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e d工c m e A N d H e a i T H M A N a g e M e N T医药卫生管理

C H工N A H E A L T H 工N

D U STR Y

DOI:10.16659/ki.l672-5654.2017.14.128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陈慧敏\许大雪2袁王恩艳2

1.长春市第二医院内二心血管科,吉林长春130062曰

2.吉林省肿瘤医院新农合科,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目的探究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 5月一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56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 组及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明确用药剂量、个体化应用、联合用药、用药标准等方面的合理用药管理。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 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上述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并对具体程度进行记录。结果对照组有78例患者中19例出现不良反 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观察组78例患者中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 反应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药物进行合理应用 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血小板药物;药物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7)05(b)-0128-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 isea se),其发病原因是由于脂质代谢障碍,其沉积 在动脉血管内膜上,脂质大量累积后致使血管管腔狭窄 或堵塞,血流受阻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老年人由 于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弹性减弱,则为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的高发人群,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后,其会 诱发血管内膜增生、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功能障碍,被激 活的血小板在受损的部位黏附聚集,最终形成血栓[1]。抗 血小板药物作为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的药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 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并能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该研究选取2015年 5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56例使用抗血小板药 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 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药物合理应用管 理,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一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56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老[作者简介]陈慧敏(1981-),女,湖北钟祥人,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治疗。

[通讯作者]王恩艳(1972-),女,吉林长春人,大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肿瘤专科护理,E-m ail:1084728350@。

128中国卫生产业年患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心慌、胸闷等症 状。纳人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证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②患者无精神 疾病;③患者无肿瘤及肝肾功能障碍;④患者知情并同 意参加该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 照组的78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 89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年龄(67.9±3.6)岁,伴有高 血压症状31例、伴有高血脂症状27例、伴有糖尿病症 状20例。观察组的78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28例,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68.4±4.2) 岁,伴有高血压症状29例、伴有高血脂症状34例、伴有 糖尿病症状15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 因素进行统计学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明确用药剂量①阿司匹林:其通过降低血小板环 氧化酶及血检素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长期应用的剂量为一级预防:0.075~0.100 g/d、二级预防:0.075~0.150 g/d。②氯吡格 雷:为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其通过竞争性拮抗血小 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其 临床用量为0.075 g/d。③西洛他唑:为磷酸二酷酶抑制剂,其通过抑制磷酸二酷酶导致环磷酸浓度升高,进而阻碍 血小板的聚集,临床用量为0.1~0.2 g/d。其他药物严格按

M e d工c m e A N d H e a i T H M A N a g e M e N T医药卫生管理

C H工N A H E A L T H 工N

D U ST R Y

照说明书用量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反映,一旦出现不 良反应应降低用量或停止使用。

1.2.2个体化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具有很严重的 胃粘膜刺激作用,对有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史的患者慎 重使用,可以使用西洛他唑替代。在用药前对其消化道 出血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对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应除根治疗。对长期使用大剂 量阿司匹林或同时服用皮质固醇、抗凝药物、非甾体抗 炎药等患者,应配合使用质子栗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 拉唑、泮托拉唑)、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或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替普瑞酮),长期监测其胃肠道 并发症,定期进行便潜血检查,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黑 便,若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用药给予治 疗,在不良反应治愈八周后可恢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

1.2.3联合用药阿司匹林作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 小板药物:①与维生素联合使用,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 酶而达到降低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②与丙磺 舒联合使用,其能够降低阿司匹林在肾脏的清除率,而增 加药物的血药浓度。

1.2.4停药标准患者在行创伤性医疗时是否停止使用 抗血小板药物应权衡停药对疾病的影响与不停药实施 手术时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拔牙时,不需 停止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行白内障手术时,由于角膜 及晶状体内没有血管,该手术通常不出血,所以,不建议 停止用药;行内镜观察时,不需停止用药;行表皮小手术 时,若可以通过按压止血则不需停止用药;行大手术时,术前7d停止用药。上述为常规建议,但具体是否停止 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决定。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上述不良 反应的出现情况并对具体程度进行记录。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 料以(%c)表示,对其进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有78例患者中1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24.4%c,观察组78例患者中9例出现不良反 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抗血小板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表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组别例数不良反应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78911.5

对照组781924.4

字2 3.461

P0.031

心脏病的常用药物,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动脉血管破裂的粥样硬化能够

致使血管内皮损伤、前列腺素及一氧化氮合成减少,进而

激活血小板,被激活的血小板在损伤部位黏附形成白色

血栓后会介导释放多种活性介质,并且促使凝血因子瀑

布式活化后,激活纤维蛋白原受体(n b/H a)促进纤维

蛋白的形成,进而形成红色血栓。血小板被活化后亦可以

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血栓素进而促进血小板聚集,

同时活化的血小板通过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

由来生长因子等介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加重动脉硬化

及肥厚。因此,抗血小板作为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有环氧合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

聚集的物质)抑制剂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因噻氯匹定

具有中性粒细胞毒性,在临床上应用较少)、西洛他唑 (磷酸二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合成及花生

四烯酸反应)以及新开发的n b/H 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

班及阿昔单抗等[3-5]。抗血小板药物中不论是经典的阿司

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还是新兴的替罗非班、阿昔

单抗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且由于老年患者的身

体状态及生理机能严重下降,致使其用药后不良反应的

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该研究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的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合理用药管理,结果表明,

其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

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天.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及炎症基因变异与疾病预后的

关联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2] 张倩,陈岑,杨丰庆,等.诱导剂激活血小板活化机制及抗血小

板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4,45(6):632-648.

[3] 张文颖,谢立.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中血小板功

能检测的角色[J].中国药房,2014,25(22):2086-2089.

[4] 李娟,李春坚.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及相关问题[J].中国实

用内科杂志,2015,35(1):8-12.

[5] 乔蕊,张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检测的进展[J].检验医学,

2013,28(5):442-447.

(收稿日期:2017-02-15)

中国卫生产业 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