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复习参考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
以下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首先,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积极收集信息、分析数据以及产生结论等过程来解决问题。
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且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来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数据和归纳总结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质疑和验证信息的可信度,并通过合作和讨论来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再次,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获取和评价各种来源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让他们掌握信息检索和评估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能够持续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应该积极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构建知识体系,并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与高考数学总复习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J OURNAL OF QINGHAI JUNIOR TEACHERS’COLLEG E(Educa tion Scie nce)2006年第(3-4)期No(3-4).2006体系。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会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把学生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学的结合中主动探索,在直观感性交流中体察、感知、领悟、积淀、渐习渐得,自然而然地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问题的探究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更是学习的主人。
因而,在教学中,让他们摆脱单一的学习模式,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不把学生淹没于题海之中,不用教材知识占领学生所有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知识面更宽广,眼界更开阔,思维更灵活,想象力更丰富。
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外,还应通过具体的分析图形、数学符号、语言的训练,提高其归类鉴别的能力。
提倡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自主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及钻研性学习,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切实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创新品质得到锻炼。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自主探索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
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和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红崖子沟上寨中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选择性学习方式,一般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择定研究对象、课题、内容、方法,独立实施研究计划,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高考复习中只要把握好这种学习方式,高考复习可以事半功倍。
一、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它更是一种新的学习精神和学习品格这种精神和品格是一切学习活动都需要的,高考复习也不例外。
高三复习中的学习目标与评价设定
高三复习中的学习目标与评价设定在高三学习阶段,学习目标的设定以及评价的准确性都至关重要。
合理的学习目标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评价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改进。
本文将介绍高三复习中学习目标与评价设定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来书写学习目标与评价。
一、学习目标的设定在高三阶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突破困境的关键。
以下是学习目标设定的一种示例格式:学科:数学学习目标: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巩固基本题型解题方法,培养解题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多做例题和习题,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思考问题。
学习时间安排:每天保持至少2小时专注学习数学,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各个章节的复习。
二、评价设定为了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设定需要具体明确,客观准确。
以下是评价设定的一种示例格式:学科:语文评价标准: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1. 阅读理解能力评价指标:阅读材料的理解水平、阅读速度、阅读策略等。
评价方法:每周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完成相关的问题和任务,进行评价。
2. 写作能力评价指标:写作的逻辑性、文采、语言表达能力等。
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写作任务,进行书面作文或口头表达,给予评价和建议。
3. 独立思考能力评价指标:对问题的观点、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评价方法: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提供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价。
三、学习目标与评价设定的重要性1. 指导学习方向: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方向,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2. 提高学习效果: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 促进自我认知:评价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4. 激发学习动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设定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所带来的成果,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
高三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评估与反思
高三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评估与反思高三数学学习是全国各地学生普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学习效果评估与反思则成为确保学生取得良好成绩以及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高三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一些反思的方法与建议。
一、学习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学习效果评估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在高三数学学习中,评估学习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评估,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方向进行调整,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效果评估的方法1.考试评估:高三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评估方式就是考试。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或者阶段性的考试,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通过对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参考。
2.作业评估:作业评估是对学生课后巩固的考核方式。
通过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进步。
3.小组合作评估:在高三数学学习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进行互相讨论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完成后,可以进行相互评估,评估组员在合作中的贡献以及对整个任务的掌握程度。
三、学习效果评估的反思与改进1.及时反思:学生在完成评估后,应该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计划。
例如,发现自己在理解某个数学概念时存在困难,可以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进行更多的练习。
2.调整学习策略: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学习策略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如果发现自己在刷题方面效果不佳,可以尝试更换其他书籍或者参加辅导班,引入多样的学习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3.利用资源:在学习效果评估中,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网络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引导,通过探究和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问题导向。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始于问题,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
教师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逐步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
2. 注重学生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主导的角色,而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3. 培养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为了更好地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下面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解析几何中的定理证明在高中解析几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几何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发现并证明相关的几何定理。
可以设计一个含有多个未知条件的几何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证明。
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相关的几何概念和定理,更加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证明能力。
案例二: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是一种非常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并进行建模和分析。
