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合集下载

巧用学生学习起点 合理组织数学教学

巧用学生学习起点 合理组织数学教学
1 3 6
下册《 笔算除法》 时, 学生理论性的学习起点是 : 用分 小棒 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算理、 口算除法、 除法的估
算、 除法竖式 。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 : 理解笔算除
法 的算理 , 将估算 的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中进行试商 , 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上课前一天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 :①估
整体知识体系中思考 , 弄清知识的结构体系 , 为学生 后续学 习知识奠定基础。通过 以上步骤达到 了解知 识点的显性和隐性的思想方法结构 ,了解知识发展 的纵向联系和知识发展的横向联系。教师在全面了 解学生的理论上的学习起点的前提下还得确定学生 现实的学 习起点 , 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 准备科
等问题做好准备 。因为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
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 的外部活
动来帮助理解 。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 剪一剪” 、 “ 拼

拼” 、 “ 做一做” 、 “ 猜一猜” 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
样 的铺垫练习 : 用分小棒的方法做一做2 5 ÷5 ; 7 2 ÷ 9
的结果 , 并且和同伴交流分 的过程 , 再把结果用竖式 表示 出来 。设计这个操作练习的 目的在于检查学生
织学生学 习新知识 之前 ,数学教师 只有 以学生现 实的
展 区。
要实现教师系统 了解教材知识点的呈现形式 , 首先 , 教师要通读全套教材 , 全面了解各个知识领域 在每册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 ; 其次 , 要深入研究每课 教材 , 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 , 了解每个数学知识
点在课本中的编排意图 ,了解每个数学知识点的生 长点和延伸点。 第三 , 要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点置于
张 军
( 吴忠市利通街第二小学 ,宁夏 吴忠 7 5 1 1 0 0 )

数学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数学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数学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推进教学研究和改进教学实践的新视角,其核心在于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旨归,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阐述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念指导。

教、学、评一致性始于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单元整体设计中综合分析课程、教材、学生等要素,确定合理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以学习目标为归宿,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将目标转变为合理的、与学生学习经验相对接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序列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教育部于2022年4月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

数学新课标,就其内容而言,最核心的变化在于课程改革进程中目标的变化。

自2001年以来,数学课程的目标由双基转变为四基、四能,再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逐渐将以知识为主的目标设定转变为以人为主的目标设定,数学教育其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实现从掌握知识到增加智慧,从学会数学到会学数学的重要转变。

可以说,数学新课标是对以往所颁布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创新,密切联系着我国实际国情,反映了我国着力提高育人质量的教育诉求。

数学新课标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课程评价的设计与规划秉持着一脉相承的原则,强调素养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这必然要求教、学、评要有高度的一致性。

为此,本文通过解读数学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致性,明确在教学设计环节与教学实践环节保障与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01释疑:如何理解数学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一致的目标。

生本真实践,课堂真美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生本真实践,课堂真美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生本真实践,课堂真美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以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为背景,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主要是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起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力。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生本教育;数学教学改革;个体差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改革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而生本教育理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指导[1]。

本文旨在探索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实践案例的展示,阐述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1.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观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观点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创造力。

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

不同的学生可能对数学有不同的理解和学习风格,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一个重要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主动性、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通过设立探究性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也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2.案例一:项目学习的实践2.1介绍案例一背景: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不高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数学问题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他们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缺乏实际应用和趣味性,导致学习动力不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制约。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学生为主体-课堂得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得教育,也就是新课程得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得“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学习好得学生就是“配角”,更多得学生充其量就是陪衬得“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得弊端,使更多得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得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laVVs。

(一) 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得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得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得或低效教学。

yKne6。

(二) 重新认识学生许多成功得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得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得掌握可能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她们得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得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得知识,学生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得生活经验与实践积累。

这其中就包含大量得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得解决问题得策略。

IC6Vm。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得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得起点,了解学生得得准备状态,这就是体现学生为主体得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就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得学习所必须掌握得知识与技能?学生就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得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得就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得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得点拨与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得导入来了解。

