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诗人谈诗》同步练习 苏教版1
2020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15课诗人谈诗练习题
15 诗人谈诗一、双基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乍.然(zhà)鲁藜.(lí)仿佛.(fú)B.眺.望(tiào)署.光(shǔ)旷.野(kuànɡ)C.曾卓.(zhuó)清晰.(xī)弓弦.(xuán)D.洗礼.(lǐ)门滥.(kǎn)山峦.(luán)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
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项朗读重音标注正确的一项是()A.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B.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C.河岸被山影..去..压着/有星流过旷野D.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4.下面各项关于本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中提到的“偏爱”,可能是作者个人的兴趣爱好所致,但也可能包含着这首好诗被人忽略了的意味。
B.读诗要有独特的感觉,就是指不但要能够进入诗的意境,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来产生联想,以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
C.诗中提到的“感觉到”这个词,一方面是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于黎明到来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
D.“月光流进门槛”这句在诗中是客观叙述,语言精练,并没有把诗人的主观感受渗透其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构思之巧妙。
5.综合性学习。
本课的诗歌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请接着品读鲁藜的这首小诗,然后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B.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明察秋毫....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B解析:“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此处明显运用有误。
“回味无穷”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答案:B解析:B句中“别有用心”是指有不良的用心,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下面文学作品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小时了了》选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义庆。
B.《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十五《诗人谈诗》
十五诗人谈诗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n)A.眺望(zhào) 乍然(zhà) 山峦(luá) 笼罩(lóng) 曙光(shǔ)B.鲁藜(lín) 门槛(kǎn))滥用(làC.发觉(juéD.呜咽(yè) 挑衅(pàn) 旷野(kuànɡ)2.为了倡导大家将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做些修改。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A]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
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开阔了中国人的胸襟。
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B]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
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
[C]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
一词改为“________”(1)A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________”(2)B句中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句中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第15课《诗人谈诗》同步练习(苏教版九年级上)2doc
《诗人谈诗》同步讲解与训练学习目标1、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2、对诗歌意象的认识。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4、对思想情感的体会。
重点难点1、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诗句含义的揣摩3、对诗歌语言的分析。
核心知识一、基础知识1. 给红色的字注音。
鲁藜( ) 门槛( ) 曙光( ) 乍( )然眺望( )旷野( ) 山峦( ) 笼( )罩弓弦( )2. 词语解释。
【乍然】:忽然;突然。
【山峦】:连绵的山。
【眺望】:从高处望远处看。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曙光】:①清晨的日光。
②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
【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3.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 诗歌是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根据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寓言诗。
②. 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优秀的诗歌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具有充沛的感情。
③. 诗歌具有丰富的想像,通过想像寄托诗人的愿望、理想,表达诗人的感情。
④. 诗歌,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生动,讲究“炼字”“炼句”,要求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4.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②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③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5. 下面诗句中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一项是()①.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艾青《黎明的通知》)②.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
(穆旦《旗》)③.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6. 读下面语句,任选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武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九上《诗人谈诗》同步练习及答案
十五诗人谈诗【课前学习】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的方格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tiào)望着月光下的(kuàng)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zhào)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chèn)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2.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②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③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3.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是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根据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寓言诗。
B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优秀的诗歌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具有充沛的感情。
C诗歌具有丰富的想像,通过想像寄托诗人的愿望、理想,表达诗人的感情。
D诗歌,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生动,讲究“炼字”“炼句”,要求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4.下面诗句中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一项是()A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艾青《黎明的通知》)B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
(穆旦《旗》)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课堂检测】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完成1—3题。
(6分)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1.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认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首《泥土》也是鲁藜的作品,试揣摩该诗欲借泥土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A卷时刻(30分钟)分值(50分)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12分)①鲁藜()②乍()然③弓弦()④山峦()⑤旷()野⑥笼()罩2.填空。
(5分)《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作者是今世诗人。
本文是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对的《》的评论。
