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石头》(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石头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点。
2.能够认识各种石头的种类和用途。
3.发现身边的石头,并能按特点分类。
二、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石头的种类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
发现身边的石头,并能按特点分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现实中让学生带来一块不同种类的石头,与同桌分享,并介绍其中一块石头。
2. 观察(10分钟)
老师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不同种类的石头和它们的用途。
在看视频的同时,老师边讲解边用实物举例。
3. 实验(40分钟)
老师分发不同种类的石头,供同学自由观察、感受、探究,了解它们的特点。
手持手镜和放大镜,在不同的角度下观察石头的颜色和纹理,摸摸质地,模仿老师做做声响,体会它们的硬度和密度。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通过板书或PPT展
示的图片,让同学们自己运用所学知识,把石头按照颜色、形状和质感进行分类。
4. 总结(5分钟)
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通过提问进行回答。
五、教学手段
实物展示、视频教学、实验探究、板书、PPT。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多种手段,既有实物展示,又有视频教学,再到实验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但在
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有些学生可能不能充分探究石头的特点,因此,后续需要多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来观察和探究石头的各种不同特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石头》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石头)教学设计1.石头(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拟、分类、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根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石头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外表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依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教材分析)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局部。
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一般概念,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
本课以观察和描述为核心,联系生活,展开四个主要活动:〔1〕交流哪里有石头,意识到石头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2〕观察石头,从多个方面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3〕按一个特征标准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4〕举例说出石头有哪些用途。
着重在于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引导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觉石头的共同特征。
(学情分析)石头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大局部学生都有玩过石头的经历。
所以应该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一般概念,创立有趣的情景,通过有意识地观察,分类,比照等方法丰富对岩石的感性认识。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开展有限,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观察、比拟、分类,教师要做到帮扶合理,结合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辅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的时机,体会研究的方法,认识到石头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组成局部。
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对石头的特征做结构性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就是小孩子也需要用科学的词汇言语描述石头的特征。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石头》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一些常见的石头的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
1.石头的基本特征;
2.常见石头的名称。
学习难点:
1.掌握石头的分类方法;
2.能够准确地辨认不同的石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石头,引导学生认识石头的外形和质地,着重培养学生对石头的观察力。
2.发现石头的特征
请学生用手摸摸不同石头的感觉,描述不同的石头质地和重量,进一步观察石头的其他特征,形状、颜色、纹理等。
3.分类石头
根据石头的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引导学生分类不同的石头。
采用更加普通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分类的重要性。
4.总结
让每个学生说出分类过程中的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石头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了解石头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较为准确地辨认不同的石头。
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展示实物,让学生互相交流,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目标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让其适当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归纳总结。
这次课程,学生普遍表现积极,有很多学生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石头的特点、种类和用途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1石头教案苏教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士第1课石头一、教学内容本课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认识它们的特征。
教材按照总体——个别——总体的逻辑结构设计学习活动,依次是:在生活中发现石头(总体),观察并描述石头(个别)的特征,按照某一个特征给石头(总体)分类,进而讨论石头的用途。
第一个活动,通过讨论哪里有石头,交流玩石头的经历,发现在我们周围很多地方都有石头,石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第二个活动,运用各种感官细致地观察一块石头,借助气泡图,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表面等各个方面,比较完整地描述石头的特征。
第三个活动,按照此前认识的特征中的一个,给一堆石头分类,在分类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
第四个活动,通过阅读图片,讨论石头的用途,意识到石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并不出现“岩石”这一概念,而是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落脚在儿童更能接受的“石头”。
通过玩石头,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这些有益的经验,能够为孩子们在中、高年级学习岩石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观察石头,会从多个方面描述石头的特征。
●会按照某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意识到石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0对石头和研究石头的活动感兴趣,乐于分享发现。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对石头的特征作结构性观察和描述。
难点: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1)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10~15块)。
(2)托盘、放大镜(可选)。
五、教学活动●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他]观察到的石头特征描述出来。