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得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得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教学的起点——试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学生:教学的起点——试论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1 .分析 学生 学 习基 础
八 年 级 学 生 已经 具 备 基 本 的 数 学 计 算 能 力 . 握 了 掌
形 成 的 。 确立 教 学 目标 的起 点 , 既要 考 虑 教学 内 容 所 提 基 本 几何 图形 的性 质 与 判 定 方 法 . 解 并 能 够 运 用一 些 理
供 的 “ 能 起 点 ” 又 要 兼 顾 学 生 的 发 展状 态 。 学 生 的 发 基 本 的数 学 思 想方 法 解 决 实 际 问题 。在 学 习这 部 分 内 容 可 , 展 状 态 不仅 提 供 了课 堂 教 学 的 “ 实 起 点 ”也 提供 了 基 之 前 , 们 了解 到 有 不 少 学生 通 过 课 前 预 习 、 外 阅 读 、 现 , 我 课
什么 与 学 得 怎样 。 二、 寻求 教 学 目标 设 计 的 “ 实 起 点 ” “ 能 起 点 ” 现 与 可 传 统 课 堂 教 学 以 认识 论 为 基 础 , 知 识 传 授 作 为课 把 在 教 学 目标 的 设 计 中 教 师应 充 分 考 虑 学 生 的发 展 状 态 , 并 从 学 生 的现 在 状 态 与 潜在 状 态 两 个 方 面把 握 。
≯ 教教 )年期 瓣 北(学o7 育育 .第 》教2 o 9
KGI NA ●■冒 EA IYN Q A
数 教 师 介 绍 等 方式 已 经 知道 了勾 股定 理 的 内容 , 有 部 分 流 的过 程 中真 正 理 解 和 掌握 基 本 的 数 学 知 识 与 技 能 、 并 学 生 能 够在 已知 两 直 角边 长 的 条件 下 , 据 勾 股定 理 求 学 思 想 和 方 法 . 得 广 泛 的 数学 活 动经 验 。” 根 获 出 斜 边 的长 , 是 , 道 勾 股 定 理 证 明 方 法 的 学 生 为 极 但 知 少 数 。这 说 明勾 股 定 理 的发 现 过 程 、 明方 法 应 成 为 教 证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探究式
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也越来越深入。

一、探究式教学的核心理念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启发
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并通过不断探究和实践来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
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探究性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求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践
1、问题探究阶段。

在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2、实验探究阶段。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
探究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完成。

3、理论阐述阶段。

实验探究阶段完成后,可以梳理学生的实验结果,提出理论阐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应用实践阶段。

在探究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1、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求精神,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4、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学反思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学反思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学反思今天这节课是在学习乘法口诀表的基础上学习的了,在此之前咱们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的混合运算,通过学习试图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力求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一、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引出相关内容。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连加、加减、连减、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这样的练习学生是熟悉的,学生也能很快地完成。

然后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并体会运算顺序。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读法和运算顺序与加减法差不多,所以温习时安排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读法、计算方式有助于学习新知。

课始我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在比较中感受连乘、连除与乘除的运算顺序。

在学生发现连乘、连除与乘除这些算式的不同点后,又追问:你发现这些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或许学生没有领会我这一问题的意思,学生的回答都没有回答到位,于是让学生别离说说这些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经这么一点拔,当即明白也能体会到它们的运算顺序的相同点从左往右进行运算。

呈现几道算式进程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注意一个细节,3 2的连接线上没有箭头,36 4的连接线上有一个箭头。

我让学生说一说原因,学生表现很踊跃,我肯定了广益的回答:因为乘法中乘数互换位置积不会变,除法中却只能用被除数去除以除数,不能把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互换。

放手让学生自由发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3、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去完成第4题。

对于第4题,咱们选择男女生竞赛式游戏,利用夺红旗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今天教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有前面基础知识的铺垫,学生对运算顺序大体掌握,在做这种题的速度上,口诀能灵活应用的比较快,慢的都是在那里想口诀。

所以我要坚持让学生天天多背背口诀。

反思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教学反思今天教《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考虑到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又有前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经验,所以上课一开始,没让孩子用书上的例题,而是安排了如下环节:一、让大家举例,编一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题。

