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如何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实施有效教学
如何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实施有效教学作者:万堡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7期摘要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了这一点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
”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的课标教学实践创设情景必修模块探究教学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高中新课程已经正式启动。
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使笔者激情踊跃地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但在短短的教学实践中也经历了挫折与困惑。
如何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实施有效教学?本文在新课程必修教学实践中,就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合理运用探究教学等几个方面阐述一些粗浅体会。
1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正确定位数学内容的深广度在实施必修模块教学过程中,内容太多,课时紧张是反映强烈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呢?笔者认为一定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明确必修模块的功能。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它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
也就是说,必修部分是为所有高中生铺垫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使所有学生对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有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所以在必修模块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必备基础,核心知识,正确定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不可任意拓宽。
比如:“物质的量”教学中何伏加得罗定律的推论,“离子方程式书写”教学中的随定量关系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配平、氯水的成分,有关氮的氧化物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等内容,切不可都搬到必修课堂要求所有学生掌握。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
A.化学与技术B.实验化学C.化学反应原理D.化学与生活【答案】 C2、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B.实验法C.陶冶法D.启发法【答案】 C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CO2C.地壳中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D.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答案】 B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答案】 A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6的溶液一定呈酸性B.c(H+)水电离产生=c(OH-)水电离产生的溶液一定呈中性C.使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一定呈酸性D.强酸和强碱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答案】 C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A.物质的化学变化B.化学物质的多样性C.身边的化学物质D.化学与社会发展【答案】 B7、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
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答案】 C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导电性和金属晶体的导电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分子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氯化钠等强电解质【答案】 C9、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
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过多的关注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缺乏考虑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方面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备学生,找准切入点备学生就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可能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比如:教学“百以内不进位加法”时,许多学生在教学之前,都能正确算出答案,一些学生还能把算理清楚的表达出来了,如果还按照教材编排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就会不耐烦。
又如,现在的学生中大多数同学不仅对元、角、分已经认识,还会使用、换算,学生们或多或少都花钱买过东西,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认识元、角、分”,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
为此,我把教学起点定位为“用元、角、分纸币、硬币换算”,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用换币、买卖东西等游戏形式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当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数学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
而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的进行加工,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
巧用学生学习起点 合理组织数学教学
下册《 笔算除法》 时, 学生理论性的学习起点是 : 用分 小棒 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算理、 口算除法、 除法的估
算、 除法竖式 。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 : 理解笔算除
法 的算理 , 将估算 的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中进行试商 , 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上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 :①估
整体知识体系中思考 , 弄清知识的结构体系 , 为学生 后续学 习知识奠定基础。通过 以上步骤达到 了解知 识点的显性和隐性的思想方法结构 ,了解知识发展 的纵向联系和知识发展的横向联系。教师在全面了 解学生的理论上的学习起点的前提下还得确定学生 现实的学 习起点 , 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 准备科
等问题做好准备 。因为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
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 的外部活
动来帮助理解 。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 剪一剪” 、 “ 拼
一
拼” 、 “ 做一做” 、 “ 猜一猜” 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
样 的铺垫练习 : 用分小棒的方法做一做2 5 ÷5 ; 7 2 ÷ 9
的结果 , 并且和同伴交流分 的过程 , 再把结果用竖式 表示 出来 。设计这个操作练习的 目的在于检查学生
织学生学 习新知识 之前 ,数学教师 只有 以学生现 实的
展 区。
要实现教师系统 了解教材知识点的呈现形式 , 首先 , 教师要通读全套教材 , 全面了解各个知识领域 在每册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 ; 其次 , 要深入研究每课 教材 , 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 , 了解每个数学知识
点在课本中的编排意图 ,了解每个数学知识点的生 长点和延伸点。 第三 , 要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点置于
张 军
( 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 ,宁夏 吴忠 7 5 1 1 0 0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及目标
设计 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 ,而且还要在每个 教学环节有多个方 案 ,以便应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 外事件 。
五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 、常人的基础上有 新 的见解 、 新 的发现 、 新 的突破 的思维 , 是 与众不 同 的思考 。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 的创造性思维 , 一般是指
六、 认 真 剖 析 学 生 易 出错 的 地 方
、
明确 教 学 目标 , 实 现 既 定 目标
教学 目标分 为 大领域 , 即认知领域 、 情感领域 和动作技能领域 。 因此 , 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 目标选 择教学 的策 略 、 方法 和媒体 , 进行 必要的内容重组 。 在数学教学 中, 通过师生 的共 同努力 , 教师要使学生 在知识 、 能力 、 技能 、 心理 、 思 想 品 德等 方 面 达 到 预 定 的 日标 ,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灵 活运 用设 疑 法 教 学 能 突 出本 课 重 点 、 化 解
