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思想的演变(上课)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 演示文稿(2)
开发利用土地等 资源,耕作和灌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溉技术发展
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低
人口数量不断增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加,人类掌握了 人口急剧膨胀,经 一定工具,具有 济实力空前提高 一定生产能力
出现局部生态破 环境问题从根本上 人类改造环境的 坏,如水土流失、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作用无论在程度 土地荒漠化、生 展。如资源枯竭、 表现 上还是在规模上, 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环境退 都是微乎其微的 生态系统变得简 化、温室效应、臭 环境 单脆弱 氧层破坏等 污染 人类活动提升了 人类以自然为中心, 人类被动地适应 在自然界中的地 追求利益最大化, 原因 自然环境 位,依附性减弱,开发、预支、透支 对抗性增强 自然
核 心 解 读
重难点1
环境问题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危害与对策
成因 分布 危害 对策
含N、P的废液 城镇郊 水中缺氧,使 减少化肥 水体富营 大量排入池塘、 区,江 水生生物生存 和农药的 养化 使用量,使 湖泊、河流 河湖海 受到影响 用低残留 自然:温度高, 使水中溶解氧 的化肥、 蒸发量大,降水 浓度降低,导 农药,工业 工业、 少,海湾封闭, 致生态失衡, 废水、生 城市集 赤潮 水体交换少;人 危害水生生物 活污水经 中的沿 为:含N、P的 的生长繁殖和 处理后排 海 工农业废水、生 渔业生产、水 入江河湖 活污水排入大海 产养殖 海
气候 变暖
酸雨 pH< 5.6
全球变暖,极地 森林面积大量 冰川融化,海平 减少,大量燃 面上升,淹没沿 全球 烧矿物燃料, 海低地;使各地 CO2温室效应 降水和干湿状况 发生变化 河湖水酸化——危 燃烧煤、石油、 世界:西欧、 害生物;土壤酸 天然气排放出 北美、日本 化——危害森林、 大量的SO2、 我国:主要 农作物,危害人 NO等 在南方 体健康,腐蚀建 筑物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上课课件
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
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
世界的生态破坏
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物种的灭绝
由于人类由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 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 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 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种加快到每小时 一个种。
主要表现
具体方面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原因(来源)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大气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江河湖 海 工业“三废”、农药排入土壤 来自生产、生活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问题首 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 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2. (1) 点拨: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 映的是工业生产。 (2) 点拨: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 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 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 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 点拨:农村: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毁 林开荒、滥垦滥牧等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问题。城市: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 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 其引发 的生态破坏问题。
思考:下列公害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解决?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痛、 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 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 。 •伦敦烟雾事件 :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 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 人 。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水平 D、经济水平
【课堂测验】
A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文化水平 D、经济水平
【课堂测验】
2、“愚公移山”的故事、“都江堰”工程、 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分别 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4、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
人口激增
日
资源短缺 问题 益
环境污染
突
生态破坏
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下列说法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下列说法反映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定胜天】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天人相关论】
征服自然
谋求 人地协调
1、崇拜自然:
1、崇拜自然:
制约
1、崇拜自然:
制约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1、崇拜自然:
制约
2、改造自然:
思想:天命观、有神 论,保护生物、因地 制宜。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
31人死亡,203人受 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 伤,13万人疏散,直 接损失30亿美元
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生态破坏
城乡之间
环境问题也存在地域差异
环境污染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污染转嫁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4%
75%
75%
国际之间 人口数量比例
环境问题也存在地域差异
1231人受害
金属微粒
患者5000多人,死 亡16人,实际受害 者超过1万人
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用多 氯联苯作热载体,因管理 不善,多氯联苯进入米糠 油中
截止1991年3月,患 炼铅厂未经处理的含镉 者达129人,其中死 废水排入河流 亡116人
1408人死亡,2万人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中毒,15万人接受 治疗,20万人逃离
展
然。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 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 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人类已经深深地陶醉在自己创造的”神话”里
Humans revel in the miracle of humanity created
然而,人类忽视了背后藏匿的危机
However, human has ignored the hidden crisis in behind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臭氧层空洞
土地荒漠化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海洋污染 湿地破坏
海洋污染
荒漠化
核污染 工业污染
光化学烟雾
土地退化
过度捕捞
森林破坏
海平面上升
区域性的环境问题: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害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自用课件)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2)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
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污染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 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三)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城市地区的环 境问题主要表 现环境污染。
学习目标
1、熟知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城乡之 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环境问题的 差异; 3、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采猎 文明 时期
崇拜 自然
环境制约人 类(环境问 题微弱)
农业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环境趋于恶化
(3)如果砍伐森林是当地人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那么砍伐森林的 做法是合理的。 答:不正确。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
(4)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 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答: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5)保护自然很重要,因为它为我们提供食品、药品和其他生活用品。