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有超常能力 , 一般情况下是不可 突破 的。 而学生 下 ,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 总是 习惯性地要做一些 的认 知起点到学习 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 出 已有 的数学知识 、数学经验则可以和学 生的认 教材 的分析工作 ,其 目的就在于通过分 析和研 现断裂或拉长, 选择的解 题方法契合学生的知 知发展水平同步 , 有可能超前或滞后 于学生 究 确定学习的状态 ( 也 逻辑起 点 )从 而使教学活 识经验基础 , , 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教学 目标。
性则包括独立性 、 自信心、 好奇 法 , 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 增添了 心 ,教 实 中组 互 等在 学 践 ,织 动 其探索知识奥秘 的欲望和信心 。
学习的方式是引导学生建立 以
提升 的过程 。新课程 比较重视 的意志为转移 的,潜质也可 以发挥。
综合知识 和综合能力 的发 展 , 教学 过程 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活动 : 4师生共写共 改。每次作文时 , . 师生同写一 提倡感悟 、积累、运用齐头并 以 学生的 学习为本, 为学生 学习 服务, 才能使学 : 题目, . 爪 在师生 交流 评改中, 我惊叹于 学生独道 进, 知识 、 情感 、 能力协调发展 , 生更好地认识 自我 , 发现 自 我探索的时空 , 从而 一 的见解 , 对学生为 自己作文所提出的意见大加 课上应有大量 时间让学生进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 赞赏 , 曾记得有位学生来到我身边 , 悄悄说 :海 “ 听、 读 、 说、 写的训练 , 学生在 让 因 此, 我在进 行语文学法指 导的 课堂教学 : 老师, 我想给您写的 作文提个意 我 见, 觉得您的

文章缺乏 J L 童语言特点,我觉得您可以 在写完文 章后, 让我们大家先看一看 , 帮您改一改, 这样您 的文章会更好……”从此 之后, 当我写完文章 每 后 , 的第一任读者—— 学生便要先过 目, 我 学生 次次忠实的批语 , 一次 次热情的修改 , 一次次 真诚 的鼓励 , 令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 而我写 作 中的这种严谨态度和执着精神也深深地感染 了学生 , 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异常的高涨 。 我班 同学 已经把写作 当成学校生活 的一部分 ,并建 立起“ 我写你改佳作 园” 师生相互评改对方 的作 文, 使班 内真正涌起一轮又. 轮的“ 二 写作潮 ”’ 。 在教学 中学习角色的转换满足了学生 的新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起点的有效教学设计摘要:学习是自内而外的“生长”,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学习起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学习起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前言:《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将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充分考虑在内,由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并逐渐生成。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管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已有知识基础都至关重要,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基础上展开,将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好。

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通过具体情境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引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所设计,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做铺垫[1]。

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强化,有利于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够通过对数方格方法的使用,得出图形的具体面积[2]。

而面积公式的推导是由学生利用一系列的操作,如数、剪、拼等完成的,但他们对从操作到转化、推导过程的表述会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能够借助拼、摆等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会“转化”的方法,提升观察、推导等能力。

加深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前测基于以上分析,设计教学前测,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问题1:将高正确画到以下两个平行四边形中。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改进初中数学教学

基于学生学习起点改进初中数学教学
江 苏教 育. 中学教 学
l 【 课 程 与 教 学 】 I
特约编辑 沈红艳
基于学生学 习起点 改进初 中数学教学
■张 林
【 摘 要 】 数学课程“ 不仅要考 虑数 学 自身的特点 , 更应该遵循学生 学习数 学的心理 规律 , 强调从 学生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出发 , 数 学教 学 活 动 必 须 建 立 在 学 生 认 知发 展 水 平 和 已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基 础 之 上 ” , 因此 , 教师 在 教 学过 程 中 要 关 注 学 生 起 点 , 找 准 学 生 起 点 。 本 文 针 对 当下 初 中数 学教 学 不 关 注 学 生 学 习起 点 的现 状 和 问题 , 对 学 习起 点 的 要 点 和 找 准 学 习起 点 的 方 式 进 行 了分 析 , 并 结 合 具 体 案 例 就 如 何 基 于 学 习起 点 改进 初 中数 学教 学 作 了重 点 阐述 。
下 几 个 方 面人 手 。
学 习 资 源 的 共 同作 用 下 , 已经 具 备 的 多 于 教 材 所 提 供 的 知识和技能积累。 确 定逻 辑 起 点 和 学 生 发 展 的 现 实 起 点 之 间 的距 离 , 并 做 详 尽 合 理 的分 析 , 是 教 学 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 重 要 也 最 为 费 劲 的 工作 , 可这 恰 恰 易 被 教 师 视 为 无 足 轻 重 。
现 实起 点 。
学预设 阶段 , 教师应 对教材进行 详细 的分 析 , 了解 每部
分 教 材 的地 位 作 用 、 编排顺序 、 前 后联 系 、 重点难点 , 以 及 各 教 学 内容 的 编 排 意 图 和教 学 目标 。 对 每 个 知 识 进 行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起点