活动三:给石头分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
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较中进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面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石头》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石头》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石头》主要介绍了石头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石头的丰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教材以石头为主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石头的特性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身边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石头有了一定的认知,如常见的石头、石头的用途等。
但学生对石头的种类和特性了解不多,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石头的种类、特征和用途,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石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石头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2.教学难点:石头的形成过程、特性及其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头,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石头的种类:让学生带来不同种类的石头,观察、交流石头的特征,了解石头的多样性。
3.学习石头的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硬度、密度等特性。
4.探究石头的用途: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道路等。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如搜集石头的资料、制作石头的手工作品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特征:硬度、密度、颜色等•用途:建筑、道路、装饰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发言、实验操作等。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石头| 苏教版
1.石头一、教材简介:本册《科学》教材共由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组成,一共14课时。
在四个单元的课程内容包括:《石头与泥土》、《水》、《空气》、《动物与植物》。
这四个单元的内容均与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息息相关,专项学习“想科学家那样……”是希望透过本册教材,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所以,本册教材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
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
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二、设计理念:石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但学生也许没有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他们的经历。
所以将围绕“观察石头——石头的分类——石头的用途”为主线构成课堂的主要内容。
在科学的角度,观察石头需要从石头各的外形特征进行仔细地辨析,为了深化学生对外形特征的认识,就需要他们按照某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进一步认识石头的特征,这就和数学中的“分类问题”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最后将科学回归于生活时,“石头的用途”就显得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
这些环节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手中的石头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并给这些科学准确的文字一定的温度,这一过程就是一篇完整的习作练习的输出。
学生在对石头产生了兴趣的同时,及时地用一副画直观地描述“石头在生活中的运用”,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真正地将科学与语文、数学、美术学科的整合。
对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采用如下教法:探究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而学生就可采用自主与合作两者协作的方式完成这张“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这一学习单的创作。
三、学情分析:经过了一学期的科学学科的学习,以及学校科技节的开展,一年级学生已基本形成了简单的学科概念。
学生能够在科学课堂上通过科学视角去探索,去发现,也能在基于课堂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拓展到课堂以外。
但是,课堂上由于科学本身固有的趣味性,会使学生在面对一些他们好奇的、感兴趣的东西时,显得异常兴奋。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3沙子与黏土教案苏教版
第3课沙子与黏土一、教学内容沙子、黏土与石头一样,都属于岩石,都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本课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这两种重要的物质,观察与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教材编写上,延续?石头?一课的思路,按照总体——个别—总体的逻辑结构来设计学习活动,依次是:在生活中找到沙子和黏士(总体),观察并描述沙子和黏土(个别)的特征,再讨论沙子和黏土(总体)的用途。
第一个活动,采集一些沙子和黏土。
沙子比拟好得到,黏土可以用筛选的方法得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会识别沙子和黏土。
第二个活动,通过观察干沙子和干黏土,比拟二者有什么不同,知道可以从颗粒大小、细腻还是粗糙、沾不沾手等方面来描述和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点。
第三个活动,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从沙子和黏土颗粒大小的角度,描述并解释看到的现象。
第四个活动,通过读图,讨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知道它们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二、教学目标●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作出解释。
●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描述并比拟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1)干沙子和干黏土假设干。
(2)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3)用于做渗水实验的器材:过滤杯、烧杯、水。
五、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数量相当的干沙子和干黏土各一份,提问:干沙子和干黏土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要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的方法要适当指导。
●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用于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特点的词语,提示学生在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不同点的时候可以用这些词语,当然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别的词语。
考前须知:●教材中提供的“词汇卡〞可供学生在描述沙子和黏土时选用,但不能仅限于此,对学生造成束缚。
应该鼓励学生用想出的新词来描述沙子和黏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里面有空气吗》教案
这里面有空气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重点】
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
2.学生分组材料:
(1)水槽、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塑料块、红豆、硬币、水罐、放大镜、托盘。
【教学过程】
(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引入课题,了解到有些物体的内部空间是有空气的。
1.上一节课我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空气?
