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幽径悲剧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幽径悲剧PPT课件,季羡林 共20页
幽径悲剧
季羡林
newxue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
季羡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入德国 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 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 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 长,至1984年离职。
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梳理思路
学生自读,回答:
1、根据课文的内容,完全可以把题目中的“幽 径”换成另一个名词,你认为那是什么词?既 如此,季羡林为什么将本文冠以“幽径悲剧”?
2、文中哪些段落记录了藤萝及发生在它身上的 “悲剧”?其它段落分别介绍了什么?(请将 那些标过渡的语句标在书中) 3、有人说:“既然悲剧是发生在藤萝身上,那 么在文章开头,季羡林还运用大段笔墨对幽径 进行描述,这根本没必要。”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
• 默读课文:①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一句 话细细地品读一下,说说你的感受。②文中有没 有值得你思索,对你有所启发的地方,请找出来 和大家交流一下。
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1) 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 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 你们猜猜“愚氓”又是哪些人呢?
(2) 在学习课文之前,你是怎样理解悲剧 的?学了课文后,文章所告诉我们的究竟是 一个怎样的悲剧,是谁的悲剧,你对制造悲 剧者有何感想?今天我们就此篇课文,来一 起交流一下“悲剧” 。
2、对于一株藤萝的死,季羡林表现得悲愤至极, 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3、季羡林认为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1、既包括被毁的古藤萝,也包括那条神奇的幽径。
2、不是。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季羡林本人对自然万物充满热爱。 (2)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 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季羡林
newxue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
季羡林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秋进入德国 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 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 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 长,至1984年离职。
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梳理思路
学生自读,回答:
1、根据课文的内容,完全可以把题目中的“幽 径”换成另一个名词,你认为那是什么词?既 如此,季羡林为什么将本文冠以“幽径悲剧”?
2、文中哪些段落记录了藤萝及发生在它身上的 “悲剧”?其它段落分别介绍了什么?(请将 那些标过渡的语句标在书中) 3、有人说:“既然悲剧是发生在藤萝身上,那 么在文章开头,季羡林还运用大段笔墨对幽径 进行描述,这根本没必要。”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
• 默读课文:①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一句 话细细地品读一下,说说你的感受。②文中有没 有值得你思索,对你有所启发的地方,请找出来 和大家交流一下。
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1) 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 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 你们猜猜“愚氓”又是哪些人呢?
(2) 在学习课文之前,你是怎样理解悲剧 的?学了课文后,文章所告诉我们的究竟是 一个怎样的悲剧,是谁的悲剧,你对制造悲 剧者有何感想?今天我们就此篇课文,来一 起交流一下“悲剧” 。
2、对于一株藤萝的死,季羡林表现得悲愤至极, 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3、季羡林认为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1、既包括被毁的古藤萝,也包括那条神奇的幽径。
2、不是。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季羡林本人对自然万物充满热爱。 (2)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 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幽径悲剧》课件
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 制止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提高国民素质、制定相应 制度、规范和处罚条例、加大宣 传力度„„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 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课后作业
根据古藤萝的悲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法手法,请摘出例句。
藤 萝 悲 剧
形:吊死鬼、花朵--孤儿 声:哭泣、哭泣、哭泣 情:(花)万分委屈、投诉无门 (人)极度痛苦、悲哀至极
催 人 泪 下
你能感受此时作者的心情并用 准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吗?
思考
作者把古藤萝的形声色香之美写到极致,把 自己对古藤萝的喜爱之情也写到极致,其目 的是什么? 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藤 萝的极致之美,更会增强其被毁灭的悲剧性。 (为悲剧蓄势)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悲 剧? 2、悲剧的发生是从文章的什 么地方正式开始的? 3、本文共三部分内容,请根 据内容划分文章的段落。并理 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
这篇文章写了北大校园里燕园幽径上一株古
藤萝无端被毁的悲剧。
第一部分:幽径美景 ( 1- 6 ) 第二部分:藤萝之美 (7-10)
第三部分:藤萝悲剧 (11-16)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古藤萝之美。而要先
描写幽径之美? 衬出幽径藤萝,显出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常 地位,幽径够美了,但却不是给我印象最深 的。可以想见藤萝的美比幽径的美更给人以 吸引力,引起读者对藤萝的强烈兴趣。(为 了更好的突出古藤萝的美)(烘托) (为引出古藤萝做铺垫)
揣摩情感
作者对这株美丽的藤萝感情又如何 呢? 这株美丽的紫藤萝后来的命运如 何?
