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5.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范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人刘长卿的生平介绍。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诗歌手法的解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
诗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诗人情感的表达。
2.2 教学难点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诗歌手法的深入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中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诗人情感的表达。
诗歌手法的解读。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人刘长卿的生平背景,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互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体验诗歌的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学生的讨论和分享。
诗歌背诵:学生的背诵效果。
课后作业:学生对诗歌手法的分析和创作。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
诗歌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后作业:准确理解诗歌手法,并有创意地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教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歌文本。
多媒体课件:诗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参考书籍:关于刘长卿和这首诗歌的解析。
5.2 教学材料学生笔记本:记录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诗歌抄写本:用于学生抄写和背诵诗歌。
创作纸张:用于学生的诗歌创作练习。
第六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6.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诗人刘长卿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2. 诗歌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背诵练习。
3. 意象分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雪、宿、芙蓉山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意象传达的情感。
4. 意境解读:解读诗歌的意境,探讨诗人通过诗歌创造的意境氛围。
5. 手法解析:解析诗歌手法,如平仄、对仗、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通过分析诗句,让学生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作者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的分析。
3.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转化。
(2)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
(2)了解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刘长卿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
2. 新课内容展示:(1)逐句解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古诗,解释关键词和意境。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巩固1. 背诵练习:(1)学生集体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写作练习:(1)学生模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2)教师批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学生深入研究刘长卿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背诵并理解诗句。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写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句的意义。
(3)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句的意义。
3. 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古诗主题思想的深刻领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文本、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及其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2)学生查找注释,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解读诗句意义。
4. 赏析诗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学生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5. 主题思想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古诗的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对诗人情感态度的理解和体会。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短文。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完成课后练习,深入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唤醒感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唤醒感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2)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3)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通过分析、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3)通过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 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分析;3. 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的理解;2. 诗歌创作中的想象和创意发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文本和注释;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3. 准备诗歌创作的纸笔和展示平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和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讨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义和想象。
2. 朗读与感悟:(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雪”、“芙蓉山”、“主人”等;(3)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如“雪”的象征意义、“芙蓉山”的意境等;(2)学生通过解读,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3)教师进行总结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创作与展示:(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发挥想象和创意;(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境和情感;(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3)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总结课堂教学。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运用意象分析法,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和背景。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对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对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和体会。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谈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表达。
引出本课的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3.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雪、芙蓉山等。
讨论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3.4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眼静心,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
分享对诗人情感态度的体会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4.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4.3 意象分析:评估学生对诗中意象的分析能力和理解程度。
4.4 情感体验:观察学生在情感体验环节的表现,包括分享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
5.2 相关作品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自然景观的诗歌,扩展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欣赏。
5.3 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以绘画或摄影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想象。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诗歌朗读:安排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6.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人所描绘的雪景和借宿人家的情景。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画面所传达的深层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孤独寒冷的环境中所表达的对温暖和安宁的渴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意境。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雪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雪的感受。
(2)提问学生在雪天的经历和感受,从而引入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刘长卿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何种情况下写下这首诗。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次强调朗读要点。
4、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己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逐句讲解诗句,重点解释“苍山”“白屋”“柴门”“犬吠”等词语的含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感受意境(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想象诗中的画面。
(2)小组讨论:诗歌描绘了怎样的雪景?借宿人家的环境是怎样的?(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宁静、寒冷和孤独的氛围。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句。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解读并分析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感悟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教师简要介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和作者刘长卿的生平。
学生了解刘长卿的创作风格和诗歌主题。
2.2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如绝句的形式和押韵规律。
学生通过朗读和韵律练习,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诗歌学习的状态。
3.2 朗读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意象。
3.3 分析和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读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
3.4 应用和拓展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欣赏其他相关诗歌。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拓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和提问等。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
4.2 作业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检查和反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教师使用教材和相关参考书,提供诗歌文本和背景知识。