难 点
在 数学 教学 中 , 教 师根 据 课 堂 隋况 、 学 生 的心 理
状态和教学 内容 的不 同, 适 时地提 出经过精心设计 、 目的明确的问题 ,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 数学有很大的作用 。 每一 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 , 而整 堂的教学都是 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 的。为了
思 维 主体 自身 的 一 种 新颖 独 到 的思 维 活 动 。它 包 括 发现新事物 、 提示新规律 、 创造新方法 、 解 决新问题 等思 维 过 程 。 创 造性 思 维 是 创 造 力 的核 心 , 它 具 有 独 特性 、 求异性 、 批判性 等思维特征 , 思 考 问题 的 突 破 常规 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性思维 的具体表现 。数学学 科, 作为思维体操学科 ,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 适 的学科之一 ,我们数学教 师在教学 中要把创造性 思 维 的培 养 作 为 数 学 教学 的核 心 要 求 。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某学生根据“CaO、K2O、MgO、Na2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答案】 A2、下列说法中,与化学教学理念相符的是()。
A.①②③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答案】 B3、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答案】 B4、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
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D.物质结构基础【答案】 D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不必加热即可反应B.X能量一定高于M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Y能量一定高于N【答案】 C6、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 D7、下列能反映出固态氨属于分子晶体的事实是()。
A.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B.氨极易溶于水C.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D.氢离子不能单独存在【答案】 A8、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A.汤姆逊B.张青莲C.门捷列夫D.侯德榜【答案】 D9、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答案】 A10、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答案】 C1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体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情景素材?()A.太阳能海水淡化B.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C.电解水实验及微观解释D.我国的淡水资源危机【答案】 A12、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试题附答案二
模拟题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有效的教学系指教师通过一些列的变量促进学生取得_____________的教学,有效的教师总是着眼于______________的取得。
2.国内学者着眼于有效的理解来定义有效教学,有效包括三重意蕴,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教学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须考虑的支持性条件之一。
4. ______________是有效教学工作的首要工作,对学生特点认识的准确与深刻程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5.教学目标具体化的常用策略有:分解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效教学设计是指中小学教师为了有效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对所进行了系统设计。
7.有效的课外作业反馈包括课外作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将讲学反思分为技术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有效教学的核心过程要素是()A. 教学目标B.教师和教学方式的组合C. 教学效果D.教学评价2.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所在不包括()A.育人性B.人为性C.复杂性D.预设性3.教师认识与了解学生特点的基本途径是()A.观察B.聆听周围人的看法C.走访D.查看学生作品与成绩4.教学目标的最上位概念是()A. 课程目标B. 教育目标C.课时目标D培养目标5.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是()A. 条件性知识B.本位性知识C.背景性知识D.有关认识论与教学论方面的知识6.教学过程流程图具有()、灵活性特点A.科学性B.规范性C.复杂性D.直观性7.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矛盾体,()是课堂的生命基础A.预设B.生成C.计划D.创生8.按(),课外作业也可以分为口头类作业、视听类作业、书写类作业、动手类作业等A.所用时间B.完成方式C.完成场合D.训练特征9.1985年,加涅在《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教学策略应包括()和指导策略两部分A.管理策略B.讨论策略C.反馈策略D.组织策略10.教学内容的反思即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与适切性的反思A. 合目的性B.规范性C. 科学性D.合规律性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师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最高统帅()2.教师素质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条件()3.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是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缘由的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准备,也就是学生的原有基础()4.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标()5.课外作业是对学生进行奖惩的重要方式()6.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对立体()7.赫尔曼认为课堂中处理理论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建立尊重和责任()8.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不需要讲授法的参与()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0.有效教学反思是教师主动谋求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至于()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定义主要有哪三类定义?P32.教学目标制定的有哪四种取向?P21并说明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的关系?3.教学设计时学习者分析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P314.有效课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P485.选择教学方法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P716.范梅兰关于教学反思层次的划分是什么?P125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生成与预设有机统一P1592.论述有效教学反思的意义,并谈谈自己在实施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P122;P128参考答案:一.填空1 高水平成就、教学目标(22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33选择、开发和利用(34认识学生(15参照法、学生需求分析法。
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
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
3.3 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或命题之时,其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等对将来的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加涅也认为,传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必须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已有知识。
因此,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学生起点能力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分析;二是对目标能力的分析。
即了解学生是否已完全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
因为班级授课制中,一名教师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的基础水平有时差别较大,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整体教学设计是十分有益的。
三是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如何,如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等。
对学生学习起点能力的分析主要通过调查的方法进行。
调查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传统教学中的“摸底测验”,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谈话,学习情况调查座谈等,皆可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城关回小周丽芬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复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形似神散”、“虎头蛇尾”的现象,往往是教师上课开始很让人激动,课中是云里雾里,课后感叹“学生会这样回答真没想到”。