1、“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 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 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幽径悲剧 (共25张PPT)
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
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 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 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幽径之美,美在四时,美在湖山。
环境:一面……一面……
幽径四季 山上:春夏秋冬四时景物
赞 美
之美
之 情
湖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 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 于市,只能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 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五、探究悲剧的原因
藤萝被无情的毁掉了,作者伤心之极。 那么,更令作者伤心忧虑的是什么?
悲剧的制造者是谁,藤萝之美毁 灭的现实告诉我们什么?
人们的愚昧无知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 然环境逐渐毁灭。
幽径悲剧
季羡林
一生无数头衔,唯独喜欢“教授”这一称号。 一生精通英、德、印等多种语言,唯独热爱着祖国 的文字。 出生山东清平县,家境也十分清贫,唯独满腹诗书 之足。 就读清华,博得“四剑客”之一的美誉。 留学德国,二战的烽烟造就他成为东方语言大师。 回归祖国,执教北大。 文革间挨斗受批受尽凌辱,可从未放弃救世治学 之道。 十年磨一剑,译成了印度人都惧怕的《罗摩衍那》。 是他-------大力的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是他-------推动了东方文化的前进。
• 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藤萝之 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形象 描写、情感表达等角度来谈。)
感受藤萝之美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
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 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 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 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 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 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 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 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 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 我才清晰的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 之了。
《幽径悲剧》公开课件 图文
斛 (hú) 万斛 触 (chù) 接触
词语释义 ①漠然: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 ②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③凄清:形容凄凉冷清。 ④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⑤猬集:如刺猬的硬刺那样丛聚,比喻众多。 ⑥诛伐:讨伐。文中有“砍伐”的意思。 ⑦万斛:极言容量之多。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 五斗。 ⑧愚氓:愚民,愚昧之人。氓,民、百姓。
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 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 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诉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 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 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 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深感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的现象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呼吁社会群体强化爱美、护美的意识。
10.(上海中考,T23)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文中“十字架”比喻藤萝毁于愚氓之手对作者的博爱
之心所带来的巨大痛苦。作者“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 去”,表明他永远不能容忍愚氓灭美的悲剧,永不放弃揭 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也表现了一个倔强老人 矢志不移的决心。
正面描写:主要从视觉(“盘曲而上”“万绿丛中一 点红”)、嗅觉(“幽香”)、听觉(“嗡嗡的蜜蜂声”) 角度写了古藤萝的美。侧面烘托:①以“我”“根本分不 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衬托古藤萝的繁茂, 以“我”“顾而乐之”衬托古藤萝的迷人。②从命运方面 进行衬托,以其他藤萝被砍伐而仅存这一棵“成了燕园中 藤萝界的鲁殿灵光”,烘托这棵古藤萝的珍贵。
本文描绘了北大燕园中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 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 悲剧现实,表现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公开课_幽径悲剧 ppt课件
2020/12/2
18
【生活显微镜】
古朴美丽的藤萝一夜之间就毁 于愚氓之手,让人欲哭无泪。在现 实生活中,类似“愚氓灭美”的现 象依然存在,欣赏以下的图片并谈 谈你的感受。
2020/12/2
19
这里曾经一碧万顷 碧波荡漾……
2020/12/2
20
而如今 湖水混浊,鱼儿死去……
2020/12/2
26
21
这里曾经绿草如茵 牛儿满坡……
2020/12/2
22
而如今 戈壁荒滩,枯木无语……
2020/12/2
23
这里曾经林木遮天
生意盎然……
2020/12/2
24
而如今 浓烟滚滚,满山荒芜……
2020/12/2
25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2020/12/2
——王蒙
2020/12/2
10
2020/12/2
11
【第二幕】吊死鬼在哭泣
1、 吊死鬼是谁?为何称其为鬼?
2、作者是如何写它哭泣的?
3、 初绽的花朵却在“微笑”,如何理 解?