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起点
接 受 并 切 实 转变 学 习方 式 的足 够 勇 气 和力 量 。 四 、 “ ” 为 切 实 转 变 学 习 方式 作 保 障 调 情 ,

这个新授 片段的设计相 当巧妙 , 教师课前备 足 了 学 生 探 究 的欲 望 . 学 生 提 供 了探 究 的 空 间 , 到 了 为 做 新知识让学生 主动探索 ,实现 了数学知识 的再创造 , 同时为切实转变学习方式提供 了最近发展区。 2 中驭 “ ” 在课 堂教 学 中 , 师 要 具 有 驾驭 自 . 课 情 。 教 己与学 生情感 的能力 , 实施合 理 的情感 调节 , 激发学
除 他们 的 “ 惧 感 ”课 内设 计 一 些 有 针 对 性 的基 本 练 恐 , 习题 , 中 、 生 解 答 , 外 多 辅 导 , 高 他 们 学 习 的 让 差 课 提
() 1 刚才 , 同学们 已经初 步认 识 了圆 , 知道圆是平 面 上 的 曲 线 图形 。现 在 , 师 想 问 , 老 大家 会 画 圆吗 ? () 2 你们 画出的 圆有什么不 同?

找准教学 的切人点 。 的知识基础 ; 二是现实起 点 , 即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 定好教学 的重点与难点 . 量, 使他 们认识 到知识在 自己手 中变成 了力 量 , 而 考 ; 时 在 吃透 教 材 和 学 生 的 基 础 上 , 用 相 应 的 教 从 同 采 以便 教 学 时 胸 有 成 竹 , 活 应 对 课 堂 中学 生 灵 激 发 和 增 强 其 主 动 习得 新 课 标 下 学 习 方 式 的 积 极 情 学 策 略 , 感 。例如 : 低年级学习“ 、 长 正方形的认识” 一课时 , 某 的动态生成 .从 而使情感 因素和 学习方式 能有机 结 教师让学生动手折纸 ,并填写简单实验报告单 ,亲 自 合 , 同促进 。例如 , 共 教学 “ 圆的认识 ” 新授部分时 , 某 “ 发现” 长方形 对边相等 、 正方形 四边相等的特征 。这 教 师 设 计 了以 下 四个 问题 — — 样。 在操作中满足学生好动、 好胜的欲望, 激发其学习兴 趣 , 自然渗透“ 并 比较”“ 、概括” 等加工信息的思维方法。 2注 意 因人 而 宜 。对 于 学 习 有 困难 的学 生 , 消 . 要

以生为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以生为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以生为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数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理念应当贯穿始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
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
学时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的联系。

