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HRV及LEVF水平变化在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进展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进展
hrv是一种无创的检测自主神经系统的指标用于分析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活性以及二者的均衡性从而有利于预测心律失常的发生吕聪敏在原发性高血压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中发现hrv时域指标中的sdnnpnn50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性呈负相关频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研究中发现房性心律失常的出现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高致心肌细胞电不稳定性增加室颤阈值下降易于发生恶性心律失hrv测定有助于分析判断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程度指导临床用药从而降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猝死率
性 近 年 , 国 内外 学 者 对 HR V 进 行 了 大量 的 临 床 实 验 , 肯定 了 H R V 的 应 用 价值 HR V降低在心肌梗 死、 慢性心 力衰竭( C H F ) 、 高血压、 糖 尿 痛 等 疾 病 中是 一 种 危 险 信 号 , 目前 , l t RV分 析 是 一 种 非 侵 入 性 心 脏 检 查 和 评 估 自主 神 经 系统 功 能 的 最 好 方 法 。现 就 HR V 的 临床 应 用方 面 做 一 综 述 。
对于肺功能 的改善问题依 } 日 不 能 解 决 。( 2 ) 糖皮 质激素 : 糖皮质激 素类制剂属 j I : 腺皮质激 素 , 临J 未 应f E } { 较 为广泛 , 但 它 明显
[ 3 ] 钟美容 , 韩叶芬 , 黄丽炊 . 慢性 阻塞性肺疾 病患者 呼吸功能锻炼依 从性的渊硷及护理对策. 广 两 学 , 2 0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8 ) ,
r { 两医结合心 I 札 管病 杂志》 ( 电予版) 2 0 1 4彳 卜 第 2卷第 2期
舒 张剂 : 支气 管 舒 张 剂 具 解 除 支 气 管 痉 挛 , 防止气道 狭窄 弓 l 起 的 介 绍 。 多数 情 况 下 , 患_ 者处 于 病 情 加 重 期 , 治 疗 方 法 多 采 川 输 液 通气 障碍的作用 , 足常川改善 C O P I ) 症状 的一种方法 。支气管扩 为 主 。通 过 笔者 根据 自身 长 期 1 : 作经验分析 , 急 性 加 再 反 复 复发 张剂在该疾病的 治疗 方 面: 卷义重犬 , 常 用 药 物 包 括 以 下 几 个 方 患者按疗程定期 服用 激素能够 控制病 情发作 的几 牢, 另外 , 对 j :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引言大家好!在临床医学领域,心率变异性是一个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概念。

它可以用来评估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和自主神经调节的功能。

随着心率变异性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其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什么是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率在时间上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心脏搏动之间的间隔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种波动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起搏频率进行调节的能力。

心率变异性和健康心率变异性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较高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和较低的死亡风险。

这是因为心率变异性的增加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它能够在体内维持稳定的心血管环境,有助于调节血压、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过程。

因此,心率变异性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理指标,用于评估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心率变异性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主要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往往较低,而心率变异性较低又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通过监测和分析心率变异性,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心率变异性与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

对于应激反应的调节能力,心率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心率变异性较低的人更容易出现应激反应过度,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因此,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可以评估人体的应激反应水平,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预防和减轻应激对心血管健康的不利影响。

心率变异性的应用价值心率变异性不仅在临床医学中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运动科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心率变异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的分析及临床意义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跳间隔时间的波动性,是反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心率功能的一项指标。

临床上,心率变异的分析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如心脏健康状况、自律神经调节情况、精神压力水平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分析心率变异的临床意义,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首先,心率变异可以作为评估心脏健康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心率变异呈现高度的复杂度和波动性,说明心脏自律性良好。

而心脏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会导致心率变异降低,表明心脏自律性减弱。

例如,在心脏病患者中,心率变异较低常常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因此,通过分析心率变异,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疾病并进行干预治疗。

其次,心率变异可以反映自律神经调节情况。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人体内主要的自律神经系统,控制着心率。

通过分析心率变异,可以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对活跃度。

例如,交感神经活跃度的增加会导致心率升高和心率变异减少,而副交感神经活跃度的增加则会导致心率降低和心率变异增加。

因此,心率变异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监测自律神经调节的功能状态。

举个例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律神经功能的紊乱常常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心率变异分析可以帮助及早发现自律神经功能异常,提前进行干预预防。

