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械波
第五章机械波(1)
波阵面 波线 波阵面
波线 点源
波阵面 平面波 波线 线源 球面波
柱面波
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内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二、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与传播特点
机械波产生的两个条件:波源, 机械波产生的两个条件:波源,弹性媒质 介质中相邻质元间存在弹性力, 介质中相邻质元间存在弹性力,正是这种彼此间的弹力作用 使得介质中的质元从紧邻波源质元开始彼此由上游质元牵连 带动下游质元而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机械波是介质中大量质元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 参与振动的集体表现, 参与振动的集体表现, 其特点是相邻质元的振动相位依次落后。 其特点是相邻质元的振动相位依次落后。 其传播过程是质元振动状态的传播过程, 其传播过程是质元振动状态的传播过程, 亦即振动相位的传播过程, 亦即振动相位的传播过程, 是波源能量由近及远不断传输的过程。 是波源能量由近及远不断传输的过程。 持续传播的波动既象振动一样表现出时间周期性, 持续传播的波动既象振动一样表现出时间周期性, 同时表现出空间周期性。 同时表现出空间周期性。 介质的高频极限λΒιβλιοθήκη λ u=T=νλ
x
t =0
t =T / 4 t =T / 2 t =3 / 4 T t =T
x x x x
x
波动式的其它形式: 波动式的其它形式:
x y = Acos2πν(t m ) +ϕ0 u
(ω = 2πν)
1 (ν = , λ = uT) T ,u = ) λ T 2π 2π (ku = u= = ω) λ T (k = 2π
三、 机械波的速度
波速u: 波速 :波阵面沿波线的推进速度
t, Φ
A
t + ∆t, Φ′
B
∆S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五章 机械波5.1 已知一波的波动方程为y = 5×10-2sin(10πt – 0.6x ) (m). (1)求波长、频率、波速及传播方向;(2)说明x = 0时波动方程的意义,并作图表示.[解答](1)与标准波动方程2cos()xy A t πωλ=-比较得:2π/λ = 0.6,因此波长为:λ = 10.47(m);圆频率为:ω = 10π,频率为:v =ω/2π = 5(Hz);波速为:u = λ/T = λv = 52.36(m·s -1). 且传播方向为x 轴正方向.(2)当x = 0时波动方程就成为该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 = 5×10-2sin10πt = 5×10-2cos(10πt – π/2), 振动曲线如图.5.2 一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以速度为u = 0.2m·s -1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波线上A 点(x A = 0.05m )的振动方程为0.03cos(4)2A y t ππ=-(m).试求:(1)简谐波的波动方程;(2)x = -0.05m 处质点P 处的振动方程.[解答](1)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cos[()]Ax x y A t uωϕ-=-+;即 0.050.03cos[4()]0.22x y t ππ-=--= 0.03cos[4π(t – 5x ) + π/2].(2)在x = -0.05m 处质点P 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4πt + π + π/2] = 0.03cos(4πt - π/2).5.3 已知平面波波源的振动表达式为20 6.010sin 2y t π-=⨯(m).求距波源5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和该质点与波源的位相差.设波速为2m·s -1.[解答]振动方程为:26.010sin ()2xy t u π-=⨯- 50.06sin()24t ππ=-,位相差为 Δφ = 5π/4(rad).5.4 有一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波,其波速为u = 1m·s -1,波长λ = 0.04m ,振幅A = 0.03m .若以坐标原点恰在平衡位置而向负方向运动时作为开始时刻,试求:(1)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该点初相是多少?[解答](1)设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A cos(ωt + φ),其中A = 0.03m . 由于u = λ/T ,所以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 λ/u = 0.04(s),圆频率为:ω = 2π/T = 50π.当t = 0时,y 0 = 0,因此cos φ = 0;由于质点速度小于零,所以φ = π/2.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0.03cos(50πt + π/2),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为:0.03cos[50()]2x y t u ππ=-+= 0.03cos[50π(t – x ) + π/2).(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50πt . 该点初相φ = 0.5.5 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在t 1 = 0s ,t 2 = 0.25s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试求:(1)P 点的振动表达式; (2)波动方程; (3)画出O 点的振动曲线. [解答](1)设P 点的振动方程为 y P = A cos(ωt + φ),其中A = 0.2m .在Δt = 0.25s 内,波向右传播了Δx = 0.45/3 = 0.15(m), 所以波速为u = Δx/Δt = 0.6(m·s -1).波长为:λ = 4Δx = 0.6(m), 周期为:T = λ/u = 1(s), 圆频率为:ω = 2π/T = 2π.当t = 0时,y P = 0,因此cos φ = 0;由于波沿x 轴正向传播,所以P 点在此时向上运动,速度大于零,所以φ = -π/2.P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y P = 0.2cos(2πt - π/2). (2)P 点的位置是x P = 0.3m ,所以波动方程为0.2cos[2()]2P x x y t u ππ-=--100.2cos(2)32t x πππ=-+. (3)在x = 0处的振动方程为y 0 = 0.2cos(2πt + π/2),曲线如图所示.5.6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负向传播的平面谐波在t = T /4时的波形图,振幅A 、波长λ以及周期T 均已知.(1)写出该波的波动方程; (2)画出x = λ/2处质点的振动曲线; (3)图中波线上a 和b 两点的位相差φa – φb 为多少?[解答](1)设此波的波动方程为:图5.5cos[2()]t xy A T πϕλ=++,当t = T /4时的波形方程为:cos(2)2x y A ππϕλ=++sin(2)xA πϕλ=-+.在x = 0处y = 0,因此得sin φ = 0, 解得φ = 0或π.而在x = λ/2处y = -A ,所以φ = 0.因此波动方程为:cos 2()t xy A T πλ=+.(2)在x = λ/2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cos(2)cos 2t t y A A T Tπππ=+=-, 曲线如图所示.(3)x a = λ/4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2)2a t y A T ππ=+; x b = λ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22)b t y A Tππ=+. 波线上a 和b 两点的位相差φa – φb = -3π/2.5.7 已知波的波动方程为y = A cosπ(4t – 2x )(SI ).(1)写出t = 4.2s 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表示式,并计算此时离原点最近的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 2)画出t = 4.2s 时的波形曲线. [解答]波的波动方程可化为:y = A cos2π(2t – x ), 与标准方程cos[2()]t xy A T πϕλ=-+比较, 可知:周期为T = 0.5s ,波长λ = 1m .波速为u = λ/T = 2m·s -1.(1)当t = 4.2s 时的波形方程为y = A cos(2πx – 16.8π)= A cos(2πx – 0.8π). 令y = A ,则cos(2πx – 0.8π) = 1,因此 2πx – 0.8π = 2k π,(k = 0, ±1, ±2,…),各波峰的位置为x = k + 0.4,(k = 0, ±1, ±2,…).当k = 0时的波峰离原点最近,最近为:x = 0.4(m).通过原点时经过的时间为:Δt = Δx/u = (0 – x )/u = -0.2(s), 即:该波峰0.2s 之前通过了原点.(2)t =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实线所示.经过t = 4s 时,也就是经过8个周期,波形曲线是重合的;再经Δt = 0.2s ,波形向右移动Δx = u Δt = 0.4m ,因此t = 4.2s 时的波形曲线如虚线所示.[注意]各波峰的位置也可以由cos(2πx – 16.8π) = 1解得,结果为x = k + 8.4,(k = 0, ±1, ±2,…),取同一整数k 值,波峰的位置不同.当k = -8时的波峰离原点最近,最近为x = 0.4m .5.8 一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λ = 4m ,周期T = 4s ,已知x = 0处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1)写出时x =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写出波的表达式;(3)画出t = 1s 时刻的波形曲线.[解答]波速为u = λ/T = 1(m·s -1). (1)设x = 0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A cos(ωt + φ),其中A = 1m ,ω = 2π/T = π/2.当t = 0时,y = 0.5,因此cos φ = 0.5,φ = ±π/3.在0时刻的曲线上作一切线,可知该时刻的速度小于零,因此φ = π/3.振动方程为:y = cos(πt /2 + π/3). (2)波的表达式为:cos[2()]t xy A T πϕλ=-+ cos[()]23t x ππ=-+. (3)t = 1s 时刻的波形方程为 5cos()26y x ππ=-,波形曲线如图所示.5.9 在波的传播路程上有A 和B 两点,都做简谐振动,B 点的位相比A 点落后π/6,已知A 和B 之间的距离为2.0cm ,振动周期为2.0s .求波速u 和波长λ.[解答] 设波动方程为:cos[2()]t xy A T πϕλ=-+,那么A 和B 两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cos[2()]A A xt y A T πϕλ=-+,cos[2()]B B xt y A T πϕλ=-+.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2(2)6B A x x πππλλ---=-,由于x B – x A = 0.02m ,所以波长为:λ = 0.24(m).