这种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生活为起点,引入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
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师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游戏等实例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
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新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以实际问题为依托,展开数学探究
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还应该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通过实际测量、比较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面积、体积等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
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以生活为背景,拓展数学应用
四、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丰富数学表现。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依赖 , 进 而发展抽象的数感。 为教材只是提供了课 堂教学 的可能起点 ,而无法照顾到不 同 个体差异学生的真实水平 和能力 。
( 二) 学 生 — — 生 长 的 学 习起 点
8 8
1 、备课——为课堂的得心应 手提准 内涵 。这 既
态又将成为课堂教学 中学习起点的生长点。在课 堂教学 中应
学习起 点, 并适时地切入课 堂、 掌控课 堂对确保 高效课 堂具有 这两种水平之间 的距离就是“ 最近发展区” 。 受此理论启示 , 只 关键词 : 学 习起 点 高效课堂 静止 生长 灵动
高效课堂是每一名一线教师孜孜 以求 的 目标 。老师们通 充分考虑学生静止 的学习起点和生 长的学 习起点 。 常较 多地关注课堂达成教学 目标 的途径 、 课堂的精彩程度 、 成
提供学生学 习该 内容难易程度 。 因此 , 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 的 义 。
直观把握 , 主要来源 于对教材 的解读。 例如 , 三年级 的《 认识分 数》 这 一单 元 , 虽 然对 于分数 的系统 学习放在五年级 , 但三年
级学生在现实 的生活 中已经不同程度 地接触过分数 ,其 学习
二、 把握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
要合理 把握学生 的学习起 点 ,教师首先要依托教材明确 学生静止的学习起点 ,然后通过课前或上课 的导人环节充分
的起点 与教材 的分析是相吻合的 ,再 者分数 的意义 也是 四年 了解学生 , 对学生真实 的学习起点定位 , 及时调整 教学设计 , 级学习小数数位意义 的基础 ;在研读 教材 分析中我们发现学 并通过课堂活动 , 创造性地 生成课堂 资源并加 以利用 , 使课堂 生应该掌握 的范 围与程度是 : “ 能理解 简单 分数 的意义 , 能认 、 蹦发 活力 与精彩 。 以下从 常规 教学 中的备课 、 上课 、 反思三 读、 写、 比较 、 计算同分母 的分数 。” 所以学习这一单元的可能 个角度来探究应对不 同学 习起点时 ,如何采取有效策 略构建 起点应定位在 简单 的范畴里 ,实施的技巧应多借助于数形结 高效数学课堂。 合, 如“ 涂一涂” “ 折一折 ” “ 圈一圈 ” 等逐步减少对直 观图形的

《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读后感

《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读后感

《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读后感读《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有感其一,如何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瞭望,是站在高处远望。

瞭望者不仅需要动力,还需要具有一种自觉的批判意识。

如果觉得一切都好,那么会使我们丧失瞭望的愿望。

贲友林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在村小、在县城还是在省城,他对自己的数学教学始终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始终不满意,一直不满足。

这种自觉的批判意识,成为他瞭望彼岸追求理想的动力源泉。

即使在全国赛课获得一等奖之后,他仍然清醒与冷静:”全国一等奖,犹如泰山日出,那只是给我曾经上过的一节数学课套上美丽的光环。

今后,我还得在课堂中继续下真工夫、硬工夫。

”站在高处,视野才足够开阔。

怎样不断地给自己搭建平台,让自己的视野开阔起来?贲老师的回答是读书。

他说:”当我对一些问题窘迫之际,我会钻进书堆。

”实际上,他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

读书,也是他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咀嚼和吸纳他人思想的过程。

读书和教学实践是相呼应的,读书能够很好地打开自己的思路,激活自己的思考,增长自己的智慧。

贲老师寻找到读书这一重要的”脚手架”,教学和研究才有步步登高。

贲老师不停地读书,我不知道他用多少时间坐在枯灯下静静阅读,但从他发表的大量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广泛阅读后的丰富收获和深刻思想。

瞭望的人,会看到彼岸动人的风景。

然而,跋涉过程的艰苦可想而知。

跋涉者需要有专一的目标,一心朝向彼岸跨越而心无旁骛。

贲老师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教师,我和所有人一样,爱翩翩联想,爱自由的生活,崇尚时尚与潮流,但我更有自己不懈的追求。

我追求有创意的成功的课堂教学,追求有个性的深刻的教育思考。

”正因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孜孜追求,贲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此岸”驶往”彼岸”的舞台,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由成熟慢慢形成自己朴实明快而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其二,如何构建学为中心数学课堂正如贲老师所说:”我们不能仅看孩子跑得快不快,更需要关注孩子跑得欢不欢……”洞察贲老师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主人的学场。

小学数学“分物游戏”评课稿《简朴厚重的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分物游戏”评课稿《简朴厚重的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分物游戏》评课稿——简朴厚重的数学教学x老师执教的《分物游戏》这一课,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实际为起点;着眼“三性任务”,基于“数学活动”,遵循认知规律,突显数学本质。