此外,心率变异还可以反映精神压力的水平。

精神压力会引起心率的变化,使其变得更加有规律和单调。

通过分析心率变异可以揭示这种压力对心脏的影响,从而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例如,慢性压力状态下的体育运动员通常表现出心率变异减少的趋势,而打破个人最好成绩时则会出现心率波动增加。

因此,通过心率变异分析对于了解人们在不同压力下的心理状态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心率变异分析在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水平与其生存率和预后状况相关。

例如,心脏病患者中心率变异较低的患者往往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利钠肽检验的价值与结果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利钠肽检验的价值与结果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利钠肽检验的价值与结果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B型利钠肽(BNP)是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和B型利钠肽检验的价值和结果分析。

左室射血分数是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标准指标,它反映了左心室在每次收缩时抽出的血液的百分比。

正常情况下,LVEF为55%到70%。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LVEF通常会降低,这表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

根据LVEF的数值,慢性心力衰竭可以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LVEF<40%)和舒张性心力衰竭(LVEF>50%)两种类型。

在临床上,测定LVEF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B型利钠肽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激素,其浓度在心衰患者体内通常较高。

BNP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尿钠排泄,从而减少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以及促进血管舒张和水钠排泄。

测定BNP浓度可以反映心脏负荷和心衰程度。

在临床实践中,BNP被用作辅助诊断心力衰竭、评估心衰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的指标。

通过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和BNP浓度,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衰程度。

根据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脏康复等措施。

LVEF和BNP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心衰患者的恶化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LVEF和BNP的测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LVEF受测量方法和心脏容量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某些情况下,LVEF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心率、心律失常和心肌病变。

而BNP受年龄、性别、肾功能和心衰原因的影响,同样存在测量误差和误诊的可能。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LVEF和BNP的数值,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衰情况。

心率变异分析范文

心率变异分析范文

心率变异分析范文心率变异(HRV)是指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不规则性和变化的能力,主要反映自主神经的活动和心脏功能的变化。

在很多研究中,心率变异已被证明是一种可靠、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可以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诊断疾病和预测预后。

心率变异分析一般包括时间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两种方法。

时间域分析通过分析相邻心跳间期(即RR间期)的变化,计算出心跳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均方根差(RMSSD)等指标,反映了心率变异的总体程度和短期变化程度。

频域分析则通过将心率信号转化为频率谱,计算出不同频段内的功率或能量分布,可以分为低频(LF)和高频(HF)成分。

LF成分主要反映心血管交感-迷走平衡,而HF成分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心率变异分析可以提供很多信息,包括心血管健康、自主神经功能、压力和应激水平、疾病风险等。

例如,研究发现,心率变异的降低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的发生和恶化相关。

此外,心率变异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压力和应激水平,因为压力和应激会导致迷走神经活动下降,从而影响心率变异的指标。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心率变异的改变可能与情绪、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等因素有关。

心率变异分析在临床上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对心率变异的评估,可以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并辅助决策心脏短期或长期的评估。

此外,心率变异分析也被用于评估中风、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风险和预后。

虽然心率变异分析在研究和临床中有广泛应用,但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心率变异分析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

心率信号的采集需要高质量的心电图,并且受到运动、呼吸、噪声等因素的干扰。

其次,心率变异分析还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因素都可能对心率变异产生影响。

最后,尽管心率变异分析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但在临床应用中,缺乏标准化的解释和参考值,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总结来说,心率变异分析是一种重要而有前景的研究领域,它能够帮助评估心血管健康、诊断疾病、预测预后,并提供关于自主神经活动和应激水平的信息。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跳间期的变异程度,是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功能的一种生理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并非完全规则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异性。

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关心脏健康与疾病的信息,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等,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分析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最简单直观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心跳间期的几何特征和时间特征来评估心率变异性。

常见的时域参数有标准差(SDNN)、均方根差(RMSSD)、总方差(VAR)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状况。

临床意义:时域分析可用于判断人的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状况,对于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监测心脏康复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举例:研究发现,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提高心跳间期的变异性指标。

例如,一个研究将一组心脏康复训练的患者(实验组)与一组未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的SDNN、RMSSD和VAR 等时域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2.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一种将心率变异性信号从时间域转换到频域的方法,通过计算不同频段内的功率谱密度来评估心率变异性。