答:正确。
(6)即使绝大多数人从不光顾,保护野生自然区域也是重要的。 答:正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 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7)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同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 是对立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答:正确。用可持续发展系统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 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 的。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xxj自制上课用
农药--土壤污染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生活生产中产生污染 --固体废弃物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交通、工厂产生污染-废气、噪音等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案例: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忍受机 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上万名工人开始罢工,甚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工厂三废――水污染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四川沱江河污染事件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你知道“痛痛病”吗?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案例:“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 害病。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 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捎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痹,重者死 亡。“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 易发生骨折。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痛啊!” ,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由于普通干电池里 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 都潜伏着污染。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小结:
原始社
人 会时期
被动适应环境
地 农业社 关 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系 工业社 思 会时期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
想
二战以后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一点 三十分。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 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湘教版)
人定胜天
天 人 相 关论 。 因地 制 宜
二、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过程 ; 掌 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 ; 了解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 涵, 初步认识 其演变 的条件 、 原因 , 学会分 析不 同人地关
系思想 指 导 下人类 活 动产 生 的后 果 。 过 程 与 方法 : 过 对古 代 人地 关 系 思想 演 变 的理 解 , 通
四、 教学 方法与媒体
资料分析法 、 归纳法 、 自主学习 、 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
习; 多媒 体 。
承转过渡 :8 纪 中叶 ,开始于英 国的产 业革命 , 1世
极 大 地 提 高 了 人 类 的 生 产 能 力 ,在 给 人 类 带 来 巨 大 福
五 、 学过程 教
第 一 环 节 : - 导 入 新 爆
学 生学习 。
学生活 动 : 阅读 教 材 , 考归 纳 并形 成如 下 表格 。 思
古 代 的 四 个 阶段 人 类社 会 发展 的早 期 相 应 的人 地 关 系思 想 人 类被 动 适应 环 境
农 业 革 命 以后
地 理 环 境 决 定论
人类驾驭 自然能力的提 高
社 会 经 济 的进 一 步 发展
人 相 关 论 ( ) 地 制宜 。 4因
( 过 系 列 问题 的 设 置 . 学 生加 深 对 古 代 不 同 阶 段 通 让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内 容 的 认 识 , 区 分 的 同 时 . 理 论 与 地 理 在 将
系的认识是发 展变化的 , 树立科学 的发展观 ; 充分认 识 到“ 人类社会 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 和可持续发展 ” 的重
( 部 分 内容 相 对 简单 . 材 介 绍 也 比较 详 细 , 师 这 教 教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人教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1
原创: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广州市真光中学谢畅一、教材内容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二、课标要求及解读◆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本身得出结论。
◆按照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本条“标准”属感情、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必然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四、教学设计思想(一)讲清环境问题的本色是发展问题,正确理解人地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共33张PPT)
2.核心思想: 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 和谐互进 的伙伴关系。
平等友好
、互惠共生
三、人地伙伴论 3、意义
1、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2、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 3、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 4、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山水城市”杭州: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
目前,黑土层每年约以0.7厘米~1厘米的速度流失(而形 成1厘米的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专家预测,以这样的速度, 再过50年大部分黑土层将基本消失,剩下的就将是黄土状亚粘土 。这种土,农作物几乎无法生长,东北黑土区将变成名副其实的 “北大荒”。
人定胜天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只怕想不到, 不怕做不到
1.我国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沼泽,恢复湿地,主因是( D )。
A.三江平原可垦荒的土地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
2.近20年来,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成因不对的是( B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洪灾频繁
C.水污染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人地中心论思想的结果是:
1、人地关系对立 2、地理环境严重制约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甚至威胁人类未来 的生存与发展
针对性练习
下列关于人类中心论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 利用的境决定人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 D.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过分强调人的 主观能动性
针对性练习
下列关于人地伙伴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过分强调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忽略了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B.人类需要一切顺从自然 C.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 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D.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高中地理必修二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 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 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 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 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公众在行动—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 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 资源等优点。
1)部分资源衰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玛雅文明的消失除了与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有关
系,与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无关系?
