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摘要: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由内而外的“生长”。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要做到: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把握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创设学生的情感起点;弄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巧设迁移,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起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我认为这其实说的就是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起点。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对“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的理解。
1.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正所谓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情还不稳定,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激发。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或组织实践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这项活动的目的性,还要考虑到这项活动是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符合儿童本身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主
动积极的精神、愉悦轻松的心情,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上,在新课上完并进行了必要的基本练习后,设计一个名为魔术棒的练习题。就是把一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然后让学生在魔法棒上找出分数,并通过课件操作不断变换平均分的份数和颜色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2.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把握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只有把握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弄清了学生会什么,缺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以前的学前班数学里有节课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当时,我女儿读学前班,一天她的数学老师跟我说,我女儿不知道5和8谁多谁少。我很纳闷,我的女儿智力并没有问题,为什么其他孩子学会了她就不会呢。于是,女儿回到家,我就问她:“5多些,还是8多些?”答:“8多些。”“那么谁比谁多?”答:“5比8多些。”咦,是不会用比字句这个句式吗?于是我又问,“妈妈高还是妹妹高?”答“妈妈高”。“谁比谁高呢?”答“妹妹比妈妈高。”这样,我一下子就找到了孩子错误的原因和学习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知识的学习起点。当然,接下来该怎样去解决问题就简单了。
3.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创设学生的情感起点。例如教学《比的认识》时,从足球比赛的比赛画面引出两队比
分2:0,今天我们要学习“比的认识”(师手指着课题说)那么这个足球比赛中的比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是一回事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4.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弄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巧设迁移,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还是在教学“比的认识”这节课,我知道学生们已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以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与分数间的关系,还知道学生有明白除数和分母为什么不能为0的知识储备。于是,为了比较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下表:
为了顺利完成这个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求比值,因为求比值就是要把一个比变成一个除法算式来进行计算。让学生在求比值的过程中去体会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已经知道的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就领悟了比、除法和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令学生新知的形成水到渠成。还很自然地令学生学到了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的知识。这就是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抓住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巧设迁移,达到顺利完成教学的过程。
总之,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考虑学科的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立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起点去教学,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