分析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师已习惯于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牵着学生走,而课堂一旦出现生成,教师就无以应对;其二是教师只注重“搬动”,而不重视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即“学习起点”。
把学生带到哪里,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
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教学设计要充分研究学生教师设计时,我们常常会这样:让学生“知道装不知道,懂装不懂”。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学习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起点。
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没有系统的教材体系做支撑,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以上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利用转化思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估计猜测学生的认知基础。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扶余县弓棚子镇第二中学韩立波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时代在发展,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我们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建学习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完善教师个人学习的制度。
2、明确学习内容标准要求,读教育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完成教育教学论文3、保证学习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
4、通过个人自学保证教师的自学效率,在自学过程中,针对工作实际,要坚持以自修为主,转变观念;以过程为主,提高能力;以实践为主,开展创新;找出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符合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的做法,用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强自我完善的意识,明确自我前进的方向。
二、注重课堂教学研究,发展教师专业水平。
对教师而言,每天都在实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他们教学、生活的主要部分,他们最熟悉、最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简便、捷径的途径。
1、设计新目标是前提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和终点。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新目标呢?首先,设计新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学习好课标及钻研好教材。
其次,设计课堂教学新目标要体现全面、具体、差异和灵活的特征。
所谓全面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具体就是教学目标要清楚明白,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和考查教学效果。
关注差异即是指教学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
具体要求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教材相同,要求不同2、关注学生是主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学设计一定要关注学生,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感悟,能否产生智慧的火花,关键是学生,所以关注学生首先要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
例谈对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
例谈对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作者:戴小玲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5年第6期江苏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镇仁桥小学(226500)戴小玲[摘要]学生的学习起点绝不局限于认知方面,也应当包括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态度等诸多方面。
全方位地探寻学生的学习起点,使得数学学习活动能够契合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服务,才能使得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数学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起点情感态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7-063如果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奥苏泊尔语),那么新时期的数学教学需要将这个范畴进行拓展,不但需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要更为具体、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才能准确地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本文结合笔者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谈一谈在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方面的点滴心得,以飨读者。
一、寻知识之根——摸清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基础之上,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使得新知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关联起来。
只有把握住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接触新知的伊始阶段才能做到不生硬、不突兀,有水到渠成之感。
如在教学“平均分”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分卡片的游戏:有6张卡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公平?学生分成了2份,每份3张;教师又提出,如果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公平呢?学生又顺利地分成了3份,每份2张。
说明学生是有着“平均分”的认知基础的,但是仅仅止步于此,教学活动也就只是让学生复现了他们已经掌握的内容。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3个小朋友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该怎么给他们分卡片呢?这个问题建立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上,却又高于他们的固有认知,即平均分≠公平,推动了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更深刻认识,也为后继的数学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
如何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1.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确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也无法准确估计到,这样,教师的主观猜测和学生的“客观”水平之间便存在了一定的距离。
因此我们教师需进行调查,去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课前谈话,课始、课中提问:如“关于这些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等方式,听一听不同层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万以内数的接触还是比较多的,并不陌生。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会读万以内的数,个别学生的读数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数中间有两个零的数上。
在处理教材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数字自由组数—将数分类—学生充分读数—讨论、小结读数方法”这样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起点建立在学生的起点上,让学生在读数中感悟读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做到“以学定教”。
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调整教材的呈现次序一般来说,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逻辑起点,这涉及到教材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也是教材编写的局限性之一。
当学生的现实起点远远高于逻辑起点时,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教学顺序进行适度的调整。
如《5的乘法口诀》教学中,教材提供了这样一条教学路径: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积累感知;2、看着得数想乘法算式;3、看着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一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信息素养
一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学习风格,信息素养