学生利用教材和参考书,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5.2 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2)了解作者刘长卿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作者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韧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抒发;2. 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3.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简要介绍作者刘长卿及其创作背景;(3)展示诗歌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基本意思;(2)学生相互讨论,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中的问题。
3.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3)教师点评并总结,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欣赏与鉴赏(1)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教师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2)学生体会作者在逆境中求生存的坚韧精神;(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3)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诗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相关文化知识。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和诗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解决字词释义和句子翻译问题。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和重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人在雪夜宿芙蓉山的情景。
(2)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朗读背诵(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音韵美。
(2)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写一篇关于诗歌学习心得的文章。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展示其他诗人的雪景诗作,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柳宗元的《江雪》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独特之处。
2. 文化传承介绍芙蓉山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互映衬。
七、实践环节1.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幅描绘雪夜宿芙蓉山的绘画作品,锻炼艺术表现力。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代表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基本内容。
分析并领会诗中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原文解析:逐句解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融合。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原文和主题。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分组讨论。
鉴赏法:引导学生独立或分组分析诗歌的美感。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诗歌原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纸质教材:提供诗歌和相关评论文章。
网络资源:利用在线诗歌数据库和文学评论资源。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3.1 教学步骤导入:用相关背景故事引入诗歌主题(5分钟)。
原文阅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诗歌(5分钟)。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意义和艺术特色(15分钟)。
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10分钟)。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和分组讨论(10分钟)。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点(5分钟)。
3.2 时间分配总时长:45分钟。
导入:5分钟。
原文阅读:5分钟。
诗句解析:15分钟。
主题探讨:10分钟。
互动环节:10分钟。
总结: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分组讨论的积极性。
理解程度: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和手法的掌握情况。
表达能力: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
4.2 反馈方式课堂问答:教师即时点评学生的回答。
小组报告:学生小组进行主题探讨的汇报。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写作或鉴赏作业,收集学生的反馈。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对比学习:介绍其他唐代诗人的雪景诗作,进行对比分析。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雪景诗作。
5.2 教学拓展文化探讨:探讨唐代雪景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价值。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3. 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2.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升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1.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2. 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
2. 诗歌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
3. 朗读录音或视频。
3.2 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教学设备齐全,如投影仪、音响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雪有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
4.2 诗歌朗读与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分组进行背诵练习,互相鼓励和评价。
4.3 生字词学习1. 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生字词。
4.4 诗歌解析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朗读与背诵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正确朗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5.2 生字词作业1. 完成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查找诗歌中的其他生字词,进行拓展学习。
5.3 思考与写作作业1. 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选择一个生字词,写一段小作文,运用所学词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画面和情境。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的解读。
3.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冬季的景色和氛围。
(2)提问:你们对冬季有什么印象和感受?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词语解释:(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辅助学习。
4. 意境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画面和情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进行互动交流。
5. 情感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寻找情感的线索,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
(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进行解读和表达。
6. 拓展思考:(1)教师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进行互动交流。
7.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完成作业,包括朗读和背诵、词语解释、意境分析和情感解读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1.1 诗歌背景: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动机等。
1.2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文学地位及其创作风格。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友情、离愁、自然景观的描绘等。
2.2 诗歌结构:解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2.3 诗句意蕴:深入剖析诗句的意义和内涵,注意把握意象、修辞手法等。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3.1 意象运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雪、宿、芙蓉山等,及其所传达的情感。
3.2 修辞手法: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3.3 语言风格:探讨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清新、豪放、婉约等。
第四章:诗歌思想感情解读4.1 情感分析: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如友情、离愁、思乡等。
4.2 价值观探讨:分析诗歌所传达的价值观,如忠诚、友情、爱国等。
第五章:教学设计及策略5.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5.2 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
5.3 教学步骤:设计具体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互动、总结等环节。
5.4 教学评价: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诗歌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等。
6.2 教学难点:识别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如诗歌背景知识、修辞手法的理解等。
第七章:教学准备7.1 教学资源: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
7.2 教学环境:准备适当的教学环境,如教室布置、投影仪等设备。
第八章:教学过程8.1 导入新课: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2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背景、内容、意象、修辞等要素。
8.3 互动环节:安排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等,促进学生参与。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能够了解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理解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典诗歌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 诗中意象的分析和情感的把握;3. 诗人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中深层情感的把握;3. 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2. 准备诗文的译文和注释;3. 准备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介绍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播放诗文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2. 讲解(20分钟)讲解诗文的背景,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4. 欣赏(10分钟)学生欣赏诗文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6. 作业(课后)让学生背诵诗文,写一篇关于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把握;3. 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2.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或诗歌朗诵会,增强他们对诗歌的兴趣;3. 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寻找内心平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寻找内心平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和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内心平静的体验。
教学重点:1. 诗文的理解和解读。
2. 情感共鸣和内心平静的体验。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2. 将诗文内容与个人情感相结合。
教学准备:1. 诗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雪景描绘。
二、诗文解读(15分钟)1. 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 逐句解读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雪景与内心平静的关联。