常见的频域参数有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比值等。

临床意义:频域分析可以揭示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在不同频段内的贡献,对于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心脏调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频域参数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疾病风险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举例:研究发现,心脏疾病患者的LF和HF功率值比健康人明显改变。

例如,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康复期间进行频域分析发现,患者的LF和HF功率明显低于健康人,而LF/HF比值明显升高。

心率变异性在临床的应用---张树龙

心率变异性在临床的应用---张树龙
HRV降低是预测心脏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HRV对于死亡的预测明显优于以往指标 LVEF VLP 心功能分级 VPB分级 几项指标联合应用可靠性更高
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 非线性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法
短程时域及频域分析图
心率变异性
时域分析法
长程时域分析图
心率变异性
时域分析法
选用指标
SDNN(ms):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ms):24小时内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 RMSSD(ms):24小时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SDNN Index(ms):24小时内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 SD(ms):24小时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 PNN50(%):24小时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
975 ± 203 54 ± 4 29 ± 3
1.5--2.0
频域分析法
注意事项
长时程和短时程分析严格区分 不能相互取代结果不能比较 短时程分析采样中避免早搏及漏搏 采用FFT法应说明样本数及采用的平滑窗函数 采用AR法应标以数学模型数据个数LF及HF的 中心频率 测试要求
心率变异性
频域分析法
长程指标可重复性好 短程指标影响因素多 应排除精神紧张、兴奋、深大呼吸、吸烟、饮酒 短程采样需取平卧休息状态,控制好病人及环境, 连续窦性心搏,剔除早搏和伪差
心率变异性
频域分析法
LF及HF的标化
LF 及HF值受总功率影响: 不同状态下的总功率、LF及HF值各不相同 不能以绝对值进行比较,标化后在行比较 方法:LF(HF)=100*LF(HF)/(总功率-VLF)
单位:nU
心率变异性
心率变异性
频域分析法
短时程分析采用 TFP VLF LF Lfnorm HF HFnorm LF/HF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跳间隔时间在不同时间点的不规则性和变化性。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参数,可以反映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功能的调节情况,并且对心血管疾病的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心率变异性可以通过记录心电图(ECG)来评估和分析。

在正常健康的人身上,心率会随着呼吸的变化而发生适度的波动,这种波动就是心率变异性。

心率的变异性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来实现。

心率变异性分析提供了关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详细信息。

一般来说,HRV分析可以分为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两种方法。

时域分析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HRV分析方法。

它主要通过计算相邻心跳间隔时间的标准差来评估心率的变异性水平。

标准差越大,表示心率变异性越高,反之亦然。

时域分析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参数,如总方差(TV)和均方根差异(RMSSD)等,用来进一步评估心率的变异性。

频域分析是基于傅里叶变换的一种方法。

它将心率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其中包括低频(LF)和高频(HF)成分。

LF成分主要反映交感神经活动的调节,而HF成分主要反映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LF/HF比值被广泛用于评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情况。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状况。

许多研究表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通过评估HRV,可以及早发现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从而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其次,HRV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移植和心脏手术等治疗的效果。

心脏移植和手术都会对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产生影响,因此通过HRV分析可以监测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指导治疗的进展和调整。

另外,HRV还可以用于评估心理和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心理和情绪因素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HRV分析,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并且用于评估心理健康状况。

2021年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全文)

2021年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全文)

2021年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全文)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或心脏性猝死,而后者50%-75%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频发室早,特别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可使心衰迅速恶化,引起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进一步出现室性扑动(室扑)和心室颤动(室颤)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为心衰的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室性心律失常(VA)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扑动(室扑)、室性颤动(室颤)等,以室早、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

慢性心衰患者室早可能引发室速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速根据临床血流动力学状态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和不稳定的室速。

前者可表现为完全无症状的和有轻微症状的室速,后者则常表现为黑朦、晕厥、心脏性猝死和心脏骤停。

根据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室速分为非持续性室速(<30秒)和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30秒),或虽持续时间<30秒,但因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紧急终止者。

心衰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包括折返、触发激动及自律性异常,其发病基础如下:1.基础的器质性心脏病绝大多数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肌受损和纤维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并提供了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导致单向阻滞或者缓慢传导而引起折返。

