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1)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0 日学校王洪木小学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四年课题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听课纪实分析意见一、导课:教师带来一个皮筋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玩一玩,师问:什么发生了改变?你发现了什么?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让学生用实验仪器来动手亲自操作。

2、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

3、将活动发现记在活动记录上。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说说本课你的收获?情趣导入新课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得出概念。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力量。

四、作业:回家后自己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做玩具。

板书设计: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物体受外力形状改变去掉力恢复原状——弹性→→(有限)体积弹力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 25 日学校王洪木小学听课教师满庆明授课教师苗振田年级六年课题人体的司令部神经听课纪实分析意见一、导课: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

找出获胜者。

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

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同时出示活动要求:按发出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部位分几部分?分布在哪?3、游戏时完成指令的是同一种神经吗?小组讨论。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笔记要点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笔记要点

科学笔记(下学期)班级姓名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一、骨骼1、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腿脚。

2、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头部有骨头29块,手臂有骨头64块,腿脚有骨头62块,躯干有骨头51块,一个婴儿油275块骨头。

3、和其他动物骨骼一样,人的骨骼也是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骨头中央的软物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骨头是灰白色的。

4、骨骼主要有支撑运动、保护内脏的作用。

5、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答:颅骨、胸骨、盆骨、肋骨。

二、关节1、骨与骨之间相连能够活动的地方叫关节。

2、关节有颌关节、颈关节、肩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3、关节对我们的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僵硬。

4、关节的主要作用:运动、连接、缓冲。

5、关节有活动关节和固定关节。

6、关节按活动方式分为:铰链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指关节。

(屈伸:只可以向一个方向运动,不能朝反面方向运动)旋转关节:桡尺关节(旋转)球状关节:颌关节、肩关节、髋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还能向多个方向运动)7、最灵活的活动方式的关节是球状关节。

8、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

三、肌肉1、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肌肉占到了人体重的40%,我们的身体有600多块肌肉。

2、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靠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现实的。

3、肌肉是怎样工作的?答: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收缩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

如果肌肉连接着两块骨头,那么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靠近。

4、人体的肌肉最多的地方是手臂、大腿、臀部,较少的是手掌、头、小腿面等地方。

5、人在不运动时哪些肌肉仍在工作?答:人在不运动时负责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器官的肌肉仍在工作。

6、怎样制作手臂活动模型?答:①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把宽的硬纸板沿长边对折,把另一硬纸板的一端剪圆,夹在对折硬纸板的中间,用铆钉固定住。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反思一: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1.灵活处理教材。

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并增设压簧收缩的长度与什么有关系?这一问题作为拓展。

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真刀真枪地干科学,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

2.教学贴近生活,散发生活气息。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因此以学生喜欢的玩引入教学,在玩的过程中激起学生探究热情。

3.解放学生的手、脑,让探究成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在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实验中的现象,从而体会、理解物体的弹性。

弹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就让学生将弹簧拉长,然后慢慢松开手,体会手上的感觉,由于采用动手做的办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使得弹性、弹力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反思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在《力在哪里》一课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力是怎样的、这些力有什么特点、如何来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本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常见力中的弹力。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我以学生喜爱的玩具气球引入教学,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然后对身边其他弹性物体展开研究,把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

弹性以及弹力这两个概念教学,利用橡皮筋、海绵、压簧、钢尺等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从而总结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生硬的塞给学生。

