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__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合集下载

20140912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

20140912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

四、联想推断法: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高考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B、齐人未附 C、使老女子乘城 D、齐人追亡逐北 拔:被攻取 附:归附 乘:巡视 北:指败逃者
【联想】这些词都在课本里学过。A其后秦伐赵, 乘彼垝· 垣,以望复关。《诗 · 卫 拔十城。(拔:攻取)《廉 · 蔺》B怀敌附远(附: 风 · 氓》 归附)《论积贮疏》 C 乘鄂渚而反顾兮(乘:登) 乘:登上、登临:败逃的人) 《涉江》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 《过秦论》可见答案是C
【要点提醒 】 联系课本这是最好的最 重要的途径。此外,还可联系成语,名言 警句,“以旧解新”,“以熟解生”,效 果很好。 如:秦桧炎炎 ,不附者惟卿一人。 联想“趋炎附势” “趋炎附势”是对称结构,“炎”、“势” 同义,是“势力”、“权势”之义。“炎 炎”就是权势很大。
又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第三步,重读全文。通过精读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 解,为了确保所得答案的正确性,需将已得答案放回到原 文的相应位置进行验证,看其是否正确。
考纲精研
本考点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常见实词”。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常见 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 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其 实际上就是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
五、语境分析法
3、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 (2002高考题) “将”可当动词“率领”讲,也可作名词“将 领”讲。 B项对还是错? 【推断】 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可见是李广对部下的关爱,带兵有 方,说的是他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 领和士兵。所以B项错。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考点分析: 常见文言实词” 1、“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 频率较高实词。 频率较高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2、“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 境中的意义。 境中的意义。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 知识的情况, 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运 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诸将乞贷 诸将乞贷淬
成语: 成语:严惩不贷
宽恕、 宽恕、宽免
〖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 解释〗 处罚; 宽容。 惩罚,绝不宽恕。 惩罚,绝不宽恕。
5、 结构推断法 、
•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 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 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 •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不积跬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江海。 江海。 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 步。 • 2 追亡逐北 •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 败。 • 3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不必用 贤不必以 • 以,对应“用”,被任用。 对应“ 被任用。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 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8
敌见,惊退。逐至东门, 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

高三大一轮复习第部分专题第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课件

高三大一轮复习第部分专题第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课件
1.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 应: 2.羊斟御. 御: 3.羊斟不与.焉 与: 4.昨日之事,子为制. 制: 5.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 机: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迎敌 2.驾车 3.参加 4.掌握 5.驽的部件名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方法小结 怎样理解活用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提示:①语境判断法,活用是由临时语境造成的,判断某个 词是否活用以及活用的意义,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看其 是否在词性上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这个词则为活 用词,其意义要根据语境意义确定。②语法判断法,根据词 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断定,即词语在句子中扮演的成分,如处 在主语、宾语位置,一般是名词、代词,处在谓语位置,一 般是动词、形容词。③代入检测,这一方法针对选择题而 言,即把所给的词义代入原文,看与前后文是否协调,有没 有搭配不当的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⑬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肉: ⑭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 ⑮汗.牛充栋 汗: ⑯吾从而师.之 师: ⑰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⑱孟尝君客.我 客: ⑲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4组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①用心一.也 一:
②士贰.其行 贰:
③二.三.其德 二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0
(4)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 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
【例如】
“秋”。 《说文》:“禾谷熟也。”本指
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 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 不见,如隔三秋”。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1
2、词义缩小
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 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 的现象。
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
后》:“丈夫变爱怜其子乎?”这里指成年男子。
今义“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③“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
称子。现在“子”只指“儿子”。
④“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4
(3)词义义项的减少 【例如】
①“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18
(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它 感情相似的意义。
【例如】
①甘”。
《说文》:“美也。”“物之甘美者也,甜
也。”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指味美,味道甜之外,
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
②“苦”。
《说文》:“苦,苓也。”“苓”是一种苦
菜,表示味苦的意思。现在的“苦”,不仅有
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谢Fra bibliotek你的关注谢谢你的关注
1
【考点阐析】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 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 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 我们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 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3、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 作状语的两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沛公欲王关中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俊才星驰 E、籍吏民,封府库
当堂训练: 1、邹忌朝服衣冠。 2、有一老父,衣褐,至良人所。 3、江水又东。 4、其疾病而死 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答案:
1、服:穿上戴好 2、 衣:穿 3、东:向东流 4、疾病:患疾病 5、 志:做标记。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 , 有的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 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
考点 分布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偏义复词。 5.词类活用。
文言文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和句子 成分组成; 2、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 解答试题; 3、引导学生运用所讲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 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活用词,根据活 用的常见规律,明确活用类型。
4.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 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 “向”“到”或者“对”一类的介词。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5.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 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 词“每”,也可将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 “一……比……”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规律: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今王鼓乐于此。
5、“所”+名词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课件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课件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阐释: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近 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 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 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 实词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 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 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 的考查。
六、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 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 能找到落脚点。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 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 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相互比照,辨其异 同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因此,我们要善于 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 词词义问题。
属:通“嘱”,嘱 咐
•1、例:然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 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 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段中 “责备”是重点,也是得分点。前文大 意是说圣人也有缺点,抓住这一点,就可以推 断出“责备”就是“要求完备” 。当然,亦 可用联想比照法由成语“求全责备”来推断其 含义。
2、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 子曰:“昔者舜欲以乐教天下,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 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 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 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思考:三个“一足”的意思相同吗,会是什么意思呢?
也。
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 “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 “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 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D项“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 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二、注意:一是“常见实词”。