在这种情况下,胶原纤维排列扭曲和破裂,形成了心肌细胞的不均一性。

据推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容易发生类似的情况,失去了细胞和细胞之间的正常偶联从而形成了各向异性的基质,导致折返而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而且,心肌细胞的肥大可以引起自律性的增高并且可能引起触发活动导致心律失常。

2.神经激素的作用心衰发生时, 由于心排血量的减少,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都处于激活状态。

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也都可以增强上述系统。

儿茶酚胺可通过提高自律性、引起触发活动,改变传导性和不应期导致折返而产生心律失常。

另外,儿茶酚胺也可通过增加钾和镁的排出而间接引起心律失常。

N端B型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N端B型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论 UF—lO00i尿 沉 渣 分 析 仪 是 目前 用 于 测 定 尿 液 有 形 成 分 最
先 进 的 仪 器 之 一 ,采 用 红 色 半 导 体 激 光 照 射 经 过 染 色 后 形 成 的 标 本 ,并 将 各 种 粒 子 产 生 的前 向 散 射 光 、侧 向 散 射 光 以及 侧 向 荧 光 信 号 转换 成 光 电信 号 进 行 分 析 ,从 而 对 各 种 有 形 成 分 进 行 分类 和计 数 ,并 采 用 DNA/RNA 细 胞 染 色 分 析 技 术 对 尿 液 中 有形 成 分 进 行 高精 密 度 分 析 _3]。在 混 浊 尿 液 标 本 中 ,结 晶 、盐 类 、脂 肪 球 、类 酵 母 菌 、淋 巴细 胞 等 易 使 UF IO00i尿 沉 渣 分 析 仪 误 认 为 是 RBC,造 成 假 阳 性 。特 别 是 白 色 念 珠 菌 呈 圆 形 或 卵 圆 形 ,直 径 3~ 6/.tm ],与 红 细 胞 体 积 相 近 (RBC平 均 直 径 7.2/.tm[。])且 荧 光 染 料 对 酵 母 菌 的 亲 和 力 比对 RBC 的 亲 和 力 强 ,造 成 假 阳 性 。小 RBC、影 RBC 易 被 UF-lO00i尿 沉 渣 分 析 仪 漏 检 造 成 假 阴性 ]。上 皮 细 胞 多 的 混 浊 标 本 特 别 是 妊 娠 妇 女 易 被 UF一1000i尿 沉 渣 分 析 仪 误 认 为 是 WBC,造 成 假 阳 性 ,
李连欢 (广 东省 惠州 市博 罗县 中医 医院 516100)
【摘 要】 目的 检 测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血 浆 N 端 B型 脑 利 钠 肽 前 体 (NT proBNP)浓度 的 变 化 ,探 讨 其 水 平 与 心 功 能分 级 之 间的 相 关 性 以及 在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中的 临 床 应 用 。方 法 用 胶 体 金 法检 测 58例 心 力 衰竭 患 者 ,2O例 慢 性 支 气管 性 肺 气 肿 ,226例 心 功 能 正 常 者 。 结 果 血 浆 NT-proBNP 水 平 与 美 国纽 约 心 脏 协 会 心 功 能 不 全 的分 级 标 准 密切 相 关 (P< 0.05),心 力 衰 竭 越 严 重 ,NT—proBNP越 高。 结 论 血 浆 NT—proBNP水 平 与 心 力 衰 竭 程 度 密切 相 关 ,测 定 患 者 血 浆 NT-proBNP水 平 是 检 测 心 力 衰竭 程 度 的 有 效 手 段 之 一 。

急性心肌梗死血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关

急性心肌梗死血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关

急性心肌梗死血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关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关系。

方法:入选住院AMI患者50例,测定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AMI患者BNP随着LVEF的降低、LVEDd的增大而显著升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利钠肽心室功能心力衰竭资料与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男43例,女7例;年龄41~82岁,平均60.5岁。

入院后均查肌钙蛋白、血浆BNP浓度、心脏彩超。

排除肿瘤、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严重感染性疾病等。

血浆BNP的测定:使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定量测量出BNP,BNP检测范围0~35000pg/ml。

入院后5天内用肝素锂抗凝取血3ml,检测BNP水平。

检查心脏彩超:有经验的心脏彩超医师不知病情的情况下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

结果正常血浆BNP浓度为0~334pg/ml,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血浆BNP超过正常高限。

