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配图欣赏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全诗翻译赏析精编版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全诗翻译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解释】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词语解释】(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
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宁乡青山桥镇。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
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白屋:茅草屋。
【诗文赏析】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
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
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
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
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创作背景大约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鉴赏诗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
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注释及简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作者背景】
刘长卿(726-790),唐代诗人。
字文房,祖籍河间(今河北河间),自小生长在洛阳。
自视为洛阳人。
他的诗工秀委婉,格调清淡,很有韵味自称五言长城。
【注词释义】
苍:青色。
白屋:指贫穷人家的房屋,屋顶常用白茅草覆盖,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
柴门:篱笆门。
闻:听。
吠:狗叫。
【古诗今译】
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
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
【名句赏析】——风雪夜归人。
这是诗中有画,画中见情的四句诗。
叙写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农家的情景。
前两句寥寥数语,点明了时间是冬日的傍晚,地点是苍山的脚下,而且通过房屋的“贫”与天气的“寒”相互映照,生动刻画了这户人家的清贫境况。
后两句转而叙写自己冒着风雪前来叩门求宿,引得狗叫起来。
全诗简练含蓄,写到此处悄然而止,没有再进一步交待主人开门、自己进屋以后的种种场面,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汇报人:日期:•诗的背景•诗的内容解析•诗中的情感表达目录•诗的影响与价值•诗的创作手法与技巧•诗的阅读与欣赏方法诗的背景01诗人刘长卿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刘长卿的生卒年月不详,主要活动在唐代中期,约在公元760年左右去世。
他出生在江苏苏州,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诗人简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刘长卿的一首描绘山区冬夜景色的诗。
诗中描绘了飘雪的夜晚,诗人在芙蓉山主人家的旅宿。
整首诗以雪夜为背景,以芙蓉山为主线,以山主人招待诗人的情节为重点,表现了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创作背景诗的内容解析02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描绘了诗人雨雪投宿芙蓉山主人家所见的萧索景象,流露出诗人对仕途坎坷、孤独漂泊的不满和无奈。
通过描述自己在风雪之夜投宿芙蓉山主人家,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间冷暖的关注和同情。
主题思想诗人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风雪之夜的凄凉景象,用“逢雪”点出时令,用“宿芙蓉山主人”交代投宿的地点,既表达了诗人对风雪的感受,又点明了题目。
诗人通过描写山林荒寒、白雪皑皑的景象,运用白描手法,刻画出山间的生活细节和人物形象,将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艺术特色名句赏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人通过描述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夜晚的寂静和荒凉。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山民的感激和对山林荒寒的感受。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诗人通过描写野哭、夷歌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乡村带来的悲痛和不安。
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情感表达03思乡之情描述旅途中的孤独、无助和思乡之情。
通过描绘飘雪的寒夜、荒凉的山林和遥远的路途,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表达了旅人对于家乡的眷恋和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
这种思乡之情,是对于家庭、亲人和故土的深深怀念,是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译文及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及注释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刘长卿这首诗的意境是从"夜"这个中心词生发开去的."夜"是全诗的脉络,"天寒"和"风雪"加深了"夜"的寒意.这夜,是眼前客观现实的寒夜,也是诗人内心对时势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刘长卿是一个"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送王员外归朝》)的入世者,但现实生活却使他沦为一个寄迹楚湘的谪臣.他痛恨上司诬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难违.在诗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场的现状就如同这"风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随波逐流、攀龙附凤,又无力拨乱反正,自然只好怆然喟叹.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长期奔波,当诗人这一次于风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内心的复杂思绪:悲凉、辛酸之感中夹杂着某种庆幸和温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鉴赏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鉴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诗鉴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作于第二次迁谪的旅途中。
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以寒寂清冷的暮雪山村为背景的风雪夜归图。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幅景色苍茫清寂,是静景描写。
一个羁旅之人,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天黑下来了,正急于去寻找夜宿处。
但是伫立四望,千山万壑在霭霭暮色的笼罩之下,苍茫一片,远处的山腰间稀疏地横着几间茅草房。
这和荒凉孤寂的景色与作者此时的长途跋涉、走投无路以及凄寂孤苦的心境融为了一体。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投宿的情况。
在景物的描写上是由远及近,由静转动;在时间上,从白暮写到夜间。
“归人”在旷野伫立四望之后,向所见“白屋”的山腰一路奔去,渐近村落时,已经是夜幕降临,风雪交加。
犬听到人的脚步声,隔着柴门汪汪地吠叫,向白屋走来的是一个精疲力尽,满身披着雪花的求宿老人。
一个“闻”字,既传出犬声,也表现了“归人”的惊喜之情;一个“吠”字,清脆有韵,仿佛轻轻地振动了寂静的山村,使画面由静转动,接着达到动而更静的效果。