2020/12/2
12
悲剧就是把美毁灭给人 看
2020/12/2
13
对比突出其悲
这里曾经…… 小园香径独徘徊
而如今……
断根残枝空悲切
美在“山上”、 “湖中”
美在春夏秋冬
2020/12/2
8
【第一幕】生前之美
1、活着的古藤萝美在何处 ? 2、藤萝之美其实代表了什么 ?2020/12/2 Nhomakorabea9
藤 萝
形香声色“ “万袭蓦盘绿入地曲丛”耳而中扑内上一”鼻点之的红香蜜蜂声外 在 美
语文课件——幽径悲剧
幽径之美
美
藤萝之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开头用大量的笔墨写 幽径和藤萝,给人什么感受? 请用一个字概括。
五、请读出古藤萝控诉的段落。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 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 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 手。……
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只能哪里 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 泣,哭泣……
他就是一代宗师——季羡林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务 委员会主席、中科 院院士、中国语言 学家、文学翻译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
被称为“东方学 大师”。
在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那天,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送来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向这位学贯中西、 笔耕一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表示敬意。并风 趣地对季老说:“您现在是红衣少年!”
六、悲剧的制造者是愚氓,悲剧发生在什么地点? 什么时间?愚氓灭美现实告诉我们什么?
人们的愚昧无知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逐渐毁灭。 人们的愚昧与贪婪把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遗弃(传统道德 化的内涵是真善美)。
七、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作者矢志不移 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课后学习:(任选一题完 成)
1、请爱护你身边的小 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 们,请及时伸出你的援助之 手。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
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 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 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 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 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 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 在一团团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 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 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 我才清晰的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 之了。
幽径悲剧公开课教学ppt
2、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 几节文字是在写“幽径”呢?哪几节文字 是在写“藤萝”呢?
3、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 “悲剧”呢?
三、感受幽径之美
幽径之美,美在何时?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 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环境:一面……一面……
幽径四季
之美
山上:春夏秋冬四时景物
赞 美 之
探究悲剧的发生
1、这株藤萝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被谁所灭?
2、为什么他们会作出这 样的行为?
悲痛之因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 也不能幸免。……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 这一棵藤萝了。
茫茫人世中,人们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 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 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 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重点字词
蜿(wān)蜒(yán) 攀(pān)附(fù)
凄(qī)清(qīng) 潋(liàn)艳(yàn) 浩(hào)劫(jié) 诛(zhū)伐(fá)
惆(chóu)怅(chàng) 荆(jīng)棘(jí) 虬(qiú)干(gàn)
摇(yáo)曳(yè) (méng)
悚(sǒng)然(rán)
而如今 湖水混浊,鱼儿死去……
这里曾经绿草如茵 牛儿满坡……
而如今遮天 生意盎然……
而如今 浓烟滚滚,满山荒芜……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王蒙
拓展延伸
我们的身边是否还有 “愚氓灭美”的现象?请 你搜索你的阅读宝库谈谈 你的了解。
五、感受藤萝之悲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 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 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 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 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 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 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 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 有地方了。
3、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 “悲剧”呢?
三、感受幽径之美
幽径之美,美在何时?美在何处?请找出这些景 色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用心体会。
环境:一面……一面……
幽径四季
之美
山上:春夏秋冬四时景物
赞 美 之
探究悲剧的发生
1、这株藤萝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被谁所灭?
2、为什么他们会作出这 样的行为?