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自然会使他们理解更透,印象更深。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特点后,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总结出弹性和弹力及弹性的应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三: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反思本课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对身边一些常见的弹性物体进行观察、研究,然后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找出这些物体的相同性质都有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些物体,通过实验,知道这些物体在恢复原来形状的时候要产生一种力弹力,接着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章恒鑫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物体变化情况记录表
实验报告单(一)
物体名称 橡皮筋
原来的样子
受外力后的样子
去掉外力后的样子
压簧
海绵
塑料直尺
实验论: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形 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去掉外力后, 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 性质叫做弹性 。
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 的力,叫做弹力 。
弹硬币实验
• 三个硬币排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和右边的 硬币紧靠,左币与中间币保持距离。使劲 按住中间硬币,然后弹左币,观察右币会 发生怎样变化。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形变产生的力。 这个实验说明:物体都有一定的弹性,弹性是普遍存在的。
弹性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弹簧拉伸长度和拉力之间关系
探究:
•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的长度 会怎样?
• 如果在弹簧上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 簧会怎样,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弹簧拉伸长度和拉力之间关系
这个实验说明问题一: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多,弹簧拉伸( 在弹簧上挂的钩码越少,弹簧拉伸(
越长 越短
), )。
• 如果在弹簧上无限制地将钩码挂下去,弹 簧会怎样,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弹簧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苏教版
物体的形状 改变以后
科学苏教版 四年级下
导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吹过气球吗?那么 在吹的过程中,气球发生了什么 变化 呢?
导入新知
我们刚才看到气球变大了,它的 形状发生了改变。今天我们一起 来研究“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会发现什么变化?
新课讲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 们试着改变他们的形状,研究一下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新课讲解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三个硬币摆放成一条线,其中前两枚挨着放, 第三枚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劲按住中间硬币, 然后向前两枚硬币方向弹第三枚,结果会怎样?
新课讲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试着改变他们的形状,研究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读数时视线要保持水平
结果我们发现和第三 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你有什么发现?
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的长度就会拉长,而且每加一个钩码弹簧就会拉长2厘米。
枚硬币被弹开了。 拉力越小,弹簧拉伸就越短。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科学苏教版 四年级下 说明:有的物体形变是用肉眼观察不到的,因为中间的硬币受到外力后,瞬间形变产生的力使前面的硬币弹出去的,这种力就叫做“弹 力”,这说明物体都有一定的弹性,弹性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在学习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时,通过“对问题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采集数据——验证预测、得出结论”这 样的环节来培养思维能力。 弹力球利用压缩空气的弹力来弹高身体;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 弹力。
新课讲解
弹性与弹力有什么区别呢?
弹性是物体自身具有的一种性质,而弹力 是受外界力的作用后才产生的一种力。
新课讲解

最新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最新小学科学听评课记录
4、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5、师问:物体有什么共同特性吗?
6、师用海绵来演示(体积也可以改变)。
7、出试弹性概念。
8、师问:是否所有物体都有弹性。
9、请学生再来做实验,问有什么感受?
10、学生汇报新的发现同时出示弹力概念。
11、请学生区分弹性弹力
12、完成书77页记录。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25日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满庆明
授课教师
苗振田
年级
六年
课题
人体的司令部神经
听课纪实
分析意见
一、导课:
师问: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几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玩,要求学生做与老师指令相反的动作。找出获胜者。师问:是谁让我们完成了这些指令?(神经)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课件出示人体神经系统图。师问:人体神经分几个部分?
9、观看视频了解膝跳反射。
三、总结:
说说本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神经
神经:大脑
脊髓:传入神经(感觉神经)
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宽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快乐探究。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利用电教多媒体提高学生课堂有效参与度。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从生活现象中探寻科学道理,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王洪木科学学科听评课记录3月20日
学校
王洪木小学
听课教师

课题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大全

小学科学苏教版实验目录大全
分组
41
4.生态平衡
做个生态瓶
分组
47
种小草
分组
48
五、神奇的能量
1.各种各样的能量
制作“火箭”
分组
53
2.能量的转换
3.能源
认识能量的转换
分组
55
飞旋扣子的秘密
分组
56
制作太阳能灶
分组
58
制作水轮
分组
59
第六单元:自由研究
1.拓展
尺压报纸实验
分组
64
水的热传递实验
分组
65
气垫汽车
分组
65
让瓶子吹泡泡
做一件小乐器
分组
38
四、吃的学问
1.我们吃什么
给吃的食物分类
分组
40
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分组
41
2.我们怎样搭配食物
设计一天的食谱
分组
44
3.食物的消化
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
分组
47
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调查食品添加剂
分组
49
五、排序和分类
1.排序
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排序
分组
53-54
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排序
研究磁化现象
分组
40
自制指南针
分组
41
5.电磁铁
做一个简易电磁铁
分组
42-43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组
43
探究电磁铁s/n极
分组
43
四、呼吸和血液循环
1.测量呼吸和心跳
测量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的变化
分组
47-48
2.肺和呼吸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实录与反思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实录与反思