可以设想当疲惫地奔波在远乡僻壤,风雪弥漫,夜路茫茫,正急于寻村觅店之际,突然听到犬声或看到屋舍的灯光时,该是多么亲切而惊喜。
一身的疲劳,只身的孤苦仿佛都被抛撒一空,急切地向前奔去。
诗中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描绘了这样的意境,因此才使人如此回味无穷。
这首诗所以感人,主要在于诗中所描绘的是诗人从他谪迁的羁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又将这种真情实感连同自己的命运一同注入画面的景色之中。
使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从而将读者引入一种非凡的艺术境界,令其产生无尽的遐想。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翻译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解释】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词语解释】(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
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宁乡青山桥镇。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
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白屋:茅草屋。
赏析一: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
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
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
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
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描写冬日之情古诗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描写冬日之情古诗赏析刘长卿(709年—789年),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一首关于诗人刘长卿书写的古诗鉴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创作背景大约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诗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0丨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0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默莫北古代文学博士、大学老师你好,欢迎收听《小学必背古诗词课》,和默莫北老师一起快乐听故事,轻松背诗词。
上一集我们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江雪》中认识了一位史上最孤独的渔翁。
诗人柳宗元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生活磨难的决心和勇气。
虽然冬天的风雪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是风雪中也总是会出现一些互帮互助的事情,让人觉得心头一热,身边的寒冷瞬间就融化掉了。
《晚笑堂竹庄画传》之刘长卿像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首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写了一个非常温暖的小故事。
题目里的“逢雪”,是赶上下雪的意思。
“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在芙蓉山主人家里过夜。
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诗,看看诗里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暖心故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讲的是: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路途遥远。
天气寒冷,茅草屋看上去更加贫寒。
“日暮”,是傍晚的意思。
“苍山”,指青黑色的山,傍晚时分光线昏暗,所以大山看上去是青黑色的。
“白屋”,是未加修饰的简易茅草屋,一般是贫穷人家住的。
柴门外突然传来了狗叫声,风雪夜里来了投宿借住的人。
“柴门”,指的是用烧火的木柴做成的门,贫穷人家的屋门经常是这样的。
“犬吠”,就是狗叫,“吠”是“叫”的意思。
“夜归人”,说的是夜晚归来的人,在诗里指的是投宿借住的人。
这首诗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只要我们一句一句读下来,整个故事就清楚了。
诗的第一句,作者写“日暮苍山远”。
我们一听就知道了,故事发生在傍晚时分。
太阳落山,天色慢慢暗下来,光线已经很差了,原本能看清楚的大山这时候变得模糊起来,不知道还要走多远才能到达。
虽然作者没有提到赶路的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句诗感受到行路人疲惫的状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走不动路的时候,明明目标就在眼前,但是感觉怎么走也走不到头。
本来已经很疲惫了,偏偏又赶上一个下雪天,如果当时走在山路上的人是你,你会怎么办呢?当然是赶紧找个地方歇歇脚,躲避风雪,毕竟是在山里,安全第一。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两则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两则赏析一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
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
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
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
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
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
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
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
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
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1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
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作者:黄志浩):如崔颢《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均是。
蕴涵的愁绪已然为全诗定下了背景基调。
再配以“天寒白屋”的萧条荒寒的眼前写实,宦游的凄凉,迁贬的悲愤,已然在文字间暗暗传出。
精彩的是下联,当诗人投宿于贫寒的白屋之家时,推开柴门,忽闻犬吠,这农家犬好像不是欢迎远方的客人,而是直接面对主人一般。
一个“归”字,正是诗人写出了自己“宾至如归”的感受。
试想,诗人在日暮路遥之际,遇一暂可栖身之所,实属不易,因而倍感慰藉,顿时有了一种主人夜归之感,这不是正在情理之中么?!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云“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 其中的况味是完全一致的。
把原本的投宿,写成如同自己返归田园寒舍,这种“反客为主”式的感觉交错,不仅出奇制胜写出了独到的感受,更主要的是,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仕途的失意和内心无限的喟叹。
【古诗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
夜归图。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
加贫穷。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
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
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
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
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