悲痛之因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 也不能幸免。……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 这一棵藤萝了。
茫茫人世中,人们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 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 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 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重点字词
蜿(wān)蜒(yán) 攀(pān)附(fù)
凄(qī)清(qīng) 潋(liàn)艳(yàn) 浩(hào)劫(jié) 诛(zhū)伐(fá)
惆(chóu)怅(chàng) 荆(jīng)棘(jí) 虬(qiú)干(gàn)
摇(yáo)曳(yè) (méng)
悚(sǒng)然(rán)
而如今 湖水混浊,鱼儿死去……
这里曾经绿草如茵 牛儿满坡……
而如今遮天 生意盎然……
而如今 浓烟滚滚,满山荒芜……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
——王蒙
拓展延伸
我们的身边是否还有 “愚氓灭美”的现象?请 你搜索你的阅读宝库谈谈 你的了解。
五、感受藤萝之悲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 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 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 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 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 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 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 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 有地方了。
《幽径悲剧》PPT教学课件
的。主干——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绿叶——团团浓 绿,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花 朵——淡淡幽香的紫红色花朵,能吸引嗡嗡的蜜蜂 。这是一株有着蓬勃生命力的藤萝。
部分来自《点拨》
7. 第11段中,作者说“人生不全是荆棘丛”,而第 12段中,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3.从不同角度抒情,细致动人。 先是说对这棵藤萝顾而乐之,并说是自己惟一的一点安慰,觉 得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这是正面 抒情。藤萝被砍后,作者感到十分悲哀,抒发了对它的痛惜之 情,这是从反面抒写了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最后作者又用 细腻的笔法抒写内心的感受,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二 写一写字形
qīqīng( 凄清 ) sòng rán(悚然)
围jiǎo( 剿 )
部分来自《点拨》
pān fù( 攀附 ) mì( 觅 )食 垂xián( 涎 )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潋滟:
水波荡漾的样子。
2.猬集:
如刺猬的硬刺那样丛聚,比喻众多。
3.万斛:
极言容量之多。
4.毛骨悚然:
【答案】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是因为古藤萝的 幸存给“我”的悲愤、惆怅的心情带来了安慰,给“ 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让“我”忘却了人生的许多 困难。 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是因为古藤萝被砍 了,“我”最后的一点希望还是没有了,“我”绝 望的心情使得“我”把这个世界看成了一个荆棘丛。
8. 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藤萝的惨状?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部分来自《点拨》
7. 第11段中,作者说“人生不全是荆棘丛”,而第 12段中,作者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 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3.从不同角度抒情,细致动人。 先是说对这棵藤萝顾而乐之,并说是自己惟一的一点安慰,觉 得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这是正面 抒情。藤萝被砍后,作者感到十分悲哀,抒发了对它的痛惜之 情,这是从反面抒写了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最后作者又用 细腻的笔法抒写内心的感受,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二 写一写字形
qīqīng( 凄清 ) sòng rán(悚然)
围jiǎo( 剿 )
部分来自《点拨》
pān fù( 攀附 ) mì( 觅 )食 垂xián( 涎 )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潋滟:
水波荡漾的样子。
2.猬集:
如刺猬的硬刺那样丛聚,比喻众多。
3.万斛:
极言容量之多。
4.毛骨悚然:
【答案】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是因为古藤萝的 幸存给“我”的悲愤、惆怅的心情带来了安慰,给“ 我”带来了许多的快乐,让“我”忘却了人生的许多 困难。 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是因为古藤萝被砍 了,“我”最后的一点希望还是没有了,“我”绝 望的心情使得“我”把这个世界看成了一个荆棘丛。
8. 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藤萝的惨状?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幽径悲剧》ppt课件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6):写幽径之美。 第二部分(7—10):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写藤萝之悲。
感受幽径之美
春 山上: 夏 总有翠色在目 秋
湖中: 夏 绿叶红荷
白雪覆盖 冬: 绿色更浓
生 机 勃 勃
第二课时
作为岁月化石的古藤萝, 它只需要一块石块或者一个幽暗的角落· · · · · ·
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 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能用 笔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语句。 • 1.标题为“幽径悲剧”,那么在这条幽径 上发生了什么悲剧呢?
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 的悲剧。
2、文章明明记录了发生在一株藤萝 身上的“悲剧”,作者为什么将题 目定为“幽径悲剧”呢? • 古藤生长在幽径中,使幽径更具神 奇的色彩。古藤的被毁,有损幽径 的神奇,因而是幽径的悲剧。作者 将个体的遭遇,扩大到对其生存环 境的危害,意在挖掘造成悲剧的原 因,即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的自私与冷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懦者 (nuò) 浩劫(jié) 荆棘(jīngjí) 虬干(qiú) 悚然(sǒng) 猬集(wèi) 遒劲(jì ng) 愚氓(yú méng ) 潋滟(liàn yàn ) 诛伐(zhūfá) 凌空(lí ng) 摇曳(yè) 惆怅(chóu chàng ) 万斛(hú) 干劲(jì n)
幽径藤萝有什么特点?在介绍这些特点之前,先写“藤 萝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植物”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无棚无架攀树而上,从下面看不出是株 藤萝,幽香沁鼻,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写 藤萝精神),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 (写藤萝形态)。(可以说它是形、香、 色俱佳,是真、善、美的集合体。) 写藤萝的受人喜爱不仅起到了烘云托 月的效果,激起了读者对幽径藤萝的强烈 兴趣,而且为“悲剧”的发生作了铺垫。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分委屈”“投诉无门”“哭泣”等人性化字眼, 拟人化地表达出一种哀怨之情。“哭泣”的反复使 用更强化了这种悲哀愤怒情感。 “在茫茫人海中„„一棵古藤的生死”又批评了世 人对美的漠视。
三、为何只有作者对古藤萝被毁表现 出了如此强烈的情感呢?