生: 弹簧 轻轻一 按 就变 矮 了 , 松开 手后 弹簧 又
变 成 了原来 的样 子 。
引导学生 进行 小组 合作 探究 , 学生 动手操 作 , 在 充
分 感知 的基 础上 , 发现 物体 具有 弹性 , 知道 什 么 叫
弹性 , 么 叫弹 力 。 什
1 实验 导 入
生 : 绵用手 一捏 就变 小 了 , 开手后 海 绵又 海 松 变 成 了原来 的样 子 。
觉。
师 : 出示一 把钢 尺 , 手掰 弯 ) 尺 的外形 怎 ( 用 钢
么 了?
生: 弯了。 变
( 学生 操作 , 感受 弹 力 。教 师巡 视指 导 。 )
师 : 么 会变弯 的 ? 怎
生 : 师 的双手 用力 掰 的。 老
师: 能告诉 大伙 , 感觉 到 了什 么 ? 你
对。
生: 钢尺 弯 了 。
师: 物体 的 形状 改 变 以后 会 怎样 呢? 今 天 我 们 就来 研究 这个 问题 。
2 探 求 新 知
( ) 识 弹 性 1认
师 : 么跟 你作 对 了? 怎 生: 我用力 把 皮筋往 外 拉 , 这个 力把 我手 往 里
面拉 。
师 : 你们 利用课桌 上 的实验 材料 , 别给 它 学实录 与反思 教
口 彭 亚庆
江苏省 如东 县 拼茶小 学 2 60 2 46
本节课 是 《 处不在 的 力》 一 单元 中 的第 2 无 这
课 。教学 中 , 教者 以学生 熟悉 的材 料 为探究 对 象 ,
情 况 ) 能 给这 种跟你 作 对 的力取个 名字 吗 ? 你
生: 海绵 轻 轻一按 就瘪 了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问题解答第1课——骨骼问题1:人体各部分骨骼的数量都是多少?答: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三部分:头骨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躯干骨51块(脊柱26块,胸骨1块,肋骨24块),四肢骨12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问题2:在x光照片上找出手的骨折处?答:小指的第二节处有骨折显示。

问题3:骨骼有哪些作用?答:(1)塑造体形(2)支撑躯体(3)运动(4)保护内脏器官(5)制造血细胞(6)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问题4: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答:(1)颅骨保护脑髓和感觉器官(2)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器官(3)骨盆保护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问题5:哪些骨头参与了以下运动?答:吃饭时,上肢骨、下颌骨、脊柱参与了运动。

跳绳时,上肢骨、下肢骨参与了运动。

第2课——关节问题1:人体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哪些?答:颈椎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问题2:关节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作用、缓冲作用问题3:关节的运动方式有哪些?答: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问题4:找出与人体相对应的活动关节答:(1)铰链关节(膝的弯曲伸直)(2)旋转关节(肘部的旋转)(3)球状关节(肩部的运动)第3课——肌肉问题1:人体肌肉最多的地方是哪里?肌肉最少的地方是哪里?答:肌肉最多的地方:脸部肌肉最少的地方:手和脚部的掌心问题2:肌肉是如何工作的?答:弯腰时,后背肌肉收缩,腹部、大腿前部肌肉放松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伸臂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放松。

问题3: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答: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第4课——骨骼、肌肉的保健问题1:我们的骨骼和老师的骨骼有何不同?答:我们的骨骼较软,易变形,骨骼短、细。

问题2: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答:肉类、海鲜、豆奶类、牛奶问题3: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受伤?答:(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5)使用软垫1、我们来养蚕问题1: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答:如:(1)蚕爱吃桑叶;(2)蚕吐出的丝可以制作丝绸衣服;(3)蚕长大了会变成会飞的蚕蛾;(4)蚕室要经常消毒,门口应撒上鲜石灰粉。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8.形状改变了》 苏教版 (1)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8.形状改变了》   苏教版 (1)

《形状改变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形状改变了》这篇课文是苏教2017课标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用力以后”的第二课。

本节课在学生上一节课认识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感知力的一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二年级变化比较大,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班级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常规很好,有比较好的科学素养,学生取拿实验材料都很规范。