波速为:u = λ/T = 0.12(m·s -1).5.10 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速度u = 20m·s -1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在传播路径上的某点A 的振动方程为y = 3cos4πt .(1)如以A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 (2)如以距A 点5m 处的B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3)写出传播方向上B ,C ,D 点的振动方程.[解答](1)以A 点为坐标原点,波动方程为3cos 4()3cos(4)5x xy t t u πππ=+=+.(2)以B 点为坐标原点,波动方程为3cos 4()Ax x y t u π-=+3cos(4)5x t πππ=+-.(3)以A 点为坐标原点,则x B = -5m 、x C = -13m 、x D = 9m ,各点的振动方程为3cos 4()3cos(4)B B xy t t u πππ=+=-,33cos 4()3cos(4)5C C x y t t u πππ=+=-,93cos 4()3cos(4)5D D x y t t u πππ=+=+.[注意]以B 点为坐标原点,求出各点坐标,也能求出各点的振动方程.5.11 一弹性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u = 1×103m·s -1,振幅A = 1.0×10-4m ,频率ν= 103Hz .若该媒质的密度为800kg·m -3,求:(1)该波的平均能流密度;(2)1分钟内垂直通过面积S = 4×10-4m 2的总能量. [解答](1)质点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6.283×103(rad·s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2212w A ρω== 158(J·m -3),平均能流密度为:I wu == 1.58×105(W·m -2).(2)1分钟内垂直通过面积S = 4×10-4m 2的总能量为:E = ItS = 3.79×103(J).5.12 一平面简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波速u = 340m·s -1,频率为500Hz .到达人耳时,振幅A = 1×10-4cm ,试求人耳接收到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声强此时声强相当于多少分贝已知空气密度ρ = 1.29kg·m -3.[解答]质点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3.142×103(rad·s -1),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2212w A ρω== 6.37×10-6(J·m -3),平均能流密度为:I wu == 2.16×10-3(W·m -2), 标准声强为:I 0 = 1×10-12(W·m -2),图5.10此声强的分贝数为:010lgIL I == 93.4(dB).5.13 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s -1.一列火车以30m·s -1的速度行驶,机车上汽笛的频率为600Hz .一静止的观察者在机车的正前方和机车驶过其身后所听到的频率分别是多少?如果观察者以速度10m·s -1与这列火车相向运动,在上述两个位置,他听到的声音频率分别是多少?[解答]取声速的方向为正,多谱勒频率公式可统一表示为BB S Su u u u νν-=-,其中v S 表示声源的频率,u 表示声速,u B 表示观察者的速度,u S 表示声源的速度,v B 表示观察者接收的频率.(1)当观察者静止时,u B = 0,火车驶来时其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同,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33060033030B S S u u u νν==--= 660(Hz).火车驶去时其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反,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33060033030B S S u u u νν==-+= 550(Hz).(2)当观察者与火车靠近时,观察者的速度方向与声速相反,u B = -10m·s -1;火车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同,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3301060033030B B S S u u u u νν-+==--= 680(Hz).当观察者与火车远离时,观察者的速度方向与声速相同,u B = 10m·s -1;火车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反,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3301060033030B B S S u u u u νν--==-+= 533(Hz).[注意]这类题目涉及声速、声源的速度和观察者的速度,规定方向之后将公式统一起来,很容易判别速度方向,给计算带来了方便.5.14.一声源的频率为1080Hz ,相对地面以30m·s -1速率向右运动.在其右方有一反射面相对地面以65m·s -1的速率向左运动.设空气中声速为331m·s -1.求:(1)声源在空气中发出的声音的波长; (2)反射回的声音的频率和波长.[解答](1)声音在声源垂直方向的波长为:λ0 = uT 0 = u /ν0 = 331/1080 = 0.306(m);在声源前方的波长为:λ1 = λ0 - u s T 0 = uT 0 - u s T 0 = (u - u s )/ν0 = (331-30)/1080 = 0.2787(m);在声源后方的波长为:λ2 = λ0 + u s T 0 = uT 0 + u s T 0 = (u + u s )/ν0= (331+30)/1080 = 0.3343(m).(2)反射面接收到的频率为1033165108033130B S u u u u νν++==⨯--= 1421(Hz). 将反射面作为波源,其频率为ν1,反射声音的频率为`11331142133165B u u u νν==⨯--= 1768(Hz).反射声音的波长为`1111331651421B B uu u u λννν--=-===0.1872(m).或者 `1`13311768u λν=== 0.1872(m).[注意]如果用下式计算波长`111650.27871768B u λλν=-=-=0.2330(m),结果就是错误的.当反射面不动时,作为波源发出的波长为u /ν1 = 0.2330m ,而不是入射的波长λ1.5.15 S 1与S 2为两相干波源,相距1/4个波长,S 1比S 2的位相超前π/2.问S 1、S 2连线上在S 1外侧各点的合成波的振幅如何?在S 2外侧各点的振幅如何?[解答]如图所示,设S 1在其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 1cos[2()]t xy A T πϕλ=++, 那么S 2在S 1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2/4cos[2()]2t x y A T λππϕλ-=++-cos[2()]t xA T πϕπλ=++-,由于两波源在任意点x 产生振动反相,所以合振幅为零.S 1在S 2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1cos[2()]t xy A T πϕλ=-+,那么S 2在其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2/4cos[2()]2t x y A T λππϕλ-=-+-cos[2()]t xA T πϕλ=-+,由于两波源在任意点x 产生振动同相,所以合振幅为单一振动的两倍.5.16 两相干波源S 1与S 2相距5m ,其振幅相等,频率都是100Hz ,位相差为π;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400m·s -1,试以S 1S 2连线为坐标轴x ,以S 1S 2连线中点为原点,求S 1S 2间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坐标.[解答]如图所示,设S 1在其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1 2121/2cos[2()]x l y A t u πνϕ+=-+ 5cos(2)24A t x πππνϕ=-+-,那么S 2在其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2/2cos[2()]x l y A t u πνϕπ-=+++cos(2)24A t x πππνϕ=++-.两个振动的相差为Δφ = πx + π,当Δφ = (2k + 1)π时,质点由于两波干涉而静止,静止点为x = 2k , k 为整数,但必须使x 的值在-l /2到l /2之间,即-2.5到2.5之间.当k = -1、0和1时,可得静止点的坐标为:x = -2、0和2(m).5.17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1cos 2()t xy A T πλ=+,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自由端,求:(1)反射波的表达式; (2)合成驻波的表达式.[解答](1)由于反射点为自由端,所以没有半波损失,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2cos 2()t xy A T πλ=-.(2)合成波为y = y 1 + y 2,将三角函数展开得222cos cos y A x t Tππλ=,这是驻波的方程.5.18 两波在一很长的弦线上传播,设其表达式为:1 6.0cos (0.028.0)2y x t π=-,2 6.0cos(0.028.0)2y x t π=+,用厘米、克、秒(cm,g,s )制单位,求:(1)各波的频率,波长、波速;(2)节点的位置;(3)在哪些位置上,振幅最大?[解答](1)两波可表示为:1 6.0cos 2()0.5200t x y π=-,2 6.0cos 2()0.5200t xy π=+,可知它们的周期都为:T = 0.5(s),频率为:v = 1/T = 2(Hz);波长为:λ = 200(cm);波速为:u = λ/T = 400(cm·s -1).(2)位相差Δφ = πx /50,当Δφ = (2k + 1)π时,可得节点的位置x = 50(2k + 1)(cm),(k = 0,1,2,…).(3)当Δφ = 2k π时,可得波腹的位置x = 100k (cm),(k = 0,1,2,…).。
第5章机械波
解(1) 波的周期
11
T
s
3000
波长
u 1.56103
0.52(m)
3000
B点比A点落 后的时间为
x 0.13 t u 1.56103
1
1
s T
12000 4
(2)A、B两点 的相位差为
(3)质点振动 速度的最大值
T 2π π
442
B点比A点 相位落后
vm A 1103 3000 2π
c. 如 看定某一相位 , 即令 ( t-kx)=常数
相速度为:
dx
u
dt k
d. 表达式也反映了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y( x x, t t) y( x, t) 其中 x=u t
§5.2.3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各种平面波都满足下列偏微分方程
称为平面波 的波动方程
平面简谐波表 达式是它的解
§5.3 简谐波的能量
第 5 章 机械波
§5.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5.2 平面简谐波 §5.3 简谐波的能量 §5.4 波的传播和叠加 §5.5 多普勒效应
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叫做波动
