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

一段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罗婕一、教学设想1.单元设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是写人记事散文单元的最后一篇选文。

单元学习要求是能透过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

我对这一要求的理解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能体悟到写人叙事并不是对事情、人物单纯、平面的叙述描写上,应该是通过对事情、人物的叙述、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换句话说也就是写人叙事在选材中时要紧紧围绕自己最想表达的那一核心情感上的。

另外,这一要求也恰恰是对高中学生写作文的一个提升方向。

2.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散文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能说是熟悉。

不陌生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学过《背影》、《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枣核》等叙事散文,说不熟悉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写人记事散文”这一概念在初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更多的是看成记叙文来讲,学生对记叙、描写的方法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因此,在高中阶段就应对散文这一文体特征要更强调,让学生明白叙事散文中叙事的意义。

3.文本分析郑桂华老师在《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一文提到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有“辨体”、“识人”、“断文”、“定点”四个步骤。

在这一理论的提示下,我对文章进行了分析思考。

“辩体”: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集中笔墨写了在一次演讲中所感受到的一个真实的梁启超;“识人”:梁实秋先生认为散文的美,美在恰当,不应有太多枝节,太繁冗的,有“割爱”的主张理论,他的散文风格简洁淡雅;“断文”:一次演讲,就让梁实秋终身念念不忘,让惜墨如金的他为此写过三篇文章,足以见得梁启超在他心中的地位。

梁实秋在文中两次提到这是一篇动人的演讲,他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哪到底是怎样的魅力呢,这就值得探究。

另外,这篇不足千字短小而精彩的文章恰恰体现出梁实秋本人的散文主张。

“定点”:根据以上分析,联系自身的教学特点,我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品人之“简单”及文之“简洁”,设计的话题就为“一段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语文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语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1.解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物:梁启超先生事件:演讲2.梁启超简介学生对梁启超的印象:康梁,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政治人物)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

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

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学者形象)3.梁实秋简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二、整体感知1.字词正音戊戌(wùxū)叱咤(chìzhà)风云莅校(lì)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2.积累词语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用来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博闻强记: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也作“博闻强识”。

笔而记之:提笔写下这段经历。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梁任公的演讲主题是什么?作者笔下的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此次演讲成功吗?何以见得?三、问题探讨1.梁任公的演讲主题是什么?明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2.作者笔下的梁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3.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讨论:作者是怎样来凸显人物个性的?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高中语文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整体把握1.全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内容是什么?点读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三部分(第10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二、细部探微2.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不谈其政治作为?点拨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3.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性格特点?点拨作者对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4.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点拨《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作品,内容是悲叹明朝灭亡。

崇祯帝虽励精图治,勤勉辛劳,但终因明王朝积重难返大势已去而亡国。

梁任公先生由明亡联想到自己曾追随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的扼杀而失败。

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了。

5.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点拨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

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本文的情感表达有如下特点:一是直接的表达。

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青年学生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是代表作者的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河北安平中学高一语文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难点:理解《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用教学思路: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

本课在练习当中设了一道作旁注的题,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最好照此办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学《再别康桥》的时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敌”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

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梁启超有哪些事迹啊?(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

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

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

但介绍西文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

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品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品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

湖南省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学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外搜集梁启超的事迹,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3、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4、揣摩分析,借鉴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价和感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是谁?引出作者和课题。

二、简介作者,介绍梁启超的生平事迹,增加学生对该文阅读的兴趣三、推进新课听录音带并提出以下问题:1、在你们心目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梁先生的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自由朗读,分组讨论下面问题:1、从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有什么特点?作者梁实秋是怎么表现人物特点的?2、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四、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本文写梁启超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2、如何品味对梁启超的外貌描写?3、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4、如何看待本文的简练文风?(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外查找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发言,要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

)五、课堂小结作者这精彩而饱含深情的回忆性文章让我们感受了一位历史伟人的真实而又崇高的人格魅力,希望同学们学完本文后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六、布置作业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演讲特点人物特点形象有学问幽默有文采动情热心肠率真幽默率真。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体味,深入领略人物的品格魅力。

