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3《认识区域》word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引入区域是地球表面上空间范围的划分,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
区域的划分和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中国的区域划分、各种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
二、学习目标1.能够简要介绍中国的区域划分;2.能够描述中国各种自然地理区域的特征;3.能够描述中国各种人文地理区域的特征;4.能够分析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三、学习内容1.中国的区域划分大陆地球在地理上被划分为七个大洲,其下各有小区域,不同的地理区域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区域划分如下:•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域划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南地区•其他区域划分–港澳台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内陆地区:包括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2.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区域是以地球自然环境为划分范围的区域。
中国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主要自然地理区域如下:(1)北方平原北方平原分为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的农业基地,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
(2)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广阔,河流纵横,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
(3)长白山—河北山地长白山—河北山地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山地,也是东亚的重要分水岭。
(4)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锰和铅锌资源主产地。
(5)横断山区横断山区横跨中国的东西两端,是中国的农业和林业资源重要产区。
3. 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域人文地理区域是以人类活动和文化为基础的一种区域分类。
中国地理区域变化明显,主要人文地理区域如下:(1)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之一。
(2)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也是中国的“三角洲工业区”。
(4)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特别丰富,是中国的重要林业产区和旅游胜地。
高中地理 1.1《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认识区域》教案鲁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
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设计(原创).doc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课标分析】“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就专门介绍这一概念。
一是区域的含义;二是区域的类型;三是区域的特征【教材分析】“区域的含义”一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区域的概念;一个是区域的划分包括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和内部特征等;三是划分的目的。
在“区域的类型”一目中重点是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两个概念。
在“区域的特征”一目中,重点是分析说明区域的一半特征。
知识结构如下:【学习目标】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阅读课本P3,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目标】目标1评价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下列区域具有明显的界限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青岛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目标2评价题:1.有关均质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质区是面积相差不大的区域B.均质区内的组成要素可以不一致C.均质区只能按照人文要素来区分D.均质区内的要素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2.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A.方言区B.旱作农业区C.城市经济区D.东亚文化区目标3评价题:1、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有()A.显著的差异性B.明显的连续性C.基本的相似性D.相同的特色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A.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B.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C.开放性和综合性特征D.综合性和整体性特【教学反思】。
鲁教必修三1.1认识区域教案设计
1.1认识区域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图示的解读让学生明白区域的内涵。
2.通过对教材讲解,能够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用案例法引导学生理解区域的含义,掌握区域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设计互动探究活动,理解区域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通过展示青藏高原图片材料,提出问题进行新课的导入。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同吗?再展示中国温度带图、干湿区等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的地带又是如何划分的呢?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探究问题: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2.甘肃省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800 mm、400 mm、200 mm等降水量线并不完全一致,原因是什么?3.干湿区的划分指标是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其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深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学生甲展示1题答案:甘肃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充沛;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学生相互改进。
学生乙展示2题答案:干湿地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的。
学生一致认可。
学生丙展示3题答案:单一指标。
干湿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这部分内容。
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加深对区域含义的理解。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知识点二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大屏幕展示探究内容: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区域有三大特征,三个经济地带学生合作完成,小组代表展示答案,互纠改进。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设计(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1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 -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鲁教版必修三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分析区域鲁教版必修三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3.通过教学案例学习和应用教材内容。
二、教学内容:1.基本情况和特点:2.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区域鲁教版必修三》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个学科的内容。
教学目标主要有: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参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为教学过程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好学科教案、教学实验、黑板报、教具等。
2.教学实施:按照课堂设计及时组织并实施教学内容,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案例:以英语教学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Unit 1 "Dream Homes" 1a-2d教学目标:学习描述房屋的词汇,学会使用there is /are描述家中的房间和物品。
教学步骤:1)提问,让学生回忆并介绍家中的房间和物品。
2)通过展示图片和单词卡片的形式,教授房屋和物品的词汇,边教边学。
3)让学生自主学习there is/are的用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1a的听力任务。
4)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谈论家中的房间和物品,并介绍给全班同学。
6)完成2d的听力和口语任务,进行角色扮演。
第二课时:Unit 2 "Only a Game" 1a-2c教学目标:学习和运用关于体育运动的词汇,学习谈论体育比赛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1)通过观看体育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区域的概念1. 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一片地域空间。
2. 区域的属性区域的特征主要由区域内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要素组成。
同时,区域还有着自然、科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属性。
3. 区域的分类由于区域的特征和联系不同,因此区域可以分为自然区域、人文区域和功能区域三大类。
其中,自然区域主要由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人文区域则主要包括人口布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等;功能区域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划分出来的。
二、鲁教版必修三教案鲁教版必修三《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介绍了区域的概念、属性和分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阐述。