原来这么多地方都有空气呀,那这个瓶子里面有空气吗?为什么这么认为?
2.盖上瓶盖,这时候瓶子里面有空气吗?
3.大家各有各的想法,究竟它们里面有没有空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这里
(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
1.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
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回去好好找一找办法吧!
3.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
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真是太有意思啦!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下课!。
一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2017)《石头》说课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板块五、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了熟悉的石头,大家都有什么 收获呢? 2.回家后把今天的收获跟家人一起分享吧。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石头》 观察石头: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征
分类 用途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石头》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单元的第1课《石头》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 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 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你觉得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颜色、大小、形状......) (出示前面的课件石头图片) 现在分组,来给石头分类。 完成活动手册第1页。
[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 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 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聚焦学生关注力,重新认识身边熟悉的石头,旨在给 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 头的特征。)
板块三、石头的分类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给东西分类。 比如可以把衣服按种类分成上衣、裤子、裙子等,还可以按颜色分成红 衣服、黑衣服、白衣服等。 现在让我们也给这些石头来分类。
苏教版小学科学目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目录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孩子们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学科。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活动。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科学的大致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 1 课小小科学家第 2 课小小工程师第 3 课上好科学课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第 4 课认识感官第 5 课感官总动员第 6 课借助工具观察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第 7 课做个小侦探第 8 课暗箱里的秘密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第 9 课认识动物第 10 课认识植物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第 1 课石头第 2 课玩泥巴第 3 课沙子与黏土第二单元水第 4 课水是什么样的第 5 课玩转小水轮第 6 课盐和糖哪儿去了第三单元空气第 7 课找空气第 8 课这里面有空气吗第 9 课空气是什么样的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第 10 课形形色色的动物第 11 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心天气第 1 课今天天气怎么样第 2 课天气的影响第 3 课四季的天气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第 4 课晒太阳第 5 课看月亮第 6 课数星星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第 7 课推和拉第 8 课形状改变了第 9 课动起来与停下来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第 10 课明亮与黑暗第 11 课透明与不透明第 12 课影子的秘密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第 1 课认识常见材料第 2 课各种各样的杯子第 3 课神奇的新材料第二单元玩磁铁第 4 课磁铁的吸力第 5 课磁铁的两极第 6 课自制指南针第三单元土壤与生命第 7 课栽小葱第 8 课养蚂蚁第 9 课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第四单元打开工具箱第 10 课认识工具第 11 课拧螺丝第 12 课做个小温室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 1 课空气占据空间吗第 2 课空气有质量吗第 3 课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第 4 课土壤的成分第 5 课土壤的类型第 6 课肥沃的土壤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第 7 课认识固体第 8 课认识液体第 9 课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第 10 课把液体倒进水里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第 11 课河流与湖泊第 12 课地下水第 13 课海洋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 1 课种子发芽了第 2 课幼苗长大了第 3 课植物开花了第 4 课植物结果了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第 5 课不同环境里的植物第 6 课沙漠中的植物第 7 课水里的植物第 8 课石头上的植物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第 9 课声音的产生第 10 课声音的传播第 11 课不同的声音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 12 课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第 13 课纸第 14 课金属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第 1 课给动物分类第 2 课鱼类第 3 课鸟类第 4 课哺乳类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第 5 课运动与位置第 6 课不同的运动第 7 课运动的快慢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 8 课力与运动第 9 课弹力第 11 课浮力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第 12 课点亮小灯泡第 13 课导体和绝缘体第 14 