3、揣摩分析,借鉴协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国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时间安排一个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家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一次次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

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

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文本解读(一)知识积累1、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

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梁实秋,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3、请学生到黑板上为加点字词注音叱咤..酣.畅蓟.北..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二)信息筛选通读全文,勾画描写梁启超演讲的语句,思考:梁启超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听众。

高中语文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精彩生动的描写,2.体会梁实秋先生的“深远高”的特点3、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全面了解梁启超先生,体会其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教学重难点精彩生动的描写,“深、高、远”的文学追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听课文录音,正音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多音字:主角屏息二、人物简介1、生读第一段。

问梁任公先生有哪些有名的事迹?(戊戌变法、云南起义)2、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他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清光绪举人,师从康有为,并称“康梁”。

戊戌变法失败逃日。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先后入阁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和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特别是组织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

1918年,梁启超愤感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

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

3、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docx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docx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治学,要有大学问;做人,要有真性情。

上个世纪出现了一位先驱,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他企望挽狂澜于既倒,以变法扫除清廷的顽疾,以维新摒弃封建的陈规。

他用超凡的才华筑起文坛的丰碑,用启蒙的思想擎起改革的大旗。

政治的失败并未阻挡他追求梦想的步伐,即使饮冰也难以融解他忧心的块垒。

他就是梁启超先生。

启超,为学界之伟人;任公,乃我等之楷模!让我们跟随梁实秋,去领略一代大师的演讲风采。

起趁鸡声舞一回日月像车轮不息地转动,记载着你我的作为与果实、喜悦与快乐、挫折与懊丧……正如泰戈尔所说:“它是一把历史的刻刀,记载着岁月流逝的痕印,留下了青春衰老的年轮。

”的确,在匆匆而过的365天时光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受挫的懊丧;有进取者的欢欣,也有平庸者的悲憾。

年年、月月、日日如同镶嵌在工作、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反射着你我今日今时的价值,也警示你我:珍惜光阴,不断进取。

屈原有“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的诗句;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梁启超有“起趁鸡声舞一回”的凌云壮志;鲁迅有“时间就是生命”的至理名言;齐白石有“不教一日闲过”的教诲。

时间的歌虽然绵长修远,却又不绝如缕。

树叶落了,枝条还会返绿,发出新芽;桃花谢了,桃树还会绽出蓓蕾,争奇斗艳……珍惜时光,奋发自励,用豪迈的精神激励你我,用铿锵的坚定决心鞭策你我,用鲁迅“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的绝句催奋你我,不虚度年华,不妄失机遇,给自己留下清晰的一笔。

1.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2.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趣。

——梁启超3.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梁启超《成败》4.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步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

——梁启超《志未酬》5.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

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6.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编学案3.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编学案3.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学习目标】⑴知识目标: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③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备注:宽宏大量重友情等为人传颂,同时增大课容量,讲出语文课的文学性也是教改的一个趋势。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学习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2.人物介绍: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

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学习过程】一、品读全文,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戊()戌()叱咤()莅()临迥()异精悍()激亢()箜()篌()酣()畅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来表现梁启超的学识和人品。

思考:这篇文章,围绕演讲,讲了关于演讲的哪些方面?(让学生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信息去概括和提炼,如演讲的时间、地点等)2.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点拨:让学生先找出有观点的段落,然后去找中间关于对演讲评价的句子。

高中语文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2 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3 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二、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三、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六、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投影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A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B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2)回答思考问题A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高中语文 3.9.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3.9.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本文生字词,了解梁实秋与梁任公。

2.能力目标
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

3.情感目标
理解并学习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
借助《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借助《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形象。

四、教学流程。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2)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正、侧面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的想象,了解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

(2)学会圈点批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格,了解刻画人物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一)指导学生完成预习1.借助工具书自我化解文字障碍,了解梁启超及作者梁实秋;2.给出学习目标;3.梳理文章结构。

