Cs Cm
2.容量因子( capacity factor,常写作k`)又称为分配比,即在平衡状态下,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物质的量之比。若用Vs和Vm分别表示色谱柱 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则有
k ns cs Vs K Vs K ( Vm )
nm cm Vm
9.3.1决定组分保留值的因素
组分的色谱保留特性是由组分在色谱系统中的热力学性质所决定的 。对于分配色谱而言,该热力学性质即为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
1.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 K) 在分配色谱中,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处于动态平衡时,组分在 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该组分在固定相(S)中的浓度与在流动相(m)中的 浓度之比为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常表示为K,即
通过色谱实验证明,在两组分的分离过程中,分 离效果和峰宽度及出峰时间相关。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的理论首推塔板理论。
1.塔板理论 基本假设: (1)色谱柱是由一系列连续、等距的水平塔板组 成。在柱子的每层塔板内部,组分能够在流动相和 固定相两相中很快地达到平衡。 (2)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呈间歇式前进运动状态, 每次前进一个塔板体积。 (3)样品和流动相同时加在第1个塔板上,且样品 垂直于前进方向的扩散(即纵向扩散)可以忽略。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这些假设实际上是把组分在两相间的连续转移过程, 分解为间歇地在单个塔板中的分配平衡过程。也就 是用分离过程的分解动作来说明色谱过程。
4.死体积(dead volume, Vo) 5.保留体积(retention volume, VR) 6.调整保留体积(adjusted retention volume, VR`)
9.3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色谱分离中,决定相邻组分分离好坏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两组分的保留值之差 即组分在色谱柱内迁移速率的差异,它决定于两组分与固定 相、流动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 二是两组分的峰宽 它反映了组分区带在移动过程中的扩张程度,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色谱的分离条件。
解: 利用公式,将半峰宽单位换算成时间min,得
n 5.54( tR )2 W1 2
n=5.54(
2.35min 0.20cm
)2 =3059
2.0cm/min
H= L = 2000mm =0.65(mm) n 3059
扣除死时间的影响,
n有效

5.54( tR W1 2
)2
n有效 =5.54(
——利用固定液对各组分的溶解能力(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 ——利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对各组分的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
4.空间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
——利用某些凝胶(固定相)对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组分所产生的 阻滞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
1)用石油醚浸取叶片中的色素,然后将浸取液倒入 一根填充CaCO3的直立玻璃管的顶端; 2)再加入纯石油醚进行淋洗; 3)淋洗的结果使玻璃管内植物色素被分离成具有不 同颜色的谱带。 4)淋洗时间足够长时,被分离的组分就会随石油醚 先后流出柱外。
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管内填充物(CaCO3)是固定不动的,称为 固定相,淋洗剂(石油醚)是携带混合物流过固定相的流体, 称为流动相。
塔板理论中,将每层塔板的高度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eight equivalent to a theoretical plate),用H表示。若设色谱柱的柱长 为L,理论塔板数(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s)为n,则:
n L H
理论塔板数n与色谱峰峰宽的实验参数有以下关系:
按操作形式
固定相装在柱管内的色谱法称为柱色谱(column chromatography, CC) 固定相填充于玻璃或金属管内叫填充柱(packed column)色谱
固定相附着或键合在管的内壁上,中心是空的,叫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色谱
平面色谱(planar chromatography) 固定相为滤纸的色谱法称为纸色谱(paper chromatography, PC)
V0
V0

tR

t0 (1
k )

t0 (1
K
Vs Vm
)
3.相对保留值(relative retention value,r) 又称为选择性因子(selectivity factor, α),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后出 峰的组分2与先出峰的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r tR (2) VR(2) k2 K2 tR (1) VR(1) k1 K1
9.2 色谱常用术语
1.色谱过程: 色谱过程是物质分子在相 对运动的两相间分配“平 衡”的过程。
混合物中,若各个组分被 流动相携带移动的速率不 相等,则形成差速迁移而 被分离。
2.色谱图: 色谱分析时,混合物中各组分 经色谱柱分离后,随流动相依 次流出色谱柱,经检测器把各 组分的浓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然后用记录仪将组分的信号 记录下来。
3.色谱保留值:
色谱保留值是色谱定性分析的依据,它体现了各待测组分在色谱柱( 或板)上的滞留情况。
在固定相中溶解性能越好,或与固定相的吸附性越强的组分,在柱 中的滞留时间越长,或者说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的流动相体积越大。 所以保留值可以用保留时间或相应的保留体积来描述。
1)死时间(dead time, to ) 2)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 tR ) 3)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ntion time, tR`)
固定相压成或涂成薄层的色谱法,称为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1.吸附色谱(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利用固体吸附剂(固定相)表面对各组分吸附能力强弱的不同进进行分离
按分离原理
2.分配色谱(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解 (1)已知Fo=43.75mL/min,在忽略检测器及柱接头等体积的情况

下,则死体积Vo=to×Fo=0.24×43.75=10.5mL。
(2) 由可分别计算出三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

tR A 1.41 0.24 1.17 min
tRB 2.67 0.24 2.43min
【例9-1】 一个气相色谱柱,已知固定相的保留体积Vs=14.1mL,载气流 速为43.75mL/min。分离一个含有ABC三组分的样品,测得组分的保留时 间分别为A=1.41min,B=2.67min,C=4.18min,空气为0.24min。试计算 :(1)死体积(假定检测器及柱接头等体积忽略不计);(2)各组分的 调整保留时间和分配系数;(3)相邻两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
仪器分析
第9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色谱法分类 色谱常用术语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色谱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色谱分析法(chromatography,由英文单词chroma“色 彩”和graphy“图谱”复合而成),它利用试样中共存组分之 间的吸附、分配、交换、迁移速率以及其它性能上的差异, 先将它们分离,而后通过检测器按一定顺序进行分析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