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与中原文化——记吴秀玉和她的《岐路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峡两岸★
台湾学者与中原文化
———记吴秀玉和她的《岐路灯》研究
◆沙旭升
去年在郑州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台湾宜兰的高双印先生向我透露了他夫人吴秀玉女士历时五年,潜心研究《岐路灯》,其研究成果《李绿园与其〈岐路灯〉研究》一书,将由台湾“师大书苑”出版发行。
当时我立刻一阵惊喜,没想到清代这部以河南生活为背境的著名小说引起了台湾学者的重视。
大概是因为同为从事文化工作的缘故,高先生和我谈得挺投机。
高先生家籍河南宝丰县,和《岐路灯》作者李绿园是同乡。
抗战胜利后,高先生的父亲高侠轩在家乡创办学校时,曾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古籍书,其中还有清代《岐路灯》的旧抄本。
后来高先生在14岁时去了台湾,在台湾教书近40年。
两岸关系解冻后,高先生偕夫人回大陆家乡探亲,家乡的一草一木、幼时父亲的教诲,引发了夫妇二人对《岐路灯》的研究之情。
那次会后,高先生还约定书出版后一定赠送。
没想到今年8月18日,高先生带夫人冒着赤日酷暑,千里迢迢,将台湾“师大书苑”刚出版的力作找到单位送我。
台湾学者的诚诺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真使我从内心钦佩。
高先生的夫人吴秀玉是台湾高雄人,早年从台湾东英大学文学系毕业,一直在台湾从事教育工作,现任职于台湾宜兰农工专科学校,是位副教授。
她对“孔孟伦理思想”和“吴沙开垦宜兰”有颇深研究。
谈及研究《岐路灯》,她说:“完全是情缘、人缘和机缘……”。
五年前,她初次随丈夫来大陆省亲,一踏上中州大地,河南这块沃土处处散发着中国古老文化的芳香。
丈夫家乡宝丰县太平村虽说是豫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但历史上这里却发生过不少动人心弦的历史大事。
村南一水之隔的鱼陵山,春秋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曾驻于此,山脚的东侧便是李绿园的故居。
尤其是吴秀玉访问了与高家世谊有交的李绿园七代孙李春林老先生,李春林提供了珍藏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献和资料,更激发了吴秀玉的研究热情。
以后,吴秀玉女士还得到了《岐路灯》一书校注者栾星先生的鼓励,更加坚定了信心。
我对《岐路灯》没有怎么深入进行过研究,但从老一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冯友兰、师陀、徐玉诺、姚雪垠、任访秋、孔宪易、栾星、周汝昌等诸多名家的研究得知,《岐路灯》是一部成书于清代的中国古典小说,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部封建社会绝无仅有的教育小说。
作者李绿园是18世纪一位注重社会效果
的作家,他主张“通经治用”,力主科试选拔真才。
对假道学和八股取士的批判,其锋芒不逊于《儒林外史》。
尤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继承了柳宗元的“吏为民役”的思想,倡导“做官不爱钱,只实为民”。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岐路灯》这部以清代河南为背境的历史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远过于《红楼梦》,特别是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深度,使这部小说成为继《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后的清代中叶又一古典名著。
吴秀玉谈及她5年的艰辛功程,她先后5次来河南,两度去贵州,凡李绿园行迹之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全国各大藏书单位及民间散佚的历史资料,都不惜代价广泛搜集,深入调查,契而不舍,终于使3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书付梓出版。
说到对河南的印象时,吴秀玉女士更显得激动,她语重心长地说:“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台湾不少人都知道郑州、开封、洛阳。
人们都知道开封府有个`包青天',我研究的《岐路灯》作者李绿园一生主要活动也在开封,他的孙子李于潢还写过一本《汴宋竹枝词》也很有影响。
这次来河南真使我眼界大开,郑州、开封、洛阳的变化都很大,发展的很快。
河南的古老文化、众多的历史古迹,还有开封的风味小吃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河南这块古老神秘的地方很美,也很迷人,有挖掘不尽的文化宝藏,以后我还要进一步研究河南,了解河南……”。
是啊!河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开掘不尽的文化宝藏。
吴秀玉女士的《李绿园与其〈岐路灯〉研究》在台湾出版后,立即在海峡两岸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正象大陆一些权威研究人士所讲的:“台湾学者研究中原文化难能可贵,吴秀玉女士的《岐路灯》研究,为目前国内外研究此书最为完整者,鬼艹(搜)集资料之多,前所末见,值得推介”。
36
《中州统战》
年第期
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