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是指在文章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实词。

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这主要包括初高中课本、读本及其他课外读物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有的涉及通假,有的多音多义,有的古今异义,还有的由于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变化,因而实词的含义只有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明确。

三、文言实词的复习注意:1、不要离开原文2、不要离开课本3、要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四、文言实词考什么1、选出对词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选出与例句中指定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3、判断各组句子中同一词的词义是否相同;4、语句翻译。

五、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单音性、多义性、近义性、活用性(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通假性。

六、正确理解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种词类:1、通假字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偏义复词5、单音词和复音词6、反训词7、词类活用七、逐类过关(一)通假字:通假,是古文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或借用的现象。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通假字包括通用字、假借字和古今字。

1、它有三种情况:(1)、以声旁代替本字。

(“直”通“值”,“县”通“悬”,“反”通“返”,“禽”通“擒”,“卒”通“猝”)(2)、以同声旁的同音字代替本字。

(“帖”通“贴”,“厝”通“措”,“谕”通“喻”,“说”通“悦”)(3)、没有声旁联系的同音字(“惠”通“慧”,“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2、掌握辨别通假字的方法1)一个字,按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时,可考虑定为通假字。

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中的“裁”,按其本身含义“剪裁;割裂”、“削减;消除”、“节制”、“估量;识别”等,无论如何也讲不通。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高考文言实词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一、 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
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 利条件。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 用声训原理(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 影 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 豁然开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以“娶”代之,则通,
05全国卷2第8题B项 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例: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容之一瞥; 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二字都有表意形旁,其义应该与水 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断定 “沧溟”即“大海”,“啜”为口旁,与 吃喝说笑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 不难推出其“吃”“尝”的含义了。
也。
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 “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 “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 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D项“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 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否则就讲
二、字音推断法
05全国卷2第8题D项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 往见优孟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旨”与美味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 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 眼。
胡质之子威,少有志行,厉操清白。质之 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 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每至客舍,自放驴, 取樵炊爨。

高考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精品课件1

高考复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精品课件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掌握实词推断的常用方法,提高文 言文的阅读能力。 2.探究文言实词高考命题规律,重视语文教材 在复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巧妙地运用相关方法,推知文言实词在特定 语境中的含义。
◆考点解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问:假如你是高考命题者,在命题中针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 点,你会特别关注这句话中的什么词来考查 “文言实词”? 明确:①应抓住“常见”这个词。高考不会考特别
设错的玄机: ①都是“望文生义”,采用 现代 简单的组词。——错 误义,常“望文生义” ②这些词语正确的义项,都 具有我不是很快能想到的特 点,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用到 的义项。——正确义,多“古 今异义”
名言摘抄 1、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2、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4、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5、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7、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8、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9、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10、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11、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12、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13、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14、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15、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16、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17、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18、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19、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21、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22、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23、为寻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24、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25、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26、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27、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28、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29、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30、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一文言文阅读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精选