课电路暗箱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第 1 课骨骼第 2 课关节第 3 课肌肉第 4 课骨骼、肌肉的保健第二单元养蚕第 5 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第 6 课蚕的生长变化第 7 课蚕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 9 课弹力第 10 课摩擦力第 11 课浮力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第 12 课力在哪里第 13 课重力第 14 课摩擦力的秘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第 1 课光源第 2 课光的传播第 3 课光的反射第 4 课七色光第二单元热传递第 5 课热传导第 6 课热对流第三单元地表的变迁第 8 课地球的表面第 9 课火山和地震第 10 课地球的内部第 11 课地表的变化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第 12 课水滴的旅行第 13 课水的分布第 14 课节约用水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第 1 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第 2 课微小的生命体第 3 课发霉与防霉第二单元仿生第 4 课生物的启示第 6 课蛋壳与薄壳结构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第 7 课昼夜交替第 8 课谁先迎来黎明第 9 课四季循环第四单元简单机械第 10 课撬重物的窍门第 11 课拧螺丝的学问第 12 课升旗的方法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 1 课蜡烛的变化第 2 课铁钉生锈第 3 课制作汽水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 4 课生物的遗传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第 6 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第 7 课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第 8 课太阳系大家族第 9 课观察星空第 10 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第 1 课什么是能量第 2 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第 3 课能量的转换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 4 课多种多样的动物第 5 课多种多样的植物第 6 课古代生物的多样性第 7 课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第三单元宇宙第 8 课探索宇宙第 9 课浩瀚的宇宙第 10 课建构宇宙模型第四单元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 11 课科技发展历程第 12 课科技改变世界第 13 课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目录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石头》(苏教版)
新课讲解
表面
讨论: 石头是什么样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 它是什么形状的?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大小
比鸡蛋 大一点
颜色
土黄色
形状
椭圆形
表面
不太 光滑
斑纹
有黑色 斑点
……
课外延伸
石头还有哪些特征呢
石头不论大小都会沉入水中。 铁锤敲击石头能发出火花; 石头不能生长也没有死亡; ……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 石头的家在:江、河、 湖、海、海滩、山上、 公园……
新课讲解
nǐ men yònɡ shí tou wán ɡuò nǎ xiē yóu xì ne 你 们 用 石 头 玩 过 哪 些 游 戏 呢?
导入新知
新课讲解
石头的特征
jiǎn yí kuài shí tou , zǐ xì ɡuānchá 捡 一 块 石 头 , 仔细 观察 bìnɡ miáo shù tā de yànɡ zi 。
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 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 写《西 江月·夜 行黄沙 道中》 。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 中描写 的景色 ,体会 诗人情 感和古 诗词的 语言之 美。 1.有人说夏季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 就变, 刚刚还 是晴空 万里, 转眼间 就乌云 滚滚, 大雨倾 盆,有 时雨还 在下着 ,太阳 就出来 了。这 就是夏 天的阵 雨的特 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写 的一首 古诗, 看看他 是如何 写夏日 里忽雨 忽晴的 天气的 。(板 书课题 :六月 二十七 日望湖 楼醉书 )
石斧
shí dāo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自主学习任务单(共6课时)
《第1课时十几减9》自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及“想想做做”第1—5题。
二、学习目标1.认识十几减9的一些不同的口算方法,理解并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能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正确口算十几减9的得数。
2.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四、学习准备数字卡片、小棒,附件中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视频。
五、学习过程(一)复习口算,铺垫新知口算9+3= 6+9= 7+9= 2+9=5+9= 9+8= 9+4= 9+9=(二)动手操作,探究算法1.理解题意。
(1)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思考: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用三句话说一说图意:一共有13个桃,小猴买9个,还剩多少个?(3)学生说想法并列算式。
2.探究算法。
(1)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边摆边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成得数的。
(2)说明算法,并理解不同的算法。
①先拿去盒子外的3个桃,再拿去盒子里6个桃,还剩4个。
(这叫平十减)②先从10个里拿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盒子外面3个合起来,还剩4个。
(这叫破十减)③(利用直观图)从图上看, 9个和几个合起来是13个呢?因为9个和4个合起来是13个,所以13减9应该得4。
因此可以想:9加4得13,13减9就等于4。
(想加算减)3.比较:这些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你觉得哪一种更快捷?(三)巩固算法,形成技能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先圈一圈,再根据圈的结果,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先把每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再结合图意思考:与15减9(或17减9)相关的加法算式是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提示:这里每组题里的两道算式都是有联系的两道算式,可以根据上面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下面的减法算式的得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提示:可以制成口算卡片,反复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试题一课一练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一课一练第1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1、圈一圈,算一算。
