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语文-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主课件配套教案
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ppt课件
21
讨论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 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
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
5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
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 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蒲松龄---聊斋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6
重点词语
1.辨音识字:
15
无丝竹之乱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反面——虚写
高
不
雅
慕
脱
富
俗
贵
16
5、文章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两个典故和孔子的话的作用是什么?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
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有何作用?
10
苔 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 往 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 阅金 经。无丝竹之 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 入帘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 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 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 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押韵。
2、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 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设喻引题
山水 喻
龙
陋室 比喻起兴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公开课课件
5.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 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以孔子的话证 “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 突出了中心。
6.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 “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
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 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 馨”,不鄙俗。
hóng rú dú tiáo
了解大意
陋室铭
就。
出名(动词)
神异。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只是。 这里指德行美好。
简陋的屋子。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平民,指没有 功名的人。
白丁。
博学的人。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译文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
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 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 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 “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 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 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资料链接
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 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 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 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 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 陋室。在此情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 室铭》,以示自己居陋室仍然不改高洁之志。
)
3.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主人与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5.写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件_课件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30
4、本文的立意和语言对后世都产生了影响。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表明了一种颇为可贵 的生活态度,是至今传诵的名句。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31
5、莲的象征意义
文中莲的形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正是从这个 整体出发,得出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结论;有 根据这个结论将莲花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 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 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 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29
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全文仅10句话,119个字,婉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 发了作者的情怀有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 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都是骈句。 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 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突出地表明作者 “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陶渊明独爱菊”,因为 “菊,花之隐逸者也”,可见陶渊明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 因为“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见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而“予独 爱莲”因为“莲,花之君子者也”,可见作者既不愿隐逸,也不贪富贵, 志在坚贞不渝地君子的操守。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 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也是耐人寻味、发 人深省的。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教案【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陋室铭》和《爱莲说》的背景及意义。
1.1.2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对两篇古文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动力。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1.2.2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1.2.3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古文的基本分析方法。
1.3 教学内容1.3.1 介绍《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刘禹锡和周敦颐,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
1.3.2 分析两篇古文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1.3.3 解读两篇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二、知识点讲解2.1 《陋室铭》知识点2.1.1 文章背景:介绍刘禹锡创作《陋室铭》的时代背景和动机。
2.1.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1.3 文章主题:阐述《陋室铭》所表达的作者对贫穷、简朴生活的态度。
2.2 《爱莲说》知识点2.2.1 文章背景:介绍周敦颐创作《爱莲说》的时代背景和动机。
2.2.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2.3 文章主题:阐述《爱莲说》所表达的作者对荷花高洁、傲然品质的赞美。
三、教学内容3.1 《陋室铭》教学内容3.1.1 解读文章“陋室铭”的含义及其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3.1.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室迩人远”、“陋室不陋”等。
3.1.3 讨论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如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等。
3.2 《爱莲说》教学内容3.2.1 解读文章“爱莲说”的含义及其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3.2.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优质公开课教案 (2)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崇尚美德、坚守高洁操行的文化精神。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及文学鉴赏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诵读技巧,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陋室铭》《爱莲说》的文化美感,包括体现在韵律方面的文学形式之美,以及二人的人格精神之美:刘禹锡崇尚高尚品德,甘于淡泊的傲岸人格;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端正平和的君子风范。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课前完成《预习自学与拓展阅读》,小组内评改。
一、导入(营造阅读情景,暗示学习目标,提供鉴赏角度,设置思考起点,并完成作者简介)物欲纷扰,心灵如何才能不迷失方向?世事浮沉,尊严如何才能不蒙受屈辱?许多人随波逐流,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也有人坚守价值准则,最终取得辉煌人生成就。
刘禹锡才华盖世,终生为官,历经浮沉,终岿然不倒。
周敦颐致力学术,终成大儒,从祀孔庙。
他们缘何有如此人生成就?他们高贵的灵魂应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研习新课1、诵读,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出示书法作品,简评书法风格,以引出两文不同的艺术风格,一潇洒飘逸,一端正平和,完美呼应文章的精神内涵。
)2、诵读,赏读韵律之美,激发阅读热情,掌握语言形式美的构建方式。
(小组活动:辨析句式特点、划分句子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出示,上述重新编排的文字,分角色朗读,感受骈文对仗的韵律美。
学生谈阅读感受,教师总结骈文特点及诵读的艺术效果。
(整齐和谐)小组活动:比较《陋室铭》《爱莲说》语言形式美的差异。
学生展示发言,公布讨论结果。
(句式不同。
补充“美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风格差异”的评价标准。
过渡语:不仅句式可以营造不同的节奏,句内结构也起到营造节奏感的作用。
)疑难探究:划分节奏(学生小组练习,并板书交流)例:○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色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3.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话,再一次证明“陋 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 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4. 《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的什么样 的情趣?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 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lián) 噫( yī ) 隐逸( yì )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亭子。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1.文中哪两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赏析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陋室的居住环境。“上 ”“入”二字对仗工整,化静为动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 “绿”“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幽雅,以景
应当 多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很喜 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 不妖,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 设少: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 有“苔痕”、“草色”,可见 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 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 “苔痕”都“上阶绿”了,更 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
• 3、陋室,陋室,真的陋吗? 那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 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 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换角 度想 :思维角度:主人、环 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 境、客人、生活。)
来人不俗、生活高雅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景色之雅:可知“陋 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 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丁”---交往之雅:可见纵 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 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 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 致。
7、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明贤 自喻,表现高雅志趣。
讨论 • 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 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 况吗? •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 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 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不 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 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 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 存。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山 水 喻 陋室