(设疑法提出问题后,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引导,找出 答案) 1 源于作者的悲悯情怀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 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 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 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 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 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古藤萝 被毁
悲哀至极 +愤怒
愚氓 蔑视美
呼吁尊重美 尊重自然
悲悯情怀 情感寄托
以此思路图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合作 探究,层层深入找出“悲剧”深层原因。
一、古藤萝缘何被毁?
1 “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 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其他一些古 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 情的诛伐。” 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不放过任何展 示美的事物 ——控诉“文革”行为 2 文革结束多年后的改革开放时代里,仍有 “愚氓”无视美,毁灭美。
课 中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学情预测
1 学生因年龄和阅历的不足,对“十年浩劫”时 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大环境会产生陌生感,无 法理解为什么会有“愚氓灭美”现象产生,必 要时需要做相应的知识补充。 2 作者亲历“文革”,并遭到迫害,目睹了当时 愚氓肆意残害紫藤萝的丑行,在心理上将自己 与紫藤萝联系到了一起,故而再面对仅存的古 藤萝被毁时,他的悲悯情怀就格外强烈。学生 如果不理解作者同紫藤萝之间的这层感情,就 无法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愚氓灭美的痛恨之情 和矢志维护美的强烈决心。
我(第12—16段)
第12段 第13段 第14段 第15段 写“我”的性情:具有悲悯 情怀(反讽) 古藤萝被毁后“我”的痛苦 心情(把悲情抽象变具象) 拟人化地表达古藤萝被毁的 愤怒(拟人、反复) 写“我” 与外人的不同, 形成对比,点出我的孤独心 境(反复) 表达“我”的无奈之情
第16段
反 复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经历; ②掌握重点词汇; 2 能力目标: ①体味文章清丽淡雅的语言和作者的情感变化,领会文 章的内涵; ②理清文章结构框架,学习文中写景、抒情的修辞手法 (层层铺垫+反复+反讽),品味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 达方式; 3 情感目标: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理解“悲剧”产生 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自然、对待生命的态度 和人文关怀意识。
四、文章情感线索与叙事线索并存、交织, 达到情景相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古藤萝 的悲剧性的逐渐深入到作者的情感当中, 由此:
作者带着无奈之感发出了要世人尊重 美、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呼吁,并 定下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全文总结
1 文章语言清丽淡雅,行文自然随性。 2 紫藤萝作为一种意象,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作 者自己:紫藤萝的不被珍视正如作者悲悯情 怀和孤独、无奈心境不被外人理解一样。 3 作者写紫藤萝的被诛杀,表达主题多元化: 悲悯情怀,孤独的痛苦,无奈的悲哀,对文 革的愤怒。独特的人,面对独特的对象,有 独特的感受,无奈,悲凉,伤感,即是对小 径,也是对古藤,更是对自己,对人生。 4 透过文章,作者呼吁世人对自然、生命和美 的尊重。
(第6段) 以描述径的“神奇” 收尾
点拨:“仿佛从地下……感染力”一句中“向上”连用和只 用一次有区别吗?什么表达手法?(反复)
藤
( 第 段 )
7—11
(第7段)写一棵古藤 以泛写的方式巩固叙述对象 紫色的花朵、满棚满架、 蜜蜂。
(第 8 段)描写幽径古藤萝之美 (第 9 段)其它藤的命运:被诛 (第10 段)幽径之古藤的命运: 独存—“我”的孤独 (第11 段)幽径之古藤结局: 被诛
2 作者对紫藤萝特殊的情感寄托。 “每到春天……不全是荆棘丛”透露出作者对紫 藤 萝的一种什么感情?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 花木也不能幸免”,即仅存的一棵,因而成 了惟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文革时期作者身心遭受迫害,孤独的心境不被外 人理解,故而对当时仅存的这株古藤萝在心理上 产生了亲近感和心灵寄托。如今面对仅存的古藤 萝被毁时,悲痛感就显得格外强烈。
说教学流程
预习反馈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拓展延伸
预习反馈
1
检 查 生 字 词
蜿(wān)蜒(yán) 潋(liàn)艳(yàn) 浩(hào)劫(jié) 惆(chóu)怅(chàng) 虬(qiú)干(gàn)
凄(qī)清(qīng) 攀(pān)附(fù) 诛(zhū)伐(fá) 荆(jīng)棘(jí ) 摇(yáo)曳(yè)
2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 当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 世人眼中的季羡林: 黄宝生:他从没离开学术 钱文忠:他是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 《季羡林全集》编辑委员会负责人柴 剑虹眼中的季羡林先生 : “星斗其文,赤子其心”
收入课本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学习。熟读课文的 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层层铺垫和 反复、反讽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 感。
1导 入