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之间的关系:LVEF≥50%;LVEDd 50±3,BNP 830±404pg/ml;LVEF<50%,LVEDd 55±4,BNP 3434±1262;LVEF<40%,LVEDd 60±2,BNP 14351±3404。

BNP与LVEF呈负向,与LVED呈正向关系。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由于下述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跳间期的变异性。

正常心率变异性是指心跳间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的控制能力。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对于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心血管疾病预后和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一、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1. 时间域分析时间域分析是最简单和常用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计算相邻心跳间期的差异来评估心率的变异性。

常见的时间域指标包括标准差(SDNN)、均方根差(RMSSD)和NN50的数量。

2.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一种更为精确的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

它把心率变异性分解为不同频率区间的成分,包括低频(LF)、高频(HF)和极低频(VLF)成分。

LF成分反映交感神经活性,HF成分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

3. 非线性分析非线性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率变异性分析方法。

它通过应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混沌理论,评估心率时间序列的非线性特征,如混沌指数和自相似性。

二、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意义1. 自主神经功能评估心率变异性是一种客观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

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可以评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节律的调控情况。

对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往往存在,心率变异性的评估可以提供参考,指导临床治疗。

2. 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心率变异性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

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存在一定关联。

心率变异性的降低预示着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通过监测和分析心率变异性,可以提前预知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 临床决策指南参考心率变异性作为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指标,已被广泛纳入临床决策指南中。

例如,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脏协会推荐将心率变异性作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辅助评估指标。

心率变异性分析报告

心率变异性分析报告

心率变异性分析报告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它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的调节能力。

HRV分析可以提供许多关于心脏健康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信息。

本报告将对心率变异性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

首先,我们将对您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

通过对心电图中R-R间期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心率变异性指标,如时间域指标(如SDNN、RMSSD)和频域指标(如LF、HF)。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您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和平衡状态。

基于您的心电图数据,我们发现您的SDNN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表明您的总体心率变异性较好。

而RMSSD指标较高,说明您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节律调节能力较强。

这些都是良好的心脏健康指标。

其次,我们还对您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频域分析。

通过计算LF和HF的比值,我们可以评估您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平衡情况。

在您的数据中,LF/HF比值处于正常范围内,表明您的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平衡较好。

除了时间域和频域指标外,我们还对您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非线性分析。

通过计算Poincaré图、复杂度指数等非线性指标,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您的心脏健康状况。

在您的数据中,非线性指标也表现出良好的状态,进一步证实了您的心脏健康状况良好。

综合分析来看,您的心率变异性处于良好状态,表明您的心脏健康状况良好,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但是,我们仍建议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定期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以进一步促进心脏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通过监测心率变异性指标来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同时,如果您有任何心脏不适或疑问,也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心脏健康评估。

希望本报告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身体健康,心脏健康!。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1 引言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指心率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现象,这种波动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控制的动态平衡。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率变异性研究在临床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量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及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对疾病的风险评估、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1.1 心率变异性的基本概念1.1.1 定义及分类心率变异性是指心率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现象,通常分为两大类:时间域HRV 和频率域 HRV。

时间域 HRV 主要反映心率的瞬时变化,如相邻 R-R 间期的差异;频率域HRV 则关注心率波动中特定频率成分,如低频(LF)、高频(HF)等。

1.1.2 心率变异性的测量方法心率变异性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olter)。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基于光电容积描记图(PPG)和心率监测器等无创测量方法。

这些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1.2 心率变异性的生理机制1.2.1 神经调节心率变异性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率变异性增加。

1.2.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对心率变异性也有一定影响,如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

这些体液因素通过改变心脏的自律性和传导性,进而影响心率变异性。

1.2.3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自主神经系统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心脏功能的稳定。

当自主神经系统失衡时,如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过低,可能导致心率变异性降低,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2.1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是心率变异性分析中最基础、最直接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心率的统计特征,如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这些特征可直观反映心率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情况。

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意义 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意义 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意义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跳间隔时间的变化程度,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可以获取心脏健康状况的多个方面信息,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预防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时域方法和频域方法。

其中时域方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心跳间隔时间序列的统计学参数来评估心率变异性情况,如标准差SDNN、均方根差RMSSD等。

