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第三单元整理复习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班级:小学三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XX月XX日教学目标:1.能够按照给定要求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

2.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教学重点:1.整理和复习所学的知识。

2.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将所学知识整理分类,以便更好地复习。

2.如何通过复习将知识掌握牢固。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练习课。

教学准备:教材,讲义,数学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整理与分类步骤一:引入课堂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整理和复习》。

2.教师出示一组数学题目,通过让学生发现、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进入整理与分类的话题。

步骤二:概念讲解1.复习介绍分类学的基本概念,例如“同类归一堆,异类排在旁”。

2.教师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按类别进行分类,并介绍学生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步骤三:展示与讨论1.教师展示学生整理的筆記,并逐一介绍每组知识的特点和难点。

2.学生逐一分享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好方法,并讨论改进和完善这些方法的可能性。

第二节课:巩固与练习步骤一:讲解和练习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知识,并提供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班级同学的帮助和互动下,共同完成这组练习。

2.教师现场解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点。

步骤二:小组合作与分享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互相讨论和协作,巩固和提高数学能力。

2.学生们通过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1.考察学生在整理分类和复习方面的能力。

2.考察学生在练习中主动掌握知识点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整理和复习》,通过“整理与分类”和“巩固与练习”两个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讲解和演示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认知特点,使课堂氛围及时热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和分类习惯非常重要。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6.直接写出得数。
4 11 ÷4= 7 7÷ 5 = 2 15× 5 = 4 1 ÷ 2 = 5 2 1 3 ÷ 3 = 5 2 ÷ 3 = 8 13 13÷ 15 = 3 1 ÷ 2 = 4
3 ÷15= 5
7.化简下列各比,并求比值。
36∶24
0.75∶1
3 4
9 ∶ 10
5厘米∶0.3米
9 0.75∶ 16
2.填空
6 5
9÷ 3 10 4
10 ×
3 4
(1)( )的
1 3
3 4

9 10
15 ;( 2 )是10的 3 4

(2)甲数的 与乙数的 25 15,乙数是( 2 ) (3)x÷ 2 =12, x =( 3
2 3
2 5
相等,已知甲数是 ) )
8
∶ x =12, x =(
1 18
(4)a÷b= 1 ,a+b=36。 5 a=( 6 ),b=( 30 ) (5)3∶5=9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设计:蒋志聪 肥东县实验小学
b
a 回忆一下,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根据除法的意义,把上面的乘法写改成两个除法算式是: 3 3 a a b b 4 4
回忆一下,比的意义是什么?
根据比的意义,可以得出:(a) ∶ (b)= 3 4
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a∶b=a÷b= a (b≠0 ) b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比的前项后项同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a∶b=(a×n)∶(b×n) =( a÷n)∶(b ÷ n) 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有什么联系?
8. 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资源
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知识归纳;
1.导入课题、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5.某鞋店新进来一批皮鞋。第一周卖出总数的1/5,第二周卖出总数的3/8,还剩340双。一共新进来皮鞋多少双?
6.解决问题:
(1)小明、小刚两人储蓄240元,小刚储蓄的钱是小明的3/5,小明、小刚各储蓄多少元?
(2)小冬的体重36千克,比小红重1/5。小红体重多少千克?
(3)东乡修了一条水渠,甲队单独修需要24天,乙队单独修需要18天。两队合修这条水渠需要多少天?
想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巩固练习,理解掌握;
1.希望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16人,比四年级少2/1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2.买一袋大米,吃了4/5,还剩5千克。这袋大米有多少千克?
3.李庄共有水稻地、小麦地330公顷,水稻地是小麦地5/6,这个庄的水稻地、小麦各有多少公顷?
4.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这条路需要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这条路需要20天完成,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
三、知识梳理,掌握应用;
作业设计
1.数学练习册;
2.与家长进行本课知识内容的活动练习。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
教学单元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第35页“练习与应用”第8、9题执教日期()月()日,星期()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测量的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橡皮泥球、小棒、计算器、电器包装盒长、宽、高的数据。

预习作业设计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复习导入课题,明确目标。

(预设3分钟)1.说说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2.说说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3.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环节一】1.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长方体与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出示长方体与正方体框架)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教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3.揭示课题:整理与练习(探索与实践)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掌握哪些知识?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5分钟)1.选选做做。