有关系。热带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工业文明时期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人地关系: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尖锐——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P92 活动
谈谈这三图反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 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2、修水坝对环境的影响 3、建设城市对环境的影响
痛痛病表现哪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ks5u精品课件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 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农药--土壤污染
案例: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忍受 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上万名工人开始 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 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 一天烧掉一架飞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 病、神经系统疾病。
噪音污染
其他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生 态 破 坏
人类对环
境的破坏,导
致环境恶化, 从而影响人类 生产和生活。
土地荒漠化
沙尘暴
物种的灭绝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二、调整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一、要转变哪些观念?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4.伦理道德观 5.消费观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一、转变观念
过度放牧
1.发展观
2.资源观
3.环境观 过度开垦
2.一次性的餐盒、饮料瓶要进行回收,因为要实 现资源的„„利用。
持续性原则
3.酸雨是全球性的问题,要依靠全人类齐心协 力„„解决。
共同性原则
课堂小结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 关系 的历 史演 进
•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 激化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局部地
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引起水土流失和土 地荒漠化等
3.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尖锐时期
(1) 人类思想 : 征服自然
(2) 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出现了全球性 环境问题 (3)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出背景
①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 国环境造成损害;
②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应该与 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③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④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 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 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循环经济 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 (3).生态农业: 效益。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演变:
崇拜自然(原始时期)→改造自然(农业时期)→征服自然(工业时期)→人地和谐(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现在)
2、人类不断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不断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和能量;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4、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其分布来看,
①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②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由于承受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较严重。
5、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
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_课件1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_迅__速__提__高___,_人__口__数__量___ 急剧膨胀、__经__济__实__力__空前提高,各种机器、设备竞相发展。
(2)人地关系: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人地关系全 面呈现_不__协__调__,人地矛盾迅速_激__化___。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1.引起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生产力的发展,加大了人与自然接触的深 度和广度,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加强,这些都改变着人类 对自然的认识;随着人口的增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 问题后,人们就开始探索如何解决各种矛盾。因此,人地 关系的认识就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演变着。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新课导入 榆林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与厚重的黄土高原接壤。史 书记载,早在远古洪荒时代,榆林市北部地濒海边,气候温 和湿润,森林茂密,动物成群,是一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沃土。直到 1000 多年前,这里依然还是一个古柏参天、林 木茂盛、白榆颇多的好地方。而现在榆林却成为“四望黄沙, 不产五谷”的茫茫沙丘。也成为黄河粗沙的主要来源地之 一。榆林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背景:20 世纪后半叶,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严 重,并且影响经济顺利发展。 (2)提出: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 了名为《__我__们__共__同__的__未__来___》的纲领。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 ____满__足__其__需__求___的能力。
展的前提之一
(3)内涵:经济的、_社__会___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教学目标
•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 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城 市和乡村地区 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 家之间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差异;
•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原则。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你知道“痛痛病”吗?
生命不能承受污染之重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市和农村的比较
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 农村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水污染等
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 减少、水源枯竭、 物种减少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较
谁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
为什么?
(1)环境承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
(2)经济、技术水平落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
保护。 (3)发达国家污染将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1)酸雨随着大 气的运动,能影响
到很远的地区;
3.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 除了酸雨,还有哪些全球化的环境问题?