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具有不同的学习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
他们可能对学校的环境、学科以及学习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引导和激励,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对学科知识原始认知的程度,包括认知能力、语言和数学基础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包括对学科的兴趣、对学习成就的追求,以及家庭和社交环境对其学习的影响等因素。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偏好和习惯,包括视觉、听觉、动手等方面的学习方法以及独立或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策略。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包括有效使用信息工具和资源,信息评估和判断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
别把学生当做一张白纸看
别把学生当做一张白纸看作者:陈国锦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0期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还要重视学生的现实经验,别把学生都看成是一张白纸。
有位老师正在揭示《认识钟表》课题时,就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时针、分针我上大班就认识了!”此情此景,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事实上,这位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是在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钟面”具有丰富的体验,这可能是其父母教的,可能是学生平时经常注意的。
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渐信息化,学生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多样,学习的渠道不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他们从父母长辈、课外读物、媒体、网络等学习渠道中可能已经接触了不少的数学信息。
所以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时常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
如果教师忽略了这点,仍按“教材”就“搬”,就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所设的教学起点游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二、什么是教学起点所谓教学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包括知识起点和学生起点,也就是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和经验积累。
一般来说,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
又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以及个体学习差异,他们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事实上许多学生的学习起点时常会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学习基础小学阶段的关键时刻
学习基础小学阶段的关键时刻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基础知识和习得学习方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建立起扎实的学习基础,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小学阶段被认为是学习的关键时刻。
本文将探讨小学阶段的学习重要性、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取得成功。
首先,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学习道路的基石。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学习基本的数学、语言和科学等学科知识。
这些知识构建起学生学习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支持。
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他们将更有能力应对高年级的学习挑战。
所以,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关键时刻。
其次,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对学生学习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他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帮助解答问题,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而学校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支持相互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学习能力,实现潜力的最大化。
然而,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是学习的关键因素。
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他们需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学生还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接受新知识,勇于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除了以上提到的关键因素,小学阶段的学习还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知识。
总结而言,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开学第一课本质是课是所有教学
开学第一课本质是课是所有教学引言每当开学季来临,学生们纷纷回到教室里,一切都以教学为中心展开。
而开学第一课,作为整个学年的开端,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开学第一课的本质是课,它承载着学生们对新学年的期待,教师们对学生们未来成长的期许。
本文将探讨开学第一课的核心意义,以及它对所有教学的重要性。
开学第一课的核心意义迎接新学年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迎接新学年的重要环节。
它标志着学生们结束了暑假,重新踏入学习的征程。
在第一课中,教师们通常会对学生们表达对他们的欢迎和期望。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它为学生们打下积极、愿意学习的基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学第一课也是教师们与学生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起点。
在第一课中,教师们会以温暖、友善的方式与学生们沟通,让学生们感受到一个支持和鼓励的学习环境。
通过互动和交流,教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制定学习目标开学第一课也是制定学习目标的重要时刻。
教师们可以与学生们一起探讨他们在新学年中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教师们也可以将学习目标融入到后续的教学中,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开学第一课对所有教学的重要性建立学习基础开学第一课对所有教学起着奠基的作用。
在第一课中,教师们通常会回顾前一学年的知识,并系统地介绍本学年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这使得学生们能够在新学期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起点,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对于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更高阶的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增强学习动力开学第一课还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针对学生们的兴趣和需求,教师们可以设计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第一课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举例、讲述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习习惯开学第一课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策略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教学策略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目标。
一、合理组织教学过程1、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拟定弹性的教学路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
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
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2、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孩子,它是有计划的,又是灵活多变的。
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
教师只有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
常用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
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常用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逐渐增高;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如果粒子的电子构型相同,则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且半径随着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已经从知识观认识到,知识本质上是建构性的,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构的产品,有相对的客观性,是开放的、发展的。