常见的波有: 机械波、电磁波、… 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电磁波: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过程
波动的共同特征: 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 都伴有能量的传播 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两个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的质元间距
波在波源的一个 3000Hz 的声波,以1560 m/s的速度沿一 波线传播, 经过波线上的A点后, 再经 13 cm 而传至B点。 求 (1) B点的振动比A点落后的时间。 (2) 波在A、B两点 振动时的相位差是多少?(3)设声波使介质中的质点 作简谐运动,振幅为1mm,求质点振动的最大速度。
5第五章 机械波
- 101 -第五章 机械波教学时数:7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掌握描述波动的几个物理量(波速,波动周期和频率波长λ)之间的关系;理解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能够应用波动方程求解相关问题;了解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惠更斯原理的物理意义;掌握波的叠加原理;了解波的干涉的特点、驻波的特点;理解多普勒效应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重点:理解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能够应用波动方程求解相关问题§5.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一、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机械波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谓之波源;②有连续的介质(从宏观来看,气体、液体、固体均可视作连续体。
如果波动中使介质各部分振动的回复力是弹性力,则称为弹性波.例如,声波即为弹性波.机械波不一定都是弹性波,如水面波就不是弹性波.水面波中的回复力是水质元所受的重力和表面张力,它们都不是弹性力.下面我们只讨论弹性波. 二、横波和纵波按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横波与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平行的称为纵波图是横波在一根弦线上传播的示意图将弦线分成许许多多可视为质点的小段,质点之间以弹性力相联系.设t=0时,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此时质点l 在外界作用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由于弹性力的作用,质点1即带动质点2向上运动.继而质点2又带动质点3…,于是各质点就先后上、下振动起来.图中画出了不同时刻各质点的振动状态.设波源的振动周期为T .- 102 -由图可知.t=T/4时,质点1的初始振动状态传到了质点4,t=T/2时,质点1的初始振动状态传到了质点7……,t=T时,质点l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全振动,其初始振动状态传到了质点13.此时,质点l至质点13之间各点偏离各自平衡位置的矢端曲线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波形.在以后的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周期,就向右传出一个完整波形.可见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前看去,前面各质点的振动位相都依次落后于波源的振动位相.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说明当横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层与层之间将发生相对位错,即产生切变.只有固体能承受切变,因此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下图是纵波在一根弹簧中传播的示意图.在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因此在介质中就形成稠密和稀疏的区域,故又称为疏密波.纵波可引- 103 -起介质产生容变固、液、气体都能承受容变,因此纵波能在所有物质中传播.纵波传播的其他规律与横波相同.在液面上因有表面张力,故能承受切变.所以液面波是纵波与横波的合成波此时,组成液体的微元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椭圆运动.综上所述,机械波向外传播的是波源(及各质点)的振动状态和能量。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物理机械波知识点物理机械波知识点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机械波"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一册(必修)的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第七节内容。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
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上好这节课不仅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还可为今后学习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波动知识时重要的是要会确定波的总的运动情况,即由波长,频率和波速等物理量来表征运动情况,而不是确定单个质点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发展学生智力有着特殊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及本节课教材大纲要求,拟定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了解机械波的种类及其传播特征;初步了解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及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2)重点,难点分析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波动过程的细节不容易体现出来,教学过程通过课件模拟物理过程的方法进行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获得较直观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发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教法与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们参与以探究为目标的研究活动,使他们同老师和学生一起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
基于这种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法,通过课件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以期达到教学目标。
有着丰富生活体会的学生往往对波动形成的物理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大物习题解析第5章 机械波
第5章 机械波5.1基本要求1.理解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3.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
5.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5.2基本概念 1.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产生的条件首先要有作机械振动的物体,即波源;其次要有能够传播这种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
它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2.波线与波面 沿波的传播方向画一些带有箭头的线,叫波线。
介质中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所连成的面,叫波面或波阵面。
在某一时刻,最前方的波面叫波前。
3.波长λ 在波传播方向上,相位差为2π的两个邻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它是波的空间周期性的反映。
4.周期T 与频率ν 一定的振动相位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的时间称为波的周期,它反映了波的时间周期性,波的周期与传播介质各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
周期的倒数称为频率,波的频率也就是波源的振动频率。
5.波速u 单位时间里振动状态(或波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它与波动的特性无关,仅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6.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 在无吸收的均匀介质中沿x 轴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为()2cos y A tx ωϕπλ=+或s )co (x y A tu ωϕ⎡⎤=+⎢⎥⎣⎦其中,“-”表示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表示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波函数是x 和t 的函数。
给定x ,表示x 处质点的振动,即给出x 处质点任意时刻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给定t ,表示t 时刻的波形,即给出t 时刻质点离开自己平衡位置的位移。
7.波的能量 波动中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其特点是同体积元中的动能和势能相等。
大学物理 机械波ppt课件
3. 波速u : 单位时间波所传过的间隔
波速u又称相速度(相位传播速度)
三者关系
u
T
固体内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u分别为
u G (横波)
u E (纵波)
G:切变模量,E弹性模量, ρ 固体的密度
液体和气体内,纵波的传播速度为
u K (纵波)
K为体积模量
弹性绳上的横波 u T
T-绳的初始张力, -绳的线密度
u
y
u
P
O
x
x
动摇方程的另外两种常见方式
由 ω = 2π /T ,u = ν λ = λ /T
有 y(x,t)Aco2s(tx) 或
取角波数k k 2 有 u
y(x,t)Aco2s(T tx)
y (x ,t) A c ot s k)(x
假设知距O点为x0 的点Q的振动规律为 yQA co ts ()
y u
Q O
x0
x
P x
那么相应的波函数为 yAco stx ux0
沿Ox轴负方向传播的波
y
u
P
O
x
x
P点的振动比O点早t0= x/u. 当O点的相位是ωt 时, P点 的相位已是ω (t + x / u) .