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导致气候变暖; 人类过多的使用氟利昂导致臭氧层破坏
人类乱砍滥伐导致土地荒漠化
这就是我们的地球,我们人类唯一的 家园,但现在怎样呢?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 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四、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案(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解决好环境问题,首先必须处理好发展问题,发展问题处理好了,环境问题才有可能解决,而要认识、分析、解决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本节教材首先从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导入。
简述各个历史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
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继而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材讲述了三个历史阶段中,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和后果。
说明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说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与必然。
第四阶段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迫切现实需要,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群众的环保呼声日益高涨。
70年代以来,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激化,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对现代工业文明和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评。
传统的发展模式,使人类逐步走上与自然界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的时代,造成人地矛盾激化。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发展实际对照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
理解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2.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地关系的实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世界环境问题”,思考视频的内容反映了什么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地理问题?【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系列环境问题陆续产生,这些都是由于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引致的。
福建省莆田八中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本节教学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
对玛雅文明的案例分析,教学时可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
工业革命时期,是人类征服自然导致人地关系恶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激励学生举例。
在学习环境问题时,教师可自己或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
然后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人们虽然富有了,但环境质量下降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下降了。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十分重要,教学时可采用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这三个原则。
P97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不必有统一的答案,只要有理有据,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好答案。
最后要将“环境观”与“发展观”统一起来,以达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过程与方法1.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在学生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鼓励学生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4.以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2.将“环境观”与“发展观”统一起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陕西省蓝田县前卫中学高一地理(湘教版)课件:必修二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共16张PPT)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人地关系的含义 人地关系: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 2.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活动1】:结合课本知识,小组内讨论,将
下列人类的活动反映出的思想进行分类。
A、 视洪水如猛兽 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期间者异俗 ——《礼记·王
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E. Huntington)于1903~ 1906年间在印度北部、中国塔里盆地等地考察 后发表《亚洲的脉动》一书,认为13世纪蒙古人 大规模向外扩张是由于居住地气候变干和牧场条 件日益变坏所致。
2、地理环境的可能论:
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P.Vidal de la Blache)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他认为自 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 性
德国地理学家 李特尔
红旗渠——河南林县
二、近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1、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
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 人类学家。
地理环境从多方面控制 人类,对人类生理机能、 心理状态、社会组织和 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 并决定着人类迁移和分 布。因而地理环境野蛮 地、盲目地支配着人类 命运。
地理学家森普尔(E.C.Semple)在 《美国历史及其地理环境》、《地 理环境的影响》等书中一再加以发 挥,她认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是特定自然环境造成的。
3.协调论:
1)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
2)系统对立统一的双方中,任何一方不能摆 脱另一方而孤立存在
3)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无限制地发展, 其生存与繁荣不能以过分损害另一方为代价, 否则自己也就会失去生存条件。因此人与自 然应该“互惠共生”,只有当人类行为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整时才是正确的,保护 生态环境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客观要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
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能够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产生的原因。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的表现及原因,加深学生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引发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介绍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小。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但能力有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小。
此时出现了一些人地关系思想,如“天时地利人和”“因地制宜”等。
(2)近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此时出现了“环境决定论”和“人类中心论”等思想。
介绍“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强调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讲解“人类中心论”,指出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的保护。
(3)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地关系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出现了“人地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改造自然——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阶
时 生产力水 主要环境问
段
期
平
题
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生产力 发展
灌溉和 农耕
依附减弱,对 抗增强,环 境趋于恶化
人地关系 思想
环境科学 萌芽
案例1 玛雅文明的消失
玛雅古观象台遗址
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
毁林开荒
状,仅1975年有 粉,并含钴、锰、钛等重
1231人受害
金属微粒
米糠油事件 (1968;Japan)
患者5000多人,死 亡16人,实际受害 者超过1万人
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用多 氯联苯作热载体,因管理 不善,多氯联苯进入米糠 油中
富山事件
截止1991年3月,患 炼铅厂未经处理的含镉
(From 1931;Japan) 者达129人,其中死 废水排入河流 亡116人
工程建设 种植作物
水土流失 粮食减产
人祭
城池废弃
水源污染 瘟疫肆虐
3.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 人类征__服__自然
人地关系_恶__化_, 环境问题_严__重_
人类已经深深地陶醉在自己创造的”神话”里
Humans revel in the miracle of humanity created
然而,人类忽视了背后藏匿的危机
湿地?失地!
哭泣的冰川
(3).“工业革命”以后 人地矛盾激化
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出现全球性问题
(4)后工业化时期 —— 谋求人地协调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苦难的母亲
小结:
人 原始社会 被动适应环境
地 关
农业社会
人地关系思想 萌芽
系 思
工业社会
人地关系思想 发展深化
想 二战以后 人地关系思想
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改造环境能力微弱 恐惧和依赖
2.农业文明时代
弋射、收获
农业文明时代 人类利__用__改__造_自然
与环境对__抗__性_增强, 生态遭到__破__坏__,
未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 协调,但有了_科__学_的__萌__芽__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 “因地制
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
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
地 区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城市地区
环境污染为主: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噪 声污染等
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乡村地区
生态破坏为主: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 水源枯竭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思考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 达国家严峻?
