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历史唯物主义1

合集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的基础,而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逐渐变得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引发社会变革和革命。

这种社会变革和革命的过程被称为“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通过斗争争夺社会的统治地位。

通过不断的阶级斗争,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渐形成。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必然性,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而不是任意的人为干预。

它也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即经济条件决定了政治、法律、文化等的出现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原理,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对于分析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汇总

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识别的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识别的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识别的关键词:人民╱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生╱以人为本╱人权╱(二)人生观价值观5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6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识别的关键词: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观念会变化╱忠于人民╱地位、需要、角度、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8.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对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组织的发展推动的。

物质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的工具、劳动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产组织则是指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以及政治制度等。

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组织的发展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这个规律就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生产组织的变革,进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随着物质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形式会随之调整,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经济基础包括了所有制形式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则包括了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

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经济基础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生产的方式和经济关系。

上层建筑则被视为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它包括了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揭示了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和规律,为人们理解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它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认为经济决定着其他社会领域的变化。

历史唯
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改造世界的需要和实践活动,而不是来自于天意或个别英雄的作为。

因此,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调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旨在揭示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根本规律。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由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即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决定的。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生产关系会催生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变革推动的。

当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从而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建立。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它们的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相一致。

3.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三、历史唯物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1. 有效分析社会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为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2. 指导社会变革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强调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人的思想和观念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认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社会变革的认识。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人的思想和观念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这就是说,人的思想和观念是由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的。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变革是由社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认识社会和历史,首先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入手,要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入手,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入手,要从阶级斗争入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和历史,才能正确地指导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认识社会和历史,首先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入手,要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入手,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入手,要从阶级斗争入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和历史,才能正确地指导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认识社会和历史,首先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入手,要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入手,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入手,要从阶级斗争入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和历史,才能正确地指导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一种关于历史的哲学理论,它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所决定的,是一种物质决定论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实在,意识和思维不是超越物质的,而只是物质秩序中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物质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包括人类所拥有的生产资料,例如土地、机器、工具和劳动力等。

在一个社会中,生产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

第二,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所组成。

所有制关系是指生产资料的物质或权利上的占有关系,分配关系是指在生产中获得经济利益的方式和比例。

在不同的社会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不同,反映了社会阶级的存在。

第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不断发展所引起的。

在一个特定社会中,不同的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最终会导致社会阶级之间的激烈斗争。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四,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所决定的。

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同,这种矛盾和冲突所决定的社会历史状态不同。

第五,社会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的。

不同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同,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承认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在历史上发生的一切社会现象,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前提,这些原因和前提决定了社会的运动方向和发展趋势。

在这种观点下,历史不再是有意识的人创造的,而是由物质力量和社会条件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斗争的本质,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和方法。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一)考点解析1、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

2、什么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存在的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坚持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3)注意易错点: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识一定同步发生变化吗?②文化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吗?(4)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二)经典试题1、【2007年江苏卷】材料二:江苏综合创新能力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江苏拥有自己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还很少,创新绩效较低。

据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使江苏经济发展出现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投资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良好趋势。

材料三:目前江苏创新创业创优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但“三创”活动仍然受到体制、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如把冒尖者视为“冒失”,把打破常规者视为“异类”,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愿冒险;民众性创新创业的机制尚不完善。

(1)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谈谈江苏为什么要大为弘扬“三创”精神。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不同作用。

②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三创“精神是江苏改革创新实践和经济社会发晨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弘扬三创精神,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对于推动江苏改革创新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4讲 唯物论

第4讲  唯物论

• 那么,我们感知到的是不是事物本身呢?不是, 我们感知到的永远是感觉或观念本身,因为, • 第一,感觉、观念是不能离开我们的心灵而存在 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感知到的所谓事物只能存在 于心中,而存在于心中的只能是观念。 • 第二,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也就是说,观念只 能认识观念,我们的心灵只能在各种观念之间建 立起联系,因为它们是相似的,而不能在不相似 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观念之外的东西与观念 是不相似的,说观念与一种跟它不相似的东西相 似是自相矛盾的。所以,观念不能证明在观念以 外的存在。
赫拉克利特残篇
• 道万古长存 • (《约翰福音》中,上帝和基督就等同于道: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即神”“道成肉身, 就在我们中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五行”说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水胜 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 土,土胜水”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阴阳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这对概念最早出现于莱布尼茨的《对培尔 思想的答复》中。 • 四种含义: • 第一种有关世界万物的本原 • 第二种有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 第三种有关物质与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 第四种有关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
唯物主义三大基本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恩格斯在理解物质概念时,把“物质”和“实 物”加以区别,认为“物质”是一般的、共性的东 西,而“实物”是个别的,感性经验的东西。 从物质和精神关系上来理解物质的特性,物质 具有和精神相区别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 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章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