(二)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PPT1〕梁实秋,一个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一个历时37年并以一己之力翻译出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家,一个给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文学创作的文学家,就是这样一个为世人所景仰的巨匠,却深深折服于一个人——梁启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现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一起去近距离接触一个鲜活、可爱的任公先生。

〔PPT2〕出示学习目标。

〔PPT3〕二、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正音。

〔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PPT4)戊戌〔wùxū〕叱咤〔chì zhà〕风云莅〔lì〕校精悍〔hàn〕激亢〔kàng〕箜篌〔kōng hóu〕酣〔hān〕畅蓟〔jì〕北2.探究:这篇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似是记事实是写人。

那么读完文章后,任公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作者的话来归纳他又是怎样的人呢?〔PPT5〕〔学生答复自己的感受,老师明确〕明确:〔1〕演讲有魅力,听众受感染。

〔2〕他是一位有学识的学者;〔3〕他做事认真,治学严谨。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三、突破重点,分析写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呢,先请同学们拿出一支笔,一张纸。

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

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①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

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②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③他是广东新会人。

④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那说起梁启超,想来同学们对他并不感到陌生。

初中时候历史书上见过他的名字,我们学《再别康桥》的时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敌”梁思成是他的儿子。

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梁启超有哪些事迹啊?(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

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

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

但介绍西文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含解析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考纲要求:1、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2、探究梁任公这次演讲的特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了解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自主学习1、请写出易误读的字词并注上音.①戊戌.( )②显宦.() ③莅.( )校④步履.()⑤谦逊.() ⑥酣.()畅⑦屏.()息⑧蓟.()北⑨洽.( )合2.近义辨析(1)景仰·敬仰①光明呀,我________你。

②鲁迅先生是中国青年热爱和________的导师。

(2)光临·莅临·亲临①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度新闻发布会近日结束,论坛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达了对与会者的感谢,并欢迎大家再次________!②首先对率工作组代表的成都军区党委________指导中国共产党西藏军区第八次代表大会表示欢迎,对成都军区长期以来对西藏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③记者了解到,现在购买奥运会门票的市民尤为关注中国队即将参加的比赛项目,都想________比赛现场为中国队加油、助威.(3)博闻强记·见多识广①记者在现场看到,汕头大学讲台上的于丹教授传统而现代,端庄而干练,是一位充满知性美、________的“国学超女"。

②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外墙的“麦穗”效果,令________的老记们也有些惊奇。

2、你所知道的梁实秋?难点突破1、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演讲时的哪些情况?2、梁启超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性格特点?是怎样塑造的?4、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数不胜数,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演讲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延伸拓展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显宦.(huàn) 莅.(lì)校屏.(bǐng)息以待B.步履.(lǚ)沉着.(zhuó) 涕.(tì)泗交流C.潇.(xiāo)洒蓟.(sū)北大汗淋.(lín)漓D.精悍.(hàn)激亢.(kàng)手舞足蹈.(d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B.谦逊宏亮箜篌公竞渡河C.弥漫苍茫引证起承转合D.机缘酣畅沾襟博闻强记3.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______长袍,步履______,风神潇洒,______顾盼,______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A.肥大的稳健左右光芒B.瘦窄的稳健前后神采C.瘦窄的沉着前后光芒D.肥大的沉着左右神采4.下文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新(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品文:即品赏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旁批的阅读方法。

2、品人:即评人物,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一、演讲导入以有关梁启超的课前演讲导入。

某某同学的演讲内容短小精悍,感情十分投入,可谓激情四射,听了他的演讲,耳畔似乎仍激荡着“少年智则国智”的豪言壮语,那些超越忧患意识的激昂之言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谁?对,就是梁启超,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是某某同学的热血沸腾,那么激励我们一往无前的粱启超先生,他的演讲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今天啊,我们就要通过学习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领略大师的风采。