什么是悲剧?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 王尔德 在作品《道林· 格雷的画像》中讲一段话:生活中 真正的悲剧往往以非艺术的形式发生,以其赤裸 裸的暴力、绝对的混乱、可笑的无意义和彻底的 无定式来伤害我们。悲剧会像粗俗不堪的行为一 样对我们产生伤害,给我们留下一个使用暴力的 印象,我们因此而感到厌恶。
说教学重点
1 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学习层层铺垫、 反复和反讽的叙事、抒情手法。 2 挖掘酿成“悲剧”的深层原因,体会作者 的悲悯情怀和矢志维护美的决心。
说教学难点
挖掘酿成“悲剧”的深层原因,体 会作者的悲悯情怀和他矢志维护美 的决心是全文最大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点拨法:对作者的了解程度?文章 中提到方向。
写“径之美”为第二部分的“藤之美”做 铺垫,起到了烘托美的作用。“藤之美”又 为之后的“藤之悲”起到了衬作托用,强化 了悲剧效果。由此引出了第三部分“我”的 悲愤之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深入分析作者强烈的悲悯情 怀和对愚氓灭美的愤恨之情,体会他同 古藤萝之间的情感,理解他透过文章传 达出的对呼吁世人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尊重美的深层内涵。
悚(sǒng)然(rán)
愚(yú)氓(méng)
1 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2 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 3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更有趣味、 更有意思。 4 懦者立怯者强:软弱胆小的人也奋发刚强起来。 5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6 猬集:如刺猬的硬刺那样从聚,比喻众多。 7 鲁殿灵光:表示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8 万斛:极言容量之多。 9 毛骨悚然: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 10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5课) 《怀念母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 级上册第6课) 《夹竹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国标版小学 六年级下册第19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小学生张钫采访季羡林) (义 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 《做人与处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八年 级上册第11课) 《永久的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 下册第2课) 《成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版九年级上册 第9课) 《幽径悲剧》(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 主编 洪宗礼) 《清塘荷韵》(上海九年义务制教育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 八课)
课堂反思
文革动乱时期有“愚氓灭美”的现象,为何 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十多年之时,仍有这种现 象发生?同样,反观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类似现 象仍未被避免发生。经济飞速发展,为何人们素 质却在走下坡路?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是物质 社会对人心的腐蚀,使人变得冷漠,变得缺乏温 情和人文关怀,还是人性的自我放逐所致?
辅助资料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散文《二月兰》中 写到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心情。他写道:“我 当 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我知道正义是在自己的手 中,可是是非颠倒,人妖部分,我呼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答,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 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 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 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 这段文字用于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文革时期的 孤独心境,由此引出对古藤的心灵寄托。
4 试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幽径悲剧》写的是北大燕园幽径中一棵古 藤萝被愚氓毁灭的悲剧。
5 熟读文章,理清文章整体结构分 析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
文章大体分三部分
径 第1—6段 藤 第7—11段 我 第12—16段
径 (第1—6段)
(第1—2段) 自然入题,点出 叙述对象:径
(第3—5段) 巩固叙述对象 通过写小径周围的 山和湖的四季景色 达到描写小径的目的
2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 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 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 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 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 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说 课
幽径悲剧
说教材
《幽径悲剧》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整个 单元的主题为人与环境。通过本单元 的学习可以深化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增强学生善待生命、尊重自然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三、为何只有作者对古藤萝被毁表现 出了如此强烈的情感呢?
