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翻译。
《答谢中书书》翻译。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思想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
古诗文《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3.山川之美之:的。
4.共:都5.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6.四时:四季。
7.将:将要。
8.歇:消散。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11.乱:此起彼伏。
12.实:确实,的确。
13.是:这(是)。
14.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5.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6.自:从。
17.未:没有。
18.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9.奇:指奇山异水。
20.山川:山河21.美:美景22.俱:都23.青林:青葱的林木24.翠竹:翠绿的竹林25.竞跃:竞相跳跃26.者:……的人了。
答谢中书书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26张)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2)时间上:早晚结合 晓雾将歇(静),猿鸟乱鸣(动); 夕阳欲颓(静),沉鳞竞跃(动) 3)动静结合(形体、声响方面 )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 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疏通文意
山川之
的 美,古来
自古以共来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 耸入云,清流见 看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 青葱 林翠竹,四时
季节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
消散
景物描写方法
俯
仰 视
视
视
线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动静结合(形体、光色、声响方面 )
景物描写方法
形体:高峰入云(静)、清流见底(动) 光色: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动) 、青林翠竹 (静) 声响:晓雾将歇(静),猿鸟乱鸣(动);夕阳欲颓(静),沉鳞竞跃(动)
2、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隐含着什么感情?
●自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 景色的了,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妙 处,带有自豪之感,也有与谢灵运比肩之 意。
主题思想
这是作者写给谢征的一封信。信 中以清丽的文辞,极力称道江南山 水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 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 美景的得意之感。
走进作者 陶弘景(456—536),
《答谢中书书》原文和翻译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 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 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3/6
4/6பைடு நூலகம்
5/6
6/6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 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 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 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 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课《短文两篇》、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全梁文》〔中华书局 1958 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 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 集》。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鉴赏《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答谢中书书》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
入齐,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征左卫殿中将军。
梁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辞官赴句曲山(茅山)隐居,从孙岳游学,并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
梁武帝礼聘不至,却每每就谘朝廷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亦杂有儒佛观点。
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将儒家封建等级观念引入道教理论。
善书法,尤精行书,长于医药、历算、地理。
在整理古籍《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吸收魏晋间药物学的新成就,撰有《本草经集注》七卷,所载药物凡七百三十种,对后世本草学之发展有很大影响。
另又著有《真诰》,是道家重要典籍之一。
陶弘景为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生于江东名门。
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
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称陶弘景幼有异操,年四五岁乃好书,“恒以荻为笔,书灰中学字”。
九岁开始读《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毛诗》《论语》等儒家经典,颇以属文为意。
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及长,“神仪明秀,朗眉疏目”,“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
十七岁以才学闻名,与江斅、褚炫、刘俣合称升明四友。
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岁时,领军将军萧道成(即齐高帝)发动兵变,除宋后废帝刘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称帝,建南齐王朝。
齐高帝萧道成及其子萧赜在位时(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诸王侍读;兼管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书事务的书记职务。
由于官场的倾轧,仕途不利,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
遂于齐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退隐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不与世交。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鉴赏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鉴赏 引言:答谢中书书 》是浅易文言文,是南朝文学 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下面是 小编整理的关于《答谢中书书》的原文、翻译及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 阅读!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赏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 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 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 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 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 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 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 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 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 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 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 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 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关于《答谢中书书》翻译与赏析
关于《答谢中书书》翻译与赏析 作品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 26 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中华书局 1958 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 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 隐居集》。
译文 译文一: 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 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 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 山、 水美丽的景色,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 高耸入云; 水,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 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 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 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1/8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 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 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和自己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能够相比肩。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答谢中书书》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3)山川:山河。
(4)之:的。
(5)共谈:共同谈赏的。
(6)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7)青林:青葱的树林。
(8)翠竹:翠绿的竹子。
(9)四时:四季。
(10)俱:都。
(11)歇:消。
(12)乱:此起彼伏。
(13)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4)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5)实:确实,的确。
(16)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7)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答谢中书书》课文原文
《答谢中书书》课文原文《答谢中书书》本篇小品语言极为凝练,如“五*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等句,“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全文以四字句式为主,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激流,泻入大海。
一起来看看吧!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词句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交辉:这里形容石壁**斑斓。
五*,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界、无*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白话译文山川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了。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原文: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对照翻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答谢中书书》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山川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了。
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交辉:这里形容石壁**斑斓。
五*,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无*,*,欲三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6课《答谢中书书》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教材分析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中国教育出版^@&网*#]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答谢中书书》原文:陶弘景〔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徽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答谢中书书》原文:陶弘景〔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赏析:《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徽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答谢中书书翻译和原文
答谢中书书翻译和原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和原文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原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答谢中书书【1】山川之美【2】,古来共谈【3】。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
青林翠竹【5】,四时俱备【6】。
晓雾将歇【7】,猿鸟乱鸣【8】;夕日欲颓【9】,沉鳞竞跃【10】。
实是欲界之仙都【11】。
自康乐以来【1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
词句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白话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
二. 加点字解释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阳欲颓.()
5.沉鳞竞...跃()()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6、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9、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10、“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13.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