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数据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在团队中合作,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上两个案例只是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一小部分,实际上研究性学习可以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和任务,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目标评价研究性学习应考虑以下三个目标:1.评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精准地定位问题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2.评价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估和使用不同来源的信息?3.评价学生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二、评价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评价研究性学习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收集有关学生问题提出的、信息检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资料和建议,了解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知和评论。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评价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对学生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展示学生在学习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实践运用技能和知识,形成的的成果往往通过展示来呈现。
学生通过展示来展示他们的问题定义,信息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对于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4.作品评估评估学生作品是对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评价。
作品评估的标准包括问题的创意性和独立性,信息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使用,问题求解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成果等方面。
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标准应该针对学生的任务和过程。
评价标准应该是可以衡量的、具体的和客观的。
除了以上几个目标之外,还应当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定义和设计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定义研究对象,并且有效地设计研究问题和假设?2.问题求解的综合能力。
学生是否能够灵活地应用不同的信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3.研究过程的衡量。
学生研究的过程包括制定问题、信息收集、数据整合和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的研究过程,如何衡量学生的进步和能力?4.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引言研究性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或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整理和应用。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效果,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
本文将介绍一个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旨在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目标本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的目标是:1.评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2.评估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收益;4.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指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设计以下评价指标:1. 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问题提出能力:学生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数据采集能力:学生能否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能力:学生能否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思辨和判断能力:学生能否通过对数据的思辨和判断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合作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能否有效地在小组内合作,互相支持和协作;•沟通表达能力:学生能否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听取他人意见能力:学生能否积极倾听并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3. 学习成果和学习收益•学科知识掌握:学生对所研究的学科领域是否有深入的理解;•学术研究水平:学生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够通过学术界的评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收获和发展: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发展。
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1.个人报告:学生需要撰写个人报告,详细描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得到的结果和对学习的收获;2.团队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介绍团队的研究主题、方法和成果;3.学生互评:学生需要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4.学术评估:通过专家的评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是否具备学术水平;5.反思和自评: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自评,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标准
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标准
一、评价准则
1.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主动/分析思考、深入研究、有效对待任务;
2.学习能力:学习的兴趣、能力、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有效的组织能力;
3.学习方式:能够灵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和发现、善于记忆分析总结、能独立完成
任务及与他人交流学习;
4.学习技巧: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及其他教学方法实施研究学习,有逻辑性思考能力;
5.学习水平:学习结果的准确性及其真实性,掌握原理、数据和推理有效运用,解决
实际项目;
6.可持续性:能够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不断发展学术和实践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7.总体表现:总体掌握学习内容并掌握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能从学
习中获取实践经验。
二、加分指标
1.创新性:利用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关系,结合新兴研究方向,深入探讨学术问题;
2.实践性:采用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结果可持续实施;
3.分析性:对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做有效的分类,并深入挖掘结果及学习路径;
4.数据性:准确有效的获取事实性数据,掌握最新的学术前沿;
5.输出性:把学习效果以经过提炼的方式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出来,可以推广和应用;
6.应用性:利用学习成果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有利于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7.合作性:两个或以上人结合分享学习成果,有助于尊重他人、开放交流以及协同合作。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者:王林州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4年第12期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霾依然笼罩着社会,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市场.迫于家长、学校、社会的压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只要一种,那就是考试;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大家知道,正确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学习、素质、能力、进步和成绩的评价,看学生刻苦的程度、待人的态度、解题的速度、位次的提升以及分数的高低.要改变目前“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状况,确实有一段艰辛之路要走.一、评价应遵循的原则选题、实施、评价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部曲.选题是关键,实施是重点,评价是保障.评价不仅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过程性原则.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个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学习过程.因此,评价应重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做的,做的效果怎样,又要关注研究成果的质量;既要关注学生参与全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2.激励性原则.激励性评价应贯穿于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无论是学生遇到困难还是遭受挫折,无论是进行量化评分还是定性评价,都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增强主体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优势.努力创造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为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也为个别化的评价方式提供依据.3.发展性原则.评价并不是为了用分数将学生进行排队筛选,用成绩给学生定位确认.而是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评价应以学生的纵向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合作、表达、交流与探索能力,关注学生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意志和毅力.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前期评价应以鼓励参与为主,中期评价应以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收获为主.此时教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修正研究的方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后期评价应以学生最近发展水平的表现与研究成果为主.二、评价应采取的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必将带来评价方式的变革.评价应是多元的,而不是教师一锤定音的一元评价.