频域方法是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原理,将心率变异性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成分,如低频(LF)和高频(HF)成分,并通过它们的比值LF/HF来判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平衡情况。

心率变异性分析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首先,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通常较低,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进一步减低,因此通过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发现心脏病的风险并及时干预治疗。

其次,心率变异性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及死亡风险。

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较低与心脏病发作、心律失常、猝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因此通过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可以对心脏病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心率变异性还可以作为一种非药物刺激物的评价指标,如心理应激、运动负荷、药物刺激等。

这些刺激物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会导致心率变异性的改变,通过对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估这些刺激物对心脏的影响程度,为评估个体应激反应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心率变异性的分析结果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进行解释。

此外,心跳间隔时间序列的采集方法、分析软件的选择等也对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并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心率变异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非侵入式心脏功能评估方法,具有早期诊断、预测预防的作用。

心率变异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心率变异的分析及临床意义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跳间期(RR间期)的变化。

正常人心率在不同时间点之间会有轻微波动,这种波动反映了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通过分析和评估心率变异,我们可以了解个体心脏健康状况以及与疾病的关联。

一、心率变异的分析方法心率变异的分析常采用时间域和频率域两种方法。

1. 时间域分析时间域分析是通过计算相邻心跳间期的差异来反映心率变异性。

常见的指标有均值(Mean RR)、标准差(SDNN)、方差(VAR)等。

均值代表了整体的心率水平,标准差和方差反映了心率变异的程度,较高的数值表示较好的心率变异性。

2. 频率域分析频率域分析通过对心率信号的能量谱进行计算,得出不同频率段的能量占比,从而揭示心脏自律性的特征。

常见的频率带包括低频(LF,0.04-0.15 Hz)、高频(HF,0.15-0.40 Hz)和总功率(TP)。

低频成分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高频成分主要反映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而总功率则代表了整体的心率变异程度。

二、心率变异的临床意义1. 预测心血管疾病心率变异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较高水平的心率变异被认为是心脏功能较好的表现,而较低水平的心率变异则与心血管病风险的增加相关。

研究表明,低频能量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及心脏应激状态的改变有关,高频能量则与心脏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加、心脑血管功能的调节和体内应激反应的缓解有关。

2. 评估自主神经功能心率变异可用作评估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率的调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心率变异的分析可以揭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对活性,为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3. 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心率变异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预后和进展的预测指标。

例如,在心衰患者中,心率变异的降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心率变异的异常与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的预后相关。

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利钠肽动力学和心肺运动试验

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利钠肽动力学和心肺运动试验

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利钠肽动力学和心肺运动试验Maeder;M.;Wolber;T.;Rickli;H.;马超【期刊名称】《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年(卷),期】2007(000)012【摘要】背景: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峰值耗氧量(VO2峰值)以及VE/VCO2斜率相关。