所以
y(x,t)Acos(tx)
u
或 y(x,t)Aco2sT tx y (x ,t) A cot s k)(x
同理对D点 4. BC间的相位差
yD3co4st5 9 (S)I
C B 2 (x B x C ) 1 .6
CD间的相位差 2x4.4 C相位超前D4.4π
§3 波的能量
一. 弹性波的能量
动摇过程就是能量传播的过程
第五章 机械波3
10 11 12 13 14 15 1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首 页 上 页 下 页退 出
1
2
3
t =T
1 2 3 4 5 6
1
2
t =5T/4
3 4 5 6 7 8 9
11 10
12 13 14
15 16
①当点波源完成自己一个周期的运动,就有一个完整的波形 当点波源完成自己一个周期的运动, 发送出去。 发送出去。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前看去,前面各质元都要重复波源( ② 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前看去,前面各质元都要重复波源(已 知点振动亦可)的振动状态(即位相),因此, ),因此 知点振动亦可)的振动状态(即位相),因此,沿着波的传播 方向向前看去,前面质元的振动位相相继落后于波源的位相。 方向向前看去,前面质元的振动位相相继落后于波源的位相。 所谓波形:是指介质中各质元在某确定时刻, ③ 所谓波形:是指介质中各质元在某确定时刻,各自偏离自 己平衡位置位移的矢端曲线──简谐横波可用余弦函数描述 简谐横波可用余弦函数描述。 己平衡位置位移的矢端曲线 简谐横波可用余弦函数描述。 横波使介质产生切变, 只有能承受切变的物体( ④ 横波使介质产生切变,——只有能承受切变的物体(固 只有能承受切变的物体 才能传递横波。 体)才能传递横波。
切变: 切变:
F = Gφ s
4、弹性模量:虎克定律中的比例系数 弹性模量: Y──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 5、形变能量密度: 形变能量密度:
wp = 1 弹性模量)(胁变)2 )(胁变 (弹性模量)(胁变) , 2
B──体变模量 体变模量
G──切变模量 切变模量
例如长变: 例如长变: w p =
1 ∆l 2 Y( ) 2 l0
大学物理第五章机械波1
二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x t x y A cos[ (t ) ] A cos[ 2 π( ) ] u T l
y 1. 当x=x0给定时, f (t ) 表示距原点O为x0 处的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
x0 y A cos[ (t ) ] u x0 t A cos[ 2 π ( ) ] T l
1
Ⅰ
0
A 1
2
3
4
5
6
x(cm)
解:
l 0.04m
A 0.01m
x1 xo 0.01 1 0.02m s 波速: u t 12 l 0.04 2 1 T 2s s u 0.02 T
y(cm)
1
Ⅰ
0
A 1
2
3
4
5
6
x(cm)
原点振动方程: 初始条件:
x
O
y y dy
介质中各质点均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具有 振动动能。介质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O
x
y dy
1.动能: 体元的振动动能:
2.势能:
1 x 2 2 2 dWk dVA sin (t ) 2 u
1 dWk dm v 2 2
体元弹性势能:
2 2 2
体积元的动能和势能均随
x, t作周期性变化。
体积元在平衡位置时,动能和势能均最大。体 积元的位移最大时,二者均为零。 ⑵ 在波动中机械能不守恒 .任一体积元都在不断地 接收和放出能量,即不断地传播能量 。 波动是能量 传递的一种方式 。
⑶ 能量密度 w :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dW x 2 2 2 w A sin (t ) dV u
第5章机械波
2
(2 1)
2
Δx: 波程差
17
例题2-2 波以u沿x轴正方向传播, yC=Acos(t+), 求: (1)原点o的振动方程; (2)波动方程。
y o
u
C
解 (1) o比C点位相超前 l /u,
x
l
则o点的振动方程为: y=Acos(t+ + l /u)
(t (2)标准函数法: y Acos[
横波
纵波
表面波
3
二 . 描述波动的物理量
1.描述简谐波的解析参量
1).波的周期(period) T—— 传递一个完整波所需的 时间,也是介质质元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波的 周期完全由波源(周期)确定。 频率
1 T
角频率
2 T
2).波长 (wave length)—— 一个周期内波动传播的距离。 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波长是波的“空间周期”。 波数
波面(波阵面wave surface) ——波动过程中,振动相 位相同的点连成的面。 最前面的那个波面称为波前wave front 。 平面波(plane wave )——波面为平面的波动。本章主 要讨论这种波。 球面波(spherical wave) ——波面为球面的波动。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波线总是与波面垂直。
x y Acos[ ( t ) o ], u
x ) o ] u
o=( + l /u)
xl y Acos[ (t ) ] u
18
用 t ( t t )法 : yC=Acos(t+) 波动方程: y=Acos((t t')+)
y o
第12次课第五章机械波
5.1 机械波的产生及其特征量
5.2 平面简谐波
5.3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5.4 波的叠加原理
5.5 驻波 5.6 多普勒效应
波的干涉
5.7 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5.1 机械波的产生及其特征量
一.产生条件:有波源和弹性媒质 二.波的几何描述 波线、波面、波前
三.波的物理描述 1.波长 :同一波线上两相邻同相点间的距离 2.周期:波前进一个波长的 Y G u u 距离所用的时间 1 3.频率: uT 纵波 横波 T 4.波速(相速):表示某一振 动状态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 u B u T l 距离,取决于媒质的性质
uT
例3.如图,求波动方程
y ( cm )
10
0
u 10 m / s
t 1
2 4 x(m )
10
y( x ,t ) Acos[ ( t
x u
) ]
A 10cm
5 rad s
2
例4.如图,求沿X正向传播的波动方程
y ( cm )
4 2
0
x 0 , u 2m / s
5.4 波的叠加原理
二.波的干涉 3.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2 1 2 ( r1 r2 )
波的干涉
S1
r1
r2
A1
P
A2
加强 减弱
S2
( k 0 ,1, 2 , )
2k ( 2k 1 )
或 2 1 时 波程差
k ( 2k 1 ) 2
T 2
5.2 平面简谐波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机械波5.1 已知一波的波动方程为y = 5×10-2sin(10πt – 0.6x ) (m). (1)求波长、频率、波速及传播方向;(2)说明x = 0时波动方程的意义,并作图表示. [解答](1)与标准波动方程比较得:2π/λ = 0.6, 因此波长为:λ = 10.47(m);圆频率为:ω = 10π,频率为:v =ω/2π = 5(Hz);波速为:u = λ/T = λv = 52.36(m·s -1).且传播方向为x 轴正方向.(2)当x = 0时波动方程就成为该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y = 5×10-2sin10πt = 5×10-2cos(10πt – π/2), 振动曲线如图.5.2 一平面简谐波在媒质中以速度为u = 0.2m·s -1沿x 轴正向传播,已知波线上A 点(x A = 0.05m )的振动方程为(m).试求:(1)简谐波的波动方程;(2)x = -0.05m 处质点P 处的振动方程.[解答](1)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即 = 0.03cos[4π(t – 5x ) + π/2]. (2)在x = -0.05m 处质点P 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4πt + π + π/2] = 0.03cos(4πt -π/2).5.3 已知平面波波源的振动表达式为(m).求距波源5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和该质点与波源的位相差.设波速为2m·s -1.[解答]振动方程为: , 位相差为 Δφ = 5π/4(rad).5.4 有一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波,其波速为u = 1m·s -1,波长λ = 0.04m ,振幅A = 0.03m .若以坐标原点恰在平衡位置而向负方向运动时作为开始时刻,试求:(1)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该点初相是多少? [解答](1)设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A cos(ωt + φ),其中A = 0.03m .由于u = λ/T ,所以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 λ/u = 0.04(s),圆频率为:ω = 2π/T = 50π. 当t = 0时,y 0 = 0,因此cos φ = 0;由于质点速度小于零,所以φ = π/2. 原点的振动方程为:y 0 = 0.03cos(50πt + π/2),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为:= 0.03cos[50π(t – x ) + π/2).(2)与波源相距x = 0.01m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0.03cos50πt . 该点初相φ = 0.5.5 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在t 1 = 0s ,t 2 = 0.25s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试求:2cos()xy A t πωλ=-0.03cos(4)2A y t ππ=-cos[()]Ax x y A t uωϕ-=-+0.050.03cos[4()]0.22x y t ππ-=--20 6.010sin 2y t π-=⨯26.010sin()2xy t u π-=⨯-50.06sin()24t ππ=-0.03cos[50()]2x y t u ππ=-+(1)P 点的振动表达式; (2)波动方程;(3)画出O 点的振动曲线.[解答](1)设P 点的振动方程为 y P = A cos(ωt + φ), 其中A = 0.2m .在Δt = 0.25s 内,波向右传播了Δx = 0.45/3 = 0.15(m),所以波速为u = Δx/Δt = 0.6(m·s -1).波长为:λ = 4Δx = 0.6(m), 周期为:T = λ/u = 1(s), 圆频率为:ω = 2π/T = 2π.