陋 室 铭
环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 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适(趣)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 “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 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 的志趣和抱负。
5、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课件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蔓延到
映入
指佛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 使„„受到扰 乱
使„„劳累
指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说
• 课文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
诸葛庐
何陋之有
爱莲说
作者名片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是学术
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著有《周元 公集》《太极图说》等。
背景链接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 (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 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 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 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 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 名的《爱莲说》。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过分艳丽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沾染(污秽)
洗
不可亵玩焉。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更加 竖立 连词, 表转折
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 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指品德高尚的人 少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4. 《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 表达作者的什么样的情趣?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 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陋室铭-爱莲说》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两篇短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这两篇短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翻译:准备课文的白话文翻译,方便学生参考。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刘禹锡和周敦颐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2)理解两篇古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3)分析比较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古文的韵味和美感;(3)学会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古文;(2)理解两篇古文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词汇和句子;(3)分析比较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文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及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古文,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古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组内讨论。
3. 合作探讨:(1)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2)组间讨论两篇古文的写作特点和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2)重点讲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句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古文朗读和背诵;(2)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古文两篇的朗读和背诵;2. 选择一篇古文进行深入解读,写一篇读后感;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古文的表达方式,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古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3. 学生创意写作的表现,运用古文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选取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展示古代陋室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生活环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主课件配套教案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唐)二、作者、背景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什么叫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德馨xīn 苔痕hén 鸿儒hóng rú案牍dú西蜀shǔ铭míng四、朗读感知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20210925231238)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20210925231238)16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主备课人审查人课型新讲课、阅读课上课时间教课目的:1.1.学习先人高洁的品行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课要点】教课要点:( 1)朗诵、背诵文言课文。
( 2)疏导文语言句,剖析文章内容。
教课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法学法】【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过程】【个性改正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朝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宫接督查御史。
他热情资助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盘据权力。
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官贬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沉。
有《刘来宾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对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许称述善事的文字,以后成为一种文体。
这类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1.朗诵课文。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要点词语。
有仙则名:有名。
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不过,德馨:道德崇高。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说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识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函。
劳形:使身体劳苦。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3.发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川引出陋室。
4.发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率全篇,是全文的中心。
用“惟”字增强语气。
这两句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因为人的道德崇高,就忘掉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因为人的道德崇高为陋室增光添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逸者——正衬——君子——反衬——富贵者
7、菊和牡丹哪个是正衬?哪个是反衬?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菊正衬牡丹反衬托物言志
8、请同学们品味“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两句话,体会作者对爱菊者、爱牡丹者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样的?惜爱厌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
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主人交往之人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描写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七、作业
写一篇300字左右托物言志的短文。如“杨柳,松树,白杨。菊花,梅花等。”
板书设计
设喻引题山水喻陋室安
仙龙喻德馨贫
环境清幽(景)乐
陋室铭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道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四、检查预习
生字:
蕃(fán)颐(yí)濯(zhuó)淤(yū)涟(lián)蔓(màn)
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
五、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解词
蕃fán多淤yū淤泥濯zhuó洗涤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鲜xiǎn少
请指出下列“之”的用法和意义。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助词)(的)
六、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室居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形成板书(见板书设计)
按课文填空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6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处处紧扣“惟吾德馨”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孔子云:何陋之有?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助词)(的)
《爱莲说》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独立高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君子的品德
4、作者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5、借赞美莲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写法叫什么?
写法托物言志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6、作者要赞美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例:我喜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2、以你对牡丹、菊花的独特认识,试模仿《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牡丹赞》或《爱菊说》。
十、积累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
留得残荷听雨声——唐、李商隐
十一、课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一、导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唐)
二、作者、背景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八、学习托物言志写法
观赏图片,说说象征意义
物——————————志
荷花纯洁洁身自好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松树屹立峭壁坚韧顽强
不畏风雪傲岸不屈
拓展练习: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竹子——?
粉笔——?
九、反馈练习:
1、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4.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么样?
交往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日常生活: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5.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
二、走近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字茂叔,原名敦实,亦称敦颐。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分析解题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生活恬适(趣)高
古贤自喻反问点题洁
傲
陪衬比喻托物言志岸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一、导入
想一想:
你喜欢什么花,说说理由?
我喜欢_____,因为它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鄙视。
七、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相同点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不同点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室铭》以骈句为主,《爱莲说》则以散句为主;
3、线索:《陋室铭》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爱莲说》以“爱”贯穿始终。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六、研读赏析
请同学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感情线索。莲——爱
1、请同学们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美好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找出课文中押韵的字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ing
找出课文中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之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表示舒缓语气。
何陋之有助词,表示强烈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
什么叫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hóngrú案牍dú西蜀shǔ铭míng
四、朗读感知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划线词意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斯: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2、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
描写角度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从描写莲花优美形象的语句中,你们可以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莲——————联想————————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于厅事之东北角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它,桃化林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