然而,对运动的反应依赖于运动方式。

本研究旨在比较最大平板运动反应和踏车运动反应二者分别与BNP的关系,评估静息及运动时检测的BNP能否用于识别运动能力受损和通气功能不良更严重的患者。

【总页数】2页(P)【作者】Maeder;M.;Wolber;T.;Rickli;H.;马超【作者单位】Division;of;Cardiology;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Kantonsspital;St.;Ga llen;Switzerland【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相关文献】1.左西孟旦对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血流动力学及B型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J], 赵莉;孙红梅2.基础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短期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 [J], 刘秀叶;张亚楠;杨靖;崔炜;谢瑞芹;杨晓红;谷国强;郑红梅;张冀东;张光明;王倩3.超声心动图、N末端B型利钠肽原、心肺运动试验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评估的价值 [J], 林雪梅;李丹;苏中州4.对房间隔缺损成年患者B型利钠肽浓度及心肺运动试验中运动能力的评价 [J], Trojnarska O.;Szyszka A.;Gwizdala A.;孙志军5.康达心口服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的影响 [J], 王婷;熊尚全;林超;吴翔;詹萍;乔建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率变异性分析是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心率变异性分析是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心率变异性分析是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丁士龙;姜敬运
【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年(卷),期】2001(7)2
【摘要】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所致慢性心力衰竭48例进行24 h心电图记录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随访30±12个月,16例心源性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室性早搏(>10次/h)、室速发作频度增高,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和频域指标LF/HF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频域指标LF、HF则无显著性意义;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LVESV、LVEDV同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判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一项很有意义的独立指标,有助于分辨出高危患者.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丁士龙;姜敬运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宁县人民医院;安徽省怀宁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血管生成素-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作用判断的研究 [J], 陈英;刘凯;黄涛;吴佳力
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IMP-4、sES及FFA动态变化及预后判断 [J], 魏红随;王刚;刘兴芝
3.NT-pro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白建祥
4.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判断 [J], 李历;王晓平
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J], 费杨华;施仲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类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P CRP 和LVE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类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P CRP 和LVE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类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P CRP 和LVE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刘长萍;冯自菊;李卫东【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15(27)3【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18例,按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Ⅱ级组42例,Ⅲ级组46例,Ⅳ级组30例;按LVEF值分为LVEF正常组58例和LVEF降低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心室结构功能、血清NT-proBNP和CRP水平,比较各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①按照不同NYHA分组,各组NT-proBNP、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811、90.707;均P<0.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NT-proBNP、CRP 表达也升高(均P<0.05).②按照不同LVEF分组,各组NT-proBNP、CRP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36.433,143.220;均P<0.001);且随着LVEF值的升高,NT-proBNP、CRP表达也升高(均P<0.05).③心功能不全患者LVEF值降低,LVEDD、LAD、E/A值随之增加(F=155.212、181.457、125.604,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LVEF正常组仅与LVED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降低组的LVEDD、LAD、E/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NT-proBN及CRP水平升高,能够反映其严重程度,两者的测定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总页数】4页(P368-371)【作者】刘长萍;冯自菊;李卫东【作者单位】彭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彭州611930;彭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彭州61193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相关文献】1.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LVEF、LVEDD以及NT-proBNP、hs-CRP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J], 王洪云;赵拥军;秦亮2.HCY、cTnⅠ、hs-CRP和NT-proBNP及LVEF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J], 郑光敏;李玮;庞菲;霍建敏;杨建军3.脓毒症患者血清PCT hs-CRP与NT-pro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4.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肺部超声参数变化及与LVEF、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J], 张文琼;刘东亮;蔡继锐;杨光;金鹏5.重症肺炎所致ARDS患者血清cTnI、NT-proBNP及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刘春;邹勇;郭燕;陶琳;王晓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NP、HRV及LEVF水平变化在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作者:雷莹潘利飞许红潘轶斌陈毅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心功能(LEVF)及心率变异(HRV)水平变化对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107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47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6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记录分析两组住院期间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比较两组的BNP、HRV及LEVF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住院期间与出院后半年的死亡率,对其关联性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研究。

结果两组住院期间的LEVF水平无明显差异[(34.47±7.09)% vs (38.61±8.16)%,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325.63±87.39)pmol/L vs(757.52±98.38)pmol/L,P[关键词] 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B型利钠肽;心率变异;心功能[中图分类号] R541.6;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1-0001-0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BNP、HRV and LEVF level on short-term prognosis of with or without ventricular arr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A total of 107 cases heart failure were collected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including 47 cases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and 60 cases without ventricular arrhythmia, record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12 lead electrocardiogram and 24 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pared the level change of two groups of BNP, HRV and LEVF, and observed the mortality admission and 6 month after discharge. Results LEVF two level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34.47±7.09)% vs(38.61± 8.16)%, P>0.05],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group BN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ventricular arrhythmiagroup[(1325.63±87.39) pmol/L vs(757.52±98.38) pmol/L, P[Key words] Heart failu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BNP; HRV; LEVF心力衰竭出现于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其发生发展影响着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室性心律失常会反过来恶化心力衰竭甚至引起猝死。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直以来反映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指标都是研究的关注点,但至今研究出来的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B 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会随着心室张力与负荷加大而增高,部分学者认为其可作为近期死亡率的预测指标[2]。

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可作为心脏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3]。