(设疑法提出问题后,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引导,找出 答案) 1 源于作者的悲悯情怀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 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 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 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 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 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古藤萝 被毁
悲哀至极 +愤怒
愚氓 蔑视美
呼吁尊重美 尊重自然
悲悯情怀 情感寄托
以此思路图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合作 探究,层层深入找出“悲剧”深层原因。
一、古藤萝缘何被毁?
1 “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 花木也不能幸免。藤萝们和其他其他一些古 丁香树等等,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 情的诛伐。” 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不放过任何展 示美的事物 ——控诉“文革”行为 2 文革结束多年后的改革开放时代里,仍有 “愚氓”无视美,毁灭美。
课 中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
学情预测
1 学生因年龄和阅历的不足,对“十年浩劫”时 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大环境会产生陌生感,无 法理解为什么会有“愚氓灭美”现象产生,必 要时需要做相应的知识补充。 2 作者亲历“文革”,并遭到迫害,目睹了当时 愚氓肆意残害紫藤萝的丑行,在心理上将自己 与紫藤萝联系到了一起,故而再面对仅存的古 藤萝被毁时,他的悲悯情怀就格外强烈。学生 如果不理解作者同紫藤萝之间的这层感情,就 无法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愚氓灭美的痛恨之情 和矢志维护美的强烈决心。
我(第12—16段)
第12段 第13段 第14段 第15段 写“我”的性情:具有悲悯 情怀(反讽) 古藤萝被毁后“我”的痛苦 心情(把悲情抽象变具象) 拟人化地表达古藤萝被毁的 愤怒(拟人、反复) 写“我” 与外人的不同, 形成对比,点出我的孤独心 境(反复) 表达“我”的无奈之情
第16段
反 复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经历; ②掌握重点词汇; 2 能力目标: ①体味文章清丽淡雅的语言和作者的情感变化,领会文 章的内涵; ②理清文章结构框架,学习文中写景、抒情的修辞手法 (层层铺垫+反复+反讽),品味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 达方式; 3 情感目标: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悯情怀,理解“悲剧”产生 的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自然、对待生命的态度 和人文关怀意识。
四、文章情感线索与叙事线索并存、交织, 达到情景相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古藤萝 的悲剧性的逐渐深入到作者的情感当中, 由此:
作者带着无奈之感发出了要世人尊重 美、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呼吁,并 定下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全文总结
1 文章语言清丽淡雅,行文自然随性。 2 紫藤萝作为一种意象,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作 者自己:紫藤萝的不被珍视正如作者悲悯情 怀和孤独、无奈心境不被外人理解一样。 3 作者写紫藤萝的被诛杀,表达主题多元化: 悲悯情怀,孤独的痛苦,无奈的悲哀,对文 革的愤怒。独特的人,面对独特的对象,有 独特的感受,无奈,悲凉,伤感,即是对小 径,也是对古藤,更是对自己,对人生。 4 透过文章,作者呼吁世人对自然、生命和美 的尊重。
(第6段) 以描述径的“神奇” 收尾
点拨:“仿佛从地下……感染力”一句中“向上”连用和只 用一次有区别吗?什么表达手法?(反复)
藤
( 第 段 )
7—11
(第7段)写一棵古藤 以泛写的方式巩固叙述对象 紫色的花朵、满棚满架、 蜜蜂。
(第 8 段)描写幽径古藤萝之美 (第 9 段)其它藤的命运:被诛 (第10 段)幽径之古藤的命运: 独存—“我”的孤独 (第11 段)幽径之古藤结局: 被诛
2 作者对紫藤萝特殊的情感寄托。 “每到春天……不全是荆棘丛”透露出作者对紫 藤 萝的一种什么感情?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 花木也不能幸免”,即仅存的一棵,因而成 了惟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文革时期作者身心遭受迫害,孤独的心境不被外 人理解,故而对当时仅存的这株古藤萝在心理上 产生了亲近感和心灵寄托。如今面对仅存的古藤 萝被毁时,悲痛感就显得格外强烈。
说教学流程
预习反馈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拓展延伸
预习反馈
1
检 查 生 字 词
蜿(wān)蜒(yán) 潋(liàn)艳(yàn) 浩(hào)劫(jié) 惆(chóu)怅(chàng) 虬(qiú)干(gàn)
凄(qī)清(qīng) 攀(pān)附(fù) 诛(zhū)伐(fá) 荆(jīng)棘(jí ) 摇(yáo)曳(yè)
2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7.11) 当代著名学者,国学大师。 世人眼中的季羡林: 黄宝生:他从没离开学术 钱文忠:他是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 《季羡林全集》编辑委员会负责人柴 剑虹眼中的季羡林先生 : “星斗其文,赤子其心”
收入课本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学习。熟读课文的 础上,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层层铺垫和 反复、反讽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 感。
1导 入
什么是悲剧?