阅读《一个深夜的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月光流进门坎我以为是阳光开门,仍是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恍如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3.诗歌善用虚实并用的手法,从诗中找出一处虚写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分)4.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以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5分)5.说说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
(10分)深夜:黎明:6.指出以下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8分)①月光流进门坎()②河岸被山影压着()7.下面这首《泥土》也是鲁藜的作品,试琢磨该诗歌颂了泥土的什么精神。
(5分)老是把自己看成珍珠/就不时怕被埋没的痛楚/把自己看成泥土吧/让世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B 综合提升卷时刻(45分钟)分值(50分)阅读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1.诗中的“你”“我”别离指的是谁?(8分)你:我:2.“你圆/我也圆”中两个“圆”字如何明白得?(8分)3.诗的第一节中有“你从柳树梢头望我”,第二节中有“我从椰树梢头望你”,这两次树木的变换暗示了什么?(10分)4.你是如何明白得这首诗的主题的?(10分)5.你明白“你从柳树梢头望我”化用了古代哪两句闻名文句吗?(4分)阅读今世诗人傅天琳的《秋雨声声》,回答下列问题。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地说个不断。
窗内的语声,叽叽咕咕地说个不断。
苏教版九上语文 同步测试: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15诗人谈诗(九)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一、双基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乍.然(zhà)鲁藜.(lí)仿佛.(fú)B.眺.望(tiào)署.光(shǔ)旷.野(kuànɡ)C.曾卓.(zhuó)清晰.(xī)弓弦.(xuán)D.洗礼.(lǐ)门滥.(kǎn)山峦.(luán)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的期..即起的。
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下列各项朗读重音标注正确的一项是()A.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B.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C.河岸被山影..去..压着/有星流过旷野D.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4.下面各项关于本课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中提到的“偏爱”,可能是作者个人的兴趣爱好所致,但也可能包含着这首好诗被人忽略了的意味。
B.读诗要有独特的感觉,就是指不但要能够进入诗的意境,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来产生联想,以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
C.诗中提到的“感觉到”这个词,一方面是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于黎明到来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
D.“月光流进门槛”这句在诗中是客观叙述,语言精练,并没有把诗人的主观感受渗透其中,也可以看出诗人构思之巧妙。
5.综合性学习。
本课的诗歌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请接着品读鲁藜的这首小诗,然后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诗人谈诗》练习苏教版
十五诗人谈诗
一、默一默
二、读一读
请大家阅读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三、想一想
1. 曾卓对《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呢?
2. 通过自己的鉴赏和学习曾卓的评论,掌握评论的写法。
四、练一练
【甲】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 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
(答出两个即可)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 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诗人谈诗
姓名得分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iào) __望 (shǔ) 光弓(xián)_____ (lǒng)______罩
2.请你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给“沙尘暴”下一个定义。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
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性学习。
“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
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实地观察: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把令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
镜头一:
镜头二:
活动二: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
(不少于两条) 我的计策一:
我的计策二:
活动三: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你打算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我的环保行动:
二.阅读理解、分析。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曾卓
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
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
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以为是霜。
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
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
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阴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
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我喜欢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它反映了生活在
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
附:
一个深夜的记忆
鲁藜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开门,还是深夜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
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
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声响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4.根据诗歌和曾卓的评论,简要说说鲁藜是一个怎样的人?
5.评论说:“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
”请说出作者偏爱这首诗的原因。
6.根据文意,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
..即起的。
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
..的期待。
(2)于是我听见了黎明
..的声响
7.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1)说说这首诗和《一个深夜的记忆》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人对这首诗写的赏析,请仔细品读后,就其中的某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全诗四句,分为两节。
第一节是对一种人生状态的真实描摹。
多少年来,总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刚有一点本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就孤芳自赏、自视特殊了。
然而,现实世界并不欢迎这样的人。
在人民大众如火如荼的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时候,谁若依然在那里把自己当作珍珠来欣赏,谁就走入了人生的误区,也便必然会产生“被埋没的痛苦”。
何以解脱?诗的第二节告诉了我们答案:“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无疑是说,生而为人,无论才智高低、本事大小,都应投身到人民大众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中去。
而且,要甘于平凡,甘于牺牲,甘于奉献!诗中比喻和转折性结构的运用,“珍珠”与“泥土”的象征性对比,语言的平实与朴素,奠定了该诗在艺术上的空前成功。
正是由于哲理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该诗让每一位读到它的人都爱不释手,并且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眺曙弦笼
2.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
参考:沙尘暴是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3.活动一:不设统一答案,只要是平时观察到的环境污染的情景即可。
示例:镜头一:学校旁边的池塘到处散满垃圾,杂草丛生,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水变得污浊不堪;镜头二:学校旁边的菜场,到处是废弃的塑料袋与垃圾,连空气里也弥漫着各种“怪味”。
活动二:不设统一答案,答案只要围绕“环保”主题即可。
示例: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
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
计策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活动三:不设统一答案,只要办法可行,且叙述清晰即可。
4.是一个渴望光明,乐观向上,追求真理,热爱革命的战地诗人。
5.这首小诗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意境宁静而又深沉的,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6.(1)前一个黎明侧重于本意,指现实中的黎明,后一个黎明侧重于比喻意,指光明。
(2)指光明。
7.(1)《泥土》是一首精粹的格言式的抒情短诗,侧重阐述哲理;《一个深夜的记忆》是一首意境深沉的写景抒情诗,侧重勾勒形象。
(2)不设统一答案,可从诗歌的内容、内涵、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简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