一、立足“三性”,确定目标在课标“三维”目标的指引下,落实课堂教学“三性任务”,在“教育性、学科性和创新性”各方面确立了恰当的目标。

确立了“借助分苹果感知平均分的必要性,渗透公平教育”的教育性目标;确立了“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的学科性目标;确立了“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探索多种分物方法,并利用画图或语言将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表达,外显思维过程”的创新性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科学合理。

二、借助“活动”,积累经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教学设计了“分4个苹果、分12个苹果和15个苹果”三个层次不同的分物活动,多层次增加对平均分的体验。

【活动1】任意分4个苹果。

通过分成任意堆,比较不同的分法,感知分得一样多的公平性。

【活动2】把12个苹果分得一样多。

学生用圆片代替苹果具体分一分,探究怎样分得一样多,了解不同的分法,为建构平均分的意义积累经验。

【活动3】把15个苹果平均分。

利用已获得的“平均分”的知识把15个苹果平均分,并用画图、语言描述分的过程和结果,将“实物、图形和语言”相结合,体现数形结合思想,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为意义建构积累经验。

三、基于“经验”,提高认识数学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规律的科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模型的建立,要经历“现实情境——感知体验——抽象概括”的过程。

学生数学教育方案

学生数学教育方案

学生数学教育方案一、引言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全面的学生数学教育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前教育数学教育应该从学前教育时期开始,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学前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数感,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操作技能。

三、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阶段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应加强抽象思维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五、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化和拓展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素养。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应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大学阶段大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高级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应注重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课外拓展数学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还需要进行课外拓展。

在课外拓展中,可以开设数学兴趣班、数学俱乐部等,为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并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八、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例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方法都可以在数学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九、评估与测试评估和测试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的效果和进步。

评估和测试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项目作品等。

2024年高二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高二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2024年高二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为确保数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将遵循学校教务处及教研室的工作方针与计划,以提升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任务,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我们坚持求真务实、保质高效的原则,致力于实现教学质量的突破,推动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重点与安排1. 传达学校精神,明确工作计划新学期伊始,通过备课组会议,传达和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教研组工作计划,确保每位教师明确目标,了解任务要求。

2. 本学期工作重点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规范教学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探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具体措施1. 认真组织集体教研活动,强化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

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详实的记录,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解决。

2. 持续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

3. 认真完成期中、期末及月考评测工作,并进行深入分析。

4. 及时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为下一学期提供经验借鉴。

四、教学工作具体实施1. 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推动教育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2. 转变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建立互动式师生关系,提倡发现性、参与性及实践性学习。

3. 改进备课方式,提高备课质量,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确保每节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回顾与总结。

4. 发挥备课组集体作用,统一教案,集体讨论,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实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

五、固定工作安排1. 每周四下午参加数学组教研活动,每周五下午第____节为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均有主题、中心发言人及文字记录。

2. 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课程,鼓励多听。

3. 每周至少面批一次学生作业。

制定高二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旨在深化对学情的认识,同时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望全体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状况,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工作计划。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就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中力求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求充份地彰显,超越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主角”,少数自学不好的学生就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就是点缀的“演员”,甚至就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并使更多的学生沦为自学的主体,能够给全体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集中精力,均存有斩获。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同时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融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新理念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重新认识学生许多顺利的教学片段充分反映发生在信息时代,学生的自学渠道越来越阔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控可能将比较就是更快、更多。

他们的自学准备工作状态有时远远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牵涉的科学知识,学生已经介绍的清清楚楚了。

因此她们在自学崭新科学知识之前,已经存有了相当多样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累积。

这其中就涵盖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就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听课必须选准教学的起点,介绍学生的的准备工作状态,这就是彰显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急于或有意地忽略,为了充份介绍学生,在听课前何不深入细致提问以下问题:学生与否已经具有了展开代莱自学所必须掌控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与否掌控了或部分掌控了教学目标中建议学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没掌控的就是那些?存有多少人掌控了?掌控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须要教师的指点和鼓励?上述问题可以利用听课的引入去介绍。

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重新认识了分数,但不确切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更深入细致地介绍,听课一已经开始直奔在黑板上贴了四分之一,使学生说道说道关于这个已经晓得了什么。