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 王尔德 在作品《道林· 格雷的画像》中讲一段话:生活中 真正的悲剧往往以非艺术的形式发生,以其赤裸 裸的暴力、绝对的混乱、可笑的无意义和彻底的 无定式来伤害我们。悲剧会像粗俗不堪的行为一 样对我们产生伤害,给我们留下一个使用暴力的 印象,我们因此而感到厌恶。
说教学重点
1 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学习层层铺垫、 反复和反讽的叙事、抒情手法。 2 挖掘酿成“悲剧”的深层原因,体会作者 的悲悯情怀和矢志维护美的决心。
说教学难点
挖掘酿成“悲剧”的深层原因,体 会作者的悲悯情怀和他矢志维护美 的决心是全文最大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点拨法:对作者的了解程度?文章 中提到方向。
写“径之美”为第二部分的“藤之美”做 铺垫,起到了烘托美的作用。“藤之美”又 为之后的“藤之悲”起到了衬作托用,强化 了悲剧效果。由此引出了第三部分“我”的 悲愤之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深入分析作者强烈的悲悯情 怀和对愚氓灭美的愤恨之情,体会他同 古藤萝之间的情感,理解他透过文章传 达出的对呼吁世人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尊重美的深层内涵。
悚(sǒng)然(rán)
愚(yú)氓(méng)
1 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2 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 3 相映成趣: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更有趣味、 更有意思。 4 懦者立怯者强:软弱胆小的人也奋发刚强起来。 5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6 猬集:如刺猬的硬刺那样从聚,比喻众多。 7 鲁殿灵光:表示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8 万斛:极言容量之多。 9 毛骨悚然:形容非常吃惊和恐惧的样子。 10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5课) 《怀念母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 级上册第6课) 《夹竹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国标版小学 六年级下册第19课)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小学生张钫采访季羡林) (义 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课) 《做人与处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八年 级上册第11课) 《永久的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 下册第2课) 《成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版九年级上册 第9课) 《幽径悲剧》(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 主编 洪宗礼) 《清塘荷韵》(上海九年义务制教育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 八课)
课堂反思
文革动乱时期有“愚氓灭美”的现象,为何 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十多年之时,仍有这种现 象发生?同样,反观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类似现 象仍未被避免发生。经济飞速发展,为何人们素 质却在走下坡路?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是物质 社会对人心的腐蚀,使人变得冷漠,变得缺乏温 情和人文关怀,还是人性的自我放逐所致?
辅助资料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散文《二月兰》中 写到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心情。他写道:“我 当 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我知道正义是在自己的手 中,可是是非颠倒,人妖部分,我呼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答,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 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 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 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 这段文字用于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文革时期的 孤独心境,由此引出对古藤的心灵寄托。
4 试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幽径悲剧》写的是北大燕园幽径中一棵古 藤萝被愚氓毁灭的悲剧。
5 熟读文章,理清文章整体结构分 析层层铺垫的写作手法。
文章大体分三部分
径 第1—6段 藤 第7—11段 我 第12—16段
径 (第1—6段)
(第1—2段) 自然入题,点出 叙述对象:径
(第3—5段) 巩固叙述对象 通过写小径周围的 山和湖的四季景色 达到描写小径的目的
2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 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 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 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 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 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说 课
幽径悲剧
说教材
《幽径悲剧》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 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整个 单元的主题为人与环境。通过本单元 的学习可以深化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增强学生善待生命、尊重自然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