与自然界一样,社会存在也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财产;运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活动;思维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

对社会存在进行量化就有了所谓社会存在量。

各种社会存在可以相互转换。

社会意识:是社会心理学哲学基础的重要概念。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人们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等。

社会的意识结构建立在社会的经济结构基础之上并受社会的政治结构制约。

社会意识具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它们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作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观上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基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个观点,结束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坚持了真正辩证和彻底的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主要体现在发展变化的同步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性、历史继承性和能动的反作用上。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1) 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整理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整理

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明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

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和否认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反对倾向:颠倒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历史唯心主义错误,认为社会变化是由少数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神和“绝对精神”决定的,是客观唯心主义。

把精神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而看不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原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群众实践相结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青少年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情、理、行”的转变。

反对倾向:忽视甚至否认群众对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二)价值观3.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原理:价值观人皆有之。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变革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表现。

2.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生活的改变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

2.2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斗争形式不同,但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将生产力放在中心地位,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生产关系的变更,促进社会发展。

2.4 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社会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可循。

因此,通过研究历史的规律,可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创造出社会财富,并以此为基础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2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伴随着上层建筑的变革。

3.4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阶级斗争的形式不同,但其存在和发展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变革。

第四讲 唯物史观

第四讲 唯物史观

跨国公司
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发 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具有重要作用。 交往对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交往对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3、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三、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一)唯心史观 内容: 1、内容: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第一性,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第一性, 社会存在第二性。 社会存在第二性。 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 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 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进一步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 进一步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 • 只考察了个别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没 只考察了个别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有进一步考察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作用。 有进一步考察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作用。
劳动 者 劳动 资料 劳动 对象 科学 技术 科学 管理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
劳动者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 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 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 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 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 对象之间的媒介体。 对象之间的媒介体。
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 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别, 不在于生产什么, 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 于怎样生产, 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 动资料生产。 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 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 的测量器, 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 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 指示器。 指示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哲学观点的比较、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通过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发现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系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引起的,具有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哲学观点的比较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其他哲学观点存在显著区别。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意识形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生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源动力。

形而上学则忽略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将历史看作无规律性的个别事件的简单堆积。

相比之下,历史唯物主义更加科学、全面地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变革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催生上层建筑的相应变革。

3.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决定性因素。

4.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性和必然性的,这种规律性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把握。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意义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只有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提供科学的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去寻找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包括劳动工具、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等因素。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交换方式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社会组织形式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4. 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形态。

这种演进是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

5. 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其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制约,但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来解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理论,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该理论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偶然和随意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其核心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1.1 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意识、思想等精神现象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的。

因此,理解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过程,必须从物质生活入手。

1.2 历史发展的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阶级斗争。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生产关系逐渐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分化。

这种分化导致了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这种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理解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生产工具、劳动者及其所能创造出的财富,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产权、分配、交换等关系。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突破旧有生产关系的桎梏,使得人类社会向更高级形态演进。

2.2 基础与上层建筑马克思将社会分为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

基础指的是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则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及文化等。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基础的发展。

2.3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尽管具体事件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因此,通过研究一定时期内经济基础变化,可以获得对整个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知。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3.1 辩证法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立场,它强调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变化与发展是事物本质所在。

历史唯物主义大白话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大白话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大白话解释1.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1.1 定义哎呀,历史唯物主义听起来有点拗口,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看待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方式。

它主张,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经济活动和生产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想象一下,如果你家经济条件不错,肯定会有更多机会接受教育,想法也会相对开阔。

反之,生活艰难,那些无奈的现实会把你的目光局限在温饱之上。

1.2 历史的演变你想啊,历史就像是一部不断升级的电视剧,每一集都有新的角色和剧情,但背后其实都在映射着社会的变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阶级斗争的过程。

比如,在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经过一番厮杀,最后农民起义成功,开启了新的篇章。

就这样,一步步演变成现代社会,简直就像游戏升级一样。

2. 主要观点2.1 经济决定论说到经济,那可真是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就像是大树的根,只有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粗壮。

而这个“根”就是社会的生产力,比如技术、劳动方式等等。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现代科技,咱们连网购都难,生活质量能有多高呢?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得先搞清楚经济,才能明白一切。

2.2 阶级斗争难免有人会问,阶级斗争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拔河比赛,永远有赢有输。

在每个历史阶段,总有一些人为了利益而斗争,这种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就拿中国历史来说,几百年来的农民起义、革命运动,都是为了推翻压迫,争取更好的生活。

结果是,社会变了,历史也变了,大家都能过上日子。

3. 生活中的体现3.1 当代例子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摊贩,背后都有经济的影子。