当t = 0时,y P = 0,因此cos φ = 0;由于波沿x 轴正向传播,所以P 点在此时向上运动,速度大于零,所以φ = -π/2.P 点的振动表达式为:y P = 0.2cos(2πt - π/2). (2)P 点的位置是x P = 0.3m ,所以波动方程为. (3)在x = 0处的振动方程为y 0 = 0.2cos(2πt + π/2),曲线如图所示.5.6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 负向传播的平面谐波在t = T /4时的波形图,振幅A 、波长λ以及周期T 均已知.(1)写出该波的波动方程;(2)画出x = λ/2处质点的振动曲线;(3)图中波线上a 和b 两点的位相差φa – φb 为多少? [解答](1)设此波的波动方程为: ,当t = T /4时的波形方程为:. 在x = 0处y = 0,因此得sin φ = 0,解得φ = 0或π.而在x = λ/2处y = -A ,所以φ = 0. 因此波动方程为:. (2)在x = λ/2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曲线如图所示.(3)x a = λ/4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x b = λ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波线上a 和b 两点的位相差0.2cos[2()]2P x x y t u ππ-=--100.2cos(2)32t x πππ=-+cos[2()]t xy A T πϕλ=++cos(2)2xy A ππϕλ=++sin(2)xA πϕλ=-+cos 2()t x y A T πλ=+cos(2)cos 2t t y A A T Tπππ=+=-cos(2)2a t y A T ππ=+cos(22)b ty A Tππ=+图5.5φa – φb = -3π/2.5.7 已知波的波动方程为y = A cosπ(4t – 2x )(SI ).(1)写出t = 4.2s 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表示式,并计算此时离原点最近的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2)画出t = 4.2s 时的波形曲线.[解答]波的波动方程可化为:y = A cos2π(2t – x ),与标准方程比较,可知:周期为T = 0.5s ,波长λ = 1m .波速为u = λ/T = 2m·s -1. (1)当t = 4.2s 时的波形方程为y = A cos(2πx – 16.8π)= A cos(2πx – 0.8π). 令y = A ,则cos(2πx – 0.8π) = 1,因此 2πx – 0.8π = 2k π,(k = 0, ±1, ±2,…), 各波峰的位置为x = k + 0.4,(k = 0, ±1, ±2,…).当k = 0时的波峰离原点最近,最近为:x = 0.4(m).通过原点时经过的时间为:Δt = Δx/u = (0 – x )/u = -0.2(s), 即:该波峰0.2s 之前通过了原点.(2)t = 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实线所示.经过t = 4s 时,也就是经过8个周期,波形曲线是重合的;再经Δt = 0.2s ,波形向右移动Δx = u Δt = 0.4m ,因此t = 4.2s 时的波形曲线如虚线所示.[注意]各波峰的位置也可以由cos(2πx – 16.8π) = 1解得,结果为x = k + 8.4,(k = 0, ±1, ±2,…),取同一整数k 值,波峰的位置不同.当k = -8时的波峰离原点最近,最近为x = 0.4m .5.8 一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λ = 4m ,周期T = 4s ,已知x = 0处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 (1)写出时x =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2)写出波的表达式;(3)画出t = 1s 时刻的波形曲线.[解答]波速为u = λ/T = 1(m·s -1).(1)设x = 0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 = A cos(ωt + φ), 其中A = 1m ,ω = 2π/T = π/2.当t = 0时,y = 0.5,因此cos φ = 0.5,φ = ±π/3.在0时刻的曲线上作一切线,可知该时刻的速度小于零,因此φ = π/3.振动方程为:y = cos(πt /2 + π/3).(2)波的表达式为:.(3)t = 1s 时刻的波形方程为,波形曲线如图所示.5.9 在波的传播路程上有A 和B 两点,都做简谐振动,B 点的位相比A 点落后π/6,cos[2()]t x y A T πϕλ=-+cos[2()]t xy A T πϕλ=-+cos[()]23t x ππ=-+5cos()26y x ππ=-图5.8已知A 和B 之间的距离为2.0cm ,振动周期为2.0s .求波速u 和波长λ.[解答] 设波动方程为:, 那么A 和B 两点的振动方程分别为:,.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由于x B – x A = 0.02m ,所以波长为:λ = 0.24(m).波速为:u = λ/T = 0.12(m·s -1).5.10 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速度u = 20m·s -1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在传播路径上的某点A 的振动方程为y = 3cos4πt .(1)如以A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2)如以距A 点5m 处的B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动方程; (3)写出传播方向上B ,C ,D 点的振动方程. [解答](1)以A 点为坐标原点,波动方程为 .(2)以B 点为坐标原点,波动方程为. (3)以A 点为坐标原点,则x B = -5m 、x C = -13m 、x D = 9m ,各点的振动方程为, ,.[注意]以B 点为坐标原点,求出各点坐标,也能求出各点的振动方程.5.11 一弹性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u = 1×103m·s -1,振幅A = 1.0×10-4m ,频率ν= 103Hz .若该媒质的密度为800kg·m -3,求:(1)该波的平均能流密度;(2)1分钟内垂直通过面积S = 4×10-4m 2的总能量. [解答](1)质点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6.283×103(rad·s -1), 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 158(J·m -3), 平均能流密度为:= 1.58×105(W·m -2).(2)1分钟内垂直通过面积S = 4×10-4m 2的总能量为:E = ItS = 3.79×103(J).5.12 一平面简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波速u = 340m·s -1,频率为500Hz .到达人耳时,振幅A = 1×10-4cm ,试求人耳接收到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声强?此时声强相当于多少分贝?已知空气密度ρ = 1.29kg·m -3.[解答]质点的圆频率为:ω = 2πv = 3.142×103(rad·s -1),cos[2()]t xy A T πϕλ=-+cos[2()]A A xt y A T πϕλ=-+cos[2()]B B xt y A T πϕλ=-+2(2)6B A x x πππλλ---=-3cos 4()3cos(4)5x x y t t u πππ=+=+3cos 4()Ax x y t u π-=+3cos(4)5x t πππ=+-3cos 4()3cos(4)BB x y t t u πππ=+=-33cos 4()3cos(4)5C C x y t t u πππ=+=-93cos 4()3cos(4)5D D x y t t u πππ=+=+2212w A ρω=I wu =图5.10声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为:= 6.37×10-6(J·m -3), 平均能流密度为:= 2.16×10-3(W·m -2), 标准声强为:I 0 = 1×10-12(W·m -2), 此声强的分贝数为:= 93.4(dB).5.13 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s -1.一列火车以30m·s -1的速度行驶,机车上汽笛的频率为600Hz .一静止的观察者在机车的正前方和机车驶过其身后所听到的频率分别是多少?如果观察者以速度10m·s -1与这列火车相向运动,在上述两个位置,他听到的声音频率分别是多少?[解答]取声速的方向为正,多谱勒频率公式可统一表示为, 其中v S 表示声源的频率,u 表示声速,u B 表示观察者的速度,u S 表示声源的速度,v B 表示观察者接收的频率.(1)当观察者静止时,u B = 0,火车驶来时其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同,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 660(Hz). 火车驶去时其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反,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 550(Hz). (2)当观察者与火车靠近时,观察者的速度方向与声速相反,u B = -10m·s -1;火车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同,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 680(Hz). 当观察者与火车远离时,观察者的速度方向与声速相同,u B = 10m·s -1;火车速度方向与声速方向相反,u S = -30m·s -1,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为= 533(Hz). [注意]这类题目涉及声速、声源的速度和观察者的速度,规定方向之后将公式统一起来,很容易判别速度方向,给计算带来了方便.5.14.一声源的频率为1080Hz ,相对地面以30m·s -1速率向右运动.在其右方有一反射面相对地面以65m·s -1的速率向左运动.设空气中声速为331m·s -1.求:(1)声源在空气中发出的声音的波长; (2)反射回的声音的频率和波长.[解答](1)声音在声源垂直方向的波长为:λ0 = uT 0 = u /ν0 = 331/1080 = 0.306(m); 在声源前方的波长为:λ1 = λ0 - u s T 0 = uT 0 - u s T 0 = (u - u s )/ν0 = (331-30)/1080 = 0.2787(m); 在声源后方的波长为:λ2 = λ0 + u s T 0 = uT 0 + u s T 0 = (u + u s )/ν0= (331+30)/1080 = 0.3343(m).(2)反射面接收到的频率为 = 1421(Hz).