评价要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都参与进学生的评价中来,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于学生参与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可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判.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实验结果、资料积累和信息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是否能与他人合作、交流、采纳他人的意见.2.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学生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可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和小组讨论记录以及活动过程中的记录来反映;也可通过学生行为表现和学习结果反映出来.对于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的方法、技能的评价可由教师综合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现代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合作与总结等.3.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数学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一份课题调查报告,一项活动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汇报,一本研究笔记的交流;还可以是一个解题模型的建立,一块展板的展示,一次校园热议的话题讨论.三、评价应关注的问题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整合进数学的课堂教学.它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更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评价素养去特别关注.第一,教师要具体指导评价过程,使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方法、形式.如,评价开展小课题研究或主题研究活动,对课题的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信息处理、结题成果、论文答辩等环节,学生应是全方位地参与评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文字的表述,也有行为的显露;有静态的成果,也有动态的实践;有外在的形象,也有内在的体验.应指导学生系统地收集这些信息,不仅是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的需要,更是对学生的态度、意识、方法、能力的检验.第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评价要着眼于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精神、态度、能力、效果、气质、收获、成果等比较抽象的指标,应采用等次加上评语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表扬鼓励,激励学生进步.多给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第三,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推销自己那是必然的.在自我评价时难免渗入感情成分,那些顺耳的表扬之词易被我们接受,而那些逆耳的批评之语易遭我们排斥.因此,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到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既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也要关注少数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让学生既不否定自己的优势,也不讳言自己的缺点.只有正确的评价自我,才能为自己的坐标定位;只有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体验成功,收获快乐与幸福.总之,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发现、激励、导行,更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学习.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使学生身心受到鼓舞,能力得到提升.要让评价活动产生效果与收获,更要让评价活动产生动力与辐射的作用.参考文献[1]蔡永红.当代美国另类评价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2).[2]研究性学习活动教材与过程指导教师用书(高中全一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高志雄.数学学习评价实践和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2).(责任编辑黄桂坚)。
高三数学老师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估与提升
高三数学老师的学生学习能力评估与提升在高中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位高三数学老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提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高三数学老师评估学生学习能力的几个方面,并提供相关的提升方法。
一、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第一步。
为了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作业或小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
这种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提升。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通过课堂讲解、教学互动等方式,全面深入地讲解数学知识点,并解答学生关于学科知识的疑惑。
其次,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开展课外学科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扩大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高三数学老师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提升方法。
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组织数学竞赛、解决一些需要较高思维能力的作业或课堂活动等方式进行。
老师可以根据这些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提升。
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老师可以进行以下措施: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其次,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或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数学讲座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三、学习方法与计划学习方法与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三数学老师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提升策略。
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计划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以及制定学习计划的情况。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计划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计划,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达成度评价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达成度评价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后阶段,也是为他们打下良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学习达成度进行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三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达成度评价的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学习目标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明确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认知水平。
例如,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是“能够熟练运用平面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规则解决问题”。
其次,学习目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被具体实施。
学习目标需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目标。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学习目标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解决问题能力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再次,学习目标还应该具备循序渐进性,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来确定。
高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各有差异,因此学习目标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和设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工具。
首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来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其次,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演练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评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及解决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例如项目学习、课外阅读、课堂展示等,评价学生在拓展性学习方面的能力。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接近高中毕业,应该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因此,综合性评价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
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机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发现、探索和创新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应用于各个数学领域。
以代数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发现和掌握代数知识,提高代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几何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和合作研究等方式,通过构造几何图形和推导几何定理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证明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起到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相应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还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施。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和研究问题,相互启发和辅导,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的传授和应试为主,学生的学习动力不高。
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