看看如今的科技巨头,像是阿里、腾讯,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我们购物和社交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现在用手机支付、外卖,谁还愿意去排队?这就是经济和生活方式的互动。

3.2 未来展望那么未来呢?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时代在变,经济也在变。

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一)

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一)

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一)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一、导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它对于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根本,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的形态。

•意识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它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利益的制约。

2.1 对立统一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对立统一原理,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矛盾,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社会历史中的矛盾主要体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斗争与统一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生产关系包括所有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如私有制和公有制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1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体现。

•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不断演进,从而实现社会发展。

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1 意识形态的反映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各种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

•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都是经济利益的表现。

•意识形态的变化是经济基础变革的结果。

五、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视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原理,并指导解决社会矛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思路。

5.1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高阶段,是没有剥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

结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优秀课件1

历史唯物主义优秀课件1
历史唯物主义
何玉仙
一、核心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 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方法论:承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反对社会变化中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变化是由少数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和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神和“绝对精神”决定的)。 2.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原理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有: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上层建筑一定 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具体内容: ①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生产关系反作 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 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②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 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 变革。) 方法论:自己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必须尊重社会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是社会发 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②阶 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 。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注意: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 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
(注意:错,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 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们,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从事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 神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人民群 众是实 现社会 变革的 决定力 量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 史发展的动力。——毛泽东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 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三)人民群众创造社会历史的制约性 1、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2、受政治条件制约 3、受精神条件制约
(四)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决定

反作用
生 产 关 系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 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 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 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经济基础的含义
是指同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二)上层建筑的含义 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 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人口决定论
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 更替的根本原因。
马 尔 萨 斯
人口是按 几何级数增长 ,生活资料是 按算术级数增 长。
(4)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整
个社会生活的首要前提。
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 展,决定着新旧社会的更替,推动社会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封建 社会
2、社会意识
(1)社会意识的含义
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各种社会心理和
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意识结构的复杂性社会 Nhomakorabea识 落后的
社会意识
促进 作用
阻碍 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含义 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
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的结构(三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生产力的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力
劳 动 者
实 体 性 要 素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 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 进作用。 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 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1、改革的含义: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
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进
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 2、改革的作用:它是推动同一社会发展
的重要动力。
3、改革的实质:它是同一社会形态的
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它可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2、它可以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3、它可以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
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
终决定力量。
其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
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 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推动社会发展
生产力 变化
生产关 系变化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 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工业 科技
农业
商业
军事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过 程,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基本制度
阶级结构
生产 方式
决定
政治观点 法律观点
道德观点 发展水平
社 会 存 在 和 发 展
进作用。 第二,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状
况时,它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
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 建筑 经济 基础
不适合
适合
适合
生产力
促进 作用
上层建筑 上层 建筑
适合
经济基础 阻碍 作用
不适合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第四讲
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决定
唯心 史观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唯物 史观
1、唯物史观
• 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 意识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社会历 • 史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上层建 筑变化
生产力既是社 会基本矛盾运动的 起点,又是社会基 本矛盾运动的归宿
生产力 的发展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 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2、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根源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
级之间的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主要是指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 口因素。
(2)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含义 地理环境是指特定社会所处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形、气候、森林、山脉、河流、湖泊、 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地下矿藏等。它是物质生活条 件之一。
范畴。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人口的数量、密 度和增长速度,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第三,人口的构成和质量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
影响和作用。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普通个人
个人 历史人物
进步的历 史人物 反动的历 史人物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2、 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
政治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与偶
然性的统一。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 变化发展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
况时,它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促
任何一种 社会条件 下都有三 种水平的 基本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原 沉淀 始 社 会 意 识 奴 沉淀 隶 社 会 意 识
扬弃
封 沉淀 建 社 会 意 识
扬弃
资 沉淀 本 主 义 意 识
扬弃
社 会 沉淀 主 义 意 识
扬弃
原始 社会 意识
奴隶 社会 意识
封建 社会 意识
资本 主义 意识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 社会意识 的反作用
A 、 从意识的主体角度来划分,分为个 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个人意识
群体意识
B、从意识的水平来划分,分为社会 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图书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 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表现为社会意识具 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超 前 意 识 同 步 意 识 落 后 意 识
渗 透 性 要 素
科学技术
科学管理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
控制系统
物质条件
劳动对象
自 然 物
原 料
劳动者
管理人员
体力劳动者
工程技术人员
科研工作者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素质产生 新的飞跃。 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 改进和创新。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大。 第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唯心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 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宣扬少数英雄 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1)至多考察了人们思想活动的动机,而没有
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2)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 相适合的,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客观 物质关系。
(2)生产关系的构成
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第三,产品的分配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