但是也存在个别差异性大的问题,有些孩子在课上踊跃发言,有些孩子就沉默寡言,课上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设计理念:《形状改变了》是一节活动比较多的课,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科学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猜测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小组讨论,自己填写活动记录单。

以探究为中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材料,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自己学习获取科学知识,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1.在对脸部和海绵等材料用力的活动中,感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知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之后形状发生改变。

3.通过探究实验,初步认识拉力大小对橡皮筋拉伸长度是有影响的。

4.体会用具体数据进行验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物体形状的改变来感知力的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海绵块、弹簧、钢尺、气球、铁丝、橡皮筋、拉力器、钩码一盒、木板、橡皮筋五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了推力和拉力,知道了推和拉是常用的用力方法,大家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答。

教师:没错,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脸。

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变脸游戏。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1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1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连云港建宁小学 孙秋杰
活动要求: 用捏一捏,拉一拉,压一压的方 法看一看自己带来的物体有什么 变化 ?
汇报要求: 一个同学用实物演示,另一个同 学来描述。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 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 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 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 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探究要求: ①将小板垂直放在桌子上。 ②将S型的钩子挂在小黑板标有0的位置上,
将弹簧挂在S型的钩子上,用粉笔在弹簧下端
做好标记(画一个点)并将测出的弹簧长度 记录在探究表格(2)中。 ③将S型的钩子和弹簧移至小黑板标有1的位 置上挂上一个钩码后,用粉笔在弹簧下端做
好标记(画一个点)并测量弹簧此时的长度
记录在探究表格(2)中,观察撤掉钩码后弹 簧的形状。 依次将S型的钩子和弹簧移至小黑板标有2、3、 4的位置上……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学)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教(学)案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课题: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难点:1、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磁铁与小回形针、海绵、橡皮筋、橡皮、皮球、软木塞、钩码、木块、锤子、有光滑桌面的桌子、若干同样大小的棋子或硬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饼干盒,饼干盒(物体)怎样了?二、观察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2.给力起名称。

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过渡:力在哪里?——到处都有力。

三、发现、认识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

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

区别:与我们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借助外力。

2.关于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到底什么是力?)3.引导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种物体对另一种物体产生了作用,就叫力。

4.如果让你将这些力分类,你可以怎么分?请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四、探究1.活动:移动一个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过渡:想一想,是否我们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这两种力呢?2.游戏:弹棋子要求:弹棋子的方法。

(教师演示)记分方法。

(板书说明)分组,每人弹三次。

思考:当你弹棋子的时候,你还发现什么关于力的知识?学生进行游戏。

发现:力有什么特点?(打棋子的不同点,棋子弹的方向不同。

力可以在物体间传递。

力有大有小。

力有方向……)五、反馈1.关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识?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关于力的问题?板书设计:1、力在哪里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课题:2、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探究与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能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能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原来和受力前后的一些变化。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形状改变后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形状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形状改变后的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体形状改变后的特点。

2.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变化,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形状,激发学生对物体形状改变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形状改变后的特点。

3.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形状改变的过程,并用语言描述形状变化的特点。

4.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物体形状改变后的特点。

5.巩固提高: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形状改变后的特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物体形状改变后的特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1.观察物体形状改变的过程2.描述形状变化的特点3.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形状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橡皮泥、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相关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力”是什么东西吗?在日常生活中你感觉到过力吗?2、听取学生回答。

3、出示P40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后再回答)4、师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到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

活动一: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谈话:要使弹子(玻璃球)滚动起来,滚的快一点或停下来,应该怎样做?2、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3、提问: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活动二: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1、学生拿一小团橡皮呢或面粉,朝不同方向用力,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学生活动,合作交流。

3、问:这说明了什么?活动三:研究力的大小、1、谈话:力是可以测量的,要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只有用测量仪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强调: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什么?学生自学P41下面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4、学生活动。

(测量一下苹果的质量),合作交流并汇报。

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1、谈话: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活动四:研究力的方向1、我们手提一桶水,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方向,会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学生观察P42下图。

研究:①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②在水中运动的帆船受到哪些方向力的作用?3、合作交流,汇报。

活动五:1、找两个力气大小相同的学生做推门表演,门为什么没动?两生向两边拉一只大箱子,箱子也为什么没有移动?2、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了解到力有方向以及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2、关于力,你还有什么问题?三、布置作业:观察同学或自己哪些动作用了力?章节首页教学准备:弹簧、橡皮筋、钢尺、海绵、硬币、弹簧秤、钩码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去掉所用的力,会发生什么现象。