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
高三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高三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一年,其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两方面进行探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方针,是教师对学生所期望达到的学习成果的具体描述。
高三数学教学目标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知识技能:学生需要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数学公式的推导和运用,解题的方法和策略等。
2.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应该掌握数学推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方式。
3.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其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应用案例和题目,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依据,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衡量的指标。
高三数学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具备以下要求:1.知识理解:学生需要具备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通过考试、作业和课堂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解题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能力。
考试中应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3.思维能力: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考察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实际应用: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拓展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关系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和促进。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确定恰当的评价标准,而评价标准的反馈也可以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的操作策略分析
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的操作策略分析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有直接影响。
本文将分析学生评价的操作策略,从评价指标的设定、评价方式的选择和评价结果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评价指标的设定是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
在研究性学习中,评价指标应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
在知识方面,可以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对研究课题的理解程度等;在能力方面,可以评价学生的研究方法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在态度方面,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评价指标的设定应既符合课程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阶段发展特点。
评价方式的选择是学生评价的关键环节。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
自我评价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同伴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评价提升自己;教师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评价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学生评价的关键环节。
学生的评价结果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具有直接影响,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评价结果可以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自我期望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依据,例如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教学指导、补充学习资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的操作策略分析应注重评价指标的设定、评价方式的选择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评价指标的设定要全面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评价方式的选择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的应用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其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小组合作或个人方式进行.通过“探究式”学习过程,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我们学生掌握了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指导、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兴趣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
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它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合作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走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支持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1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1.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目标应该比较自由目标自由的评价观认为,如果不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向评价人员提供信息,那么评价就会比较客观。
因此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依据不是制定者预定目标,而是活动参与者所取得的实际成效。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纷呈,但只要学生将他们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并且他们的判断力和创造力有所展示,就可以认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因此评价的标准应具有开放性。
通过目标自由的评价方法能更好的判断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1.2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整合进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后到结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
由此丰富了学生习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可见,评价应该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进行,始终关注学生正在学习着什么,而不是建立一套学习的参照标准。
所以说有效的评价应该整合进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1.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评价以教育者为主,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
数学学习的评价标准
数学学习的评价标准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评价学生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水平与能力十分关键。
本文将介绍数学研究的评价标准。
目标清晰在评价学生数学研究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目标的清晰性。
数学研究的评价应该明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
同时,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定的研究成果。
理解掌握的程度评价标准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掌握的程度。
这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技能的掌握以及解题方法的运用能力。
通过考察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所呈现出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研究水平。
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研究的评价标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评价标准应该反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分析、推理和解决能力。
这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实现。
研究过程与方法除了评价数学研究的结果,评价标准还应该关注研究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数学研究过程和方法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标准应该考虑学生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自主研究能力等方面,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研究水平。
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数学研究的标准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笔试形式已经不能完全评价学生的数学研究水平。
应该采用包括作业、小组讨论、实验、项目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过程和能力。
以上就是数学学习的评价标准,通过明确目标、反映理解程度、关注问题解决能力、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水平与能力。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老师评价要求
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老师评价要求
1、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操作时可以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上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
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2、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