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
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
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
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
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故事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故事赏析
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读着这四行诗,一幅山庄夜宿图徐徐铺展在我们面前:青山欲暮,晕鸦归林,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在悠远而崎岖的山道上踽踽而行。
他眉宇间的神色、驴背上的诗囊分明告诉人们,他是一位急于寻找宿处的诗人。
山风扑面、暮寒入骨,艰难地拐过了又一个山脚,诗人眼前终于出现了一处山庄。
这是几间没有任何涂饰的简陋的木屋,正在寒风中瑟缩着,显得有点寒酸。
可此刻,在诗人的眼中,它无异于一座温暖的宫殿!于是,他匆匆地走上前去投宿......夜深了,奔波了一天的诗人已经进入了梦乡。
蓦地,一阵犬吠声震动了山谷,惊醒了诗人。
紧接着,柴门的启闭声、惊喜的问答声,连同门外的风雪声,一齐扑进屋来,萧条的小屋顿时热闹起来。
目睹这风雪夜归的动人场面,一股羡慕之情、孤寂之感却悄悄地爬上了诗人的心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简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简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①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②。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解】
①芙蓉山:以芙蓉为名的山颇多,诗中所咏不详。
主人:指留宿诗人的人家。
②白屋:或作贫家的住所,或说白茅所盖之屋。
【赏析】
此诗是作者最为人传诵的五绝,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
诗按时间顺序写来,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语言简洁,却高度浓缩了行旅生活况味,意境苍茫,耐人品味,宜咏宜画。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全诗翻译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全诗翻译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解释】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词语解释】〔1〕芙蓉山主人: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
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宁乡青山桥镇。
〔2〕苍山:青山。
〔3〕白屋: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
通常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5〕夜归:晚上归来。
〔6〕贫:清贫。
白屋:茅草屋。
【诗文赏析】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
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
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
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
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黄昏。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排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测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主⼈》原⽂赏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主⼈》原⽂赏析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主⼈》语⾔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分深刻。
逢雪宿芙蓉⼭主⼈ 唐刘长卿 ⽇暮苍⼭远, 天寒⽩屋贫。
柴门闻⽝吠, 风雪夜归⼈。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公元709—780年)字⽂房,河间(今天的河北省河间县)⼈。
唐代诗⼈。
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及第。
肃宗⾄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
上元东游吴越。
代宗⼤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
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
作品集为《刘随州诗集》。
其诗⽓韵流畅,意境幽深,婉⽽多讽,以五⾔擅长,⾃诩为“五⾔长城”。
其流传于世的诗中,以《逢雪宿芙蓉⼭主⼈》最为有名。
[注释] 宿——过夜,夜⾥睡觉。
芙蓉⼭——⼭名,在今天的⼭东省临沂县南,⼭下有芙蓉湖。
主⼈——指留宿诗⼈的⼈家。
暮——傍晚,天⾊将要暗的时候。
苍⼭——⼭名。
在今天的⼭东省临沂县东近百⾥。
⽩屋——这⾥是指茅草屋,很简陋的房屋。
柴门——⽤树枝和柴⽲编制的简陋的门。
后⽤来⽐喻穷苦⼈家。
⽝吠——狗叫。
吠,狗叫。
[译⽂] 夜暮降临,连绵的⼭峦在苍茫的夜⾊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阵⽝吠声把我惊醒, 原来是有⼈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 这⾸诗描绘的是⼀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投宿⼭村时的所见所感。
⾸句“⽇暮苍⼭远”,“⽇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苍⼭远”,是诗⼈风雪途中所见。
青⼭遥远迷蒙,暗⽰跋涉的艰⾟,急于投宿的⼼情。
次句“天寒⽩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屋”,主⼈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的⽓氛,也反映了诗⼈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投宿主⼈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吠”,诗⼈进⼊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赏析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沁园春·雪毛主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孟郊·唐】夷门雪赠主人夷门贫士空吟雪,夷门豪士皆饮酒。
酒声欢闲入雪销,雪声激切悲枯朽。
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饥雪吟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
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
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
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
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
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
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晚雪吟贫富喜雪晴,出门意皆饶。
镜海见纤悉,冰天步飘飖。
一一仙子行,家家尘声销。
小儿击玉指,大耋歌圣朝。
睿气流不尽,瑞仙何夐寥。
始知望幸色,终疑异礼招。
市井亦清洁,闾阎耸岧峣。
苍生愿东顾,翠华仍西遥。
天念岂薄厚,宸衷多忧焦。
忧焦致太平,以兹时比尧。
古耳有未通,新词有潜韶。
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
选音不易言,裁正逢今朝。
今朝前古文,律异同一调。
愿于尧琯中,奏尽郁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