【苏教版】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59页)

【苏教版】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59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通过一学年对科学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但有个别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学习习惯有待改进的。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总课时23课时。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

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

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二单元《养蚕》是以蚕一生的变化为观察对象的一次亲历活动,主要研究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经历动物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了解昆虫和变态的知识,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还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运动,总是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即某个参照系(参照物)课文中称为“参照物体”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原理之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展开的。

意识到物体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只有亲身去研究才能了解这些运动之间是什么样的规律。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导学案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导学案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及影响;2. 掌握物体形状改变的分类及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导学内容:1. 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2. 物体形状改变的分类;3. 物体形状改变的性质。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改变形状,有些物体则不可以。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

二、探究(15分钟)1. 讲解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力学学科的基础概念,如受力、受力平衡等。

让学生能够理解外力对物体造成形状改变的影响。

2. 介绍物体形状改变的分类: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以及各自的特点。

3. 探讨物体形状改变的性质: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质。

让学生掌握不同物体形状改变的性质对比,理解其影响因素。

三、拓展(10分钟)组织学生参与实验,通过拉伸、扭曲等方式改变物体形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物体形状改变的理解。

四、应用(15分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形状改变问题,如变形的塑料瓶、变形的弹簧等,并提出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五、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物体形状改变有更深刻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六、课后作业:针对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练习和思考题目,巩固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体形状改变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理解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分类及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探索知识的奥秘。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形状改变与其性质的关系,掌握常见的物体形状改变的方法和原因。

一、导入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水杯、纸张等,讨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种形状。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形状与其材料、用途等有何关联。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案设计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案设计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和结果。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压力、温度、剪切力等。

2. 物体形状改变的结果:变形、破碎、融化等。

3. 实际案例:铁杵成针、冰块雕刻、面团发酵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和结果,实际案例的分析。

2. 教学难点:物体形状改变的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结果和实际案例。

2. 演示法: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形状改变的过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物体形状改变的乐趣。

五、教学准备:1. 实物或图片:铁杵、冰块、面团等。

2. 实验材料:压力机、热水、剪刀等。

3. 教学课件:PPT或多媒体视频。

4. 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记录学习内容和实践操作结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铁杵成针,引发学生对物体形状改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和结果,如压力、温度、剪切力等。

3. 案例分析:分析铁杵成针、冰块雕刻、面团发酵等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物体形状改变的过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物体形状改变的过程。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体验,讨论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和结果。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验操作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物体形状改变的原因和结果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创新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有创新的想法和做法。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度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2地球的形状改变之后|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2地球的形状改变之后|苏教版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可恢复原来的形状;认识弹性物体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能够做研究弹簧拉伸长度和所受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

材料准备:学生分组材料:1、(橡皮筋根、塑料尺或钢尺、海棉、小弹簧、橡皮)——(材料袋1)2、弹簧秤、钩码5个、实验记录单——(材料袋2)教师准备:钢尺、拉力器、演示弹簧、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经历活动1.同学见过拉力器吗?(出示拉力器)用来干什么的?2.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一拉试试?感觉如何?3.那么在两个同学拉拉力器的过程中,拉力器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形状改变)是什么使拉力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了呢?(板书:受到外力)当两位同学松开手,停止对拉力器用力时,拉力器怎样了?(板书:恢复原状)4.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刚才拉力器变化的过程描述一下呢?(拉力器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拉力器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了。

)5.那么,还有没有具有拉力器这样本领的其它物体了呢?老师为各小组准备了一些不同的材料,分别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观察有什么发现并将观察所得用文字或图画表示出来,好吗?(打开材料袋1)6.学生分小组进行检测、观察物体是否具有类似于拉力器变化的特性。

7.汇报交流,展示观察记录。

二、理解“弹性”,感知“弹力”1、揭示“弹性”概念拉力器、橡皮筋、弹簧、海绵、塑料尺等物体都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特性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揭示“弹性”:科学家对这些物体的特性是这样描述的,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出示课件1)2.感知“弹力”(1)(展示撑竿跳高图片)——(出示课件2)问:什么是弹性物体?谁对它施加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使运动员跳起来的?(2)介绍车辆避震器、轮胎、夹子的弹性应用。

