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教师观”命题二考点分析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汇总考试概述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全国性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是教育部门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之一,也是量化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中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经之路。
该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综合素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
综合素质考试综合素质考试是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试内容之一,旨在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比较综合性的考试内容。
综合素质考试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部分,客观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面对问题的能力和未来教育改革的思考能力等方面,主观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教育实践等方面。
综合素质考试重点1.熟悉教育改革政策考试要求考生掌握当前教育改革政策的最新动态,包括《义务教育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法》、《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方案》等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考生要深入理解这些政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2.掌握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心理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更好的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
3.学习思维方法和学科知识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各类学科的知识体系,并掌握相应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具备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方案,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教育层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掌握教育教学法和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法和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包括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带领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全面发展,培养与时俱进的人才。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育部门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之一,考生需要熟悉教育改革政策、掌握教育心理知识、学习思维方法和学科知识、具备学科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此次考试。
2015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章节真题“教师观”实战演练(2)
2015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章节真题“教师观”实战演练(2)二、材料分析题5.赵峰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
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显得有些冷漠。
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
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
在学期评语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只字不提。
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
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你会如何做?(14分)【中公教育解析】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均存在不妥当之处。
赵峰的各科成绩虽然优秀,但是不愿与同学交流,不喜欢参加班集体活动,不注意尊重其他同学,说明赵峰的发展不是全面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两位老师仅注意对赵峰学习成绩的培养,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赵峰的全面发展。
同时,两位老师仅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面向的是少数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不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如果我是赵峰的老师,我会贯彻素质教育观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在教学中,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注意因材施教,而不是面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
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能只专注知识传授,忽视德智体美的发展,也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6.在语文课上,当胡老师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恒星”一处时,刘明同学问到:“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全班同学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哄堂大笑。
刘明也不好意思得低下了头,懊悔自己不该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中学综合素质》这一科目第一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下面应届毕业生网店铺已经帮大家整理好了《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笔记,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第一章职业理念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求考生能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能够针对我国中学教育职业理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第二节学生观【章节练习题】高频考点提要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有差异学生的共同发展;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高频考点速记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
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考点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从教师资格历年考题来看,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是材料分析题必考模块,现整理出职业理念部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学生考生学习和掌握。
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
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全面性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
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3)发展性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4)未来性“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一般来说,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重要知识——教师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关于“教师观” 的说明:了解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开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以下是有关教师观的知识归纳:一、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开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④学生的开展应当具有个性化⑤教师是学生开展的帮助者而不是决定者⑥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⑤⑥4.材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
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
谈不出体会。
课堂出现了冷场。
教师看到这一情况。
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
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
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翻开思路。
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
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
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
”“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一一谦虚、正直。
”“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
”“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
”“竹子对人无所求一一不需灌溉、不需施肥; 给予人的却很多一一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
”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1.3教师观
1.3教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师观(一)教师职业概述1. 教师的概念教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是指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人,教育活动主要经过她们的活动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变化。
她们既能够是家庭中的父母,也能够是社会上的其它人。
狭义上的教师是指以学校为其活动背景的教师,她们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
我同《教师法》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 教师职业的性质(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有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承担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与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这一过程是社会教化的结果。