(1)独立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应该怎样选料,有哪些不同的选法,做一个正方体呢?(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索,先填写选料单,再动手做一做,各做出3个。

(3)全班交流,介绍选料时的思考过程。

(4)互相欣赏作品,评出合作奖。

2.说说算算。

(1)用计算器算出各个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2)同桌两人互相批改。

(3)全班交流,反馈做错的原因。

【环节二】1.选选做做。

(1)你们也像老师那样用小棒和橡皮泥做出长方体与正方体框架吗?(2)用用小棒和橡皮泥来做长方体与正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分别用来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什么?做一个长方体要几团橡皮泥和几根小棒?做一个正方体呢?请大家独立思考一下。

(3)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索后,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给予点评与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复习》 ppt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复习》 ppt课件
32
11.这个游泳池长50米, 我每次都游8个来回, 我每次游多少米?
33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知识?
34
知识梳理
•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本单元所学的小章节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3、简便计算
5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 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
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
10
除法的运算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 除以后两个数的积,或者等于这个数先 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c÷b
2100÷3÷7 = 2100 ÷( × )
11
乘除混合
75×4÷25 350÷(25×7)
12
练练手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9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7×102 125×88 3500÷14÷5 89+37-89+37
20
五、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99+189+11 (2) 546-127-373 (3)76+141+59+124 (4) 45×9+45 (5)25×(4+8) (6) 2400÷25÷4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加深对5以内数的理解,通过整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形成加法表和减法表。

2、通过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1、通过整理和复习,探索发现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2、通过度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拓展合理推理的水平和初步的概括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准确、熟练地实行口算的水平。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准备:数字卡、加、减法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唤起记忆1、教师提问:谁还记得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对学过的6个数字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建构网络1、复习数和数比大小。

(1)教师出示课本第3页的图:老师请来了几个动物朋友,仔细看看都有谁,它们分别有几只?(2)教师出示“>”和“<”,提问:这是什么符号?你能用这两个符号表示这三种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把你想到的填在课本第32页。

(3)教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三种动物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2、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第2题。

(2)教师:在小组内把你填的内容小声地读一遍。

(3)教师:你能根据自己填的分解,写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吗?动手试一试,比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

教师巡视指导。

3、整理表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归纳成表。

(1)分组请学生给写出的加减法算式,实行分类。

(2)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分类的结果。

(3)请学生按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加减法表。

教师巡视,提供指导意见。

(4)出示课本第32页5以内加减法表,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加、减法中算式的排列规律。

三、课堂总结,提出要求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对5以内加法和减法实行了整理,归纳成了表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巩固和深化对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包括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方程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反思等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包括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基本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四则运算、百分数的转换等。

2. 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应用等。

3. 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解法等。

4. 应用题的基本类型和解题方法,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等。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采用讲解、练习、讨论、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 讲解:教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2. 练习: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互动、共同探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通过总结反思、归纳提炼,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评价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如下:1. 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解题能力等。

创新大课堂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第三单元 第7讲

创新大课堂一轮复习人教版生物第三单元 第7讲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创新大课堂
考点一 酶的本质及特性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基础要点回扣】 1.酶的本质及特性 (1)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合成原料为氨基酸或核糖核 苷酸。 (2)产生部位 由活细胞产生(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 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或细胞核;作用场所为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
课时作业
A.酶量是限制曲线 AB 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a 表示 C.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 c 表示 D.减小 pH,重复该实验,A、B 点位置都不变
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Nhomakorabea 创新大课堂
解析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AB 段随着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限制因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创新大课堂
考向四 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7.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 处理如表所示。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试管 组别
)
实验处理
加入 3%H2O2(mL) 温度 加入试剂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2
2 2
常温
90℃ 常温
考点层析巧导学
高频考点勤演练
课时作业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
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 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不能改变最 终生成物的量。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三单元 第七课时 整理和复习_教案.doc

第三单元 第七课时 整理和复习_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七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法与学法:回归所学,理清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圆柱、圆锥模型。

教学步骤: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 谈话同学们,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2. 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二、知识梳理1. 结合教材第37页第1题,回顾圆柱、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2)圆锥的特征。

2. 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1)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 + 两个底面的面积)(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 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用字母表示:V = Sh )(2)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V = 31Sh ) (3)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圆锥体积的部分。