将反射面作为波源,其频率为ν1,反射声音的频率为2212w A ρω=I wu =010lgIL I =BB S Su u u u νν-=-33060033030B S S u u u νν==--33060033030B S S u u u νν==-+3301060033030B B S S u u u u νν-+==--3301060033030B B S S u u u u νν--==-+1033165108033130B Su u u u νν++==⨯--= 1768(Hz). 反射声音的波长为=0.1872(m).或者 = 0.1872(m). [注意]如果用下式计算波长=0.2330(m), 结果就是错误的.当反射面不动时,作为波源发出的波长为u /ν1 = 0.2330m ,而不是入射的波长λ1.5.15 S 1与S 2为两相干波源,相距1/4个波长,S 1比S 2的位相超前π/2.问S 1、S 2连线上在S 1外侧各点的合成波的振幅如何?在S 2外侧各点的振幅如何?[解答]如图所示,设S 1在其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那么S 2在S 1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由于两波源在任意点x 产生振动反相,所以合振幅为零.S 1在S 2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那么S 2在其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由于两波源在任意点x 产生振动同相,所以合振幅为单一振动的两倍.5.16 两相干波源S 1与S 2相距5m ,其振幅相等,频率都是质中的传播速度为400m·s -1,试以S 1S 2连线为坐标轴x ,以S 1S 2连线中点为原点,求S 1S 2间因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坐标.[解答]如图所示,设S 1在其右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 ,那么S 2在其左侧产生的波的波动方程为. 两个振动的相差为Δφ = πx + π,当Δφ = (2k + 1)π时,质点由于两波干涉而静止,静止点为x = 2k , k 为整数,但必须使x 的值在-l /2到l /2之间,即-2.5到2.5之间.当k = -1、0和1时,可得静止点的坐标为:x = -2、0和2(m).`11331142133165B u u u νν==⨯--`1111331651421BBu u u u λννν--=-==`1`13311768u λν==`111650.27871768Bu λλν=-=-1cos[2()]t xy A T πϕλ=++2/4cos[2()]2t x y A T λππϕλ-=++-cos[2()]t xA T πϕπλ=++-1cos[2()]t xy A T πϕλ=-+2/4cos[2()]2t x y A T λππϕλ-=-+-cos[2()]t xA T πϕλ=-+1/2cos[2()]x l y A t u πνϕ+=-+5cos(2)24A t x πππνϕ=-+-2/2cos[2()]x l y A t u πνϕπ-=+++cos(2)24A t x πππνϕ=++-S 1 S 2S 125.17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在x = 0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一自由端,求:(1)反射波的表达式; (2)合成驻波的表达式.[解答](1)由于反射点为自由端,所以没有半波损失,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2)合成波为y = y 1 + y 2,将三角函数展开得,这是驻波的方程.5.18 两波在一很长的弦线上传播,设其表达式为:,,用厘米、克、秒(cm,g,s )制单位,求:(1)各波的频率,波长、波速;(2)节点的位置;(3)在哪些位置上,振幅最大?[解答](1)两波可表示为:,, 可知它们的周期都为:T = 0.5(s),频率为:v = 1/T = 2(Hz);波长为:λ = 200(cm);波速为:u = λ/T = 400(cm·s -1).(2)位相差Δφ = πx /50,当Δφ = (2k + 1)π时,可得节点的位置x = 50(2k + 1)(cm),(k = 0,1,2,…).(3)当Δφ = 2k π时,可得波腹的位置x = 100k (cm),(k = 0,1,2,…).1cos 2()t xy A T πλ=+2cos 2()t xy A T πλ=-222coscosy A x t Tππλ=1 6.0cos(0.028.0)2y x t π=-2 6.0cos(0.028.0)2y x t π=+1 6.0cos 2()0.5200t x y π=-2 6.0cos 2()0.5200t x y π=+。
第五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要点
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知识要点:1、简谐运动:振动物体所受回复力大小跟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总指向平衡位置。
用公式F=-kx表示。
2、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1)振幅A:物体离开的最大距离。
振幅的大小表示物体振动的。
同一物体,振幅越大,振动的能量就越大。
简谐运动是一种(填“等幅”或“不等幅”)振动。
(2)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3)频率f: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次数。
f=1/T。
3、单摆:当摆角θ很小时,单摆的运动的可看作是。
周期公式T=,T与振幅和摆球质量。
利用单摆可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公式为g= 。
4、受迫振动:物体在作用下的振动。
受迫振动频率等于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
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共振时振幅最大。
发生共振的条件是。
5、机械波:指机械振动在中的传播过程。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垂直,它是由和组成。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在同一直线上,它是由和组成。
波长: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波速:v=λ/T=λ·f6、波的衍射和干涉:(是一切波的特有现象)(1)衍射:波绕过障碍物而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小或相差不多。
(2)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且这些区域互相间隔。
7、声波:属于波,频率由声源决定,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波能发生、、。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是。
二、巩固性练习1、甲、乙两单摆,甲摆长是乙摆长的4倍,乙球质量是甲球的2倍。
在甲振动5次的时间内,乙球振动次。
2、在广州走时准确的摆钟运到北京后准不准?应如何调节?寒冬走时准确的摆钟过渡到炎热的夏天还准不准?。
3、支持火车车厢的弹簧固有频率为2Hz,行驶在每节铁轨长10米的铁路上,则当运行速度为时,车厢振动最剧烈。
4、山谷回音、闻其声不见其人、音叉振动时周围声音强弱不一,这三种现象分别属于声波的、、现象。
大学物理第五章
可得合振动的振幅 A 和初相 分别为
A A12 A22 2A1A2 cosΔ
arctan
A1 sin 1
2πr1
A2
sin
2
2πr2
A1
cos 1
2πr1
A2
cos 2
2πr2
表明,对空间任一给定的点,合振动的振幅是确定的,但对不同的点,其振幅一般不同。
5.4 波的衍射和干涉
刻的新波前。
5.4 波的衍射和干涉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4.2 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够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传播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
实验证明,衍射现象的显著与否,和障碍物(如缝、孔等)的宽度 d 与波长 之比有关。若障碍物的宽度 d 远大于波长 ,则衍射现象不明显;
若障碍物的宽度 d 与波长 相近,则衍射现象较明显。
T
频率 的 2π 倍称为角频率或圆频率 ,它表示在 2π 秒内传播的波形数。 周期 T、频率 和角频率 的关系为 2π 2π
T
5.1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5.1.3 波的几何描述
3.波速 波速 u :又称为相速,是指在波动过程中,某一振动状态(即振动相位)在单位时间内传播
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不同的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例如,标准状态下,声波
无法向外传播。
5.1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5.1.2 横波与纵波
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间的关系不同,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这是波动的 两种最基本形式。
1.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 2.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