新课程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把知识由外部传输给学生的过程,相反,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原始观念为基础,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主要采取引导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自主发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以及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力求把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启发引导,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主建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基于问题解决的、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的内容将更加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
然而,要使其真正走进课堂,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中,提高化学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然而减轻课业负担又不能以牺牲学生综合素质为代价,这就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本人就高中化学2必修模块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
因此,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灵活地处理教材,不要被教材束缚了手脚。
当他们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告诉同学与老师的时候,他们是在享受,享受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并且,他们会以极大的热忱,把自己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尽其所能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既是对自身学习进行再思考的过程,也是给其他同学以激励的过程,而老师的任务,则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现实起点,抓住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要点,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同学们继续研究,给予解决。
面对问题,不论是起点高或低的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加入探究行列。
因为他们愿意享受这
种因学习而带来的被重视的快乐。
通过备学生,教师要做到:
1.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及欲望。
根据这些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思想、欲望等配合到教学中。
比如学生喜欢玩游戏,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把“玩游戏”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制作一些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或开发智力的小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上的实际水平。
这对于采取教学方法、补充教学内容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实际水平的同时,要对班上每个学生情况有一具体了解。
如:谁家里有电脑?谁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谁有条件在课下搜集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
有了这些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这对于设置练习、创设学习情境具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人,对于周围的生活是再熟悉不过的。
那么在教学中如能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大大加强,学习效果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无可奈何地把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他们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缺少父母的关爱下成长。
这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这学期我对我班62个学生进行了统计,情况如下:父母都不在家的30人;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14人。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可见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一个蓝天下健康成长逼在眉睫。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肩负着让每一个儿童都应享受到平等的教育,理所当然地让这些儿童健康成长、享受温暖。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4、缺乏亲情观和道德观念。
由于外出的父母(以往沿海城市如浙江、广东居多)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大多为体力活或经营点小生意,回家成本较大,所以回家的频率极低。
一年回家一次的较少,大多2年甚至3年才回家一次。
对留守子女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交流频率又低,使留守子女长期得不到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亲情意识淡化,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而他们正处于情感培养,性格形成的转型时期,其身边的环境将直接影响他们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
与父母的长期分离,缺乏爱的培养,使他们极易形成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的性格。
另一方面,外出的父母由于补偿的心理,管不够,舍不得管,又管不了;监护人由于某种心理负担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对留守子女放纵溺爱,使其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专横,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5、心理障碍。
充当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受年龄和文化层次的局限,在认知以及心理上和他们监护的孙辈之间都不可避免会产生代沟。
本身就年老体迈,加上一些家务
活,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
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在有心事时首先会选择老师作为倾诉对象,其次是监护人,最后是同伴。
上面讲到,由于曲龙中心校特有的教师机制,而且老师也不可能会面面俱到,学生有时候出于担忧不敢向老师倾诉,监护人又无力顾及,而和他们一样懵懂的同伴,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很有限。
这样,情感长期得不到宣泄,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产生中种种心理疾病如: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
一旦形成畸形的心理,要想矫正甚是艰难。
3、从教育体制上讲,应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在调查中发现,曲龙中心校目前虽然在学生寄宿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仍缺少对他们的妥善管理,也就是仅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
因此,针对曲龙中心校的具体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首先,从教职工队伍建设上,除应注重教职工的专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培养,只有将对留守儿童的关怀落实到每位教职工身上,才能使留守儿童的教养得到基本的保障;其次,从学校设施上,逐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设备,解决寄宿生的汤菜供应情况(可以是自助型,也可以让家长一学期或一学年交一部分生活费,最好有免费汤供应),让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孩子生活质量有基本的保障;第三,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课程,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和专门的教育管理。
学校最好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对他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惑,为留守儿童备档,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尽量多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宿舍文化生活之类的比赛、体育项目比赛等),让孩子能在有老师、同伴的群体中成长,在充实课余生活的同时,为留守儿童一定程度上填补没有父母在身边所缺失的感情生活,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学校要每半年或一年召开有回家家长参加的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让学校和家长双方都能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使学校内外产生合力效应。
同时,也让家长在权衡经济收入、抚养子女成长二者之间有个更加理性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
在这一点上,四川裕农中心学校的做法很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