4. 知识应用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4题。

三、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七的第1、3、6题。

四、分享收获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小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的内容及第33页“练习七”

【小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的内容及第33页“练习七”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32页的内容及第33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加强对1~5各数的基数含义、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顺序和组成以及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掌握。

2在梳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通过具体的情境图,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3在复习过程中,适时、适度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口算1~5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图意,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一、单元小结。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那么回想一下,在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情预设】1~5的认识、比大小、第几、2~5的分与合,0的认识以及有关0的加减法。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依次出示课件图。

二、知识梳理。

(一)回顾1~5各数的认识1复习对1~5各数的认识老师:我们在这一章学习了这么多的内容啊!大家真了不起。

那么现在我们大家一回顾一下具体的知识点吧。

首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这一章都学习了哪些数字?【学情预设】1、2、3、4、5。

老师:在开始学习这一章的知识时,我们走进了李奶奶家的农家小院,找了找院子里的事物以及他们的数量。

(课件出示1~5对应的情境图,介绍各事物的数量,复习)老师:请大家从左往右(前往后)数一数,你能发现什么?从右往左(后往前)数呢?【学情预设】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依次是5、4、3、2、1。

小结:我们学习的1~5的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数量。

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依次是5、4、3、2、1。

【设计意图】通过会议农家小院中各事物的情境,带学生复习1~5的各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组织让学生数一数的活动,更加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1~5各数的排列顺序。

2针对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之后全班交流订正。

3.复习回顾1~5各数的写法课件出示1~5各数的写法演示,教师让学生拿出手跟随笔画一起写。

四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精品教学方案

四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第7课时《单元综合复习》精品教学方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7课时单元综合复习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复习课。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的简单运用。

本节课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1/ 7教学目标:1.通过针对性练习,进一步强化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合理运用,并能根据数据特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 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灵活处理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知识应用中,感悟数形结合、优化和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特征,合理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2/ 7师: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这样的知识图(课件出示下图),这样能把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便于我们发现知识间的联系。

2找联系(1)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2)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点?(3)运算性质有什么相同点?乘法结合律,用字母(a×b)×c=a×(b×c)表示。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a+b)×c=a×c+b×c表示。

减法的性质:用字母a-b-c=a-(b+c)表示。

除法的性质:用字母a÷b÷c=a÷(b×c)表示。

生1:都是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生2:都是通过加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生3:都是添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括号内的运算符号也发生了改变,结果依然不变。

环节二综合练习1.算一算。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生:通过运用运算定律的练习,学会运算定律的合理运用和计算方法的合理选择。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49页)《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孩子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看同学们是否认识他,课件出示高斯的图片。

你们知道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数学老师要求全班学生算出:1+2+3+4+……….+98+99+100=?想知道高斯是怎样算的吗?同学们猜想…………你从高斯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揭示课题: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2、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3、汇报交流:其他人补充。

4、展示、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并进行总结。

5、知识结构网络: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运算定律和简便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运算的整理和复习乘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法积不变。