二、知人论世梁启超: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

他痛定思痛地反省这一段经历说:“别人怎么样评价我我不管,我近来却发明了自己一种罪恶,罪恶的来源在那里呢?因为我从前始终脱不掉‘贤人政治’的旧观念,始终想凭藉一种固有的旧势力来改良这国家,所以和那些不该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过几回事。

虽然我自信没有做坏事,多少总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坏事,我良心上无限苦痛,觉得简直是我间接的罪恶。

”(《外交欤内政欤》)于是他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

梁实秋: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散文集代表作《雅舍小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1、他的原名叫梁治华。

2、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3、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4、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5、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4、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

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学习过程】知人论世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

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问题探究1、可以说,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思路点拨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金手指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内容——丰富而有趣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探究学习基础知识与运用1.给加粗的字注音。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C.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D.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阅读理解与欣赏人权与女权(节选)梁启超我们怎么样呢?哎,说起来,又惭愧,又可怜,连大部分男子也没有发现自己是个人,何论女子!狭义的人权运动还没有做过,说什么广义的人权运动!所以有些人主张“女权尚早论”,说等到平民运动完功之后,再做女权运动不迟。

这种话对吗?不对。

欧洲造铁路,先有了狭轨,才渐渐改成广轨;我们造铁路,自然一动手就用广轨,有什么客气!欧洲人把狭义广义的人权运动分作两回做,我们并作一回,并非不可能的事。

但有一件万不可以忘记:狭轨广轨固然不成问题,然而没有筑路便想开车,却是断断乎不行的。

我说一句不怕诸君怄气的话,中国现在男子的知识能力固然也是很幼稚薄弱,但女子又比男子幼稚薄弱好几倍!讲女权吗?头一个条件,要不依赖男子而能独立。

换一句话说,是要有职业。

譬如某学校出了一个教授的缺,十位女子和十位男子竞争,谁争赢谁?譬如某公司或某私人要用一位秘书,十位女子和十位男子竞争,又谁争赢谁?再进一步,假使女子参政权实行规定在宪法,到选举场公开讲演自由竞争,又谁争赢谁?以现在情形论,我斗胆敢说:女子十回一定有九回失败。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女子的知识能力实实在在不如男子。

天生成不如吗?不然不然,不过因为学力不够。

为什么学力不够?为的是从前女子求学不能和男子有均等机会。

没有均等机会,固然不是现在女子之过;然而学力不够,却是不能讳言的事实。

诸君在英语文读本里头谅来都读过一句格言: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即权力。

不从知识基础上求权力,权力断断乎得不利;侥幸得到,也断断乎保持不住。

一个人如此,阶级相互间也是如此,两性相互间也是如此。

讲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得一个结论了。

女奴运动,无论为求学运动,为竞业运动,为参政运动,我在原则上都赞成;不惟赞成,而且十分认为必要。

若以程序论,我说学第一,业第二,政第三。

近来讲女权的人,集中于参政问题,我说是急其所缓,缓其所急。

老实说一句:现在男子算有参政权没有?说没有吗?《约法》上明明规定;说有吗?民国成立十一个年头,看见那一位男子曾参过政来?还不是在选举人名册上湊些假名,供那班“政棍”买票卖票的工具!人民在这种政治意识之下,就让你争得女子参政权,也不过每县添出千把几百个“赵兰、钱蕙、孙淑、李娟……”等等人名,替“政棍”多弄几票生意!我真不愿志洁行芳的姊妹们,无端受这种污辱。

平心而论,政治上的事情,原不能因噎废食,这种愤激之谈,我也不愿多说了。

归根结底一句:无论何种运动,都要多培实力,少作空谈。

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

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都是废话。

诸君啊!现在全国中女子知识的制造场,就靠这十几个女子师范学校,诸君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庄子说得好:“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诸君要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又要知道想尽此责任,除却把学问做好,知识能力提高外,别无捷径。