1. 区域的概念与前文所述的相同,教案中也将区域定义为“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一片地域空间”。
2. 区域的属性教案中认为,区域的属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等,人文要素则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
3. 区域的分类教案中将区域的分类分为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两大类。
其中,自然区域主要由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确定;人文区域则主要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等因素所决定。
三、区域认识的意义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属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把握历史、把握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 世界认识通过区域认识,可以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区域经济等情况,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
2. 社会认识区域是由人们活动所形成的,不同区域的社会结构、文化特色等都有所不同。
通过区域认识,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3. 历史认识区域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需要被保护和传承的珍贵财富。
通过对区域的认识,可以更好的了解和保护历史文物。
4. 经济认识各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特色。
通过了解和认识区域,可以更好的把握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情况,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四、总结区域的本质是地域空间中的一片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区域。
高中地理 3.1 认识区域学案 鲁教版必修3
1.1认识区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2. 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基础填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有明确的,其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思考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什么?二、区域的类型三、区域的特征填出体现区域特征的关键词,理解区域三大特征的含义:【互动探究】一、观看中国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中国景色如此多姿多彩,思考问题:什么是区域?二、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进入区域内容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甘肃省的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甘肃省划分为哪几个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区域的特点是什么?区域划分的目的?区域的类型?学生分组讨论ppt 展示的几个区域属于何种类型: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城市经济区【思维拓展】a .区域划分的依据①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
例如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等;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②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的联系,亦即具有一定吸引或辐射范围的区域。
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b .区域研究的意义研究区域,首先要通过对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分析,揭示区域的特点,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特点等;要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如区域的空间特征、区域的结构、地位和功能、区域的竞争力、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等;进而探讨区域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 、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教案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大差距。
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把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引发悬念,切入主题是导入新课的基本思路。
本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区域,如某一旅游景区或家乡所在的省份等,通过感知这个具体区域,引出区域的概念,并提出有关区域的几个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也是一种导入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更具有新意的导入方式。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区域的含义”可细化为以下内容,即区域定义、特征、分类及划分区域的目的。
在本目中,重点是搞清“区域的定义”。
[点拨]1.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
鲁教版地理必修3熟悉区域word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熟悉区域教学目标:一、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二、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式:教学法教具准备:不同尺度的区域图教学进程:新学期新的开始,师生彼此介绍,让学生了解高考新方案及注意事项。
引入:咱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那么咱们的地理环境是由哪些部份组成的呢?板书: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阅读序言:了解——区域地理环境的含义。
区域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概念高度一致,加倍具体和强调空间性。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
生答:区域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组成,区域自然、人文要素彼此影响、彼此作用。
讲述:本单元共分四部份,其重点是第二部份。
过渡: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区域的发展的,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是如何划分的?板书:第一节熟悉区域一、区域的含义展示地图——甘肃省年降水量散布图和干湿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图的异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并回答什么是区域。
教师小结并强调:一、区域必需占据必然的地理空间。
二、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性。
3、区域具有必然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但界限多是模糊不清的,有明确界限的如——行政区域的界限。
阅读知识窗:了解区域的划分小结: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
固然区域既可以依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又可按人文要素来划分。
教师可举例说明,如热量带的划分,文化区的划分和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区域划分的目的,主如果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过渡:区域划分标准不同其类型也不同,如:按性质分为经济区、自然区域和社会文化区,按划分途径分为区划区域和类型区域,而咱们一般按内部散布状况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学案设计:1.1认识区域
第一单元第一节认识区域【考纲要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2.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重点难点】1.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征【基础梳理】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是人们在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的差异,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内部分布的状况可将区域划分为区和区)。
2.均质区(又称同一区域或同质区域):是指那些要素具有性或相对性的区域。
有的地理现象呈离散型,区内组合具有均一性,如地貌类型分区、人口密度分区、文化区等。
3.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功能区由区域的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如城市经济区。
三、区域的特征1.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别。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性。
一般说来,区域等级愈高,区域内部愈复杂,同一性就小,差异性也愈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则区域本身简单,区内同一性大,差异性小。
2.整体性:指地表区域内各组成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即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以青藏高原为例,由于地势高,必导致空气,太阳辐射;气温,冰川冻土广布;植被且以耐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且种类少。
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该区以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地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2学年度高二地理必修三预习案 编号:001 使用时间:
第一单元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 __ ,是人们在 _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_ 划分出来的。
具有一定的 、形状、 和界线,有明确的 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 ,并与其他区域有所 3.划分
可采用 指标,也可采用 指标
可按 特征划分,也可按 特征划分
(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 ,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 思考:(1)造成甘肃省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干湿地区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所有区域的边界都有明确的界线吗?