5.1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五5-1 振动和波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平面简谐波动方程和简谐振动方程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有什么不同?解: (1)振动是指一个孤立的系统(也可是介质中的一个质元)在某固定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系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时间的周期性函数,即可表示为)(t f y =;波动是振动在连续介质中的传播过程,此时介质中所有质元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因此介质中任一质元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既是坐标位置x ,又是时间t 的函数,即),(t x f y =. (2)在谐振动方程)(t f y =中只有一个独立的变量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一个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平面谐波方程),(t x f y =中有两个独立变量,即坐标位置x 和时间t ,它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坐标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当谐波方程)(cos ux t A y -=ω中的坐标位置给定后,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而波源持续不断地振动又是产生波动的必要条件之一.(3)振动曲线)(t f y =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其纵轴为y ,横轴为t ;波动曲线),(t x f y =描述的是介质中所有质元的位移随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纵轴为y ,横轴为x .每一幅图只能给出某一时刻质元的位移随坐标位置x 变化的规律,即只能给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不同时刻的波动曲线就是不同时刻的波形图. 5-2 波动方程y =A cos [ω(ux t -)+0ϕ]中的ux 表示什么?如果改写为y =A cos(0ϕωω+-uxt ),uxω又是什么意思?如果t 和x 均增加,但相应的[ω(ux t -)+0ϕ]的值不变,由此能从波动方程说明什么?解: 波动方程中的u x /表示了介质中坐标位置为x 的质元的振动落后于原点的时间;uxω则表示x 处质元比原点落后的振动位相;设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cos(0φωω+-=uxt A y t 则t t ∆+时刻的波动方程为])()(cos[0φωω+∆+-∆+=∆+ux x t t A y t t其表示在时刻t ,位置x 处的振动状态,经过t ∆后传播到t u x ∆+处.所以在)(uxt ωω-中,当t ,x 均增加时,)(uxt ωω-的值不会变化,而这正好说明了经过时间t ∆,波形即向前传播了t u x ∆=∆的距离,说明)cos(0φωω+-=uxt A y 描述的是一列行进中的波,故谓之行波方程.5-3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为什么介质元的动能和势能具有相同的位相,而弹簧振子的动能和势能却没有这样的特点?解: 我们在讨论波动能量时,实际上讨论的是介质中某个小体积元dV 内所有质元的能量.波动动能当然是指质元振动动能,其与振动速度平方成正比,波动势能则是指介质的形变势能.形变势能由介质的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决定.如果取波动方程为),(t x f y =,则相对形变量(即应变量)为x y ∂∂/.波动势能则是与x y ∂∂/的平方成正比.由波动曲线图(题5-3图)可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动能有极小(此处振动速度为零),而在该处的应变也为极小(该处0/=∂∂x y ),所以在波峰,波谷处波动势能也为极小;在平衡位置处波动动能为极大(该处振动速度的极大),而在该处的应变也是最大(该处是曲线的拐点),当然波动势能也为最大.这就说明了在介质中波动动能与波动势能是同步变化的,即具有相同的量值.题5-3图对于一个孤立的谐振动系统,是一个孤立的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振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为一个常数,而动能与势能在不断地转换,所以动能和势能不可能同步变化. 5-4 波动方程中,坐标轴原点是否一定要选在波源处? t =0时刻是否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 波动方程写成y =A cos ω(ux t -)时,波源一定在坐标原点处吗?在什么前提下波动方程才能写成这种形式?解: 由于坐标原点和开始计时时刻的选全完取是一种主观行为,所以在波动方程中,坐标原点不一定要选在波源处,同样,0=t 的时刻也不一定是波源开始振动的时刻;当波动方程写成)(cos ux t A y -=ω时,坐标原点也不一定是选在波源所在处的.因为在此处对于波源的含义已做了拓展,即在写波动方程时,我们可以把介质中某一已知点的振动视为波源,只要把振动方程为已知的点选为坐标原点,即可得题示的波动方程.5-5 在驻波的两相邻波节间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振动的什么物理量不同,什么物理量相同?解: 取驻波方程为vt x A y απλπcos 2cos2=,则可知,在相邻两波节中的同一半波长上,描述各质点的振幅是不相同的,各质点的振幅是随位置按余弦规律变化的,即振幅变化规律可表示为x A λπ2cos2.而在这同一半波长上,各质点的振动位相则是相同的,即以相邻两波节的介质为一段,同一段介质内各质点都有相同的振动位相,而相邻两段介质内的质点振动位相则相反.5-6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和观察者向波源运动都会产生频率增高的多普勒效应,这两种情况有何区别?解: 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波面将被挤压,波在介质中的波长,将被压缩变短,(如题5-6图所示),因而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数目(λ'/u )会增多,所以接收频率增高;而观察者向着波源运动时,波面形状不变,但观察者测到的波速增大,即B v u u +=',因而单位时间内通过观察者完整波的数目λu '也会增多,即接收频率也将增高.简单地说,前者是通过压缩波面(缩短波长)使频率增高,后者则是观察者的运动使得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波面数增加而升高频率.题5-6 图多普勒效应5-7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向传播,波长λ=1.0 m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频率为ν=2. 0 Hz ,振幅A =0.1m ,且在t =0时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y 轴负向运动,求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解: 由题知0=t 时原点处质点的振动状态为0,000<=v y ,故知原点的振动初相为2π,取波动方程为])(2cos[0φλπ++=xT t A y 则有]2)12(2cos[1.0ππ++=x t y )224cos(1.0πππ++=x t m5-8 已知波源在原点的一列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为y =A cos(Cx Bt -),其中A ,B ,C 为正值恒量.求:(1)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周期与波长;(2)写出传播方向上距离波源为l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 (3)任一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d 的两点的位相差. 解: (1)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cos(Cx Bt A y -= (0≥x )将上式与波动方程的标准形式)22cos(λππυxt A y -=比较,可知: 波振幅为A ,频率πυ2B =,波长Cπλ2=,波速CB u ==λυ,波动周期BT πυ21==.(2)将l x =代入波动方程即可得到该点的振动方程)cos(Cl Bt A y -=(3)因任一时刻t 同一波线上两点之间的位相差为 )(212x x -=∆λπφ将d x x =-12,及Cπλ2=代入上式,即得Cd =∆φ.5-9 沿绳子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 =0.05cos(10x t ππ4-),式中x ,y 以米计,t 以秒计.求:(1)波的波速、频率和波长;(2)绳子上各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3)求x =0.2m 处质点在t =1s 时的位相,它是原点在哪一时刻的位相?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t =1.25s 时刻到达哪一点? 解: (1)将题给方程与标准式)22cos(x t A y λππυ-=相比,得振幅05.0=A m ,频率5=υ1-s ,波长5.0=λm ,波速5.2==λυu 1s m -⋅.(2)绳上各点的最大振速,最大加速度分别为ππω5.005.010max =⨯==A v 1s m -⋅222max 505.0)10(ππω=⨯==A a 2s m -⋅(3)2.0=x m 处的振动比原点落后的时间为08.05.22.0==ux s故2.0=x m ,1=t s 时的位相就是原点(0=x ),在92.008.010=-=t s 时的位相, 即 2.9=φπ. 设这一位相所代表的运动状态在25.1=t s 时刻到达x 点,则825.0)0.125.1(5.22.0)(11=-+=-+=t t u x x m5-10 如题5-10图是沿x 轴传播的平面余弦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1)若波沿x 轴正向传播,该时刻O ,A ,B ,C 各点的振动位相是多少?(2)若波沿x 轴负向传播,上述各点的振动 位相又是多少?解: (1)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在t 时刻,有题5-10图对于O 点:∵0,0<=O O v y ,∴2πφ=O对于A 点:∵0,=+=A A v A y ,∴0=A φ 对于B 点:∵0,0>=B B v y ,∴2πφ-=B 对于C 点:∵0,0<=C C v y ,∴23πφ-=C(取负值:表示C B A 、、点位相,应落后于O 点的位相) (2)波沿x 轴负向传播,则在t 时刻,有对于O 点:∵0,0>'='O Ov y ,∴2πφ-='O 对于A 点:∵0,='+='A A v A y ,∴0='Aφ 对于B 点:∵0,0<'='BB v y ,∴2πφ=B对于C 点:∵0,0>'='C Cv y ,∴23πφ='C(此处取正值表示C B A 、、点位相超前于O 点的位相)5-11 一列平面余弦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5m ·s -1,波长为2m ,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如题5-11图所示.(1)写出波动方程;(2)作出t =0时的波形图及距离波源0.5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解: (1)由题5-11(a)图知,1.0=A m ,且0=t 时,0,000>=v y ,∴230πφ=,又5.225===λυuHz ,则ππυω52==题5-11图(a)取 ])(cos[0φω+-=ux t A y ,则波动方程为)]235(5cos[1.0ππ+-=x t y m(2) 0=t 时的波形如题5-11(b)图题5-11图(b) 题5-11图(c)将5.0=x m 代入波动方程,得该点处的振动方程为)5cos(1.0)235.05.055cos(1.0πππππ+=+⨯-=t t y m如题5-11(c)图所示.5-12 如题5-12图所示,已知t =0时和t =0.5s 时的波形曲线分别为图中曲线(a)和(b) ,波沿x 轴正向传播,试根据图中绘出的条件求: (1)波动方程;(2)P 点的振动方程.