12.25《科学》总目录(江苏版)

12.25《科学》总目录(江苏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江苏版)六年制《科学》教材总目录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科学是……2、做一名小科学家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校园里的植物3、校园里的动物4、动物`植物`人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1、生命离不开水2、观察水3、神奇的水4、地球上的水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1、常见材料2、纸3、纺织材料4、金属5、塑料第五单元提出问题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2、了解土壤3、肥沃的土壤4、土壤的保护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2、根和茎3、叶和花4、植物和我们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2、把固体放到水里3、认识液体4、把液体放到水里5、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活动记录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有多高3、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5、气候与季节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观察2、测量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2、热空气和冷空气3、空气中有什么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2、热的传递3、加热和冷却4、吸热和散热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4、不同的声音第四单元吃的学问1、我们吃什么2、怎样搭配食物3、事物的消化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骨骼2、关节3、肌肉4、骨骼、肌肉的保健第二单元养蚕1、我们来养蚕2、给蚕宝宝记日记3、我们来抽丝4、养蚕经验交流会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切都在运动中2、运动的快慢3、运动的方式4、小车的运动5、摆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1、力在哪里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4、摩擦力的秘密5、降落伞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1、调查2、预测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的影子2、太阳钟3、昼夜交替4、看月亮5、昼夜对动物的影响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的行进2、照镜子3、研究透镜4、七色光第三单元电和磁1、简单电路2、导体和绝缘体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4、研究磁铁5、电磁铁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测量呼吸和心跳2、肺和呼吸3、心脏和血液循环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2、建立模型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什么叫机械2、怎样移动重物3、斜坡的启示4、拧螺丝钉的学问5、国旗怎样升上去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折形状2、搭支架3、建桥梁4、造房子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3、我是怎样出生的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1、认识常见岩石2、认识矿物的性质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1、大脑2、神经3、感觉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1、交流2、质疑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2、做酸奶3、馒头发霉了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表面3、地球的内部4、火山和地震5、地表的变迁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2、铁钉生锈了3、变色花4、洗衣服的学问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2、太阳系大家族3、看星座4、探索宇宙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1、假设2、实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我在成长2、悄悄发生的变化3、人生之旅4、踏上健康之路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现象2、生物的变异现象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第三单元进化1、消失了的恐龙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1、寻找生物的家园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3、有趣的食物链4、生态平衡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1、各种各样的能量2、能量的转换3、能源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1、拓展2、应用星空心语发表于2012-12-25 7:07: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弹簧、泡沫塑料、气球、橡皮、钢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一、谈话、揭示学习内容
1、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力,那么各种常见的力是怎么样产生的?
这些力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如何来控制它们的大小和方向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一起来学习、研究。
2、演示实验:用手压住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把手放开会有什么现象产生?谁让气球变大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2、分析具体事例:玩蹦蹦床
3、总结:弹性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就是弹力。这个弹力是对抗所施加的外力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反。
作业设计
完成书后作业
板书设计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弹性:当物体受到外力,形状发生变化,
去掉外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
教学反思
④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做一做。
6、实验演示:用橡皮筋拉长,突然松手,橡皮筋弹到手上,很疼。谁打了我的手?这种力来自于谁?是由于什么产生的
7、揭示:这种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8、动手做,操作实验器材,感受弹力的存在。
9、读一读:P49页方框内内容。
三、研究弹性与弹力的应用
1、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弹力呢?举例说说。
3、物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形状以后,很多东西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改变形状以后所引起的一些变化。
4、读题:物体形状改变以后
学习新课
一、研究弹性物体,认识弹性与弹力
1、分发材料,提实验要求: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有什么发现?
2、分组活动:各小组利用教师准备的材料及自己的学习用品做实验
课题
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科学知识
会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间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
3、交流实验时所观察到的现象
4、这些物体在刚才的变化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
5、对,这些物体都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性质,叫“弹性”。
①出示: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外力时,还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读一读
②辨析:教师演示活动:捏橡皮泥。它也具有弹性吗?为什么?
③弹性物体具有什么关键的性质?再读这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