三、情感共鸣(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雪景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寻找内心平静的感觉。
四、创作与表达(10分钟)1. 让学生以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中雪景和内心平静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雪景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诗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对于内心平静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与雪相关的诗文,比较其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异同。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内心的平静。
六、深入探讨(15分钟)1.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野火燃烧不尽”,“江水逆流”等,探讨这些意象如何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人”是谁,作者为何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探讨这与寻找内心平静的关系。
七、对比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其他诗人的雪景诗作,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北征》等,对比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独特之处。
体验大自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体验大自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大自然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PPT,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2.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与感悟(10分钟)3.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论对大自然的感悟。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体验。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收获。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1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感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1.2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拓展作业:2.1 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观自然景观,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2.2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和分享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文质量,关注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和体验。
3. 拓展作业评价:了解学生对大自然体验的真实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关注和保护环境。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语文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从古诗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句子赏析和主题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心情。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
2. 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3. 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参考资料和拓展阅读。
3. 学生作业和评估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雪有什么印象?你们最喜欢的诗人是谁?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背诵诗句,加深对诗句的记忆和理解。
3. 词语解释与意象分析: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茫茫雪景”、“寂静的山林”等,理解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的情感。
4. 句子赏析与主题分析: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分析诗中的主题,如自然美、人文情怀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选择一首与雪有关的古诗进行鉴赏,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7. 板书设计: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旁边标注重点词语和意象,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
在下面列出学生的赏析和主题分析的要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领悟友谊、互助、善良等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刘长卿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产生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意境、情感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分享感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价值观念。
四、作业设计:1. 朗读、背诵诗歌。
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3. 利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探秘芙蓉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
探秘芙蓉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描绘的雪夜宿芙蓉山的景象,感悟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境的感悟。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和表现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的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文讲解:详细讲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意、意境和表现手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心得。
4. 情境教学:设置雪夜宿芙蓉山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的景象。
5. 诗歌鉴赏: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8. 板书设计:遇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客愁新,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找出刘长卿其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作,如《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写作风格和特点。
2. 文化传承:讲解芙蓉山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人与自然景观的紧密联系,体会古代文人的情怀。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情感等。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诗文内容、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理解程度。
3. 讨论分享: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生字,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合理想象,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3.情感与价值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请翻开课本,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新授
(一)了解作者,解释题目
1.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
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2.解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生读一遍、正音、全班再读一遍);逢:遇
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儿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读完后)他有没有读错的音呢谁来说说,
2.学习生字: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逢:第三笔要写成长点;芙:读fu第三声不读fu第二声;蓉的音与
下面的容同音;暮的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贫的上面是分不是今或令;吠的右边是犬表示狗叫一点不要忘记写)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
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回答。
2.汇报自学成果(每一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讲述)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听到了狗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四)感悟升华,体会情感
1.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相信根据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发挥你们的
合作精神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是什么心情(焦急))什么地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感到行程怎样(艰难))诗人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
么声音?有什么感受?(主人家非常贫穷对他非常同情)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
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
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主人可能出去躲债,借债,为生活奔波劳作了吧!表现了诗人对主人的同情,在当时是不是只有芙蓉山主人家很贫穷呢,其实人民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哪像
我们现在这样能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上课,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分
钱都是你父母辛苦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乱花钱浪费粮食,像上星期六年级的一位同学馒头不吃就把它扔掉这样可以吗?)
2.汇报讨论结果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学生自由练读,现在你们自已试着读读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听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
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
活的同情。
课后习题
《古诗两首》习题
一、基础题
1.判断下列的意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是空旷的山谷里没有遇见一个人。
()
(2)“芙蓉山主人”的意思是拥有芙蓉山的人。
()
(3)“柴门闻犬吠”中的“犬”是“狗”的意思。
()
(4)“风雪夜归人”中的“夜归人”是指茅屋的主人。
()
2.比一比,再组词。
渔()暮()逢()芙()
鱼()墓()缝()夫()
波()苍()贫()君()
坡()仓()贪()裙()
二、综合题
1.默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并画下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解释词语
日暮:苍山:白屋:
贫:柴门:吠:
夜归人:
三、提高题
1..此四句诗两两对仗,且十分工整,你能说出对仗句子的特点吗?三、四行里写的声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最先打破静夜的声音是什么?
3.(1)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
贫寒、清白的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2)首句“日暮苍山远”中的“_____”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_______”,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3)整首诗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4)诗歌在用字上,“柴门”上承“_____”,“_____”遥承“天寒”,而“_____”则与“日暮”衔接。
《古诗两首》习题--------第二课时答案
一、基础题
1.√×√√
2.渔(渔翁)暮(日暮)逢(每逢)芙(芙蓉)
鱼(捉鱼)墓(墓地)缝(裂缝)夫(丈夫)
波(波浪)苍(苍白)贫(贫穷)君(君子)
坡(山坡)仓(仓库)贪(贪心)裙(衣裙)二、综合题
1.略
2.日暮:傍晚苍山:青黑色的山白屋:贫穷人家住的茅草屋
贫:穷柴门:农舍人家用柴木做成的门吠:狗叫
夜归人:指茅屋的主人
三、提高题
1.狗叫声、风声、雪声、人声
2.狗叫声
3.寒白贫日暮苍山远时间顺序白屋风
雪夜
板书
日暮苍山天寒白屋
风雪夜归图
柴门犬吠风雪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