课件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一文言文阅读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精选

通“遍”)《曹刿论战》
注释异体字
[即时小练]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
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
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
D.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邀请 解析:选 B。解:解除包围。
( )(3 分)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二突部出分 特古点代诗的文人阅读”的意思。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即时小练]
技第法二突 部破分3.掌古下握代技诗列巧文各,阅研读句习加考点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技第法二突 部破分A.掌古握代下技诗而巧文,阅从研读六习考国点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第二二部 部分分B.古古代代樊诗诗将文文阅阅军读读以穷.困.来归丹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技法见突”破。楚掌握人技沉巧,默研不习考出点声,心中大喜,带着树叶来到市场,当面拿人家的物品。吏卒于是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第二绑部着分 他古去代诗县文衙阅读。
(三)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
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常见的通假的情况如下:
()
解析:选 A。B 项,①应解释为“标志”;C 项,②应解释为“停息”;D 项,① 应解释为“赞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D 交给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 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 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 加:超过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意思 的理解。注意语境代入法。“拔”解释为“拔除”明 显不通。 联系成语“出类拔萃”,此处“拔”应是 “超出”之 义。势拔五岳掩赤城
考查重点: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同形异义; 4、一词多 5、偏义复词; 6、词类活 用。
【学法建议】 1、注重积累 A、充分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B、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积累; C、从 过去十年高考题中积累,最好独立做一遍; D、加强文言文的课文朗读,整理归纳出常 考和易错的实词。 结合课文和三维设计知识 清单四,每天积累几个实词 2、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A、掌握常见实词的 常见义; B、对单纯历叱文化意义戒作与有 名来用的实词义可以忽略; C、丌细究涉及 较深与业知识的词义; D、实词义不活用的 区别; E、注意实词“在文中(语境)的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 是( )(2012新课标) 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 阙,朝论多 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 司谏。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你能推断出“籴” 和“粜”的 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 法解决的?
籴 粜
借 助 字 形
学以致用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 田 地 事于西畴。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绳索 3.生而眇者不识日 瞎 ,双目失明 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砍
方法四、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 根 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 度考虑, 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 一个可能与之相 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 词义。 如: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风吹草低见牛羊 3.张良出,要项伯
【考点分析】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结合 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常见 实词”,它的范围并不很广,重点是: (1)大 纲规定120个实词;(2)《语文》 课本中出现 频率较高文言实词,特别是《语 文》课本课后练 习题目中强调的实词。“在 文中”,即指语境, 这是正确理解含义的前 提,从近几年的考题看, 虽然有的实词是课 本中尚未出现的,但都是可以 通过整体语境 推断来於楚。 项籍使将兵, 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 求布千金,布匿濮阳周 氏。”
(2)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途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 , 委之百姓 , 多寡 轻 重,唯夫子之令。”
高考真题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 数百人,咏 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 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参考答案:C、约束 制裁 痛绳(严厉地制裁 联系成语——绳 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 者接受法律的制裁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方法二、借助语境推断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 原则 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 根据上下已 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 有之 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 别的文言实 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 体语境,瞻前顾后, 披文入理,推 断出其意义。
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雇佣)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顾”通“雇”,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翼”通“翌”,第二天)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趣”通“促”,催促)
高考真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重庆)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登记 B. 即 驰 书 告 台 省 趣 发 饷 趣 : 通 “趋”, 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将要 D.公仰视木顾使者日 顾:回头看
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 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 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江苏)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 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 除。
一、代入检验法(还原法)
即将题目中的解释当作正确的用法,看它在句 中和 文中是否都通顺。
1、(2006年全国卷Ⅱ)对下列句中词语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季布匿(于)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B项趣:cù,通假字“促”,催促,督促的意 思。 文言实词的理解不仅仅要掌握它的常用义 项,更需 要娴熟地根据上下文进行甄别
1、文过饰非 2、前倨后恭 文,掩饰 倨,傲慢
你能推断出“文” 及“倨”的 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 法解决的?
借助句式结构分析法
方法五、句式结构观察法:
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 下文中对偶,对 比,排比,并列,互文 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 断处于对应 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 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代入法运用于选择题中
二、想一想
语境推断法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 而聪慧, 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 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 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 的孩 子,必将有所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