个体只有经过社会教化,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3. 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作用资料仅供参考(1) 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师继承、传递人类社会和民族创造、积淀的社会文明,对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社会意识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桥梁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间接或直接的创造者教师经过向个体传授一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使个体进入社会生产领域,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教师的劳动成为个体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物质财富的间接创造者。
教师经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家、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等等。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命题考点分析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命题考点分析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可以了解到2016年下半年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为:11月5日。
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8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第一节教育观人们无论是从事理论工作,或是从事实践工作,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当然从事教育工作也不例外。
为了使师范生或者是即将进入教师队伍行列的同行对教育观有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认识,本节主要从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和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怎样开展素质教育活动,评价我国的教育现状来阐述。
命题点1:教育观与素质教育(一)教育观的定义教育观是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教育观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它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种理性目标的形式陶)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它具有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
它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化说明的作用,全体教职员工坚定地信奉这种价值观,就会凝心聚力,形成组织共识,分享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
(二)什么是素质及素质教育1.什么是素质所谓素质,就是指个体的先天禀赋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内化和积淀。
基础素质大致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第一,自然素质,分为身体和生理素质。
主要有身高、体重的正常发育,消化、循环、内分泌等主要生理系统的健康和良好发育,以及良好的运动和适应能力。
第二,心理素质。
包括直接承担人的认识过程的智力因素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及构成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的智力因素。
第三,社会文化素质。
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以及审美的知识和情趣等。
这三种素质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教师观解析
有关“教师观”考点——万能模板
错误
答:该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1)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的 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材料中……,违背 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2)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 和开发者。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和建设者。材料中…… ,违背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3) 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 反思的实践者。倡导教师在教学改进中,研究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材 料中……,违背了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观”要求。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促进自身的成 长,促进学生的进步。
A.校本教研的意识 B.课程开发意识 C.课程评价的意识 D.校本培训的意识
【答案】B
真题示例
8、李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时间花在如 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李 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
A.教学情境 B.职业生存 C.学生发展 D.教学设计
【答案】B
真题示例
【答案】B
真题示例
2、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 :“ 在今天的教研会 上 , 我说做教研跟写论文的方法是一样的,居然没有 得到认可。是我错了?还是大家不理解我?我得把这个 问题搞清楚。 ” 这表明邱老师( )。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缺乏问题意识 D.善于自我暗示
【答案】A
真题示例
真题示例
下面是某老师的一段回忆。 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考点总结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是安排灵活与组合适当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
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途径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3)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中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2、方法(1)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四)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1、实施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并不是否定以往的基础教育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3、实施素质教育不会降低教育质量4、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特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5、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二、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概念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2、内涵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与措施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素质教育体现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教师对学生有耐心、有信心,看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综合素质:教师观考点分析及习题答案
教师观这部分内容是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重点,主要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尤其是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每条理论的含义以及灵活运用理论作答材料分析题。
接下来给大家具体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教师观这部分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转变。
答材料分析题的时候一定要从这两方面考虑,根据材料去分析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然后选择教师观中的理论点去作答。
并且要解释该条理论和结合材料。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用口诀三者一开放记忆。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材料中如果表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生活上、品德上等方面进行帮助和引导,则体现了该条知识点。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
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材料中如果出现教师对课程的研究和开发的行为则体现了该条内容。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篇一: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看技巧综合素质中材料题的考点集中在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两部分。
一、职业理念其中职业理念中有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一)教育观:1、在教育观中,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考点是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
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教育观中,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二个考点是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这4点都可能在材料分析题中体现,所以大家要理解每一点的含义,能从材料中找出体现了哪一点。
(二)学生观:1、在职业理念学生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考点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一考点非常重要,考过很多次,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科目高频考点2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科目高频考点2《综合素质》科目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对较难的一科,每年也有很大一部分考生败在了综合素质科目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综合素质科目的高频考点2,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顺利通过此次教师资格证考试。