2、填一填。
(1)(2)3、现在盘子里有多少粒豆子?4、图书馆。
(1)《儿童画报》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2)《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3)《故事书》比《儿童画报》多多少本?5、育才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参观野外拓展活动。
其中男生有39人,女生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野外拓展活动?6、爸爸今年多少岁?7、小丽在计算一个数加37时,不小心用墨水弄脏了纸,只剩下一个7,这样得到的结果是13。
原来正确的结果是多少?第2课时数的组成和读写1.写一写,读一读2.数一数,填一填()个十和()个一()个十和()个一写作:写作:()个十()个一写作:写作:3.写出下面文字中的数我们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我们学校有三十二个班,我们班有四十二个学生。
我的爷爷今年七十四岁,我的爸爸今年三十九岁。
_______个民族 _______个班级 _______个学生爸爸______岁爷爷______岁4.填一填。
(1)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2)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3)20的十位上是(),个位上是()。
(4)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在计数器上用3颗珠子表示不同的两位数,请你写出这几个数。
6.用4颗珠子表示两位数。
先画出来,再写出来。
7.在计数器上用5颗珠子表示两位数。
请你把这几个数再写出来。
第3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看图列式计算。
2.计算并给正确答案的叶子涂上绿色。
3.谁先找到家?4.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5.解决问题。
第4课时练习五1.看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
2.比一比,算一算,说一说。
20+6= 30+5= 74-4=6+20= 5+30= 74-70=26-6= 35-5= 4+70=26-20= 35-30= 70+4=3.你能做一想三吗?(1)根据20+4=24,你能想到其他三道算式吗?(2)根据8+30=38,你能想到其他三道算式吗?(3)根据57-7=50,你能想到其他三道算式吗?(4)根据68-60=8,你能想到其他三道算式吗?4.我比电脑算得快。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精编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科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
一学期来,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应该说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现将工作总结:一、教学教学工作,我立足课堂。
本册书共分为四个单元,其目的在于将学生领进科学之门,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是基于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黏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第二单元《水》继续定位在“观察与描述”,通过比较,促进细微观察,用实验看到的现象说明自己的观点,用科学的词汇与学生头脑中对水的朦胧认识相对接,用气泡图帮助归纳整理最终形成对水的特征较为完整的认识;第三单元《空气》从简单易行又生动有趣的“找空气”出发,带领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再初步认识空气的特征,体会空气的重要性。
本单元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的直接经验基础上,初步建立空气是一种物质的概念;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观察、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形成有关动物、植物的初步概念,认识到动物、植物也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物质。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是探究技能练习单元,培养思维方式。
二、常规常规,就是经常实行的规矩。
应该说它是我们工作的最低要求。
只有超越常规,工作才有可能主动、创新。
我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首先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扎实地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落实常规中寻求突破。
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并按时上交。
平时能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由于科学这一门学科是一门新学科,虽然与原来的自然有很多的联系,但变化也是很大的.如果还依然按照老路来教,就不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意义.为了能够跟上教材的步子,我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同时到网上搜集一些有用的资料在教学中应用,收到了定的效果。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子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照看——______亲密——______ 舒服——______(2)用横线划出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牛郎为什么那么周到照看牛的句子。
(4)“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这句话运用______的修辞方法,改为陈述句是:______(5)牛郎细心照看牛,可见他是一个______的人,从他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可以看出她是一个______的人。
2.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静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悲伤)。
他们()着眼泪,()着海力布的名字,()着老人,()着孩子,()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去。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沙子与黏土》优质课件
课堂练习
1、沙子是指细小的(石粒 )。 2、泥土放进瓶里筛出的就是(黏土)。 3、干沙子的特点:(不沾手、颗粒大、粗糙 )。 干黏土的特点:( 沾手、颗粒小、细腻)。
15
课堂小结
沙子是指细小的石粒。泥土筛出的就是黏土。干沙子不沾 手、颗粒大、粗糙。干黏土的特点:沾手、颗粒小、细腻。 沙子的颗粒大,颗粒之间孔隙大,保水性差。而黏土的颗 粒小,颗粒之间的孔隙也小,保水性比沙子强很多。
19
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1.3 沙子与黏土
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
导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子吗?