本研究通过对107例伴或不伴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与出院后半年的死亡率的追踪观察,特对BNP、HRV 及 LEVF 水平变化对这类人群预后的影响作出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107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47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39~82岁,平均(57.6±3.7)岁,病程0.5~3年,平均(1.75±0.07)年;冠心病22例,高血压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4]:Ⅱ级13例,Ⅲ级25例,Ⅳ级 9例;心电图检查出均频发室性早搏,且早搏严重程度[5]:Lown氏Ⅲ级24例,Ⅳ级17例,Ⅴ级6例;60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7~84岁,平均(59.2±4.1)岁,病程0.6~3.5年,平均(1.89±0.09)年;冠心病26例,高血压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Ⅱ级16例,Ⅲ级30例,Ⅳ级14例;心电图检查出均频发室性早搏,且早搏严重程度:Lown氏Ⅲ级23例,Ⅳ级25例,Ⅴ级12例;两组上述资料的基线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HRV检测使用美高仪12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MGY-H12型,北京富泰科技有限公司),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12导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实时监测。

HRV分析:①频率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LF/HF);②时域指标:正常RR间期的均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50 ms的RR间期与RR间期总数的比值(pNN50)。

1.2.2 BNP检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全血,抗凝试管中加15% EDTA,离心处理,使用普朗PUZS-3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80型)以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1.2.3 LEVF 测定用美国彩色超声诊断仪clearvue350(飞利浦)对LEVF进行测定。

1.2.4 基础药物治疗本组患者均予以强心、利尿、血管扩张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每日静脉注射或口服胺碘酮(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623,2010-06-28)600 mg,1周后减量至400 mg,2周后减量至200 mg,疗程14 d。

1.3 观察指标两组BNP、LEVF水平比较以及LF、HF、LF/HF、SDNN、rMSSD、PNN50;住院期间及随访半年的死亡率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因BNP呈偏态分布,故用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分析单因素相关性,P2 结果2.1 两组住院期间BNP、LEVF水平两组住院期间的LEVF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室性心律失常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2 两组住院期间HRV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室性心律失常组LF、LF/HF、SDNN指标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住院期间及随访半年的死亡情况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及电话的方式完成随访,室性心律失常组半年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4 死亡风险相关因素直线回归分析BNP水平变化是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半年的死亡风险因素(r=0.80,P0.05)。

HRV与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半年的死亡率明显相关(P0.05)。

而LEVF均不能预测出两组的死亡风险(P>0.05)。

3 讨论心力衰竭多指心肌收缩力变差导致心排血量满足不了机体代谢的需求,影响器官、组织的灌注,往往伴体循环、肺循环的被动性充血,因此亦可称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4]。

50%~6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心律失常与猝死,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居多[5]。

据报道,心力衰竭患者确诊后的1年内死亡率在20%左右,8年内死亡率不低于80%,其中超过50%是死于猝死,猝死率高于普通人群的6~9 倍[6-8]。

心力衰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生机制,发病基础与基础的器质性心脏病、神经激素作用、心肌缺血、机械性因素、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密切相关[8-10]。

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往往预后不佳,近期死亡率提高。

本研究表明,两组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数量偏少有关,但出院半年的死亡率则明显增加,且室性心律失常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本研究选用BNP、HRV及LEVF等3个指标来预测患者的近期预后。

BNP主要生成于心室,心力衰竭时BNP的释放量会随着心室壁张力与负荷的增大而增加。

当前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证明在心力衰竭诊断及危险程度方面BNP都具有重要作用[12,13],并且认为BNP能够作为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及出院半年与一年的死亡率[11],但是缺乏对这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研究[14,15]。

本研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组血浆中BNP的浓度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可能是因为患者血流动力学受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发生变化导致心脏负荷增加所致。

HRV对心脏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的评估作用已得到公认,常用来作为心律失常恶性程度与猝死的重要评估指标[16,17]。

之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多关注在心肌梗死上,而对心力衰竭的研究不多。

但需值得注意的是,心力衰竭患者也会发生迷走神经与心交感神经的失衡[18],具体表现在迷走神经活性处于抑制状态而交感神经相对过于活跃,致使心电不稳,心电不稳不仅会进一步加重原发病病情,同时还会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9,20]。

本研究表明,较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F显著升高,HF下降,SDNN显著升高,这说明HRV 的部分指标可用来预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

LEVF直接反映着心脏功能,有报道指出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会随着死亡率水平的降低而升高[16,17]。

但本研究中的室性心律失常组并不存在明显的LEVF恶化,其中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的阵发性因素有关,经直线回归分析,LEVF与两组的死亡率均不存在明显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