更多教资考试信息,敬请关注本网站!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科目高频考点2考点一:八大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1、概念: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基本要求:(1)选择正确、直观的教具与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举例:生物课学习昆虫,给学生观看各种昆虫的标本。
(二)启发性原则1、概念:教师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1)教师应创设民主的氛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4)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3、举例: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
(三)巩固性原则1、概念: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2、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通过作业练习检查促进巩固。
3、举例:孔子: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
(四)循序渐进原则1、概念: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基本要求:(1)遵循教学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2)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
(3)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学。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综合素质与能力》知识点解读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解读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重要知识——教师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关于“教师观”的说明: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以下是有关教师观的知识归纳: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1.教师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能力学习②专业知识学习③教育理论学习④信息技术学习2.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
3.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①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参加校本学习③参加各类成人教育④借助媒体学习4.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三、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激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如何提高教学成绩五、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教师职业的责任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2)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角色相似)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习题解析1.物理老师李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利用现有资源自制实验器材,开设了不少探究性物理实验。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备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备考点汇总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例:请评析材料中某教师的做法。
【理论点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理论点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②创设智力操作活动;③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①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②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①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②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①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②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理论点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1)思想观念上的准备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内容和实施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切实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增强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2021年整理)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的全部内容。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两全一个一重点)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1 。
面向全体;2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
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
优化结构 ,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补充:今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今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必背, “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属于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教师职业地基本素质.根据专业地标准,教师职业地专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教师是为社会服务地,是培养人地人.教师地专业工作是为社会为人类谋利益地社会活动.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不是为了经济地利益,因此,中小学教师这种职业地功能表现在:首先,是让人人都实现其受教育地权利,促进所有学生地全面发展,因此,要遵循有教无类地原则:其次,它通过培养人才使社会地文化得以传承,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从事这种职业地人,应该认识到它地社会意义,具有这样地一种职业地意识和自觉,努力通过自己地实践来体现这种社会意义和价值.要体现教师工作地社会意义,就需要教师遵守专业伦理,许多国家都有教师职业道德规定,我国也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地国家或地方还有《教师誓词》,以此来提醒教师地一言一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专业知识和技能
从事教育工作需要许多专业知识技能,这也是教师专业训练地基础.关于教师地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般认为,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双专业性或复合性,即教师有两个专业:一是所教学科地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另一个是教育专业地知识和技能,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知识和口语表达、课堂组织、学生观察、心理辅导、活动组织、教育科研等技能.其次,教师地专业知识技能有技艺性、经验性,我们平时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是一种艺术等都说明了这个特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专业训练和资格
一名教师要经过比较长时间地专业训练来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这种训练通常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师范教育来进行.此外,他要经过一定地考核,并取得这种证书,才有从事教师工作地资格.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当然各国对教师取得资格证书地标准和要求是不完全一样地,这是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造成地.比如,美国年还成立过国家专业教师标准委员会,制定专业教师地专业标准——《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也就是我们常常说地“应知应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专业自主
指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地事情有自主权,能够负责处理.也就是说,有自己地专业权利.我国《教师法》对教师地权利做过规定,比如教育教学权、评定权、参与管理权等.教师拥有专业权利地原因,是由于受过专业训练,使其有能力独立自主地处理专业范围内地事情,这些事情包括对教材地处理、对教育方法地选择、对学生地观察了解、对教育结果地反馈等.另一方面,为了体现这种工作地专业性,学校在制度上也应该保证这种自主权,而不应该过多干涉业务范围内地事情.教师在自主处理这些事情时,应该遵循专业地要求,符合教育科学地规律和艺术.仅当违反这些要求时,学校才应该予以干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专业组织一般是指行业协会.在年世界教学专业组织集会上,就强调建立完善地教师专业组织.现在许多国家都有教师地专业组织.在美国,有全美教育协会()、全美教师联盟()、全美教育荣誉协会()等,英国有全国教师联盟(),我国有中国教育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会()、全国教师工会等组织.这些专业组织地功能,就是要代表教师地利益,提高教师地专业水平,促进教育学术和专业地发展,加强教师地联系与联合,对专业领域地成就予以表彰,
确立专业协会地准则和规范等,最终推进国家教育地发展.它地活动范畴主要包括:出版、研究、教师权利维护、公共关系、立法、促进专业发展、改善工作环境和教师福利等.教师专业化,应该致力于建立更加紧密、更加统一地组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专业地位
教师地专业地位是指教师在社会各行业中所处地社会地位和经济、政治待遇地高低.总体上说,教师在社会上比较受尊重,这主要是因为其工作地性质和意义所决定地.我国古代有“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地说法,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教师地经济地位,在专业人员中是相对比较低地,这在世界上是比较普遍地现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国《教师法》第六章对教师地待遇做出了规定:“教师地平均工资水平应该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地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此外,还规定了教龄津贴、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从教补贴、住房、医疗、退休等多方面地待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