2024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样本(4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样本(4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样本一、教材概述本册教材涵盖以下主题: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法,小数初步理解,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知识,基础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概念,数学问题解决,数学视角探讨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等。

其中,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法、面积学习以及基础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教材的核心教学内容。

二、教学策略1、深入研究教材,严格遵循教学大纲,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表彰优秀,激励后进,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全班均衡发展。

2、强化常规教学,加强口算训练,提升口算技能。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进行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3、注重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分析推理能力。

4、利用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教授如何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和合理推断。

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动手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妙,接受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严谨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7、提供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素材,激发他们拓宽知识面和深入探索的兴趣,通过活动获得自我成功和能力提升的积极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运用数学的信心。

三、优差生辅导策略1、制定详细的培优补差计划,明确培优补差的对象和辅导时间,并及时通知学生和家长。

2、培优:利用额外的书籍、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和多方面的能力,满足他们的特殊发展需求;补差: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 精心准备辅导内容,确保每次辅导的质量。

同年级教师定期交流培优补差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4、实施一对一的互助模式,让每位学困生都有辅导者,同时也让优秀生有帮助他人的机会,并通过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进步动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作者:姚曜来源:《家长·下》2024年第01期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根据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整体性、合理性地展开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更全面的认知,让学生在新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巩固学习过的知识,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而对实际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进行深入研究,摆脱以往教学的局限性,给予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以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

一、全面了解学生,确定教学起点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做出明确阐述,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之前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高学习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学生是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

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和数学学习能力无一不影响着互动效果。

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方式更合理地落实单元整体教学这一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内容来说,根据其具体的知识特点,教师可以联系“三角形”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实现更加整体性的教学。

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整体性的教学,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然后就可以按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对这两个单元进行整体教学。

其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一联系就是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根本所在。

比如,先从图形的角度思考,让学生探究三种图形之间的关联,也就是如何进行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先举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对角线,就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梯形进行思考,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
摘要: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由内而外的“生长”。

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要做到: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把握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创设学生的情感起点;弄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巧设迁移,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生;起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

”我认为这其实说的就是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起点。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对“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的理解。

1.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

正所谓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情还不稳定,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激发。

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或组织实践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到这项活动的目的性,还要考虑到这项活动是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符合儿童本身的需要。

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主
动积极的精神、愉悦轻松的心情,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上,在新课上完并进行了必要的基本练习后,设计一个名为魔术棒的练习题。

就是把一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

然后让学生在魔法棒上找出分数,并通过课件操作不断变换平均分的份数和颜色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2.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把握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学生错误的原因。

只有把握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弄清了学生会什么,缺什么,我们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

例如,以前的学前班数学里有节课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当时,我女儿读学前班,一天她的数学老师跟我说,我女儿不知道5和8谁多谁少。

我很纳闷,我的女儿智力并没有问题,为什么其他孩子学会了她就不会呢。

于是,女儿回到家,我就问她:“5多些,还是8多些?”答:“8多些。

”“那么谁比谁多?”答:“5比8多些。

”咦,是不会用比字句这个句式吗?于是我又问,“妈妈高还是妹妹高?”答“妈妈高”。

“谁比谁高呢?”答“妹妹比妈妈高。

”这样,我一下子就找到了孩子错误的原因和学习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知识的学习起点。

当然,接下来该怎样去解决问题就简单了。

3.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创设学生的情感起点。

例如教学《比的认识》时,从足球比赛的比赛画面引出两队比
分2:0,今天我们要学习“比的认识”(师手指着课题说)那么这个足球比赛中的比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是一回事吗?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4.要做到以学生为起点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弄清学生的知识储备,巧设迁移,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

比如,还是在教学“比的认识”这节课,我知道学生们已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以及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与分数间的关系,还知道学生有明白除数和分母为什么不能为0的知识储备。

于是,为了比较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下表:
为了顺利完成这个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求比值,因为求比值就是要把一个比变成一个除法算式来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求比值的过程中去体会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已经知道的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就领悟了比、除法和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设计令学生新知的形成水到渠成。

还很自然地令学生学到了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的知识。

这就是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抓住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巧设迁移,达到顺利完成教学的过程。

总之,数学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考虑学科的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立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起点去教学,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场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