2
导入新知
zào 黄色的、干燥的、
kē 小颗粒状的
3
新知讲解
沙子是指细小的石粒。
shāi
lǚ bó
将筛出的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
纸封好,用极细的n针ián扎孔。从这
些孔里筛出的就是黏土。
4
新知讲解
16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7
谢谢观看 !
2023/3/29
18
学好小学科学的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 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 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
沙、土。
2 分别向两个瓶子倒入同样的水。
一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2017)《沙子与黏土》说课课件
《沙子与黏土》说课稿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苏教版(2017)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单元的第3课《沙子 与黏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 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 正。
本课教材将沙子和黏土分开,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最后 通过读图,知道沙子和黏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知道石头、泥土、沙子、黏土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物质,对“岩石圈”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这么课程,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也渗透着科学知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都强。教学中也应 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平日里学生对沙子与黏土再熟悉不过了,但 是真正研究二者有和不同,还是需要引导的。有了观察石头和玩泥巴的 经验,学生在观察物体时会更全面,从更多方面去认识事物。但对于观 察现象的科学表达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能力也还不足。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课我们学习了多样的石头和有趣的泥土,今天再 来观察两样东西。 1、出示课件1:沙子图片 提问:这个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子? 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公园,海边等等)
3.出示课件:黏土图片 提问:这个是什么?(黏土) 。 哪里能见到它呢?(菜地里、田野里)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沙子与黏土的概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8.石头上的植物》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8.石头上的植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青苔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2.知道卷柏的生理特征——耐寒能力超强。
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青苔根、茎、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比较卷柏在干燥缺水和水分充足时的不同形态,发现卷柏耐旱的秘密。
科学态度:了解石头上的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了解石头上的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石头上的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点。
【教学难点】石头上的植物与生活环境相互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卷柏,青苔,镊子,手持显微镜。
学生材料:实验记录表,水槽,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大多数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可有些植物却生长在石头上,你见过它们吗?(ppt出示南庭芥、青苔、虹如玉图片)2.师:按照表面、边缘、石缝来介绍它们的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石头上也会长植物,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并聚焦研究对象。
]二、出示青苔进行观察1.课件出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诗句描述的是什么植物?2.师:课前让同学们都各处寻找了青苔,能说说你是在哪发现它们的吗?生1:盆景的石头上。
生2:潮湿墙根的石头上。
3.师:它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阴暗潮湿的石头边缘。
4.师:石头上没有水分和养料,为什么青苔可以长在石头上,它有哪些特殊本领呢?生1:它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生2:它长在水边的石头上。
生3:可能它的茎和叶也能帮助吸收水分。
5.师:同学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
那么青苔有没有像大多数植物一样的根茎叶呢?我们一起观察一下吧。
6.老师分发青苔、手持放大镜、镊子、牙签。
(ppt出示观察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观察。
)7.介绍观察方法:用牙签轻轻地从苔藓丛中分离出几株个体;用镊子夹取苔藓个体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如:植株的形态和颜色、茎的长度、茎的质地、叶的厚薄和大小等;拨开土粒,寻找青苔的根,观察它的形态;一面观察一面画出观察到的青苔的样子。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动物和植物。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动物和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的运用,学生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讲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课堂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自主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点。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类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对动物和植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6.课堂小结: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基本特征–动物:……–植物:……–动物:……–植物:……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