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具体作用及进步的幅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神话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上海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的一点思索奉贤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究中心张海君为了推动上海高中数学二期课改,上海高考数学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目标,而这个评价目标主要涉及以下六点:(1)用已有知识网络,开拓新的认知领域,提升思维层次;(2)在知识、方法间的联系中,体验数学内涵,探究内在规律;(3)从正、逆向思维中,在代数变形和几何变换中,认识和研究数学的本质;(4)在实验和操作的过程中,探究数学对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5)通过质疑或反思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提出初步的结论;(6)在较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能提出新的认识,并能将结果较完整、正确地表达出来。
以上(1)—(4)点上海高考已全面实施,第(6)点是长远目标,目前尚不成熟,本文就2006年新提出的第5点如何培养学生“通过质疑或反思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提出初步的结论”的谈一点思索,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改变以往自己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应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包括问题的发现、提出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发现过程,思路方法的探究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问题演变、推广、引伸的过程,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体验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1、教师自己率先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示范,引导学生如何去提出问题。
①学会提出问题的常用方法。
教师运用“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这些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通过“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②教师要立足教材,设计可提供研究型究学习的教学提纲。
教师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剖析和重新组织,改变例、习题,使学习内容成为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把教学内容编写成以"发现--探究"为主线的创新性学习提纲,包括:课前完成部分、课堂探究部分、课外作业部分,并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部分。
编写过程中考虑以下方面:探究性、开放性、灵活性、趣味性、应用性等。
③重新认识什么是数学习题。
从高一开始起,在教学中,尤其是练习作业中明确向学生提出除了通常要完成的书面传统的作业外,还应包括教师常常给一些材料并规定要求学生自己拟编数学题,写读后感、写小论文等。
由于学生脑子里框框少,常提出一些不符合老师"心意"、显得幼雅,不成熟,甚至学生的想法荒谬,或出乎老师预料之外的见解,这是很正常的,不要压制,给予认真和正确引导,培养质疑能力,鼓励标新立异。
坚持不懈,慢慢地就会显出成效。
学生对数学的神秘和畏惧感逐渐减少,学生从中品味经过自己努力而创造出的成果的甘甜,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二、将教学过程模拟成一个“微科研”过程,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发现。
数学学习不仅是解答现成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构建和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除了每一单元或每一阶段都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科知识的研究专题,一节课可能只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
在教学中,对每一个数学命题培养学生多思勤想的习惯:常规性地引导学生能不能从正面作出引伸和拓广,从逆向探索能否进一步扩展?充分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去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一次“再完善”和“再创造”。
许多重要的例题和习题反映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属性,蕴含着数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思想精髓,对这类数学问题,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广,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能有效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发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平日作业、例题、习题及高考试题作为教学生如何编题的对象,通过质疑或反思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行推广、变式,改编成一系列相关的新问题,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编题能力。
其中“问题———发展”教学模式适用于以发展能力为为目标的研究型课。
该模式特点: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发深层次的数学思考,探索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一般规律,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操作过程:即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提出具有丰富内涵的问题,引发学生类比联想,从已知猜想未知,从旧问题探讨新问题,在探索问题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中发展思维。
操作的三层次:基础层次------给出问题比较简单,对探究的主要步骤和思路给予比较明显的提示;中等层次------给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新颖性,探究步骤和思路给予简要的启示,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 较高层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给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解题的思路给予"暗示",给学生创造的时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不硬性加以干涉,师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指明方向,同时又从学生身上吸取思想的活力和大胆的想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以数学开放题为突破口,培养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
开放题的编制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
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
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
将所用习题多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的答案的 封闭题,解答完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探究更一般的结论,探究更多的情形,或探究该结论成立的其它条件等,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散开去,能够启发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形成开放题等。
案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提出初步的结论的一次实践课:例: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 、B ,求线段AB 的长。
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结果大致有以下这些:1、 弦AB 的中点坐标(学生直接出来)2、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教师进行有方向的启发:让学生结合1考虑的结论而得到);3、 原点到直线AB 的距离(学生直接想到)4、 三角形AOB 的面积,周长(一开始没有,而正是2中教师的方法给学生受了鼓舞而得到的答案)5、 抛物线弧AOB 上一动点()P x,y ,P 点到线段AB 的距离是d ,求的取值范围(教师对4给予了肯定,并只是说了“点O 是固定的,而解析几何所反映的是运动的思想”这样的语言,部分学生就由4联想到的问题)学生受5的感染,思维一下子打开了从弦相关的问题着手提出问题的有:6、 问题:斜率为K 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 、B 两点,且线段AB =8,求K 的值.7、 问题: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 2=2px (p>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 、B 两点,且线段AB =8,求p 的值.8、 问题:斜率为K 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 2=2px (p>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取值范围或线段AB 的长(用K 和p 表示)(教师提示分析:所提问题存在的不足,如倾斜角为900的直线的斜率是不存在的,而线段AB 的长是可以求的),学生经过思考后,将问题完善如下:.9、 倾斜角为θ的直线经过抛物线y 2=2px (p>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取值范围或线段AB 的长(用θ和p 表示)10、问题:经过抛物线y 2=2px (p>0)的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中点轨迹方程。
11、问题:直线经过抛物线y 2=2px (p>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 、B 两点,已知A B x x 6+=,求线段AB 的长.12、直线经过抛物线y 2=2px (p>0)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 、B 两点,且线段A B x x m +=,求线段AB 的长.(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但同时给予引导指出结合8,题目有点瑕疵,需修改,经提示后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修改变成了一个十分深层次的问题:建立直线的条数t 与m 的函数关系,()t f m =,并且得到结论如下:⎪⎩⎪⎨⎧<=>=p m p m p m t 012)13、问题:抛物线y 2=2 p x (p >0)的焦点为F ,AB 为过F 的弦,求证:112FA FB p+= 从A (x 1,y 1)、B (x 2,y 2)两点坐标与与参数p 有何关系提出的问题有:14、如果过抛物线y 2=2 p x (p >0) 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 1 和y 2 ,那么有y 1y 2=—p 215、如果过抛物线y 2=2 p x (p >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 1 和x 2 ,那么有x 1x 2=2p 416、过抛物线y 2=2 p x (p >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 A (x 1,y 1)、B (x 2,y 2),计算⋅的值到此,对原问题的研究并没有结束,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思维的局限,此时教师的角色地位显得十分的重要,请学生观察题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连结FA 1和FB 1,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②设弦AB 的中点为M ,点M 在准线上的射影为M 1,那么线段AM 1与BM 1的位置关系又如何?③ A 、O 、B 1三点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A 1、O 、B 三点呢?随着教师的设问,学生对课本例题的数学认识逐渐深入,思维层次逐步提高,学生课后通过思考又提出了如下问题:学生课后又提出许多问题:17、M M 1,交y 轴于M 2,求MM 1和MM 218、直线AB 的倾斜角为θ,求梯形AA 1B 1B 的面积从逆命题角度去考虑又提出问题:19、直线L 与抛物线y 2=2 p x (p >0)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 1 和y 2 ,且 y 1y 2=—p 2,求证直线L 过抛物线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