我盼望诸君和全国姊妹们,都彻底觉悟自己是一个人,都加倍努力完成一个人的资格,将来和全世界女子共同协力做广义的人权运动。

这回运动成功的时候,真可以欢呼人权万岁了!4.节选文字表明了作者对实现女权有什么看法?写出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呢?写几句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理解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我真不愿志洁行芳的姊妹们,无端受这种污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在全国中女子知识的制造场,就靠这十几个女子师范学校,诸君就是女权运动的基本军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哎,说起来,又惭愧,又可怜,连大部分男子也没有发现自己是个人,何论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来讲女权的人,集中于参政问题,我说是急其所缓,缓其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写几点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谦让梁实秋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却不容易。

类似谦让的事情近来似很难得发生一次。

就我个人的经验说,在一般宴会里,客人入席之际,我们最容易看见类似谦让的事情。

一群客人挤在客厅里,谁也不肯先坐,谁也不肯坐首座,好像“常常登上座,渐渐入祠堂”的道理是人人所不能忘的。

于是你推我让,人声鼎沸。

辈分小的,官职低的,垂着手远远的立在屋角,听候调遣。

自以为有占首座或次座资格的人,无不攘臂而前,拉拉扯扯,不肯放过他们表现谦让的美德的机会。

有的说:“我们叙齿,你年长!”有的说:“我常来,你是稀客!”有的说:“今天非你上座不可!”事实固然是为让座,但是当时的声浪和唾沫星子却都表示像在争座。

主人靦着一张笑脸,偶然插一两句嘴,作鹭鸶笑。

这场纷扰,要直到大家的兴致均已低落,该说的话差不多都已说完,然后急转直下,突然平息,本就该坐上座的人便去就了上座,并无苦恼之相,而往往是显着踌躇满志顾盼自雄的样子。

我每次遇到这样谦让的场合,便首先想起聊斋上的一个故事:一伙人在热烈的让座,有一位扯着另一位的袖子,硬往上拉,被拉的人硬往后躲,双方势均力敌,突然间拉着袖子的手一松,被拉的那只胳臂猛然向后一缩,胳臂肘尖正撞在后面站着的一位驼背朋友的两只特别凸出的大门牙上,喀吱一声,双牙落地!我每忆起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为明哲保身起见,在让座时我总躲得远远的。

等风波过后,剩下的位置是我的,首座也可以,坐上去并不头晕,末座亦无妨,我也并不因此少吃一嘴。

我不谦让。

考让座之风之所以如此地盛行,其故有二。

第一,让来让去,每人总有一个位置,所以一面谦让,一面稳有把握。

假如主人宣布,位置只有十二个,客人却有十四位,那便没有让座之事了。

第二,所让者是个虚荣,本来无关宏旨,凡是半径都是一般长,所以坐在任何位置(假如是圆桌)都可以享受同样的利益。

假如明文规定,凡坐过首席若干次者,在铨叙上特别有利,我想让座的事情也就少了。

我从不曾看见,在长途公共汽车车站售票的地方,如果没有木制的长栅栏,而还能够保留一点谦让之风!因此我发现了一般人处世的一条道理,那便是:可以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人有利,于己无损。

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

一只梨的大小,虽然是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重要或者并不下于一个公务员之心理盘算简、荐、委。

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

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

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

谦让作为一种仪式,并不是坏事,像天主教会选任主教时所举行的仪式就满有趣。

就职的主教照例的当众谦逊三回,口说“nolocpiscopari”意即“我不要当主教”,然后照例的敦促三回,终于勉为其难了。

我觉得这样的仪式比宣誓就职之后再打通电话声明固辞不获要好得多。

谦让的仪式行久了之后,也许对于人心有潜移默化之功,使人在争权夺利奋不顾身之际,不知不觉地也举行起谦让的仪式。

可惜我们人类的文明史尚短,潜移默化尚未能奏大效,露出原始人的狰狞面目的时候要比雍雍穆穆的举行谦让仪式的时候多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