解: (1)由题5-12图可知,1.0=A m ,4=λm ,又,0=t 时,0,000<=v y ,∴20πφ=,而25.01==∆∆=tx u 1sm -⋅,5.042===λυuHz ,∴ππυω==2故波动方程为]2)2(cos[1.0ππ+-=x t y m(2)将1=P x m 代入上式,即得P 点振动方程为t t y ππππcos 1.0)]22cos[(1.0=+-= m题5-12图5-13 一列机械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的波形如题5-13图所示,已知波速为10 m ·s -1,波长为2m ,求: (1)波动方程;(2) P 点的振动方程及振动曲线; (3) P 点的坐标;(4) P 点回到平衡位置所需的最短时间.解: 由题5-13图可知1.0=A m ,0=t 时,0,200<=v A y ,∴30πφ=,由题知2=λm ,10=u 1s m -⋅,则5210===λυu Hz∴ ππυω102==(1)波动方程为]3)10(10cos[.01ππ+-=x t y m题5-13图(2)由图知,0=t 时,0,2<-=P P v A y ,∴34πφ-=P (P 点的位相应落后于0点,故取负值)∴P 点振动方程为)3410cos(1.0ππ-=t y p(3)∵ πππ34|3)10(100-=+-=t x t∴解得 67.135==x m(4)根据(2)的结果可作出旋转矢量图如题5-13图(a),则由P 点回到平衡位置应经历的位相角题5-13图(a)πππφ6523=+=∆∴所属最短时间为121106/5==∆=∆ππωφt s5-14 如题5-14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P y =A cos(0ϕω+t ).(1)分别就图中给出的两种坐标写出其波动方程; (2)写出距P 点距离为b 的Q 点的振动方程. 解: (1)如题5-14图(a),则波动方程为])(cos[0φω+-+=ux u l t A y如图(b),则波动方程为题5-14图])(cos[0φω++=ux t A y(2) 如题5-14图(a),则Q 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0φω+-=ub t A A Q如题5-14图(b),则Q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0φω++=ub t A A Q 5-15 已知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24(cos x t A y +=π(SI).(1)写出t =4.2 s 时各波峰位置的坐标式,并求此时离原点最近一个波峰的位置,该波峰何时通过原点?(2)画出t =4.2 s 时的波形曲线. 解:(1)波峰位置坐标应满足ππk x t 2)24(=+ 解得 )4.8(-=k x m (,2,1,0±±=k …) 所以离原点最近的波峰位置为4.0-m .∵ux t t t ωωππ+=+24 故知2=u 1s m -⋅,∴ 2.024.0=-='∆t s ,这就是说该波峰在2.0s 前通过原点,那么从计时时刻算起,则应是42.02.4=-s ,即该波峰是在4s 时通过原点的.题5-15图(2)∵2,4==u πω1s m -⋅,∴12===ωπλuuT m ,又0=x 处,2.4=t s 时,ππφ8.1642.40=⨯=A A y 8.02.44cos 0-=⨯=π又,当A y -=时,πφ17=x ,则应有πππ1728.16=+x 解得 1.0=x m ,故2.4=t s 时的波形图如题5-15图所示 5-16 题5-16图中(a)表示t =0时刻的波形图,(b)表示原点(x =0)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试求此波的波动方程,并画出x =2m 处质元的振动曲线.解: 由题5-16(b)图所示振动曲线可知2=T s ,2.0=A m ,且0=t 时,0,000>=v y , 故知20πφ-=,再结合题5-16(a)图所示波动曲线可知,该列波沿x 轴负向传播,且4=λm ,若取])(2cos[0φλπ++=xT t A y题5-16图则波动方程为]2)42(2cos[2.0ππ-+=x t y5-17 一平面余弦波,沿直径为14cm 的圆柱形管传播,波的强度为18.0×10-3J ·m -2·s -1,频率为300 Hz ,波速为300m ·s -1,求 : (1)波的平均能量密度和最大能量密度? (2)两个相邻同相面之间有多少波的能量?解: (1)∵ u w I = ∴ 53106300100.18--⨯=⨯==uI w 3mJ -⋅4max 102.12-⨯==w w 3mJ -⋅(2) νπλπωudwd wV W 224141===7251024.9300300)14.0(41106--⨯=⨯⨯⨯⨯=πJ5-18 如题5-18图所示,1S 和2S 为两相干波源,振幅均为1A ,相距4λ,1S 较2S 位相超前2π,求:(1) 1S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 (2) 2S 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和强度解:(1)在1S 外侧,距离1S 为1r 的点,1S 2S 传到该P 点引起的位相差为πλλππφ=⎥⎦⎤⎢⎣⎡+--=∆)4(2211r r 0,0211===-=AI A A A(2)在2S 外侧.距离2S 为1r 的点,1S 2S 传到该点引起的位相差.0)4(2222=-+-=∆r r λλππφ2121114,2A A I A A A A ===+=5-19 如题5-19图所示,设B 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BP 方向传播,它在B 点的振动方程为t y π2cos 10231-⨯=;C 点发出的平面横波沿CP 方向传播,它在C 点的振动方程为)2cos(10232ππ+⨯=-t y ,本题中y 以m 计,t 以s 计.设BP =0.4m ,CP =0.5m ,波速u =0.2m ·s -1,求:(1)两波传到P 点时的位相差;(2)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时,P 处合振动的振幅;*(3)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时,P 处合振动的振幅.解: (1) )(2)(12BP CP ---=∆λπϕφφ )(BP CP u--=ωπ0)4.05.0(2.02=--=ππ题5-19图(2)P 点是相长干涉,且振动方向相同,所以321104-⨯=+=A A A P m(3)若两振动方向垂直,又两分振动位相差为0,这时合振动轨迹是通过Ⅱ,Ⅳ象限的直线,所以合振幅为33122211083.210222--⨯=⨯==+=A A A A m5-20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如题5-20图所示.已知振幅为A ,频率为ν 波速为u . (1)若t =0时,原点O 处质元正好由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运动,写出此波的波动方程; (2)若从分界面反射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振幅相等,试写出反射波的波动方程,并求x 轴上 因入射波与反射波干涉而静止的各点的位置. 解: (1)∵0=t 时,0,000>=v y ,∴20πφ-=故波动方程为]2)(2cos[ππ--=u x t v A y m题5-20图(2)入射波传到反射面时的振动位相为(即将λ43=x 代入)2432πλλπ-⨯-,再考虑到波由波疏入射而在波密界面上反射,存在半波损失,所以反射波在界面处的位相为πππλλπ-=+-⨯-2432若仍以O 点为原点,则反射波在O 点处的位相为 ππλλπ25432-=-⨯-,因只考虑π2以内的位相角,∴反射波在O 点的位相为2π-,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2)(2cos[ππυ-+=u x t A y 反此时驻波方程为]2)(2cos[ππυ--=u x t A y ]2)(2cos[ππυ-++ux t A)22cos(2cos 2ππυπυ-=t ux A故波节位置为2)12(22πλππυ+==k x ux故 4)12(λ+=k x (,2,1,0±±=k …)根据题意,k 只能取1,0,即λλ43,41=x5-21 一驻波方程为y =0.02cos20x cos750t (SI),求: (1)形成此驻波的两列行波的振幅和波速; (2)相邻两波节间距离. 解: (1)取驻波方程为t ux A y πυπυ2cos 2cos 2=故知 01.0202.0==A m7502=πυ,则πυ2750=,202=u πυ ∴ 5.37202/7502202=⨯==πππυu 1sm -⋅(2)∵314.01.020/2====πυπυυλu m 所以相邻两波节间距离157.02==∆λx m5-22 在弦上传播的横波,它的波动方程为1y =0.1cos(13t +0.0079x ) (SI)试写出一个波动方程,使它表示的波能与这列已知的横波叠加形成驻波,并在x =0处为波 节.解: 为使合成驻波在0=x 处形成波节,则要反射波在0=x 处与入射波有π的位相差,故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0079.013cos(1.02π--=x t y 5-23 两列波在一根很长的细绳上传播,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1y =0.06cos(t x ππ4-)(SI), 2y =0.06cos(t x ππ4+)(SI).(1)试证明绳子将作驻波式振动,并求波节、波腹的位置; (2)波腹处的振幅多大?x =1.2m 处振幅多大?解: (1)它们的合成波为)4cos(06.0)4cos(06.0t x x y ππππ++-= t x ππ4cos cos 12.0=出现了变量的分离,符合驻波方程特征,故绳子在作驻波振动.令ππk x =,则k x =,k=0,±1,±2…此即波腹的位置;令2)12(ππ+=k x ,则21)12(+=k x ,,2,1,0±±=k …,此即波节的位置.(2)波腹处振幅最大,即为12.0m ;2.1=x m 处的振幅由下式决定,即097.0)2.1cos(12.0=⨯=π驻A m5-24 汽车驶过车站时,车站上的观测者测得汽笛声频率由1200Hz 变到了1000 Hz ,设空气中声速为330m ·s -1,求汽车的速率.解: 设汽车的速度为s v ,汽车在驶近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 01υυsv u u -=汽车驶离车站时,车站收到的频率为02υυsv u u +=联立以上两式,得3010012001000120030021211=+-⨯=+-=υυυυυu1sm -⋅5-25 两列火车分别以72km ·h -1和54 km ·h -1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 列火车发出一个600 Hz 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 m ·s -1,求第二列火车上的观测者听见该声音的频率在相遇前和相遇后分别是多少?解: 设鸣笛火车的车速为201=v 1s m -⋅,接收鸣笛的火车车速为152=v 1s m -⋅,则两者相遇前收到的频率为66560020340153400121=⨯-+=-+=υυv u v u Hz两车相遇之后收到的频率为54160020340153400121=⨯+-=+-=υυv u v u Hz。