我们能为可持续 发展做点什么?
可持续发展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使用再生纸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
采用节水措施 将旧东西、书籍捐献
以节俭为荣——
巩固练习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
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AA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巩固练习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减少、臭氧层空洞、酸雨、全球变暖
资源短缺
索取 > 再生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 污染
环境对人类、生 活的排泄物具有 的容纳和清除能
力
环境污染
排放 > 净化
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染污、噪声污染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 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土地荒漠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
臭氧层破坏
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害
原因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几千人中毒,60 烟尘堆积河谷,遭遇长时
(1930,12;Belgium) 人死亡
间逆温天气且有大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 大多数居民患病, 400万辆汽车日耗油2400
【可持续】
长远的,不能杀鸡取卵
【发展】
坚持发展,而非放弃发展或减慢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可持续
经济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
1
?
2
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可持续 经济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1 11
2.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
岂而竭
《 不明泽
吕 获年而
氏 春 秋
得无渔 ?鱼,
·
义 赏 》
而 明 年 无 兽
。 焚 薮 而 田 ,
岂 不 获 得 ?
——
·
也山斩 《 林伐 荀 不养 子 童生 王 ,, 制 而不 篇 百失 》 姓其
有时 余, 材故
·
下菹为 中 《 王泽人 国 管 草君 古 子 莱而 代 轻 ,不 科 重 不能 学 甲 可谨 人 》 以守 地
However, human has ignored the hidden crisis in behind
2011鄱阳湖大旱,三峡的抗旱能力受质疑
2012年,河源新丰江水库诱发4.8级地震,引起广东 市民恐慌
世界“首堵”北京
海上原油泄露
垃圾围城(北京)
垃圾围城
工厂排放废气
腾讯特刊《癌症笼罩村庄》
件(1934,5~10;USA) 65岁以上老人死 万升,排放烃类1000多吨,
亡400人
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10;USA)
4天内全镇43%的 工厂密集于河谷形盆地中, 居民患病,20人 又遇逆温和多雾天气 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1952,12;UK)
5天内死亡4000人,居民取暖煤中含硫量高,
(1)为什么要不断 扩大耕地面积?
该地区粮食作物单产不高,粮食供给不足,不能满足 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2)通过什么方 式扩大耕地面积?
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湖、开垦草场、缩小 牧业、毁林开荒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
(3)这些方法会带 来哪些负面影响?会 形成恶性循环吗?
环
境
污
生
问 系密切
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题
环境污染
的 环境问题的表现 生态破坏
表
资源短缺
现
和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分 环境问题的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布 分布特点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全球化趋势
出路!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染
态
破
资
坏
源
短
缺
2.环境问题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 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 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 产资源和能源等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 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破坏
过度砍伐 + 过度放牧 + 过度捕捞 + 不合理用水
• (1)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 压力
• (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 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发生后, 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 (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 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含资源)
3.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物种之间 地区之间
(2)持续性原则
合理开发和利用
经济活动 社会发展
——自然资源
保持适度规模 ————人口
保持在资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境
处理好关系 的承载能力之内 ——经济与环境
(3)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 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 为全球性问题。
博帕尔农药泄漏 (1984,12;India)
1408人死亡,2万人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中毒,15万人接受 治疗,20万人逃离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 31人死亡,203人受 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 漏(1986,4;USSR) 伤,13万人疏散,直
接损失30亿美元
环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
境 人 类 与 环 境 关 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
C 下列活动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是
A.“盛世兹丁,永不加赋” B.围源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 D.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巩固练习
C 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 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历年共发生12次, 排出大量SO2和烟尘,又遇
死亡近万人
逆温天气
水俣事件 (From 1953;Japan)
截止1991年3月,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 有2248人患病,其 排入海湾,转化成甲基汞,被 中死亡1004人 鱼、贝类摄入
公害事件 四日事件 (From 1955;Japan)
危害
原因
患者出现哮喘等症 工厂大量排放SO2和煤
完善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