(a×b)×c=a×(b×c)分配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自主复习,并在小组内完成下面复习 提纲提出的问题。 1、本单元共分为几个小章节? 2、每个小章节所含的知识点有哪些? 3、每一个运算定律是如何用字母表示的? 它们都有什么意义?请为每一个运算定律 举一个应用的例子。 4、请把以上的内容按照章节的顺序写在 知识梳理中。
本单元所学的小章节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3、简便计算
C
B
C
B
三、我是小神算,怎样简便我就怎样计算。
(1)299+189+11 (2)76+141+59+124 (3)25×(4+8) (4)87×101 (5)30×28-30×18 (6) 546-127-373 (7) 45×9+45 (8) 2400÷25÷4 (9) 25×12 (10)276+499
本单元所学知识点
一、加法运算定律 二、乘法运算定律 三、减法、除法的简便计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 17 +29
128+ 15 =15+128
186 +323 =323+186 54+a= a + 54
二、我是孙悟空,我有火眼金睛。
1.49×25×4=49×(25×4)这是根据(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2.986-297的简便算法是( )。 A.986-300-3 B.986-(300-3) C.986-200-97 D.986-(300+3) 3.32+29+68+41=32+68+(29+41)这是根 据(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4×30 B.a×b+a× c =a×(b+c) C.4×a×5=a×(4×5)
选一选:
40×(8+25)=40×8+40×25,这是用了 ( C ),使计算简便。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选一选:
61+72+39+28=(61+39)+(72+28)运用 了( C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选一选: 56÷ (5×7)=( C ) A.56÷ 5×7
2100÷3÷7 = 2100 ÷(
×
)
一、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 (1)420÷21 = 420÷7×3 ( )
√) (2)125 ÷(8×2)= 125÷8÷2 ( √) (4)56+a+44 = a+(56+44) ( √) (5)101×43-43 = 100×43 (
(3)483-(83+17)= 483-83+17 (× )
(一)加法运算定律: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
1、我能在( )填得又快又对。 (28+36)+64=28+( +64) (235+ ) 182+18+276+24=(182+ )+(
+235+65=78+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整理与复习
四则运算
•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 法,再算加减法。 •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 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 (二)关于“0”的运算: •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二、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4×(2+10) 15×(40-8)
86×(1000-2)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28×18-8×28 325×113-325×13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58+47+42+53 =( + )+( + ) (2)381+236+464 = 381 +( (3)125×7×8 = 7 ×( × ) (4)235×14+235×86 = 235×( + ) + )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
乘法分配律: (a+b)× c = a× c+b× c
练 练 手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58+47+42+53 =( + )+( + ) (2)381+236+464 = 381 +( (3)125×7×8 = 7 ×( × ) (4)235×14+235×86 = 235×( + ) + )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 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
(a+b)×c=a×c+b×c
或 或 a×(b+c) =a×b+a×c a×(b-c) =a×b-a×c
拓展:(a-b)×c=a×c-b×c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 = 117×(3+7)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 (1)420÷21 = 420÷7×3 ( )
√) (2)125 ÷(8×2)= 125÷8÷2 ( √) (4)56+a+44 = a+(56+44) ( √) (5)101×43-43 = 100×43 (
(3)483-(83+17)= 483-83+17 (× )
说说下面的运算顺序:
16+4-16+4

0.7×0.4÷0.7×0.4
① ②



5+5÷9- 2
① ② ③
6÷1.5-1.5×2
① ② ①
计算30 +70 ÷10 ×5应先算 (70÷10=7 ),再算( 7×5=35 ), 最后算( 30+35=65 )。
如果把算式368 +279 ÷19 ×5的运 算顺序改为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 算乘法,那么算式应该改成 ((368+279÷19)×5 )。
(3)76+141+59+124 (4) 45×9+45
二、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5×(4+8)
(6) 2400÷25÷4
二、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7)87×101
(8) 25×12
二、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9)30×28-30×18
(10)276+499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填 上用 合乘 适法 的交 数换 。律
145 65 65×145=__×__ 31 109 109×31=__×__ 98 44 44×98=__×__ 273 346 346×273=__×__
(二)乘法运算定律: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 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填 上用 合乘 适法 的结 数合 。律
(65×145) ×43= 65× ( 145 ×43 ) 205×(85 ×30)= (205×85 ) ×30 (38×112) ×14= 38× ( 112×14 ) 278×(25×27)= (278×25 ) ×27
+2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15+41+59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二)乘法运算定律:
×
)
乘法中的简便运算 1、拆数法,例如4×25=100 8×125=1000 25×24 56×125 28×25 2、扩数和缩数,通常会遇到例如103 99等 等一些与整百整千十分接近的数字,把这些 数字才分为100+3或者100-1之后,再与另一 个因数进行乘法运算,会更加简单。 1003×23 99×11
四、我来解决问题。
1、李老师家有4个书柜,共有9层,每层都放了25本书,李老师 家共有多少本书? 2、公园举办玫瑰花展览,红玫瑰和黄玫瑰都摆了15行,红玫瑰 每行24盆,黄玫瑰每行26盆,红玫瑰和黄玫瑰共摆了多少盆? 3、果园里有1268棵果树,其中梨树475棵,枣树325棵,剩下的 是苹果树,苹果树有多少棵? 4、四年级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把160人平均分成4队,每队平 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人?
(1)一个数同时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 和,我们叫做减法性质。用字母表示:a-b-c=a-(b+c) 356-78-22 278-111-89
(2)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同时加上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减 去另外两个数的差。用字母表示:a-b+c=a-(b-c) 378-137+78 571-128+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