(二)区域的类型:
1.类型
(1)均质区 概念:要素具有 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类型:包括 区域与人文区域
(2)功能区 概念: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 或内在 的区域 组成:区域与它所吸引或 的范围
2.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 ;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越 思考:(1)同一地区,划分的区域类型一定相同吗?
(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与划分依据是什么?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 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 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 ___性 3.开放性:区域并不 存在,而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 ,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 要素之间的联系
思考:(1)区域的人文环境要素能否体现区域的整体性?(试举例)
2.特征
(1)指标
(2)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内部有没有差异性?
11-12学年度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编号:001 使用时间:
1.“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其基本属性是: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等等。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自然界区域界线有时是明确的,但大部分也是过渡性的)。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如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因而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
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2.区域类型划分及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1)图解区域类型划分
(2)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
3.表解区域的三大特征
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区域的整体性是指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种整体性首先表现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次还表现在区域自然环境和区域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上,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而人类活动反过来又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自然要素存在着如下的联系,体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11-12学年度高二地理必修三每日练编号:001 使用时间: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既可单一指标,又可综合指标
2.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 ( )
A.显著的差异性 B.明显的相似性
C.基本的不连续性 D.完全的相同性
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是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5.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
A.方言区 B.旱作农业区
C.城市经济区
D.东亚文化区
6.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
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
7.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8.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9.“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实施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阶段性C.开放性D.综合性10.在青藏高原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致使动植物种类少并且具有耐寒的特性,这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开放性B.差异性C.整体性D.层次性
11.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
①我国的南方客家方言区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③京津唐工业基地
④内蒙古高原区⑤浦东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③④⑤12.下列区域中有明确界线的是
A.文化区域B.行政区域C.气候区域D.商业区和住宅区
13.下图反映了区域的()
A. 整体性特征
B. 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稳定性特征
14.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A. 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
B. 两区域的地理环境相同
C.两区域的人种分布差异 D.两区域的领导人差异
15.甘肃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其划分标准是( )
A. 降水量多少 B.蒸发量多少
C.气温高低 D.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四季服装同穿戴”是我国某地自然环境特征的生动写照。
据此判断14~15题。
16.该地区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江汉平原 C.河套平原 D.云贵高原
17.该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
B. 地面状况
C. 海拔高度 D.海陆位置
二、综合题
读“海南岛地形及矿产资源分布”图,回答:
1.海南岛的优势资源有( )(多项选择题)
A.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
B.较丰富的矿产和沿海大陆架的油气资源
C.全国最为丰富的光照和热量资源
D.独特的热带旅游资源
E.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2.海南岛最著名的盐场是盐场,这里有利于晒盐的自然条件是。
3.椰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地带.其原因是:
①
②
4.在该岛拟建一纯碱厂,此厂应建在附近,原因是纯碱厂的布局需
要。
三、能力提升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回答1~3题。
1、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2、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3、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编写人:张海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